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28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28講(2007年9月27日)A

  我們昨天,大約把密法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跟各位介紹了一遍。把密法,何以叫做密的因緣,也跟各位提了,提到了。那麼也把華嚴思想中“十玄門”裡頭那一條“秘密隱顯俱成門”拿來作證明,華嚴經是一切密法的總源頭。

  那麼,透過這個部分,我們就把這十方佛、十方世界,都跟各位介紹完畢了。

  我們沒有辦法一個一個跟各位講,當你實際在修密法的時候,這個是有一個大灌頂,有個大灌頂。這密法壇城,這個全方位的,這個部分。

  那今天呢,我們就要跟各位回到經文來,也就是第一卷經文的最後這個部分。

  這十方佛、十方世界跟各位介紹完了。十方佛、十方世界的代表來向釋迦牟尼佛供養以後,都退座其所來方,化做種種莊嚴雲。

  那以後呢,那就是我們要講的結論了。那麼開始要進行的就是實修的部分。前面是供養,再來進行的就是《華嚴經》所展現的生命境界的那種情況。

  那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在華嚴裡頭,他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附屬於各位的,你假如沒有具足的話,你會一直沒有辦法體會。因為華嚴,他的前提是告訴你,生命是永恆的。這一點,你體會不到。

  生命是永恆的,而且生命是恆動的。永恆、恆動,你要記得這個原則。並不是說成佛以後就變成木頭,成佛以後就坐在桌上給人家拜,不是這樣,這樣生命就結束了,他不能叫永恆。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這個永恆的生命又是恆動的,而且在動當中,他繼續從止於至善的地方再繼續往前進。

  所以這個裡面,你要留意到。這是你在一般的佛教基本認知裡頭,你體會不到的,你體會不到。因為一般來講,講無常,不會講永恆。涅槃是永恆,而且是恆動的。涅槃,涅槃不是死寂,它要翻成圓寂。你不要把它當成寂,寂就寂靜,就停在哪個地方。那你的基本觀念就不對了。

  所以在這裡面,各位要慢慢地去思考。這裡面所談到的都是,極不思議的一種狀態。你了解這個前提以後,你才知道下面要展開的是什麼,要不然你不能體會。

  那麼在我們紅色這個本子上面,是第25頁。我們盡量把這個第一卷經文,來做一個結束。

  “如是十方一切菩薩,各以種種神通,興種種供養雲,來會道場普周法界。”

  這個你也要留意到,這個經文告訴我們的,在大腦裡就是一種矛盾,這是不可能的。

  他這是總結前面,“十方一切菩薩,各以種種神通。”所以神通不是什麼你大腦裡頭想象的那種變化,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本質,相對於你的大腦來講他叫神通。

  各位有沒有神通啊?你也有。

  肚子餓了你怎麼知道肚子餓?有沒有那種想說“啊,我肚子餓了。”然後你就開始餓下來?沒有。大腦沒有辦法去推理,沒有辦法推理。但是你自己把你自己的神通傷害了。

  肚子餓了想吃飯了,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抬頭看時鐘“哦,十點半而已,還不能吃。”對不對?這就是一個問題了。

  所以你本來這個神通是講你生命的本能,相對於你的大腦推理來講,這個神通他是本來具足。

  那麼他以這種生命的本能,興種種供養雲。這供養雲的意思,就是我們所談的生命因素的一種特質。

  按照我們前面的分析,在東南西北方所代表的生命質感是不一樣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個叫四維,四維菩薩裡頭代表的是生命的恆動。

  我們在這裡講到這個中台八葉院的時候,就會跟各位介紹這個部分,現在呢我們就不詳細地說了。

  “來會道場”,來到道場。那麼各個都“普周法界”。

  我們在講,這我,一個窮盡法界以後就已經塞滿了。第二個,怎麼再窮盡法界呢?然後十方,十方是講重重無盡的,就一再一再地去普周法界。他講十方不是只有一個,他只是舉例,舉一個為代表。他是講十方所有的諸佛,所有的佛,所有的世界海裡面的所有世界的所有佛都有代表到,不是只有那十個而已。這個你要留意到。

  所以這裡面從你的大腦的思維跟推理來看,這是一種矛盾,一種重疊。

  但是首先先把這個部分給展開來,你看到了,你知道了。慢慢地,你就要適應《華嚴經》的這種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

  他講“此諸菩薩,並其眷屬,皆從普賢行願所生。”

  各位要留意到這一句話。這些大菩薩們都是從普賢行願所生。那這裡,我們就要開啟,再一次跟各位談,普賢行願是什麼?

  他有一系列的,這個也是我常跟各位講,第四期佛教思想展開,所要發展的地方。

  我們在第一期佛教思想裡,講的是根本佛典,也就是三十七道品、四聖谛的這個部分。

  第二期思想,他就進入大乘。開始講的就是空性,由三法印轉到一法印,空性。

  這空性,到第三期佛教思想的時候,就是如來藏思想,也就是真藏觀,真藏,永恆性的問題跑出來了。那麼這裡面事實上,我們看到他也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階段要講的就是出離道,出離心。

  第二個階段講的是菩提心,菩提道。

  第三個階段講的是菩薩心,菩薩道。

  但是,到晚期,就華嚴思想起來,尤其到了這個《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完整本出來,就現在我們手上這一本的時候,他就產生這種現象。他提到第四個問題,叫做普賢乘。

  普賢乘是要發普賢心,行普賢道。但是這個地方沒有進一步的發展。這個學術思想的發展完全要依於《四十華嚴》來談。

  各位,你想發心嗎?你想定位嗎?這個地方可以研究,在經教裡經教組裡頭可以在這邊下大功夫。

  我先簡單地跟各位談一下。我記得昨天有大概跟各位提了一下,佛法其實分兩個部分,我跟各位談的是,宏觀的佛法跟微觀的佛法。

  其實這個名詞是來自於經濟學,經濟學分有宏觀的經濟學,跟微觀經濟學。宏觀的經濟學有人把它翻成總體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有人把它翻成個體經濟學,這個主要就是Macroeconomic跟Microeconomic,它有這兩個部分。兩個部分,都屬於經濟學的范疇。

  Microeconomic個體經濟學,它主要講的是供需理論、市場行為、廠商的成本生產理論,這個叫做個體經濟學。

  宏觀的經濟學,就總體經濟學,是以凱恩斯為代表的一般理論,講的就是政府政策、投資理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它的運做怎麼樣子使國家的財富可以提升、可以累積起來,可以如何富國、富民,是談這個部分。

  而佛教裡頭事實上也發生這種現象。

  第一期佛教是屬於微觀的佛教,就是個體佛教,主要是個人修行如何解脫的部分。這是佛陀給我們最偉大的遺產。

  但是,佛陀還給我們一項不可思議的遺產,那就是宏觀的佛法。這個部分,他是使讓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提升到達修行開始線。

  各位要知道,你要是具備了資格、具備了條件,那麼你就是要修行就很容易了。因為你已經具備了資糧道,那你要開始修行沒問題。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些條件。因此,很多人修一半就不見了。那大乘佛法裡,我們的世界裡,這種情況更多。

  一發心跑進來要修的時候,瘋狂式的,就沖進來了。那麼要死也很快,因為你瘋狂沖進來撞到牆壁,你就粉碎了。為什麼呢?

  因為你沒有具備足夠的資糧道。你就要開始修了,你怎麼修啊?修行是平等的沒錯,可是你資糧道不具足啊!

  這一點,大乘佛法他看到了。所以大乘佛法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訓練、調教所有的眾生都具備有可以修行的資格跟條件。留意到這一點啊!

  也就是你想要修個體佛法、個人要解脫的部分,那你必須先具備那些條件才行。而你要具備那些條件的時候,你必須要經過大乘的調教才有可能。這個就是一個關鍵。

  那麼在這裡面,從個體的修行來講要具備出離心、出離道。但是我要去教別人如何來修行的時候,你必須要有菩提心,乃至於要鼓勵大家來修行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容易。

  我相信各位,你都有過這個經驗,要叫人家來信佛學佛,那麼容易嗎?對不對?

  “我心裡有佛就好,我心清淨就好,不一定吃素。”對不對?“我心裡行善就好,不一定拜佛。”對不對?好,這個問題就來了。事實上他真的這樣嗎?他還是煩惱連篇,不斷的煩惱啊,要怎麼辦呢?

  所以這個就產生一個問題了,你要有菩薩心。你要有“火焰化紅蓮”的這種意志力,要不然你做不到。

  所以第三個階段,是講菩薩道、菩薩心。

  菩薩道、菩薩心,他已經涉及到永恆的問題了,已經涉及到永恆。所以,有長劫勞苦修行的這種情況出現。不是說修多久會成就的問題,就是即使成就了,眾生都得度了,我也繼續要往前進。這種觀念是已經有了。

  但是,在菩薩道裡並不強調這裡,他強調前半段。

  但到了後半段這個時候,普賢心、普賢道、普賢乘的部分,他的重點是要繼續不斷地再往前進。而且,他有他的幾個特色。那麼這個部分,在早期的這個經典源典裡頭,他就叫普賢行願。

  經典裡頭也提到普賢乘、也提到普賢道、也提到普賢心,但是沒有構成一部真正完整的這種論著,還沒有。這個,這份功德,留給我們在座的各位,你來發心。

  從現在開始,未來的500年,就是在研究這個部分:普賢乘。

  他的標的就是人格性法身。

  那麼,他的第一期階段要研究的就是生命因素。

  第二期,昨天我們講的第二期顯學,就是教化眾生,人人都具備有開始修行的這個基本條件的話,那就是政策性問題。講菩薩道,我要用什麼方法來校正眾生,來訓練眾生、教化眾生,讓每個人都到達開始修行的這個起步點來。

  那,要運用什麼方法?這個就是問題了。

  在以往,因為是農業時代、封閉時代又文盲時代,所以當你不具備資格、不具備條件的時候,大概就免談了。但現在不是這種狀況,現在的教育水平相當高,資訊也相當發達,有心人也相當的多,但是沒有人去認識這個東西。

  大家都以為“我可以修”。你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修,因為你距離開始修行的這一條線還相當的遠。這個是一個關鍵。

  那麼,大乘有這樣的功能。

  可是,今天假如我們不懂得應該具備哪些資糧道,我到底適不適合這樣來訓練的時候,叫誰來訓練都不知道的時候,那你要怎麼辦呢?尤其,在所謂的末法時代,你要怎麼進行呢?

  那,普賢行願裡,他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叫做“果覺因心相符泯”,也就是我們講的“果因律”,不是因果律,是“果因律”。先把果立下來,然後你去圓滿因地一切萬行。

  那,這個果要怎麼立?這個就問題。

  因為你不知道,你自己要如何去充實自己去具備哪些條件。那這個時候,要找善知識,又找不到。對不對?為什麼找不到善知識呢?善知識沒有戴一個帽子說上面寫著“我就是善知識”。沒有啊。

  善知識也跟我們一樣,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兩個鼻孔。假如有那種人兩個鼻子一個鼻孔,那個大概是善知識。對不對?問題是我們都是一個鼻子兩個鼻孔,都兩個眼睛,也沒有人有第三只眼睛。假如有人這裡還有一只眼睛,那可能是你要的善知識也說不定。可你找不到這種人。

  而你所碰到的人大概都是會作怪的,是十足的“剩”人。那個“剩”怎麼,你自己寫。至聖先師的聖也是聖,吃剩下的剩也是剩。有很多是剩下的人是“剩”人,因為有些人他會裝,裝成一個“聖人”。

  真正的一個行者他不會去做“聖人”,你要記得這個原則。真正的一個行者他是普通人,如你所看到的這個物理現象是跟你一樣的,不會什麼走路離地三寸;踩到老鼠都不會踩死,不會啦;踩到蟑螂也不會死的,不會啦,他照樣會粉身碎骨。

  那你說這個人有沒有修行啊?在你要找的聖人是草上飛的,打坐的時候是坐在樹梢上的,那個你就會認為他是聖人。他不是。所以呢,你找不到善知識。

  要找法門,那更難,琳琅滿目。要找道場,那更糟糕。對不對?那這時候,道場也沒有,善知識也沒有,法門也沒有,你要怎麼辦呢?

  我常跟各位講,廣化寺非常好,有怡學大和尚帶領大家。你看看他,他不過比我高而已。你在想說“看他哪天,看到他,他頭上會發光,那就是善知識啊。”你這種世俗的想法,叫做異想天開,你找不到。

  那佛陀當然知道。事實上在法界中,有一個直接的行法,那就是圓融道。

  我跟各位講,你先定位,廣化寺、華嚴法門、跟怡學和尚,這樣就好了。然後,你有事情,心裡,在你生命中的中心就在廣化寺這裡。有任何的,在你的生活中,任何的挫折、煩惱、無奈,那你就要浮起廣化寺的影子,浮起華嚴這個法門,浮起怡學大和尚這種情況,然後開始拜忏,108拜。一次,一個挫折感就108拜。這個叫圓融道。

  那你發願的那種菩薩道,你就一定終身盡行壽去做。這個是圓融道,很簡單。你都不知道怎麼修,不要緊,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原則,三個條件:

  對三寶具足信心。

  然後,終生、盡行壽行大菩薩道。你自己定一個,你終生要做的菩薩道工作。

  第三個,做歸零功課。有喜悅的,有無奈的,那不管怎樣全部歸零。你不要自己用大腦去想解決問題,你全部歸零、拜忏。

  盡行壽一次分段生死,你一定投身諸佛菩薩淨土。哪個佛,哪個菩薩淨土,你不要管,那是隨著你的生命因素。因為你已經定位了那個菩薩道,你盡行壽在走,那已經定位了,那個生命因素一突顯出來,他一定跟你相應的國土去投生。

  你不要一直急著執著說要生到哪裡去。生到哪裡去,不是你的大腦執著所能決定,而是你的生命因素相應的,生命因素相應而去的,絕對是諸佛或者菩薩的淨土。

  到了那邊以後,你要知道,這個以後你再來的話,會隨緣示現到紅塵裡來,來修行,來度化眾生。

  但是這個時候開始,你的修行開始線不是我們前面講的修行開始線。前面講的修行開始線,是次第道的修行開始線。

  現在各位,你要修聖解脫道,修行開始的,真正修行的,你要具備一個基本條件,就是把染識除掉、淨識現前。你知道嗎?淨識現前。那從淨識開始,淨識就是初果向,直接就進入初果位、二果向,二果位,一直到四果,這是第一個修行階段。這個叫次第道的行法。

  可是你現在修圓融道,不一樣。你這個三個條件圓滿,一次分段生死,到佛菩薩的淨土去,再回來,你是法身大士。你記得這一點,是法身。你不是從破我執無明、證七信位開始。你知道,這個弄清楚哦!

  淨識,你看,淨識是初果向。初果位、二果向,二果位、三果向,三果位,然後出四果向,破一分無明、七信位。有沒有?假如我們第一個不算,你第一個不算,初果向不算,初果位開始算。你看初果位,二果向、二果位、三果向、三果位、四果向、四果位。破我執無明證四果位,七信位。然後再來一個向位,八信位。再破個法執,九信位。然後一分保衽十信滿心,才進入法身位。

  那你修圓融道,一次分段生死,你到淨土,就是十信滿心了。

  所以他有一個條件就是你一定要盡行壽。你別想說“我活到98歲,老殼殼,那麼老了,拿著拐杖,還要行菩薩道,未免太沒有人性了。”是沒有人性,因為他有菩薩性。你知道嗎?你要行菩薩道,就要這樣盡行壽做到底。

  你會說“那我假如老人癡呆怎麼辦?”那叫活該。你要行菩薩道的人,怎麼會老人癡呆嘛?對不對?可見,你沒有真行菩薩道,才會老人癡呆,要不然不會的。

  一次分段生死,你到淨土去,就是十信位了。一來隨緣再到這個世間,你就是法身大士。這個非常殊勝的!這個就叫做普賢行願。

  知道嗎?那麼這些偉大的菩薩們,他們的成就都是修這個法,修這個圓融道來的。

  各位,你看看,你憑空撿到的哩,這麼好的禮物。(眾鼓掌)

  但是,你願不願意這一輩子、今生就把他成就?這就看各位了。

  你說“這條改一下,不要盡行壽。”沒有可能啦。這就是要盡行壽,其它你都不要管。對三寶具足信心,盡行壽行菩薩道,歸零功課。簡單吧?就看你啦,不要一直瞪著我。(眾鼓掌)你要自己反觀自己,回過來再看自己。

  你要麼,你就修次第道。兩條腿都快折斷了,因為要置心一處。對不對?然後各種資糧道要具備。想精進的話,要日中一食。日中一食,還不能夠把早餐跟晚餐一起把它吃掉,只能吃午餐的份。對不對?你要弄清楚哦。你不要聽人家講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所以午餐吃得飽,就統統把三餐吃下去了。還不行,還要夜不倒單。還要持不持銀錢戒,要持那個戒,手上不拿銀錢的。哇,那這個,我看比圓融道更辛苦。那就隨你自己決定。

  那你假如“那我這麼年輕呢,才20出頭,就修,修圓融道啊,盡行壽,要活到120的話怎麼辦?”告訴你,那這個時候,你還可以在圓融道中兼行次第道。

  修行啊,為什麼佛光會那麼燦爛?一切光明沒有比佛光明來得更燦爛的,就在於生命的壓縮,他有無限的能量可以展現。就在這個地方。這裡面,如何交織修行的部分,屬於高級班了。我們這裡不談了。

  但是我要告訴各位,這裡所講的普賢行願,這個十方法界會跟你相應。這佛一成佛的時候,十方法界所有諸佛國土所有的佛都會跟你相應,然後佛的上首弟子都會到了你這裡來,跟你祝賀。他之所以跟你相應,就是來自於普賢行願。

  普賢行願四個字,你體會不到,但你從圓融道的實踐上面,你就看得到是怎麼修來的。我為什麼一再跟各位講圓融道、圓融道,他殊勝就在這個地方。

  我不像某些人這樣子,單一法門跟你推動,而這個圓融道只是三個原則,三個原則都是你自己選擇的。

  理修上面,對三寶具足信心。那也就是你對道場要有信心,道場代表佛,就是佛寶;對法門要有信心,代表法寶;對善知識要有信心,代表僧寶。對不對?對於這樣的一個原則堅持不疑,沒有疑惑。這個就是戒律,具足信心,知道嗎?戒律就已經涉及到理、事兩件事情了。所以在理修上面對三寶具足信心。

  那麼在事修上面,要行菩薩道,盡行壽行菩薩道,這個事修不能斷。所以理事兼備,理事無礙。

  一發生狀況,不管是喜悅的、順境的、或者逆境的、無奈的,被人家誤會、羞辱,無所謂,歸零功課,事事無礙。

  你看,你就馬上直接進入了。所以你不要看說,這個方法好像很簡單,這裡面沒有跟你講開悟,也沒有講什麼證果,都沒有,但是你直接就超越了,直接到法身位去了。這個法門是絕對殊勝的。所以我們為什麼一再跟各位推薦這個地方,就是指這個。

  所以諸大菩薩在修行過程裡,我們不否認次第道或聖解脫道。這些菩薩們在修學次第道跟聖解脫道的時候,都是從淨土來再修的,因為他資糧道都具足了。

  你想想看,一輩子你就可以具足這些資糧道。那你現在開始要去學習,去具足那些資糧道,大概都很難。而且有很多地方你有盲點,你看不到。這就是我們一再提醒各位,你要留意的。

  當然有那個因緣我們不反對,但是你是不是具備已經到達修行開始線了?那我們講,意識形態,你破了嗎?染識,你破了嗎?染識,是什麼東西污染你,你知道嗎?

  你有沒有感覺到,你在這個世間,不知被什麼東西拖著走。有沒有?你也不知道為什麼。

  從小爸爸媽媽就叫你吃這個吃那個,吃這個吃那個;然後上學去,上學去,一直趕趕;然後考這個考那個,讀這個讀那個,修這個學那個;畢業以後,又考這個又考那個。總是感覺好像不太對,這些都不是我要的,可是你就一直跟著走。

  出了社會,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年紀差不多了,又趕著你要結婚,要討老婆。那你想一想,我老婆在哪裡?我當時就不知道為什麼要討老婆。

  爸爸說“快啦,快啦,你老大,老三都結婚了,你還不趕快。趕快結婚!”怎麼結呀?我媽媽就出主意了“這個好,那個好。”我說“你說好就好。”

  真的要這樣嗎?這樣對嗎?等到開始學佛以後,才發現這原來都不對。

  你有沒有去問過自己,那個什麼東西牽著你走啊?那個叫束縛啊。你要解脫,就解脫掉那個莫名其妙牽著你走的那個。你能解脫嗎?難啦,難啦!

  為什麼難啦?因為你根本找不到什麼東西牽著你走,你根本就不知道。

  但是,你用圓融道很好超越。他可以順著你現有的狀況,然後去達到超越的目標。這個就是普賢行願所生,“皆從普賢行願所生”。而保證你絕對往生。這往生,還是肯定你上品上生。肯定的,你放心。關鍵啦。

  所以,修學佛法我們跟各位講,你看清楚,一定看清楚。

  為什麼我要從《華嚴經》來?

  最高等的境界,直接給你看到。不是小部頭的經,都講一個道理,一方道理。不是,他是整體的,生命全方位的。我們要解讀生命奧秘的百科全書,就在這裡面。

  好,這個地方,講到這個前提。這些菩薩們,諸大菩薩們以及他們的眷屬,都從普賢行願所生。你可以在這個時候,附帶,因為你現在到諸佛菩薩的淨土去,你都是眷屬,你是相應去的嘛。對不對?

  那你可以發,加一個願“我到那邊去,有佛成佛的時候,我要跟著菩薩去,去看看佛怎麼成佛,以後再隨緣度眾生。”那你頭上就會一直發光,因為你看到佛成佛了。知道嗎?就不會像人家講“瑞氣千條,要抓沒半條”。講的時候都很厲害,真的要他表現一下,就表現不出來了。不是,這是真正的一個境界。

  好,我們看下面,這些菩薩們“以淨智眼。普見三世一切諸佛。眾所樂見種種相海。”

  “以淨智眼”,這個,我們就不仔細地再跟各位一個字、一個字解釋了。這是個詞,“淨智眼”就是智慧。簡單講,以智慧“普見三世一切諸佛,眾所樂見種種相海”。

  你不要弄錯,這個智慧是般若空性。以般若空性見種種相海,他是見空性中的相海,不是見有為法的相海。因為他已經這個都在法界中的,不是這個世間的。你留意到哦。

  我們跟各位講過了,除***以外,其他都在法界中了。換句話說,他是在第二世界的東西,不是第一個世界的東西。你不要說“明明就是空性,為什麼還有相海種種可見。”那不要再問這個問題了,這表示你還沒有進入狀況。

  第一個是“淨智眼”,他用眼來做代表,這其實是智慧起作用。

  第二個“得無礙耳”。這裡用耳朵,不是淨智,不是淨智耳是無礙耳,耳朵去聽沒有障礙。

  “普聞十方一切如來所轉法輪修多羅海。”

  你也不能夠講“《金剛經》說無說無修啊,那你這裡怎麼有那麼多修多羅海?”這個都是法界中的,不要弄錯啊!

  “已得至於一切菩薩最勝自在究竟彼岸。”

  他用“淨智眼”跟“無礙耳”兩個來代表六塵境界,六塵在法界中運做的境界,而不是在我們這個世間的塵境。

  那麼眼、耳是我們這個世間你所知道的,這個叫顯。對不對?那麼秘密,就是法界中的這些境界。所以他叫“秘密隱顯”,隱的跟顯的,“具成門”,統統顯現出來。

  《華嚴經》的經文裡,這一點是最大的特色。這個也是性宗經文的語言模式。你必須要通達他的思維模式,這些語言模式你才看得到,要不然你看不出來。

  所以,第三句就講到說“已得至於一切菩薩最勝自在究竟彼岸。”你看,一切菩薩最殊勝的彼岸在哪裡?都在這些菩薩中。

  我們一直講到彼岸、彼岸啊,大概是相對彼岸,不是絕對彼岸。我們在跟各位談的,法界中講的是絕對彼岸、究竟彼岸。跟你相對的不一樣。

  我們為什麼講究竟啊?就是N+1個世界,不是第二世界。

  我們講這個世界娑婆,現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命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叫第一世界,你這個身體所具有的生命叫做第一生命。

  那你說,要到下一個世界叫第二個世界。極樂世界做代表,是第二個世界。

  後面還有第三個世界,第四個世界。一直到N+1個世界,那個世界才叫究竟彼岸。

  你到極樂世界是相對彼岸。知道嗎?

  你假如是想要求生極樂世界的,不要以為我在批評你修得太小了。你還是先到第二世界去,轉得過去到第二世界,才能夠到第三世界。那你要慢慢爬,像爬樓梯一樣,第二到第三,第三到第四。

  但是我們修圓融道,一下子就到那個N+1那邊去了。

  差別就在這裡呀,差別就在這裡。

  這個理論,過去沒人講。我現在講,你第一次聽到也是半信半疑。甚至於你內心裡頭,開始就毛起來了“怎麼有人這樣講?我的那個師父,他講不是這樣講的,他講的才是究竟的,你這個根本就不究竟 。那個什麼易行道、方便道,所以叫做都可道。那你講的這個,還要盡行壽,種種的責難。”

  我告訴你,你跟哪個善知識學你就跟他學,他有沒有欺騙你我們不管,但是我要教你的是這個,這是不一樣的。你跟他學你就好好跟他學,你要來這裡學我就好好教你,那你就好好自己學。那你來參學,那僅供參考,不要干擾你。你的心,不要因為聽我講以後,全部毛起來了。不要退心,堅固你的道心。這個比較重要。

  或許呀,你那邊的善知識,他不會用這些語言表達,可能是這樣子而已。他可能講的也很不錯,那個世界也很好。

  那問題是,如何修、如何修?這個問題你要弄清楚。修不是用聽的,修是要去實踐的。所以你要如何去實踐,可以到達那個地方,那是你自己在修學上面,自己要向自己負責的。

  這個是我們透過這個經文,附帶跟各位談的。

  第五行“於念念中,現大神變,能遍親近十方諸佛。”

  這個地方,這也是個問題。剛才是十方佛國土的菩薩們都來到毗盧遮那佛這裡,對不對?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其實所兌現的是毗盧遮那佛的殊勝,所以十方世界海的佛,他派他的代表,用現在我們的話講,派他的代表,欽差大臣,來到毗盧遮那佛這裡來了。那麼就在這個時候,這些菩薩們能夠在“念念中現大神變,普遍親近十方諸佛。”這是什麼?要留意到啊!

  換句話說,本來大家都安住本國,都在自己的國土裡。現在有這麼一會,大家都到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這裡來啦。就在這個剎那間,因為這個念念中,大家聚在一起,可能都吃buffet,對不對?自助餐嘛。一碰,東方的菩薩碰到西方的菩薩,西方的菩薩碰到東北方的菩薩,因為談起來很高興,就在那剎那中,念念之中“你的國土很好,我們到那邊去參學。”他能夠同時所有的國度,佛國度統統遍滿。

  這一點,你大腦想象不到。大腦只能夠說,我到一個地方然後再到一個地方,然後再到一個地方,那是大腦的思維模式。生命不是,要到哪裡,哪裡都可以去。

  這一點,你會覺得很奇怪,對不對?告訴你,一點都不奇怪。你留意看看。你在教小孩的時候、喂小孩的時候,你注意看看,喂小孩,你是不是只負責從嘴巴喂進去,然後手就一直長大,腳就一直長大?有沒有說牛奶吃下去說“今天這個牛奶只長右手,昨天的牛奶長左手,明天的再長右腳,後天再長左腳。”會不會這樣?不會嘛。這一個進去,全身他很均勻地同時成長。是不是這樣?

  同樣的,你再想,再思考一遍。我們在學校,一個老師對五十個學生講。你看,老師講一句話,五十個學生都聽到了,是不是都受益啊?老師有沒有說“我這句講給一號聽,這第二句講給二號聽,每人只能這樣排的。”有沒有?沒有啊。

  所以,你大腦的思維,我跟各位講,根本是錯誤的。生命,他本來就是平等的。一講出去就是平等的,然後隨著眾生的根器而有不同。是不是這樣?每一班老師在教,老師是,老師講出去,學生耳朵都平等的統統聽到嘛。但是為什麼有的第一名,有的最後一名呢?那眾生根器嘛。對不對?老師是平等教,眾生是根基不同,有不同。對不對?

  所以你要知道,到達這種程度的時候,你在生命中的最頂尖TOP那個地方,那裡本來跟十方佛國土就是同時呼應,同時互動。

  大腦想不到,想不到啊。我只是用個比量的方法比給你看,就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每一個學生同時同一個時間,沒有先後,全部聽到。是不是這樣?我現在講,你是不是同時都聽到?有沒有說,誰先聽到,誰後聽到?沒有啊,同時聽到。

  這個就是“念念中現大神變”啊。所以這種大菩薩可以作得到。對不對?

  我常跟各位講,要修行,你就不要大腦。不要用大腦,用大腦是修行很大的障礙。

  師父在講,“我想想看”。想想看,你就靠邊站。想想看的人都不是當機眾。

  但很抱歉,因為大家都要“想想看”。所以你會發現,修行人誰最得力啊?比較憨的人。那精明能干的人,我們說業力重,因為他老是要想想看。想通才要接受,你就輸了,你就被占便宜了。所以,修行真的是很平等,絕對平等。

  所以我們這樣講,你就真的要留意。當你開始用大腦在分別,那你就要留意了,你可能掉入陷阱了。

  好,下面。這種經文都具備了這種特質。“一身充滿一切世界,普現諸佛道場眾會。”

  你看,“一身”,剛才講“念念中現大神變”,你也不知道是心念還是什麼。對不對?那很抽象嘛。現在是“一身”,“一身中充滿一切世界,普現諸佛道場眾會。”

  這個一個身,怎麼樣子法界中所有諸佛到場的,這個眾會呢,你都能到了。 而且你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國家也不過兩三百個而已。對不對?不會超過五百個。但是法界中的佛國土,是無量無邊的。

  你用大腦去想“哦,要怎麼去窮盡啦?”但告訴你生命是窮盡的。因為在法界裡,整個法身就是法界。這我們前邊講過了,法界等於法身,法身等於法界。

  這一點沒人跟你講過,歷史上也從來沒記載,你不要查語出何處,語出海雲和上所說。

  這個“法界等於法身“的觀念,也就是我們第四期佛教思想發展上面要去推演的。在論學的實證上面,這一點可以講得很清楚。

  但為什麼沒人談呢?包括我們跟各位講,人格性法身跟非人格性法身,只要你一進入到人格性法身的時候,那你的法身就窮盡法界,既然窮盡法界所有佛國度,你當然窮盡了,是不是窮盡了?你想想看。

  今天,我們看地球好大,對不對?是不是很大?假如,像王陽明講的“若人有眼大如天,便見山高月更闊”。是不是這樣?當你有眼大如天的時候,地球也不過是阿摩羅果。是不是這樣?那,你哪裡看不到?

  當你的法身等於法界的時候,“一身充滿一切世界,普遍諸佛菩薩眾會道場。”你就窮盡了嘛。

  問題是我們用大腦,我的眼睛就這樣子,視力就這樣子,看遠的看不到,所以你沒有辦法去體會這種境界。而這種境界不難,真的不難,所以我們跟各位談說,圓融道行法,真不可思議啊,不可思議!就是修這個啊,就修這個啊!

  時間到了,我們應該休息一下。休息一下我們再講。

  《四十華嚴》第28講(2007年9月27日)B

  好,我們再繼續往下看。

  “光明遍照一切世界,於一塵中。普現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世界。於彼世界現種種身。隨諸眾生應受化者。調伏成熟未曾失時。”

  這個地方是講作用。“光明遍照一切世界”,“光明”就是般若空性的智慧作用,起作用,就對了。

  這個文字上的意思,大家知道了。這個境界上的就是這麼樣的擴展開來。

  假如各位對於佛法的了解,你不要一直以為你一個人在做什麼事,你不要這樣認為。是我們身體裡面,我們的生命裡頭有很多因素,當你有所覺醒的時候,你所有的生命因素同時會被觸動。你能體會的到嗎?

  因為,我們用大腦是很麻煩的事。我們去看畫展,大家都有經驗吧?看畫展的時候,當你專注看的時候,耳朵已經聽不到了,人家叫你也不知道。有沒有?是不是有這種情況?你六根只能用一根。只要你專注,就產生這種偏差。生命不是這樣。

  生命是,你雖然只有一個東西,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就是嘴巴吃,眼睛就會明亮。沒有說“我眼睛也要吃”。眼睛要吃什麼?眼睛怎麼吃呀?只能嘴巴吃進去,全身都有健康,都有營養。生命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所以當你了解到,“法身就是法界,法身等於法界,法界等於法身”的時候,那這世界的一切,你都窮盡了。你要饒益眾生,那眾生在外面在裡面?都在裡面嘛。但是那個裡面,跟你的細胞感覺又不一樣。

  所以我們在講,密法修法,大家都沒有辦法體會。密法修法,是完全在兌現禅宗所講的話“一切唯心造”,外面的世界是心裡所造。但是你怎麼證明?你沒有辦法證明,但是密法的修法就證明給你看。透過那個修法,很完整的修法,當你的身口意三業相應,這個時候,你這裡法器一動,外面的災難就消除了。外面的世界,是由你的心去改變的。(眾鼓掌)

  那你不知道,你沒有這樣的訓練啊。你也想這樣做,你只是想這樣做,可你沒有去做。

  你要訓練到身口意三業相應,然後在壇城裡,你的身口意跟佛的身口意要一致。那一一致的時候,那個本身上面的法器跟你這面的法器,你一動它,它就起作用了。法界,什麼瘟疫,什麼非典都把它擺平了。

  可是你不修啊。你聽著很高興,然後“就這樣,我也要。”然後回家就睡覺,看電視。你身口意怎麼相應嗎?你怎麼起作用嗎?

  所以是絕對可以做到,佛是不妄語啊,絕對是如語者、實語者。但是你不如實修嘛。

  所以這些問題,絕對沒問題。問題是你的腦筋一直在起作用,它就不成,沒有用了。

  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你要修行,做個行者,不要做一個大腦運動者。光是動大腦沒用,那是當學者可以,不是行者。你要當行者就從行法上面下去做,講到就要作到,如說修行,對不對?如行而說嘛。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說,我的經驗,以我做過的經驗給各位看。現在講起來是很簡單,因為過去的事講起來簡單啦。剛才有人問“癌症末期要怎麼辦?”癌症末期,等著去死啊,那還怎麼辦?你早要學佛,早要修行啊!等到癌症末期,不要理它,你別來,我在忙,你別來,叫癌症在外面等。那你要有修啊!

  你聽我這樣講好像開玩笑,我跟你講,就真是這樣子。

  醫生跟我看到21天,“你一個月已經過了9天,現在剩下21天。21天!”

  我說“什麼意思?”

  “三個禮拜,那你要准備回老家去了。”

  我說“不死可以嗎?”

  他就笑笑。

  我說“哪有醫師是這個樣子的?”

  我回來就跟菩薩講“那21天留著,不要動,21天留著,到最後我要走的時候21天再來,那現在這段時間空白。”你不是跟癌症講,你跟菩薩講。那就把它停著,停到哪一天你高興,你就開始動吧。那就好了嘛。那要預知時至,不簡單嗎?對不對?

  可是你平常不用功,現在癌症末期了,我跟你講,醫生一宣布你癌症末期了,第一個先嚇死你。看你死不死,就是把你先嚇死了。嚇不死的就毒死你。什麼化療,什麼療,你看不死也得死啊。

  我跟他說“我可以請假一年,給我開一年的假條。”

  他說“笑話!”

  我跟他討了半天假,一個月。他說“一個月,我都沒面子了。你都活不到一個月的人,說不定下禮拜死了,我還開一個月給你。我醫生有信譽的。”

  過一個月我去跟他要,“啊,你怎麼沒死?”(眾笑)

  我說“不死不行啦?哪有醫生一直要人家死的?這麼講嘛!”

  所以你一定修行!我告訴你,人,你肯定你是人。人什麼都不行,你所行的,是因為你有福報。人只有一件事行:修行。可是你不信。(眾鼓掌)

  別鼓掌啦,你根本就不信。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修行啊!

  可是你不行啊!你還是想辦法“我要去賺錢啊”,“我要討老婆啊”,“我現在那個情人不錯啊”。還想趕快結婚,生個兒子,然後讀書考第一名得一百分,然後再讀個好學校再得第一名,考一百分,再讀個好學校…你就被那個線、東西把你牽著走,你不知道怎麼辦。

  這個就是束縛你的東西。你要能解脫,要真解脫只有修行,真修行。

  這是我要提醒給各位,菩薩道這個時候,這個圓融道繞一圈過來就能夠這樣子教化一切眾生,“未曾失時”。

  知道嗎?這個是,這些大菩薩,我們在他身邊的話,你所學的就是菩薩的那一套。這樣我們都在娑婆世界,所學的娑婆世界就這一套。叫各位把這一套放下,學菩薩那一套。

  即使我這樣講,你也一愣一愣的,腦子裡頭還在想“真這樣嗎?這個師父講的算嗎?我以前好像都沒聽過,他現在這樣講,可靠嗎?”這個問題就產生了。

  你能夠接受,是你的善根你的福德,你的因緣成熟了。你這輩子不接受,下輩子你也要接受。現在只是跟各位講的一樣,“究竟成佛道”。究竟,什麼時候不知道,究竟。遠種菩提因,把這個佛陀的真理,真正的昭示給各位。

  那你真的要發大勇猛心,然後才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你要不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圓融道,你無法行持。

  你要發“小心”,發心,還發“小心”。“”小心知道嗎?mini heart。(眾笑)發這個mini heart,不能成佛。

  所以我希望各位發大心。大心,知道嗎?那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定要追求生命止於至善的這個目標。止於至善是永恆的,是恆動的。絕對不是你這個世界的,你要有這種心裡准備。

  那有很多沖擊,有很多震撼,你一定要去經歷。

  修行的過程裡,有很多…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經驗,我們在北方,北方你應該去學滑雪,有沒有滑雪場?學滑雪摔得亂七八糟起來不知道東南西北的,有沒有?我們在南方是沖浪。哇,下來,頭往下栽,然後拼命往下滑,因為你東南西北搞不清楚。

  你要有那種經驗,你的生命才能堅強,才能獨立。不然你現在都太依賴了。

  所以一定要發大心。大心不是什麼大小的大,就是追求生命止於至善的、十全十美的那種生命境界,這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按照它的文字來翻叫“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那你還是會問“什麼叫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後你說“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到底有沒有解釋呀?這樣解釋,你不滿意。

  那我跟你講,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那你又是沒聽過。這就是用大腦的一個毛病,一定要想辦法去突破。這個只有你自己來,師父在跟你講再多都沒用。

  好,我們看26頁,這是另外一段。“一切毛孔出大音聲。周聞十方。演暢如來妙法輪雲廣大境界。”

  “一切毛孔”,這些菩薩們一一毛孔都會出大聲音。這個就麻煩了。我們的毛孔出聲音你就會嚇死人。他這個毛孔,不是你想象的這個毛孔。這個經典,《華嚴經》這種經典,毛孔是指空間最小的單位。佛剎,就佛國土,是空間最大的單位。

  這個空間最大的單位能夠入空間最小的單位,這個叫做廣狹無礙。所以“一一毛孔中有無邊剎海”。知道嗎?《華嚴經》講說“在毛端中現寶王剎。”毛端,毛端是很小,那寶王剎就佛國土,佛剎,整個會呈現出來,這叫大小無礙、廣狹無礙。

  那麼他講“毛孔中出大音聲”就是說,我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量子學,在量子那麼小的地方,他能夠看到整個世界、整個佛剎、整個宇宙、整個法界。那你當然就出大音聲了。這個裡面,在轉*輪。

  這一點,通常你用大腦是想象不到。他講的是一個空間單位的小與大之間的關系。

  下面:“知諸眾生悉皆如幻。知諸如來悉皆如影。知諸界趣業行受生悉皆如夢。知諸世間所現果報如鏡中像。知諸世間諸有生起如熱時焰。知諸國土依心想住皆如變化。通達如來十種智力。”

  我們到這個地方這幾句,“知諸眾生如幻”、“如來如影”、“界趣如夢”、“世間果報如鏡中像。世間諸有生起如熱時焰。知諸國土皆如變化。”這幾句都是空宗,這個語言模式是空宗的語言模式,在這裡出現。這是從哪裡來?從《金剛經》上面來的。對不對?你看看這段經文。

  他這段經文為什麼在這邊出現?跟性宗的經典,不太一致。這個就是《華嚴經》,在談他的語言模式是,破立雙舉。前面是講立,一直講立,立起來。這個是用破的方法,又把你破掉。剛才講立,是立法界。現在跟你講的破,是破現象界,破第一世界。你要知道,這個叫破立雙舉法。

  空宗的語言模式是雙破法。你看這個裡面統統是破,如幻,如影,如夢,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變化,這是不實的,就用破的方法。這是雙破,一直的破,連破法。

  用立,就連立法。所以他有連立以後接著連破,這個叫破立雙舉。

  性宗的經典,也就是普賢菩薩的經典,通常用立的法門;空宗的經典,就文殊菩薩的經典,統統用破的法門;華嚴是三聖法門,就文殊、普賢都在,所以是破立雙舉法。有沒有?你看到啊,這經典。

  昨天跟各位講,經典在翻譯的時候,他有一定的規矩在,有一定的模式,所以他永遠不會背離它的原則。所以你不管你是研究哪一部經,哪一宗。你要是讀,你要是研究三論宗,三論是法性,他就是般若宗的,法性宗全破。你放心,要全破的話,我告訴你,你知道他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拿起來你就能講了,不要准備。因為他的模式就是那一套,很簡單的方法。

  我們幾位大德,你看那淨空法師講經,各位有沒有聽過?淨空法師,你聽他講前面,你就知道他後面會講什麼,因為他就那一套語言模式。他講得又慢,所以他慢慢在咬的時候,我就可以替他講了。因為他就那一套模式嘛。

  那我是講得快,你要跟也跟不上。而且我模式多變化,你要學,怎麼又跑到那邊去了?唉,怎麼又講那個狀況?你不會一直跟著我後面。你要一直跟我後面呢,你會跟丟,因為我模式在多變。

  《華嚴經》就是多變,他沒有一定的模式,這個就是他的模式。知道嗎?他沒有一定的模式,就是他的模式。你看,立了,立到這裡,突然跑出破的來。有沒有?性宗的語言講完了,就普賢的語言講完了,咚,跑出一段,文殊插進來了,這是文殊的語言。

  告訴你,完全不能執著。是不是?這種無常法,《華嚴經》是最淋漓透徹的。

  你講到這個地方,你都不知道他的變化在這裡。這些我們就不跟各位講了,應該,假設你應該懂。不懂要查《金剛經》。

  不過這個我們會在哪裡講?會在禅修裡面講。禅修破你的執著,這個我們就常用。所以,大家喜歡聽講禅,講禅修,你也會感到非常的興奮,這是因為都在顛覆你的大腦。

  其實真的精彩是普賢菩薩的經典比較精彩,但是你用大腦去聽的時候,你聽不到精彩,因為他是大腦外面的東西。可是你會比量、類比,用大腦去接收,那個殊勝感你就沒拿到,得不到。

  所以要學普賢的這種境界,你一定要訓練自己要有空性做基礎,那你才能接納。要不然,你所接納的不准,不正確。看起來好像都懂,你懂的啊只有一點點。那一點點,我不能講百分比,只有一點點而已。像大海水那麼大,你只有一點而已,一點當中再分出來一點,只有那麼一點。

  普賢的經典是,真的很殊勝。

  這輩子,跟各位講,介紹普賢法門也只是說試試看,看看此方眾生因緣、善根夠不夠。知道嗎?我把這個部分提出來講,是前無古人。往後呢,要再講就要看各位。不要光聽我講,我講完就算了,我講完就換各位講了,你要接著繼續講下去。

  這是他很殊勝的地方。

  好,我們再往下看。

  “通達如來十種智力。”這個如來十種智力,通常我們在講這十種智力的修行跟訓練,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修的。

  這為什麼我要跟各位講說,這十種是在八地以上菩薩修的呢?

  這是因為,是從《梵行品》來講。

  我們跟各位談過《華嚴三品》。《華嚴三品》有一品叫《淨行品》,是信位菩薩修的,就是你還沒有證阿羅漢以前這個地方修的,剛才講的七信位以前,八、九、十,十信以前的菩薩修《淨行品》。

  那十信過後就是法身了。法身所修的部分叫《梵行品》。那《梵行品》經文簡短,比較像空宗的經典。但是他是性宗的經典,他都是立的沒破,但是很短。

  他就把這個,從這個圓教初住位開始,一直到妙覺位成佛的位次,他所修的法門,統統給你列出來,而且位次非常清楚。

  這個當中就有提到這個“如來十種殊勝智力”,就是從八地以後開始修。

  而我們現在也在修,你修這個根本修不來。因為這個“十種殊勝智力”是從六種神通中來的,那你現在又沒神通你怎麼修,所以你修不來嘛。但是呢,多一些正知見是好的。正知見,就是正確的知見,要有。

  他是從六神通來的。六神通擴大就是這十種殊勝智力。他不止神通,他是智慧的妙用,所以叫做如來十種智力。這是八地以後的。所以這個地方來講,這以後的部分就是八地菩薩的境界。

  各位要留意。這是《華嚴經》裡頭有一個部分,我沒有跟各位講,就他的那個位次,在前面每一句、每一句都有他的位次。那再這樣講的話,大家負擔就太重了。因為你都還沒有開始去修,還沒實踐,光每次都講位次如何排列了,那這樣不太好,所以我通常就省略,就不講了。

  那第三品就是《普賢行願品》,就一般講的《行願品》其實是《十大願王》,就“一者禮敬諸佛,二稱贊如來…”那十條的部分。那個其實是成佛以後修的。所以為什麼講說,是永恆的又恆動的。

  所以成佛不是就沒事了,成佛以後干嗎?不是就坐在桌上給人家拜,就是出去收紅包,因為因地紅包包給人家太多了,所以果地時收紅包收回來。不是。

  他生命恆動,一直在教化眾生。

  好,這是提供給各位做參考的,這三品的用法。

  當然我們現在因地要修《普賢行願品》也可以,不是不行。那你就要配合圓融道進行。但是,我們很少去提到這個部分,大家都廣修十大願王。怎麼修呢?那就十大願王。不是,他要配合圓融道。

  好,我們往下看。“通達如來十種智力。威德自在。如大牛王。”

  這一句,八個字,你看得很清楚,有沒有?“威德自在。如大牛王。”有沒有?是什麼東西?不知道。他就是大威德,這大威德騎在牛上面。有沒有?你都不知道在哪裡,就在這裡。

  那個,大威德明王,他為什麼騎著牛啊?牛為什麼是他的坐騎?

  你不要看西藏的那個坐騎,那個你看不出,你要看我們的密法,那個大威德你才看得到。我不是說西藏的大威德不好,我要講他不好,晚上他就找我算帳,我不會說他不好。(眾笑)

  但是你想要了解什麼叫大威德,那你要看漢傳的。漢傳的畫,有沒有看過?好,明天就帶給各位看。(眾鼓掌)啊,我沒有大威德。(眾笑)

  那個八大明王應該有吧?我們只要講八大明王,八大明王大多都有大威德。那個圖像是很精彩的。那我這裡現有的是步擲明王。

  步擲明王是普賢菩薩,大威德是文殊菩薩。

  文殊為什麼大威德?因為智慧尊聖,所以叫大威德。

  那普賢為什麼叫步擲名王?步,就是進步,精進的意思,指邁開步伐,雄壯地前進。走路,那個腳步邁開,就像丟東西一樣。那你看那像不像踢正步?踢正步看過嗎?閱兵的時候踢正步。那步擲名王的步伐就是那個樣子,所以他是一種雄壯威武,就是踏踏實實在前進,在實踐的,精進的一種象征。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修學普賢行法的人,他的生命情操都非常精進、非常熱烈、熱情高昂的那種狀況。不會是冷冷淡淡的,像我們學佛學到清湯掛面,男生都變成剪平頭,在家也都理光頭,那個不是這個表示精進。

  你在生活中充滿著熱情,對於眾生,對於生命,對於世間充滿著愛才叫普賢行法。知道嗎?要是修到最後都穿海青走在街上,那不行啦,那不行。充滿著熱情,充滿著愛,關懷這個世間,熱愛這個世間,這個才是行者。

  假如修行人修到最後都與世隔絕,那這佛法哪裡去了?很快就滅亡了。不是,這個不是佛法。我們都弄錯了。

  “得無所畏能師子吼。深入無盡辯才大海。了知眾生諸秘密海。深入文字語言智海。了達法界猶如虛空。”

  這個地方,我跟各位提一下這個語言模式的運做狀況。

  他講“威德自在。如大牛王。得無所畏能獅子吼。深入無盡辯才大海。”這是前提。

  “了知眾生諸秘密海。”眾生有什麼秘密海?嗯?這就是關鍵,眾生有什麼秘密海?了知眾生的人性。

  我舉個例子給各位做參考看看。各位年輕的朋友,你將來出社會,現在也在社會,但是你注意看人。人啦,人生有幾個階段,我常常跟各位講過。那麼我們這裡,我還沒講過就是,不過已經講太多了。那個書本裡頭,帶子裡頭,你們慢慢去找去翻就有了。我現在舉一個例子。

  你看,人生如爬山,你注意看看。在山底下開始要去爬山的人,你注意那種心境怎麼樣?在山腰,有沒有?山腳下到山腰到快到頂的時候,那個人生的境界就像這樣子,都有不同哦,每個階段是不一樣的。當那個人走過高峰,開始往下走下來的時候,他的人生境界都不一樣。

  那麼現在你在社會上,你遇到的人或者你遇到的老板,或者你遇到的伙計,他在人生的旅程裡是在哪個階段?我告訴你,這個比算命更准。

  當他是剛從山腳下往山腰要走的人,功利心很強,名利心很強。

  假如這個人走過山腰,開始要往高峰爬的時候,他就會留意到,他做人處世是要注意到人品人格問題。

  你要留意到。那麼他到了高峰的時候,他會戰戰兢兢。當他走過高峰開始下來的時候,他有一種滿足感。他會多善、他不爭他會多讓。你去留意一下,你跟的老板是走過高峰的老板比較好。但是很抱歉的是,我們所跟的老板大概都在打拼。對不對?你去留意看看。

  所以你跟人相處的時候,你就要留意了。這個人是屬於他的人生的什麼階段,那你就應該知道要如何跟他相處。聽得懂嗎?

  這個叫做眾生秘密海。(眾鼓掌)

  當然你要看算命的,有沒有算命,你們知道什麼叫做算命嗎?有嗎?反正你破四舊都已經破掉了,算命的都破了嘛。

  算命的大概分三大系統,西洋的我們不談了。我們中國有子平術、紫薇斗術,這兩大系統,主要是這兩大系統。後來把這兩大系統綜合起來叫金平會海,這三大系統。紫薇斗術大概95%,子平術98%,綜合起來應該更准。但是金平會海的人,大概只占到80%。因為兩個要綜合起來用的話功夫要更高。你根器不夠,大概學不來。

  一個是袁田罡的、一個是徐子平的,他們不一樣。這兩個已經是超級大國師了,你想想看,現在這些小毛頭怎麼有可能超過他們呢?那這裡面確實有高人。假如你,我是這樣講,你不要說我在批評你,你要給人家算命,你要找你的朋友,他不收錢的。現在很多人都靠這個賺錢,那往往是郎中,不是高人。高人是不會靠這個賺錢。

  那麼他們有一套算法,這是中國古代的統計學。這只能叫統計學。那麼他們有很多星星,有什麼紫薇星、貪狼、七煞。這些聽起來都好可怕。但是都是好星,不是不好的星,古代統計學的名詞。它的統計不是在統計ENP、GDP,不是統計那個。它是在統計人性,他一生當中,他人生的高低潮。告訴你,非常的准。它是統計學。

  但是,你不要去遇到郎中。那些郎中是要賺錢的,講話不負責任的,錢拿來了,其它就不管了。那個你不要去。我是跟你講,你要有朋友,而這朋友靠*的,他很專。他是業余,但是他有興趣。因此他不以這個,為這個吃飯收入的主要來源。那這個,你可以跟他研究。知道嗎?但是你不要迷信,你應該要有你的主見跟判斷。

  從這個可以了解到眾生的心性,也就是人性的部分。因為一個人在墮入谷底的時候,他的心性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在往上走高峰的時候,是怎麼樣。那麼他過去的人生經驗,在這個時候所展現是什麼,那非常正確的。

  那我們通常缺乏觀察人性的能力。有沒有?佛教是不講算命,沒有錯,我不是鼓勵你去算命,但是你要通達人性。這是一個媒介,一個工具。知道嗎?這叫眾生秘密海。

  當然還有很多,不只這個。這只是我舉的例子,讓你了解。

  那麼麻衣神相、金面玉掌,那個是另外的一種算法,那是看相。

  那麼透過這個了解以後,對人性…這個,《華嚴經》為什麼對人性那麼重視呢?因為他是由三法印轉入空性,空性轉入人性,人性轉入人情味 。所以從人情味中,他可以看到這法界的一切。

  這一點,你可能會說“講到這裡來,佛法好像不是這樣講的。佛法好像只講到空性。講到人性,好像馬馬虎虎,還過得去。講到人情啊…”好像佛法不通人情,你又弄錯了。

  人情是怎麼作用的呢?你注意到孔子講過一句話。他到一個國家,他會聽那個國家的人民所唱的歌。有沒有?那麼,他聽到那個人民所唱的歌,就知道這個國家的政策好或不好。你記不記得?在《論語》上有這個記載。你要了解人品,此方人情如何,你就知道國情如何。你去留意啊。

  所以你要教化眾生,你必須了解眾生。你要了解眾生,從人情來看最好、最方便。菩薩大慈大悲,是從這地方來的。

  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以為菩薩都在雲端看。“那裡有一個跪下在求,開始在磕頭,我看看他叫觀世音還是叫地藏王。他叫地藏王,喂!老大,換你去了。我叫觀世音不叫地藏王。”(眾笑)

  你大概是這樣想,這些菩薩好像都在總機旁邊接電話,那叫誰,誰就說話了。你搞錯了!不是這樣的。

  他是從人情來的。所以我們說,真空絕相觀就是把三法印轉變為空性的一法印;理事無礙觀就是把空性轉變成人性,由人性來看。所以在人性中,我們可以看到,佛性是人性經過提煉的24K,就叫佛性。(眾鼓掌)人性是還沒提煉的佛性。對不對?所以人人皆有佛性。沒錯吧?對不?

  你那個佛性還沒有提煉,現在還不是純金,所以叫人性。那麼從人性的狀況可以來看,這個叫理事無礙,從理、從事上面來看。到事事無礙的時候,就你從人日常生活中所看的,那就人情味了。你顯現出來的應對、進退那個禮數、禮節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到國情如何,眾生要如何教化。

  你看現在我們開車出去,每一個人都是馬路小霸王。對不對?這是什麼人情?你都沒有看到,國外在塞車的時候,還一條線直直的過去。我不知道這裡,我還沒有真正的塞過車。在台灣塞車,明明兩條線的,可以塞六部車。我就不知道這車動起來怎麼動的。兩部車的車道,可以塞六部車。你看看,那像不像在世界賽車大會一樣,一沖出去會怎麼樣子。一塞車就塞到那種狀況。這就知道,亂。

  在西方國家一塞車,人家一部接一部。幾十公裡不要緊,就等。那我們不是,明明塞車了,他應要塞到旁邊去,大家要全部停下來。一動起來,怎麼動嘛,你想想看。這就是國情。從那裡看,從人情看,從你應對進退看。

  所以我說我們中國要強,到什麼時候你就可以看中國真的強。當中國人懂得讓,中國就一定強。(眾鼓掌)

  我們現在都不懂得讓,都在爭,不知道爭什麼。這個叫亂,這個不叫強。真正強的時候一定會讓。

  人家美國為什麼拿他沒辦法,人家強嘛。為什麼強,人家讓啊。三個車道就三個車道,當中他們可以下來,聊天,等,大家都等,就可以下來嘛。抽煙、聊天,就等啊。

  我們不是,我們就坐在車子裡面,開始緊張、煩亂、煩躁啊。你看這不是浪費生命嗎?對不對?所以人情是很重要的。

  你不要以為佛法不講人情,佛法絕對講人情。你看,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得到,可以絕對可以看得到。

  因為你了解眾生的種種狀況,所以能夠深入“文字語言字海”,你就不會老是佛裡佛氣,就講那幾個字。佛法術語轉過來,那個轉過來,那個念佛,念佛最好,怎麼念?念到一心不亂。弄了半天,師父,什麼是一心不亂?你只要念到不打妄想,就一心不亂。好,回去又不打妄想。要怎麼不打妄想?你念到一心不亂就不打妄想。(眾笑)到底怎麼念嘛,你說嘛。

  就跟剛才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樣。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無上正等正覺。什麼叫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叫佛法嗎?這翻譯機,這樣翻過來,這樣翻過去。兩個都不懂,就擺平了。這個不是佛法。

  所以我們,你要真的能通達人性,你就能深入語言文字海。你不通達人性,你講不出來。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佛法你懂嗎?懂了用你的語言表達。你既然懂了,用你的語言來表達。什麼叫真如?用你的話講,你不要再講詞典裡面的東西。你一講都是詞典裡面的,就表示你對真如根本不了解。什麼叫佛性,用你的話表達,要不然你絕對不了解佛性。什麼叫佛法,用你的話表達,你表達不出來,表示你對佛法根本不了解。這個就是關鍵嘛。

  所以你要深入文字語言字海,你必須表示眾生諸秘密。關鍵在這裡。為什麼這句話在這裡,他起了關鍵的作用。

  “了達法界猶如虛空。”這個,我們都跟各位講了很多了。

  “得諸菩薩神通智慧。威力勇健摧伏魔軍。智力明徹了達三世。知一切法無有違諍。而常趣求一切智地。以無斷智入諸世間。以法界智流出教海。得神通力。能令十方一切世界。輾轉相入。得善根力。於諸世界自在受生。得周遍眼。普見十方一切世界廣狹大小。得無礙智。於微細境現廣大剎。於廣大境現微細剎。以自在力。於一佛所。得一切佛功德智慧。威神所加。普見十方。無有疑惑。”

  這個地方,我們在《八十華嚴》的時候,這一類經文都有解釋。這個地方我不再講,因為這每一句話,都是一個,不只專題演講,都是可以作專案立項的研究。但是你要記得,法界等於法身,這個觀念去運作,你就可以了解,他不是這個世界。

  我們在這個世界裡,尤其我們這個時代,大腦用太多了。經常是用物理現象在解釋的,這個,你就沒有辦法了解生命。

  這個經文,我們不詳細地跟各位講了。

  最後一句。“於一念頃。能以神通。普遍十方一切剎海。具足如是無量功德。諸大菩薩。滿逝多林。皆是如來威神之力。”

  你看,這個華嚴經文,我們通常講的,都是普賢的經文,都是指這一類的。

  “於一念頃。能以神通。普遍十方一切剎海。”“一念頃”怎麼樣子達到這樣的境界,遍十方呢?你了解到我們生命運作的狀況,就剛才講的“若人有眼大如天”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

  但就是說,我們沒有那種眼界,沒有那個淨識眼,所以就整個法界,你不能通達。你始終是物理現象。看眼前得比較清楚,看遠的就不清楚。比較近的就聽的聲音大,遠的聲音就模糊了,這是你的物理現象。

  在法界裡,沒有物理現象,遠近是相等的。各位留意到這裡。在法界裡沒有遠近的關系。

  你看地球那麼大,地球假如變成像棒球那麼小,那你還有什麼距離感,你想想。所以今天我們看地球,你是用物理的眼睛看地球,所以它有距離遠近嘛。可當你的眼睛變成像天那麼大時候,地球已經變得像棒球那麼小了,像桔子這樣小而已,你就沒有什麼距離不距離的關系了。對不對?

  所以你進入法界的時候,你本身能力就跟這種現象一樣。既然你在這個世界裡,你看地球,地球那麼大。但你進入法界,你經過象限轉移進入法界的時候,那你看地球就像手中的橘子一樣。他不只是這個樣子,整個法界都像手中的橘子一樣。那你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關鍵就在這裡。所以修行到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你大腦所能及的。

  前面經文,跟這個地方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我們不講,但是你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到。

  最後這一句,他作一個結論“具足如是無量功德。”

  前面這些功德,他只是舉例而已,他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他能力,功德是一種能力。我們常講功德無量,你也不知道什麼功德無量。拿個十塊錢往功德箱一丟,功德無量。不是。

  功德是指價值跟意義。你這十塊錢放在功德箱,為什麼會功德無量呢?就是說,我放這十塊錢下去的價值跟意義是無量無邊的。知道嗎?不是那十塊錢丟下去就功德無量,那功德是什麼。是你把這十塊錢放下去的價值跟意義,是無量無邊的。

  假如那十塊錢放在你身上你拿去用,那個價值跟意義有限,但是你放到功德箱裡拿來救濟眾生,或者栽培僧材,或者教化眾生,這個價值跟意義很大。

  這個功德,是指那個價值跟意義。或者是某一種能力,是無量無邊的,這個叫做功德。

  這樣子,功德會不會定義?功德我沒有用慣的,用慣的,大家就跟著用慣的,什麼意義也不知道。人家喊萬歲你也萬歲。我們哪有萬歲?中華文化只不過五千年而已。五千歲哪有萬歲。每個皇帝都喊萬歲,你看哪個皇帝萬歲?我看一百歲的皇帝都沒幾個了,怎麼會有可能萬歲呢?

  是你用慣的,那個語言用慣的以後,變成沒用的,沒價值。我們要了解它的基本定義。

  好,這些大菩薩都具足了這麼多的功德,有這麼多的價值跟意義,有這麼多的能力,的這些菩薩呢,滿逝多林,在逝多林裡頭。

  你想想看他們怎麼來的?逝多林是這個世間的,但這個時候你想想看,這個逝多林有多大?就一個寺院的幅員面積,以現在的話來講也不過500畝而已呀,對不對?500畝地。而1000畝地,5000畝地了不起了。那麼多的大菩薩來,怎麼塞得進去呀?所以你從空間感上來講,這是法界的東西,不是這個世界的東西。

  “皆是如來威神之力。”就是佛,這裡講如來,就你的自性,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的自性,那個自性之力,自性的威神力所顯現的。

  這個部分,往後我們會常講。“諸佛威神之力”跟“如來威神之力”有什麼不同。往後我們再跟各位作說明。

  好,今天我們就把這第一卷經文,簡單地作一個結論。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29講
下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27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