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5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5講(2007年1月2日)A

  我們今天來接著昨天所談。我們談到《華嚴經》,各位有沒有想過,《華嚴經》到底是在告訴我們什麼?那麼昨天我們也跟各位談到,《華嚴經》有兩個定義,一個定義是解讀生命奧秘的百科全書,一個定義是指生命的花園。從生命的花園來講啊,那佛教的定義就叫法界。從生命的奧秘百科全書來講,那他就是在講法身的部分。

  那麼,從生命的奧秘來看,我們的生命是來干什麼的,我們這輩子來這裡,到底是來干什麼的?我這樣活著有價值有意義嗎?我這樣一天一天混下去對嗎?我應該怎麼樣活著才有價值有意義?我應該怎麼做?從這個地方來,我們要講說,要追求生命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人生有一個止於至善的目標。那是什麼呢?那要我們自己去鍛煉。

  那假如我們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生命的花園,那就產生另外一個狀況,也就是我們通常來講的,修行的過程。要到達止於至善的一個目標,我要怎麼走過去?那個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叫做成佛之道。

  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那就是佛陀的境界。那你就會把古典華嚴的語言跟新古典華嚴的語言就能夠連接起來。一個是佛境界,一個是成佛之道,就這麼簡單嘛。

  那講佛境界,我們沒辦法去解釋,所以我說,是人生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叫做佛境界。成佛之道呢,我們今天是個凡夫,要怎麼樣透過生命改造的工程來到達聖人的目標。生命改造的工程,它是一套工程。

  很多人常問“師父,那止於至善的境界是什麼境界?”不是講了就有境界啊,成佛要怎麼成佛,好像師父一講你就成佛啦,不是這樣。怎麼開悟,我要明心見性,就這樣嗎?講的理是懂了,懂了不算啊,你要做到啊。做到的話,要透過這個生命改造的工程,那生命改造工程,古代的話就叫做“轉凡成聖”。很簡單嘛四個字啊,大家都要轉凡成聖。

  那你假如不通過生命改造工程你轉凡以後,就要成為剩下來的那個剩,不是成為聖賢的聖,那就差很多了。我們希望大家成為聖賢啊,不要成為最後剩下來那一個。最後剩下來那一個是誰呀?那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呀,對不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統統把你們趕去成佛了以後剩下來是他。那你要走這條路也可以,地藏王菩薩身邊在欠一個人,秘書啊,等各位來哦。你不要成為剩下來那一個,你最好是早早成聖成賢。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成佛之道。

  要怎麼成佛呢?這個,我們八萬四千法門,華嚴來講,無量無邊法門都會告訴各位。但是它有一個很簡單的公式,停心為前提,你要怎麼樣把這個妄想心停下來,這個前提要先有。沒有啊,先訓練。在訓練的過程裡,我們同時培養,我們自己的工程面。那這樣你的心胸氣度才會大,成就才會大。你不要說“等我停心完成以後再來培養工程面”,那來不及啦。等你停心完成以後,你就喜歡躲在裡面不喜歡出來了。因為停止妄想以後啊,你都不知道啊,好美啊。你想想看,古今中外多少一流的人才,都在學這個東西。古今中外一流的人才,都在學這個停止妄想的偉大的人啊,今天啊,我們以為這個是迷信,搞錯了。它不是迷信,是你不會停止妄想心。

  停止以後啊,那這個好處說不盡。第一個,告訴各位,你有很多煩惱啊,什麼煩惱呢,胡思亂想的煩惱,你會丟掉。那你就會斷除很多沒有必要的煩惱哦。我想我們今天的人最嚴重的問題不是你有什麼病啦,是你有煩惱病。你要怎麼樣把煩惱弄掉,那停止妄想心。就是我們講的“置心一處”,就是定,修定。

  修定得大福報。什麼大福報?沒煩惱不是大福報嗎?你以為我要人民幣一千萬才叫大福報啊,你有一千萬人民幣啊,你煩惱有一千萬倍。你留意到,只要修定完成,大福報。不但能斷除你的煩惱,你色身裡頭,有很多慢性疾病,那些討厭的疾病啊,它自然都會轉化。因為你所有的病,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啊是來自於你的壓力。壓力在哪裡呀?壓力在你的大腦裡。沒有智慧就有壓力,有智慧的人他會把壓力給排掉。所以當壓力來的時候,你第一個問題就是精神受到壓迫。你能夠轉化的話,你不會得精神病。你不會轉化的話,首先產生精神病的就是他。會轉化的人會轉化到其他地方去,其他的五髒六腑遭殃了。所以呢,你有心髒病,你有胃潰瘍,你有糖尿病,你有腎髒病,還有種種講不盡的,包括皮膚病。你都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那就是因為你承受的壓力以後會轉化,在哪裡轉化呢,不知道。現在人類的科學醫療學呀,沒有辦法去追查這些東西。但是我們可以告訴你,透過定功的訓練,你那些病可以改善。假如是症狀的部分,譬如頭痛,打坐馬上好。高血壓,打坐馬上好。這些症狀,馬上,三個月就可以改變了。

  那你做錯了我不負責,那不是我教的。你不要說“我怎麼坐那麼久都不好”,那你是坐錯了,他沒有教你停止妄想心,知道嗎。

  所有的尤其是慢性病,都是因為壓力而產生的,絕對可以治療。那假如是病的話,症跟病不一樣,症狀是現象,發燒啦,痛啦,這些都叫症狀。病的話,是指你的器官出問題了。那叫病,那個病要改善,就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透過淨心,透過禅定的訓練,它確實可以改善很多,可以改善。我不能夠跟你講百分之百,百分之百醫院就要關門了。我們不是醫生,我不跟你講治病的問題,但是,這是附帶的一個效果,附帶的效果。我沒有講治病的事哦,我只是講那是附帶的,一個獎品啊。

  除了這些以外,因為在禅修的過程裡呀,你會有一些身心狀況的變化。那麼等到這些除掉以後,你進入的情況,你是存在一種無病的平衡狀況。那個平衡就是身心平衡狀態。你沒有壓力,你沒有逼迫,非常舒服。那個時候叫你再出來,發菩提心,度眾生哦,你會氣死眾生,你會很討厭眾生。因為這些討厭的眾生啊,講也講不清,我往東講,他就往西想,我往西講,他就往東想。然後又說很好,是,在這裡是,回去以後就不是。為什麼會這樣?那不是眾生,那是我們自己,因為你也是一樣。

  所以修行人到那個時候叫做內守悠閒,他向內守住那個悠閒,那個平衡,舒服的狀態就不想出來了。那這樣的話,你就變成“枯木禅”,變成“野狐禅”,有沒有這樣?枯木禅,野狐禅還不錯,你沒有變成妖精,沒有變成牛魔王。會變成魔王的,或者妖精的那都是人格性不健全。那我是假設你是身心健全的。你有沒有不健全哦我現在不知道。我假設你健全。

  那你假如身心不健全的話,那就要先經過人格性矯正。這個矯正啊,不是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去,透過我們日常生活的一種勘誤。在生活中,我們能用幾種狀況來看你人際關系好不好。你的家庭幸福嗎?你跟家人相處的情況怎麼樣?你假如覺得,回想一下,家裡像動物園一樣的話,大概人格都不健全。家裡怎麼會像動物園?一講話就吵,就罵。都不會啊,好好的整理去你的思路跟頭緒,把意見表達清楚,只是一種情緒化的話,那很顯然,這個家庭的基本成員都有問題。不能夠太情緒化。你假如家裡像動物園一樣,開口就罵,然後是一種情緒化的語言,那人格性本身就不健全。你應該用一些理性來討論一些東西,是好是壞,可以交換意見,是可以這樣進行。假如都沒有交換意見,陳述一些狀況,都是情緒化的語言,那基本上人格性都有問題。這個都是可以從實際的生活狀態中,大家得到很明顯的印證。

  這個是講說,那個禅定啊,你內守悠閒的那種殊勝。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技術面,工程面,都要同時進行,同時進行。

  這是我們要跟各位談的,《華嚴經》裡面這兩方面是同時進行的。一個是整個修行的過程,一個是佛陀的最高境界。所以說,一般學佛人都講“不讀華嚴不知佛家的富貴”。佛家的富貴是什麼?就是《華嚴經》中所陳述出來的那種生命中的富貴,那種安詳,那種和諧,那種寧靜,那種幸福感,你就完全感受的到。那叫做富貴啊,富貴不是金銀珠寶那種富貴,不是,因為你的內心裡能夠真正的感受到祥和、寧靜、幸福的那種滿足感。在《華嚴經》裡那是最充分的。

  所以我們鼓勵大家說,你要多讀誦《華嚴經》,要讀誦,不要說“我忙,沒時間”。有時間的人有福報。那你就多看幾頁,沒時間的人福報少一點,那就一天最少要看個兩三頁。你不一定要一整卷啊,當然能夠一整卷看完那是最好,最完美。

  我們正在想辦法,弄幾百套《華嚴經》來,給各位啊,回家可以常常讀誦,可以常常讀誦。我們已經印好了,現在送到深圳,還沒進來,現在看怎樣子把它弄進來。

  這個是富貴的定義,你要記得,祥和、寧靜、和諧、很平穩、平衡的那種幸福感。不是那種聲光色影的享受,那是一種感官的刺激。感官刺激跟你心靈感受的那種享受,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去感受你就知道說“哎呀,原來學佛,福報這麼大。”這就是福報啊,那你要能感受得到。

  有些人有,他感受不到,因為他沒有智慧。要有智慧才能感受到。你在家裡,有父母,有父母的人,要感受到父母在的幸福感。有沒有感覺到?你要是覺得“哎,父母真羅嗦,都在牽制我,都專門在管我”,那你感受不到父母存在的幸福。有的人說沒有父母,他很痛苦。假如有父母多好。那他也不會享受父母不在的幸福。

  父母不在也是一種幸福啊。你就看有些人啊父母在,你就要學老孩子,父母80歲90歲,那我活到60歲70歲,我還要裝成小孩子來逗父母。老孩子,他也很幸福。那有些人從小父母就不在,就走了,你說“我是孤兒”。是沒錯,可是你要知道,沒人念你呀,天天盯著你呀,你很自在呀,那也是一種幸福啊,有沒有?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有依靠有依靠的幸福,沒依靠有沒依靠的幸福,你要有那種智慧去感受才可以。天氣熱有天氣熱的幸福,天氣冷有天氣冷的幸福,你要感受得到啊。結婚的人有結婚的幸福,沒結婚的也有沒結婚的幸福啊。你自己要去感受啊。你不要看人家成雙成對你就在那邊羨慕,輪到你的時候你又說“哦早知道不結婚”。那這種人結婚也不幸福,不結婚也不幸福啊。

  我們佛教裡有一個公案,各位可能都知道,那我再講一遍,大家作參考。有個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那兩個女兒都嫁了。一個嫁給做米粉的,米粉知道吧,這個應該是南方的公案;一個嫁給補雨傘的。那米粉呢是太陽出來要曬米粉,那麼一下雨就不能曬了。所以這個老太太就天天哭。太陽出來,她哭著說“那個嫁給那補雨傘的”,哭啊。一下雨,她就哭那個嫁給做米粉的,因為不能曬了。

  有一天遇到個阿羅漢,阿羅漢說“你怎麼哭啊?”

  她就把這個過程講了一遍,阿羅漢說“你這樣不對,下雨你也哭,天晴你也哭,你這樣不對呀,觀念要改。”

  他說“下雨呀,是你的女婿呀補雨傘的女婿有福拉,你應該要笑。天晴呢,那你那曬米粉的女婿有福了,你也要笑。”

  那本來是一下雨,曬米粉的女婿有苦啦,米粉會發霉會酸掉。那麼天晴呢,她就吧心放在補雨傘的女婿這邊,因為在這裡沒雨傘補了,沒錢賺了。所以她很苦惱啊,這就是一個觀念嘛,你要轉啊。天晴啊你也要笑,因為米粉有的曬了。天雨你也要笑,要高興,因為又有雨傘可補了。觀念,你要去轉。

  你要有智慧,像我們昨天講的,你就開竅了。你想得開呀放的下,對不對?你要沒智慧呀,你想不開也放不下,痛苦啊。這樣的一種狀況,我們要弄清楚。

  那麼,在我們講修行的過程裡啊,基本的人生是個基礎。基本的人生,一個健全的人格性。我們講健全人格性包括五個因素:第一個是人格要健全,人格就是接受法律跟道德的能力,叫人格。你假如說連接受法律跟道德的能力都沒有,那這個不行。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心理要健康。心理不健康也不行。心理健康是什麼大家很清楚我就不用再講了。第三個人生觀要健全,不能偏激,不能老是有一種錯誤的觀念。那這個部分大家應該也很清楚。第四個,人性不能扭曲。人性有沒有扭曲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跟你的成長過程背景都有關系。第五個,人際關系要良好。算算看,有沒有幾個朋友,相識滿天下,家裡名片一大堆,有沒有聊天的人啊?有沒有談心的知心啊?假如沒有的話,你做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啊可能不是真的,不真誠。所以你會相識滿天下,相知沒半人啊。相知的知心不一定多,知心朋友一兩個,最少要有一個。有些人東西都合不來啊你看糟糕不糟糕。這個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人際關系。你平常跟人家相處要很容易,一回生兩回熟,就跟人家相處。你不要老是啊,過了一年,還是跟人家處不來,那可不行。那大部分的人應該是百分之八十的人能相處,百分之二十的人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應該是這個樣子,這個人際關系就會很好。

  這個叫人格性,每一個部分都要七十分以上。才叫及格。要真的想修行精進的話,那要八十分以上,那要求比較嚴格啊。那你哪一項不及格啊都還不能修行。

  所以我們說啊那人格性假如有一個不及格啊,六十分以下的都不能修行。一修行他就特別精進,一精進就歪一邊。歪到牛魔王那邊,所以男的成魔女的成精啊,要不然怎麼會有蜘蛛精,狐狸精?為什麼魔那麼多?就是人格不健全。

  而且人格不健全的人想要精進哪,比誰都精進。因為這個人格性不健全的人通常在群眾中跟人家不能相處,不能相處。那麼,他一想到修行的時候,一想到修行啊那就糟糕了,很容易,等一下神啊,等一下菩薩啊,不管到那個宗教去,他特別容易跟教主相應。那個叫腦神經內分泌有問題。所以,只要經常看到神啊,看到佛啊看到菩薩啊,那統統叫見鬼啊,那都不正常。所以我們佛門講修行啊不講那些相應的故事。只要有那個相應大概你都是大腦裡面內分泌出狀況,不正常的現象。當然,就那些人來講啊,他都會認為那是真的,因為他有看到啊,有見到啊,有聽到啊。因為你的大腦裡頭內分泌出狀況了,當然是真的,你跟他講那是假的他當然不相信。但那個是中樞神經內分泌失調。所以有這種情況啊我們都要他,更要注意,不要精進修行,要做日常生活的調理。

  這個是修行過程當中的一些前方便。只要這些前方便你忽略掉,直接就要去精進,那一定會出問題。

  所以每一個想要精進的人,我們都告訴他,那三緣念。第一個緣念道場,就是常常要在道場出入。在你的道場裡,你要有一個道場,你不要沒有道場。第二個緣念善知識,道場裡有很多師父,你要跟他常來往。來往你的談吐中就會注意到,師父會跟你作說明。第三個,緣念法門。法門呢你不要急著要修。因為在這三緣念的過程當中,你會很完整很正確的架構你的人格性,然後你就可以好好的做調整。

  當真的沒問題的時候,師父就會開始給你功課。當然基本功課是佛教的,積累一點基礎,譬如一般來講,心經要你背,大悲咒要你持誦,要會背。每一個道場,每一個指導的師父,他所要求的不一樣,那看你所接近的道場。師父怎麼指導你,那你就乖乖的聽話。你不要在這個道場說“哎,人家,誰怎麼講”。那你到底是跟誰學呀?對不對?你不能夠這個樣子,人家怎麼講可以參考。你在這道場,這個師父,這個法門,這樣教你,你就這樣修。

  那麼你到別的地方參訪,參訪啊。參訪知道嗎?佛門中叫參訪,離開我們的道場到別的地方,聽到別的善知識啊,講說別的法門啊,那我們隨喜功德。你不要本末倒置,這個叫參訪,參加的參,訪問的訪,參訪。你要懂得參訪,但是你不要弄錯了,自家的法門,不要弄錯了,法法平等。

  有一個現象,我不是講你哦,講到你純屬巧合。有些人一開始進來就念佛,念個兩三年,一念佛就開始打妄想。又有人告訴他要誦經,多好多好,誦個兩三年。然後呢,又變“三句經”。三句經知道嗎?“如是我聞”,然後就開始打妄想,一片空白,到最後“信受奉行”,結束了就三句。“如是我聞”,一片空白,“信受奉行”,這個叫三句經。

  那你誦久了也會覺得無聊,人家就說不行啊,還要打坐啊。然後你又開始打坐啦,蒲團啊開始買了,什麼東西設備一堆啦。坐到最後,失眠治好了。因為一打坐就好睡覺。躺下去睡不著,坐下去一直睡。然後坐幾年又沒意思了。

  然後呢,哪個活佛來,你又開始了,鈴啊杵啊都買了,又開始修法。修個幾年還都一樣,累死了。

  所以這種學佛十幾年以後,你都停在學佛兩三年的階段。然後你無法突破,無法突破啊,十幾年以後家裡像博物館一樣,佛教博物館。說念珠,各種念珠都有,什麼菩提子啊,普提根啊,什麼蜜蠟啊,沉香木,檀香木念珠一堆啊,蒲團也一堆,鈴杵也一堆,法器也一堆,佛像也一堆,什麼法門都懂,什麼法門都沒用,因為你都是空白的,一片空白。

  為什麼呢?這個就是沒有定位,你沒有道場,沒有善知識,沒有法門。說起來每個道場都是你的道場,北京附近,不是北京附近啊,大概全國各名山道場你都跑遍了。全國的高僧大德你都訪問過了,八萬四千法門啊你都修了無量無邊法門了,有用嗎?其實你只修到一個法門,叫做一片空白。無有是處,這種不行。

  在一個道場,那是根本的,跟一個師父,那是根本的,修一個法門,那是根本的。

  然後你的疑情一定要帶著“我這樣修對嗎?師父這樣講,然後我這樣修,是符合師父的標准嗎?符合經典的標准嗎?符合成就的標准嗎?”你要常常這樣,這個疑情要一直帶著。然後你要想辦法去求證。

  “我這樣念對嗎?”念佛很簡單嘛,大家都會嘛。念佛的人都有念珠嘛,念珠是什麼?這一條是白的,念到變黑的你看,黑的呢念到變亮的了。你有辦法把黑的念到變白的才厲害。為什麼?你天天念,念的對嗎?你想過嗎“我這樣念有效嗎?”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我念那麼多,福增加到哪裡去了?有增嗎?”我看只有煩惱增加,福倒沒增加。

  學佛以後說拜佛,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有滅嗎?有滅嗎?要怎麼拜才會滅?你有沒有想過?“我這樣拜當然沒錯啊,師父這樣教,我這樣拜呀。師兄也這樣拜,師姐也這樣拜,這沒錯啊。”可是你有罪滅河沙嗎?

  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師父這樣教我也這樣念,那我的福有增嗎?我這樣念對嗎?應該怎樣念才對,應該怎樣拜才對?”你有想過嗎?這疑情你要帶著啊,你帶著疑情,你自然就覺悟。

  我的意思不是說,你今天帶疑情明天就進步了,沒那麼快。但是你帶疑情一年,你就會發現你今年一定比去年進步。帶十年你就會發現,“我這個人已經變了,已經變了”。

  真正的學佛,真實道、真正的法門,實質的法門不是方便法門。現在你所用靠任何媒介的,念佛、參禅、拜佛、持咒統統都是媒介。你通過那個媒介要怎麼達到目的,就是讓你的生命水平,生命的品質能夠提升的那個辦法,能不能達到這樣的標准,那個才是真實的。我透過誦經,我透過拜佛,那只是個媒介,透過那個媒介,那麼要能夠提升我的生命品質。

  你生命品質裡頭有三個因素,一個是雜質,一個是惡質。雜質要除掉,惡質也要除掉。本質要留下,不但要留下還要讓它發揚光大,讓它成長,讓它提升。提升你生命品質是指提升你生命本質中的品質,水平要提升。那麼雜質惡質要除掉。有沒有想過你這輩子中有哪些雜質啊?有哪些惡質啊?要修行就修這個啊。把雜質惡質除掉就是修行,把那本質提升是我們的目標,改造生命的工程就是在做這三件事啊。

  你假如一點都不去關心自己,告訴你,師父講的,講破嘴都沒用。師父講的就是,你要關心你自己。“我現在吃飯,是不是也是修行?”“我跟家裡人相處,是不是也修行?”“我在家裡洗衣服,是不是也修行?”“我在家裡拖地板,整理家務事,是不是也修行?”“我在工商場合,那樣的跟人家斤斤計較,是不是也叫修行?”“我在上班,當個公務人員,簽寫公文,是不是也是修行?”有沒有想過?是不是修行啊?你做的那一件算不算,你有沒有想過這一件事啊?那我假如是修行,那我這樣做,對嗎?要怎麼樣做,對我自己,對大眾都有幫助?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是個菩薩道行者。

  那你不一定要說“我發菩提心,我要行菩薩道”,講那些話都廢話。你真的在行菩薩道嗎?菩薩道是要利益眾生啊。那我當個官,那“我一筆下去,利益多少眾生”,你有沒有想過?那你就在行大菩薩道啊,官小利益的群眾小,官大利益的群眾大嘛。那你在做任何的一個決定的時候,只要是想到眾生的利益那就對啦。你在做生意,工商企業上,那你在做任何決定是不是都為全世界的人民在謀福利?我沒有叫你說一定要虧本做,但是你做一個決定是不是在利益眾生?有沒有污染?要怎麼樣更能節約能源?這個就利益眾生嘛,對不對?你在做買賣,當然要賺錢,可是除了賺錢以外呢,能不能降低污染?能不能防止公害?能不能夠促進生態平衡?你也在行菩薩道啊,你在思考這些問題,在做這些決定,你就在修行啊。

  不是說我跟人家見面就叫“阿彌陀佛”,人家說“你怎麼樣啊?”就“阿彌陀佛”,什麼都“阿彌陀佛”,你神經啊。不是啊,不是這些。這就是我們第一次跟各位講的,叫“佛裡佛氣”啊,然後你根本就不上道。真正上道的人不“佛裡佛氣”。

  真正你把心放在眾生身上,做任何的決定跟任何的思考,都以眾生利樂為前提。你怎麼想讓眾生獲得幸福,你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想那眾生的幸福會不會增加一點?就對了。不是單純的給他所得增加,給他收入增加。當然那也需要,可是除了所得收入增加以外,我想更重要,幸福感要增加,痛苦的感覺要下降。錢多錢少沒關系,明天啊,有錢的人,太陽也從東邊出來,很抱歉,窮人呢,太陽也從東邊出來。不是說有錢人太陽從東邊出來,窮人太陽就從西邊出來,不是,通通從東邊出來。

  所以我們要給予的是幸福,讓廣大的群眾那個幸福都能普遍增加。增加多少,那就看我們的智慧了。但是你存著這個心就對了。

  這個就是我們在講,你面對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好修行的原因,只要你心在那裡。

  所以我們說,佛教,要能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祥和、安寧,佛教是絕對的可以做到。那我們每一位佛教徒,每一位大德,當你心裡是真的存在這樣狀況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社會很快地就會到達世界大同,很快。(鼓掌)

  這在日常生活當中誰都可以修的。當每一個人都在這樣思考的時候,我想,不會有黑心食品,不會有貪官污吏,不會有偷工減料的奸商,是不是?各位想想看,我們要不要勇敢的,努力的把佛法給推動出去?學佛真好,一人學佛,天下蒼生都可蒙受福利。因為只要你學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眾生都可獲得利益啊,不是為自己。

  你不要老是啊,學佛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佛教沒有那麼灰色。佛教是很燦爛的。當你的心裡,因為發菩提心,因為行菩薩道,心存眾生的喜樂跟幸福的時候,告訴你,我們的人生是非常燦爛的。我們的世界就像後面極樂世界圖所畫的一樣的那麼的精彩,那麼的殊勝。假如你只是想自己要如何獲得解脫,自己要如何怎麼樣往生啊,告訴你,這個世界才是自私自利的。這個是大乘佛教最大的特色。

  《華嚴經》裡頭,它所給我們的這種富貴感,古代叫富貴不叫幸福啊,它的幸福感是最大的。所以,為什麼“不讀華嚴,不知佛教富貴”啊。你不讀華嚴,就不知佛家的幸福是什麼,富貴在哪裡?只有幸福才有富貴。沒有幸福,什麼富貴都沒用。沒有幸福的富貴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道嗎?這個柱子是黃金做的,這個燈泡是鑽石做的又怎樣?對不對?內心很痛苦的話,這些珠光寶氣對你有用嗎?重點在於你對幸福的感受,不在於物質的多寡、好壞。你只要幸福,吃多吃少吃好吃壞不是重點。你要不幸福啊,再好的東西你也吃不下,你真的吃不下,沒有意義啊。幸福,才是重點。

  這個就是《華嚴經》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今天,第二個要跟各位談的是,《華嚴經》的內容大概有哪些,我們叫做“華嚴六科”。《華嚴經》裡頭,我們可以修的有六種法門,六大法門,這是從華嚴宗的立場來看,不是《華嚴經》。《華嚴經》法門相當多,我們把它劃分為六大區塊。隨著歷史的演變,未來會演變成什麼樣的情況,那往後再講。但是目前,我們分為六大區塊,也就說我們傳統所講的,禅、淨、律、密。

  所以八大宗派,我是把它分為四大宗派和四大教派。禅淨律密是屬於四大宗派,華嚴、天台、法性、法相就叫做四大教派。每一個教派,這四大宗派的法門都可以修。假如你是立足於宗派的,那四大教派你也都可以修,這是相輔相成的。

  那麼禅淨律密在華嚴裡頭啊,就變成華嚴禅、華嚴律、華嚴淨土、華嚴密。從《華嚴經》的基礎上來修這些法門,華嚴禅、華嚴淨、華嚴律、華嚴密。

  我們每年都有傳法灌頂,這是密法院,華嚴有個華嚴密法院。我們有禅七,禅的訓練法,這個是華嚴的禅法院在負責。華嚴的淨土啊,由華嚴的淨法院在負責,淨土法門。華嚴的戒律,由華嚴的律法院在負責。所以我們的這種戒律啊,除了五戒、菩薩戒以外,還有發菩提心戒,有三昧耶戒,由普賢大戒,我們有五種戒律。菩提心戒,三昧耶戒,這詳細的部分我們將來有機會啊,再一個一個跟各位談。

  我們比較特殊的有兩個,一個是經教。華嚴宗本來就是一個哲學、玄學相當濃厚的一個宗派,所以呢我們的學術本身是相當的強,相當強。所以我們跟我們國內幾個大學的一些教授都有學術合作,來做學術研究。雖然我對哲學的這種用法不太贊同,不過我們還是在做合作的這種計劃的推動,跟很多教授做這種學術研究的專案、計劃。假如各位也願意做這一方面研究我們也很樂意,來協助共同來做有關華嚴方面的各種專案研究,這是開放的園地。

  那麼,有關華嚴經教的這種訓練,我們是從阿毗達摩的基礎上來架構的,以及中國的玄學思想來架構的。那麼西方的哲學,理論跟工具有可用的,我們不排斥,也接納。因為現在的學者,大概現在每一個人都接受西方的教育嘛。基本的邏輯啊,思維啊,都傾向那一種推理方式。

  但是,這一招我們當然有啦,可是我們還有兩招啊,玄學的思維模式和阿毗達摩的思維模式。所以我們有三個部分可以融會可以運用。這個是《華嚴經》教的一個特色。我們有個經教院。那目前呢,我們每一季,每三個月,都有一個心得跟論文的發表會。這是我們道場裡面的一個活動,每三個月有一次。這一個元月七號,禮拜天我們台北呢也在進行華嚴論文以及修學心得的發表會。這是我們每年有四次。將來我們希望把它的規模跟內容加以擴大,加以擴大。

  第六個叫做華嚴學,或者叫生命學。因為它是生命的花園,也是解讀生命奧秘的百科全書。所以華嚴宗本身最有資格來研究生命現象。那麼這個部分在台灣進行,我們有兩個系統。一個是理論上,我們劃分為青少年,老年,中年。

  因為人生有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青少年,他的定義是指未結婚之前,都屬於青少年;第二個時期就是結婚以後,是屬於第二時期,生命的第二期;第三期是指子女結婚以後。那你大概社會責任已經圓滿了,進入老年期這是第三期。就是退休以後,大概子女已經獨立了,我們中國人大概把他教育到大學畢業,結婚,責任已了嘛。第二個條件就是你也退休了,你不必為了收入來工作,這個叫退休。那開始你就步入老年。那老年呢這個問題會比青少年的來的大,尤其越來會越大。

  我們分這三個階段一共五個區塊。

  第二個生命階段裡頭啊就遇到了就是家庭問題。夫妻倆個人的感情跟家庭的維系問題。第二個呢就是事業問題,事業是最大的逼迫。第三個呢就是這個時候的健康問題。老年以後當然有健康問題呀,但是這個時候的健康問題影響著全家。所以我們會有這五大議題。

  理論上這樣劃分,實質上呢我們是這樣運用。

  四月八號是浴佛節,對不對?沒有錯,大家應該記得。四月八號是華嚴的兒童節。因為浴佛節是小太子生日,所以我們以兒童節的這種形態出現。

  五月十五號,我講的是農歷,農歷五月十五號是善知識節,我們叫青年節,華嚴的青年節。

  六月十九號觀世音菩薩聖誕,我們叫婦女節,華嚴的婦女節。我們要帶動一個真正的生命成長的狀況。

  那麼七月十五號左右,我們有一個齋僧活動,是每年生命教育的總驗收。

  那麼九月份呢是藥師節,就講健康,講健康這部分。

  那麼我們春季秋季有重陽,這個我們叫老人節。對老人的福利政策,如何推動和落實,那是我們要進行的。

  那麼當然還有一些,比如說事業的那一部分,我們就會在齋天那一天。齋天,元月九號,齋天啦,是有關事業,因為要感恩,我們強調是要感恩。

  透過這些活動,我們在重構社會中心價值觀,建立起一個感恩、知恩,感恩、報恩的一個社會,重新架構一個人的中心思想。這是我們整個在進行的部分,這個叫做生命學。

  所以佛教,它不是你腦袋裡頭,那種舊有的、古老的、迷信的、腐敗的東西,它是一個極具生命活力的東西。因為佛教本身是非常具有革命情操的一個宗教。佛陀當時就是對於婆羅門教的腐敗進行改革的。

  那我們不能被人家改革啊,我們要自己改革啊,尤其在這一個舊有的時代,農業時代,封閉時代,文盲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面對索要迎接來的時代,是一個高知識高教育的時代。是一個資訊繁忙的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工商業時代。我們不能再用古老的那些東西,我們要用一個全新的,展現出佛教的新面目出來。

  雖然這些都是文化,但我們必須改革,要不然我們會被時代所淘汰。那麼佛教本身所代表的那一種真理的傳承呢,將會因此而喪失。所以呢,我們在面對未來新時代的轉變,我們要以嶄新的面目出來。

  這些面目要做什麼呢?就是讓我們的生命重新架構起來,去體驗最深層的生命感受,最深層的生命存在,然後呢才能夠把生命的真理再一次兌現出來,才能夠真正的去饒益眾生,造福人群。

  所以,我們在舊的這一年的齋僧大會上,我們就這樣子向世人宣告“過去兩百年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文明的建構,我們是缺席的。我們感到非常的抱歉。但是我們要告訴你,今天我們已經來到,從此以後,我們將永不缺席。我們將帶領著人類繼續前進。我們不但要參與,我們更要指導,帶領人類的社會進步與文明建設。”(掌聲)

  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這一代佛教知識青年所應該擁有的使命。不但如此,我們還要展開新的對話,我們要構建一個和諧的世界。

  那麼構建一個和諧的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要溝通。溝通有領域內溝通,跟領域外溝通,就是跨領域的溝通。那我們佛教現在所進行的就是領域內的溝通,宗教領域內的溝通。

  首先,我們每一個單位都要溝通,溝通的重點就是聆聽、欣賞、接納別人的意見。你能夠聆聽欣賞,你才能夠包容別人。即使他不對,你都能夠包容他。因為能夠包容,所以世界才有可能太平。一個和諧的社會,重點就在這裡。

  所以我們,往後這段時間,我們會先進行宗教內的跨宗教對話,這個是我們在努力的地方。

  要構建一個富強、康樂的一個新時代,我相信佛教帶有這樣的一個使命感。尤其,假如我們要建設一個富強康樂的新中國的話,那佛教更應該承擔這樣的使命。在各個宗教領域裡展開和平對話,化解各種不同的岐見。這個在佛教來講,它絕對有足夠的資源可以進行。

  我簡單的跟各位講到這裡,我們休息一下五分鐘再講。

  《四十華嚴》第5講(2007年1月2日)B

  好,我們再繼續跟各位,來談一下,華嚴六科啊,我們只是跟各位提到,一個基本的劃分法。

  那麼,光是簡介呀,大概每一科就要花個十個小時。這個部分我們曾經講過。那個光盤已經做好了,各位要的話,我們再想辦法,給大家請回去看。假如你現在還沒有到那麼深入的話,這次就不用,因為這都已經涉及到比較深,並且要真正去實踐的部分。大概要講,那要中階以上的人,初階的時候,當然你還沒有具備到足夠的基本資糧,所以啦,不必急。

  學佛,最重要的,學佛的捷徑啊,就是不要急,老實修行。你別急著“師父,我要趕快成就。”越趕快,時間會越長。不急,你要把基本的資糧道先弄好,剛才講的五大人格性,先處理好。

  那麼,上一次呢,跟各位談到佛教思想發展的四個階段。昨天呢,也大概跟各位提了一下,這是一個佛陀法身慧命DNA的傳承,DNA的傳承,基因傳承。很多人都以為灌頂、傳法,這個叫做傳承。這個當然也是傳承,那你要找到的是真有修行的,他還要能夠教你如何修,那個傳承才有用。假如他沒有叫你如何修,只是儀式上頭頂摸一下,那叫什麼傳承啊?那爸爸幫你摸一下也傳承,乞丐幫你摸一下也傳承,我們不是摸頭叫傳承。傳承的意義,是要把修法的要領教你。假如沒有把修法的要領交給你,這裡有什麼傳承啊?(鼓掌)

  所以中國佛教的本身啊,它就有很完整的傳承。

  剛才我們跟各位講,三大緣念:緣念道場,緣念善知識,緣念法門。你心都不在道場,也不在善知識那裡,教你的法門也不修,你有什麼傳承啊?你那個DNA啊,早就什麼?曬干啦!曬成干了,沒有用,不起作用啦,那個你在灌頂一百萬次也沒有用啦!也沒用。那個只是說跟你結緣,結緣。

  很多同修喜歡皈依。喜歡皈依呀,一定要拜師父啊,師父跟你念啊“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念了一堆東西,那你就很高興了。每一個師父的皈依文都不一樣。你皈依了老半天,回家只有睡覺,那皈依了干嘛?那叫結緣。結緣有個很大的福報,下輩子當狗的話,狗是漂亮莊嚴的狗,當豬也是莊嚴的豬,做鬼也是莊嚴的鬼。福報嘛,有個福報嘛。不是這樣。

  既然要皈依,就是要覺醒。皈依的意思就是要覺醒啊,皈就是回來嘛,依,依靠嘛,皈依三寶就是依靠三寶。那你有依靠三寶嗎?動不動還自己想著就跑出去了,三寶也丟在家裡不管了,不行呀。既然回過頭來依靠三寶,就是你覺醒了,要不然怎麼回過頭來依靠三寶呢?

  所以我們一再告訴各位要緣念,緣啊,緣念啊,緣念道場,什麼事都想到道場,什麼事都想到善知識,什麼事都想到法門。就像各位在家裡一樣弄個小佛堂,那你買了糖果餅干回去,先供佛。那個供桌上不是給你暫時放的,你不要買回來沒地方放先把它擺上去,要先供佛。因為這很好吃,先供給佛吃,佛剩下的再給你吃。告訴你,佛絕對不會伸手給你拿去吃。佛要是會伸手給你拿去吃哦,一定把你嚇壞了。

  但是你要心存恭敬心。在你家裡,佛最大。你要外出啊,要請假,就跟爸爸媽媽講說“我要去啦。”同樣的,要出去前,跟佛一鞠躬。佛教的禮儀就是問詢。有的人禮儀比較周全,三拜以後才出去,那也可以,那就隨個人。回來也一樣,也一鞠躬“我回來啦!”就跟爸爸打個招呼,回家先看看,爸爸媽媽在不在,在的話說“我回來了”。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嘛。頭上三尺有神明啊。我們佛在心中坐,那你在儀式上就稍微表達一下。這個才叫做佛弟子。這個是標准的佛弟子。你一定要有這樣的一個動作。

  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基本傳承。從周公定禮樂啊,有沒有?不是禮樂,樂那是孔子啦。周公寫三禮:周禮、禮記、禮儀,下來,中國人出入、應對、進退,這個是標准的。我跟各位講,這不是高深的佛法,這是日常生活的態度。對父母的尊重,對三寶的尊重,就對了。

  你不要以為這個時代我最大,呵呵你算老幾?你最大?不算,那個不算大,你不要那個自我中心,那麼傲慢。我們心裡頭永遠要存在一個尊重別人,從父母親開始,從三寶開始,尊重佛,尊重法,尊重僧。那種尊重恭敬的心絕對要培養起來。假如沒有的話,你別想改造生命。不可能,不可能。

  所以恭敬尊重三寶,恭敬尊重父母。父母是我們在家裡真正的活佛,不是仁波切那個活佛哦,是真正的活佛。你對自己的父母不能恭敬尊重,那你還想什麼啊?你再怎麼拜佛都無效,跟你講,絕對無效。

  你拜佛,誦經,做功課,那個功德啊,第一個回向就回向給你父母。第一個回向給父母,第二個回向成佛。你說“沒有啦,要先回向菩提回向成佛啊。”第一個要回向給父母!這是一個標准的做人。

  所以,回到根本來,就是做人處世。做人處世啊,你先把人生的基礎面啦,很健康,很健全的架構起來,假如在這基礎上都弄不好的話,你人際關系不會很好,不會弄很好。你上班你也會遲到。“沒有我賺錢給老板啊,老板的事業怎麼會成功?”對不對?你只會這樣想啊。那這樣想不是恰當的想法。

  我們先從父母,三寶,你自然就會擴大,你會恭敬尊重師長,你會恭敬尊重和感恩老板。感恩企業主,感恩你的領導,那你的人生會很完美,會很完美。當你生活中沒有障礙,你煩惱降到最低的時候,你學佛才是真的學佛。先把這個部分給弄清楚。

  那我們剛才提到的是,這個佛陀法身慧命DNA的傳承,那我再跟各位分析佛教思想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佛世時代的三法印。三法印,各位記得啊,三法印啦,就是停心觀,然後呢,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裡面很多啊,各位要自己去找啊,這個是第一階段。工程面是三十七道品,四聖谛,十二因緣,那麼,技術面就是停心觀嘛,這是佛世時代的佛教思想。

  那麼,隨著時間、歲月的流轉,佛教思想開始轉變。這是從佛陀法身慧命的DNA上面來看,它轉變到“那爛陀寺”,或者波羅王朝的“超行寺”,這個時候叫大乘五科。五科就是因明、阿毗達摩、戒律、中觀、瑜伽,這五科。這個時候,就由三法印轉到中觀的空性、一法印。就把那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轉化為空性了。這是一個變化了。這是第二個階段的佛教思想。

  那麼,這個大乘五科被玄奘大師帶到中國來以後啊,佛教開始中國化。中國化進入第三個階段的佛教思想發展。開始走向寶性論,佛性論,甚至於起性論。起性論就開始講如來藏。

  我講的會不會太深啊?名詞不懂的你都要記哦,不然佛教就沒辦法講下去了。這個最終走到華嚴思想,就是法身論。當然法身論這樣的文章還沒人寫,有法身的思想形成。

  所以《華嚴經》是所有經典裡第一部講到法身“毗盧遮那佛”的一部經典。從此以後,它就往後發展大量的密教思想出來,都是以“毗盧遮那佛”為中心。所以所有的密教經典幾乎都是《華嚴經》的眷屬經。因為《華嚴經》裡頭有無量法門啊,那些法門怎麼修啊,就是密法的修法。

  密法裡頭最有名的,大家都知道,叫做種子字“四十二字母”,我們大家很多人會唱。“四十二字母”就是《華嚴經》第四十二參,善知眾藝童子教善財童子的一個法門。它就是音聲,後來發展為五明之中的音聲明。因明,內明,工巧明,音聲明,醫方明,五明。那當中音聲明就從這裡來。

  因為《華嚴經》進入中國,華嚴思想進入中國,中國人的音、音樂開始發生變化,中國人的字、字形也開始多變,我們的音、形、字、語言,開始產生變化,也受《華嚴經》這些思想的影響跟演變。所以說《華嚴經》是根本*輪,是無盡*輪,是圓滿*輪,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那麼形成法身論以後,中國歷史發生變化。發生變化,到了宋朝以後,佛教思想沒有繼續發展。因為我們行法很興盛,禅宗非常興盛。禅宗在唐朝,以禅宗的歷史來講,唐朝是發展期,宋朝是成熟期。所以我們說,用西方的研究語言來講,禅宗的巴洛克時代是在宋朝,不是唐朝。

  因為我們在看禅宗公案的時候,你都沒有留意到,最豐富最精彩的時代是在宋朝,不是在唐朝。唐朝是那一些偉大的思想家,沒有錯,慧能,從慧能算七代,到義學的時候,一花開五葉,義學以後一花開五葉剛好進入宋朝。我們都沒有留意到,一直都以為是唐朝,不是,唐朝是成長期跟茁壯期。真正的成熟期,很簡單,就禅宗來講,禅宗的種子發芽是在印度,成長茁壯是在唐朝,開花結果是在宋朝。那你知道這個區別啦。

  但是,因為禅宗的行法很興盛,它又不立文字。不立文字不是沒有文字啦,在大藏經裡頭,除開禅宗以外最多的是華嚴宗,而禅宗的文字比華嚴宗的文字還多。那它怎麼不立文字呢?它是不架構思想。不架構思想系統啊,所以我們就發現我們禅宗不會教。所以慧忠國師就說“大唐無禅師啊,非無禅也,無師也。”不是無禅,是無師,沒有禅師可以教。因為禅宗沒有理論系統,沒有理論系統也不會教。也因為沒有理論系統的禅宗非常興盛,所以宋朝雖然文明也很發達,但是佛教的思想完全停擺。

  元朝以後明清,整個中國文化基本上是停滯不前。所以第三期佛教思想的發展,雖然是到了另外一個階段,但是並沒有進入成熟期。現在,新中國建立,新文明要開始啦。佛教趁這個機會,應該走入第四個階段,來重新架構佛教思想。

  而這個時候,華嚴宗帶有這個歷史使命。它的佛陀法身的DNA傳承,應該在這個時候成長、茁壯。所以第一個問題,就是法身論的確定。

  法身論這樣的文章還沒人寫。我不知道各位願不願意發心,來專門研究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啊,最少十萬二十萬的字可以寫,因為法身論裡頭還有人格性法身和非人格法身。只要各位願意投入來專門研究這個項目,對於佛教思想未來的發展有絕對的幫助。而且,會引發很多很多的顯學。

  現代人在研究佛教思想都研究過去,沒有人研究未來。而我告訴各位,未來是一片處女地。套用各位常用的,未來一片美好,一片光明,原因就在這裡,不要研究過去。

  我不是反對研究過去,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研究未來,絕對可以發展。你不要以為未來是一片茫然啊,很清楚,從佛教思想的發展來看非常清楚,這些東西我們從實際的修行過程裡所感受的東西都可以看的到。

  譬如說,我請問,阿羅漢有沒有證得法身?阿羅漢哦,他破無明了,證果了,證什麼果?證法身果嘛。但是他的法身和我們《華嚴經》裡法身大士的法身一樣不一樣?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他只有七信位,破我執無明的七信位,破法執無明的阿羅漢九信位,十信還差一信啊。十信圓滿以後進入初住位才叫法身大士。那麼這時候,七信,九信,十信的阿羅漢不能叫法身大士啊,可是他有法身啊,這叫什麼法身啊?這叫非人格法身。所以基本上這兩種阿羅漢,都不太喜歡直接跟眾生相處。當然他不會反對眾生,眾生來找他也會講講佛法,基本上他是不太喜歡。所以他有法身是非人格性法身。這不一樣的。

  那菩薩,你看,做眾生不請之友,“你不請我,我也要找你,你不學佛我要想辦法使你學佛”對不對?用什麼辦法?菩薩的辦法。

  那阿羅漢就不是這樣啦,“你不學佛,不學佛你家的事啦,跟我無關吶。”他的人性不會起作用。所以我把他取名叫非人格法身。阿羅漢也有法身,但是不全。我講這句話是有依據的,因為這叫偏真出離心。他是發偏真出離心啊,所以他證的果位是偏真的果位。偏不是偏差,是偏差的偏沒有錯啦,但是他不是指偏差,是只有一半,一部分而已,他不全,這就是差別。

  所以有關法身論的部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要以做學問的立場來講,那對未來的發展就更有研究的空間。

  那麼,當然我也常常講過,對於過去那三個時代的轉變,有兩個契機,那轉變的原因在哪裡?那當然也是一種,那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阿毗達摩的思維模式,你才會看到它是怎麼轉化的。從一個行者,他的修證,進入所謂無為的領域裡,那麼這思想怎麼產生變化,這才是關鍵啊。

  那我們不能研究那些,就把這些修行者他所證得的證量境界的東西拿來做研究。告訴各位,修行者證量的東西是第一手資料,你研究第一手資料寫出來的東西是第二手資料。那很多人在研究這些第二手資料寫出來的東西是第三手資料。告訴你,從第二手資料開始的資料都是知識啊,到了第三手資料的時候就要吵架了。因為你已經偏離實證的真理那個地方啊,脫離太遠了。

  我常常跟各位講,在佛教界“一切爭論皆因經綸起,卻於經綸無交涉。”你吵了都是在爭佛說,佛說,你也佛說,他也佛說,有什麼好吵的?那為什麼要吵?是人的問題,不是經綸的問題。你舉你的例子,他舉他的證據,那一定吵架。這個都是因為你用知識的方法研究第二手資料到第三手資料去。

  這個我才能感慨,人類有三大發明,你去注意看,第一個發明就是宗教,第二個發明是政治,第三個發明是學問。這三個發明呢都是要為人類謀福利。世界的沖突與戰爭都是因為這三個問題,你去注意看看。宗教戰爭,現在正如火如荼的在進行,有沒有?很多戰爭是政治因素引起的,對不對?還有一些是從學問來的。沖突最多的就是學問。人類的構想都很好,都是大腦構想,可是這三個東西給人類帶來最大的災難。政治問題產生沖突的,都是從學問帶來的,思想帶來的。問題就在這裡呀。

  各位留意,我們要破除這種樊籬所造成的沖突,那你必須要回歸到第一手資料上面去,自己去實證,去體驗,生命最真切的那個東西到底是什麼。要不然那種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無謂的災難。大家都標榜著正義,大家都標榜著真理,沖突都是在爭執真理是什麼。但是真理需要你這樣沖突嗎?根本不需要嘛。但是為什麼人類要打著真理的旗號來發生戰爭呢?根本就錯了,跟真理毫無關系。雖然這些沖突都是為了真理,卻與真理完全無關。這個就是我們要看清楚的地方。

  所以我們未來思想朝這邊發展,這是必然的。我要告訴各位的是,這幾個階段的發展有一個很大的特色,第一個階段到第二個階段是從三法印到一法印,一法印就講空性。那這個部分華嚴思想的演變非常了不起,我們講法界三觀,第一觀就是,那個“觀”實際上應該念“貫”,去聲,台灣講念第四聲,我們傳統上講去聲音,念“貫”,“真空絕相觀(音 `貫`)”。我們習慣上都已經念平音了。真空絕相觀是講真空,空性,這叫一法印、空性。

  空性在華嚴的理論裡,它在演變,繼續往前演變的時候,空性叫人性。人性在哪裡?就是把你理論的部分和事相的部分要統合起來,這叫理事圓融無礙。理事無礙,這個時候指的是人性。人性再進一步發展,就叫人情。中國人叫人情味。人性是基於空性,人情是基於人性。換句話說,人情、人性都不離空性,這個人情才是正確的。我們現在講的人情是脫離空性的,脫離空性的人情是不對的。那不管,那是世間法。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中國人情味的產生是有他事實上的理論根據,他不是一味的說人情對不對,他是基於空性來的。

  那麼,人情這個部分在講什麼?講的是事事無礙法界,叫周遍含容觀。周遍含容觀呢,他本身所修為的就是從事情對事情,那也就是我們講的人世間的應對、進退。你從應對進退來看,舉手投足之間都是佛法,不離空性。

  所以,佛法在哪裡?佛法在生活中。就是這樣來的。不是隨便一句話說,佛法在生活中,什麼在生活中?你在生活中怎麼看不到佛呢?因為他不離空性。

  所以慧能在《六祖壇經》上面講:不離世間覺。佛法不離世間覺,不離世間覺悟。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佛法不離生活,佛法不離群眾,離開眾生沒有佛法,離開生活也沒有佛法。佛法一定在生活中,所以佛法所講的真理絕對跟人生有關。因為離開人,離開生活就沒有佛法。

  離開人,離開生活,要講的那種真理叫物理,不叫真理。物理就跟人無關了。所以為什麼會有科學怪人?對不對,你看就專門搞那種物理嘛他跟人無關啊,那為了要證明他的東西實踐他的東西,死幾個人有什麼關系?因為他不能體諒生命存在的可貴跟必須性,所以死人就死人啊,毫無人性可言。那個是物理,它不是真理。各位你慢慢去體會這個部分。

  這個是我們講,在這個四階段裡要談的是,我們未來,你從這個地方看大概就知道,佛教思想再往後演變的時候,也絕對在指導著人類在重構新時代的和諧社會價值觀,新時代和諧社會的價值觀。你一定會從佛教思想上來。未來人類的幸福與否,關鍵就看新時代的佛教思想的發展。這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啦。

  所以我們看到,只要有人在期許未來要如何如何的時候,我告訴各位,他所要講的絕對離不開佛教重構新時代和諧社會的中心價值觀。不管你在研究哪一部分,你看是不是從這邊去思考?

  佛教第四期的思想發展,就是常這方面走的。因為它是事事無礙,周遍圓融的。你留意到啊。所以未來的新時代,你看看,是不是構建一個太平世界?是不是構建一個和諧社會?所以它的中心價值觀架構在哪裡,就架構在這個地方。它有很遠大的、很宏觀的這種歷史觀跟世界觀,絕對不是閉門造車的東西。所以我們新的一年,要跟這個世界接觸的這種對話,就是宗教對話。構建和諧的世界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學佛人,你一定要積極,有使命感,有責任感。不要以為我念佛就好。念佛做什麼?從理論上講,“我只要緊持一句佛號,無事不辦。”你要怎麼辦?不是,那是理論。你要從事相上把他它兌現出來,你要走得出來,要真的能夠帶領新時代的群眾,人類往一個美好的淨土前進,你要有辦法來推動。第四期的佛教思想,佛教思想的展開,一定都在各位的身上。(鼓掌)

  你不要想著“師父你既然講了,那你做給我看就好了。”我們要發起廣大的菩提心,參與社會的文明建設,這個就在修菩薩道啊。不要說“講的人去做,聽的人享受”,不是啊,大家共同的參與。這個是我們提供給各位參考的。

  或許你會覺得我講的好像啊,佛法講經怎麼講到那邊去啊,你應該要講,怎麼念佛可以往生啊?怎麼樣可以早點死到極樂世界去啊?別老想那些啦,佛法是活的,人的,活人的方法,讓你活出生命的精彩,讓你活出生命的芬芳跟燦爛。你不要學佛老是想死嘛,要想怎麼樣活得更好更幸福嘛,你這跟釋迦牟尼佛的基本觀念、傳統的DNA完全相反。

  你要記得,你要是想死的話要記得,“三失道人”不能學佛。“三失道人”我講過啦,失戀的,失敗的,失意的。那不是學佛,那是躲到佛門中來接受安慰的。失戀的,說我的那個他不給我愛了,我要去死了。佛叫他進來進來,念阿彌陀佛他就會回來,那是安慰你的。那事業失敗的說我無顏見江東父老,我要去跳河啦,來呀來呀,趕快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安慰你。失意的,到處不如意,不能得寵,沒人愛,失意呀。那佛門中會安慰你,留下留下,念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那不是真學佛啊,那是個過渡期,因為你遇到那種生命中的低潮嘛,佛教給你一點安慰是那樣的。那佛教也大概因為太慈悲,這些人,“三失道人”就太多了。大家以為那“三失道人”是真正的出家人,不是啊。他是在佛門中接受救濟的人,那是被救濟的人,你不要把那些人當作是佛門中的出家人,不是,不是啊!

  出家人他是一個很積極向上、有責任、有使命的人。因為他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關鍵在這裡呀,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啊。他怎麼會是消極頹唐的呢?他怎麼會是失意的人失敗的人失戀的人呢?不是,絕對不是。

  所以今天,各位要成為一個很標致的佛弟子,那你就要有非常健全的身心,那你才有可能真正的發菩提心,真正的行菩薩道,要不然你很有可能,你就是三失道人。為什麼學佛啊?因為我失戀啦,所以遁入空門,對不對?拿著盾牌騎著馬,逃入空門了,那叫“遁入空門”了。遁入空門的人佛門會接濟他,因為慈悲為懷嘛,總不能說“不行,失戀的人出去。”你叫他跳到十剎海裡面去呀,對不對?那不行啊,那當然要接受啊。失敗的人你也要接受啊要救濟,給他安頓身心啊,幾年以後他恢復健康想通了,生命能量充足了,在我們這裡廣化寺裡充滿電了,對不對,生命能量充滿後呀再出去外面打拼,去努力。這是佛教的基本功能嘛,寺院就在這裡嘛,功能就在這裡。

  但是你不能把他當作真正的要出家修行的人,不是啊。但他恢復生命能量以後具備了斗志啊,他想一想佛門還不錯啊“我看啊我與其在社會打拼”,打拼知道吧?在社會中奮斗,不如我在佛門中奮斗,來弘揚三寶,對不對,把佛陀的真理散布滿人間啊,那可以,那這個時候才叫做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那落難然後逃進來的,那不算,那是叫做SOS。佛教事業就像一個慈航一樣嘛,對不對,一個大的慈航啊,他當然要對那些發出SOS的落難人來慈悲救護嘛,是這樣的狀況。所以各位不要產生錯覺,我要是有說到各位的話,純屬巧合。你不要說我又在罵你了,我沒有罵人哦。

  我們只是期望來學佛的人,每一個活得很幸福,很溫馨,把你生命中那份芬芳,那份愛活出來。讓我們的社會充滿著溫暖,充滿著愛,是不是這樣?(鼓掌)這樣子才符合佛陀來這世間的價值跟意義嘛。不然,佛陀來這裡成佛干嘛?無聊啊?像釣魚一樣,那個人失戀了把他釣起來,那個人失敗了把他釣起來,不是。當然有那些人我們會慈悲救護,這都沒有問題,但目的不在把他救起來而已,要教化他,讓他恢復健康,充滿著生命力,充滿著生命感,然後呢,再回社會去。這才是佛教的宗旨跟目的呀。那你搞錯了,不對。我們在這個地方把這些觀念做一下調整。

  我相信,各位走出去,那種容光煥發的那種情況啊,人家說“哎你最近不一樣哦!”“怎麼不一樣啊?我想想,哦,我最近到廣化寺學佛啦,所以呢,你看我都不要用SK2。”(笑)那這就對了,這是真正的SK2,那你要是買了來擦的SK2那很可能是假貨。

  所以真的學佛人,真的是很殊勝的,值得人家恭敬,值得人家來尊敬。我們期望各位,你要活的有價值,你要活的有意義,關鍵就在這裡,真的就在這個地方。好,我們把這個部分簡單的跟各位提一下,應該很容易啊,大家接受。

  再來我們真的要跟各位談一下,古典華嚴的思想跟新古典華嚴思想上的一些差別。那當然要講這部分就比較硬啊,比較硬,我盡量想辦法把它講的好聽一點,給大家聽得懂。

  華嚴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大家來聽華嚴,到底華嚴在講什麼?華嚴的中心思想,我很簡單講,叫做“法界無盡緣起”。佛法講緣起,很多宗派,很多大德,他也講緣起。不管他怎麼講,只要他能夠講一套完整的緣起理論,告訴各位,都對,因為那是他內證的一個功夫。

  那麼緣起理論在佛教界很多。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只有一種緣起,這個宇宙啊就是上帝創造的,你不能否認,你不能否認。佛教的緣起很多,這個宇宙是怎麼產生的?你的生命有內證的功夫,你就可以講。所以在歷史上很多人講,譬如說,阿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業感緣起,都對。因為他內證的,你不能否認啊,對不對?至於他的那個境界大小,那是另外一回事。那,你沒有內證功夫,你不能夠去比叫人家大小啊,對不對?只要他賺到錢,那就對啦。你是一個窮光蛋,你就不要去比較他的錢多他的錢多,很多人喜歡這樣比呀,誰第一,誰是第一富翁誰第二富翁,跟你什麼屁事嘛,對嗎,你有沒有錢啊你說嘛,你夠用就好了幸福就好了,別人錢多少你不要管。內證功夫也是一樣。我們這些讀書人就是麻煩,自己沒功夫老是喜歡比較人家。這個對那個錯,這個大那個小,不要比較那些。我們告訴各位,都對,我們要贊歎。

  那《華嚴經》本身講的緣起叫做“法界無盡緣起”,它真正的全名,從賢首國師講到清涼國師,他們也有他們的內證功夫。比如說“法界理實緣起,因果不思義”,名字很長啊你要不要背,我不知道。他說“法界理實緣起,因果不思義宗旨”,講的法界理實緣起,因果不思義為宗,就是宗旨嘛。你要不要照著他這樣寫啊?因為這是他們老人家前輩所講的,那我必須有責任跟你講一遍。

  但是我個人的體驗,《華嚴經》講的我就把它簡化了,“法界無盡緣起”。法界緣起也可以,但它最主要講的就是重重無盡,你要講的話叫“法界重重無盡緣起”,我又覺得太長了,“法界無盡緣起”。那別人怎麼講,那你就去請教他們那一宗那一派去講。那我告訴各位的第一個就是法界無盡緣起。

  那是怎麼樣呢?我舉一個例子,因為我是一個病人,我常常講生病的例子給人家聽,因為佛法講因果嘛。我這輩子生病,我的病是很簡單,肝硬化、癌症末期,然後那個什麼腎髒太大,跌倒了,不是你們這樣站著,它是倒了躺下了,然後比別人的大,然後顏色又不一樣,這樣而已,所以血壓只有50-70而已。下午要下雨,我早上就知道了。我比氣象台都准。那學佛以後你就知道,你會有這麼糟糕的病。

  醫生檢查說“你這沒辦法修理”。他後來把我拆開來看,要拆開之前說“心髒要拿掉”。

  我說“拿掉沒心髒了。”

  他說“換一個,肝呢要切除,你那癌症已經擴散了,膽切除,脾切除,胃切除,腸子切除,腎髒要切除。”

  我說“那裡面還剩什麼?”

  他說“那沒辦法。”

  我說“那去殺一只豬把裡面的都放進去好了!”

  “那沒辦法你就那麼多病啊。”

  結果開了以後,他說“不能修理”,又給我縫回去了,然後說“你生命還剩下21天。”

  我說“不要那麼殘忍嘛。”

  他說“那怎麼辦?”

  我說“那講好聽一點嘛。”

  他說“那就不會超過一個月。”

  我說“哎呦,哪有醫生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我出院的時候,就把我趕回家說“快回去,要把家裡的事趕快弄好。”

  我說“哪些事?”

  “我怎麼知道。”

  我說“那你叫我回家把家裡事弄好干嘛?”

  後面的人跟我講說“他說你要死了,趕快把遺囑弄好啦。”

  我只是這樣的病而已呀。他說21天,我到今年活了21年,開刀那一天到現在。(鼓掌)

  我就跟醫生講“那不死可以嗎?”

  他就“試試看吧。”

  我就不死給你看。

  過了幾個月我再去看他,“你怎麼沒死?”

  我說“哪有醫生一直要人家死的!”

  我過了幾個月再去給他看,他說“那我去跟你講道好了。”

  我說“那隨你啦,要來當然歡迎啦。”

  病,就是前輩子造業,對不對?有造業的因嘛,大概殺生太多了,要不然吃肉太多了,有那個因嘛,所以才有這個果嘛,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好了,那你知道,假如人家宣布你是癌症末期,那你會怎樣?時間還沒到你就先死啦,先死給他看,對不對?醫生宣布你還有三個月的壽命,你大概一個月就結束了,要死比較快,你那被他嚇你就嚇死了你知道嗎。再不死的話他就把你毒死。我不是說醫生不好,醫生沒辦法,因為西醫只有這個辦法而已,先嚇死你一半再毒死你一半,再不死的就餓死嘛。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啊,那我只剩下21天。要叫我什麼都吃,然後醫生送藥來的時候又跟我說牛奶不能喝,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我說那我到底要怎麼辦。你要知道,那都是因果。

  你有這樣的病,可見前輩子啊,大概在戰場上不知道怎麼殺,無所不殺,你才這裡面無所不病。是不是這樣?那你要怎麼辦?

  這個時候你看,病是果,前面有因嘛,現在呢借著這個果,你能不能轉變為因?能不能?我要不死的話,我就精進修行嘛,是不是這樣?那這個病又變成因了,它不是果了,對不對?那你就會很精進過來,那就把那個給擋過去了嘛。那病不是果,病反而變成因,這個叫重重無盡。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我跟各位講學佛人重點就在於你要看清楚,然後要堅強起來,向自己負責。病不可怕,只要你願意,你一定可以把病除掉。知道嗎?不要擔心,不要怕病。

  我是最明顯的例子,我一身是病啊。但是你要怕它,病一定打倒你。本來醫生說剩下三個月,你嚇死了剩下一個月,要死都比較快。他在講我根本不理他,病啊,病就給它病吧。人家說你怎麼好了?我說沒有啊,我跟它簽了和平共存條約,就好了嘛。那和平共存條約好簽嗎?你讓巴勒斯坦跟以色列去簽吧,對不對,外在的事相你不好辦,自己呀好辦。你要有活下去的信心,然後呢你要付出代價。要有那個勇氣,趕快抓到修行的要領。你就轉過去了,轉了。

  當然,我很慶幸的是,我發現這個病之前我就已經用功啦,我就已經抓到要領了。而且當醫生宣布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死不了的。因為在發現的幾年前啦,我就已經發現轉變命運的要領,我把它轉了,已經轉了。

  所以他說這麼嚴重的病的時候,我說“可以不死啊。”他說“你試試看。”我說“不用試了,我已經試過了。”他說“嘿嘿。”嘿嘿,我就不死給你看。我說“我公務人員可以請假一年。”他說“笑話,你活不到一個月。”我說“活不到一個月最少要開一個月。”他說“不行,這樣子我當醫生的沒面子。”跟他討價還價,他才開一個月。我說“我這種病這麼嚴重,請一個月的假本來很正常的啦”,這樣跟他講的,他才說“好吧。”第二個月我還去請,跟他要,他說“唉?你怎麼還不死啊?”第三個月再去,他說“你怎麼沒死啊?”

  你不要想,台灣很多人都這樣來找我啊,“師父啊,我得癌症末期了怎麼辦?”我說“第一個,你生活有沒有亂掉?”他說“現在怎麼活?”我說“沒救啦,去死了好了。”那醫生一宣布,你就亂掉了你怎麼有救嘛,被嚇死了嘛。我說醫生跟我講啦,我照樣在寫字啦,我那幾本書都是病中寫的。我跟醫生講“我沒有寫完不能死,寫完我也不要死。”所以現在才一年好幾本一直出來就是這樣。

  你不要他一講你就嚇壞了嘛。等你發現了以後,“師父,我念什麼咒有效啊?念什麼佛有效啊?”我說“有,很好笑。”你等發生事情,這不是臨時抱佛腳嗎?你想要佛救你啊,呵,不要被踩死就好了,不行。

  你一定在沒事的時候趕快修行找到要領,找到要領以後病來已經不是事情了,已經不是事情了。知道嗎?所以你不要等到生病才要來修行啊,那叫失意的人,無效。你是現在還很健康還很成功的時候趕快修。因為這修行有很多痛苦跟難關要去度過。你本來就生病了就很痛苦了,再加一個修行的痛苦跟難關你怎麼度的過去?一關你都過不去,你要過幾關啊?你以為你是關公?過不去。所以趁早現在趕快。修行,你要打坐,腳會酸痛,對不對?那你說“我這裡在痛,腳再痛。”那我的口頭禅,當然是口德不好啦“去死好了,早點死。”

  所以一定要趁現在還很平靜的時候,你的體力負擔得起,趕快克服這些困難。打坐沒有腳不痛的,靜坐沒有不打妄想的,這個你要先克服掉啊。當你在克服打妄想的時候,你的心已經在平靜了。那個時候,很多這些病的狀況啊,我為什麼跟大家講呢,因為我自己經歷過,它就會轉化掉了。那個是真的病,我那個不是症狀是真的病,它就會過來。

  因為你這個大腦的壓力解除了,解除了以後大腦是中樞神經啊,它會發號施令影響到你末梢神經就是器官上面啊。那個使你的器官產生障礙的那個命令啊解除了,解除了它會逐漸恢復,隨著時間它會恢復,看你傷害的深淺度嘛,對不對,所以它一解除的話症狀首先改善。隨著你的功夫,病症也會好。但我的肝是好不了了,因為它已經變成石頭那麼硬了,肯定火化的時候捨利子會很多。(眾笑)開玩笑不要當真哦。

  這是一個,我們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一些基本條件跟基本認識。但是不認識的人他會以為有事來求佛菩薩保佑,佛菩薩只能說加持一下,但是你能不能有那些勇氣跟意志力去克服它,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你必須先具備好,趁著成本很少的時候趕快投資,不要等成本很大的時候你才要下注,那個時候你就很痛苦很痛苦。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6講
下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4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