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華嚴科學宇宙觀」。昨天我們一起學習到第七個方面的專題,講到宇宙當中的基本粒子,我們做了一個很簡短的,對於現代物理學探索宇宙基本構成的理論做了一個介紹。主要兩大支柱的理論,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但是這兩大理論卻互相之間產生了矛盾,不能夠圓融的來解釋宇宙這些基本微粒是怎麼構成的、怎麼互相作用,天體又是怎麼樣的互相作用,也就是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沒有辦法圓融起來。後來在七十年代,有科學家又發明了「弦理論」,就是String Theory。昨天我們提到,他們發現現在所觀測到的最微小的基本粒子,一般來講就是誇克和電子。當然誇克有很多種,它主要是在原子核裡面,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是由誇克組成。誇克和電子這是兩個最基本的物質,他發現這裡面可能也有內部的結構,再往裡頭探索就發現實際上是一種振動,這個振動科學家用一個名詞叫弦,琴弦來比喻。實際上不是真有一根弦在裡頭,因為粒子和誇克已經是最小的物質,裡頭應該來說沒有再小的物質了,再往裡頭探索,它只有一個振動而已。這個理論提出來之後,就成為了現代物理學裡面最有權威性的,而且幾乎是能夠解決一切難題的理論,所以現在已經受到普遍的承認。這是說明不同的物質,它的基本粒子實際上是由弦不同的振動方式決定的。譬如說電子,它是由一種弦的振動來決定、來形成它的結構,誇克它又由另外一種振動方式來形成,振動的劇烈程度也就決定了微粒的密度,就是它的質量,也決定了它的能量。所以你看這個理論一提出來,很容易就解釋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能夠解釋的現象。
這個理論提出來,實際上跟佛法所講的宇宙真相愈來愈靠近。你看《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一切的現相都是虛妄的、都是空的。弦理論它說整個宇宙只有振動來構成,它最小的組成單位是一種振動而已,已經不是物質了,只是振動,這不就正說明了所有的物質本來是空嗎?它只有振動,沒有真正的實體,它就是一種振動,都是虛妄的。《金剛經》上也提到一個名詞,叫一合相。一合相,合就是「和合」第二個字的合,中六合彩的那個合。一合相這個名詞講得太好了,一就是唯一的,整個宇宙只有一種構成,什麼構成的?就是振動,你看跟弦理論講的很相似,只有振動。只是振動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才產生不同的物質結構,這就是合,看你怎麼個合,怎麼組合。所以振動組合成微粒、粒子,不同的粒子又組成物質,不同的物質組成我們大的星體、星系、宇宙,宇宙就是這麼來的。所以這就說明佛講的真相一點都不是虛的,有的人講佛怎麼這麼消極,說一切法都空、一切法都虛妄?這個不是消極,這是事實真相,你看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了。
我們昨天也稍微提到科學家講的振動,到底是什麼在振動?我們知道它已經不是物質,不是物質大概是精神?實在講,到了最極端的境界裡頭,物質和精神是合而為一,所以這個動就是我們的念頭在動,念頭動就會產生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組合就產生不同的物質。所以這個宇宙所謂眾緣和合,它是不同的條件和合而成,而條件分析到最小的一個單位,它只有振動。這個振動速度非常非常快,物理學家他們也都能夠證實,弦振動的振動是非常快速。到底有多快?佛在經裡有具體的說明,彌勒菩薩對釋迦牟尼佛一個報告,他說舉手彈指之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所以念頭的振動這麼快,真的像琴弦在抖動,這個速度快得我們沒辦法想象,真的只有佛才能說得出來。一彈指,一彈指你一秒鐘能彈四下,一秒鐘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念頭在那抖動,每一念都現出境界,所以宇宙是這樣構成的。
我們歸納來講宇宙是由振動而生,所以它是什麼?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師父早年讀《般若經》六百卷,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讀完之後把書合上,寫了十二個字,給它下了一個總結。是什麼字?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十二個字把宇宙真相給說絕了,確實就是這樣。所以你知道萬法皆空,那我們就得放下,把執著放下,把要得的這個心放下,把控制、占有的念頭放下,你才算是聰明人。譬如說,我們喜歡的東西破碎了,我們的心會不會放不下?或者說我們最愛的人離我們而去了,我們這個心會不會放不下?真學佛,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真相,要從這裡去練功。不是聽明白就算了,聽一堂課,好像物理學講得真是很精彩,聽完了出了課堂,還是我行我素,還是原來那套,不管用。真正修行,明白了之後要去落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跟這個事實真相相符合。既然一切法都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執著?為什麼我們還念念放不下?為什麼我們內心裡還會對一切人事物有對立沖突的念頭?有這些念頭,對事實真相還不明了。
所以我們師父在國際會議上到處去倡導,告訴這些和平的工作者,要和諧世界,首先在內心深處放下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沖突的念頭,內心的沖突不能化解,外面的沖突化解不了。為什麼?外面世界是念頭產生的,有沖突的念頭,外面就有沖突的世界,念頭上和諧了,外面世界自然就和諧。既然一切法皆空,都無所有,哪有什麼沖突?沖突也沒有,本來就是和諧。這個宇宙真的本來就是同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沒有對立、沒有沖突,所以我們要和諧世界,從自己內心做起,把自己的那些對立、矛盾、沖突先化解掉,再看到外面的世界,自自然然就是天下太平。很多時候,外面沖突是自己內心裡想出來的,我們常常有這個經驗,假如對某人覺得他可能對我有意見,你這麼心裡想,你看他還真好像對我有意見,這自己想出來的;你要是把這個念頭放下,這是對立沖突的念頭,跟他對立了,你把這念頭放下,他對我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我再去看他,真的他就沒有意見。
過去有一位古代的賢人,這個人了不起,他是聞謗不辯,見到別人罵他、毀謗他,他內心裡根本都不動心。有時候他家裡人都氣不過,說某人都在罵你,你怎麼就不反應?他說,大概他是罵別人吧。不對,他指名道姓在罵你。他說,跟我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應該是罵別人。你看看,他內心裡就不裝這些對立沖突,他的心是和諧的,外面的世界也是和諧的,這叫仁者無敵,真正仁慈的人,外面沒有敵人,沒有跟他過不去的人。跟他過不去的,那是他自己心裡頭過不去。我們常常都會有一些顧慮,想別人會不會因為我們這些言行起煩惱,甚至可能要用一些種種的手段來掩飾,讓別人看到我自己的另外一面,他不會有煩惱,那是自己打妄想打出來的。只要自己的心是正直,沒有那些曲曲折折,堂堂正正的來做人,一切都有因果,所以我們要隨緣,我們把心正了之後,外面的世界都正了。
所以佛教導我們千言萬語,就是教我們學不動心,在境界當中學不動。境界它會動,你不管它,你心不動,你不動心,看到外面的境界,你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有這麼一句經文,「佛於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動無來去,應化眾生悉令見」。這是講佛的境界,他能夠寂然不動,這是什麼?他心不動。這個宇宙怎麼來的?動就有宇宙,他寂然不動就沒有宇宙,沒有來去就沒有時空,這個叫做什麼?常寂光土。他不動,可是他不是死的,他可以怎麼樣?應化,應化眾生悉令見。這個是很奇妙的,他能夠在不動當中隨著眾生的心而應化,眾生希望見到什麼樣的相,他就現什麼樣的相。如果他動了,就沒辦法現。
我們舉個比喻來講,假如說我現在在這裡講課,前面有攝影機照著我,把我的影像投到大屏幕上,大家看到了,眾生悉令見,就見到了。見到了是什麼原因?因為我坐在這不動,所以能照得很清楚。假如我動來動去幅度很大,我動到了攝影機外面去了,那你就見不到了。那你要是不動,反而你可以現無量身,這攝影機照下去之後,很多地方可以同時看到。現在科技發達,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能夠真正不動,才能夠去應化。我們凡夫為什麼不能應化?就是因為老動,而且動的幅度特別大。所以學不動這個要緊,修佛法關鍵就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的一種方法。這些都是弦理論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下面我們繼續來看科學家們,他們探討粒子裡頭的弦振動的結構、方式。他們發現這個弦,雖然它本身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可是它卻有不同的組合方式,有所謂的閉弦、開弦。閉弦就是像個圓圈似的,閉成一個圈叫閉弦;開弦是打開的,一條線這樣。弦,一根弦也可以分成兩根小弦,譬如說一根開弦分裂成兩根小的開弦,也可以分成一根開弦、一根閉弦;一根閉弦也可以分成兩個小的閉弦。科學家們用數學推斷,說這個弦在空中移動的時候,它們的移動方式非常復雜,它們這個運動軌跡,不是我們三維空間裡面可以能夠理解的。所以,物理學家他們通過數學的推算,說大概至少有十度的空間才能夠滿足這種弦的運動;換句話說,我們這個宇宙至少會存在著十個維次的空間,因為三維空間已經沒有辦法讓弦的振動完成它的運動。
這個十維空間,跟佛法講的十法界還挺對應的,十法界有六道、有四聖法界。六道是最底下的。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這六道,再加上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也就是十個不同維次的空間。這十法界實在講怎麼形成的?確實是眾生心動的幅度大小變化出來,真的是振動。地獄裡頭眾生振動的幅度是最大的,像大海裡面波濤洶湧,是什麼?極重極重的煩惱,所以動的幅度特別大;餓鬼次之;畜生再次之;人還比較好一些,可是人的動也是很不得了,從早到晚念頭一個接一個,也是幅度滿大的;愈往上層次的眾生,他們動的幅度愈小,天就比人要輕微了。六道的眾生具足了妄想分別執著,這都是大動。阿羅漢把執著放下,他動的幅度就小了很多,他沒有執著,但是他還有妄想、有分別,這聲聞;再往上緣覺;再往上菩薩,菩薩把分別都斷了,他只剩下妄想。這個妄想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妄想,我們妄想是大妄想,胡思亂想;菩薩那個妄想只是一種無明微動,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他還有起心動念。看到事物,他不執著也不分別了,但是他動一下心,就這麼一個境界。如果把妄想也斷了之後,那就成佛了,十法界裡面最高的佛。實際上佛是十法界裡的佛,還沒有真正把妄想全部斷掉,斷得差不多了,要是把妄想真的全部斷掉了,十法界裡面他就不會受生了。所以我們用科學的弦振動來解釋十法界,還滿有道理的,正好弦理論它說有十度空間。
愈往上眾生,他看底下層次的眾生看得就愈清楚,我們想真正把十法界的狀況都了解清楚,必須要跳出十法界外。古人有一句詩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在十法界裡頭,你不識十法界真面目,為什麼?你在十法界裡面。為什麼你在十法界裡面?因為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就不能夠徹底、究竟的了解十法界狀況。《華嚴經.入法界品》最後一品,善財童子參訪到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這是一位三地的菩薩。經文是這樣講,「佛子我爾時,得入普賢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你看看人家三地的菩薩,他入了普賢道。普賢菩薩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無障礙的法界,這一真法界裡,他看到十法界真叫做了如指掌,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這一切的現相統統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這個原因沒有別的,就是菩薩能夠在境界上面不動心。我們要學怎麼學?從最粗重的境界開始學,譬如說看到順境,自己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喜歡的物,學著不起貪愛;你不起貪愛,你振動的幅度就小很多。在逆境上,見到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不喜歡的物,或者說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喜歡的物沒有來,這也是逆境,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些逆境上面學著什麼?不起瞋恚,不起沮喪,學著不動心,就好像看著空中雲卷雲舒,去留無意,望著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真的,就是看到種種的幻相的變化,學著不動我們的念頭,這就是禅定。所謂禅定,禅是外不著相,定是內不動心,這樣的學佛才算有一點功夫。
我們學淨土的同修也至少要有這種功夫,你往生淨土才算有把握。淨土行人有個好處,就是他把他的念頭集中到求生淨土上,其它的統統都放下,凡是跟求生淨土沒有相干的、沒有關系的,統統把它捨掉,這樣心也就比較能夠放下。所以我們鍛煉我們的心,就是看看我們在境界上還會不會動心,如果還動心,那往生淨土的信不夠深,願也不夠切。要在境界上去練,天天增長自己的信願,你就是進步。真正有一天,你的信願踏實了,那你往生淨土的把握就有了。蕅益大師說得好,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念佛功夫那是決定你的品位高下。可是咱們先要把信願拿到手,念佛功夫是第二步,咱們實在不行,高品位拿不到,下下品往生足矣,至少我們信願得足。信願要在日常生活歷事煉心,事情不來,你不知道你的信願到那裡;事情一來,你就知道,到底是不是真信、真願意去。
這個十法界,現在科學家你跟他們講,他們不相信,為什麼?他們沒看到。可是,從他們的弦理論的推斷裡面,實際上跟他們講是可以令人信服的,不是說我們看不到的境界就不承認它,就沒有。你看十法界是十個不同維次的空間,既然是不同維次的空間,你就不可能用天文望遠鏡能觀測得到,你所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得到的,那是屬於什麼?三維空間裡面的事物。所以科學家現在也承認,在粒子的內部,它們可能有多重的空間卷縮在很小很小的一點上。他們用弦來比喻,假設我現在手上拿著的是一根弦,擴大來講這是一個基本粒子,譬如說電子裡頭一根弦它在振動,產生了電子,電子跟各種振動產生了它的基本粒子,組成物質。科學家推斷就在這根弦裡頭,那裡面會卷縮著多重的空間,只是它太小了,你沒辦法看到,這個空間可能是無限大。
我現在來示范一下,假如這是一根弦,這是一根直線,一個線段,一般來講我們說它是一維的,只有長,是一維的;二維是一個平面,叫二維;三維是立體的。現在看它是一維,實際上你看它是一維,其實它已經包含著二維,只是你沒看到,為什麼?因為在這一點上,實際上卷縮著另外一個空間,我把它打開這就成為二維。你看這不變成二維空間,一個平面出來?這是用最簡單的方式給您證明,就是在一維空間裡面,可能卷縮著一個二維空間。同理可證,二維空間裡面可能卷縮著三維空間,三維空間可能卷縮著四維、五維、六維、十維,可能無限維,只是我們沒有辦法用儀器觀測到。所以你看這是一個平面,二維空間卷縮在一維當中。所以科學家們認為電子裡頭,這個弦實際上已經是一個點粒子,這個點粒子就是它一維都沒有,但是就在這個小點裡頭可能卷縮著另外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可能是無限大。
科學家他們的推算,這個小點有多大?這叫做布朗克長度,也就是10-33厘米,就是零點零零零零(三十二個零)一厘米,那是極微小極微小的,現在儀器沒辦法探測出來,只能用數學來推算。這麼小的一個點上,它可能卷縮著高維的空間,在這些高維空間裡面到底是有什麼世界,科學家還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這也不奇怪,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是三維空間的生命,對高維不理解,就好像一個二維的生命對三維不理解一樣。昨天我們舉的一個比喻,螞蟻,螞蟻是二維空間裡的生命。假如說一個二維空間生命,牠看到我們的平面上有兩只腳印,這是二維空間上留下來的事物。於是牠在推斷這個腳印,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生命,怎麼想都想不出來。這兩個腳印其實是一個鞋子踩下去的,這鞋子上還站著一個人,這個螞蟻是絕對想象不出來。而且牠發現這兩個腳印是兩個分開的個體,沒想到實際上往上一看,他是一個完整的人,是同一個整體。就譬如說我們四腳的桌子,如果在一個平面上印上四個腿,四個正方形的腿,那一個螞蟻在上面看、研究,這四個正方形是什麼意思,到底這個東西是什麼?牠怎麼想,想象不出來,這四個桌子的腳印其實是一體,是整個桌子印在平面上投影而已。二維生命理解不了三維空間的事物,我們三維空間的人,理解不了四維、五維、高維的空間,這就很自然的事。所以我們人道怎麼也想象不出天道是什麼樣子,更想象不出華藏世界什麼樣子,極樂世界什麼樣子的,沒辦法想象。確實到了那個高的境界,我們六根都沒辦法緣到,但是你不能說拒絕、否認,說它沒有。說它沒有,就好像一只螞蟻看到四個腿那個腳印,就說這桌子沒有一樣,就這麼愚癡。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想象出來,佛跟我們講整個宇宙是同一個自性圓明體,就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一切眾生是一體。我們就想這話怎麼講?就用剛才的比喻,桌子四條腿印在平面上四個印,你看這四個印是四個分開的個體,可是佛告訴你,這四個印是一體的,你信不信?二維空間的生命怎麼也不相信,我明明看到它是分開的個體,你怎麼說它是一體的?那個高維次空間的生命告訴他,是一體,這四個腳都是同一個桌子的腳。所以我們這些眾生就好像那個平面生物一樣,佛是大智慧,從高維次空間下來的,告訴我們這個宇宙是一體的,我們這些眾生實際上就是這個一體的投影,就像四個腳落在平面上這個印子一樣,本來是一體的。您相信嗎?假如不相信,真的這個比喻跟您就很恰當了。所以,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是同一個自性所現,同一個自性就是一體,所現有不同,就好像同一個桌子在平面上現出四個印一樣的道理。所以無量的眾生都是這個同一體所現出來的投影,是我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投影。從這個角度,你就能夠理解為什麼眾生與我一體,真的就是一體。
所以《華嚴經.如來現相品第二》有一段經文說,「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塵,見身在彼中,普見於諸佛。如影現眾剎,一切如來所,於彼一切中,悉現神通事」。這是講如來的境界,智身能遍入,如來智身就是法身,這個法身遍一切處。一切剎微塵,這是講微塵數的世界,如來都能夠在裡頭現身,見身在彼中,普見於諸佛,這每一個剎土裡面都有諸佛如來在裡面講經說法。這個空間是無限度的,在《華嚴》裡面講叫重重無盡的法界,這個法界不是現在科學家想象的這麼簡單,非常復雜。怎麼個復雜?經上講,我們這個世界裡頭任何一個微塵,這微塵我們講基本粒子,像電子、像誇克,你看有多少?無量。這每一個電子、誇克裡頭卷縮著一種空間,這個空間裡面每一個空間都有世界,每一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都有基本粒子,又每一個粒子裡頭又卷縮著世界,卷縮著宇宙。空間卷在裡頭,就像我們剛才這裡講的卷在裡面,你們沒看見,實際上它在裡頭,卷縮在裡面。所以剎中有塵,塵中又有剎,重重無盡,它是立體的重重無盡,不可思議的法界。佛告訴我們,如來和大菩薩都能夠進入這種重重無盡的法界裡面,去禮敬諸佛,度化眾生。
這是什麼?如影現眾相。如影,用影比較容易體會。過去沒有科技,真的是很難理解;不像我們現在有電視,我一說你們就明了了,這個攝影機一照,電視機馬上出影像,同時,這叫影現。過去賢首國師他出了一個很好的點子,國王請問他,到底《華嚴》講重重無盡的法界,你在法界中現身,怎麼回事?賢首國師就讓皇上建了一個八角亭,這每一面上都有鏡子,八面的鏡子,然後請國王進去。國王一看,發現自己的身在鏡子裡面重重無盡,為什麼?因為鏡子又照鏡子,鏡子裡頭有人,人照在各面的鏡子裡頭,這樣子在裡面互相的反射,重重無盡。這皇上一看明白了,什麼叫做「如影現眾剎,一切如來所」,他就明白了。所以這個是每個人本有的德能,只要我們回歸自性,這些能力都現前。不是說只有皇上站在八角亭裡面,他才能夠如影現眾剎,您進去了,您也是如影現眾剎,每個人進去了,都是如影現眾剎,這是本能,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經上這裡講,於彼一切中,悉現神通事,這是方便說,說神通事,這是度化眾生說神通,實際上講是法爾如是,本來就如此。
在弦理論當中還有一個很奇妙的結論,這個結論是講所謂的「蟲洞理論」。這個理論是這麼講的,就說空間的結構不是我們日常經驗當中所想象的是無限可分的,在弦理論的結論當中說,空間和時間其實都有一個最小值。空間最小的尺度是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時間的最小值是十的負四十三次方(10-43)秒,那是我們想象不出來的這麼小的數字。因為科學家們他們發現,這個能量它在釋放的時候,它不是一種連貫的釋放,而是一種斷續的、不連續的釋放,就好像一份一份的發射出來,中間是有間隔的。這個發現證明了空間肯定是有間隔的,肯定是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譬如說一個空間(一個體積)裡頭,你不可能無限的去細分,你分到一定程度上就不可再分了,這樣子就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效應?就是說我們這個宏觀的空間,實際上它不是均勻的,而是由最小的空間包一個一個組合成的。因為空間它有最小值,就好像我們下圍棋,你把圍棋上這個棋盤全部都排滿,一個棋一個棋。一個棋子就是一個最小空間包,棋子與棋子之間盡管它的距離很小,但是它中間還有間隔,它還有空間包與空間包之間的間隔,這是所謂的蟲洞。
我們可以想象蜜蜂的那個巢,就是一個窩一個窩的,這蟲洞,洞與洞之間中間有間隔。既然這空間它裡頭可能有這些洞,就是空間包與空間包之間有洞,在理論上講,假如我們用足夠的能量,把這個空間包與空間包之間這個小間隔給轟開,像用一種大炮給它轟開,就會產生一個大洞。這是科學家在那裡想象,當然這個在科技上現在還沒辦法做到,但是理論上我們是可以去探索。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打開空間與空間之間裡頭的世界,這最小的空間裡頭,這空間裂縫之內,還存在著什麼樣的世界,這是我們可以去探索的。我們在後面,這個宇宙之外那個專題,也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報告。
在佛法上來講,把這個道理其實講得很清楚。時空怎麼來的?念頭生的,有念就有世界、就有宇宙、就有時空,沒有念頭就沒有時空。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前念後念中間的間隔時間很短暫,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分之一秒;換句話說,念頭與念頭之間有裂縫。《華嚴經》裡講得很清楚,前念和後念是不相干的,各各不相知,就是互相不聯系;也就是念頭與念頭之間有一個間隔,盡管它中間很短暫,還是有間隔,前念生一個空間出來,後念也生一個空間出來,空間與空間之間就有裂縫。你要把它轟開怎麼轟開?中峰三時系念,三月五號大家會做,裡頭有一句經文你們要留意,叫「一念未萌以前」,有沒有這句話?什麼叫一念未萌以前?就是前念已經滅了,但是後念還沒有萌發出來之前,就是在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分之一秒還沒產生之前那個狀態,什麼狀態,這個我們留待下一堂課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