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波卡仁波切談度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由凡夫成就本尊

  圓滿的覺者如佛陀,為了利益眾生,自然而無作意的化現出種種顯現,稱為受用身,而這些清淨層次的顯現一般來說是凡夫難以觸及的。

  這些形象可以有許多變化:男性、女性、寂靜、忿怒,並以各種方式顯現。這些本尊是從諸佛的慈悲事業直接化現而來。化現為女性的本尊,即稱為母尊。

  不過,從相對的角度來看,有些本尊被認為是從人道上修成為聖眾。這些走上成佛之道的凡夫,不論男女,在淨除凡俗狀態的一切不淨之後,於自身中得見覺悟功德的展開,他們達到聖境,因而稱為“聖眾”或男女本尊。

  至少從世俗谛的角度來看,度母可被視為從凡夫而成就的本尊。度母在成就之前,本是個平凡之人,歷經修道的各種修行次第而終於證果,成為女性本尊。

  問:本尊之藏語稱為“依當”(Yidam),意義為何?

  仁波切答:“依當”是個專用詞匯,指的是依本尊而修持,這是指相應於我們的希望、祈願,與我們有緣的本尊。

  問:這是否表示每個人都必須選擇自己的本尊、或是要由上師為弟子指定特定的本尊呢?

  仁波切答:大部分的情況並非如此。在實相上,所有本尊都有相同的作用,而且我們並不確定自己是否與某一本尊有著特別的因緣。不過,我們可以說因為業緣的關系,讓我們遇到藏傳佛教中某個特定的偉大傳承。同樣的業緣,也會讓我們安住在某個修道中,而受指引來修持特定的本尊,而不修持其它本尊。噶舉派(或稱噶居派、白教)的修行者會修持三位偉大的本尊:金剛亥母、勝樂輪金剛(或稱勝樂金剛、上樂金剛)以及大悲勝海紅觀音。格魯派(黃教)則修持密集金剛以及大威德金剛,而薩迦派修持喜金剛等。

  不過,可能有人會特別想修持某個本尊。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可能會不分教派而來修持這位本尊。也有一種不尋常的情況,就是由上師觀到特別的因緣,而指示弟子要特別修持某個本尊。

  像畢瓦巴即是如此,他一開始是修勝樂輪金剛;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由於他有個非常不祥的惡夢而想放棄所有修持;後來,有人要他修喜金剛,他因此修持而迅速得證。這並不表示勝樂輪金剛是不好的本尊法,而是畢瓦巴過去世與勝樂輪金剛的因緣淺薄,但卻早已精通喜金剛法,因此後者能讓他更快展現成果,因此當時他有必要停修勝樂輪金剛法而改修喜金剛法。一般而言,行者與本尊的緣分並非那麼明顯。

  問:在您提到的本尊中並未說到度母,請問度母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如何?

  仁波切答:度母就像文殊菩薩與觀世音菩薩一樣,是所有教派共通的本尊,也是所有藏人共同信仰的本尊。

  問:是否男性適合修父尊,而女性適合修持母尊?

  仁波切答:並不必然。男性可修母尊法,反之亦然。

  究竟的度母

  我們對本尊的討論也適用於度母。度母和其它本尊一樣,可以從世俗谛與勝義谛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來看。世俗谛符合我們凡夫的思考模式,而勝義谛則超越這種觀點。度母的這兩種身分彼此不相矛盾:因為兩者並不互相駁斥。

  從究竟的觀點來看,由於度母自性本身為證悟的本尊,因此與我們的自心本性並無差別。

  讓我們來厘清心的本性是什麼。心的本性超越任何概念,超越任何意念的造作,也超越“存在∕不存在、無∕有、物質∕非物質……”等等的想法。

  超越概念並不表示空無。心的本性就是覺性本身的范疇、清淨覺性的經驗本身。任何的智識、理性和語言,都無法執取或描述它。然而,心的本性每一刻都在,且不容否認。

  這個覺性是眾所本具的,超越任何意念的造作,而究竟的度母也是如此。

  究竟的度母,或法性度母,也可用其它字眼來形容,而最有名的稱呼則是“般若波羅密多”,意思是智慧圓滿。

  圓滿智慧並無任何的形相,乃是法身的空性。但是這個空性如我們先前所解釋,具有能夠顯現為清淨的受用身的能力。度母、金剛亥母以及許多其它的女性本尊,就是在受用身層次上的顯現。就本質而言,所有這些女性本尊的本質即是圓滿智慧,或我們的自心本性。

  度母也稱為“諸佛之母”,這也是指度母的體性或本質。自心本性、圓滿智慧、空性這些詞匯雖然不同,但其實意義相等。過去一切諸佛都是因為證悟空性(或證悟自心本性)而證得佛果;這對現在佛以及未來佛而言,也都一樣;因此度母,這超越時間、空間、所有概念的度母,就是諸佛之母。

  成就本尊的女性

  如前所述,度母在究竟層次上的顯現,與她在相對層次上的顯現,兩者看來或不相符,但彼此並不沖突。

  多羅那他是十六世紀證量極高的學者與上師,根據他所傳授的世俗谛傳說,度母在成就本尊以前,原本是世間的一名平凡女子。

  在無量劫前的種光世界,當時是鼓音如來住世的時代,有一位國王的女兒名叫般若月(又稱智慧月),她對這位佛陀有著強烈的信心與虔誠,多年來一直對佛陀及隨行的僧團作廣大的供養。

  有一天,公主決定在鼓音如來前受菩薩戒,發誓要證得佛果,以無量的方式廣度眾生。僧眾們都非常歡喜,並認為公主必定會因而積聚極大的福德。他們建議公主應祈求來世投胎為男子如此相較於女子身,更能利益眾生並宣揚佛法。

  公主對於這種狹隘的想法感到沮喪,並從所有事物究竟本質的觀點來答復他們:

  此處無男亦無女,無我無人亦無類,

  男女之名皆假稱,世間邪見妄所生。

  她又說:“從來,以男身修行佛道者眾,以女身修行佛道者稀。故而我今發願,直至輪回盡空,皆以女身度化一切眾生。”她經由精勤修持而終於證得勝義谛,成就本尊之後,每日度化百萬以計的眾生,讓他們踏上覺悟之道。

  她因恆時安助於救度眾生出離輪回的禅定境界,因此又稱為“救度母”或“多羅”。據說度母每日早晨即救度無量眾生出離苦海,午後又救度無量眾生解脫輪回。

  在“不空成就如來”住世的“最勝”劫,這是另一個宇宙時空,度母入於“滅一切魔軍”禅定中保護眾生免於危險、恐懼和惡魔,只要聽聞眾生呼喚名號,立即隨聲救度而立亦無量,由於行動迅速,又稱為“速勇母”。

  其後,在“無始”劫中有一名叫“無垢”的僧人,他得到諸佛心意的悲心灌頂,而成就本尊觀世音菩薩,五佛部的五方佛也賜予他特別的灌頂。此時,從他的心中出現度母,成就該劫諸佛利益眾生的願望與事業。(有些則認為度母是從觀世音菩薩的淚珠所化現。)由於這個緣故,度母也稱為是“世間至尊者之女”,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女兒。

  在多劫之中,度母這位“世間至尊者之速勇女”,不斷以各種不同的化現和特別的禅定力,成就各種不同的事業,一直利益著眾生。以上就是度母的化身故事。

  問:一般認為本尊有各自的淨土,且居住於各自的淨土中。請問度母的淨土如何稱呼?

  仁波切答:度母和觀音一樣居住於普陀拉淨土,在我們世間的化現是位於南印度的一座山。不過,度母也有自己的淨土,是個特定的地方,叫作“璁葉莊嚴剎土”(Harmony of Turquoise Leaves)

  度母保護眾生免於恐懼

  由於菩薩對沉溺苦海的眾生具有無量的悲心,因此各自依其願力而行使事業,圓滿各自的發願。如是,度母的主要事業就是讓眾生遠離恐懼與危險。

  恐懼是什麼?度母如何幫助眾生面對恐懼?我們現在就來一起了解。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面對兩種恐懼:

  一者,恐懼得不到所想要的人、事、物。

  二者,恐懼無法免於危險、威脅或痛苦的情況。

  由於第一或第二個原因,我們經常發現自己身處從擔憂到驚恐、不同程度的恐懼之中。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恐懼的真正起因,其實是自我本身,更正確的說,是我執──對於“我”的執著。這種執著越重,各種恐懼的情況就會越多;所有威脅到“我”的事情,不論什麼情況,都會引起恐懼;所有“我”可能失去的事物,都會引起恐懼。恐懼與相信真實有“我”的想法、恐懼與對“我”的執著,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由於這層深微的關系,導致各種引起恐懼的成因,比如生活中的種種情況;但有時候,恐懼來自業的習氣。由於業習的關系,恐懼有時看來像是毫無來由的發生,甚或在沒有任何外在事故發生的情況下,而我們卻處於一種幾乎不斷的憂慮中。

  與恐懼感相關的,是想要尋求援助與保護。但是,外在世界通常無法提供任何我們想要的幫助,以致於恐懼可能會變成絕望。

  這個世界所無法給我們的,可以從諸佛菩薩所化現的出世間境界得到,特別是從度母身上可以看見諸佛為眾生免除恐懼與災難的事業。

  度母具有幫助眾生的能力,但只有當我們對此具有信心時才能得到利益。我們必須毫無保留或懷疑、發自內心向她祈願,呼喚她的名號。度母的回應與我們的信心強度有關;若是心中存疑,不太可能得到度母的加持與護佑;而毫無保留的信任與全然完整的信心,則必然得到她的加持與護佑。

  事實上,世間一切的現象,都是我們自心的顯現,恐懼、擔憂、危險,也是我們自心的顯現,這就有如在惡夢中所面臨的威脅,和在惡夢中感到被威脅的人,其實都是自心所創。

  我們的心有著很強的創造力。這股源自對度母熱切祈請的力量,與度母幫助眾生的無邊願力相結合,形成了對眾生的庇護。由於我們的虔敬心與度母的大悲力這兩個因素,我們因而得到了幫助。

  我們必須了解,如果現象本身是有實質的,則不可能會改變。正因為現象的自性為空,它們不過是受到重重制約的凡夫之心所顯,因此可被改變。這說明了我們的祈願為何會有效,以及度母為何會回應。

  這也說明了,為何在證得自心本性時,所有的恐懼會同時消失。

  八種怖畏

  依照傳統的說法,度母能保護眾生免於八大恐懼或危險,例如象、獅、蛇、火、水、盜賊、牢獄及非人(鬼魅);在古印度時代,這八種危險顯然是人類最大的挑戰。不過,度母的能力不止於此。只要我們具足信心向她虔誠祈禱,度母可以保護我們免於所有的危險。

  對於八種怖畏,有另一種說法。首先,八種怖畏可以指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體所可能面臨的不同危險。再則,可以指心中的情緒煩惱,這些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為它們可能導致我們去作負面的行為。由於業力因果的關系,這些行為於是成為未來我們一切痛苦的起因。

  八種怖畏有以下的對應诠釋:

  大象之災=盲目(癡)

  獅子之災=傲慢(慢)

  大火之災=憤怒(瞋)

  毒蛇之災=嫉妒(疑)

  盜賊之災=邪見

  牢獄之災=貪婪

  大水之災=貪愛與執著(貪)

  非人之災=懷疑

  為了保護眾生免於內在的恐懼,度母也能消除煩惱情緒,這些是我們痛苦的起因,也是我們所受的苦果。

  自古以來,有許多度母拯救眾生免於毒蛇、大火、非人侵擾等等的故事,但是,只要向她祈請,度母的救度事業從過去到現在並無絲毫改變。當代也有一些故事可以作為證明。

  度母和牙痛

  當卡盧仁波切在西藏康區的八蚌寺時,曾經患了嚴重的牙痛,當時他大約十七、十八歲。度母在他的夢境中告訴他:“雖然你對我沒有特別的信心,也沒有修持我的法門,不過我可以傳你這個咒語,只要持誦一萬遍,你的牙痛就會好了。”卡盧仁波切於是遵照度母的指示,念完一萬次的咒語,隔天他的牙痛就完全好了。

  問:度母的事業是保護眾生,也有其它例如瑪哈嘎拉(又稱大黑天)等護法的角色,也是保護眾生,請問祂們之間有何差別?

  仁波切答:這兩者的保護,內容略有差異。瑪哈嘎拉與其它護法的主要事業,是為去除修行和佛法事業的各種障礙,包括一切有害於佛法的內、外狀況。度母的保護則是比較屬於個人的,是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困境中護佑我們。

  度母面面觀

  度母的最主要形象是一面二臂、寂靜尊的綠度母,她的主要事業是保護眾生免於恐懼與危險。

  度母的確還有許多不同的形象,例如《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贊文》中的二十一度母、救難八度母和度母瑜珈女等等。然而這些不同的形象並不表示是不同的度母,而是為了因應不同的情況,由同一位本尊所展現的不同形相。

  雖然不同形相的度母有不同的修持儀軌,當我們祈請度母時,只要對綠度母祈請就可以,並思惟她能成就我們所求的一切事業。

  其它本尊,如手按大地母、咕噜咕咧佛母、大白傘蓋佛母、佛頂尊勝佛母、時輪金剛的佛母、無我母等,有時也被認為是度母的化現。

  所有女性的本尊,盡管樣貌多變,其本質真正只有一個,就是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圓滿的智慧。

  度母續的起源

  度母續的起源與所有的續法一樣,無法追溯其時間。續法是由不同的佛以其遍智力,在不同的時期依不同因緣而宣說,因此無法確定其起源。究竟而言,續法是恆常存在的。度母續也是一樣,安住於佛的遍智之中,這部續在此時代由佛宣說之前,早已於過去多劫中宣說過。

  就我們所在的這一劫而言,度母續在釋迦牟尼佛出世前,已由觀世音菩薩在普陀拉淨土中多次宣說。

  我們所在的這一劫分為四個部分:

  一、大劫:指一切劫的開始,此時人的壽命極長,且物資豐饒、具有正見、相親相愛,因此具足安樂。

  二、中劫:壽命、物資、安樂開始衰敗。

  三、成劫:衰敗更加明顯。

  四、壞劫:我們所處的艱困時代(我們所有的歷史,甚至更久以前,皆屬此劫),人的壽命限於百歲,而安樂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

  觀世音菩薩最初在“大劫”時期以八十萬句偈宣說度母續,第二次在“中劫”時以六十萬句偈宣說度母續,第三次在“成劫”時期以一萬二千句宣說。最後一次是在壞劫、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前,以一千句偈宣說。

  釋迦牟尼佛宣說續法

  我們現在所知的度母續,並非由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度母續,而是釋迦牟尼佛依以下因緣所說:

  釋迦牟尼佛在證悟的前夕,於菩提樹下禅定之時,一群魔眾前來干擾,想要阻止他成佛;此時度母示現,並以八聲大笑令魔軍退倒在地,無法作亂,釋迦牟尼佛因此安住於三昧而於清晨證得佛果。此後,他隨即宣說度母續,而那時尚非將續法傳至人間的時機,待至數百年後方才因緣具足。

  釋迦牟尼佛宣說續法時,並非對人道眾生宣說,而是對菩薩、天人、龍族及其它眾生宣說,且地點大部分不在人間,而是在普陀拉淨土等其它地方。包括度母續在內的大部分續法,都是由金剛手菩薩所守護,也因此金剛手菩薩被稱為“秘密守護主”。在有人類以前,曾有其它類的眾生能夠接受續法,並透過修持而得到利益。

  度母法門的儀軌在佛陀滅度很久以後,才由聖眾揭示。例如學者月官居士在淨觀中由本尊親授一百零八部儀軌。

  問:不論我們的願望是什麼,持誦度母祈請文可以滿所有的願。但如果們的願望不是那麼好,比如像小偷那樣可以偷到東西呢?

  仁波切答:諸佛菩薩完全是為了利益有情。諸佛菩薩有三種極大的功德:遍智、大悲以及大力。他們不只是以大悲來利益眾生,且利益眾生的方法也不會有偏差。因此,度母圓滿眾生的願望,而這些願望必須是能為他們帶來暫時及永久的安樂;對於會造成惡業或更多痛苦的願望,度母不會讓他滿願。

  由於我們對什麼是有益、什麼是有害,可能仍因盲目而無法分辨,因此在一些祈請文中,我們會祈請本尊為我們分辨。例如,我們會說:“如果這對我有益,願我所願得以成就;如果這對我有害,願我所願皆不成就。”或者說:“如果這個願望不好,願我不會有這樣的願望;就算在心裡生起這樣的願望,也願它不要成真!”

  問:據說因果業力是真實不虛的,我們必定要承受自己所造的業。如果我們祈請得到自己所未擁有的,或祈請去除生活中痛苦的狀況,這不是違背了業果的法則嗎?

  仁波切答:每個人的業都不同,且有各種不同的業。有些業是無法轉變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要受苦的業,還是會發生。反之,如果沒有享受安樂的業,也不會發生。祈請文很難能改變事情。

  當我們說因果業力真實不虛時,是指若無任何其它因素阻止事情發生,則因必然會產生果。但如果這之間有了新的因素,就可能產生變化。虔敬心、祈請文,以及忏悔過去所造的惡行,都是可以轉業的因素。這些是和真實證悟者或本尊相關的甚深法門。除非能讓這些因素發生作用,否則業必然會正確無誤的產生果。除非我們將剛發芽的草拔除,否則草的種子必然會發芽茁壯。

  (來源:龍多尼瑪的備忘錄)

 

上一篇:農夫清淨心供養佛,土地變成黃金
下一篇:精進十種利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