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七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禅行法----《禅觀》第七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今天再接著跟各位談禅觀當中的法界觀,法界觀是什麼?在人類的思想上,我們跟各位講,華嚴思想是人類的巅峰之作,是人類文明的精華,那在哪裡,當然范圍包括相當的廣,可是我們要跟各位談真正的就是法界觀。那麼法界觀是什麼?我想這個是目前我們要探討的,法界這兩個字。

  大家常講盡虛空遍法界,法界是什麼,你不會定義,就是法界,就好像真如一樣,真如就是真如,真如是什麼,不必定義,你內心自己有感受。

  有人講,他一唱歌就入法界,他一打坐就入法界,是嗎?法界是什麼,這個叫做不定義名詞,不定義的話就個人猜,個人猜通通不算,因為猜對了也不值錢,這叫用大腦。

  法這個字很簡單,在佛法講就是真理的原樣,真理是什麼樣子的那個樣子,你就不要再問了,“那是什麼樣子?”那沒辦法講,你見到就知道,你沒見到,你就不知道,再怎麼講,你也不知道。

  界是范圍,真理的樣子,很簡單講就是真理的范圍之內通通叫法界,那你入法界意思就是你進入真理的范圍裡面,現在各位有沒有在真理的范圍裡面呢?有沒有?有,你在真理的范圍裡,但是你不知道,不知道叫不覺,不覺的話,真理就不存在,我們經過修行,就是覺知真理的存在,更覺知我在法界內。

  真理是存在的,只是你不覺,我們都在真理的范圍內,可是你卻把自己放到真理的范圍外去了,這個是很麻煩的事,我們要提醒各位的是這個問題,法界觀就是讓你回到真理的范圍裡來。

  其實我們並沒有離開,所以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本來就活在極樂世界裡,只是你不覺,你現在還要去極樂世界,那不是頭上安頭嗎,你本來就在家裡,你還要回家,是你自己不感覺我在家裡,這樣而已。

  我們本來都在極樂世界裡,只是你被貪嗔癡蓋著,你不知道你在家裡,所以你會天天吵架,不是跟別人吵,最麻煩的是跟自己吵,這個才麻煩。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我們迷失了。

  法界觀的意思就是讓我們能夠覺醒,感受到我就在家裡,我就在這個真理的家裡裡頭,就這樣而已,那麼這個部分,很多宗教領域都在探討這個范圍,好多好多的學術思想家們,他們也都在探討這個范圍。但是不全,有的邊都沒碰到,有的是碰到一點,某一個部分,然後他會特別去強化。

  華嚴在這個部分,他窮盡圓滿,這一點是其他的思想類別跟宗教宗派裡頭所不及的,這也是我們常常自豪的地方。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說,華嚴思想是人類文明的巅峰之作,是人類思想的精華所在,也就在法界觀裡。

  法界觀這三個字事實上是華嚴宗自己創宗立派的時候所特別提出來的,把華嚴經思想領域所涵蓋的范圍統稱為法界,那要怎麼樣進入這個范圍裡頭,那就用法界觀。所以他的全名叫做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他名稱就從大方廣佛華嚴經,那個經改為法界觀門,就這樣進來的。

  所以我們淨法院叫做大念佛章,你在修這個法門的時候,叫大念佛門,是這樣區別的,章,他確實是經文裡頭重要的幾個Chapter。所以我們叫做章,或者你叫做修大方廣佛念佛觀門也可以,這個無所謂,反正他是個行法。

  你要留意到,在這個古代,這個古典佛法的范圍裡頭,講到觀,講到章都是講修行法門,都是講修法,這個觀就是禅觀的意思,所以我們講高級禅觀,就是微妙禅觀,就講到法界觀,這個區分在以往沒有人區分,天台區分的比較完整,他有童蒙止觀,他有摩诃止觀,他就是這個止觀的觀,就是觀門,觀門知道嗎?不是要睡覺就關門的關門。

  止是個修法,止為什麼止,止就是要止住妄想,這從消極面來講,你識性太發達,要把他停止住,所以叫做止住妄想,妄想是識性的,那麼觀呢?就是在沒有妄想的前提之下,自己會起作用的,那個叫觀,所以觀的意思,就是在止住妄想的前提之下,你的生命觀境會現前,所以我們止觀合在一起,在華嚴的領域裡,就不叫止觀了,當然也有止觀了,三止三觀也算了,可是我們重點在講觀門。這個觀門的意思就是,在置心一處的前提之下,你進入,生命觀境就會展現。

  我要告訴各位,也是警告各位,在用這些詞匯的時候,我們都有嚴格的定義跟標准,所以一般人講他跳舞的時候會入法界,他講的,他唱歌的時候會入法界,是他講的,那個標准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有的一打坐就入法界,這很高明,我們也尊重他,但是跟我們不一樣,因為那是他講的,他有沒有符合我們的標准到達參禅的金三角 ,這個條件具備了,才細禅觀。

  細禅觀到破無明證阿羅漢以後,還要經過一分保任,然後才進入微禅觀。

  就是從圓教初住位,一直到七地位,三十七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這四個位次,叫妙禅觀,我們統稱為妙禅觀。

  因為八地以後通常不講,你什麼地也沒有,你只有土地,你還講什麼八地,那個觀門,你根本沒辦法觀,所以不講,我們統稱為妙,只是讓各位知道有這麼樣一個修法。

  你要入法界,一定有嚴格的標准,嚴格的標准。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系統,不同的指導,我們尊重他們的專業,你一定要尊重人家的專業,因為有些人他是會行,就是修他會修,講他不會講,你不能因為不會講而否認他,你要特別留意這一點,往往不會講的人他是真功夫,那你就去看他的真功夫,回來我們家有辦法教你的,你從這個步驟一直走上去,就對了,不能夠疏忽這個要領,絕不能疏忽。

  假如我們沒有那個心量,去欣賞別人的優點與成就,那你不是華嚴人,所以只要進入華嚴的大門,第一個你要接受華藏工程的訓練,聆聽欣賞接納。

  欣賞是你禅觀的基礎,欣賞什麼,欣賞生命的存在,生命存在的真,生命存在的美,生命存在的真善美,你要能夠有能力欣賞,假如你沒有能力欣賞,你禅觀絕不起作用。因為你會跑錯地方。

  我們所用的語言可能不會一樣,不同的宗派,不同的高人,所作的指導各有手眼,可能有不同,但是你必須尊重人家。尊重不同,因為標的都一樣,我們都在追求真理,在真理的范圍內,他可能偏向某一邊,他可能偏向某一邊,你不能夠帶有輕慢心,所以你從欣賞開始,培養自己感受生命存在的真善美,這個叫初禅觀。

  到細禅觀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法身活動的軌跡,也就是心的活動軌跡。

  因為在細禅觀裡頭,看到心的活動軌跡,兩方面都有。他有識性妄想的作用,那個軌跡很清楚可以看得到,還有根性的真實作用,你也可以看得到,因為你要去根性,所以你會一直破識性,一直到破最後的我執法執無明,不但如此,我們更要超越,而進入到人格性法身裡,而這個時候就可以全體起作用,無邊的妙用他會同時炳然齊現,這個就是生命,所謂的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你能嗎,各位,不要一聽就入定。這個就表示你聽不懂才入定,有人就干脆閉目養神,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就是我們缺乏基礎功夫。

  法界觀的訓練裡,他有歷史的,不是我們獨創的,從華嚴經,華嚴思想在西域形成的時候,那就已經有了,我們看那幾個盧捨那人中像來看,當初在西域他們是怎麼創造的,這個東西從西域進來,他沿著緯度,同一緯度,從西域一直向山東,走到山東的青州,這個圖像是標准的青州佛像的造型。

  大概我教你看,從他穿的袈裟,方格子,古代人造型很美,畫畫很土,所以他都是方格子,袍子上有格子,好像梯子一樣,這個就是法界人中像,你放心,只要這個格子裡面有畫畫,你現在看不太清楚,年代久遠了,尤其是從這是古代人是這樣。

  我們最有名就是雲居寺,北京房山縣雲居寺有個石經,石版刻的石經,每一片都將近兩百公斤,在山上刻完,地上挖個洞,然後刻的人,要背著那一塊兩百斤重的石頭,經文,背到下面去把他藏起來,他當時,就是智者大師的師父,告訴智者大師的師兄,說將來戰亂經文會毀掉,刻在石頭上最好,把他藏起來,這些經文到現在已經成為是人類的奇跡了,刻了一千多年,從隋朝在征戰的時候開始刻,刻到明朝,到清朝初年才結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你看,那裡面的寶貝多少,他的目的就是保存佛經。

  那麼青州在山東濟南的東南方一點,這個地方有一個地方叫青州,那個地方他不知道怎麼搞的,他們認為佛像刻好要通通把他藏起來,他也跟石經一樣,通通藏在地上,不是地上,地下,以前藏地下無所謂,因為你蓋房子也挖不了多深,現在就麻煩了,現在挖土機一挖,怎麼都是這些,結果一看都是佛像,就發現了。

  古人造了這麼美好的佛像,為什麼都把他收藏起來,而且這裡面都有貼金,不但有彩色還有貼金,佛像他把他收藏,可是現在一挖起來曝光以後,就麻煩,常常會脫落,脫落掉很多,我們家也有五尊,可是這五尊都沒有法界人中像,要有一尊,我們這下就樂歪了,這個你就可以看現場的像,這一個部分他這個圖案裡頭,這個叫人中,人的形象,在這個人的形象裡頭,直接畫上法界,所以叫做法界人中像,應該是這樣講,叫人中法界像才對,人裡面把法界通通畫上去,應該叫人中法界像,可是學術界都叫法界人中像,就法界整個法界都在人中裡面,叫做法界人中像。

  那麼這一個佛通常是盧捨那佛就是毗盧遮那佛,透過毗盧遮那佛來彰顯整個法界的存在,這裡面就有一個狀況了,毗盧遮那佛是個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我們常常在念的,南無本師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簡單講就是法身,在法身上面塗畫整個的法界,這表達什麼,法身等於法界。

  所以這一句話是我講的,可是這個思想觀念在那個時候就有了,這個是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時的這個思想並沒有繼續往前推動,所以我跟各位講說,全法界為一法身,整個法界都在一法身裡面,全法身,整個法身都是一個法界,所以法界等於法身,這就是事證,事實證明在這裡。

  只是古人沒這樣講,因為他思想到那個時候已經終止,到唐朝以後就沒有 繼續發展了,終止,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接下來第四期佛教思想的推展,就接這個下去。

  那你從這裡看,全法界為一法身,全法身為一法界,法界等於法身,就全部出現了,關鍵是在這個地方。所以思想發展的脈絡跟軌跡,事實上是可以看得到的。

  你從修行的立場來看,就是修行的東西,你不從修行的立場來看,那就沒辦法了。而這個東西的研究,現在你看到的這些圖案,都是學者在做專案研究的時候他所拍照的,而他們在研究這種東西,第一個,他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先做這個驗證,是不是那個時代的,確定沒有問題,然後就開始研究它為什麼弄這個,可是對於教義,對於我們實修的禅觀的這個領域來講,他沒有辦法涉及。

  所以各位,你假如想做學術研究,從實修的立場來研究,你會比他精彩的多,他講的是真,是證,不夠美,因為缺少那份溫情。

  你不要看這麼一個,這是一個石頭,雕刻出來的叫佛像,裡面畫的法界,只是這樣而已,但是今天你是個行者的話,你來看就不一樣了,法身跟法界的關系是一不是二,這個跟金獅子章講的一樣,金還是獅子,你說他是獅子,那你奪金,你說他是金,他奪獅子,金跟獅子是一體,不是兩個。

  金獅子的時候,當年賢守國師就那個皇宮,皇帝走路要扶的那個欄桿上面,放的是金獅子,直接就那個講的,那跟這個完全一樣,法界跟法身是一不是二。這個問題他演變成,這個時候他在唐朝,那魏晉南北朝北朝那個時候的造像,發展到唐朝以後,杜順大師先發展法界觀。

  法界觀怎麼觀?現在問題就來了,法界觀裡面當然能觀所觀,經文裡講的很多,那個法界觀門裡頭講的很多,他整個觀就是觀這個部分。

  這裡面山河大地,十法界眾生都在這裡,有的在這裡面有八相成道,這每一尊的造型不一樣,那就看你如何觀。

  他是從西域發展的,然後傳到山東,這東西之間將近四五千公裡的路程,在古代是怎麼走過來的,我們慢慢去研究這個部分,這個一張,那有白描的嗎,這是另外一張,這是他在畫的,畫的各種東西,有三角形的,有圓的,是什麼東西,這你看得懂嗎,我看不懂,好多東西,他就畫在佛身上面,我們從這個地方看法界,也看到法身,法身法界之間是一不是二,那麼這個上面塗畫的東西,是隨著當時來講。

  這個昨天那個有沒有,有沒有刻幾個給大家帶回去,這個元應法師他自己弄了一個,那叫瑞巖精捨,造了一個石窟在韓國近代,現在造了一個石窟,他那個石窟裡面的佛像是他自己想象的,他用阿彌陀佛代替毗盧遮那佛,他叫華藏世界,也把他弄了一個,那是他的一個圖像的表達方式, 我們叫圖像曼陀羅,他是用石窟直接兌現出來的。

  那麼這個是早期的,不一定畫人,他是用他來代表整個法界,可見這個是比較早期的,那麼這些東西畫在人身上,進到中國以後,到了敦煌以後就開始變了,他跑到石窟上面去了,本來在身上,現在通通跑到牆壁上。

  你看,後來在進到中原以後,中原他就沒有石窟了,他就大雄寶殿,所以就跑到變成壁畫,現在在山西,將近有兩百多個寺院,明朝以前的寺院,壁畫都還存在,也就是他就是把這個圖案整個把他轉化為壁畫了。修行人在那邊起觀的時候,就很方便了。

  這個是法界觀的一種演變,本來把他畫在身上,畫在身上比較好體會,因為法身就是法界,可是他一跑到牆壁去這就麻煩了,你法界跟法身連不起來,你就變成意識形態,所以現在你要證法身,是證法身一個,入法界,是入法界一個,證法身跟入法界好像分道揚镳了,證法身跟入法界是同一個,所以我們就知道意識形態對我們修行人的傷害非常的大,你慢慢去體會這歷史的演變。你可以看得到。

  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法界觀是這樣,那麼這個會因為人,他的藝術家的涵養不同而有變化,像元應大師他就有他的涵養,那有些人是自己雕刻,自己繪畫,有的不是,有的就請人家雕刻,請人家繪畫,各位你要怎麼進行,我們學佛人,你要自己來,佛像自己畫,佛像要自己畫。

  古代的修行人香自己做,油自己炸,點燈的油自己搾油,不是種黃豆光吃而已,種黃豆種花生,你都要自己搾油,種芝麻也是要自己搾油,搾油以後才點燈的,你要點香,點香要自己做,所以古人一修,功德很大,原因就是他自己做的。你現在修的功德不大,為什麼,因為你都是花錢買的,花錢買的還被騙,說這正烏沉香,結果都是加位香,加料下去。加香料下去不是真的,那時候怎麼辦呢,所以我們修的功德都是空心的,不是真正的。

  你要自己來,當你自己畫,你畫到哪裡,你的觀想就到哪裡,所以古人修行,為什麼石窟會一直開鑿,一直開呀,為什麼?因為他要修行,他要起觀,在起觀的時候,他在知道這怎麼做,那怎麼做,他就進入到法界裡頭去了。

  我們現在不行,因為你不做也不畫,所以你修行進不去,那你就停留在哪裡,是非,計較,斗嘴,在那邊爭吵,所以你無法起觀,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那麼最早期的法界觀,他只是用圖像直接表達,直接表達而已,那麼我們知道,我們看相片是整個現前,當你去思維他就要分開,所以有七處九會,法界觀不是,他是一次炳然齊現,炳然齊現就跟這個一樣,你現在一看,他通通都在,可是你一分開的話,你看到這一個,其他都沒看到,你看著一個,其他都沒看到。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慢慢去試,你試試看,你回家拿個鏡子,鏡子你看得到臉,看不到,你眼睛有問題,一定看得到臉,可是很奇怪,你看你的鼻子,你的眼睛就不見了,你再看這個鼻孔,這個鼻孔就不見了,你去留意看看。

  不要說那麼多了,你就看鏡子裡面的這個眉毛,眼睛也不見了,你看睫毛的那一只睫毛,就只有那一只睫毛,其他都不見了,可是就鏡子來講還是都在,你整個臉都在,為什麼你看到一點的時候,其他會不見呢,那就是識性的作用。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的識性就是那麼尖,那麼一點,其他你都沒辦法看,你用生命的話,就是不鎖住一點,就不用識性,你用根性就全面展開了。

  這一點體會的到嗎?你回去看鏡子,你就會找到生命了,你慢慢的去體會,我們常講說你感受生命,你用生命取向的思維模式,不要用大腦取向的思維模式,你就搞不懂,想了半天,昨天晚上沒睡覺,你還來問師父說,我昨天晚上想了一天,怎麼不用大腦,回去洗澡你照照鏡子你就知道。你看鏡子裡面,你看睫毛什麼都不見了,只剩下那根睫毛,兩只眼睛那麼大,只看到一根睫毛,為什麼,是因為你的識性用的太昌旺了,所以你就其他都沒看到。

  同樣的,在做這個法界觀訓練的時候,叫你是完全展開,根性完全展開,什麼都可以看得到,不是看不到,可是你現在不行,你看到的是朦胧的,朦朦胧胧的。

  所以,現在的科學家探測你的眼球,看某一張相片,他會發現你的眼珠子是一直在動的,入定的時候,眼珠子是不動的。所以這個人有沒有在睡覺,你就看他眼睛有沒有在轉就知道,他真睡覺的時候,眼睛在轉就是在做夢,睡覺的時候眼睛不轉,是睡著了,你要假睡覺的時候,假裝睡覺,你就去看他不是眼睛在動而已,這個眼皮會一直拉緊,你不信,你回去試試看,看看你裝睡覺的時候,一定是眼睛閉的很緊,真睡覺是不會閉那麼緊了,閉那麼緊就沒睡,為什麼,這是生命表現的一種現象。用生命不用識性,不用大腦,關鍵就在這裡。

  那麼當我們情況進入某一種層次的時候,一個經過這樣體驗的人,再回過頭來,要教導別人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因為教導的本身,假如要用生命來教你的時候,那就不要教了,那你要會看,可是你又要問, 要問,師父總不能夠說不要問,不要問就不像師父了,那就要告訴你,要告訴你要合理,在這個合理化的答案裡,那就產生了識性作用的部分出來,這叫合理的推理,那麼這個識性一起作用的時候,他就開始規范了。

  為什麼要畫這個,為什麼要畫這個,為什麼要畫這個,為什麼這個畫中間,這個畫旁邊,然後為什麼就開始就出來了,這裡面到達最興盛的時候,最興盛的時候就這兩幅畫,這個叫做胎藏界曼陀羅,這個叫中台八葉院,一共裡面有十三院,那麼還有這個,這個叫金剛界曼陀羅,中間這個部分叫做根本成身會,他一共有九個,九個方格。那麼從中間繞出來一圈,還有從這個地方開始,繞到中間來,這個叫外旋,內旋兩個部分。

  他開始思想的規范,這個時候思想一規范,各位你全部通通掉入意識形態裡,那麼這個有一個好處,對於一般的學人來講,他好教育也容易成就,成就做學者,成就做博士,不能成就做法身大士,他成就不了,所以到某一個程度,當你這些全部弄清楚以後,他有一個重要的工程,叫做放下。

  全部要放下,然後在你修法的時候,讓他全部現前,因為在這個時候,教你記起來的時候,就好像看你臉上的睫毛一樣,一根一根要把他弄清楚,當你全部弄清楚以後全部放下,那麼一修法,全部現前,這個能夠在修法中一次全部現前的時候,叫法界觀。

  所以你平常對法界的這種認知,從理論,從事相,從理論,從事相你要一再地反復的去推敲,而且完全弄的很熟的時候,你要全部放下,把這些法全部學起來,大概要十年,把這些法全部忘記,大概要二十年,然後把這些法在修的時候全部一次現前,那大概又要十年,所以你二十歲開始修,大概要到六十歲能成就,這個時候是真成就,那非常老練了。

  因為你可以全部放下,又能全部提起來,而且不是一碗一碗的提,是一次七八十擔水全部挑起來,修行難就難在這個地方,又讓你背,背了老半天,又要你全部忘記,要你忘記又隨時跟你抽背,背不對又要修理你,背對還要修理你,所以你看,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這尤其在禅宗裡頭更是這種狀況,師父又要問你,叫你道一個,道了也三十大板,不道一個也三十大板,到底道不道,反正三十大板一定要打就對了,你會說修行真麻煩,修行就是來還債的,被打夠了,就開悟了。

  不是,因為這裡面就有一個這個關鍵,你要全部背起來,背起來又要全部放下,放下以後,全部放下,你才能全體起用,你就會一直在那邊矛盾,這一關不過去,告訴各位生生世世,你好像欠修行的,又要來,然後來了,心又不開朗,然後又很認真背,背了以後,又認真被打,然後又叫你忘記,你又不能忘記,忘記也要被打,大約,假如按照這個比例,全部背起來要十年,全部忘掉要二十年,然後一修法就全部通通跑出來,又要十年,比讀博士還難,博士只要記起來,考試通過就好。

  但是要當個大士,不是博士,不但要記起來又要放下,放下簡單講就是要把他忘記,要用的時候通通會跑出來,而不是按照順序跑出來,一下子全部現前,就像你這樣一起觀的時候,他全部現前,不是先跑這個,再跑這個,再跑這個,不是,全部一次現前,這個就是修行。

  法界觀,法界的范圍是那麼大,教義、理事,這個順逆,應感,還有人法、因果、行位,反正一大堆,我也背不清楚,你這些全部弄好,然後十玄,十玄門,每一玄十個通通現前,你通通要入,然後在修法的時候,你現哪一門你不知道,雖然有題庫十個,但是這一次要出哪一個你不知道,不知道就表示他是無限量的,就好像這個袋子裡面放兩個球,一個黑的,一個白的,現在要下去抓,給你猜,是白的還是黑的,而且只能猜對,不能猜不對,猜對的,猜的不算要打三十大板,你要很清楚地看到,其實這種概念,百分之五十,事實上,跟千萬分之一是一樣的,因為要你百分之百很清楚地肯定,你是不可能的,用大腦就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你有沒有辦法手還沒有下去,就肯定這個是黑的,有沒有辦法,那你只能用猜的,你肯定說這只手下去,那兩個當中他是抓這個,這個是白的,這個是黑的,所以這個拿起來一定是白的,他猜黑的,他一定三十大板。你能看得到嗎,你看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訓練是整體的,他才看得到,你只有部分的。因為你的概念只有百分之五十,所以你是猜的,百分之五十是猜的,跟千萬分之一是一樣的。

  那一天我跟你分析說,十億五千萬的這個彩票,你要中獎是兩千三百萬之一,二千三百萬分之一其實概率是等於零,可是還有人會中獎,為什麼,因為他是二分之一的概率,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你要做修行訓練的時候,概率是非常小沒有錯,但是事實上,他還是可以現前。理論跟實際,關鍵就在於你的實修上面,絕對可以達到,這個是我們在做法界觀訓練的時候,你要有的一個基本認識。

  大部分的學者跟行者,大部分我講大部分,應該是指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這樣的概率,他們都是乖兒子跟乖女兒,乖兒子跟乖女兒,他就按照步驟,從大腦接受訓練的時候開始接受同一個系統的教育訓練,完全接受,按照步驟來的,所以當這種情況一產生的時候,那你的思維模式就已經僵化了。

  而進入佛門中真正要訓練,不讓你僵化,要讓你活潑起來,活潑起來就要制造矛盾,生活中給你制造矛盾,然後讓你放松,放開心理的那些束縛,當你不能放松心理的那些束縛,你就會變成說,我有夠衰,今天又被逮到了,當你有這種觀念的時候,你的心性就開始扭曲。

  我們要你做一個活潑的,就是一個純真的人,他的生命是活潑是可愛的,是燦爛的,是芬芳的,他不是模子做出來的固定形狀,他是自然的。那那個時候你就要去接受這樣的一個鍛煉,法界觀在這個時候,他存在著這種情況。

  因為你每次修法,你要記得,雖然這個壇城是布置好的,可是你每次修法的心境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不同的心境,所呈現出來的法界是不同的,所以雖然十玄門是十分之一,那個所觀境是一樣的,但是能觀跟能入的這個部分是不同的,所以整個法界就多變,一直在變。

  可是我們在想,我抽簽抽到這個,然後我就照這個修,當你是這樣的一種狀況,你的修行不會成就,你放心你的修行不會成就,你想要修行有成就,你必須放空自己,全部放下,進到裡面看到什麼狀況就做什麼狀況的反應。

  你留意,我記得在初中的時候要參加演講比賽,當時是乖兒子,照著老師講的,寫演講稿,背演講稿,弄了兩個鐘頭的演講稿,一上台,十分鐘全部背完了,一上台就忘光光,十分鐘,就把兩個鐘頭通通背完了,我一面背,就要慢一點慢一點,下來以後,老師說,背的很好,校長也非常贊美,我十分鐘怎麼把兩個鐘頭的東西背完了,到底忘了哪些,你已經完全想不起來,這個時候就產生一種狀況,你要把你講的內容全部記起來,然後全部放下,上台的時候,其實你要講的次序是可以變的。

  你要沒有那個訓練,你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把稿子全部背起來,然後又要把稿子全部放下去,然後看現場狀況來應變,只有在現場看狀況來應變的,那個演講才會精彩,你又通通背起來,那你知道,眼睛是看著你,其實沒有看到你,腦子裡一直在背,眼睛就變成這樣子了。因為你一直在背那個稿子,那只是前十年的功夫而已,你修法一面修一面修,其實嘴巴不知道在念什麼,腦子一直在想那個,就你記的東西,你必須要把他全部放下,在放下的過程裡,你就是要面對,他放下不是一直忘記就好,你要面對實際境界,其實是把所記的,所背的東西再拿起來應用,而那個時候的應用就不照次序來了,你會看著環境一直變,一直變。

  所以我們要求經教院的同修,你一定要上台講,講一定要講,而且講的標准是一個月要講一百個小時以上,一百個小時其實是打對折,我講的是要講一百堂,一百堂每堂是兩個小時,一個月三十天,你看看,一個月三十天要講兩百個小時,你看會不會拼死,第一個就是你拼命去接觸眾生,一直講一直講,然後,你要認真寫,只有在跟眾生一再的探討切磋的時候,你的思想才會活潑起來。

  因為眾生來的不一樣,那個來跟你談密法,這個來跟你談禅法,密法才講完,還都是曼陀羅的時候,他要來跟你講禅,這個還好,都還在講修法,那個來說,師父,我媽媽現在病重要怎麼辦,你媽媽病重,那個才剛說怎麼入禅定,這個媽媽病重,你沒有辦法用你所記的東西來處理這些,你必須從現場的狀況裡,你去反應跟應變,只有這個樣子,那這個時候,你的生命才能全體起用。

  你不能夠說對不起我剛才講密法,你就接著密法再講,他說不用密法,我現在癌症末期要怎麼辦,你叫他怎麼辦,十一面觀音還是准提法,不是,你要怎麼看著眾生現場,你要顯現的什麼法門,不一樣的,所以當你這樣一天下來,晚上要睡覺之前,你一坐,那一天的法界全部現前,從早上起來一直到你現在睡覺的這個時候,是不是全部現前,這就是修法,這就是法界觀,會隨著你的深度,隨著你的廣度會有不同,所以經教不是說講經的不是修法,講經本身就是一個行法,因為他所面對的完全是心的歷練,法界觀在訓練的,這一方面特別強。

  當然,各位現在還沒有開始進入法界觀的范圍,你在粗禅觀的上面要先培養好,做好前期的工作,然後你細禅觀好入,禅觀的基礎弄好了,後面進行就順利了,所以我們才跟各位一再的強調,基礎工程一定要有,你要修法界觀,你要懂得證阿羅漢,要證阿羅漢,你要懂得前行置心一處,參禅金三角,你要參禅金三角要具備,你要先看正法,邪法,你到底分得清楚,分不清楚。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各位你從人格性的健全,以及你所知道的,佛陀到底要教你什麼,你到底要跟佛陀學什麼,你有沒有搞清楚,這個就是資糧道的部分了。弄好了以後,你開始禅修,就是初禅觀的部分。體驗生命存在的真善美,然後進入細禅觀,看到心念的軌跡,包括識性,根性,識性如何破除,根性如何起用,開始培養,到證阿羅漢以後,一分保任,你很快會進入到法身大士的領域,關鍵就在這裡。

  只有進到法身裡面,你才有可能修法界觀,現在一開始你就修法界觀,那叫做文字觀,不是蒼蠅蚊子的蚊子,語言文字的文字觀,你只有在文字上轉,因為你前面的那些沒有你進不去,這個是法界觀進行的一個前行准備工作。我們先講到這個地方,大家休息一下。

 

上一篇:我們的痛苦和恐怖來源於何處,應該如何看破它?
下一篇:海雲繼夢:華嚴禅行法《禅觀》第六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