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第三卷 第七章 十八界更虛妄(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卷 第七章 十八界更虛妄(下)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於身識。此識為復因身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阿難若因身生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若因觸生必無汝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觸二相元無處所。合身即為身自體性。離身即是虛空等相。內外不成中雲何立。中不復立內外性空。即汝識生從誰立界。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於意識。此識為復因意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為界。阿難若因意生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形識將何用。又汝識心與諸思量。兼了別性為同為異。同意即意雲何所生。異意不同應無所識。若無所識雲何意生。若有所識雲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雲何立。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及與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所攝。汝識決定依於法生。汝今谛觀法法何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雲何生。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佛沒有做任何的停頓,繼續進行分析,佛說:“阿難,就你所知,以身體和觸塵作為緣起條件,從而產生了身識。那麼這個身識,到底是從身體上產生,以身體作為范圍界定?還是從觸塵產生,以觸塵作為范圍界定的呢?如果說身識是從身體產生的,那麼這個身識的存在,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接觸不接觸了;可是,既然連接觸不接觸都不存在,這個身識又能識別些什麼呢?因此說,身識是來自於身體的說法,並不正確。”

  “如果說身識來自於觸塵的話,那也就沒有你的這個身體什麼事情了,可是又有誰能夠不通過身體,而感受到相應的接觸與不接觸呢?阿難,不是身體的其他事物,是不可能通過接觸而產生感知的,只有身體才能感知得到相應的接觸;當你知道這個身體存在,那一定是通過接觸知道的,當你知道有所接觸,也一定是通過身體而知道的;因此說,這個能夠知道接觸不接觸的,不是觸塵,就一定是身體,不是身體,那就一定是觸塵,可是現在我們明明知道這個身體和觸塵,都根本沒有真實存在的地方和場所,如果這個身識是和身體合一的話,那身識也就成了身體本身;如果這個身識離開身體而獨立存在的話,那身識也就成了虛空了。在身體內部和外部都不能成立身識的范圍界定,中間就更加不可能成立了。那麼這個時候的身識,究竟是如何建立他的范圍和界定的呢?因此說,身識來自於觸塵的說法,也不正確。”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謂的‘以身體和觸塵為緣起條件,而出生身識界’的說法,並不正確,這三者根本就沒有真實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也就是說,身體、觸塵、身識界三者,本來就是虛妄的幻相,既不是因緣所生,也不是自然而生。”

  緊接著,佛就一氣呵成,對阿難分析了十八界的最後三界,佛說:“阿難,按照你的認識,以意根和法塵作為緣起條件,從而就會出生意識界。那麼在你看來,這個意識,是從意根出生,以意根作為范圍界定?還是從法塵所生,以法塵作為范圍界定的呢?如果說這個意識,是從你的意根中產生的,那麼必然就會有一個思維,來表明你的這個意根的存在。如果沒有這個思維,那麼你的意根也就不會生成了,在沒有思維條件的情況下,在沒有具體形態的情況下,這個意識又可以派上什麼用場呢?再者說,你的這個能夠分別的識心,和不斷進行的各種思維,都表現出了分別判斷的能力,他們之間究竟是同還是異呢?如果說思維和意識本來就是一個的話,那又怎麼會出生一個意識呢?如果思維不等於意識的話,也也就是說這個思維就不應當具有分別和判斷的能力了,既然思維沒有了分別和判斷的能力,那麼又怎麼會表現出來意根的存在呢?如果這個思維具有分別和判斷的能力的話,這個思維又是如何識別意根的呢?也就是說,思維和意根這二者,根本就談不到相同和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怎麼會建立起來各自的范圍界定呢?因此說,意識來自於意根的說法,並不正確。”

  “如果說意識界,是來自於法塵的話,世間所有的一切法塵,都離不了五種類別,阿難,請仔細觀察色法、聲法、香法、味法、觸法等,他們全部都有很清晰的特征表述,而且各自分別對應著眼、耳、鼻、舌、身五根,並沒有一個和意根相對應。既然你說你的意識界來自於法塵,那麼就請你仔細觀察和分析一下,這個法塵究竟是什麼特性?如何進行描述和表诠?”

  “如果說這個法塵,離開了色相、空相、動相、靜相、通暢、擁塞、接觸、分離,甚至生滅之相,而單獨存在的話,那豈不是什麼都沒有?如果在這種狀態下能夠存在法塵的話,就一定會有色相或者空性出生,如果不存在法塵的話,一切的色相、空相等法,也就應當消亡。既然連出生的本因都沒有了,從這個本因所出生的意識,又會是什麼特征呢?又該如何進行描述和表诠呢?既然連可以用來描述和表诠的形象特征都沒有,又何談范圍界定呢?因此說,意識來自於法塵的說法,也不正確。”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謂的‘以意根和法塵為緣起條件,從而產生了意識界’的說法,並不成立,這三者本來就沒有真正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也就是說,意根、法塵、意識界這三者,都是虛妄的幻相,既不能說是因緣所生,也不能說是自然而生。”

  經過前面這數章內容的分析,佛就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了阿難,以及在場的所有大眾,所謂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全部都是虛妄的幻相,都是假立的名詞,其實也都是本來清淨菩提本心的幻化表現而已,千萬不要當真,不要執著,否則就會陷進去出不來了。

  而且,我們在這裡回過頭看看,所謂的五陰,色受想行識,這其實是我們眾生對於自己和外界每一個個體之所以存在的總括性認識,通過這個五陰的建立,我們就懂得了自己作為眾生之一,是如何存在的。

  所謂的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其實是進一步加強了對眾生自己真實存在的這種信念,同時也建立起來眾生和外界進行互動和溝通的六個門徑。

  所謂的十二處,眼與色、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意與法,這恰恰可以用來說明眾生自己和外接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和過程,而通過這個方式和過程,會更加強化我們作為眾生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外界事物真實存在的認識。

  到了所謂的十八界,眼睛、色塵和眼識界、耳朵、聲音和耳識界、鼻子、香氣和鼻識界、舌頭、滋味和舌識界、身體、觸塵和身識界、意根、法塵和意識界,則會更加堅定我們自己真實存在,外界也真實存在,我們可以感知和認識外界,外界可以被我們感知和改造的這種信念。

  通過這一層層遞進的名相設立,眾生和輪回就顯得更加堅固和真實了,離自由和解脫也就顯得更加遙遠了。這也就是我們之所以一直沉沒在輪回苦海中,不能出離的根本過程。

  現在,佛完全把這些名詞的虛妄性,給我們揭示了出來,讓我們一直以來認為真實存在的自己和外界,全部都被打破,讓我們清楚了原來那些都只是大海上的波浪一樣,看起來波浪有高低、大小、狂躁、溫柔的不同,其實全部都是海水的幻相,並不是真實的存在,也從來沒有脫離開海水這個本質。

  所有的這些假象,雖然是虛妄不實的,但是我們也不能認為它就錯的,因為它根本也沒於脫離開本來清淨菩提真心的本質啊!

  你能夠擺脫你的本來清淨菩提真心嗎?如果不能,那你又怎麼想去擺脫輪回呢?又怎麼想去求得解脫呢?可是如果你不想解脫,不想出離輪回,你還是要安心做凡夫嗎?

  糊塗了?呵呵!

 

上一篇:第三卷 第八章 四大都虛妄(上)
下一篇:第三卷 第六章 十八界更虛妄(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