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華嚴科學宇宙觀(第九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華嚴科學宇宙觀」。昨天我們對《華嚴經》裡面關於宇宙基本構成以及對宇宙當中的所謂黑暗物質和黑暗能量做了一次分析學習,今天我們來講第九個方面的專題,「全息理論」。全息理論,它是在一九八二年,在巴黎大學,法國的一位物理學家叫做Alain Aspect阿斯帕克特,他領導的小組做了一次具有轟動效應的實驗,這個理論是解釋這個實驗的結果而產生的。阿斯帕克特他們是用微粒子來做實驗,他用一種所謂的次原子粒子,就是比原子還要更小的微粒,譬如說像電子,來做實驗。他們發現當這個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的時候,兩個電子之間竟然可以互相溝通,通信息。不管這兩個電子相距多遠,它們都好像有一個約定,當一方做出變化的時候,另一方也會同時做出相應的變化,好像它們之間有一種信息的溝通。這個電子它們運動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即使是它們相隔的距離很遠,我們發現它們好像都有一個約定。也就是說,它們之間的信息溝通似乎相當的快速,幾乎是同時,一方改變運動狀態,另一方會做出相應的改變。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愛因斯坦的假設前提是,光速是宇宙的最高速度,沒有辦法超過光速,它是速度的極限。可是實驗打破了這個前提,證明有比光速還要更快的速度,是什麼速度?就是這兩個電子之間的信息傳遞速度,當這一個電子變化的時候,同時另外一個電子變化,哪怕是它們之間隔著一萬公裡;這個信息傳遞過去的速度肯定是比光速還要快。這個實驗結果產生了轟動的效應,第一個證明光速不是宇宙的速度極限,愛因斯坦的理論假設前提就已經不成立了。科學理論都是這樣發展的,當一個理論提出來以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實驗證明這個理論的前提假設有問題。這理論本身如果前提假設是正確的話,它的理論是完整的,那是很好;可是如果它的前提不存在了,這理論也跟著破滅了,這時候科學家又再探索新的對宇宙解釋的理論。

  在倫敦大學,英國有一位物理學家叫做戴維.波姆(David Bohm),他用一種所謂的全息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這全息理論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整個宇宙雖然它是非常的廣大,雖然是好像非常的具體而堅實,可是其實宇宙是一種幻象,就好像一幅巨大的全息照片,英文叫做Hologram,全息照片,或者叫全像攝影相片。全息照片現在已經是滿普遍的,這個技術並不是很復雜,我在這裡給大家先簡單介紹一下全息照片的工作原理,然後給大家報告這裡頭對我們有些什麼啟示。

  我們首先看一個光路圖,我這裡有這光路圖。這個全息照片怎麼樣形成的?這有一個激光器,它用兩道激光射出去,實際上它是一道激光經過一個分光鏡變成兩束激光。一束激光經過一個鏡片的反射,投到了感光的相片上面;另外一束激光通過分光鏡分出另外一道,又經過了反射鏡照在物體上面,在物體的反射光在相片上又感光了。也就是說,這同一束激光被分成兩道,一道是射到物體上在相片上感光;另外一道不經過物體,直接在相片上感光。在這個底片上感光之後,它影像會有一個什麼效果?就是它是一種全像、立體的照片,要用激光,這個相片可以重新把它放映出來。奇妙的是,當這個相片被剪成兩段,每一部分的相片裡頭都有一個物體完整的影像。譬如說用一個全息照片把我拍下來了,锺茂森在這相片上;然後你把這個相片剪成兩段,每一張相片都有完整的锺茂森;然後這每一段又剪成兩段,總共剪成四段,每一小片都有完整的锺茂森,無論你怎麼樣把它細細的分割,每一小塊裡頭都含著我全體的照片,這叫全像全息照片。這裡有光路圖,咱們可以看到,你看標號一,這是光分出來射向物體,感光到相片上;第二個二號光路,直接由反射鏡投到感光相片上。這樣的一種相片,它就是為我們說明,部分裡頭含有全體的信息。全體含有部分,這個我們容易理解;但是部分含有全體,這就比較難理解,但是這個完全是可以用事實做到的。

  這位倫敦大學的David Bohm波姆博士,他用所謂全息理論來解釋我們的宇宙,他說我們整個宇宙實際上就是一幅巨大的全像全息照片,所以每一個小部分裡頭都含有整個宇宙全體的信息。因此當這個電子,兩個電子在向反方向運動的時候,它們之間的信息溝通,實際上不是它們中間真有什麼信息溝通,而是這兩個電子本身都是同一個大的整體的影像,它們都本來是一體的。所以當這個整體在運動的時候,同時會反射出來這兩個電子都有相似的運動。這個理論提出來,跟佛法《華嚴經》裡面講到宇宙的真相就非常相契合了。《華嚴經》裡講的所謂芥子納須彌,就是小的可以含容大的,芥子就是芥菜子,我們現在看的芝麻粒這麼小,它竟然裡面能夠涵蓋整座須彌山。須彌山是整個銀河系的中心,那是很巨大的,竟然能涵蓋在小的芥子裡頭,為什麼?就是因為部分能夠涵蓋全體。這方面的現象很多人可能就不理解,因為什麼?超出我們凡人一般日常的經驗。

  波姆為了解釋這種理論,他用一個比喻來給我們說明。他說假設有一個水族箱裡頭養著一條魚,你這個時候,假設你沒有辦法直接看到水箱裡的魚,你只能夠通過攝影機對魚進行拍攝,在屏幕上看到這條魚。當你用兩台攝影機在不同的方向對著這水箱裡的魚拍攝,然後你用兩個電視機把這兩台攝影機拍攝出來的影像放出來,你會看到什麼樣的畫面?你會看到這條魚在動的時候,屏幕上兩條魚都同時在動。這是很顯然的,因為這是兩台不同角度的攝影機在拍攝同一條魚。可是你明明看到電視上面兩條魚的位置、姿勢是不一樣的,因為攝影機的角度不一樣,但是你會發現,當一條魚,一個屏幕上的魚在動的時候,你同時會發現另外屏幕上的魚也在動,同時動。假如你不知道這是同一條魚的話,你會覺得很奇怪,好像這兩條魚之間互相有信息溝通,當一條魚在運動的時候,另一條魚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所以你會得出這種所謂的超距作用原理,這麼一個錯覺。超距就是超距離的,就像我們剛才講的兩個電子它們之間的信息超距離的,好像中間沒有隔著什麼距離,那信息是超光速,一下子就能夠傳遞到另一方。實際上,就好像這兩條魚-兩個屏幕上的魚一樣,不是牠們之間有什麼信息溝通,而是牠們就是同一體的兩個影像而已,這個我們就能理解了。

  所以整個宇宙也是這樣,每一個部分,星球也好,礦物、植物甚至人物也好,或者是基本粒子也好,它每一部分裡頭都含有全體的信息,所以當一部分動的時候,另外整個宇宙的其它部分都會做出相應的動。這是波姆為我們大膽的提出了對整個宇宙的新的诠釋。這個說法當然現在還不能說普遍被接受,但是似乎是唯一能夠诠釋這種所謂超距作用的實驗結果的一種理論。否則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相距甚遠的兩個基本粒子,它們之間的信息溝通這麼快速。但是這個理論如果是真的話,確實是令人不可思議,也就是說整個宇宙這麼廣大,竟然所有的部分都是互相關聯的,息息相關。

  我舉個例子來講,我們坐在此地,這些桌椅板凳,可能跟美國一個動物園裡頭一只老虎、一只獅子,牠的頭上一個腦細胞相關聯,當牠的腦細胞在動的時候,我們這個地方也會在動。全息理論你要引申就是這個意思。或者說,這太陽上面的一個氫原子,可能跟咱們學院池子裡一條金魚的心髒又是相關的。就似乎是表面上毫沒有聯系的部分,竟然一下子全部被聯系起來了,整個宇宙就像無量大的一個千層網一樣,《華嚴經》裡講的天帝網息息相關,關聯在一起。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接受全息理論就是事實,所以全像性的宇宙,就是全息照片的宇宙,說明整個宇宙沒有一個部分是完全分開的、完全隔離的,全都是緊密相連的整體。

  這個事實,這種解釋,確實就是《華嚴》裡的法界觀,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怎麼來的?都是我們自性所變現。它的體是同一個自性,也叫法身,經文裡面有一句說,「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法身是一個。所以說整個宇宙,不僅是現在我們看到三維空間裡頭的宇宙,無量維次的宇宙,重重無盡的宇宙,那都是什麼?完全是同一個整體,所以才能夠做到「芥子納須彌」。《華嚴經》裡講得就更深入了,它說什麼?微塵裡頭有世界,這就比芥子納須彌更廣大。微塵,我們講基本粒子,比那個芥菜子更小,有世界,世界比須彌山更大。我們看到《華嚴經.華藏世界品第五》有句經文說到,「以一剎種入一切,一切入一亦無余,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周遍」。這裡講到的所謂剎種,剎種比娑婆世界要大得多。第一堂課的時候我們給大家做了報告,在《華嚴經》裡講到的,一個剎種含有無量無邊的娑婆這樣的世界。一個娑婆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所以一個剎種那是很大很大的。可是這裡說,一入一切,一切入一。這一切是一切剎種,就是一個剎種裡面能夠含容一切的剎種,這是什麼?小可以含容大,這裡是用剎種來比喻。實在講,講得究竟圓滿應該就是以一微塵入一切,又以一切剎種入一微塵,這就是《華嚴經》所講的一多相容、一多不二,一個微塵裡面可以涵蓋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宇宙。

  前面我們講到這個概念,就好像弦振動,那種弦是什麼?高維次的空間,那個高維次的空間可能卷縮在很小的一點上,所以我們看很小的一點,實際上裡頭含容著無量大的空間。這裡講到體相如本無差別,講到本體是我們的自性,在自性裡面沒有差別,就是沒有大小的差別、沒有多少的差別,同一個自性在體上是一樣。正因為這些時間、空間,這些物質的多少都是虛幻的,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沒有真正的實體,所以才會有這種所謂的芥子納須彌,一多相容。這個事情我們也可以用鏡子來做比喻。前天我們用鏡子來做了一個示范,大家如果還記得的話,我們這個鏡子如果對著攝影機,這個攝影機裡面影現出我拿著鏡子的樣子,那個屏幕裡頭的那個人拿著鏡子,那個鏡子裡面又有攝影機,然後裡頭又有我的鏡子,一直往裡頭深入,無窮大,理論上講是無窮。到了最裡頭,我們來看,它就像個芥菜子一樣很小很小,眼力好的還能看到一點,眼力不好可能看都看不到,那不是芥菜子一樣嗎?可是它裡面含容著無量的世界,層層的影像它都能顯現出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所以這就是講以一切入一,一切的剎土能夠入到一點上。

  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周遍,無等無量是指法界,法界無限大,可是我們的心性都遍一切處,正因為無量無邊的法界都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所以才叫做悉周遍,也就是我們的心性遍一切處;換句話說,整個宇宙真的就是跟我是一體的。你看道家也會這麼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可是他講的還沒有像《華嚴經》講得這麼徹底。《華嚴經》上講無量無邊的法界與我是一體,根本就沒有對立,沒有二,二法不是佛法,整個宇宙只有一沒有二。我們真正如果能夠契入這樣的境界,絕對就不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再起對立的念頭。所以我們對這個事實要明了,要真正承認,把這個正確的觀念變成自己的觀念。

  所以我們學習《華嚴》,不是學一個熱鬧,外行人就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真學的人改自己的心、改自己的觀念。所以真學佛的要學著看一切眾生跟我一體,道家、儒家的聖人都是給我們這麼說的。像《弟子規》,悟威法師今天早上給我們講《弟子規》,正好講到「泛愛眾」。這個泛愛眾,要知道為什麼要泛愛眾?你要明了它裡頭的意思,你這個泛愛眾的心才能發得起來。為什麼泛愛眾?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我沒有在愛別人,我實際上就是愛自己,自他不二。這個宇宙就是全息的,自他不二,所以我愛人就是愛自己。

  孔子在《論語》裡面有跟顏回談到仁,仁愛的仁。顏回問什麼叫仁?向孔子請教。孔子怎麼回答?他說「克己復禮為仁」。我們真正想要學仁,要怎麼樣?克己復禮,把自己原來的那套習氣、那套錯誤的觀念,把它克服掉、把它放下。復禮是什麼?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這個教誨,儒釋道三家都告訴我們,天地萬物、眾生跟我是一體,我們要隨順這個教誨,這就是仁。夫子告訴顏回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一般儒家的學者解釋這句話都解釋得不夠透徹,只有真正學佛以後,他這個話的意思才真正透徹。什麼叫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一般說,我今天克己復禮,我好好學習聖賢教育,我改造自己,慢慢慢慢就能夠感化我周邊的人,慢慢慢慢改造我這個小區的人,影響到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天下歸仁,一般是這麼解釋。也不能說錯,但是這是屬於漸法,佛法裡說這是漸法,給中下根人說的。真正孔老夫子講「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是什麼意思?這一日是指哪一日?就是今天,當下,當下我們能夠把自己修好,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都落實,天下就歸仁。天下什麼時候歸仁?今天,當下就歸仁。我們講和諧世界,和諧世界怎麼個和諧?我們心稱性,隨順性德,天下馬上就和諧了。誰的天下?我的天下,不是別人的天下,我天下以外沒有其它的天下。所以這才知道,夫子的意思極深,因為什麼?天下跟我一體。

  所以大家在這裡圖文巴淨宗學院來修學、聽課、念佛,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今天你們在此地坐著,克己復禮,把自己的毛病習氣克服掉也不容易。一天上六個小時課,坐得挺辛苦的,平時可能愛怎麼樣就怎麼樣,現在就得規規矩矩坐著;還得去念佛,早上那麼早起床,還得讀經;吃飯還不能出聲,這不容易,克己復禮。可是你們就這麼做,每天念佛,每天改過,你們就能夠讓天下歸仁,和諧世界你們現前就能夠做到,為什麼?天下跟我一體,天下跟我是一不是二。所以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學問,都教導我們反求諸己,沒有教我們去改變外面的境界。

  威師今天上午還講了,「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智人是什麼?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知道宇宙跟我一體。我要度眾生怎麼度?度自己就是度眾生。不要小看我們自己的能力,說我算什麼?你這樣想就否定了你自己原來本有的能力,你心量就縮小了。心量要廣大,要想到我這一個念頭啟動就涵蓋整個宇宙,念頭的波動是傳遍全宇宙的,遍法界虛空界,為什麼?宇宙是全息的,我這個念頭就好像一個影像,這影像裡面涵蓋整個宇宙的全體,全息照片。所以我這個念頭是念佛,不得了,您知道你創造什麼宇宙出來嗎?極樂世界,所以叫「心淨則國土淨」。這句話這裡頭道理極深,如果不了解這個宇宙真相,這句話隨口滑過,心淨則國土淨,這真的,心淨則宇宙淨,這個宇宙是你自己創造的。所以你看孔子最後告訴顏回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要使天下歸仁,靠誰?靠自己,跟外面不相干。

  所以佛家講的這個道理都是相同的,要度眾生怎麼度?自己成佛了,你一看,眾生都成佛。眾生怎麼成佛的?你成佛那一天,你一看全部眾生都是佛,這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華嚴經》上講的。所以為什麼《金剛經》裡告訴我們,說度盡一切眾生,實沒有一個眾生得度?度盡無量無邊眾生已,但是實無有一眾生得度者,這個話講得好像挺矛盾的,又是度眾生,又好像沒度眾生,到底是度了還是沒度?這裡頭真正要了解佛講的這個意思不容易。眾生本來就是佛,所以你什麼時候度盡眾生?你成佛了,一看,其實每個人,在座的都是佛。誰度誰?不是我度他們,他們度我。當我成佛的時候,真的,看一切眾生自性所現,都是我同一個佛性所現的,當然都同是如來,同一法身;當我沒成佛,看到個個好像是眾生,為什麼?我是眾生。

  所以師父常講,您如果是菩薩,你見到一切人都是菩薩;您如果是凡夫,你肯定見一切人都是凡夫,連佛在你面前,你看到還是凡夫。當時釋迦牟尼佛在王捨城度眾生,全城三分之一的人知道、見過佛;三分之一的人只聽過佛,沒見過佛;三分之一的人聽都沒聽過佛。有的人見到佛相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的人見到佛就像個黃面比丘,沒什麼了不起,你看每個人心想不同,所見就不同。所以我們自己總是要回光返照,我們的心有沒有見一切眾生都是佛?當我們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的時候,恭喜您,您本身就已成佛了。所以師父上人常讓,我們學習講經的人都要有這麼一個態度,要謙虛。自己是學生,台下是老師;自己是凡夫,台下都是佛,你們諸位都是佛。我在這學講,你們是成就我在這裡習講的,有一天我成就了,一看,都是諸佛如來在護持著我成長,這全天下全宇宙就只有一個凡夫,就是我。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這個觀念,那麼成佛不遠。

  我們來看在《華嚴經.普賢三昧品》裡面有一段經文,賢首國師有一段批注非常的好。我們先把這段經文念一遍,「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於如來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承佛神力,入於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這是講到普賢菩薩入了普賢三昧,在這種三昧狀態下能看到什麼?這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且他能夠進入無量無邊的世界去現身,這個三昧就叫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下面賢首國師批注說,「賢首釋雲:諸佛遍於一切,即顯諸佛無不周遍法界剎海,及彼塵中所有諸剎。諸剎塵中復有諸剎,如是重重不可窮盡。言如來藏身者,明即此遍剎之身,包容所遍法界剎海,無不皆在如來身中,故名藏身。是故融通總有四句,一身遍剎海,二剎在身中,三身遍身內剎,四剎入遍剎身。即內即外,依正混融,無礙無障」。

  這一段話實在講,把重重無盡的世界這種狀況給我們說得很清楚。他講諸佛遍於一切,這個諸佛遍於一切,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就見不到諸佛?我們會有這個疑問,佛在哪?實在講,我們凡夫見不到佛,原因不是佛沒有出現,是我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明明看到佛了還不承認,就這麼個意思。諸佛遍於一切,你們在座是不是諸佛?是。桌椅板凳是不是諸佛?是。凡是我們法身所變現出來的都是諸佛,法身如來,我們能不能承認?不能承認,還看到這些諸佛這麼多缺點毛病,還天天跟這些諸佛吵架、爭斗,我們凡夫就干這些事情。所以諸佛是什麼?無不周遍法界剎海。真正入華嚴境界的人,看見一切眾生無不是諸佛如來,所以禮敬的心真的遍一切。禮敬諸佛,不僅是說他已經成了佛了,過去佛我才禮敬,現在佛我才禮敬。未來佛呢?其實說老實話,說過去、現在、未來都叫佛的方便說,眼前哪一個不是諸佛如來,哪一樣不是我們法身變現的?既然是法身變現,明明就是諸佛如來,為什麼不承認?所以那種禮敬的心是基於這種認識。

  這裡講到的諸佛遍一切,也包括無情的眾生,《華嚴》講的芥子納須彌,微塵納佛剎,所以隨便拿起一物,都是法身如來,裡面都含著重重無盡的諸佛剎土。這裡面給我們講出來了,彼塵中所有諸剎,諸剎塵中復有諸剎,就是這個意思。剎就是我們的世界,我們世界隨便一粒微塵,裡面又有無量的佛剎,佛剎裡面又有無量的微塵,每一個微塵裡頭又有無量的佛剎,重重無盡。這裡講的如來藏身三昧,就是普賢菩薩證得這個境界了,他看到什麼?遍剎之身,遍剎之身就是諸佛遍滿我們的宇宙。哪些是?哪些都是,都是諸佛,這是遍剎之身。又包容著所遍法界剎海,每一個眾生裡頭都是諸佛,裡頭都包含著法界剎海,同時又在如來身中,所以這叫藏身。

  所以把這前面的意思融通起來講,可以用四句話來說明。第一「身遍剎海」,身遍剎海是什麼意思?我們看到所有的萬事萬物、人事物,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佛身遍剎,到處都是,沒有一個不是,這才能叫入華嚴境界;否則這個觀念改不過來,怎麼入也入不進去,觀念一改就入了。第二是「剎在身中」,我們這身,隨便哪個身,人的身也好,動物的身也好,植物的身也好,礦物的身也好,隨便哪一個身裡頭,任何一個基本粒子,都有無量無邊的佛剎。像我锺茂森隨便拈出一個汗毛,裡頭竟然有無量無邊的剎土,這真的,剎在身中,這個剎是無量剎。你身上有多少毛孔,毛孔裡就有多少無量剎。第三「身遍身內剎」,這又重重深入了,假如我這個毛孔裡頭有佛剎,毛孔裡的佛剎裡面又有我的身,身遍身內剎,為什麼?都是同一個自性的影現,所以如來又在裡頭現身。說老實話,在裡頭的一切眾生都是如來、都是我,身遍身內剎,你的身遍滿你身內的國土。第四「剎入遍剎身」,這又深一層了,我這個身,我這身裡頭有佛剎,這佛剎裡面又遍滿我的身,每一個身裡頭又有無量的佛剎,這叫剎入到了我這遍剎的身裡頭。

  這是講到重重無盡的,這裡講即內即外,依正混融,無礙無障。這就是《華嚴》所講的四無礙的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要承認這是事實。這就是像全息照片一樣,我們這個宇宙,很大的相片,每切割一部分裡頭都有整個宇宙的信息,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的境界怎麼樣才能入得進去?在《華嚴經.世主妙嚴品》裡面有一句這樣的經文,它是講到蓮華光明道場神,這也是法身大士。他怎麼樣?「得菩提樹下寂然不動而充遍十方解脫門」,這裡最重要的是寂然不動,什麼不動?我們的心不動、念頭不動,這個時候這些境界馬上就現前。本來這個境界就在眼前,只是我們現在看不到,被我們這些抖動的念頭障礙了我們能見的功能。就好像這個湖水,如果是很清澈、很平靜,外面的影像照得清清楚楚;可是我們這湖水在波動,波動的幅度愈大愈照不清楚。現在要我們的心像湖水一樣寂然不動,水平面上面一個波紋都沒有,你才能夠現前看到這個華嚴聖境,那就是重重無盡的法界,裡面都含有無量諸佛如來。

  這裡講到波姆的這種所謂的全息照片理論,在佛經上有講到這些境界,為什麼有的人看到,有的人看不到?原因就在於我們眾生有這些煩惱,所謂「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如果有煩惱,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這些境界就隱沒了。當我們有這個智慧,這個智慧至少我們要如是信解,然後慢慢契入,契入是行;最後是證,證得了這個智慧就了知,就顯。所以《華嚴》裡面多次重復的給我們講到,所謂如來藏中法性之體,這個藏是含藏的意思。如來法性正含藏在這些境界當中,只是我們沒有去覺了,我們看到他都是凡夫,都是一般的境界,沒有真正去悟入,這些境界都是諸佛的示現,所以這個境界就隱了,顯不出來。所以佛教我們修清淨心,深入經藏,能夠有這種智慧去明了、去契入,這個境界就能夠現前。

  關於全息理論,除了解釋宇宙全體的概貌,還能夠解釋很多現在其它學科裡解釋不了的這種難題。譬如說關於人的記憶,人的記憶是怎麼樣合成的?一般來講,我們說記起一樣東西,是把過去很久很久以前的信息一下子就組合在一起,我們就記起來了。這些信息在哪裡,在腦細胞的哪裡?現在醫學對這個還不甚了解,到底是哪個腦細胞主管記憶的,現在還不能夠找出來。實際上用全息理論能解釋,就是腦細胞實際上都是全息的,就是每個腦細胞都含有整個的信息庫,所以任何一個腦細胞都能夠把這個記憶的全體釋放出來。

  有一位腦部科學家叫卡爾.拉施利,他在一九二0年代就做過這麼個試驗,他用老鼠來做試驗。他說老鼠,你把牠的腦部不同的部位割除以後,發現這個老鼠的記憶依然不受影響,不管你割牠的腦子哪一部分。這說明什麼?記憶不是存在於哪一個部分裡頭,而是每一個部分都有全體的記憶,全像理論、全息理論可以解釋。另外,還有關於我們所謂作夢的這種理論,心理學家對夢的探索,為什麼人在作夢當中,會把過去那些很多的信息能夠進行合成?或者是當一個人在想起一樣東西的時候,他能夠把所有的其它信息同時調出來?這些都給我們顯示出,我們的腦子有涵蓋著全部的信息。今天因為時間到了,我們全息理論還沒有講完。晚上的課由勝師來上,我們就調到明天第二堂課九點半,我們最後一堂給大家做這個報告。今天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法師、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上一篇:華嚴科學宇宙觀(第十集)
下一篇:華嚴科學宇宙觀(第八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