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第三卷 第六章 十八界更虛妄(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卷 第六章 十八界更虛妄(中)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雲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若因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故應不知香。知則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畢竟虛妄。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復因舌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阿難若因舌生。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姜桂都無有味。汝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誰來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雲何立界。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雲何識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鹹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應無分別。分別既無則不名識。雲何復名舌味識界。不應虛空生汝心識。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雲何界生。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佛說:“阿難,你也清清楚楚地知道,鼻子和香味作為緣起條件,出生了鼻識。那麼,這個鼻識到底是從鼻子出生,以鼻根為界呢?還是從香味出生,以香味作為范圍界定呢?如果說,這個鼻識是因為鼻子而出生的,那麼在你的概念中,到底什麼才算是你的鼻子呢?是這個肌肉、皮膚、軟骨等形成的中隆雙孔好像爪子一樣的這個東西?還是真正能夠對各種香臭氣味進行分辨判斷的這個能力作用?如果說鼻子就是這個肉體結構的話,這個肉體結構本身就是身體的構成部分,而有關身體的知覺,應當是稱作觸覺的,那麼這個結構就應當叫做身體,而不應當叫做鼻子了;如果把它的知覺性,也叫做觸覺的話,那麼這個結構就又成了外塵了,就連鼻子的名字都沒有辦法成立,更何談建立起鼻識界呢!因此說,從鼻子的肉體結構出生了鼻識的說法,並不正確。”

  “如果說鼻子就是那個能夠分辨香臭氣味的作用,那麼在你的心中,又是以什麼來明白這個香臭氣味的分辨結果呢?如果說是以肉體來明白的話,肉體本身的這種知覺,還是歸屬於觸覺的,並不能說是鼻子的知覺;如果說是以虛空來明白的話,虛空自己能夠知道自己,這個肉體形成的自己就不應該有知覺產生了,這豈不是說虛空就成了你自己了嗎?又因為虛空本身不可能有知覺,也不可能有方所,那是不是說你阿難也沒有了知覺,也沒有了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了嗎?因此說,從那個能夠分辨香臭氣味的作用而形成的鼻子,出生了鼻識的說法,也不正確。”

  “那是不是香氣本身就具有分辨香臭的作用呢?那也就是說香氣也有知覺,而這個知覺是屬於外來的香氣的,和你阿難又有什麼關系呢?如果說這個香臭的氣味,本身就是來自於鼻子的話,因為這兩種或香或臭的氣味,來自於鼻子,不來自於檀香木和伊蘭,也就是說,在沒有檀香木和伊蘭存在於你面前的時候,你也應當聞得到你鼻子所產生的香臭之氣才對。如果說在這種情況下,你的鼻子是臭味,那肯定不會同時產生香味;如果你的鼻子這個時候是香味,那肯定不會同時有臭味。如果說你能夠同時聞到香味和臭味,那豈不是你阿難有了兩個鼻子? 剛才一直向我提問佛法的人,也有兩個,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阿難呢?因此,一個鼻子不可能同時產生香和臭兩種氣味。如果說,只能聞到一種或者香,或者臭的氣味的話,因為鼻子只有一個,那豈不是說香味和臭味也和合成了一個,香氣成了臭氣,臭氣也成了香氣,沒有什麼區別了?連香臭的區別都不能建立了,這個鼻識界又怎麼會成立呢?因此說,香氣不可能具有知覺作用。也再次說明了從那個能夠分辨香臭氣味的作用而形成的鼻子,是不正確的說法。”

  “還有,如果說鼻識界是從香氣建立的,那也就是說鼻識因為香氣的存在而存在。就好像我們曾經在前面所分析過的:如果說眼睛本身有能見的作用,那這個眼睛就不能看見眼睛自己了。同樣的道理,如果鼻識因為香氣的存在而存在的話,那也就是說鼻子本身是不能分辨香氣的,因為如果鼻子能夠分辨香氣的話,又怎麼說是鼻識從香氣出生的呢?可是如果連鼻子都不能分辨香氣的話,又怎麼可以被稱作鼻識呢?再加上外界的香氣,本身並不是因為鼻識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鼻識界又怎麼才能建立呢?可是因為鼻識也不能分辨香氣,所以說,鼻識界並不是從香氣建立起來的。”

  “因此說,鼻、識、香三者,並沒有辦法區分出來中間內外,而這個鼻識界能夠對香臭氣味進行分辨的這個作用,也就成了虛妄不實的了。”

  “經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謂的‘以鼻子和香氣作為緣起條件,從而產生了鼻識界’這樣的說法,並不成立,因為這三者根本都沒有真實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也就是說,鼻子、香氣、鼻識界,這三者,既不能說是因緣所生,也不能說是自然而生。”

  佛接著開始對舌味進行分析,佛說:“阿難,就像你所明白的那樣,認為以舌頭和各種滋味作為緣起條件,從而能夠出生舌識界。那麼在你看來,這個舌識界,到底是從舌頭上產生,以舌頭作為范圍界定的呢?還是從滋味所生,以滋味作為范圍界定的呢?如果說這個舌識是來自於舌頭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甘蔗的甜味、烏梅的酸味、黃連的苦味、食鹽的鹹味,以及細辛、姜桂等全部都應該沒有任何味道才對。這又怎麼可能呢!再者說,你自己感覺一下自己的舌頭,是甜味還是苦味?如果你認為舌頭是苦味的話,那又是誰在分辨舌頭的這個苦味的呢?舌頭自己都不能知道自己的滋味,又怎麼能夠稱得上有對味覺的分辨能力,對味覺的知覺能力呢?如果說舌頭本身不是苦味,那也就是說舌頭本身不能產生什麼味道,那又怎麼去建立舌識的范圍界定呢?因此說,舌識因為舌頭而建立的說法,並不正確。”

  “那麼,舌識是從滋味建立起來的嗎?如果是的話,那麼舌識也就成為一種味道了,就好像舌頭不能品嘗自己的味道一樣,成為了味道的舌識,自然也不能品嘗滋味的味道了,那又怎麼說這個舌識能夠分辨各種滋味呢?再者說,各種各樣的滋味,自然不是從一個食物中產生的,既然存在著各種各樣很多種的滋味,那豈不是說舌識也要有很多個了?因為如果只有一個舌識的話,因為這個舌識和滋味是一體的,那就會導致鹹味、淡味、甜味、辛辣味道等,全部都和合成了一個,所有那些不一樣的味道,全部都成了一個味道,應當是區分不出來的了,既然連各種味道都不能區分,又怎麼稱的上是能夠分辨各種滋味的舌識呢?又怎麼能夠建立起來這個舌識界呢?因此說,從滋味出生舌識界的說法,也不正確。”

  “而且,舌識也不可能從虛空中產生,更不可能從舌頭和滋味的和合中產生,因為舌頭和滋味本身,就沒有真實存在的自性,因此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來一個范圍界定了,也就不可能建立舌識界了。”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謂的‘以舌頭和滋味為緣起條件,從而出生舌識界’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這三者,全部都沒有真實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也就是說,舌頭、滋味和舌識界,這三者,都是虛妄的幻相,既不能說是因緣所生,也不能說是自然而生。”

 

上一篇:第三卷 第七章 十八界更虛妄(下)
下一篇:第三卷 第五章 十八界更虛妄(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