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第十卷 第五章 識陰境界十種魔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卷 第五章 識陰境界十種魔境(下)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相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於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七執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咤抧迦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麁。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十圓覺[淴-心+目]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

  聲聞緣覺不成增進。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疴。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岐路。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恆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干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毘婆捨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能谙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禅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禅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范。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如果在這個已經貌似圓滿澄明的狀態中,要追求一個澄明中的虛無性的話,就會認為種種物化幻現全部都不應當出現,全部都是不好的,因此就追求一種什麼都沒有的寂滅虛無之性,以為這就是最根本的歸依之處了。因此,這個修行人就會墮落進入了‘歸、無歸’的執著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無相天中的虛空神舜若多就會成為這個修行人的伴侶,執著虛空為真常。”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六種錯誤見地:立完全的虛無為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把完全的空無,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虛妄的種類。”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如果這個修行人對於識陰境界所產生的圓融狀態,產生了‘這就是真正的自己的金身,就是自己的本來真精圓滿,從來都是這樣,永遠不會變化’的認識的話,就會墮落進入‘貪、非貪’的執著,而阿斯陀等一新追求長生不老之人,就會成為這個修行人的伴侶。”

  阿斯陀,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一個外道修行人,號稱阿私陀仙。在《三藏法數》中有記載說:“阿私陀仙白淨飯王言:我以天耳,聞諸天鬼神說,淨飯王生子,有佛身相,故來請見。王大歡喜,敕諸侍人,將太子出。侍人答王:太子小睡。時阿私陀言:聖王!常警一切,施以甘露,不應睡也。即從座起,詣太子所。抱著臂上,上下相之。相已涕零,不能自勝。王大不悅,問相師曰:有何不祥,涕泣如是?仙人答言:假使天雨金剛大山,不能動其一毛,豈有不祥?太子必當作佛。我今年暮,當生無色天上,不得見佛,不聞其法,故自悲傷耳。”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七種錯誤見地:執著堅固身命之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把長生不老,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虛妄的種類。”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能夠觀照到種種生命的生滅本質上面的相通之處,但是卻害怕自己的生命也會滅去,希望能夠永遠地保留下去,就產生了‘我現在已經安坐蓮花宮殿之中,自然應當到處化緣,化來那些七種珍寶,並且還要積累那些美女前來侍奉’的想法,從而就開始了放縱的生活。這個修行人就此墮落進入了‘真、無真’的執著之中。種種天魔就成為了這個修行人的伴侶。”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八種錯誤見地:產生錯誤邪思之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把種種塵勞顯現,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天魔的種類。”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如果這個修行人,在種種生命現象中產生了要分辨種種精細或者粗大顯現,要決斷什麼才是真的因果表現,什麼屬於假的因果表現的念頭,甚至一心追求種種感應,從而背離了清淨的真心。他會在所謂的見苦、斷集、證滅、修道等階段中,已經達到了證滅的情況下,就認為已經徹底究竟了,就再也不想前進了。在這種認知的作用下,這個修行人一定就會墮落成為定性聲聞(惟習聲聞之因,唯證聲聞之果,更不進求佛道,就是定性聲聞),而那些不求上進、自以為已經證悟的那些傲慢之人就會成為這個修行人的伴侶。”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九種錯誤見地:產生追求精細感應之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把精細寂靜,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頑空不化的種類。”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雖然已經完全消亡了行陰,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生滅,但是卻在寂滅的真性方面,並沒有獲得圓滿。”

  “因此,這個修行人如果對於所表現出來的圓融清淨覺了光明的狀態,經過仔細思維和觀察之後,就立名稱為‘涅槃’的話,就不會產生繼續上進的進一步見地了。這個修行人就會墮落成為了定性辟支(以為辟支果位就是究竟,而不再追求佛果),而那些停滯在辟支獨覺境界、不懂得回小向大的那些人,就會成為這個修行人的伴侶。”

  “而這個修行人,也就會因為自己的邪見,而對佛的無上菩提產生了迷惑,喪失了自己的正知正見。”

  “這也就是識陰境界中所會出現的第十種錯誤見地:產生圓覺一一吻合就是究竟之心。”

  “也就是說他把尚有待於融歸本來的暫時的所得,把澄明清淨,當成了究竟的果位,這就完全背離了真正的圓通,背離了真正的涅槃之城,而淪落成為執著圓明而不化的種類。”

  “阿難,上述我剛剛所講述的十種禅定過程中墮落入顛倒邪見的根本原因,有一些是把不究竟的了悟當成了最終的果位,但是可以說全部都是識陰用心,相互發生作用所導致的。”

  “因為眾生頑冥不化,不會自己仔細地觀察思維,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迷迷糊糊,不能夠清楚識別,而是站在自己往昔的習氣或者只是偏好的基礎上,先迷失了自己的清醒觀照,而後誤認暫時的休息場所,就是自己最終成就的目的地,還會自誇‘我已經完全證悟了究竟無上的菩提果位,登上了聖階’,因此就此能夠形成了大妄語,成為了外道邪魔,就會感召惡業,墮落入無間地獄之中。哪怕你們已經成就了聲聞緣覺得果位,只要你們不繼續上進,追求佛道,地獄是不可避免的。”

  “阿難,你們既然發心要護持和傳播一切佛的教法,就要把我所說的這些法語,在我滅度之後,繼續地傳播下去,讓那些後來的修行之人,能夠清楚地明白這種種狀況,能夠明白這些魔境的因緣和應對方法,這樣就不會讓天魔等抓住任何的機會,就可以保護未來世的修行人,不要產生類似的錯誤邪見,不要沉淪下去。而要盡量可能地幫助他們,盡可能地消滅種種不正確的因緣,要讓他們能夠順利地證悟清淨正確的真義,進入到佛的知見中來。在無上菩提的道果方面不要橫生枝杈,不要在修行的過程中得少為足,而要以最終的究竟覺悟作為目標去精進修行。”

  “我所開示的這些關鍵的地方,你們千萬不要小看了,過去世猶如恆河沙數的無量佛陀,都是通過這個竅訣最後完全明白了無上道。”

  “只要你們修行人,能夠完全達到識陰窮盡的地步,那麼你們現前就可以圓融無礙地六根互用,並且還能夠從互用當中,進入到菩薩的金剛干慧當中,從而就能自然地在圓滿光明真精自心當中自在顯化,就好像純淨琉璃當中含藏著皎潔明月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就能夠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從而進入一切如來妙莊嚴智慧海中,圓滿成就菩提果位,回歸到無所得的原始狀態當中了。”

  “這就是過去是一切諸佛,在修止的過程中的修觀,止觀雙運,非常明覺了了地細致分析種種魔事,當那些不同類型的魔境出現的時候,自然就能夠准確辨別出來,心中就不會產生任何的錯誤邪見的污垢,自然就不會墮落入顛倒妄見當中,自然五陰之魔不現,天魔自然摧毀,大力鬼神等全部都會望風而逃,鬼魅魍魉等連出現的機會都不會有,從開始修行一直到最終成就圓滿菩提之前,都不會有任何的疲勞懈怠心理產生,就算是非常一般的人,也都會非常精進,而且在真正的大涅槃現前的時候,也都不會疑惑和錯認。”

  “假如說在未來五濁惡世時候,還有那些非常愚笨的眾生,連禅定修法都搞不懂,也鬧不明白那些名詞法義,如果他們直接修行禅定三昧可能容易產生邪見,那麼你們就專門勸解這些人不要修其他法門,只要專心誦持我之前告訴你們的首楞嚴神咒就好了;如果連誦持都不能達到,只要他能夠把楞嚴神咒寫在禅堂之中,或者攜帶在身上,那麼所有一切的邪魔外道就都不可能干擾影響到這個人了。”

  “你們應當在未來的污濁惡世之中,一直恭敬隨學十方一切如來的教法,為末世眾生樹立最後的修行規矩和模范。”

  在佛所講述的無十陰魔境中,色陰、受陰、想陰中的三十種魔境,完全都是在修行者自己的見地有了偏差之後,外魔侵入心府所造成的,其結果往往是陷入王難;而行陰和識陰的二十魔境,則完全是自己見地不正確直接導致的,而所導致的結果,就是無間地獄!

  從這裡看來,魔是自己招的,地獄是自己造的,佛也是自己成的,和上師有關系嗎?和一切眾生有關系嗎?

  我們還需要上師嗎?我們還需要一切眾生嗎?

  我們不需要上師嗎?我們不需要一切眾生嗎?

 

上一篇:第十卷 第六章 再說五陰虛妄
下一篇:第十卷 第四章 識陰境界十種魔境(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