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12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12講(2007年2月3日)A

  我們昨天跟各位談到這個“三覺五位”。這個地方啊,這個名詞,或者是“《大乘起性論》是怎麼產生的”這個問題呢,就我們修行者來講,我們不在意說它是真的還是偽造的。這個通常啊,反對或者否定這個起性論的人,都是不承認如來藏這個問題的。那麼,承不承認如來藏,他的基本跟依據,是按照佛教思想發展的階段,那麼他站的立場不同而反對的。

  為什麼這麼講啊?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講到,我們佛教知識青年在研究佛法的時候啊,那您必須注意到的。因為佛教思想發展到目前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那是所謂原始佛教,就是三十七道品思想、四聖谛思想的這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啊,是在那爛陀寺形成的大乘五科思想,到這個時候的中觀論裡啊,還沒有所謂的如來藏思想;是在進入第三個階段的時候,那麼佛教思想啊,已經從這個那爛陀寺移到中國的長安來了。那麼,中國的思想家在研究以後,本土化以後,在中國融合之後產生中國的佛教思想,這個時候所誕生的如來藏思想。

  那麼這個時候印度不是完全沒有,它一定有引子,引發在中國發揚光大。因此這個時候呢,在第三個階段裡,從如來藏思想才引發爭論出來。所以我們才講到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完全是指從這一個方面來成就的。

  那麼,你站在前階段來看後階段的話,當然,後階段的這個東西你可以不承認。可是站在思想發展的領域來講,這是必然的結果。那我們不看它的歷史,舊的時代裡是不是有這個東西,我們認為這個無關緊要。是在發展的階段中,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啦,它會一直往前進。

  那麼在進入現在這個時候,是指從第三階段要向第四階段走,這個時候又會有新的東西出現。譬如我們跟各位談的,人格性法身跟非人格性法身的問題。假如不具備這種前瞻性的話,那我們將永遠停留在歷史的過去,而不能走向歷史的未來,這是一個關鍵。

  所以如來藏思想是怎麼樣,其實無關緊要。那是發展的過程裡,在我們的理論系統中,我們也未必一定要提如來藏思想,這個是研究的方向跟研究的重點。

  我們先要要跟各位談的是,這個理論裡頭啊,經過華嚴家,我們通常叫華嚴家、天台家,這些思想家們的努力呀,我們發現一種很特殊的情形,就是它會產生一種金字塔形的模型出來。有沒有那個圖啊?一切如來智印。那這個圖啊,是怎麼樣構成的,就是昨天我們所提到的三覺五位。

  你從知識來看,你就會發現本覺、始覺、圓覺這個叫三覺。五位呢?本覺的意思是本來就是不覺,所以叫本覺。那這個本覺,本來就是不覺的時候,並不表示不覺就是沒有覺性,是你本來具有覺性。那麼這個覺性啊,是一個位次。

  始覺裡頭啊有三個位次。那麼,剛開始發心,叫名字覺;後來開始精進,那叫做相似覺。這個我們前面都講過了。相似覺後面有了成就啊,就隨分覺,分分證得。隨分覺以後啊,究竟圓滿,那這個叫做妙覺位。所以它名字覺位、相似覺位、隨分覺位、妙覺位。那看起來是這樣,其實它是一個途徑,一個途徑。你看它是不是一直往上爬,對不對?這是一個往上爬的實例。

  另外一個呢,就是華嚴家把這一個判教啊,轉為五教“小、始、終、頓、圓”:小乘教、大乘始教、大圓終教、大乘頓教跟圓教,這個一乘圓教。通過這五個階段,也是一階一階往上爬,一階一階往上爬。那麼這兩個就構成一個軸線,一個軸線。越往下就越低,越低層次的幅員面積越廣。那麼,越高的層次呢,那麼成果的人就越少,越少。妙覺位的人最少,一個世界只有一個。

  同樣的,你要發“一乘圓教”心的人也很少,一個世界有幾個。哪幾個呢,那我們簡單講是四十一個,因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要具足的條件相當的多。所以我們通常這個地方,是指佛度上上根器的人。它是這樣來的。

  也因為有這種情況,那麼在密教裡頭啊,他就把它畫成一個圖形,這個圖形叫做:“一切如來智印”。這個一切如來智印哪,它是金字塔形,你不要看成圓錐形,它有四面,它有四面。我們有做過,是立體的,立體的。這個金字塔形,它就變成有四條稜線,四條稜線是修行:一個是發心,一個是成就。發心跟成就之間它經過一個修行,所以叫做發心門,修行門。那麼成就門,成就啊是證空性,自己成就的這個部分。另外一個叫事業門,事業就是度眾生,可以在事件上來使用的,這個叫事業門.就是我們一般同修們在外面工作的叫事業、事業的那個事業,叫做事業門。那你要直接從事業下手也可以,那叫世間法。你要修佛法,出世間法的事業,那你就要從發心開始,經過一定的修行,那才會證得空性,空性再起妙用。這個就我們講的按照福報來看看你的事業大小,那你自然就會展開,就會展開。

  那這個就讓我們發現,為什麼這個“一切如來智印”啦,它會畫成這個樣子。這個就從五教的從小到大,當它的層次越低的時候它的層面越廣,越廣;當他的層次越高的時候,它人數就越少。同樣的,發心的人很多,修行的人很少,修行又有成就的人更少。不是有成就的更少,經得起考驗的,少。因為一大部分真正要修學的人,不具備條件啦,大概到二信位、三信位那個地方就全部除掉了,這很簡單啦,各位要留意啊。

  昨天跟各位講啊,因為在這裡面你最容易上當的,就是會走入“八卦宗”。我常講啊,佛教有八大宗,但是沒有“八卦宗”。但是很多人喜歡啦,滾到那裡面去搞是非,那個是非呀一定把你打敗,一定把你打敗。那修行人必須在現實生活裡,堅定你要學佛的道心。大家都因法而來,你不要因為其他事情,把自己給打敗了。

  但是我們發現有很多人都是被是非打敗,很多啊!尤其資訊越發達那就越糟糕。所以同修們最好啊,在同修之間不留電話。像我們道場那裡,我們就規定啊,人家問誰誰的電話不給。不是為什麼,你不要傳遞是非。你跟他要電話,他要給你,他就給你了。所以有很多人是不給電話的,因為給了電話很麻煩。用電話一聯絡,通常都是是非,都是是非。有哪些人真的電話是不講是非的?那些好朋友,那些同行善知識,你弄清楚。

  這個我們跟各位講過有幾個。第一個,道場裡啊,不要有金錢來往,同修們不要金錢來往。因為本來是好意幫忙的,到最後都是是非,因為錢就扯出是非來了。所以道場內我們不鼓勵有金錢來往。道場內呢不留電話。同修們,你們沒事不要來往,那只是越吵越鬧,越復雜。第三個呢,不算命,不算命,不留八字。因為這些啊,在宗教內有很多人,他是假借宗教的名義,講是在給你算命,其實是在傳遞邪教。不是算命不好,算命是一個很好的統計學。假如給你算命是免費的,大家說說哈哈也無所謂。因為你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那個人給你算的是真的或假的。要是真算命的話,他不會要錢的。問題是,社會上,在這麼開放的社會,他要混飯吃的時候,那就很不好。

  所以這三個啊,是我們說,同修們在道場裡出入啊,一般來往啊,不要的事情,不要的事情。你要留意到,不要。不然的話會跘著你,使你退失道心,那就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假如他有不行,生活上有困難,我們支援他沒關系。有去,不還,我不期望你還,因為你需要人家幫助嘛,我們幫助你不要緊。但是呢,你不能夠說“我借你一萬,一個月利息多少”。我告訴你,三個月後不還你啊,你的煩惱就大了,就大了。為什麼學佛學成這個樣子,知道嗎?那你假如一萬塊當作救濟布施,是個慈善工作,那就沒事了嘛,他也會感激你呀。結果呢你花錢又討人厭,對不對?那我們不要做這種笨事。這個是我們在整個修行過程裡啊,常常跟各位附帶提到的一些,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那麼這四個部分構成這樣的一個圖案,我跟各位談,在唐朝時候就形成了。《華嚴經》的思想啊,在基本上,它思想形成的時候這個圖就畫出來了。因為從《八十華嚴》來講啊,它是在武則天時代翻譯的,這個很清楚啊。那麼,這個圖啊,是慧果大師,慧果大阿阇黎,當時也是在長安青龍寺裡面所畫。可見呢,那前後相差並不遠,不到一百年而已。可是我們失傳,我們沒傳,也沒有人講這個東西是什麼。它就叫做遍知院,遍知一切智,或叫做一切如來智印。

  因為歷史上只有平面的,有嗎?就這樣的平面的。我相信啊,古代很多阿阇黎都把它看成是三面的。它不是三面,它是四面,這就是一個問題啊。你四面看成三面,那就有問題啦!那為什麼呢?因為他看不出來,他不知道為什麼,他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這裡沒有實物啊,我們立體的已經做了,大大小小做了十幾個。因為我們有做。

  因為你要了解到,這是密法裡頭,我們密法院的那個Logo就是用這一個。一千多年來,為什麼沒人發現?因為他沒有嘗試把它做成立體的形狀,所以到底是三面還是四面,你就看不到了。我們在研究的時候,要把它做成三個面,大家都說三面。可在探討教理的時候,發現不對,應該是四面。

  那麼這個四面怎麼看的?我們現在講一個題外話,你看一下。它怎麼看四面的,你知道嗎?因為我們理論上這樣探討啊,你怎麼看啦你也看不出來。沒有那個?那個火焰,有沒有?火焰有四層,外面的三角形火焰。最外面的就綠的,有沒有?綠的,紅的,黃的,有沒有?這個是不是有四層?四層火焰。我們判斷它應該是四個角度,這時由事相上來證明。因為當年,慧果大師啊,慧果大阿阇黎,他當時只有這種平面圖能畫,他當時沒想到做立體圖。那麼在平面圖上面啦,他在思考,就特別用火焰呢來區別它有四個,有四個。

  所以你在學佛的時候,你要是特別仔細,不要一句話下去,下斷言的話,可能你就搞錯了,而錯的不知道。這一個圖案啦,我們是怎麼看的?

  所以我們說,你要學佛?要學密法,那這個,胎藏界要看一年,中台八葉院要看一年,金剛界的曼陀羅要看一年,金剛界的根本乘勝位你還要再看一年,基本上這個你要看四年。你沒有這種功夫噢,你談密法你抓不到邊,抓不到邊。

  這是,我可以透過這個跟各位做一個提醒。這是我們在講,這個華嚴的時候,因為《金剛頂經》跟《大日經》都是華嚴溜出來的眷屬經的兩大甘露門,就密法中的左右兩支。

  好,那這個部分啦,我們跟各位講完了。再來跟各位談的就是,《華嚴經》裡比較重要的,叫做“四法界”跟“法界三觀”的思想。四法界,一二三四的四,四個法界啊。四個法界當中第一個法界啊,我們叫事法界。事情的事,事相噢,你現在所看的世間一切萬法,通通是事法界。第二個呢,叫理法界。理論,這個理不是理論,理是理體,本體的部分。第三個是,理體的部分跟事相的部分能夠圓融無礙,這個叫理事無礙法界。第四個叫事事無礙法界。

  事相上的東西大家都清楚,事相上弄不清楚啊,是你大腦的問題。世間這些為人處世啦,圓的扁的方的,你應該弄清楚嘛,對不對?所以叫世間森羅萬象,這個就不用講了,這個不在修行的范圍內,這個在認知的范圍內。

  那理體的這個理呀,理法界是阿羅漢修的。阿羅漢所證得的就理體的部分。那麼這個部分要怎麼樣子用到現實生活中來?這個就問題了,就問題了。

  我相信各位,大概有過那麼一點經驗。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對工商界,理論講的頭頭是道,他的經營未必會成功啊。理論很通,事實上不通。假如你買股票就知道,那個買股票的人都理論很通,進到市場就被淹沒了,有沒有?股市行情是理論,哦,股票市場啊是現象。股市行情很通的人,你把他叫到股票市場去啊他就淹死了。為什麼?因為他理事不如圓融,理事有障礙,理論很通,事實不然,事實不然,這個叫理事有障礙。

  而佛法這裡呀,理體的部分通達了,我們要他在事相上去實踐。這個時候你就有障礙了,你會痛苦。你會發現“啊,我都對,為什麼大家都不聽?”你都對,人家為什麼不聽?你理事有障礙嘛。你一直講你那一點是對的,你那一點對,可是事實不一定。你那一點只是理論對,事實不對,但是你不知道。你要到什麼時候?要痛苦到你的業盡的時候,你才會恍然大悟啊,才會恍然大悟。所以這個地方用恍然大悟這樣說,我的理論其實只是理論,在本體沒有扣上的時候,那就是我們跟各位講,你那個破我執無明,破法執無明,為什麼還要一分保衽,有沒有?七信,九信,為什麼還要在十信等在那裡?就要你這個轉過來。你這個部分要是轉不過來,那沒用。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我們不發心求阿羅漢,原因也在這裡。你要從這邊來看呀,我們不是藐視阿羅漢,證得阿羅漢的理體部分呢,我們絕對鼓勵大家去證得,但是你不能停在理體的部分。那是說,你可能會變成啊,只有理論會懂、會講,而事實上你不能用,用不上來。就好像股票市場一樣,回家講哦,哇,頭頭是道,第二天上股票市場啊,錢出去,少一半回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的事相不通達,不通達。這裡面牽扯到一個因素,就是眾生的心,眾生的心。

  你假如沒有真正成就的話,你跟事實有一段差距,那段差距就是你對人性不了解。對人性不了解。這個麻煩啦,你說“我很了解”。你不是很了解,你是很執著,你要留意到。你對自己了解嗎?你是執著自己,執著自己的意見跟看法,你並不了解別人。你對自己還無所謂,你對別人就更不了解了。所以這一個執著啊,會使你呀產生理論跟事實的差距。你在理體上真的破我執、破法執的人,它是理論的理體呀跟事實的差距呀沒有。沒有的時候,你要辦事啊,它就很准。因為你,你在人性通達嘛。所謂的事情是人性的問題嘛,你自己的或者是眾生的事嘛。那你就沒有差距那就准確了。因為你有差距所以你才拿不准嘛。

  所以我們一直跟各位講,這一個空性啊,放在理事無礙的時候就轉變為人性啊,因為它在理事之間要通達。理法界當中所證得的是空性,可是當空性你不會用,你不會用,轉變成人性你就好用了。所以那一分保衽是在做這個工作,把空性轉化為人性。

  人性以後啊,你經常要用那個理論架構啊,來驗證,要理事才會無礙嘛。那你的第一步呢,不要這樣驗證,不要這樣驗證啊,那用事來驗證事就可以了。那這個時候的人性啊,就進一步啦它變成人情味了。中國文化從唐朝開始,就進入了所謂人情味的這個階段。這就我們跟各位講啊,《華嚴經》啊,是集合人類五大古文明的精華而產生的一部經典,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所以人類真正的文明在哪裡?在人情味上。可是今天我們把人情味看成很龌龊,不是。你注意看看,什麼叫合理?合理的東西合不合人性?假如合理的東西不合人性的話,那麼合理對嗎?對不對?好了,再來一個問題就是,合法。你要合法,合法一定要合理吧?不合理的法是叫什麼法?就叫惡法。所以要合法一定先合理,要合理一定先合人情,而人情是依於人性來的。有嗎?所以情與法怎麼排?這就問題了。

  所以,我們在處世的時候是以人性的立場看人,不是從物性的立場看人。從物性的立場看人的時候人會變成物質,沒有人性。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工商業發達以後很沒有人性。什麼?它是物理,這個各位要留意啊。當你失去人性的時候,一切成就都無意義。失去人性,成就還有什麼意思?“哦,我成功了,買房子了,多大啦,多大啦。”而裡面呢?冷冰冰的,對不對?那你房子多大就要很多人來住啊,又“不要來吵我,不要來吵我”。不要來吵你,那你干脆住森林就好了,是不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需要的是人性,人情的溫暖,你的生命存在才有價值。假如你是一個冷冰冰的,那你看看這種人啦,就算他有成就,下輩子一定是個石頭神。假如又不喜歡開燈光啊,煤礦神,躲在地洞裡頭烏七八黑的。你可以想象的到啊,想象的到。

  人要與人相處。所以學佛不是你成就以後就高居雲端,坐在桌子上供人家拜,不是,修行成就以後你一定要走出來。所以古代祖師告訴我們說,還沒成就時怎樣?吃飯睡覺。那你成就以後又怎麼樣?吃飯睡覺。成就跟不成就沒差別,還沒成就也要吃飯睡覺,成就以後也要吃飯睡覺,那成就要干什麼?你要留意到,成就就是沒有煩惱啊!煩惱不侵啦,他非常自在呀,那個時候啊,他的生命境界跟你還沒成就的生命境界是不一樣的,是不一樣的。你不要在解釋的時候解釋錯了,解釋歪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非常重要的關鍵。

  好,入法界我們跟各位談完了,談過了。這,一般的情況我們就不再講了,因為這理論是很深廣的,我只是簡單的幾句話跟各位說明。

  那麼這四法界裡頭我們看到三個東西,一個就是空性的成就,叫理法界,一個是這個理事無礙法界的人性成就,一個是這個事事無礙法界的人情味成就。那這裡面,我們告訴各位如何成就啊?這是大家應該最關心的,不是講理論啦。你理論講得也對啊,那我要怎麼樣成就,證得空性啊?

  那麼,華嚴宗的祖師告訴我們,你要修真空絕相觀,可以證得空性。那要怎麼成就理事無礙法界呢?那你要修理事無礙觀。那又怎麼成就最後那種逍遙自在的境界呢?那你要修周遍含融觀。這個關鍵呢,就在這裡啦。這三個都是行法。你要怎麼修上去?怎麼走過這個階段呢?讓我們解脫、自在、無憂無慮,一生啊可以逍遙自在。不是到死了以後才逍遙自在呀,那時候你已經不認識什麼是自在了,是活著的時候可以逍遙自在。那麼這個三個行法呢,也就是在佛教思想上跟修法上非常有名的,叫做法界三觀。這三個都可以使我們入法界,入法界。

  剛才跟各位講的,說空性的證得啊,有很多人不能夠真正在事相上起作用啊,會有一段差距啊,其實他只是理論通達,而沒有證得理體。不是理論啦,要講的是理體。理論通達的人很多。讀書人都可以去想辦法通達,除非你的腦袋是不管用的。假如你的腦袋願意的話哦,理論要通達不難。但是我們常跟各位講,你懂了沒算要做到才算。而那個從理論進入理體的關鍵呢就在實踐。你不去做,那你絕對體會不到。那理體呀的證得啊,是你去實踐以後你才能感受到,知道嗎?

  我舉個例子。你看到這裡,大家點燈供佛,有沒有?有燭火,有沒有?蠟燭的火幾度你知道嗎?蠟燭的火不會超過100度,其實它並不燙,你知道嗎?不燙啊。你手去讓它燒一下哦其實沒怎樣。可是你看到火就怕,因為你沒有體驗過。這個火不燙,你知道嗎?不燙,即使燒到啊,它也是慢慢燒起來。但是呢,你為什麼會怕?你沒有去體驗,你沒去體驗啦。體驗的話有什麼好怕的,對不對?那你就把它等一下,它也不過慢慢燙起來而已,到真的燙了再移開就好啊。那你不是,你看到“哎呦,哎呦!”

  理論啦,你知道沒用啊,那你要去實踐嘛,去給它燒燒看嘛。那麼你不敢給它燒,哎我已經被它燒過了,對不對?那我跟你講沒問題吧。可你沒被給它燒,你敢講嗎?所以你也肯哎,喲,你聽過了,我看到師父被燒了好像不要緊,所以我出去也說不要緊,不要緊。人家,你看看,它只要碰到你,你就嚇一跳,而那種反應會過度。這就是啊,你所懂的理論與實際上的狀況有距離。那個距離就在於因為你沒有親身體驗。

  因為我們跟各位講,學佛要你的是,去慢慢的體驗,體驗你生命最深處的那個經驗。

  所以才跟各位講說,你要好好跟自己對話,你要好好地跟自己對話。你不跟自己對話你根本沒有內在體驗啦,你都在很膚淺的想過“就這樣,就這樣”。你看看你,不信你家裡的事情,你想想看。你兩個人一有沖突的時候,你馬上終止,繼續想“你的方法這樣做,他的意見怎麼樣?或者按照他的方法來做怎麼樣?”兩個人一定可以找到可通的地方,可通的地方。因為我們都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你也是跟你的太太是這個時代的人,對不對?那你們溝通的差距在哪裡?差距在於沒有真正坦誠的交談啦,只是表面上的問題提出來就是YES,NO。那你後面的東西你沒有談啦,其實它是同一個啊,因為我們要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嘛,這一定的嘛,對不對?

  那怎麼會說要處理一件事情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呢?那個差異就在於你的人性啊沒有徹底的通達,就在這個地方啊。而那個通達是你要去實踐啦,所以我們才跟你提議出說,你一定最少每個禮拜啊要有一次家庭會議。

  噢,我們不叫家庭會議,叫家庭華藏工程。每個人都五分鐘,或者十分鐘,把那件事情徹底的表達好,互相的溝通,聆聽,欣賞,接納。這個就是要你去做實踐的部分。要不然,本來是可通的,因為你的情緒化沒有深入與溝通,就產生那一種經驗、體驗不足,而造成的這種絕裂,這種差距呀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好,我們在這個地方跟各位講,理論通達跟證得理體是不同的。那我們佛教在講的是證得理體,而不是理論通達。理論通達那就像股票分析師,他都很通達,噢,那他到股票市場去炒作。我告訴你十個,十個人大概有一百個人會輸得很慘,因為他自己下海,後面有一堆人跟下去哦,而絕大部分買股票輸的人啦,都是靠股票分析師的人輸的,你知道嗎?

  我跟各位講啊,大概一個多月前,有很多人買外國基金。聽說泰國的基金啦,行情非常好一直上漲,就很多人進去。那麼,泰國財政部啊發布一個消息錯誤.錯誤就掉下來,一掉就三四個股份。那麼就很多人分析那個是摔得過度,應該會很快回上來。很多人就猜啊,應該一個禮拜之內就回來,掉下去這一天那三,一個禮拜呀幾個工作天就可以回上來,又很多人進去。到現在還回不上來,已經兩個月了,兩個月了。

  為什麼?你分析是你想象的,事實未必,事實未必如你所想。這就是關鍵,因為你不懂得人性。

  噢,你的理體沒有通,你只是理論通,理論是你大腦裡面的東西,那個地方能通只是自圓其說,所以那個不是真理。真理一定要跟理體能夠結合,所以這個叫空性,空性。空性通達,理法界成就。這個叫阿羅漢修的成就,修的法門。理事無礙,因為到現實生活中來,這個就是法身大士修的法門。

  那麼這當中重點就在於你的理論要轉化為理體,到沒有距離,才能夠起理事無礙的作用。

  好了,到十地位啊就進入事事無礙法界,只是分分證得。到七地位啊,那是百分之八十了。我們也可以說到七地位呀,就到達百分之百了。其實八地以後的這個部分就不用修了,那應該是指事事無礙到達百分之百。這個叫做八地不退、不動地菩薩,他不退了,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把這個部分告訴各位,它這個實際的修法怎麼樣,那我們都要專業,專,怎麼這樣說,專案處理,哦,不是專題演講,這個,一面講還要一面修。所以在理論上我們是簡單的跟各位提一下。

  當然,法界三觀的形成啦,在人類歷史上啊那還有一個很輝煌的一個歷史的流程。這個也不是我們現在要講的。這個,通常講法界三觀的這種理論,那我們通常是講歷史的流程。也就是為什麼跟各位講說,它是人類五大古文明的精華,其實就在法界三觀裡看到痕跡,看到痕跡。

  好,這個部分跟各位談了。那我們要回過來,再跟各位談這個五教止觀的部分。

  五教止觀啦,是小、始、終、頓、圓,我們在講這個三覺五位的時候有跟各位談過了。那麼,小乘教,各位要知道,五教止觀既然叫止觀啦,就是指它的修行法,指它的修行法。

  那麼小乘教啊,不是說小乘教小,大乘教就大,不是這個意思。小呢是表示他修的法門,是什麼法門,他的法門叫做“法有我無門”,法是有的,我是無的,所以我們這個叫做破我執無明,法執未破。

  那麼大乘始教呢,是叫做“生即無生門”,生就是無生,生跟無生呢是一不是二,它先談這個部分。這是大乘始教。

  大乘終教呢,它修的法是“理事圓融門”。這個始教跟終教啊,表示漸近的,是漸近的噢,漸近啦就不是一次完成的。

  大乘頓教是一次完成的,這個叫做“語觀雙絕門”。語就是語言文字,觀就是行,就語言文字跟行法都不談啦,都雙絕。它只有那個東西在,不講什麼。那這個很多藝術家就能夠進入這個領域,學者也有這個領域。藝術家,你看很多的人唱到忘我之境那個歌最好聽,跳舞啊跳到忘我之境那個舞最美,畫家要畫到忘我之境。

  不過畫家比較福報啊,畫到忘我的時候,那個畫會流傳世間,成為名畫。可是跳舞跳到忘我之境,你跳完了就沒了,對不對?跳完了就沒了。唱到忘我,唱完了也沒了,它不能留下來呀,除非再拍錄影的時候哦那你能夠留下來,否則就沒了。

  那古代呢沒有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在看古代的那一些音樂家,哦,現在你看的那些西洋音樂家,那都是電影不算啦。你看到的貝多芬也不是真貝多芬,都假貝多芬啦。你看到莫扎特也是假莫扎特,莫扎特31歲就走了,現在去演的大概都年紀比他大,哦,所以演不出他小孩子的那種天賦嘛。同樣的,我們古代中國在這一方面有很多的記錄,你都可以發現。他們的成就事實上都在忘我的情境中,忘我。這個叫語觀雙絕。

  這個一般人啦,不是做不到。但是你要恆常的,或者我要入那個境界就能入啊,那這個就要訓練啦,就要訓練啦。偶爾不小心會啦。你看小孩子在玩啦都會忘我,忘到回家吃飯,忘到回家睡覺,忘到爸爸棍子打下去他才警覺到,為什麼會忘啊?這個語觀雙絕啊。他已經到忘我了。那這一種情況不叫修行。

  但是這種境界你有,你在做事也會有這種情況。以前我們在解數學題的時候,都會解到忘我。一個晚上把它弄清楚啊,哇這麼難的題目准備好,今天晚上啊不解出來呀不睡覺。等你解出來的時候一上廁所一看,哇,太陽怎麼跑出來了?那就是忘我。

  在忘我的情境中啊,你是沒有時空感的,沒有時空感。所以我跟各位講說,時空的存在是騙人的。可是你的大腦沒辦法,因為大腦是靠著時空而存在的。修行的真實生命是超越時空的。所以空間是十方同時在你眼前,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也同時全部呈現。而且呢你還可以從過去呀,嗯,從未來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過去。因為你都是從過去走向現在,現在走向未來。所以你對過去有點記憶,對未來茫然無知。

  為什麼修行人對未來很充滿信心?因為他對未來他了解,他很清楚,知道嗎差別在這裡呀。所以你對於那種能夠了知未來如何的人,馬上就排隊了。”師父,你看我將來怎麼樣?”“看你將來怎麼樣,將來一定會死。”(眾笑)很多人都喜歡問這些啊,其他都不准,其他都不准啦。

  那麼會准的要告訴你的,他不會明白告訴你,他會暗示你,暗示你,你又聽不懂,知道嗎?有福報的人才聽得懂,沒福報的人聽不懂。沒福報的人都等事情到了他才發現“啊,原來這個是在講這個。”跑掉了。因為你,因為你沒福報。沒有福報、沒有善根,你就聽不懂暗示。

  為什麼不跟你講清楚啊?因為講清楚沒用,因為你沒福報,你只是去改造而已,改造它還是會發生躲不過的,躲不過。

  這個是第四個,第五個是圓教。圓教是華嚴三昧門,華嚴三昧門,這是行法的一個法門。

  我們說“我要修什麼法門?”那你從這五個去找。現在各位在講的法門哦,那是方便門,地藏法門有沒有人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有沒有?彌陀法門有沒有?那個勉強地說叫本尊法。那你要知道彌陀法門怎麼修,這個就關鍵啦。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怎樣修?你會去發現哦,修一修都一樣,都一樣。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就是《普門品》加觀世音菩薩聖號,地藏法門就地藏聖號加《地藏本願經》,彌陀法門就阿彌陀佛加《彌陀經》。你看模式都一樣。不但這樣子,那怎麼念佛啊,念到一心不亂,怎麼念阿彌陀佛,也念到啊一心不亂,怎麼念觀世音菩薩,也念到一心不亂,那不是念哪一個都一樣嗎?對不對?念地藏菩薩,念藥師佛,念文殊師利菩薩統統念一樣。日本傳,在傳一個阿智法門,密法的阿智法門叫觀阿智法門,你看他在講什麼觀阿智法門的觀法跟念阿彌陀佛的念法完全一樣,那你這個法根本沒有宏開,這個不對。

  這個其實看起來好像琳琅滿目,其實是同一個,同一個。藝術家有一個要求,不准啦翻印人家的東西,抄襲人家的東西,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一種侮辱。人格上的侮辱,所以呢絕不抄襲。包括理論界也是一樣,學術界也不能抄襲別人的學術,那這一點大概大家都知道。可是有些人沒得進步的時候,他會一再的抄襲自己,一再的抄襲自己。

  所以我們修行啊有一個公案,趙州啊,趙州老和尚啊,在年輕的時候聽說五台山下一個老婆婆開悟了。他老了還聽說那老婆婆開悟了,那他問說到底那老婆婆是怎麼樣,就這樣這樣,他說這個不對。他就去了,去一看看那五台山下的老婆婆,看她怎麼個開悟法。

  他就問她說“五台山怎麼去?”

  她“那那那…”裝瘋賣傻的。

  他問了幾次,那老婆婆不對呀。然後他就一巴掌把她推倒了。

  “你怎麼這樣?”

  他說“你應該就像剛才這樣。問你真實的事呀,你就裝瘋賣傻,打你一下啊你就認真起來了。你那個是神經啊,不是開悟啊。哦,你這樣情況多少?”

  她說“我三十年前就這樣。”

  三十年前到現在,一點進步都沒有,這不是一再地在COPY自己嗎,對不對?一再地COPY自己呀,不對,知道嗎?

  這一個修行人他要能夠一再地去超越自己,永無止境的超越自己。你不要一有一點點小成就就停在那裡,世間人的藝術家都不屬於了,更何況我們出世間的行者。知道嗎?你有點成就當然值得恭喜,這只是當下而已,那個成就啊,過三年沒成就啊,跟各位講,罪過啊!罪過!罪過!因為你三年都沒成就,都沒成長嘛。成長是要永無止境的超越。

  所以我們在修行鞭策自己呀,是天天要進步啊,知道嗎?念念要進步啊。念念要進步,要求各位是太過分了,要求你天天進步哦太嚴格了,馬馬虎虎哦你也要每個月進步,知道嗎?哦,再笨一點啦,你要每年進步啊。你不要幾年都不進步,你學了等於沒學啊。這個你自己要要求自己。

  當你這樣一再要求自己進步、進步再進步的時候,剛開始你看不出來,都很粗糙的,可是一段時間以後你會進入很微細的,那個地方自己在超越啊,只有你知道啦,只有你知道。

  這個是我們在跟各位談這個行法的部分,行法的部分。哦,前面我們這樣講,後面還是一樣,所以它都向上,剛才那個圖表一直往上。

  好,那麼這個是從行法上看。後來呀這個行法的部分啦,比較少人去留意了。因為都大腦發達,都在知識上面,要不就研究說,這個華嚴講的五教是指哪些呢?他不講行法,他就講小乘教啊是所謂法識宗,跟唯識宗,唯識啊是法相宗,所以它法識宗,法相宗跟真空宗都屬於啊這個小乘教的范圍。那麼大乘始教是屬於唯識,就法相宗沒錯,但,這個范圍所修的法門,在華嚴的歸類裡它事實上修的是真空觀。

  所以你看到真空觀裡面,它也有深也有淺,也有破我執無明還沒有破法執無明的,但是破我執無明以上都算在這裡面。那從這個裡面來看啦,華嚴的領域包容性還麻大的。但是從批判上來講啦,華嚴的要求又是太嚴格了,太嚴格了。

  那麼大乘終教呢,就是*性宗,大乘頓教叫真性宗,*性宗跟真性宗啊,那統統屬於理事無礙的修行法。那華嚴本宗啊,叫法界宗,他就是專修周遍含容觀。

  所以這裡面呢,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發什麼心不要緊,就怕你不進步,就怕不進步。我們在前面跟各位講說,很多人找了很多師父不知道在學什麼好,這個是不當;而有些人就把自己定在一個地方排除其他人,這個也不當,因為這樣他將永遠不會進步。我們在學什麼,你要自己要求自己進步,你在修學的法門跟宗派呀,會隨著這種境界的展開呀,你會一再的超越。

  但是你不要忘了,開啟你智慧之門、登上菩提大道的第一位老師,記得嗎?你為什麼進佛門了,誰引你進來?那一位就叫做燃燈古佛,就是你生命中的燃燈佛。各位有沒有燃燈佛?每年啦你都要去感恩一次,最少每年也要一次呀。他要是往生西天哪,那你就做個功課回向給他。不管他成就與否,你都要感恩,感恩的心永遠要存在。尤其是叫啟蒙老師啊,啟發你生命的慧命嘛,對不對?他可能程度不高,也不是境界很高的什麼大德,但是他啟發你啊,知道嗎?這就是善知識啊,這就是燃燈古佛啊。你到哪裡去找燃燈古佛,每人都有啊,你為什麼不認識他呢?你說不,我要遇到他的時候,頭發擺下來,讓他走過去,你神經哦。你說釋伽佛是這樣,不是,你真的帶著感恩的心,有感恩的行為出現,你不一定報答他什麼,你能夠把你學佛的這種精神跟生命啊奉獻給社會,那是最好的報恩,知道嗎?人家啟發你法身慧命,那你能不能啟發人家法身慧命呢?對不對?這就對了嗎?這就感恩哪,不一定要你去塑像啊,畫像啊,每天給他燒香啊?那你發神經哦?我們從他那邊得到啟發,我們感恩,這樣就好。感恩啦,可以回饋給社會,就回饋給社會。

  這個就是大家學佛的第一步,不要忘了我們的燃燈古佛。

  好,我們休息一下。

  《四十華嚴》第12講(2007年2月3日)A

  好,這個,我們剛才提到了三觀五教這個部分。

  這個法界三觀跟五教止觀是華嚴思想中修學的重要次第,修學的方法。我們談到這個部分,就會有一股沖動,想要募集勇士來參與這個行列。就是華嚴的教學體系這些綱要很清楚,古代的資料也很完整,但是我們要現代化。這個華嚴的教學體系、修學體系要現代化,那麼現代化的架構我們也很清楚,因為大家都受現代的教育。現在就是要把這些資料,怎麼樣安放到這個架構上來,我們需要人力,需要人手,不知道各位願不願意參與。

  我們剛才給各位的那個意見反映表,是要跟各位保持一種相互的聯系。那麼我更希望各位,能夠表達您的興趣、專長、跟嗜好。有很多人都很想要有一整套的修學系統,而這裡面很完整,但問題是,我們都是第一代。因為在古典華嚴思想裡的這些東西相對於我們現代的新古典華嚴思想來說,它是一片處女地,它有待於我們去開發。這一個開發,我們需要一群人力、財力。

  我們不好意思跟你們說財力啦,你知道啊,讀書人,說到了錢,只要想到錢臉都紅了,不好意思跟你開口,你也知道,自古英雄欠現金。英雄又有錢,就變國王了,不是英雄了。你不要看英雄這兩個字,只要他是偉大的英雄,保證他就是沒有錢的人。

  我們不敢征求說各位怎麼樣子,大發財神心,廣為布施供養,但是呢我們可想邀請你來投入。當你獲得絕對的法喜,把這種法的利益,廣為分布,那你就會知道,那種喜悅,生命中的那種燦爛,是那麼不可思議,那就好了。

  我們相信,這社會有很多有良知的人,他們很願意來跟我們投入。而我要告訴你,新古典文化的思想理論建設,在未來的兩百年裡,它會成為顯學,達到最高峰,兩三百年之間,它會到達最高峰,那就是佛教思想的第四期發展階段。所以為了使它達到那麼高的程度,我們定了一個五百年計劃,五百年,年,不是天哦,你不要打字又把我改過來,說五百天計劃,五百年計劃。

  五百年計劃,成功不必在我,大家怎麼樣的一代累積一代的經驗。中華民族啊,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這樣走過來的。一代一代累積起來,我們一代一代的光榮,這個民族啊,永不斷絕。

  現在全世界民族在歷史上,大家都很平均的,同時誕生嘛,來到現在,就我們中華民族這一支最龐大,對不對?你看有多少民族,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中國人,對不對?大約六十億人口有十五億中國人,散落在各地,不止在我們國內這些,海外有很多,東南半島,到處都有,有沒有?四個當中有一個,為什麼?就是我們文化是這樣走的,不是看我們一個人怎麼成就,不是英雄主義,我們是一個整體發展的這種觀念在進行。

  所以也希望各位能夠共同的投入,要各位填寫這些資料也是這樣啊,你們把意見反映過來,我需要什麼,你們期望什麼,我們能夠進行。

  所以在講這個三觀跟五教的時候,事實上是整個的精華,精華。

  那麼在下一個理論,所談的就是六相圓融。六相啊,是十地品裡頭的資料,那麼當年二祖智俨法師在修學華嚴的時候,智俨是住在至相寺,他的成就啊,後人尊稱他為至相尊者。他也住過雲華寺,那麼,成就非常的難得,有人也尊稱他為雲華尊者。

  智俨法師在修學的時候,有一次,有一個胡僧,有些傳記記載叫梵僧,就印度來、西域來的出家人。問他說“你修什麼?”他說“我修華嚴。”

  各位,人家問你修什麼,你知道嗎?你說“我修地藏”,欠揍!你修學什麼不知道?修華嚴就是修華嚴三昧門,意思就是這樣。是修這個部分。而不是各位今天所講我修觀音,我修蓮花生大士,我修什麼紅觀音。那個,那個叫買賣法,買賣法,企業買賣法,“我包個紅報師父給我灌頂,我回家就自己修了”,那個叫盲修瞎練。

  我們要修密法,十二年基本教育。你要記得,十二年基本教育,不是灌個頂回去就完畢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修到哪一頭去了。它有一個一整套的教學體系。

  那麼這個時候,智俨法師就說“我現在正要忙著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這位梵僧,它也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不知道是哪一位高僧大德,就說“那你從十地品下手,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論。”

  那麼他從十地品下手,就發現這個六相圓融。六相就是總別、成壞、同異,六個相,就是三對。有種有別,那麼這個例子很好說,房子是總,對不對?所有的建材是別,是不是這樣?你去注意看看,世界一切萬法,不離開這六相。一個總一個別,一個成一個壞。你建材來講,從建材來講它是成的。但是,當它蓋成房子的時候,房子成了,建材就不存在了,就不存在了,那就叫壞了。同異,有同有異,建材在房子裡面啦它是房子的一部分,這個叫同,建材跟房子是不一樣的,這個叫異。你在分析一切事理的時候,是這六個東西同時存在在看的。

  那我們大腦只能用一個,你看到房子就沒看到建材,看到建材就看不到房子,你的理論是“yes ”“no”、是“對”“不對”,“對”“不對”,即是這樣就不能是那樣,這是大腦使用的一個特色,一個特色。有些人說心量放寬一點,盡量包容,但這裡面一直有對立,一直有對立。

  那麼十地品這個理論它告訴我們說,這個理論打破你那個對立,要圓融。世界一切萬法無非如此,這六相,總別、成壞、同異。或者總別、同異、成壞,無所謂,你怎麼背就怎麼背,反正六個寫出來就好,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這就叫做六相。這六相是圓融的,是圓融的。

  我們說,一法是一切萬法的因緣和合而成。這個叫蘋果,對不對?蘋果是一切法的因緣和合而成。當你有一個因緣起變化,它就起變化,對不對?你說它怎麼成的?它生下來的。不是生下來的,它是這些因緣和合產生這個東西,當另外一個因緣產生它就不見了。哪個因緣?吃。對不對?你加個吃的因緣它就不見了,不管誰吃。你說“我不是加吃,我加果汁機”,它就變成果汁,對不對?蘋果的相就變了。它都是因緣在起作用。

  但你的大腦就說它就是它,它不會憑空出來的,它是因緣和合而來的。你說“不,這一個兩毛錢,我從市場買回來”。那也是兩毛錢,他在賣,你才把它買回來,是這樣的因緣來的,你不付那兩毛錢,這東西不會在這裡,這個就在市場裡,這叫因緣,從市場跑到這裡來。只有兩毛嗎?不是,你給兩毛它還在那裡,是因為你把它提回來,對不對?為什麼會提回來,它還有很多因緣啦。你知道嗎?它在那裡跟在這裡就有很多的因緣變化,留意到嗎?你可能沒有去注意到。

  各位假如對於一個法你要深入的去研究的話,你就會發現,任何一法都包含法界一切萬法。你相信不相信?這有一盆花,花就這樣,因緣就這樣,那還不簡單,花個十塊二十塊,花店就幫我插了,再加兩塊他就送到這裡來了,只有這樣嗎?為什麼要去購這盆花?有佛教文化在裡面,對不對?為什麼有這個花?它有植物學在裡面。植物學裡有土壤學。這個花不是我們這裡北京生產的,可能是外國進口的,可能包含國際貿易在裡面,國際貿易學可能包括到運輸學、國際貿易、外匯、銀行、匯兌,有沒有?都來了,都來了。為什麼要這樣插?還有美學。有沒有?那研究下去的話,那我告訴你,真是包山包海,法界一切萬法都在裡面。

  你不要以為只有花,花那麼簡單啦。因為你活得太膚淺了,你對於法界中生命運轉的規則,你根本無知,根本無知。你不要看花了,看你的衣服就好了。衣服,那麼簡單嗎?我告訴你,窮盡法界一切萬法。第一個,它是化學的,還是棉的,還是毛的?你說毛的,毛的是毛料還是毛絨的?哪個地方的毛好?牽涉到動物學,飼養,有沒有?放牧。牽涉到土壤,牽涉到氣候,你要不要研究,統統去研究好了。

  告訴你,人沒有辦法單獨生存。單獨生存你就跟動物一樣。因為你無法擴大。人就是因為大家一起生活,大腦會起作用,所以它才擴大到那麼大。那你今天你大腦你不會用,所以你會發現,你一輩子在工作的,很多人一輩子在工作,生產什麼東西,那個東西用在哪裡,他可能一輩子都沒看過。你去注意看看,在工廠裡頭生產一堆東西賣出去了,你每個月領薪水,你只不過是買柴米油鹽醬醋茶。那你生產的東西配到哪個機器裡頭,成為什麼零件在做什麼,你一輩子一直做它可能你一輩子都不知道,你從來沒有用過它。所以法的產生是因緣和合而成的。

  你的大腦會認為怎麼樣,我告訴你,都是虛幻的。你慢慢去體會一下,它的存在是無量因緣所組合,不是單一因緣。這不是唯物主義所能肯定的,沒辦法,不能用單一想象。這裡面包括的東西太廣泛了,太廣泛了。你只要把它卡在哪裡,你就死在哪裡。

  我跟各位講過了,在商朝以前到周朝,周朝應該來講,《周易》完成思想六十四卦以前的中國歷史裡頭,就有很多偉大的哲學家。每一個哲學家所講的他一生的理論,只是那個四百多爻當中的一爻而已。那當中還有很多人的思想是重疊的,你知道嗎?今天,文藝復興以來,這四五百年西方的哲學家、科學家,所有的思想也不過是裡面的幾個爻而已,還不到四百多爻。他想要到西方再創造一個《易經》啊,估計還需要兩千年,西方的《易經》要再產生還要再兩千年,不然他做不到。

  那我們今天為什麼倒過來?你就弄錯了。因為我們已經走過了,而且《易經》的思想我們已經施行三千多年了。到現在來講,從周公那個時代到現在有三千多年了,對不對?你想想看,你不以此為自豪嗎?人家要過兩千年後,才會到達我們三千年前的目標,那我們現在來講,比他們進步五千年,對不對?那你享受得到嗎?當你感受不到,它根本不存在。所以我們感受到說,我們身為中國人,實在是很光榮的事。那光榮不是你硬撐的,你能夠感受到那內涵。關鍵就在這裡。

  你不要看《華嚴經》啊,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華嚴經》啊。它就是匯聚人類五大古文明的精華在這個裡面,那我們不以它為榮嗎?不要聽得那麼嚴肅嘛,給我鼓勵鼓勵嘛,不然我講的太沒勁了。(眾鼓掌)這是真實的,不是說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是,是真實的。

  所以這六相圓融,跟我們所談吐的這人世間的一切啊,它非常好用,非常好用。你從這六相圓融裡頭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心量事實上是可以無限擴張,可以無限擴張。因為它圓融嘛,圓融就無限呢,像這圓融就沒有邊際嘛,對不對?它無限嘛,你問它界限在哪裡?你從哪邊看,哪裡都可以為核心,對不對?圓球形的就是這種狀況。

  好,這個思想我們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另外一個思想,也是華嚴非常有名的,這個叫做重重無盡。我們跟各位提過法界,無盡緣起。這個無盡兩個字,它包括的重重無盡,這個各位可以回家自己試試看怎麼重重無盡。你搭電梯的時候稍微留意一下,當電梯左右兩邊都是鏡子的時候,有沒有看過那個境界?有沒有?兩邊都是鏡子的時候,你看一邊就好,那個鏡子是不是好幾重一直進去?對不對?你回家,假如不信你去買兩片鏡子,在玄觀那邊放兩邊,然後點個燈。

  這個是當年賢首國師跟武則天所做的試驗,這個很有名叫銅殿。他就做了一個銅殿,銅殿就是象銅鏡一樣,擦得亮亮的,六面,六面,上面下面一共八面。他在中間放一尊佛像頂個蠟燭。然後他帶武則天進去,她一看,武則天馬上震懾住了“啊,我知道了,華嚴在講什麼。”

  各位你回去試試看。那個重重無盡,那個叫光光互照,每個光互射,這個光射住你,那個光也射住你,你也射住它的光,叫光光互射。華嚴的境界就是這樣,它重重無盡。你兩片鏡子一放,你站在那邊,你看看這邊,看看那邊,每邊都重重無盡,不是只有一邊重重無盡。所以當你越多邊的時候它就越無盡。

  這個無盡,事實上是沒有中心點。可是在有為法的世界裡一定有中心,因為有中心你才要發現無盡。但是這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在沒有中心的情況之下有重重無盡,你就想象不到了。你就兩片,對不對?那你站的地方一定中心嘛,你看才是重重無盡嘛,對不對?可是剛才的球體你看到,它沒有中心啦。它是沒有中心的重重無盡,這個才叫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我們看的重重無盡,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當然你理論上是這樣講,因為只有兩片六片你看得到啊。在整個華藏世界海裡是無盡片,不是兩片,不是六片,是無量片啦,那個重重無盡你就沒有辦法想象了。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去做到整個立體的那種透明體,在裡面燈一點,那個反射的光,那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

  這一點,提供給各位看看,這個思想領域所達到的那一種超越,那種超越。在那個臨界點你可以感受到,那個大腦的臨界點,那種重重無盡到底是什麼。你從可思議的地方到那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去感受它。

  還有一個就是很有名的,十玄門。十玄門,是有十條,有沒有打起來?(注:現場有打字幕)我在講十玄門的成就之前,我還是先跟各位談個,那個修行的要領裡,你要能夠注意到,那個“開悟之路”有講過了啊。我們先跟各位講這個“生住異滅”圖。不能用?不能用,就不要用,下一次再談。這個不是不講,因緣不具足。

  然後我們今天想辦法來改善這些,那十玄門也不能拖了,十玄門,那就都一樣了。不過跟各位講一個觀念,我們講“生住異滅”。生住異滅也是《起信論》裡面的一個理論,那我把這個理論拿出來給各位作為我們修行跟生命改造的一個過程。我講你仔細聽,這個錄下來你要好好整理,否則你會不知道。

  這個,我們講成就的境界是在“生”第一個階段。這個生裡頭的心,就是生命的原形。這個心有本體心、本體念跟本體性,就是體相用,心的體相用。心是有生命的,所以它有體相用。要能用,不能用的就機器心,要能用的。所以叫做本體心、本體性、本體念。心為體,性為用,念為相。

  當它這一個念跑出來,變成一個相的時候,叫第一念。這個相的第一念被無明捕捉,就墮入識性的運作,就是生死輪回。那麼修行是在識性的作用上讓它還原,回到本原去,回到第一念去,這一個呢叫住的階段,修行是在這個階段。

  那我們一般人是叫做修養,那是在“異”的階段,“生住異”。“滅”呢是世間那些斗爭、競爭的人生,在那邊要比高比下比來比去的,在社會競爭嘛,那這個呢,通常都是滅。滅的念頭叫變異念,變異念。異的念頭叫做善惡念。住的念頭,就叫做生惡念。生的念頭叫本體念,它不涉足外面的,它自己的生命存在。

  所以在這裡,我們的生命就要回到“生”的這裡,這個叫返回生命的故鄉,我們現在都迷路了,流浪在法界裡,生死輪回。那我們在講,我在講修行的時候,通常我講的是生跟住之間的關系,可是你在聽的人是用異跟滅之間的關系。你是套用你的思維,因為你還沒有訓練,所以你用的是異滅的思維模式。

  比如我們講第一念,你的第一念是意識形態的第一個意識形態。比如那個人,“我實在很生氣,可是第一念就告訴我,不行,恩,這樣我就笑笑了,我沒有生氣。”你知道麼,那個不叫第一念,你講的那個第一念是滅,第四階段的第一念,那個第一念是意識形態的反映。

  一個意識形態,大概有一百萬個概念,每個概念大概有一百萬個識,每個識有一百萬個念。那你去乘乘看,到那裡你是第幾念,你那個念是第一個意識形態群,知道嗎?所以你在講的第一念已經是第四個階段了,我在講的第一念是第一個階段的,這當中相差十萬八千裡了。

  但是你會說,你是拿那一個來印證我講的這一個,基本上,我只能講對。因為你在第四階段對,不是在第一階段。各位要留意到,這就是講語言的時候,語言模式就在這裡。你講的語言是第幾階段的?第四階段的。我講的語言是第一階段的,可是那語言是一樣的。你也講第一念,我也講第一念,那你的第一念跟我的第一念是不一樣,你是第幾十兆以後的一念,我講的是第一個一,不一樣。你要留意到,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這是我們講語言模式上的差別。就是講生住異滅,要講的是在這個地方。

  那麼如何修行,我們這裡面,我跟各位講,你要是資糧道具足,三個月一定可以開悟。就是這一個系統,它理論裡講的很清楚。那個變異念,是意識形態付諸於行為,那身語意三業的都叫行為啊,那就得業識身,業識身就是生死輪回,但你不知道。

  你在用的,也不過善念而已,善念也是染念,也是染念。你要淨念,淨念,我們叫淨識,那就要到第三個階段異,從後面倒過來,滅要進到異來。異叫善惡念,善惡念裡面又分兩個階段,一個叫染識,一個叫淨識。

  那麼這個染識也好淨識也好,都是講修養,都講修養。那基本上你的修養,要達到淨識。染識還有情緒,淨識沒有情緒,不會情緒化。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因為你還有情緒化,你根本不能修行。你心靜不下來,靜不下來。所以從這個地方開始修行,那你前面的條件必須具足,必須具足,這叫資糧道。

  從這裡開始,因為善惡念我們叫做概念,很多概念構成一個意識形態。人家常常在問,什麼在輪回?就是那個業識身在輪回。業識身夾帶著很多你的雜質跟惡質,包裹著你的本質,生死輪回。這叫法身輪回於五趣,名約眾生。我們要用明確的話來講叫業識身輪回。法身夾帶在這當中而已。

  但是呢,你能不能把業識身給除掉,意識形態給除掉呢?那一般人講說,他為了修行遁入山林,他主要是在逃避這個部分,必須放下。那這些人都是指在社會上奮斗,事業相當的大,官位相當的大,那外面牽扯很多煩死了,那麼他的善根因緣成熟他可以放下,他就要遠走山林。要不然在世間,人家太多來找了,這個也來找那個也來找,他靜不下來,那他離開。就是是指這個狀況。

  真正修行在“住”這邊,從淨識進去那就一定要有人知道,否則你不會修,否則你不會修。你自己摸了也會有成就者,自己摸也有,那就算概率。因為摸錯的很多,摸到最後被螃蟹夾住的很多,為什麼呢?因為他大家都在摸索,摸索你有沒有標准呢?你沒有標准呢,你就去嘗試啊,嘗試啊,嘗試失敗的多,這個叫試悟,修行一定要經過這個階段。

  但是假如有人指導啊,你不至於跑到絕路去,不至於跑到絕路去。關鍵就在這裡,摸索是一定要進行的,但是要有人指導。你假如沒有人指導你自己碰進去啊,一定糟糕,常常會不止頭破血流啦,五馬分屍都會有。因為你弄錯了,一般的錯是小錯,有人指導的錯誤是小錯,不會有大錯。但是你自己去摸索,犯大錯你都不知道,關鍵是在這個地方。所以為什麼華嚴會那麼重視善知識,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因為這個你自己沒辦法摸索。

  善知識如何選擇啊,那以後我們再講。因為大家都想說“師父,你告訴我怎麼選擇善知識?”我跟你講,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認識,對不對?你還問我說“我要怎麼找善知識?”***,對不對?會告訴你找善知識的人,他一定跟你講“我就是啦。”(眾鼓掌)

  真正難找的不是善知識,真正難找的是好學生。(眾鼓掌)

  大家都說我找不到好老師教,我們者說“我找不到好弟子啦”。所以,你不用太在意他找不到老師,怕的是你沒有誠心。你只是在考試“我來考考看看他值不值當我老師。”你比他厲害啊?對不對?都是這種情況,所以你永遠會找不到好老師。

  剛才跟各位講過,你有你的燃燈佛,對不對?怎麼會沒有善知識呢?燃燈佛是誰啊?就國民學校的老師。到了某個程度,你會畢業啊,那你再找初中,初中還有老師教,還有善知識。但是最重要是第一個,建立你人生價值觀的那個就是燃燈佛。那你,應該每個人都有吧?對不對?是不是?哪個沒有就舉手我看看,那沒有的人就說“我就是”。你不用擔心,因為你不敢去承認你的老師,那你永遠會彷徨無助,會彷徨無助。父母生我要感恩,老師教我要感恩。老師教你,你一直看不慣,那你永遠沒老師。你一定要承認,要肯定,尤其在學佛的路上。

  好,這個部分呢,我跟各位談一下“生住異滅”的這個部分,等能夠拋出來的時候再跟各位談。摸索是一定要的,更要有善知識的指導。

  那我們還是跟各位講,這個十玄門。十玄門基本上有三個祖師,一個是二祖智俨他所提的十玄門,第二個呢是三祖,他有跟它調整過,次序有調整過,這個是法藏大師調整的。後來到清涼國師四祖的時候呢,他改了兩個,次序又重新調過。那麼這個,原來的次序啊,它並沒有一個理論系統,後來構成的次序是一個理論系統,這是不一樣。原來提出這十個觀點,是一大創舉,所以古人非常贊歎。那麼經過一百多年,從二祖到四祖的時候,他看的也多,因為跟天台宗的思想有個交流。所以他就把十玄門構成一個理論,他不是十個華嚴思想的特點而已,原來是找十個特點出來。那麼到清涼國師的時候把這十個特點構成一個系統,那就是周遍含融觀,事事無礙法界的具體狀態。

  那這個部分呢,到這個時候清涼以後,十玄門變成一種行法。因為在佛門裡頭,它一定是行法,它不是只有理論。行法就是要你去證得那個理體,真正究竟的真理的狀態,你要走進去。那真理存在的狀態,就是這十種現象,十玄門的十種現象。

  那麼,它構成一套理論就是,你照著這樣的修法直接可以進去,直接可以進去。我們感到遺憾的就是,因為圭峰大師他遇到政治上的挫折,所以他的思想沒有繼續發展。那清涼國師到這個理論系統架構以後,思想也沒有發展,應該要留給下一代發展。但是唐朝中葉以後,整個思想就停頓了。會昌毀佛以後,整個佛教思想就停頓了。

  現在呢,我們要把這個思想的發展接起來。這個理論要我們去做,哪個理論呢?叫做十玄觀門,現在的理論叫做十玄門,它是個理論,它是可以修的。可是怎麼修呢?這個問題來了。因為它後面沒有人寫了,這個要我們去做。那麼這個就不叫十玄門,叫十玄觀門。觀是行法,它有止有觀。

  那麼這個部分呢,我們在理論架構上需要來做,需要有這樣的人。我雖然知道,但我也沒時間去做。那我們要做,不是你要跳進來就可以做,跳進來大概要經過十二年努力,整個思想背景,華嚴宗的行法,你統統要去經歷過。十二年天天要修行,十二年天天要用功,十二年要天天……我只講天天,要講經,天天要寫作。

  你不用擔心,我除了一個月,一個月幾天吶?我講一百堂課,一個月,講一百堂課。然後一個月寫四萬個字,啊不,一個禮拜,四萬個字,八篇文章。當然那是年輕時代。現在老了,沒辦法。那個時間我維持有三年的時間。每個月一百堂課以上。所以那個時候誰找我講我都去講,講到要瘋了一樣。所有人邀稿,我就一定寫,一定寫,認真寫。寫到人家說,我們,我當時寫到變主筆啊。那個總編說,我這只筆啊最厲害。因為每篇文章一定要講到重點,不能夠不著邊際。五千個字,平均五千個字,都是一個理論一個理論,這叫做多產作家。

  你不這樣子去磨練自己,這個只是說磨練不是說成就了,你不這樣去磨練自己啊,你沒有辦法鍛煉出自己那個中心思想的骨干。你真的去實踐,每個法門都要去經歷,禅怎麼修,密怎麼修,淨土怎麼修,戒律怎麼持?你自己一定要徹底的去體驗。你要真的想加入,我告訴你最少你要發心,二十年吃素,最少啊,你一定要經歷過了。你不要說馬馬虎虎了,不行,那是你自己要嚴格要求你自己。你假如不要這樣嚴格要求你自己,你怎麼知道吃素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吃素?你不知道啊。你前面五年吃素還沒起作用,大概到五年到十年以後你才發現,吃素你的體質改變以後對你的修行上面有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障礙?當你經過十年以後,有所成就以後,你可以開禁。那你要懂得這些,你要不懂得你怎麼做?你一定要嚴格去經驗去體驗,你假如不去經驗不去體驗,那你這個轉不過來。轉不過來。

  所以你要加入,我們非常歡迎,那你要有相當的准備,修行本身是很辛苦的。有時候不是辛苦,是很痛苦的,那你一定要熬過去。你不可能說修行啊,修行很簡單啊,我要出國就有人出錢買機票。你要這樣想啊,掉地獄比較快。

  所以我們前面跟各位講,你這個身份這個職務,你要跟你的責任跟你的義務相連接,不要去跟你的權利相連接。所以修行人很怕,你要權利名位贈送給他都會花,原因在哪裡?因為他要掉地獄啊,背因果。關鍵是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歡迎各位說你能夠來參與,這個在華嚴思想要發生巨變之前,這一個地方還,十玄觀門,要怎麼修,才能夠完成,這真的是一個大功夫,大功夫。可以嗎?

  有沒有跑出來,跑出來我們就看。不然就要講小理論了,這個是最大的理論。十玄門,先給大家看一下。那怎麼會斷呢,啊?(指現場的投影)

  好,這個是智俨,就是二祖的十玄門。我們大家念一下,好吧?一者,同時具足相應門,二者,因陀羅網境界門。有沒有紙?有沒有?我真的講不完,頭會很痛,那一張紙呢?好大家一起念吧?第三,三者秘密隱顯俱成門,四者微細相容安立門,五者十世隔法異成門,六者諸藏純雜具德門,七者一多相容不同門,八者諸法相即自在門,九者唯心回轉善成門,十者托事顯法生解門。好,這是當時,它的十個特質,就華嚴宗啊,他找出來的十個特質。

  那麼到了三祖的時候,他就把這個次序有個調整。我們看三祖的,能不能對著看。這是,好,我們看一下。這樣次序就不一樣了。第一個是同時具足相應門,第二個是一多相容不同門,第三是諸法相即自在門,第四因陀羅網境界門,第五是微細相容安立門,第六是秘密隱顯俱成門,第七是諸藏純雜具德門,第八是十世隔法異成門,第九是唯心回轉善成門,第十是托事顯法生解門。這個叫對照,你把他抄起來對一下就知道了次序是不一樣的。

  好,我們再看第三個,這是澄觀的十玄門,他又改了兩個。同時具足相應門,托事顯法生解門,諸法相即自在門,微細相容不同門,十世隔法異成門,因陀羅網境界門,廣狹自在無礙門,一多相容不同門,秘密隱顯俱成門,主伴圓明具德門。他改了兩個,把那個“諸藏純雜”給改掉了,“唯心回轉”呢,也改掉了,換了兩個進來。這個時候呢,他就構成一個系統,他的修法體系。

  這個,我們都要修華嚴,十玄門不能只剩下三個字,就叫十玄門了,那哪算啦。這個十個,至少澄觀的這十個要背起來,要背起來。

  那麼十玄門啦,在生活中也好用,好用。因為你透過六相圓融的訓練,跟重重無盡的感受以後,那我們要來了解十玄門是個什麼樣子,在生活中如何運用。它直接是從事項上來,不必再找理論,不必再找理論,直接從事項來,從生活中從處事上,讓你能夠非常的自在。那這裡面,生活中的問題大概都沒有問題,關鍵在你心轉不轉的問題上。問題在於他對事項,他有一種非常了不起的,一般人體會不到的。

  不過修行人是很自在。譬如天文學這種東西,極大化的這種東西,你看到星雲是怎麼產生的,星雲吶,星雲你知道嗎?知道嗎?星雲大師的那個星雲吶,我不是指那個人吶,我是指天文學那個星雲吶。那個星雲是怎麼產生的?科學家沒有答案。那你要去問這個修行人,他知道,他知道。你不要問我,因為我沒有修這一法,我是經歷過,但是我沒有在這一法鑽。

  現在我們看到,我簡單舉一個例子你應該知道。那個星座你知道嗎?星座,尤其西洋的星座,我們中國也有二十八星宿。這星座,那北斗七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什麼獵戶座,有沒有?什麼天蠍座、處女座還有水瓶座,有沒有?你看到的那個坐標裡頭,那個星座裡頭,其實是很多星星,對不對?是不是很多星星?構成,你自己想象把它構成,它叫獵戶座啊叫什麼座,那是想象的。想象可以構成一個好象,對不對?所以你就去找了半天,有幾個人找到獵戶座的有沒有?有幾個找到獅子座?沒有吧?大概獵戶座好,因為就三顆星排在那裡,然後自己去兜,是不是這樣,其他大概很難找,除非呀,你有特別訓練。否則你根本找不到,天空中星星那麼多,你就夠不起來。

  告訴各位,修行人看天文學,看天空中的星座產生,他是入定下去的。他不是看著它入定,他在修法上,我們現在套用現在的話,叫集中焦距。集中焦距是不對,集中焦距的話你會緊張。修行是不緊張,是放松。在極度放松的情況之下,它不是心念也不是意念集中,它是定力。然後,它的工程面往那邊推,往那邊推,它就會向無限遠的地方去。遠到哪裡你不知道,但是它就是會停在那個地方,那個星雲是怎麼形成的?那個星系是怎麼形成的,他比你清楚。

  科學家要透過儀器,結果儀器有一個什麼限制?找到這個就不能看這個,找到這個就不能看這個。你知道嗎?他沒有辦法向生命的歷程這樣撒開以後,全面都看到。因為你望遠鏡到那邊聚焦在哪裡就在哪裡。但是定力過去的時候,他是整個。因為他的時間同時出現,他沒有形成之前是怎麼樣,形成以後是怎麼樣,將來又怎麼樣他很清楚。

  所以你想想看,《世界成就品》講到《如來出現品》,那是整個生命的過程。到《如來出現品》上面就講說,世界地輪為主,人類是依地而生的,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你看看,地的外面是水,水的外面是空氣,大氣層,對不對?大氣層外面是虛空,有沒有?你想想看,這到底是誰能看得到?在三千年前。

  這不是瞎掰的啊!那聖經都說地球是平的,哥白尼說“不是,地不是平的是圓的”就砍頭了,你留意到。西方人說宗教是迷信,沒有錯。你不要跟人家說佛教是迷信,佛教絕對超科學,不只是科學,它還超科學。科學還有被推翻的時候,佛教不會被推翻。只是因為你沒有進到那地方去,真的!那在你不懂得的情況之下而這樣說,這個是藐視,亵渎。我們不以這樣子來恐嚇你,但是我們是認為要互相尊重,互相尊重。

  那我們學佛人當然知道,那些人沒有學佛,胡說八道,你不要在意,不要在意。那我們是希望彼此互相尊重,這樣就好了。因為,這裡面我們要了解到,這個經典裡面在講的是“大學”,不是“小學”。“小學”是要有媒介,要有媒介。

  像我跟各位講的病的問題,你透過“小學”治病,一定要醫生要用儀器,不但用儀器,他還要用法律。我們這裡可能沒有,現在到歐美啊這些進步國家就很糟糕。醫生要治病要不要開刀,他要先看看法律怎麼規定,不符合法律標准他不能隨便開刀,用藥也一樣。因為這裡面已經牽涉到生命的質感問題了,存在問題了,這個就是人群。

  所以,到底是醫生在看病還是律師在看病啊?我們現在搞不懂,知道嗎?醫生還要靠機器,那律師就靠法律。因為醫療糾紛一起來的時候,律師怎麼處理,變成這樣,不是醫師怎麼處理,是看律師怎麼處理。所以這是問題所在。大腦用到這裡只有自己害死自己,自己害死自己。到底是法律大還是醫生大?看病的這件事。因為法律的法官有自由心證,醫生沒有自由心證,你要留意到啊。這個就是問題了。

  “生命的大學”不是這樣子,他是要你自己治療你的病,你要認識啊。

  那我們每一個人在還沒有完全處理,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身體與生命的時候,那當然會有很多挫折感。那我們還是要依靠現有的社會跟物理制度來運作,是這個樣子。

  所以你不要以為說你已經學佛了,投靠某某大師的名下,那你生病可以不要給醫師看,這個就真的是迷信。你自己本身沒有能力掌握自己,那麼社會制度與物理制度,你還是要接受。這是我們提供給各位做參考的。

  我想,這個部分就簡單跟各位談到這裡。那往後,下次來,我們再談的,就要進入五十三參的簡介了,他的思想是怎麼樣行法怎麼樣,我們先做個總說。而後呢,每隔五天講一參,每個月講一參。看看五天的時間能不能,來不及的話,我們就簡單,就把時間往後延。有些地方是十個小時講不完的。OK!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13講
下一篇:戒除YIN邪從吃素開始,悉數吃齋的好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