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是最後一集來研討「華嚴科學宇宙觀」,我們今天從第九個專題開始討論,第九個專題講的是「反物質與暗物質」。
一九三三年,狄拉克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曾經發表演說,他聲稱他相信存在著一種反物質,是構成宇宙的物質之一。之後瑞典的物理學家阿爾文等人,他們提出了反物質宇宙模型的學說,這種學說認為,我們的宇宙一半是正物質,一半是反物質。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這個宇宙,大部分都是正物質。在宇宙最初形成的時候,科學家們認為宇宙構成的物質,一半是正物質,一半是反物質;而後宇宙在大爆炸以後,隨著宇宙的膨脹就逐漸形成了這種總星系,這個正反物質就好像被一條宇宙地平線給分割開了。這是最早的科學家們提出的反物質的概念。在我們這個宇宙當中是否真的存在反物質?還是說,這只是一個抽象的假設?各國的科學家們都在探索和研究。在這方面的探索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研究反物質的自然狀態,也就是在太空當中來找到這自然界裡的反物質。譬如說美國在一九九八年六月二日發射了發現號的航天飛機,這個航天飛機上攜帶著阿爾法磁譜儀,就是用來在太空裡尋找這些反物質;另外一種探索的途徑是建造強大而精密的超高能設備,在實驗室裡面制造反物質。
我們來花一點時間介紹一下什麼叫做反物質。科學家們提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它們的反粒子,這個反粒子也就是指電荷相反的這些粒子,一般來講正電的粒子叫正粒子,它們代表著一種能量態,反粒子也代表著另外一種相反的能量狀態。正粒子與反粒子,它只是一種更根本的更基本的粒子的兩種不同的組合形態,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在電磁性質上面相反。在正粒子和反粒子的相互接觸當中,電荷就消失了,可以說正粒子與反粒子是具有相同質量的,只是電荷相反的粒子。各種粒子和它們的反粒子都是形影不離的,在高能的條件下面會出現正反粒子短暫的對峙局面,所以在一般狀態下,反粒子不能夠以天然常態長久的存在,通常都是在高能碰撞當中才亮相。到今天為止,地球上所發現的反粒子都是在實驗室一種極端條件下面的產物,只要正粒子和反粒子一旦相遇的時候,這個正負粒子都會轉化成為其它的粒子,所以這種反粒子的壽命一般都是非常短暫。實驗室裡所發現的最長的反粒子是反中子,這壽命最長的,它的壽命多長?只有還不到一百秒這麼短的壽命。
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下反物質,一般來說,反物質是物質的對立面。宇宙是由一般物質構成,但是科學家們也提出有一種所謂的反物質,所以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他在一九二八年的時候修改了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方程式。我們前面有講到這個質能方程式,就是質量與能量守恆的定律,E=mc2。狄拉克在方程式的前面加上了正負號,E=±mc2,正的表示是正的能量,負的表示反能量、反物質,物質的質量m和能量E都有正反,所以這個公式就允許了正反粒子和正反能量的存在。這個公式可以說是第一次預言了反粒子的存在。我們用簡單的方式來理解這個正反物質和正反粒子,實際上正反物質和正反粒子就好像我們照鏡子,我們的人體就像一個正物質、正粒子,鏡子裡的影像就是反物質和反粒子,所以有正粒子才會有反粒子。反粒子一般也稱為是物質的鏡像,它跟正粒子質量相同,僅僅是電荷相反。
反粒子和反物質到底有沒有產生過?在實驗室裡面確實也制造出這些反物質和反粒子。在二十世紀發現了一些這樣的反粒子,首先有正電子,電子我們說一般都是帶負電的,正電子就是帶正電的電子,這是卡爾安德森在一九三二年發現的。另外還有反核子,這是一種帶著負電荷的核子(原子核)。一般來說原子核是正電的,但是反核子就是負電,這是一九五五年在伯克利質子加速器上產生出來的。還有反原子,當一個正電子和一個反質子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這個原子就稱為反原子,它跟一般原子正好相反,因為一般的原子是由正電的質子加上負電的電子組合而成的,它正好反過來。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九個反氫原子,每個反氫原子的生命只有四十奈秒,這很短暫的。
一九九八年,歐洲的核子研究中心能夠把反氫原子的產量增加到每小時兩千個,這是一個研究的進步。不過現在,在反物質、反粒子的探索上面還僅僅限於實驗室階段,距離真正利用反物質來制造能量這樣的目標,我們現在距離還很遠。除了實驗室這個途徑以外,另外一種尋找反物質的方式就是在太空當中去探索。在一九七七年,科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中心附近很可能有一個反物質源,很多的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大爆炸之後產生的正的粒子數會超過反粒子數,但是這個反物質的、反粒子的這些區域也會存在,只是資源比較少。剛才我們有設一個比喻,用鏡子照人的像來比喻正反物質的關系。
實際上佛法裡面對這種所謂正反物質也有一些诠釋。我們如果是把我們的身體做為一個正物質去照鏡子,鏡子裡面就是一個反物質,所以有正的我和反的我,在理論上講有正的世界、反的世界,正的眾生、反的眾生。這個正反到底是怎麼來的?實際上,佛告訴我們有執著便有正反的對立。佛法裡面告訴我們,凡夫都有見思煩惱,見煩惱有八十八品,可以分為五大類;思煩惱有八十一品。見煩惱裡面就有一種叫邊見,邊見就是對立的念頭,正和反對立這就是邊見。所以一般人看所有的境界都用對立的、二元的這樣一種思惟,所以我們這個宇宙是心想生,眾生的心有對立、有正反,就自自然然產生正反物質。
實際上我們的宇宙是什麼?我們宇宙只是中間這個鏡子,鏡子好比是我們的真心本性,它能現能變。所有的境界都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而我們凡夫只迷在境界上面,迷在對立的正反的物質世界上面,忘了我們的本性。所以真正把人我對立的念頭放下,看一切眾生跟自己一體,入了這個境界以後,就沒有這些正反物質了。然後,你看這個世界種種變化、種種景象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看鏡中的相一樣,知道相是假的,你能夠欣賞,但是你絕對不會被它所迷。
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第五》有一句話說得好,說「十方所有諸變化,一切皆如鏡中像」,十方世界所有的變化萬千的景象,都好像鏡中的相一樣,不是真實的,看起來好像真實,實際上它只是影像。在《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裡面也有一句經文說,「譬如淨明鏡,隨其所對質,現像各不同,業性亦如是」。這段經文就是給我們講到,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有正反物質。就好像一塊很潔淨的明鏡,隨其所對質,就是一邊是正的物質,另外一邊是相反的物質,鏡子照著物質出現一個影像,現相各不同,但是鏡子是一體的。而產生的相是什麼?業性的作用,我們講業力所感,在法性的鏡子上面顯現出這些正反的相。實際上所有的相都是虛妄的,在這個法性的鏡子上面顯現出來,怎麼顯現的?業感的。所以這個宇宙沒有真實的相,只有心,只有識。
清涼國師在《疏鈔》裡面解釋這句話說,「唯以本識為鏡」,這是從唯識宗上來講,佛法的唯識宗認為整個宇宙是什麼?整個宇宙只有識,沒有真實的物質世界。宇宙就是識所變現的,這個識就是像個鏡子一樣影現出萬事萬物。清涼國師講這段經文說了三件事,「喻相有三事,一鏡,二本質,三影像」。這是講到,我們的識像一個明鏡,本質是誰?是我,科學家講的正物質,影像是反物質。「以喻就法」,這是用比喻來說明宇宙的真相,實際上鏡子也沒有,用來做個比喻而已。鏡子比喻我們的性識,「鏡則無二,質影各二」,你看法性、性識沒有對立,無二是沒有對立,法性遍一切處。鏡子是比喻法性,它是整個宇宙的本體,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質影各二,這是講到變現出來的東西有正有反兩種物質,質是正物質,影是反物質。你看看「質影」對正反物質對應得多好,不管正物質也好,反物質也好,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的。真的只有什麼?只有本識為鏡,只有法性。
《華嚴經》第三十五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裡面說到,「諸天子!如有玻璃鏡,名為能照,清淨鑒徹」,這是比喻法性能照,玻璃鏡就是能照的法性,清淨鑒徹,法性一塵不染。「與十世界其量正等;無量無邊諸佛國土中,一切山川、一切眾生,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有影像皆於中現」。所以這是講到無量無邊諸佛國土這些景象、萬事萬物,都顯現在法性的明鏡當中。法性是能現能變,不管什麼樣的境界,一切山川、一切眾生,乃至六道裡頭的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所有景象都是法性所現所變。下面說,「諸天子!於汝意雲何?彼諸影像可得說言來入鏡中、從鏡去不?答言不也」。這是互相問答,諸天子,就是問他,諸天子,你的意思如何,鏡中的影像能不能夠真正進到鏡子裡來?這是說可得說言來入鏡中,這鏡子裡有影像,能不能夠說影像進到鏡子來?或者說這個影像在鏡子中消失了,是不是說從鏡子中走了?答言不也,不是的,鏡子中影現的這些像,實際上現的時候它沒有來,去的時候它也沒有真的走,所謂不來不去,鏡子上還是干干淨淨。
所以下面說,「諸天子!一切諸業亦復如是,雖能出生諸業果報,無來去處」。這是講到這個法性鏡子上現的種種業因果報的相,都是業力所致,雖然在鏡子中出現各種業因果報的相,可是相沒有來去,能現能變的這個法性體也沒有來去。下面說,「諸天子!譬如幻師幻惑人眼,當知諸業亦復如是」。這是比喻業因果報這些相,就好像一個幻師(魔術師),他能夠迷惑人的眼睛。一個魔術師用他的技巧把一樣東西給隱去了,實際上那個東西沒有真的消失,是他用這些魔法、幻術把它隱了,你的眼睛看不到;然後他突然又把它變出來了,實際上那個東西也沒有來去,只是你的眼睛受了蒙蔽。所以,當知諸業亦復如是,我們這些業因果報的現象也是如此。這是講到正反物質實際上都是影像,都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是佛法裡對於物質世界的描述。
科學家們也談到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問題,這個問題會比較更復雜一些。宇宙一般說來它是怎麼樣構成的?除了我們肉眼能夠看見的這些星體、星系、星雲團、類星體等等,這些天體都是能發光的。那麼有沒有那種不發光的天體或者物質?換句話說,宇宙當中,除了那些像質子、中子、電子等等能看得見的粒子以外,有沒有那種自己不發光,而且不能夠反射、折射、散射,你看不見的這種暗物質?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在探索,他們提出宇宙會有暗能量和暗物質存在,能量與物質像兩姐妹一樣,永遠都是並在一起來談的。在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九年之間,科學家們用哈勃望遠鏡觀察到我們這個宇宙確實在膨脹,到了一九九八年,科學家觀察到超新星爆炸之後,我們這個宇宙不僅是在膨脹,而且是加速膨脹。關於宇宙加速膨脹真正的原因我們還不甚了解,這個加速膨脹它是需要能量,科學家們就給這種能量取名叫暗能量,因為這種能量沒辦法找到。暗能量它是讓宇宙加速膨脹的這種能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按照常理來講,宇宙物質之間都有萬有引力的作用,這個引力是在彼此相吸引,所以這個宇宙應該是收縮的。可是現在我們看到宇宙反而卻是膨脹的,而且在加速膨脹,這說明還有一種能量超過了萬有引力,而讓宇宙在向外膨脹,所以這是一種推斷。
還有一種發現證明暗能量的存在,是在銀河系觀察當中,銀河系有一個旋轉曲線,這是以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星球速率,對銀河系中心半徑做的一個圖。銀河系像個鐵餅一樣,它有一個旋轉曲線,根據萬有引力的定理,物質聚集在銀河系中心,這個密度應該是比較大,而逐漸逐漸向外,向銀河系的邊緣靠近的話,密度會愈來愈小。所以銀河系外圍的星球它旋轉的速率應該是愈來愈慢才對,因為密度小質量小,它引力小,所以它旋轉的速率一定會減慢。但是科學家們發現,銀河系外圍的星球旋轉的速率跟中心的旋轉速率差不了很多,這暗示著銀河系的物質實際上並不只是集中在銀河系中心,銀河系外圍的密度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縮小,而是還有一種暗物質使到銀河系邊緣的這些物質它也能夠有一定的密度和重力,只是我們人肉眼沒有辦法看見。所以這證明暗能量和暗物質在宇宙中確實存在。科學的實驗,他們的估計表明,宇宙中的一般物質和暗物質以及暗能量,是什麼樣的一個比例?我們看這幅圖看到的,物質,一般來講的物質,我們熟知的,它只是占了整個宇宙的百分之四,還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宇宙構成物質是屬於暗物質,另外暗能量構成了宇宙的百分之七十三。這說明什麼?我們現在人肉眼所能夠觀測到的、所能夠了解的物質,只有整個宇宙的不到百分之五,因此探索暗物質、暗能量這就很有必要。
我們說探索暗物質對整個宇宙來講有什麼樣意義?這是決定宇宙是一個什麼樣子。如果說宇宙存在著很多這種看不見的暗物質,這個宇宙中包含物質多少,就決定了或者至少影響了宇宙是一個封閉式的宇宙還是開放式的宇宙。所謂封閉式的宇宙,就是指現在我們這個宇宙膨脹到一定的時候,會由於萬有引力使得宇宙由膨脹而收縮,這種宇宙的運動方式叫做震蕩式宇宙;反過來,如果宇宙的膨脹速度超過萬有引力的阻力,這個膨脹速度是由暗能量而致使的,這樣子的話宇宙將會無限度的膨脹下去,這就成了一個開放式的宇宙。因此研究暗物質暗能量,這對我們了解宇宙會有很深遠的意義。
天文學家觀測,說暗物質並非傳統的粒子,它是一個場,並且它是能夠帶有正能量和負壓力的真空場,它的這種特性,正能量和負壓力可以使得宇宙加速度的膨脹,這種力有點像向外的排斥力,所以它會讓宇宙不斷的往外膨脹。現在我們已經初步證實,暗物質是宇宙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暗物質的總質量是普通物質的六倍,剛才說到的在宇宙能量的密度當中,它占了百分之二十五,更重要的是暗物質主導了宇宙結構的形成。我們現在在探索的、在研究的問題是,暗物質是由什麼樣的物質組成的,它是什麼樣的粒子或者場組成的?它是一種粒子還是一種場,還是粒子和場的統一?這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在二000年到二00一年之間,歐洲核子中心的物理學家施密赫伯在他的理論當中提出,說暗能量是由引力子、引力微子以及其它與時空本身密切相關的場的零點組成。雖然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解釋,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這些暗物質、暗能量到底是什麼。
我們來看看佛經裡面是如何解釋這些暗物質、暗能量的。佛經裡,特別是《華嚴經》,談到隱和顯的關系,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是顯物質,看不到的物質就是隱的物質,科學家們稱暗物質。實際上一切的物質,包括有情生命、無情生命,動物、植物、礦物、星體,都有隱顯,也就是都有明暗。在《華嚴經》裡面特別講到這個隱顯的關系,譬如在「賢首品第十二」這章裡面有一段經文說到,「有勝三昧名方網,菩薩住此廣開示,一切方中普現身,或現入定或從出」。這是講到菩薩住方網三昧,這種三昧他能夠做到隱顯自在,能在一切世界裡面入定或者出定,在一切世界裡面現身。
底下經文說,「或於東方入正定,而於西方從定出;或於西方入正定,而於東方從定出;或於余方入正定,而於余方從定出。如是入出遍十方,是名菩薩三昧力」。這講得很明白,菩薩這種方網三昧能夠在東南西北各方入定出定,隱顯自在,周遍十方,菩薩有這種能力。用科學的語言來講,他就能夠把自己的身體一會兒在這個世界變成明物質,然後要隱的時候就變成暗物質,一會兒化成明的能量,一會兒化成暗的能量。實際上講他的隱和顯都是同時的,為什麼?我們前面說到,因為菩薩雖然在十方世界現身,但是他實際上沒有來去,也沒有隱顯,隱顯不二,來去不二。
我們理解這個問題可以用鏡子來說明。假如有這麼一個鏡子,這個鏡子可以照不同的景象。假如我們現在照到這個攝像機鏡頭下面的電視機,發現鏡子當中顯現出一個锺茂森,锺茂森在這個鏡子裡的國土當中顯了;假如我們把鏡子移開,移到其它的地方,锺茂森在鏡子裡就隱了。試問問锺茂森有沒有動?沒有動。有沒有來去?沒有來去。說沒有來去,可是在鏡子當中他有來也有去,你看現在鏡子當中锺茂森來了,就顯了,所以這是在這一方出定了。出定是顯,入定是隱,就是這麼個道理。實際上你說他真的隱了嗎,或者真的顯了嗎?他的真身沒有動搖,能夠安住本位不動而在十方世界現身,在十方世界現身就等於入了那個世界,實際上你說他真的入了嗎?沒有。所以這個都是影像、幻相,幻相才有隱顯,真身它是隱顯不二,隱顯同時。所以這個暗物質明物質、暗能量明能量都是隱顯不同,顯的時候它沒有真的入進去,隱的時候沒有真的走,不來不去。
《華嚴經》十玄門有一門叫做「秘密隱顯俱成門」,這一個門說的是秘密隱顯,秘密實際上說的是深密,佛法裡面沒有秘密,只是它的理太深奧了,叫深密,所以才用秘密這個詞。自性當中具足了萬法,所以隱顯同時,禅宗六祖惠能大師在他的《壇經》當中開示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本自具足這是講隱,一切都具足在裡面,只是沒顯出來,我們稱為暗物質、暗能量;能生萬法就顯出來了,你能見到,這就是明的物質、明的能量,但是隱和顯是一不是二。我們再用一個比喻說明,譬如說你現在想要種樹,拿一個小樹種,這個小樹種裡面其實涵蓋著整棵大樹所有的信息。你把這個種子種在地上,澆水、培土、施肥,讓它發芽出來,慢慢長成小苗,慢慢長大,長成大樹,最後開花結果。這棵大樹現在顯了,你看見了,它成為一個明物質。但是它跟那個小樹種所含有的信息量有什麼區別?無二無別,只是小樹種還沒長成大樹之前它是隱的,它沒有顯出來,所以你沒看見,但是它本自具足整棵樹的一切信息。所以這不是講的隱顯不二嗎?就像我們上次講到的全息理論,這個種子具有了整個樹木的全信息,只是它有隱顯,沒有大小。現在我們所能觀測到的世界,科學家們都承認非常非常的渺小,我們所看到的物質還不足以超過整個宇宙構成的百分之五,這微不足道。整個宇宙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們還沒搞清楚,因為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多得太多了。
實際上宇宙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佛法裡面講,本來面目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就剛才講的,只有識。這宇宙是怎麼來的?識變出來的,自性的作用它是能現,而我們的識把現出來的現相變了,變得不是原樣。唯識學裡面講的八識,八識包括什麼?眼耳鼻舌身,這叫五識;還有意,意識,這第六識;第七識是末那識,末那識的性質是執著;第八識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性質是收藏。第六識意識它的功能是分別。
佛法裡面,特別是唯識宗,把我們這個宇宙講得非常清楚,這個宇宙就是我們的識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東西,或者是六根接觸到的一切東西,實際上接觸不了,得不到它原本的信息,全都被我們的識給扭曲了。我們所接觸的只有我們識當中變出來的東西,所以《華嚴經》清涼大師的《疏鈔》裡面給我們講到一句話,他說「眾生意識所緣,即是法界」,眾生的意識所緣的(就是所接觸的)就是法界,就是宇宙。這個道理聽起來好像很難懂,這宇宙明明它存在,為什麼說宇宙是眾生意識所緣?如果是意識緣不到,難道宇宙就沒有了嗎?確實,如果是意識緣不到的、接觸不到的,那宇宙就沒有了;換句話說,宇宙是什麼東西?是我們意識所能接觸到的一種影像。
唯識裡面講,譬如說我們眼睛能看,眼睛所看到的,不管你怎麼看,你是用兩個肉眼看,還是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外面的宇宙,你所看到的景象就產生一個眼識。這個眼識產生以後,它會繼續的加工,眼識做為一個加工的原材料,首先被意識進行分別,就我們意根,意是我們的思想,意根把眼識復制過來變成一個意識。外面的信息通過眼睛被加工以後,已經是扭曲變成眼識,然後再一次的被加工和扭曲變成意識。所以意識它沒有緣到外面的境界,它所緣的是我們的眼識而已,它是經過了意的分別之後,已經扭曲了。然後第七識末那識,它的功能是執著,它所執著的也不是外面的境界,是把我們的眼睛留下來的眼識做為它所執著的對象,復制一個眼識進來進行加工、扭曲,執著又變成了末那識。末那識跟意識又進一步的傳輸給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什麼?它是收藏,實際上它所收藏的也不是外部的真正境界裡的信息,還是什麼?還是意識和末那識落到了這個阿賴耶識裡面,成為了帶著分別、帶著執著的這些種子、印象。
所以阿賴耶識裡的這些種子都是虛幻的,完全跟外面的境界大相徑庭,我們人所接觸到的外面的這些宇宙根本不是它真正的樣子,只是我們所接觸到的是我們自己這種識所變現的印象,這是事實真相。外面的境界,佛告訴我們叫一真法界,但是我們永遠看不到,為什麼?全被我們的識給扭曲了,這個就叫做唯識所變,變就是扭曲,所以整個宇宙實際上就是我們的識。因此宇宙原本的面目我們沒辦法看到,而且我們也不可能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得到,因為眼耳鼻舌身意裡面都含著妄想分別執著,它只能扭曲境界,不能真正現真實的境界。所以宇宙當中的暗物質、暗能量給我們很深的啟示,說明我們真正要去探索宇宙,要像佛所說的放下這些六根的六識,不要用妄想分別執著,你才可能見到它的真相。用妄想分別執著,你所見的只是宇宙很微小的一部分,不足百分之五,而且你所看見的、所搜集的信息已經是扭曲的信息。這是第九個方面的專題。
下面我們來談最後一個方面的專題,第十個專題「宇宙以外的世界」。這個問題雖然科學家們沒有任何的定論,首先宇宙以外有沒有世界?宇宙以外如果真有世界的話,它是什麼個樣子?科學家們現在沒有辦法有任何答案。有些科學家認為,宇宙之外有一個所謂的「異次元空間」,異次元空間就是它完全不存在於我們這個宇宙當中的所謂第二宇宙。這個宇宙到底在哪裡?很可能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在另外一個空間維度,只是我們見不到。這個宇宙跟我們完全是沒有干涉,即使是跟我們相互重迭,但是我們也無法跟它接觸,俗話講的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只是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它。這種所謂異次元空間,科學家們推測說,物體有可能在很短暫的時間突然進入這種異次元空間,只是在極短的時間,這種極短的時間不會引起宇宙跟宇宙的沖突。在人類的歷史記載當中也確實發現,物體能夠在很偶然的極短的時間裡面瞬間接觸到所謂異次元空間,這是所謂的宇宙以外的世界。
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我們地球上有一個百慕大三角洲,這是一個大西洋上的神秘的三角地帶,它的面積四十五萬平方英裡,被稱為死亡三角區。根據記載,自從一九四五年以來,這是二戰之後,在這一片的海域上面,已經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只神秘的無故的失蹤,不知道它去哪裡了,突然就失蹤,而且連殘骸都沒辦法找到,好像真的進入另外一個世界。有的科學家說這個百慕大三角很可能就是時光隧道的入口,他們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了。我們也曾經看過一份報導,是說美國有一架飛機是幾十年前起飛的,起飛以後突然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任何訊號都沒有,殘骸也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失事了還是到哪裡,後來大家都以為這個飛機真的是失事了,找不到殘骸了;過了幾十年之後,飛機又突然出現在太空當中,而且安全降落。這種情況,你看它超越了幾十年的時間,而在飛機上的人,他就覺得好像很正常的起飛降落。科學家們講的異次元空間,可能就是這個飛機在那個特定的條件下,突然就闖入到這個空間裡面。
根據現在普遍接受的大爆炸理論,說我們這個宇宙,包括時間和空間,都是大爆炸的產物,在宇宙產生以前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說到宇宙以外的那個世界,應該說是這個宇宙發生之前就存在的,而且不會在我們三維空間、四維空間之內,科學家們也無法推斷這宇宙以外的世界會是什麼個樣子。因為按照我們邏輯思惟,講到宇宙以外,這個外必定有內,有內有外,什麼樣子,都是用這樣的一種思惟方式。但是用這種思惟方式能不能夠接觸到宇宙以外的世界?很可能不行,佛教我們這個宇宙無內無外,無始無終,這是我們真實的境界。而要去探索宇宙以外的世界不能夠用我們常規的邏輯思惟,因為剛才我們講到宇宙怎麼來的?是我們的識變的,我們有用思惟、用邏輯推理,統統落在識裡面,有識你就不可能超越這個識所變現的宇宙,你必須放下識才能超越。這個識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可能超越我們現在這個宇宙,才能夠突破高維度的空間。
佛在《華嚴經》裡面為我們說明,這宇宙以外確實有世界,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宇宙,我們所能觀察到的還不足以佛所說的娑婆世界那麼大。這前面跟大家報告過,一個娑婆世界裡面有六道,我們科學家還沒有完全觀測到六道;六道以外還有四聖法界,總共加起來十法界,這十法界都是識變現出來的,我們沒辦法突破。真正突破十法界才能進入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極樂世界裡面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都屬於一真法界,這是極樂世界特別的地方。而我們這個世界,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這兩個土不是一真法界,它屬於十法界。佛告訴我們,放下執著你就能夠離開六道,放下分別你就可以在十法界裡面進入菩薩佛的法界,放下妄想你才能突破十法界進入一真法界,這一真法界才是我們真正的本來面目。所以宇宙以外的世界應該是指一真法界。
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面告訴我們,這一真法界是什麼?他說「真界者」,這真界就是一真法界,「即真如法界。法界類雖多種,統而示之,但唯一真法界,即諸佛眾生本源清淨心也」。這裡所說的一真法界也稱作真如法界,說法界的類別雖然有很多,但是我們概括來講只有一真法界,但唯一真法界。這個一真法界是什麼?就是諸佛眾生本源清淨心,這是講到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諸佛和眾生都有同一個真心本性,這是在本體而言,眾生跟諸佛平等,這叫本源。清涼大師講的這個本源、本體,說「體者,即本覺心體也」,說這個體、宇宙的本體是什麼?是我們本覺心體。我們本覺,我們本來是覺悟的,現在呢?現在迷了,迷了以後看不到宇宙本來面目。
下面說到,「即諸法本源,一真法界也」,諸法就是宇宙的萬事萬物,萬事萬物的本源就是我們的心體,這才是一真法界。下面說到,「謂此法界,周遍一切,四生六趣,無不有之。在聖在凡,用即有別,體即無異。即諸佛所師,群生自體,萬物資始,眾行所依也」。這所說的是一真法界,當然一真法界這個名號也是方便說,因為什麼?因為一真法界沒有辦法用我們六根接觸到,不僅語言不能夠真正說得出來,連我們的意念都想象不出來。這是大師為我們方便說出來,我們體會他的意思,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心緣相、文字相,體會意思就好。他說此法界是一真法界,周遍一切,也就是含容在整個宇宙當中,四生六趣,無論是哪一種眾生,四生是胎卵濕化,六趣是六道眾生,無不有之,都有,也就是都有這個心源,都有這種一真法界的本體。它在凡在聖人人都有,聖人有,凡夫也有,聖人不會多一點,凡夫不會少一點,在體上沒有分別,平等平等。
可是聖人,我們講諸佛如來,他們悟了這個心體、悟了這個本源,得到這種自性大用,得大自在;而凡夫沒悟,迷在境界當中,得不到自性的受用。所以用即有別,受用上面,諸佛和凡夫那真的相去相差太大了;可是體即無異,在體上是一樣的平等,所以只有迷悟不同,在體上根本沒有分別。它是諸佛所師,所師是什麼?諸佛成佛就是證得自性。它是群生自體,群生不僅是有情生命,人、動物這是有情生命,無情生命植物、礦物都以自性為體,是萬物的資始,它生養萬物、變現萬物。眾形所依,這是講到它是一切宇宙萬象的本體,這種體必須是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證得。證得這一真法界了,你得到受用自在,你能夠在一切法界當中現身度化眾生,你可以回到我們這個宇宙當中來示現好的榜樣,來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而為他說法。實際上這一真法界周遍一切,就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內、就在我們眼前,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看不到。我們眾生的本源心體被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所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能夠回歸到自己的本源心體上來。
佛教導我們種種的大乘法門,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恢復我們的本源,恢復我們的自性。有的法門比較難修,有的法門比較容易修,佛對我們現在末法眾生來講,為我們指點出一條最容易的方法,那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因為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發願在我們每個眾生臨終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信願念佛,真信阿彌陀佛,真信極樂世界,也真信自己能往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能現身接引我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哪裡?說實在話,就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看不到,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蒙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裡面,到了極樂世界就到了一真法界。到了一真法界以後,心、自性、心源統統恢復,統統顯現出來,我們就能夠真正回歸到我們本來的面目。
念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悟,「阿彌陀佛」是無量覺悟的意思。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你要是真能念,也就是念到自性,也就是念整個虛空法界一切諸佛。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前面講到宇宙是全息的,每一個部分都涵蓋圓滿的整體,這句阿彌陀佛名號當然也涵蓋全體,所以念這句名號就等於念自性、念法界。所以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彭際清大居士,他作了一篇《華嚴念佛三昧論》,這部論當中他提出來說,「彌陀全體遮那,極樂不離華藏」。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它的全體是什麼?就是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遍一切處,所以阿彌陀佛也遍一切處。我們學習了全息理論,我們就了解了,阿彌陀佛就這四個字涵蓋整個宇宙,所以全體遮那,你念這句佛號,就念的整個宇宙、整個法界。整個法界是什麼?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自性,所以念佛就是念自性。極樂世界也就是華藏世界,一切一切都是華藏世界、都是極樂世界,念這句阿彌陀佛,你能夠圓滿的含攝法界。
所以《華嚴經》講到最後,鼓勵我們每個修行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這句名號含有萬德,它涵蓋整個宇宙、整個法界,它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大願力之所成就,念這句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達到大圓滿。因此《華嚴經》到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到最後一名善知識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教導善財童子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整部《華嚴經》它不僅有圓滿的理論,而且有圓滿的實踐,到最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是圓滿的實踐。在《普賢菩薩行願品》最後一品當中這樣說到,「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普賢菩薩發大願,這一生圓滿成佛廣度眾生,那他就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願於臨欲命終的時候,一切障礙都消除,能夠面見阿彌陀佛,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極樂世界。
為什麼普賢菩薩作為華藏世界裡面的上首菩薩還要往生極樂世界?因為只有往生極樂世界才能圓滿,而且快速圓滿他的大願。所以經文上說,「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普賢菩薩說,我往生到極樂世界裡面,能夠現前成就此大願,這大願是什麼?普賢十大願王,能夠一切圓滿盡無余,圓滿成佛,到了極樂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能夠利樂一切眾生界,一切的眾生都能夠廣度,所以這個圓滿的實踐。所以《華嚴經》裡面真的是把理論、把修行的方法都講到究竟圓滿,讓我們這一生不僅能夠有正確的宇宙觀、人生觀,而且能夠這一生圓滿成佛。
我們這十個小時的「華嚴科學宇宙觀」將近要結束,我們十個小時裡面談到十樁事情,十個專題,有必要簡單的回顧一下:第一個,我們介紹了《華嚴》對宇宙的完整描述。描述宇宙是什麼樣子的,這是一個浩瀚廣大的宇宙,比現在科學家講的、所觀測到的宇宙要大得不知多少倍。第二,講最早的天文數學。《華嚴》裡面為我們提供了一百三十七個數學單位,顯然這是很進步的科學。第三,《華嚴》裡面講到時空的不確定性。這比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裡面講到時空不確定性要早兩千多年。第四個專題,物質的非真實性。我們談到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和互換,物質和能量互相轉化,而《華嚴》告訴我們這些物質、這些基本粒子,實際上它都是虛幻的,無所有、不可得、畢竟空,所以才能夠互換。第五個專題,我們講到宇宙的成住壞空。這宇宙有生也有滅,科學裡面講大爆炸這個理論,實際上這個宇宙它的起源以及它們的消亡都是暫短的。經上告訴我們剎那生滅,只是因為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了,彌勒菩薩跟我們講,一彈指三百二十萬億個生滅,這生滅速度太快了,所以我們人感官沒有辦法覺察,以為宇宙在相續,實際上它是剎那生滅,所以是了不可得的。我們感官上確實也看到宇宙和星系都有它的成住壞空,這種現象都是幻象;雖是幻象,但是我們有真實的感受。
第六個方面,我們結合宇宙學裡談到基本粒子是什麼。現在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弦理論,認為宇宙是由弦震動構成的;換句話說,整個宇宙沒有真實的物質,只有震動。這個震動是什麼震動?佛法裡講得清楚,那就是我們念頭在動,有念才會有宇宙。第七個方面,我們介紹了《華嚴》的全息理論。《華嚴》裡講的全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道理比現在科學家們提出的全息理論講得更圓滿。為什麼宇宙是全息的?因為宇宙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所以萬法都通自性,隨拈一法它裡頭都涵蓋著圓滿的自性,因此涵蓋著宇宙的全信息,宇宙就像一個大型的全息照片。第八個方面,我們談到黑洞的形成原因。黑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恆星體的衰亡導致的,科學家們的發現,確實跟現代的觀測、跟佛法裡所說的黑洞形成的原因非常相似,它是由於巨大的重力作用把恆星體外圍的這些物質加速的往中心內部吸,使物質接近光速沖向中心點,就像一陣風一樣。這是《華嚴經》裡講的風災毀滅一個世界,世界毀壞了以後慢慢又會生成。
第九個方面,談到反物質與暗能量。這個正反物質都像鏡子在照影像,實際上整個宇宙都是個大影像,正反物質都是虛幻的影像而已。暗物質以及暗能量,科學家們現在能夠用理論確定它存在,但是沒有辦法解釋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暗能量到底是什麼。佛法告訴我們,物質的明暗實際上都是隱顯,而這種隱顯都是自性作用,所謂自性本自具足,能生萬法。本自具足講的是隱,能生萬法講的是顯,而整個宇宙它唯識而已。我們所觀測到的宇宙,科學家們都承認非常的渺小,現在所能夠熟知的這些物質只占宇宙的百分之四。我們所觀測到的實際上都是我們識的作用,萬法唯識,沒有觀測到宇宙的本來面目。第十個專題,我們談到宇宙以外的世界。這宇宙以外的世界,在佛法裡稱為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必須是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能夠證入的。而這一真法界人人本來都有,因為是什麼?它就是我們的心源自性。所以要證入一真法界沒有別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所以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佛告訴我們,末法時代修什麼法門最好?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那就真正入了一真法界了。因此跟現代科學對比起來,我們發現佛陀的教育、佛法對宇宙人生的描述,那真的是無與倫比,太圓滿了。
在二00六年六月,著名的英國科學家霍金訪問北京,當他接受公眾采訪的時候被問到,因為他是大物理學家,問他:您認為物理學界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霍金答道:物理學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宇宙,理解什麼是宇宙,怎麼樣變成這個樣子的。《華嚴經》裡面對於這些問題可以說講到究竟圓滿,如果科學家們能從《華嚴經》裡面深入探索,定能獲得很大的啟示,對現代科學發展會帶來不可思議的成就。所以美國的物理學家卡波拉在他的《物理學之道》裡面稱歎,他說,《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包括提出全息理論的英國倫敦大學的波姆教授,他對於《華嚴經》也是有著非常深的造詣,所以他們能提出這些這麼有智慧的宇宙學理論。愛因斯坦,這是美國著名的大科學家,現代科學之父,他也非常贊歎佛教。他有一段很著名的話,我也想用這段話做為我這次《華嚴科學宇宙觀》的演講的總結。他是這樣說到,「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上,這種宗教意識來源於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到了今天,我們的「華嚴科學宇宙觀」十個小時的講演就圓滿了,正好十個小時。「十」是《華嚴經》的圓滿數字,我們總共講了十個專題,給我們的大眾、各位朋友,特別是喜好科學、喜好《華嚴》的朋友們一點點參考。因為茂森在科學上、在佛法上的這些認識都是非常粗淺的,在演講過程中,如果出現不妥當的地方,懇請諸位大德、諸位朋友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