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 第三十一章 圓通本根五 一心念佛 六根同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十一章 圓通本根五 一心念佛 六根同攝

  內容提要:

  大勢至法王子憶佛念佛六根同攝,淨念相繼,相續無間,入三摩提,不失為易行而且容易見效的方便法門。

  (白雲按:這一章即是淨土宗四經之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原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1,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2。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溫陵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名大勢至。)

  【注】

  1 五十二菩薩 此中五十二不是五十二個菩薩,而是五十二階位的菩薩。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階位。(引自廬山東林寺淨土宗文化研究學會主辦的《淨土》雜志二OO三冬季號大安《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

  2念佛三昧 一心念佛,以入三昧境界。人們從小立志,心中必有楷模;信仰一種思想,必定尊崇導師。沒有志向,沒有信仰,欲求成就,無有是處。禅宗主張不诤,提倡多聞、善思、勤修,只有實證,才得見真如。一般來說,下根少智,難明大乘深義者,一心念佛,易入寂靜境界。自诩上根多聞的人,往往我慢難除,難得寂靜。因此,數珠念佛,不失為易行而且容易見效的方便法門。二十四位聖賢說了圓通入手方便,說的都是初心方便,都是從見聞覺知入手的有為法。但是,不經有為方便,欲入無為,欲得不二法門,只是空中樓閣,怎得成就?這二十四位各說圓通本根,各得成就。對無學來說,諸門無優劣之分。對有學來說,未必條條都適合每一個人,還要從中選擇優劣。

  白話解

  大勢至法王子及其同伴五十二菩薩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想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佛名無量光。一劫之期,先後相繼有十二位如來,最後一位名超日月光。超日月光佛教我念佛三昧,以佛形象為修習楷模。

  譬如世間之人,有一類人善憶,有一類人善忘。如此之人,若兩個人,不論他們逢與不逢,見與不見,都時刻相憶,深心憶念,便會生生世世,形影相依。不會發生乖違之事。

  原文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日香光莊嚴。

  (溫陵曰:夫念佛者,不得一彈指頃念世五欲,是謂系念。必須系念,然後相應。不專念佛,則雖逢不逢,雖見不見。染香則襲香,念佛則見佛,故以念佛妙熏,名香光莊嚴也。)

  白話解

  十方如來憐念世間眾生,像母親憶念兒子。如果兒子離家外逃,憶也無用。

  兒子若像母親憶子那樣憶念母親,母子生生世世不會發生乖違遠離。

  若眾生行中憶佛念佛,或在當下,或在不久的將來,離佛不遠,必能。無須方便法門,也能心開見佛。譬如染香之人,身必沾有香氣,這稱為香光莊嚴。

  原文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提,斯為第一。

  白話解

  我本來在因地以念佛之心,修入無生法忍。今在這世界中攝護念佛之人,歸於無生淨土。

  佛問從何悟得圓通,我不分別揀擇,我六根同攝,淨念相繼,相續無間,入三摩提,是為第一。”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一 第三十二章 圓通本根六 觀聞亡聞得殊勝
下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 第三十章 圓通本根四 地火水風空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