《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八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7年05月06日
請大家合掌!
至心贊願:“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至心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稱)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稱)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稱)
稱念並回向畢者,請放掌!
眾佛友!
在第十七講中,我們一起研究了!“嚴淨毗尼,弘范三界。”的經文含義。現在我們接著研究。
【經文】應身無量,度脫眾生。
【釋經】展現無量的應化身,來度化眾生令其解脫。
【說明】
眾佛友!
這經文,雖短看似易懂。
然而,其中,字字都需深入研究,深入體會。
我現在以自問自答的方法,來一一說明。
一、什麼叫“應身”?
答:
(一)應身:有時是指“報身”、又名“報應身”,或“應報身”,全名“業報所感應而成就之身”。
例如: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歸依佛者。當歸依諸佛清淨法身。若欲求於佛法身者。當作如是發大誓願。願我及彼一切有情。當得如是功德法身。雲何乃令發如是願。為佛應身剎那遷變。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湛然常住。
以是歸依清淨法身。歸法身者即是歸依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眾佛友!
如果依這經文,我們就知道佛陀之身,分“三身”:即法身、應身、化身。
又眾佛友!我現在貼一段稍長的經文資料,是有關佛身的資料。請大家參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一切如來,為化十地諸菩薩眾,現於十種他受用身:
第一、佛身坐百葉蓮華。為初地菩薩說百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於百佛世界。利益安樂無數眾生。
第二、佛身坐千葉蓮華。為二地菩薩說千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於千佛世界。利益安樂無量眾生。
第三佛身。坐萬葉蓮華。為三地菩薩說萬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於萬佛國土。利益安樂無數眾生。
如是如來漸漸增長。乃至十地佗受用身。坐不可說妙寶蓮華。為十地菩薩說不可說諸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於不可說佛微妙國土。利益安樂不可宣說不可宣說無量無邊種類眾生。
如是十身皆坐七寶菩提樹王。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善男子。一一華葉各各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億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諸天無不具足。一一葉上諸贍部洲。有金剛座菩提樹王。其百千萬至不可說大小化佛。各於樹下破魔軍已。一時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大小諸化佛身。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諸資糧及四善根諸菩薩等二乘凡夫。隨宜為說三乘妙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為余眾生說人天教。令得人天安樂妙果。
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為‘佛變化身\’。
善男子。如是二種應化身佛。雖現滅度。而此佛身相續常住。”
眾佛友!
如果您們有仔細看,並比較,前後我貼給您們的二種經文。您就會發現:
一、依《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將佛身分為:法身、應身、化身。又說:“化身佛者疾入涅槃。”
又說:“為佛應身剎那遷變。”
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說“如是二種應化身佛,雖現滅度。而此佛身相續常住。”
眾佛友!我現在來分析其中的差別。
如經文中說:“第一、佛身坐百葉蓮華。為初地菩薩說百法明門。菩薩悟已起大神通。變化滿於百佛世界。利益安樂無數眾生。”
一直到“諸善男子。一一華葉各各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億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諸天無不具足。一一葉上諸贍部洲。有金剛座菩提樹王。其百千萬至不可說大小化佛。各於樹下破魔軍已。一時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都是依眾生的根基、習慣、需要而變化其身來度化眾生的。
這也就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之說法”。
這能力,名為“報應身”又叫“自受用身”。
依其能力,而變化出來的種種之身,名為“變化身”,或叫“化身”,又叫“他受用身”。
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自受用身……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是真報身有始無終。壽命劫數無有限量。……如是一切諸功德法。名為‘如來自受用身\’。”
眾佛友!
如此大家就應知道:
一、“應化身”一詞,是指二種身,“應身”及“化身”。
(一)、“應身”,是指身口意修行後依其果報所展現的能力。
所以又叫“報應身”、“報身”、“自受用身”、“應身”。
(二)“化身”,是指依眾生的根基、習慣、需要,而感應變化成能有效幫助眾生成長的樣子。
所以又叫“變化身”、“化身”、“他受用身”。
又當知:
佛的應身,是“有始無終。壽命劫數無有限量。”
所以又說“佛應身剎那遷變。”又說“而此佛身相續常住。”
又當知:
佛的化身,是“化身佛者疾入涅槃。”
所以我們就應知,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的,只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
真正的釋迦牟尼佛是永遠存在的。
我們當歸依那永遠存在的釋迦牟尼佛的法身。
因此,《首楞嚴經》的經文,“應身無量”,是指“應化身無量”之義。
也就是這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羅漢們能力(應身),己能變化成無量的化身來度脫眾生。
又眾佛友!
問:這“無量”一詞,是何義呢?
答:無量一詞,是“計數單位”,即(10^7)^2^125 。
問:如何得知,“無量”一詞是計數單位,即是 (10^7)^2^125 呢?
答:依《華嚴經》的經文而得知的。
問:《華嚴經》的經文,是如何說的呢?
答:如《大方廣佛華嚴經》載:“善男子。彼復教我菩薩算法。所謂百千為一洛叉。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矜羯羅矜羯羅為一阿伽羅。阿伽羅阿伽羅為一微濕伐羅。
微濕伐羅微濕伐羅為一缽啰伐羅。缽啰伐羅缽啰伐羅為一缽啰麼。缽啰麼缽啰麼為一婆[口*縛]羅。婆[口*縛]羅婆[口*縛]羅為一阿婆羅。阿婆羅阿婆羅為一多婆羅。多婆羅多婆羅為一獶缽彌耶。
獶缽彌耶獶缽彌耶為一阿枲摩。阿枲摩阿枲摩為一普摩。普摩普摩為一祢摩。祢摩祢摩為一阿婆钤。阿婆钤阿婆钤為一微婆伽。微婆伽微婆伽為一微婆奢。微婆奢微婆奢為一沒哩[口*縛]迦。
沒哩[口*縛]迦沒哩[口*縛]迦為一那賀羅。那賀羅那賀羅為一毗邏伽。毗邏伽毗邏伽為一彌[口*縛]伽。彌[口*縛]伽彌[口*縛]伽為一毗伽婆。毗伽婆毗伽婆為一僧羯邏摩。僧羯邏摩僧羯邏摩為一毗薩羅。
毗薩羅毗薩羅為一毗贍婆。毗贍婆毗贍婆為一慈汦伽。慈汦伽慈汦伽為一毗盛伽。毗盛伽毗盛伽為一毗噜陀。毗噜陀毗噜陀為一微皤诃。微皤诃微皤诃為一微薄帝。微薄帝微薄帝為一毗佉擔。
毗佉擔毗佉擔為一都邏那。都邏那都邏那為一阿睹[裡*也]。阿睹[裡*也]阿睹[裡*也]為一[口*縛]邏那。[口*縛]邏那[口*縛]邏那為一微皤蘭。微皤蘭微皤蘭為一三末耶。三末耶三末耶為一微睹羅。
微睹羅微睹羅為一奚婆羅。奚婆羅奚婆羅為一陀[口*縛]羅。陀[口*縛]羅陀[口*縛]羅為一微度栗娜。微度栗娜微度栗娜為一奢彌陀。奢彌陀奢彌陀為一[仁-二+爾][口*屍][口*縛]啰。[仁-二+爾][口*屍][口*縛]啰[仁-二+爾][口*屍][口*縛]啰為一微者啰。
微者啰微者啰為一微捨啰。微捨啰微捨啰為一微[仁-二+爾]薩多。微[仁-二+爾]薩多微[仁-二+爾]薩多為一阿瓢孽哆。阿瓢孽多阿瓢孽哆為一微悉步多。微悉步多微悉步多為一泥[口*縛]啰。
泥[口*縛]啰泥[口*縛]啰為一波哩殺陀。波哩殺陀。波哩殺陀為一微目差。微目差微目差為一缽哩哆。缽哩哆缽哩哆為一喝哩多。喝哩多喝哩多為一阿噜迦。阿噜迦阿噜迦為一印[寧*吉]哩耶。
印[寧*吉]哩耶印[寧*吉]哩耶為一系噜迦。系噜迦系噜迦為一奴[口*縛]那。奴[口*縛]那奴[口*縛]那為一何噜那。何噜那何噜那為一婆噜陀。婆噜陀婆噜陀為一謎噜陀。謎噜陀謎噜陀為一乞羼耶。
乞羼耶乞羼耶為一阿差目多。阿差目多阿差目多為一翳噜婆耶。翳噜婆耶翳噜婆耶為一微麼噜耶。微麼噜耶微麼噜耶為一曼弩婆耶。曼弩婆耶。曼弩婆耶為一微灑[馬*犬]耶。
微灑[馬*犬]耶微灑[馬*犬]耶為一三麼陀。三麼陀三麼陀為一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為一阿啰麼怛啰。阿啰麼怛啰阿啰麼怛啰為一勃麼怛啰。
勃麼怛啰勃麼怛啰為一阿畔麼怛啰。阿畔麼怛啰阿畔麼怛啰為一伽麼怛啰。伽麼怛啰伽麼怛啰為一那麼怛啰。那麼怛啰那麼怛啰為一奚麼怛啰奚麼怛啰奚麼怛啰為一鞞麼怛啰。
鞞麼怛啰鞞麼怛啰為一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缽啰麼怛啰為一屍麼怛啰。屍麼怛啰屍麼怛啰為一翳啰。翳啰翳啰為一薜羅。薜羅薜羅為一帝羅。
帝羅帝羅為一偈羅。偈羅偈羅為一窣步啰。窣步啰窣步啰為一制羅耶。制羅耶制羅耶為一泥羅。泥羅泥羅為一計羅。計羅計羅為一細羅。細羅細羅為一媲羅。媲羅媲羅為一謎羅。
謎羅謎羅為一娑邏茶。娑邏茶娑邏茶為一謎噜陀。謎噜陀謎噜陀為一冥噜陀。冥噜陀冥噜陀為一契噜陀。契噜陀契噜陀為一摩睹羅。摩睹羅摩睹羅為一珠噜哆。珠噜哆珠噜哆為一娑母羅。
娑母羅娑母羅為一阿野娑。阿野娑阿野娑為一迦麼羅。迦麼羅迦麼羅為一摩伽婆。摩伽婆摩伽婆為一阿婆啰。阿婆啰阿婆啰為一系噜婆。系噜婆系噜婆為一吠嚧婆。
吠嚧婆吠嚧婆為一迦澀[口*縛]羅。迦澀[口*縛]羅迦澀[口*縛]羅為一何婆羅。何婆羅何婆羅為一毗婆啰。毗婆啰毗婆啰為一那婆羅。那婆羅那婆羅為一寧畔多。
寧畔多寧畔多為一摩婆羅。摩婆羅摩婆羅為一娑啰那。娑啰那娑啰那為一勃邏摩。勃邏摩勃邏摩為一勃邏麼那。勃邏麼那勃邏麼那為一微伽摩。微伽摩微伽摩為一邬波跋多。
邬波跋多邬波跋多為一[仁-二+爾]哩泥捨。[仁-二+爾]哩泥捨[仁-二+爾]哩泥捨為一阿差耶。阿差耶阿差耶為一三姥馱三姥馱三姥馱為一阿畔多。阿畔多阿畔多為一阿[口*縛]摩娜。
阿[口*縛]摩娜阿[口*縛]摩娜為一優缽羅優缽羅優缽羅為一波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阿婆儉弭耶。阿婆儉弭耶阿婆儉弭耶為一孽[亭*也]孽[亭*也]孽[亭*也]為一阿僧祇。
阿僧祇阿僧祇為一阿僧祇轉。阿僧祇轉阿僧祇轉為一無量。
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
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
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
眾佛友!
我之前,就是依後面所貼的經文,來整理出來。所以得知:
1.“百千為一洛叉。”所以:1洛叉=100*1000=
2.“一百洛叉為一俱胝。”所以:1俱胝=100*=
3.“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所以:1阿庾多=俱胝*俱胝=*=(10^7)^2
如此,一個一個整理出來。就得知:
1阿僧祇=(10^7)^2^123
1無量=(10^7)^2^125
1無邊=(10^7)^2^127
1無等=(10^7)^2^129
1不可數=(10^7)^2^131
1不可稱=(10^7)^2^133
1不可思=(10^7)^2^135
1不可量=(10^7)^2^137
1不可說=(10^7)^2^139
1不可說不可說=(10^7)^2^141
眾佛友!
因此,將這資料又放到經文來理解。則“應身無量”是:
這些阿羅漢們,已經有能力變化出(10^7)^2^125種樣子來度化眾生。
眾佛友!
別以為這不重要。
別以為這是小事!
眾佛友!
有一法門名為“勝進算數”。是非常重要的。
這法門,簡稱是“數門”。
眾佛友!
學“數門”是學“禅那”的基本功課。
如果“數門”都不會,想要學“禅那”那是不可能的。
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禅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眾佛友!
現代的修行人,很少人懂得“勝進算數”的法門。但卻很多人自認為在修“禅那”。
所以,少有成就者。
又眾佛友!
請別小看我的解說。
如果我所說的,只是我慧祥自己的看法,那就沒有什麼好參考的。
但是,
如果我所說的,是將您們沒有找到的經典資料,找出來給您們看。那您們當重視。
因為,這不屬於我所說。只是我幫您們找資料。
這是佛所說的。
眾佛友!
學“勝進算數(數門)”的人,才能知道如何無限的開發其覺照力。
眾佛友!
平常很多人在教禅修時,都會教人們“數息”。
這“數息”,是對的。但教的人,如果不了解“勝進算數”的法門,則所教的“數息法門”是無法開發無上的覺照能力的。
眾佛友!
“數息”,其實是兩個法門的合並運用。
一、觀出入息:即“安那般那”法門。
二、勝進算數。
當一個人,在修行觀出入息時,為了同時學得開發無上的覺照能力,所以得加上“勝進算數”的法門來修行。才能成就的。
以譬喻來說明。
譬如:“騎馬射箭百發百中”也是兩個技術合並運用的。
一、騎馬。
二、射箭。
當兩個法門,都通達後,才能合並運用,而成為一個更高深的技術。
同樣的,“數息”其實是“勝進算數”及“觀出入息”兩個法門的合並運用。
我們學“數息”前,當先各別學“勝進算數”或“觀出入息”。
等兩個法門都各別通達後,才合並運用。
我現在來說明,這“勝進算數”的基本觀念,就好了!
我們只就“數數字”來說明。
勝進算數,如果運用來數數字,其方法是:
一、先學“一一一數”。
(一)從一數到十,名為“增數”。
當注意一樣東西時,數一。當同時注意兩樣東西時,數二。如此一個一個訓練增加,當注意十樣東西時,數十。
(二)從十數到一,名為“減數”。
當注意十樣東西時,數十。當注意九樣東西時,數九。如此一個一個訓練減少,當注意一樣東西時,數一。
(三)如果中間數亂了,或沒有先注意就數,或只念數字而沒有注意,就表示錯了,就重來。
二、再學“二二一數”。
當“一一一數”學會了。就學“二二一數”
(一)一樣,從一數到十,名為“增數”。例如:
一次注意兩樣東西。
當注意二樣東西時,數一。當注意四樣東西時,數二。如此訓練增加,當注意二十樣東西時,數十。
(二)從十數到一,名為“減數”。
當注意二十樣東西時,數十。當注意十八樣東西時,數九。如此訓練減少,當注意兩樣東西時,數一。
:(三)如果中間數亂了,或沒有先注意就數,或只念數字而沒有注意,就表示錯了,就重來。
三、如此,學“三三一數”“四四一數”“五五一數”一直訓練,到“百百一數”“千千一數”“萬萬一數”乃至“無量無量一數”。
四、不論我們如何增進到多少一數,而在學時,都是從一數到十,從十數到一。而不超過。
簡介完畢!
眾佛友!
請要重視這“勝進算數”的法門。
其可運用的范圍很廣。
如果學這法門者,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好處的!
所以在經典中才會說:
“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
眾佛友!
只有依“數門(勝進算數)”來學一切禅那時,才是“正定”。
才真的能成就無上神通妙用。
又如果用在世間上,則也是很好用的。
眾佛友!
試想!
如果當您已能十十一數時,當您看一個人十眼,就已能注意到他身上百處了。自然您能記住他的長相的。
又如果用於畫畫,則您看幾眼,就了然於心,就可以不用看而畫出來了。
又如果運用於數東西,當您能百百一數時,則您看一二眼,就數好了。
又眾佛友!
您想要多聞第一嗎?
請您要學“勝進算數”。
我現在就貼經文來給您們參考:
《佛本行集經》“長老阿難比丘。又時日在東方。著衣持缽。往入捨婆提城乞食。去彼祇樹給孤獨園。猶未至於捨婆提城。
於其中間。有一大樹。名屍奢波。其樹陰下。多有一切諸波羅門止息。
其下諸婆羅門。遙見阿難來欲到邊。各相告言:‘汝輩當知。此是沙門瞿昙弟子。於諸聰明。多聞之中。最第一者。\’
作是語已。阿難便至。白言:‘仁者。今請觀此屍奢波樹。合有幾葉?’
爾時阿難。觀其樹已。而報彼言。東枝合有若干百葉若干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若干百葉若干千葉。作是語已。遂即捨去。
爾時彼諸婆羅門輩。阿難去後。取百數葉。隱藏一邊。
阿難回已。諸婆羅門。於是復問:‘仁者阿難!汝復來也。乞更觀此屍奢波樹。有幾多葉?’
爾時阿難。仰觀樹已。即知如是婆羅門等所擿藏葉若干百數。便即報彼婆羅門言。東枝合有若干百葉若干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亦言合有若干百葉若干千葉。作是語已。便即過去。
爾時彼等婆羅門輩。生希有心未曾有心。各相謂言。此之沙門。甚大聰明。有大智慧。諸婆羅門。以此因緣。心得正信。得正信已。其後不久。悉各出家。成羅漢果。”
眾佛友!
任何的理想,是要靠技術來完成的。
想要修行有所成就,也是要靠技術來完成的。
而這學各種技術的方法步驟,就叫“法門”。
眾佛友!
想要任何佛經中所說的效果,需要有三法:
一、信。
二、願。
三、行。
信,是相信自己可以學會,相信自己可以成就。
願,是要發願自己去學會,發願自己要成就之。
行,就是要去做。做什麼呢?
一、親近善友。二、聽聞正法。三、如理思量。四、如法修證。
眾佛友!
今天有緣,我為了跟大家說明“無量”一詞,而介紹了“勝進算數”這個法門。請大家要重視,要安全有效的學習。
別辜負了今天這段法緣。
如果我們也想要將來能“應身無量,度脫眾生”。而又不學“勝進算數”。則這“應身無量”是做不到的。
如果我們想要將來能“應身無量,度脫眾生”,當學“勝進算數”。如此,才會有可能成就。
眾佛友!想要學“勝進算數”者,就從數葉子開始學。
所以,經典中在教“天眼通時”也是說:
《中阿含經》“若有沙門.梵志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依一樹意解大心解脫遍滿成就游。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若不依一樹者。當依二三樹。意解大心解脫遍滿成就游。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若不依二三樹者。當依一林。若不依一林者。當依二三林。若不依二三林者。當依一村。若不依一村者。當依二三村。若不依二三村者。當依一國。若不依一國者。當依二三國。若不依二三國者。當依此大地乃至大海。意解大心解脫遍滿成就游。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是謂大心解脫。”
又說:
《中阿含經》“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賢者迦旃延。若有沙門.梵志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依一樹。意解作光明想成就游。心作光明想極盛。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若不依一樹者。或依二三樹。意解作光明想成就游。心作光明想極盛。
《中阿含經》“彼齊限是心解脫不過是。賢者迦旃延。此二心解脫。何解脫為上.為勝.為妙.為最耶?
……尊者阿那律陀告曰。迦旃延。因是緣是。彼光天生在一處。知有勝如.妙與不妙。所以者何。因人心勝如故。修便有精粗。因修有精粗故。得人則有勝如。”
眾佛友!
很多人,想要神通,想要成就,但都不好好修行。
為什麼呢?
第一、自大,不依善知識教。
第二、輕慢,不信善知識法。
第三、顛倒:非因計因,非果計果,非道計道。
第四、妄想:不知道自己本有的潛能,而又不相信自己可以開發這潛能。
第五、執著:有點成功經驗,就得少為足,不求上進。所以因緣一變,所學,所會的,就變成沒用了。
眾佛友!
想要學任何世間善法,或想要成就任何出世間解脫之法,都要有下列之心:
一、信心:相信自己有此潛能可以被開發出來。
二、願心:發願要開發潛能,將之完全發揮出來。
三、慚愧心:當看到自己做得不夠好,或做錯時,有想要改善進步的心。
四、深心:當看到自己有點成就時,有想要再深入,再深入的心。
五、至心:當善願未成就之前,絕不中止。
六、忏悔心:當做不到,或得到反效果時,就知道是觀念或方法錯,就會反省改正。
七、增上心:當學會一個法,還會想要學更多的法,無限增上,無限深入,無限廣大,無限發展,可大可久的發展。
八、出離心:當所學所會,有時會引發危險、無效、後患時,有想要將漏洞找出來,遠離漏洞,避開未來的苦難。
九、清淨心:當所學、所會,在運用時,都會想要保持在安全有效無後患之下去運用。所以都不會引發任何危險無效後患。
十、無上菩提心:有想要將一切時間,一切因緣,一切能力,都化為幫助一切眾生能成就無上菩提,成就無上解脫自在。
眾佛友!您們有這些心嗎?
如果有,就會有機會學到“應身無量,度脫眾生”的能力。
眾佛友!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您是屬於哪一類人呢?
當您看到佛經經文所說諸佛菩薩或阿羅漢的能力時,您是開始找方法,則您就是朝向成功,將來就會有機會成就佛經所說的效果。
當您看到佛經經文所說諸佛菩薩或阿羅漢的能力時,您是開始找理由,說那是他們才可能,則您就是屬於開始找理由,則您就是朝向失敗。將來您就不會往經典所說的效果來發展。
所以,我才說:“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
換句話說:“懂得找方法者就能成功,只會找理由者只有失敗。”
修行人,是要找方法,而不是找理由。
好了!今天就上課到此,現在給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