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第十卷 第四章 識陰境界十種魔境(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卷 第四章 識陰境界十種魔境(上)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墮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惚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谛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鹹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咤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阿難,這個修行人,經過認真仔細的思維和谛觀之後,逐漸就會達到行陰窮盡的地步,這是對於整個世間的本性,當時在行陰境界中的那種幽靜擾動,那種共同的生命根本的那種認知,突然之間就斷絕了,就連最細微最難察覺的眾生業果之所以會發生的那些關節脈絡,全部都不再起作用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已經可以談無因無果了。”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已經即將獲得最終的涅槃覺悟,就好像雞鳴之後,向東方一看,東方已經微微透露出了曙光一樣。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六根已經虛然寂靜,再也沒有什麼奔逸外塵,執著種相了,裡裡外外全部都是一片圓融的澄明,根本就沒有什麼入不入的分別了。已經完全通曉一切十方世界十二種類別眾生各自的受生緣由,並且也能夠順著這個緣由把握住最根本的真元,自己也不再會輪轉入任何一類的眾生中去了,已經在整個的十方世界,獲得了完全的一同,本來真性的精色,已經逐漸顯露,不再有幽冥不現的情況了,這種狀態就稱作‘識陰區宇’。”

  “如果在這種狀態下,繼續仔細地進行思維和谛觀的話,就會在所有眾生全部都已經和自己圓融的狀態中,消亡磨滅了六識的差別,六根的見聞覺知等等分別的功用,此時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分別,已經完全可以相通互用了。整個十方一切世界,以及身心,全部都會像純淨的琉璃那樣的內外透徹,一派光明,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識陰盡’了。”

  “達到了識陰盡地步的這個修行人,就已經完全超越了五濁中的命濁,並且完全能夠明白原來所謂的識陰,也只不過是虛妄幻相所現,根本屬於顛倒錯誤的認知而已,並沒有真正存在的根本。”

  “阿難你要清楚地知道,當這個修行人的行陰已經窮盡之後,在真元中已經顯露出來識陰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顯現了。雖然他已經能夠令自己的身根隨意的開合互用,也能夠和十方一切類別的眾生相互通覺,覺知之心也能夠逐漸回歸根本圓滿的真元之上,但是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在寂滅的真精方面還沒有達到圓滿的地步。”

  “因此,如果這個修行人,對於即將回歸真元的覺知之心識,產生了這就是真正恆常的本性的見解的話,就會產生狂妄的認知,會把這個本來無因,本來不真的識心,當成了真常的因。而這種見解,就完全和外道娑毗迦羅所宣稱的冥谛一模一樣了,就淪落成為外道的伴侶了。這個修行人也就因此而完全迷失了真正的佛法菩提,喪失了自己真正的清淨見地。”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一種錯誤見地:立所得為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外道的種類。”

  “阿難,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如果這個修行人把即將融歸的這個境界當成了自己的本體的話,就會產生‘整個虛空中的所有十二類一切眾生,全部都是從我的身體中出生的’這樣的認知,因此就會墮落進入了‘能、非能’的執著之中;而同時,摩醯首羅(翻譯為大自在,又翻威靈,或三目,是三界尊極之主。《輔行記》中有:‘色界天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有大威力,居菩薩住處;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數,統攝大千世界,於色界中此天獨尊也’,其實就是大自在天王)就會展現出來自己無邊無際的身體,成為這個已經墮落入邪見之人的伴侶。”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二種錯誤見地:立能非能為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大慢天我遍布一切的種類。”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如果這個修行人把即將融歸的這個境界當成了真正的有所歸依的話,當成了實體的話,就會產生‘原來我自己的身心就是從這裡出生的,十方一切虛空全部也都是從這裡出生的’的認知,從而就會認為這個虛幻地顯現出一切的識陰,就是自己本來的真常之身,而且這個真常之身,毫無任何生滅。”

  “也就是說,這個修行人把識陰這種屬於生滅法的狀態,當成了不生不滅的常性;說明了這個修行人,既不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無生,也不明白什麼屬於生滅法。反而認為自己所產生的這個見解非常正確非常高端呢!從此這個人就墮落進入了‘常、非常’的執著當中;而這個時候,自在天就會成為他的伴侶。”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三種錯誤見地:立因依為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顛倒的種類。”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如果這個修行人對於這個時候自己的認知,以為這就已經是圓滿的見地的話,就會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產生‘十方世界一切草木,全部都是屬於有情眾生,和人沒有什麼區別;當草木死去之後,就會轉生為人;而當人死去了之後,就會轉生為草木’;並且還會堅定地認為自己的這個見解非常正確。這個修行人因此就會墮落進入‘知、無知’的執著當中,婆咤、霰尼等外道也認為‘一切都屬於有情’,他們就和這個修行人成為了伴侶。”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四種錯誤見地:立無所不知為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顛倒知見的種類。”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這個修行人,對於完全融融相互互用無礙的六根,已經完全能夠自由自在,毫無生澀。如果在這個圓滿隨意化現的境界中,突然追求火大的光明性、喜歡水大的清淨性、貪戀風大的流動性、樂觀地大的承成性的話,就會認為這種種客塵幻相,本身就是最根本的一切之因,這四大就是最恆常不變的本因。這個修行人就會墮落進入‘生、無生’的執著當中。這就和那些迦葉波兄弟、婆羅門等一心恭敬地崇拜火或者水,期望以此來出離生死的那些人,成為了伴侶。”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五種錯誤見地:建立崇拜的事物,錯誤地從物來求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顛倒物化的種類。”

 

上一篇:第十卷 第五章 識陰境界十種魔境
下一篇:第十卷 第三章 行陰境界十種魔境(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