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七 第十七章 釋疑一 為何禅定中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為相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卷第七 第十七章 釋疑一 為何禅定中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為相之一 內容提要: 世尊解答富樓那的疑問。禅定中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為相的原因有三:一、顛倒妄想世界相續,二、顛倒妄想眾生相續,三、顛倒妄想業果相續。 前已破人法二執,建立人無我觀與法無我觀,或說是人法二空。所說的是空如來藏。 般若的根本思想,非空非不空,“真空”不是虛無,其中有“幻有”。此下著重解說“幻有”。 原文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谛,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白話解 這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從座位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向佛請示: “大威德世尊善於為我們敷演如來第一義谛,世尊曾表揚過我,說眾人之中,推我說法第一。 今聽如來微妙法音,心有慚愧。比如聾人在百步之外觀聽蚊蚋,看不見形,聽不到聲。世尊雖說得詳細,令我除疑解惑,但我還未徹底明白,還有些少疑惑。 原文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1。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纡疑悔。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2。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注】 1 習漏未除 漏,是煩惱的別稱。因為煩惱會洩漏生命能量,所以有“漏”之名。佛法把煩惱分為兩大類:(1)起煩惱,指三界所起的煩惱,即以欲界的欲愛、色界的色愛、無色界的有愛為主引起的煩惱;(2)習煩惱,指三界外因藏識無明習氣不思議變引起的煩惱。習漏即是習煩惱。修習聲聞乘的人只斷起煩惱,未斷習煩惱。阿難修習聲聞,未得究竟境界,所以說像阿難這樣的人習漏未除。離一切煩惱,稱為無漏,或稱為漏盡。也分兩個層次:(1)非性無漏界,還未徹底離是非二相。(2)離性非性無漏界,到達這種境界,諸法平等無二,煩惱即是菩提,生死等於涅槃,當下見性,即心即佛。 2 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 注意這裡說的是“諸有為相”,就說明這裡說的“山河大地”不是客觀實有的山河大地。在奢摩他中,常會出現塵緣分別影事,忽然生出,瞬間即逝。地水火風空,黃白赤青藍,仙佛龍怪鬼,可說是應有盡有。這些都是金剛經說的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白話解 世尊!不僅像阿難那樣習漏未除的人有疑惑,即使會中已到無漏界、稱為漏盡的菩薩和阿羅漢,聽到如來今日演說的法音,也是未得究竟的。 世尊!既然世間一切根塵陰界處等,都是如來藏清淨本然的表現,為什麼在奢摩他中會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原文 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世尊。若地性遍,雲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雲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 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雲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 白話解 如來又說,地水火風四大種,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世尊!若遍處是地,怎能容有勞下水?若遍處是水,火不能生。如何理解整個空間滿是水,又滿是火,而水火不相克? 世尊!地性障礙,空性通透,遍世界充滿地,又充滿空,我真無法想象,既障礙又通透是什麼樣子。 (白雲按:這個問題,在世間人的心裡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事,用世間邏輯是無法解釋的。) 原文 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1。令汝會中定性聲聞2,及諸一切未得二空3回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4。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注】 1 勝義谛中的真勝義谛 勝義中的真勝義,即第一義。世俗谛的勝義,不離有為法,偏執有無二邊。二乘的勝義,還不離希望心,計著諸法自共相,未得法無我觀。第一義真勝義,離有無二邊,離是非二相。 2 定性聲聞 聲聞第三果位阿那含,已無退轉之心,名為不還,還未得無相,未得無生法忍。在這個層次的聲聞人,稱為定性聲聞。 3二空 指人空、法空。人空即人無我觀,法空即法無我觀。佛經中的“我”,意為恆不變的自性自相。人,包括肉體的色身和自己認識領域的識身。排除自我主觀意識的執著,便能逐漸樹立人無我的觀點。聲聞最高果位阿羅漢只得人無我,未立法無我。一切法相都是相對的,用相對的觀點審視一切法,便是法無我的觀點。佛說的法,相當於給修行人過河的筏,過了河背著筏走路的人會令人家笑掉牙。對一切法,包括佛說的法,都不能過於執著。但是追求一個目標,沒有執著心也是要落空的,所以又不能立一個人無我、法無我的相。 4 一乘道寂滅真阿練若正修行處 這是比定性聲聞及未得二空的聲聞阿羅漢稍為提高了一步的修行處。阿練若,意為無雜。聲聞乘、緣覺乘、如來乘,佛說了三乘,《楞伽經·卷二》說:“諸天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我說此諸乘。乃至有心轉,諸乘非究竟,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無有乘建立,我說為一乘,引導眾生故,分別說諸乘。”一乘道寂滅處離究竟聖智還差得遠。 白話解 惟願如來宣流大慈,為我及諸大眾撥開迷雲。” 說罷,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這時,佛告訴富樓那並會中那些已修得漏盡的無學阿羅漢:“如來今日在此會中宣示勝義谛中的真勝義性。希望在這會中的定性聲聞及一切未得人、法二空而發心回向上乘的阿羅漢等人,都能得一乘道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你們好好聽著。我為你們說。” 富樓那及大眾欽聞佛的法音,默然承聽。 原文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1?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1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性覺妙明中的性覺,指覽塵生分別心的覺性,即下文說的覺明。本覺明妙中的本覺,指清淨本然的圓明寂照的覺性。 白話解 佛說:“富樓那,如你所說,如來藏清淨本然,為什麼忽然生出山河大地種種有為相。你沒聽如來說過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嗎?” 富樓那說:“聽說過。世尊!我經常聽佛宣說這個道理。” 佛說:“你說說這覺與明,是性本明,就說是覺?還是用心覺知“不明”,說是明覺? 富樓那說:“若覺性本來不明,就說是覺,則這種覺不能明白覺知種種現象。” 原文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白話解 佛說:“若能得無所明時,便沒有“明覺”這種妄覺了。若還是有所明時,這不是“真覺”,無明即是妄明,不是湛明的覺性。 本來的覺性必然是湛明之覺,虛妄的覺知稱為“明覺”。 覺性本來不是所明之物,“明覺”卻妄立所見之幻相立為所知所識。既然妄立了所知所識,這所知所識又反過來擾動妄能的心,因此妄心妄相輪回生滅不已。 原文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1。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注] 1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於三摩提中現前幻相,既知是幻,不作分別,則無所謂同異。未得無學的修行者,不知這是幻相,妄加分別,起愛憎取捨之心,便熾然見種種異相。 白話解 於本來非同非異的妄相中,生出種種異相;異相的異相,復變為同相;互相推論,又由同異之相,立無同無異之相。如此自心擾亂,諸根成勞。諸根勞累,於是顯現色塵等相,諸相紛繁雜亂。繼而引起塵勞煩惱。生起妄相,就成為心中世界之相;妄相暫時寂靜時,便認為是虛空之相。 他們認為虛空是同相,世界是雜亂的異相。其實暫時寂靜或諸相紛繁,都非同非異,都是有為法所生的妄相。
|
|
|
|
|
|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七 第十七章 釋疑一 為何禅定中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為相之二
下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六 第十六章 地水火風空見識 隨緣施設無實義之三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