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31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31講(2007年09月30日)A

  這個“開經偈”四句話我們每天都在念,你只要翻開經本,你都會遇到。

  第一句,他提到“無上甚深微妙法”。那是什麼東西?你感受不到,因為你容易被這種字嚇倒。無上甚深又很微妙啊,那我算老幾?我怎麼會懂呢?

  然後最後呢,他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那真實義是什麼?那你難道不了解真實義嗎?那你又說“我也不解,因為我是迷惑人。”

  不會。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矛盾的情結呢?因為你把他拆開看,“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如來真實義。當你這樣子一勾兌,你就會發現,那是因為我們迷,只要你冷靜,你就會發現真實義是什麼。

  我們進到道場來,我相信各位,你來聽經的人絕大部分,偶爾可能有一兩個例外。“因為晚上睡不著,這兩個鐘頭好好睡一下,師父一講經我好睡。”可能有一兩個啦。

  我們有一位博士到美國去了50年,他就失眠50年。已經70幾了,他就告訴我說,他想學佛。

  我說“可以啊。”

  他說“不可能。”

  我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有兩個習慣,第一個會失眠。”因為這50年來他一直沒睡好,第二個他不能沒香煙。那他非得學佛不可,可是這樣要怎麼辦?

  我說“你從今天開始失眠就會好了。”

  他愣了一下,“真的嗎?”

  我說“佛法就那麼神奇。”

  他那一天是早上10點來,談到11點半,因為我們中午要講經。請他吃飯,吃完飯就讓他留下來聽經。

  聽完以後,他說“那個帶子我要。”

  我說“好。”我們就拷了一個帶子,我們那個時候還是那個磁帶,Cassette那種,就送給他了。

  第二天,他又跑來了。他說“師父,我昨天很好睡。”

  我說“好,那你就好好睡。”從此以後他失眠就好了。

  他失眠怎麼治的呢?因為晚上要睡覺醒了,他就把它放下去聽,聽不到五分鐘就睡著了。所以那個帶子一直聽到他聽壞了。

  他還要再一個,我說“不要拿一個,換別的啦。”我就送一套我們那早期有那一百盒帶子的,給他帶回去,一直聽到他往生。他要不死現在也應該快100歲了。

  他帶回去了。這個還不打緊,裡面聽到一個《心經》,因為他已經七八十了,心經背不起來。我說“不要緊,你就念一遍。”他就拿《心經》就這樣拿著念。

  他一面叼煙斗一面念,他問我“要怎麼念?”

  我說“你就記得一個原則,這樣念對嗎?這樣就好了。”他就這樣子。

  有一天跟他太太講:“我這樣對著佛,煙就吐到他臉上去了,不恭敬,我覺得這樣不對。”所以呢,他就把這誦經的時候,就戒煙,就那個煙不抽。誦完經再拿起來抽。

  有一天又跟他太太說:“我這樣好像在騙佛,誦完經就抽煙,好像在背後做壞事。所以我誦完經就不抽煙。” 誦完經不抽煙,那誦經前抽煙。

  又有一天他想一想,他:“不對啊,我抽完煙來誦經,那個味道很重啊。”很重,那怎麼辦呢?那誦經前也不要抽煙。他就改了。

  有一天,他就告訴他太太說:“我煙戒了。”

  他太太說:“你要證明,我拿證據給你看。”他家裡一個櫃子,他太太通通把它收起,他每次要戒煙,煙斗十幾支,通通丟到垃圾桶去,叫他太太拿去倒掉。他“做了決定,一定戒煙。”因為那煙斗買一套要好幾萬,人民幣大概要好幾十萬,他就丟掉了。然後呢,第二天又買回來,又買買買,買一堆。一堆以後,又戒了。所以他太太覺得那很貴捨不得丟掉,都把它揀起來。然後他每次丟,她每次揀,已經揀了一堆了。

  可是這一次他說他煙戒了,他太太不相信,因為你沒有把東西丟掉嘛。

  他說:“那是錯誤的,丟掉以後你會想要,所以我這次就把他擺在那裡,就看著它,很想抽,就是不能抽。”

  就這樣他戒了。

  我告訴各位,這個就是修行。

  什麼叫修行呢?修行就是降伏自己,不是降伏別人。你要記得這個原則。

  現在,我們這個叫做“小學”的這種社會中心價值觀,這個核心價值,都是要戰勝別人要降伏別人,是不是這樣?所以你會很痛苦。因為你要降伏別人,別人也要降伏你啊。所以,你今天戰勝了別人,明天人家會戰勝你啊。

  但是你還沒有戰勝別人的時候,你一定要把他給降伏。可是當你把他降伏,你會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大家都要降伏你。你的日子不好過,不好過了。這叫患得患失。

  我們修行的原則,就降伏自己。自己要看到什麼缺點,從那個地方下手,就好了。

  所以告訴各位,不管怎麼樣,你一定要誦經念佛。對不對,要怎麼改,你自己才知道,別人不知道。師父再教你什麼法門,都沒用,聽起來都很好玩。

  你看看,一個老人家,七十幾了。當然,講他失眠治好了,那是他業盡了。不是治好了,他業盡了嘛,他該恢復好好睡覺的時候了。

  他往生的時候,在睡覺中往生。怎麼死的他也不知道,就睡覺,睡一睡就走了。他老婆也不知道。

  到了第三天,他老婆“對啊,昨天他怎麼沒醒來?怎麼沒出現了。”就去看他,已經走了。他老婆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走的。反正兩個老夫妻,久了以後,你有來吃飯、沒來吃飯,差不多。所以老公走了,她都不知道。

  很自在嘛。就一個《心經》要念,背都沒背起來,但他想辦法降伏自己。

  他到七十八的時候跟我講,他說:“我都快八十了,本來要退休的,也不給我退,可是我實在很不甘心這種族歧視。”因為他華人嘛。到美國去,人家白人,你黃人。他老是當副主任。

  我們只是鼓勵鼓勵,誰知道那麼神呢,我說:“會啦,你明年就當主任了。”

  他說“真的嗎?”

  我說“會,會,會。”

  第二年當主任。他又回來了:“你看我有沒有當院長的命?”

  我說:“會啦,會啦。年紀這麼大,你又沒做壞事,一定會啦。”

  再隔一年升副院長,再隔一年升院長。這不打緊,他為什麼升院長呢?這當中有一個蹊跷。

  他來問我說,克林頓要他當什麼,什麼亞太華人經濟區的主席,因為他是華人嘛。他說:“要不要當?”

  我說“那你就當嘛。”

  他說“很多人在爭呢。”

  “人家要你當,你為什麼不當?”他就這樣當了。

  而那個回去,他以這個資歷就升院長了,就這樣來了。

  所以有好多事,你學了佛以後真心學佛,你的因緣就轉了,沒為什麼。

  那你要真學,不是皈依、皈依啊,皈依你也搞不好嘛。對不對?你自己想皈依又不是真要皈依。你自己想的不是誠心皈依,知道嗎?清淨心皈依,那功德很殊勝。可是你不是清淨心,那就麻煩了。

  有一次,他特別邀請我到他家裡去。

  我第一次上尼加拉瓜瀑布,就是他帶我去的。一個老先生開車,走這裡比較省錢,走那裡比較省錢。

  在路上他問我說“我算不算?”他不會講話,不會用我們的術語說,是個佛弟子,或者他皈依了。他就說“我算不算是入門的學佛的人?”

  我說:“是啊。”

  “那我可以說拜你為師嗎?”

  我說“可以啊”

  “好,我一定會好好地感謝你。”

  我說“怎麼感謝不要緊,你老有所終,這個最好。”就這樣子。這是誠心皈依,不要儀式。

  但你內心毛毛的、種種的那個,那就麻煩了。

  所以怎麼樣子,你真的想要降伏自己。這個念頭一起,你是標准的佛弟子。知道嗎?很多儀式不是不需要,大眾在一起的時候需要,你個人的時候不需要。但是呢,你一定要誠心誠意、絕對清淨心,這點很重要。

  但是今天,我們資訊很發達,信息太豐富,結果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學佛。這是最大的遺憾。你只學到表面上的。

  所以我們說雜訊太多,弄到最後都是走到羊腸小道。一叫你上菩提大道,你上不去,偏偏都跑到羊腸小道去。結果,鑽到裡面去又迷路了,回不來了。

  這個是關鍵。希望大家在學佛的時候弄清楚這些狀況。

  好,我們再看第三十一頁。昨天我們講到第一段講完了。

  “諸佛菩薩神通境界。非諸二乘狹劣境故。”

  所以你要發心,一定要發廣大心。華嚴講廣大,所以廣大心啦,我們現在,我是覺得用華嚴這個字,應該用經典裡面標准的字來講,叫普賢乘。這一個部分,是要你自己真正地徹底做一個生命改造,而且是要全方位進行的。你立足點做好,那就可以進行了。

  昨天我們提到這裡,今天我們從下一段開始。

  “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廣大神變。”

  這在經文裡,把他列為最後一句,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因為善根不同,所以你看不到這邊。

  這個善根不同,你看不到東西,我相信各位,你都有這樣經驗。你假如對字畫有興趣,這個字寫得好不好,你一看就知道。對不對?你假如對字沒有興趣,他寫得好不好,對你來講根本沒用,是不是這樣?字、畫是這樣,音樂、美術、舞蹈也一樣。當你不在這個行業,當你不認識他的時候,你根本感受不到。是不是這樣?

  佛法也一樣。你不學佛的人,佛法多好,你根本不知道。那你知道是真的呢?還是只有文字上的呢?或者只是形式上。師父對你很好,所以佛法很好;師父對你不好,所以佛法不好。師父不是佛法,師父還是人。你不要把人跟法給弄錯了。弄清楚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

  當你沒有弄到佛法的真谛,那你佛法的殊勝絕對感受不到,你來到這裡聽經也一樣。這裡在講什麼,那個要領、要點,你沒有抓到。只是說“師父講得很好笑,我來這裡笑一笑”,那跟這個真谛是不一樣的。

  這句話是做這樣一個總結。那我們再看下面。

  他講,“複次,彼諸聲聞。無如是菩薩所修最勝善根故。”

  這些聲聞,你修學這一法的人,沒有這種訓練。

  我們現在要跟各位談的,一個很重要,現代學佛的一個主要弊端的問題在哪裡?

  大家都想要快。“師父你告訴我,我修什麼馬上就可以…” 可以怎麼樣?你要有善根,沒善根不行。像那老教授,我說“今天晚上你就可以把失眠治好了。”那你要有因緣,你要有善根有因緣。

  因為他看得到,“這個帶子,我要。”那個要的時候,很不禮貌,人家錄起來要做母帶的,他要。他就直接要了。但是他不是不禮貌,因為他不知道。你只要拷一個給他就好了。但是呢,他已經起了那信心。要,就是要,要勇於表達。

  我們現在呢,“要”不敢表達。時間、空間、立場都沒搞清楚,你要的時候不得體。等到人家要你來的時候,你又鬧別扭。對不對?我要糖,你不給我,現在你要給我,我才不吃給你看。那這種情緒化的,都不行。

  學佛一定要注意,不要情緒化。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不能情緒化。要不然你就等於沒在學。這是一個關鍵。

  那我們為什麼常常沒有辦法學好?就是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包括你聽聞佛法開始到現在。有的很長了,有的不長。事實上這當中已經經歷很多了。你有沒有真正地做到?菩薩在修善根是怎麼修的?你在修善根是怎麼修的?你要注意哦,為什麼你修的會變成聲聞善根,而不是菩薩善根?那很多人修一修只有人天善根,也就是人天福報,修不到出世間善根?

  你記得一個原則,凡是你認為你要的,而能得到的話,那我告訴你,這叫福報。這,你一點進步都沒有。所以呢,在這個時候,你就要這樣反省自己,“那我這樣子對嗎?”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就像你在世間上,你在工作,你在認真,你成功,你賺錢,但這個是對嗎?你要弄清楚啊。因為很多是你前輩子修的福報,這輩子它兌現。不是你這輩子因為修行,所以它才成就的,這不一樣。

  假如是你前輩子修來的福報,這輩子兌現的話,這個叫報得。

  假如你是這輩子修行而成就的話,那叫修得。你修到的。知道嗎?你過去生修來的,不是前輩子。你過去不知道累積多久才累積那麼一點福報兌現了,結果你以為是這輩子修的,那你就弄錯了。

  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只要世間事你能圓滿的,我告訴你,都不是你這輩子做的,那都是前輩子的福報。那你把它當作是你修行的,根本上你錯了。

  那你佛法什麼你沒有得到,因為你已經弄錯方向了。你把報得當修得。那怎麼對呢?對不對?

  那你要修得的話,那你就去檢驗“我到底修了多少?”所以各位去要那一種“我要怎麼樣趕快修得到的”,你大概都是報得。而且你會發現,很多人都修不到,因為你前輩子福報不在這裡。這是一個關鍵。

  所以從修行上來講,我們一直跟各位講,不要急。

  我常講一個故事,應該也叫公案。我也記不得主角的名字了。

  以前我們有镖局,镖局知道嗎?現在叫保全嘛。以前是押著那金條、銀條,那個,從一個地方送到一個地方。镖局會就跟那個保全一樣,會爭生意。

  後來镖局的局長被打死了,他的兒子就要報仇。這個兒子就去找镖局局長的師父,對他來講就叫師公,對不對?

  他說“師公,我要報仇,爸爸被打死了。君子報仇三年不晚,你三年就把功夫教給我,這樣好吧?我一定很認真地學,一定要報仇。”

  師父說“不行,這樣最少要十年。”

  “啊!十年,那我夜以繼日不眠不休這樣地修,三年可以嗎?”

  師父說“不行,假如這樣的話,要三十年”

  他說“能不能快一點?”

  他說“要快一點,可以,五十年。”

  這個跟你大腦裡頭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你要知道,你有沒有因緣?你很急是一個事實,急是事實。修行不能急,越急越不能成就,越不能成就。

  我們看到很多了,在各位來講只有你一個啦,在我來講好多啦。好多好多人都是急著要成就的,告訴各位,都死得很慘。菩提心,都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所以你急的話,你一定是修到人天福報。沒有辦法修菩薩善根。

  弄清楚啊。我不是澆你的冷水,但是你要有正確的心態。

  我們經文遇到,我會告訴你。但是這樣講,你又覺得,好像沒什麼證據。但是為什麼人家修的是菩薩善根?你修一修就老是掉車尾,為什麼跟不上去,老是被附帶、夾帶過去?就是這個原因,太急了。

  不能急。你一定要看清楚,弄清楚。

  所以,經教一定要有。像以前,我們在讀書,多少文章是要背的。各位你現在背多少?現在讀經你背了多少?

  大悲咒一萬遍以上有沒有背起來?而且53天之內要完成。《心經》、《金剛經》、《梵行品》、《心要法門》背了沒?《經首》背了沒?《華嚴三品》背了沒?要不然,多少成語、佛教的名相要背。

  這些功夫都沒有,你就憑著說“我靠心法就可以成就”。鬼啦,心法?根本都不算。

  一定要好好用功,把基礎打起來。

  然後,打坐。這都是基本的。你最少要坐上一千個小時以上。一千個小時,還不能分,一千個小時最少要在一兩年之內,三年都不行。你一天坐一個小時還不行。一年之內,一天三個小時,自己去要求自己。弄到兩條腿好像都快變火腿了,你還是要壓過去。

  念佛,念佛最少一百萬聲算一遍,一百萬聲算一遍,這樣子一直念。

  誦經最少兩萬卷以上.

  你有沒有把這基礎打下來?

  “人家,我們法王活佛說灌個頂,我就OK了。”那你就去灌吧,你晚上回家洗澡,蓮蓬頭一轉就可以灌了。不是啊,這個都是下功夫的。

  功夫你下得越扎實,你就越有信心。知道嗎?扎實,你知道嗎?你功夫是下的不扎實。

  兩萬卷經文你有沒有誦?有。誦兩萬次卷的“三句經”。“如是我聞”,一片空白,“信受奉行”,三句。這種功夫沒用。扎實功夫就兩萬卷經文我在讀誦的時候,我發現問題,然後又去解決問題。我跟各位講,兩萬卷經文,你誦經你一定開悟。

  但你“三句經”決不開悟。“三句經”表示你下輩子來,你考試會得第一名。只是這樣子。那個福報有嘛,你有誦嘛。你看起來“嘿嘿,這個經文都很熟。”書本一打開我都很熟,因為你前輩子讀誦兩萬遍了,那要考試,一逼,你當然會考試考100分,沒有問題。因為你有那個福報,可是你不能成就。

  所以扎實功夫,你一定要有。

  拜佛一定要拜。“那個,我不修那個。”不是不修,現在社會上所有的這些,你通通要有,自己好好從基礎這樣子走過一遍,你要修什麼你就很清楚了。

  你都沒用功,到處跟人家跑,這裡師父講經,那裡法王灌頂,再來那裡打禅七,那裡打佛七。什麼你都去參加,回來以後眼花缭亂。那不行,不行。

  自己一定把自己弄好,弄一個,你才有辦法修菩薩的最勝善根。這個是第一個。

  第二個“無如是見佛神通清淨智眼故。”

  見佛神通,你怎麼修都難啦。但是我告訴各位修圓融道是最方便的。在修圓融道的時候,你自己經常發願,有那種殊勝的,下輩子你到那裡去你不知道,但是你心裡要種上一點善根,有殊勝的那種聚會,我一定要去隨喜。你要記得這個。

  那你往生淨土以後,那有佛成佛,是不是殊勝啦,你就一定有份。你有那個殊勝的“唉呀,那個都是雜訊啊。”你又不去了。好,等到你到淨土以後,佛成佛,你也是“唉,那也都是雜訊啊。”你就掉了,機緣就掉了。

  什麼叫殊勝,生命中殊勝的,你都要去參與,而且要有參與的動機。要有這種,這不是好奇心,是一種動機,我要去參與。參與啊,不是站在那邊看熱鬧,要去參與。

  所以你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本來就是全方位的,他不會單一的,這樣子你才會有見佛神通的清淨智眼。

  我跟各位講,這是一個關鍵跟要領啊。就這一法的,這一句是一個法,前面也是每一句都一個法門。我就把那個法門的本體性、重點告訴你,那個Know How。Know How會不會寫?K、N、O、W,不要忘了,How。那個key,那個關鍵告訴你,你就要去做。

  我詳細講那整個過程啊,那這時間是絕對不夠,不要六年,六十年也講不完。把那重點提給你,你趕快抓下來。

  第三個,“無如是甚深三昧微細觀察故。”

  這個詞,文字看懂了,那個是什麼你不懂。我用個形容詞給你看。這微細觀察你知道嗎?這一張紙上寫文字,這樣子你看不到,我拿來看很清楚。有沒有?這叫微細觀察。

  那三昧微細觀察是什麼?拿來看也看不到,要顯微鏡看。有沒有?要透過一個媒介,用顯微鏡,裡面的細胞你就看到了。對不對?細胞裡面還有什麼你知道嗎?那叫電子顯微鏡。是吧,那個電子顯微鏡在這裡來講就叫甚深三昧。

  你也會微細觀察。微細觀察得微細智,這個三昧微細觀察就得甚微細智,微細智還有甚微細智。

  所以你要懂得說,我們是在修什麼? 這個語言文字出現的時候,他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他的標的是不同的。

  那麼,你平常有沒有這樣修學過?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是真正深入思考。

  各位,你都只會煩惱。一件事情來了以後就只會煩惱,然後就趕快問人。你沒有去觀察,你沒有微細觀察。這問題來,你有沒有仔細考慮,他的前因後果,有可能產生的結果怎麼樣,去思考這些問題。這個叫微細觀察。

  菩薩在處理事情啊,跟我們處理事情不一樣。 那你從平常的生活中都可以進行的。

  第四個,“無如是廣大神力所加持故。”

  廣大神力加持,廣大神力從哪裡來?生命能量嘛。這個我們前面講過。生命的本能嘛。那你的生命因素當中,生命性德的本能要起作用,這個叫廣大加持。廣大神力啊。

  那我們都是希望給師父加持,那師父給誰加持?“師父,給我加持一下。”那師父給誰加持啊?所以常常是把佛往頭上一動,是吧?那個木頭給誰加持啊?這個你就沒有觀察到了。不是我們不恭敬、不尊重,但是你要弄清楚。

  事修要有,請師父加持的事修要有。你在事修的時候有沒有那一種理修,要跟上去啊。當你理修跟上去的時候,理事就無礙了,就會合一了。那個時候你才是真修行。不要只有事修,還要理修,要搭配。

  所以廣大神力,來自於我們對生命因素的啟發跟發動。那菩薩呢,他會很在意全體生命因素的啟動。我們剛開始初發心的人,都選擇單一,這是下手處。所以我們跟各位講,當你不作意,只修一個生命性德的時候,到達66分的時候,那你全體的生命因素都會啟動。但是你要到達66分。

  現在呢,你哪一個到66分了?有沒有?你有三個因素達到66以上,貪、嗔、癡。貪嗔癡只會啟動你不好的生命因素,惡質跟雜質,不會啟動生命本質。我們要的是生命本質,性德的那個部分。這個關鍵啦。

  好,再下一個,“無如是不可思議解脫門故。”

  這個不可思議的解脫門,不是可思議的解脫門。要留意啊。

  你平常就要訓練自己的廣大心量。廣大心量很簡單,從一個地方開始修——包容。包容是訓練心量的主要手段。

  你總不能夠說,“好吧,算你對了,我包容你了。” 人家對,你就包容嘛。他不對你要包容他。對不對?你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到他錯了。他錯了,你就接納他,你從這裡訓練你的心量。

  你不要說你改過,我就接受你。改過,你當然接受。你不接受,那怎麼可以呢。對不對?在他犯錯的時候,你很清楚看到,你能接納他,那才叫包容。這是很清楚的定義啊。

  對方有錯,我絕對沒錯。“他又羞辱我,我接納他。”能嗎?你一定要訓練這個。

  可是,我們往往這口氣咽不下啊。你咽不下這口氣,你就沒辦法修了。你心量打不開啊。

  我跟各位一樣,在當居士的時候,有一個單位,叫做“僧伽醫藥基金會”,他就是專門為僧眾的醫藥費成立一個基金。那個會長有一天說要結婚去了,那就叫我當代會長。我也搞不懂他為什麼叫我當代會長,因為原來我是副會長,就代了會長。

  過了三個月,他又回來說不結婚了。我說:“要結婚怎麼又不結婚了?”

  他說:“這三個月是考驗你的忠貞度。”

  我說:“噢,我的忠貞怎麼啦?”

  他說:“我們原來有基金一百萬,現在都快用完了。”

  我說:“噢,誰用的?”

  他說:“你用的。”

  我說:“噢,我怎麼不知道?”

  “所以你這樣你不可靠。”

  我說:“不可靠?”

  然後就連續罵呢,從早上10點罵到下午3點半。大家都還沒吃飯。大概四五個人就一直罵,罵我不忠貞啦,怎麼樣啦。而他現在要回來了,我就說:“能不能給我講一句話?”

  他說:“你講。”

  我說:“這個會是你要回來的會,對不對?”

  他:“是呀。”

  “我只要告訴你一句話,我把代會長取消掉。這個地方全部還給你。但是,你要記得,存折不在我這裡,印章也不在我這裡,誰用掉錢我不知道。但是呢,我可以告訴你,我原封不動地還給你。零用錢,我一毛錢也沒用。所有要辦的事,我們都有記錄。你看一下,就這樣子。”

  他說:“噢,那你要交出來啊。”

  我說:“是呀。”

  “那就沒事了,沒事了。”

  我說:“沒事就好了。可以散會吧?”

  我們就散會了。

  我回到家的時候,會議中另外一派人已經在家裡等我了。

  “奇怪,你怎麼給他罵那麼久,一句話都不吭聲呢?我們在聽就知道這裡面有陷阱。”

  “那不要緊,那很清楚嘛。大家都看得到,就算了嘛。”

  你要訓練自己,不能火爆脾氣出來啊,這就是包容嘛。因為你在包容的時候,旁邊明眼人看得很清楚。他們想要誣陷你的人,他也很清楚啊。他只是擔心說我不還他而已嘛。那不是我的,我不還你。我要干嘛?我還背個業啊。

  這個就是,一個人訓練包容,是很重要的。你自己要算算看,你一輩子包容了多少人?包容了多少事?你就可以知道你的心量有多大。

  這個,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他是很事實、很現實的狀況。修行呢是從這裡開始。

  所以,你想要得到廣大神力加持,或不可思議的解脫自在門都從這裡來的。要不然你在修,都是可思可議的,都是你大腦裡記載的東西,那是不能成就的。能成就也是可思議的解脫。

  這不思議的解脫,來自於不思議的廣大境界。那個廣大,你要從包容中訓練過來嘛。

  再下面,“無如是神通自在故。無如是廣大勢力故。無如是廣大威德故。無如是最勝住處故。無如是智眼所行境故。”

  這些都是同一類的行法。那我們在這些行法中,每一個每一個都可以教你,需要的時間相當多。那我們告訴各位,那個圓融道是最好的方法,這一次就全修了。

  圓融道裡,他就是理修事修同時進行。尤其是事修非常重要,各位不要忘了,修行,事修是絕對要的。

  事修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造成迷信,造成常見,你要記得這一點。常見,常見是不正確,但是常見至少有福報;斷見也是邪見,但是斷見連福報都沒有。

  所以一般在佛門中,這些小老百姓的迷信,我們不太想破除他,因為至少他修到福報嘛。你看他到廟門口來就拼命拜、拼命拜,他拜什麼也不知道。門都關著,人家神都下班去了,他還在拜。拜就有福報嘛,拜就好了嘛。盡管拜完以後回家,若是大小吆喝罵人打人等等,但是他拜的時候他有修到一點福報,就好了嘛。你不拜的話,連福報都沒有啊。不拜也是迷信啊,拜也是迷信啊,干脆給他拜一點福報嘛。這是宗教設施的一個善巧方便。

  但是有一點,你假如沒有事修的話,你就變成斷見了。知道嗎?所以事修一定要有,想辦法把理修帶上去。

  像供養,我們說,上一次跟各位講過,“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是告訴你在進行各種事修的供養當中,法供養就是理上的供養你要加上去,你這個供養才殊勝。因此,當你在供養一個東西的時候,即使在家裡,供養你的佛堂、佛像的時候,你要帶一個不離菩提心供養。對不對?

  那你要做功課的時候,如說修行供養,有沒有?不一樣哦。是不是?

  那你假如供養師父的時候說,請代眾生受苦供養。對不對?代眾生受苦供養。那你不敢代請師父代嘛。但你至少把法供養給帶上來,理修的部分帶上去了。

  這個是很重要的,你不能沒有理修。

  但你假如只有理修沒有事修,那比只有事修沒有理修的糟。理修事修都沒有就更不用講了,那就跟修行沒關嘛。所以你理修事修要同時都有,這一點是經常要帶上來的。

  那麼,你在圓融道當中進行的這個事修裡頭,我們跟你講,哪一個你自己定我們是不管的。要行菩薩道,你說我修眾生事業,也可以,但是你要盡行壽。盡行壽這個約束是使你堅定不移,擁有金剛性、金剛身、金剛智。你要留意到這點。所以不要輕易地悔退。

  那在盡行壽的過程裡,你會有很多挫折,有很多境界,那這個呢就修你這些東西。

  剛才講,有殊勝的那種盛會,你要去參與。不是去看看就好,那個不算,要去參與。那就是一個啊。

  那有些呢,你會懷疑,到底我去不去?有這種狀況,那都考驗你裡面這幾個。去,也增長善根;不去,也增長善根。你要會有智慧判斷。

  當你不會智慧判斷,往往是不該去的時候你去,去了造業;該去的不去,你斷了因緣。就變這樣了。

  所以一定要留意到,那都是在考驗跟歷練。

  那這過程當中,你會不會弄錯?一定會弄錯,我跟各位講,只要你做事你一定會做錯事;你要做大事啊,你一定會做大錯。那不要緊,你記得一個原則,“錯五次,只要你在最後那一次超越了,對了,前面五次全面補過來。”知道嗎?

  就像你考試,每次考每次被老師打,滿江紅。老師說這題做不出來,你就手伸出來,打完了,“老師,我那一題對。”

  “對,你怎麼手伸出來?”

  “因為每次老師叫我,都是要被打。”

  盡管你是錯到這種程度,你升級了嘛。升級了,不就是全對了嗎?最後那一次升級就好了。那過去的錯不是全補了嗎?所以,重點在於,你必須要成長,你必須要升級。

  錯不要緊,我們都是學生嘛,在成佛道上我們都是學生,被老師打很正常。對不對?考不會的人正常,弄錯的人很正常,這是必然的。

  所以成長,你一定要去歷練。歷練你一定會遇到挫折,你一定會遇到失敗,一定會被人家K得滿頭包。不要緊,你一定要走過,一定要走過就對了。這是關鍵,修行的一個真正的關鍵。

  你要怕,什麼都求完美,到最後人家都已經到終點了,你還沒下手。動手,修行不怕錯。你不要問到通通弄好了,我會了,什麼都會了,你才要動手,那已經來不及了。這是一個關鍵。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是故”因為沒有這些境界,沒有這些能力,所以,“於此。不能知。不能見。不能入。不能得。不能遍解。不能出生。不能觀察。不能忍受。不能修行。不能安住。不能開示。亦複不能廣為人說。不能讚歎。不能指示。不能授與。不能攝取。不能勸進。不能教誨,令其修習,令其安住,令其證入諸佛境界。”

  這裡面都講,因為你不知道,所以你也沒辦法教人。那不知道,不是不知道,一個不知道都好多啊。這一段話的意思是指,你兩個完全隔開了。所以我用微觀的佛法跟宏觀佛法,來跟各位做這個區別。問題也在這個地方。因為你修學微觀的,你對宏觀的境界是完全無知,完全不知道。

  像我們跟各位講,普賢乘是什麼? 你只修菩薩道的人,普賢乘是什麼你根本也不知道。因為不能知不能說嘛,不能遍入,不能遍解,因為你這塊你完全不懂啊。

  我舉個例子你看。中國人,中國文化當中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外國人還一直還沒有辦法體會的,就是玉文化。玉,外國人沒有玉,外國人雖然很喜歡鑽石、翡翠、瑪瑙啦,不是瑪瑙,瑪瑙他不要, 什麼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他們喜歡這些東西。可是,他只當裝飾品,他不會玩玉。

  那你跟他,講這塊玉比那塊玉好在哪裡啊,他看了老半天,那個眼睛只是這樣轉而已,他看不出來嘛。他更不知道說這個玉有什麼價值嘛。我們中國人講,君子無故玉不離身。他說背一塊石頭在身上干嘛?我們玉都好大一塊啊,不像他們帶戒指的人,有沒有?幾克拉,幾克拉。那你一個玉都快算半斤了,還幾克拉?他就沒有辦法體會。你知道嗎?

  你修學佛法也一樣。你走入那個區塊以後,對另外一個區塊根本無法體會。不只這樣,你自己去體會看看。念佛的殊勝在哪裡,不念佛的人不知道。參禅的人參禅殊勝在哪裡,念佛的人根本體會不到。同樣,修密的殊勝在哪裡,你沒修的人怎麼能知道。對不對?這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我們才告訴各位,你現在不管修什麼,禅、淨、律、密還有經教五個。你都要一個為主,50%以上,其它的為輔,25% 以上,不能都不參加,否則你的心量境界根本就不夠。

  其它的總要三不五時總要參加一下。今年參加佛七,明年參加禅七,雖然我修密法,假設這樣講。有何不可?你不參加佛七,你怎麼知道人家念佛是多殊勝啦;你不參加禅七,你怎麼知道選佛場是怎麼樣選佛的。所以你要參加。

  “我修密法就好。”你少來。你自己打個七,經典連續誦七天。連續誦七天,《八十華嚴》大概誦完了。

  你要去經驗、去經歷,不然你對佛法怎麼會有全方位的認知呢?這個就是你自己要努力的地方,那個境界才能打開。

  這個都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幾個要領。

  周遭的環境,這個周遭的環境,各位可能你體會不到,平常善知識們也沒跟你指導這個方向。都告訴你要一門深入,其他八萬四千行都饒他去行,這個三千威儀由他去儀,什麼我也不做,那不行。當然他有他的教法,你就跟他去修啊。不過我告訴你,你必須要廣大。否則你的境界沒有辦法提煉出來。

  好,我們看下面一段。“何以故。彼諸聲聞。無有如是大智慧故。”

  不是聲聞沒有大智慧,是聲聞沒有鍛煉把智慧的生命因素給提煉出來,所以他沒有。

  那我們修學的時候,你不要把那些全部封死了,你要讓他自然成長。那你才有可能到66分的時候,其他的生命因素全部冒出來。那你假如把其他都封死了,你到100分了,他也是那個樣子啊,因為已經封死了嘛。

  所以他這裡就會講說,“無如是大智慧”。我們智慧有哪些呢?智首菩薩,你看,這是智慧嘛,文殊勢利菩薩也是智慧,智首、妙手嘛。還不止,所有的什麼法慧、金剛慧都是智慧。那你這些智慧全部封死了。不能封死啊,要讓他成長。這第一個。

  第二個,“依聲聞乘。而出離故。”所以這個依於微觀的佛法而出離。我們希望你也能夠再增加一些微觀佛法以外的東西,不要把自己給封閉了。

  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繼續講。

  《四十華嚴》第31講(2007年09月30日)B

  好,大家請坐。

  好,我們再看第三句。“入聲聞道。得智慧故。修聲聞行。求滿足故。住聲聞果。為究竟故。悟解聲聞實諦智故。住於差別真實際故。”

  好,我們先看這個地方。他都是以,你依聲聞乘而得到的,就以為他是究竟了。然後這裡,剛才我們念的最後一句說“住於差別真實際故。”這個地方我們要跟各位解釋一下。

  我們為什麼說,一個微觀的佛法跟宏觀的佛法。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有相對心、排斥心、比較心。

  但是你要弄清楚,微觀的佛法是以證阿羅漢為極果,就結束了,這是一個特點。

  那我們宏觀的佛法也是要證阿羅漢果,你要記得,並不是不證阿羅漢果。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呢,宏觀的佛法他有跟微觀的佛法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有一條叫做無盡的超越。“我證了阿羅漢,我還要再超越阿羅漢”。這一點說明了最後這一句,“住於差別真實際。”

  你微觀的佛法就是有差別,他認為這裡是究竟,所以就停止了。

  那麼宏觀的佛法是“我即使到究竟,誰跟你證明那是究竟啊。”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究竟又怎麼樣呢?所以我們常跟你講,證阿羅漢以後怎麼樣,就准備擺POSE,讓人家畫十八羅漢像,是吧?然後就坐在桌子上供著,等人家來拜,是吧?不是呀。即使你成佛,成佛又怎樣?成佛還是一樣,要吃飯,要睡覺,要度眾生。你要搞清楚啊。

  所以,盡管你成佛以後,成佛不是結束了,成佛對成佛的人來講,成佛以後才要開始而已。成佛不是結束。證阿羅漢以後才要開始,不是證阿羅漢結束。這個就是“差別真實際”跟“無差別真實際”的差別。知道嗎?

  微觀的佛法就是證得阿羅漢,解脫了就好嘛,因為他是受到三界內的無常、苦空、無我所逼迫,所以他要離開,離開就好了。

  可是我們宏觀的佛法不是這樣講。離開以後你要干什麼啊?出了三界以後你到哪裡去啊?到第四界/那要干什麼?你還有事要做。不是說成就以後就沒事了,成就以後就打包,放倉庫,是吧?那有一個倉庫叫“阿羅漢庫”。不是啊,你成就以後你干嘛?你證阿羅漢以後你干嘛?這個就是宏觀佛法的特色。這就是這個差別。

  不是說依於聲聞乘修法不對,或不好,不是。問題是你依於聲聞乘修法修完了,成就了以後,證阿羅漢以後出三界以後,你要干嘛?這個是宏觀的佛法接下去要做的。

  所以我們說,證阿羅漢以前為第一個階段,證阿羅漢以後為第二個階段,這個叫做佛法空性的二段式教學。

  那你證阿羅漢就結束了,叫一段式教學,只有前半段而已。後半段的部分呢,就是宏觀佛法的工作。差別就在這裡。

  而不是說宏觀佛法只有後半段沒有前半段,不是這樣講的。他是包括前半段,就是前半段完成以後,我還有後半段要做。這個才叫宏觀的佛法。你把這一點弄清楚。

  那因為你停在那個地方不往上去,所以這境界你都不知道。宏觀的佛法境界你不知道。

  當你在心裡帶著這種情況,我還要再超越的時候,那宏觀佛法的境界你就能夠體驗,你就能夠接受。這是關鍵。

  學佛人我們把這個境界把這個心態、這個立場站穩,你就不會錯了。沒有人說把阿羅漢的修法給丟掉,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阿羅漢的修法,你怎麼樣證得三法印?你沒證得三法印,你無法轉為空性;無法轉為空性,你無法通達人性;你不能通達人性,你在現實生活中你生活很痛苦。這就是關鍵啊。

  並不是說證得阿羅漢以後的人通通坐在雲端啊,對不對?他也是在人間出入啊。那你要怎麼辦?這就是關鍵啊。

  所以他這裡,提到這個部分,我們就跟各位作個說明。

  那麼下面繼續再講,“樂住寂靜。為涅盤故。”

  這是我們常跟各位講的,很多人說證阿羅漢。告訴你,你記清楚,我們禅修,通常講阿羅漢都是指禅修的人嘛,他置心一處以後,有五覺知,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五覺知,入初禅;初禅以後四禅定、四空定,然後呢九次地定。第九個就是滅盡定,對不對?滅盡定哦,各位要留意到滅盡定啊。

  阿羅漢怎麼定義?你腦筋浮起來的絕大部分都入滅盡定。也就是這裡所講的“樂住寂靜。以為涅槃故。”你就完啦。你證的滅盡定是九次地定,還是有為法中,三界內,沒有出三界。你把滅盡定當作是證阿羅漢果,你就完啦。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不管你修哪一法,對不對不要管,你只要記得永無止境的超越。但是你人格性不健全的人,不會超越,你滿足了就好。

  怎麼滿足,所以你變成牛魔王,你變成妖精。因為你有特異功能,你就滿足了嘛。然後你會傷害眾生。看人家修得好的,你就想吃一塊肉,叫唐僧肉,你就可以功力增加一千年。那不是變妖精變魔王嗎?

  你要無盡地超越,就算你變成牛魔王、鐵扇公主也不要緊,你再超越嘛。鐵扇公主再超越就會變成天上聖母,媽祖。媽祖再超越嘛,就變觀世音菩薩嘛。對不對?可能要變觀世音菩薩之前,她先變成聖母瑪麗亞,也不一定。然後再超越,就變觀世音菩薩嘛。

  一再超越就好,為什麼不超越呢?你停在那邊,那裡停錯位置那怎麼辦?等一下,馬上拖走。馬上拖走,孫悟空來馬上把你拖走。

  所以一定要一再地超越一再地超越。就不怕弄錯嘛,錯也不要緊,我再超越就好了嘛。

  所以你會發現蜘蛛精跟鐵扇公主都會超越變成李默娘,李默娘再超越嘛,耶稣的媽媽嘛。那時候你可能以為,你生個耶稣以為生個佛陀啊。你再超越嘛,就變觀世音菩薩嘛。再超越嘛。你也不是就觀世音菩薩就好,還是要超越呀。對不對?你看觀世音菩薩是不是拿著念珠,他在念什麼?他也在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所以佛印就問他說為什麼?蘇東坡不是問佛印嘛:“觀世音拿念珠念什麼?”

  “念觀世音菩薩。”

  “那觀世音還念觀世音?”

  “對啊。”

  “為什麼?”

  “求人不如求己嘛。”對不對?就這樣來的。

  大家都在求師父加持,師父求誰加持?還是求自己加持。師父給你加持是因緣,你自己加持自己才是重點。(眾鼓掌)

  所以,我們對佛法,各位你不要以為你了解多少。你常常認知錯誤。會把滅盡定就當作是證阿羅漢了。有些走入成魔了他都以為成佛了。很多人會以為,來很多圍著這個叫修得有成就哦。那很快,很快會成魔了。

  不是人圍的多就成就,隨時要檢討自己反省自己“這樣對嗎?”“這一群人是什麼人?”對不對?“是菩薩海會呢,還是那些喽羅呢?”牛魔王一群人圍著。對不對,那是喽羅,不是菩薩海會啊。你要分辨得出來呀。

  所以不要把寂靜當涅磐。

  “ 於諸世間。捨大悲故。”這個都是阿羅漢的一種特質。

  當然你不能夠說每個阿羅漢都這樣。但是他有這種質感,他對於其他的不願去碰到,碰到就干擾。靜不下來,他要靜嘛。你一直在那邊沸騰、翻騰,你都不知道這個眾生有時候說討厭啊也不是,說是就很可愛。

  “師父,我只要五分鐘就好。”

  “那我也要五分鐘。”我一抬頭一看,喔!那麼長。每個都五分鐘,你看看。有活動的時候,早上一辦完活動,那從差不多十點半開始,那一直到下午三點半。每個都五分鐘。

  “我只要問一個問題就好。”

  我說“三點半了,我能不能去吃午飯?”

  “師父好辛苦,都還沒吃午飯。我再問一下就好。”

  我看我等吃晚飯去好了。沒辦法。

  但是對阿羅漢來講,這個很糟糕。干脆你問,他就入定去了,不管你啦。“於諸眾生。捨大悲故。”

  你講呢,要理呢,問得沒完沒了的。

  “師父我家的魚缸,那個金魚怎麼眼睛會有血絲啊?”

  我說“我不是獸醫,你問我,我怎麼知道啊。”

  “有人跟我建議打針他會好啊。”

  我說“你去問他,不要問我。金魚眼睛有病,我怎麼知道該怎麼辦。”

  “那你要加持它。”

  我說“好,我加持它。”

  “師父,我家的狗最近一直打噴嚏,怎麼搞的?”

  “你家的狗打噴嚏你也問我,我怎麼辦?”

  沒辦法,他就要問你,他問你,他安心啊。那你就跟他講“你回去,你對大魚缸念大悲咒念三遍。”

  “噢,真的有效。”他回去了。明天他來了“它好了呢。”我怎麼那麼厲害,我搞不懂啊。

  你不給他不行,你給他,增長迷信嘛。所以,阿羅漢就一句話把他轟走了“你神經啊!”好了,走了。下輩子換阿羅漢神經。你阿羅漢怎麼罵人家神經,對不對,不能罵。所以,他要理也不是,不理也不是。所以干脆就不要。菩薩道難行就是這樣。

  倓虛大師那時候,講例子給你,不是罵人啦,這是真實的例子。病在床上,在香港,他從山東。那日本鬼子來,跑到香港去,老了病了。

  那曉雲法師,曉雲法師你知道嗎?台灣一個很有名的法師。倓虛大師從不收女眾,這個女眾二十來歲就在印度那個馬德裡,泰戈爾大學教美術。回來,就一定讓他剃度。

  他病了,吊點滴在那邊,要死不活的。

  她:“師父,我要出家。”

  “好了好了,別吵啦,我自己都自身難保,你還出家。”

  她說“你不收我,我就不起來。”

  你看,要命不要命。又煩又痛苦又難過,然後又有一個眾生在那邊,“你要給我剃度,不然我就不起來。”怎麼辦?

  他說:“好,誰啊誰啊,那個,哪個弟子,你去幫我剃了。”就這樣剃了,不知道取什麼名字,自己起了一個叫曉雲。很有名的法師,她是很有成就的。

  唉,你就要去應對這些人啊。

  你說,你都不理他可以嗎?不行,這個要不捨大悲。那,往往到那個時候啊,你就會捨大悲,而自己不知道。

  這個在我們修行人來講,你要先培養這個部分,不然沒辦法。

  下面講,“遠離救護諸眾生故。”你遠離了,“恆住自事。趣寂滅故。”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我們宏觀佛法的傳統歷史是很好的。你要留意看看。

  我們這邊,我還沒看過。在香港我看過。道場裡點著燈不能這樣點,這叫犯戒。犯什麼戒呢?犯殺戒。因為蛾會撲火,所以它上面用鐵絲網做個罩子,把它罩著。因為憐惜生命嘛。你看看多麻煩呢。修行就這麼麻煩。

  用東西,他各種考慮,小地方。因為那個蚊子很討厭嘛,所以,外面的水器,假如有水的話,會長蚊子,對不對?所以呢,他通通把它覆蓋過來,不能蓄水,不能有積水。有沒有?這就是修行啊。

  今天呢?像各位這種粗枝大葉的,眼睛那麼大,什麼都沒看到,長眼睛是讓給人家看漂亮的,這個就麻煩啦,因為你沒有辦法去體恤眾生。因此你就只能夠恆住自恃,自己的事,住在自己的范圍裡。

  “趣寂滅故。”這個就麻煩啦。這個也是很好的修行者,解脫可以,可是因為你對外面的緣都斷了,不行啊,這個修行是很重要的。

  為了自己的解脫,把外面的緣斷了,這個在宏觀的佛教裡是不允許的。這個從三昧戒跟菩提心戒上面來講,犯大戒。

  所以你從宏觀的立場來看修行,跟從微觀的立場來看修行,他們兩個立場又不一樣了。但是呢,你現在剛開始的時候,微觀的立場要先站穩。你不要說“我還是從宏觀的下。”不一樣了,你還是微觀的立場。

  那麼走過微觀的這個階段以後,你走宏觀的,心態要整個轉過來。那麼,在你還沒有轉過來,還沒有證得這個阿羅漢之前,你要把那個緣先結出去。要先結緣,你才有可能轉,不然不可能轉。這裡講得很清楚啦。

  這裡一共有十個,“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是種種神變。何以故。本於如來一切智性。不能志求。”

  “如來智性。不能志求。”這個智性,《華嚴經》,這是《華嚴經》呵,《華嚴經》有一句話,就《淨行品》裡面“雲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最後的一個東西。“智為先導”的意思,我們現在看這個字看不懂。我們會以為說,智慧引導我們身口意業。這個解釋文字上面沒錯,完全沒錯啊。意思不是這樣。

  用我們現在的意思來講,一個生命是依因緣組合起來的。對不對?那,我們會投生到這裡啊,有人說“業不重不生娑婆”你是以業為核心來集合這些因緣。 對不對?所以,你才到這個世間來,受苦受難,活得非常無奈,是不是這樣?

  好,那現在法界裡,到法身的這邊的時候呢,你是以智慧作為生命組合的主要因緣,不是以業力作為生命組合的主要因緣。在我們這個世間,娑婆世界是業為先導。知道嗎?在法界裡,就法身的世界裡,是以智為先導。先導是因緣組合的核心。以這個。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在法界中要先定位,定位以後法界的因緣,會隨著你的定位而重新組合,就是以你的定位作為你未來、從今向未來際所有生命的因緣組合,以你的定位為核心。

  你現在沒辦法,你現在是法界無量因緣中的一個因緣,你被法界把你鏟除掉,所以你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不能當家作主嘛。

  你定位以後在法界中,你就能當家作主。

  這句話講起來很簡單,你聽不懂,所以你不懂得定位有多重要。趕快定位。否則你會迷失!因為你不定位,所以你迷失了。所以你現在必須趕快定位,才從新認識你的環境,就過來。

  定位是什麼?就是果地覺,就是法身的這個覺醒作為你定位。

  那這裡面要怎麼辦呢?不要緊,就是疑情。這疑情會使你有關這個定位相關的因會聚過來,所以這叫“果地覺,因地心”。因地的心,你要找的是什麼,這些因緣會過來。

  我們講果地覺好,假設以世間人來講,“我要當科學家。”好了,科學家是什麼?你當然不知道。所以你第一個階段,凡是科學家的傳記,我先找來看。是不是這樣?對不對?然後有關科學是什麼,那些資料搜集過來嘛,你會開始這樣收集嘛。

  “我要當企業家”,你當然不會找科學家的資料啊。那成功的企業家傳記有沒有?是不是?你就開始收集資料。企業是什麼?你要去了解。是不是這樣?然後呢,你就開始把這一方面有關的因通通聚集起來,是不是?

  所以你今天學佛了,我告訴你,有幾本書,你一定要看啦。有名的傳記一定要看,你不看傳記你怎麼知道佛是什麼?法是什麼?你看看這些古代大德。《虛雲老和尚年譜》要看,《來果禅師自行錄》要看。有沒有?這些傳記啊。

  還有一些公案,《聖僧傳》、《高僧傳》。我們國內最有名的莫正熹老居士所寫的《驚奇集》。那是像神話的公案,他是把傳記裡的通通給整理出來,用白話的這種故事來寫,影響非常大。

  你應該要看啊。看了以後,大概佛法是什麼,你想要做什麼,大概就知道了。就定位嘛,既然學佛,你要趕快去做啊。

  同樣的,你現在已經很成熟的佛弟子了,假如混了這麼多年再不成熟,大概就成老油條了。佛教老油條就是什麼都懂,然後什麼都不成熟。看起來一股那個油煙味,炸太久了呵。

  一定要定位,定位以後你會開始深入。然後呢,你帶著我們講的那疑情“這樣子對嗎?”

  有個“菩薩”跟我講,說“師父,我現在念大悲咒,修到這樣你看看怎麼樣。”

  我說“大悲咒一直念,24小時不斷。”

  “那你跟我講話的時候,它就潛起來;你講完以後又浮起來,我就接下去,所以都沒有斷。晚上睡覺的時候,念到哪裡睡著了,明天醒來,它會繼續念,念念念,醒來就繼續念下去了。”

  我說:“這麼厲害啊!”

  “不過我有個問題想問你,”他問,“我煩惱怎麼辦?”

  我說:“你念佛根本念假的,不是真的。那叫空心念佛。”

  他說:“某某大德、某某大德都說我修的很好。”

  我說:“知道啊,他說你修得很好,你紅包包很多啊。我說你修不對,你不會包紅包啊。你去注意看看。我說你那個念佛跟念佛機一樣,你持大悲咒跟大悲咒念佛機一樣。對你一點效用都沒有。要是真的你念佛念到這種程度,你不會有煩惱的,對不對?你念到這種程度,還有煩惱,可見你是念佛機嘛。要睡覺的時候轉小聲一點嘛。對不對?我要是跟人家講話就小聲一點,講完了以後再大聲一點。就這樣子啊。那個念佛機是不會成就的。”

  所以你在進行的時候,自己就要自己去想,“我這樣子對嗎?”當你有這樣的懷疑這樣對不對的時候,你跟人家討論,你就會很具體地講。人家要指導你的缺點才有可能,否則人家不會講你的缺點。

  既然你都這麼講,當然是修得很好啊,不然怎麼會這樣?你會講一定修得很好嘛,當然贊美你就好了。可是這沒有用。這是虛話,不是實話。你要引出實話來,自己一定好好深刻地去檢討。這才是重點。你不深刻,引不出如來智性,你引不出來,知道嗎?

  好,我們跟各位提了,這個地方講智性,智慧的智,智性啊。不是如來那個自性。講如來智性是講生命因素中那個智慧起作用,你要能求。我們講的這些都是具備這些條件的,都是具備這些條件的。

  “不能積集。不能樂欲。不能出生。不能修習。不能清淨。亦於如來三昧神通。不能入。不能行。不能知見。不能證得。”

  這個都講我們生命中生命因素裡頭的這個智性。這智性有很大的這能量,你要能發揮的出來。

  你的生命能量夠不夠?生命能量很抽象,我提供給你做一個參考。

  當你自己覺得這樣生活很沒有味道的時候,你就要留意到,生命能量很低。一個人,你體力還有,生命能量負,負的絕對值只要小於體力的絕對值,你還活得下去。

  當生命能量負的絕對值大於你體力正能量的絕對值,你非死不可。這叫哀莫大於心死。雖然物理現象還可以維系下去,但是你的生命已經死亡了。

  反過來,你的體力是負的,而你的生命能量是正的,當生命能量正的絕對值大於體力負的絕對值的時候,死不了。

  人家問“師父啊,你癌症末期怎麼不會死啊?”很簡單嘛,,我就把生命能量的絕對值提到最高,讓你體力成為負的那個絕對值的不會大於生命能量的絕對值。就這樣,那你去修吧。

  你怎麼修?問題就在這裡,再來就要修啊,你不會修啊。修是你平常就要修的,光講這結論沒有用。講這結論只是個知識而已,對你來講沒用的。

  生命能量你要培養出來,不累,絕對不會累。雖然身體累過度了,那也會有那痛苦產生,但無所謂。

  像我肝硬化,“師父啊,早一點睡啊,九點就要睡啊。”我常常晚上3點才睡,不是九點睡。

  要死嘛,肝硬化已經干化了,不是硬化而已。怎麼辦?你要維持生命能量是在絕對的正值上面。

  但這體力負的,他會一直往下,體力絕對是一直往下。到了那一天,他負的絕對值大於你正的絕對值的時候,那你就很簡單,兩腳一蹬,停止呼吸,就OK了。

  所以,你不用擔心,修行人到最後都是讓那個體力負數絕對值大於生命能量的正數絕對值的時候,他往生很快。

  這個就是你自己能夠掌握的。生命因素,就是你的智性的生命因素裡,他那個能量你要激發得出來。那你平常不激發沒辦法。

  所以,你現在只要看,你在人生中有沒有樂趣。沒有樂趣的人,你會活得意興闌珊,對不對?“活著沒什麼意思,我活著要干嘛?”

  那你要趕快去找興趣,做一些有興趣的事。寫字也好啊,你平常的會什麼的那個很快拿出來,你想要做的嘛。你不要一直活活,“唉呀,這個也不是,那個也不是。”到最後,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所以你一定要去找到你的興趣,在家人。

  但你要真修行可以給你產生興趣,修行可以。那你要摸到三分熟嘛,一點都不熟,你怎麼產生興趣呢?對不對?一開始做功課就煩惱來了,你怎麼興趣啊?不行啦。

  所以一定要趕快,趁你現在還有生命能量的時候,趕快做功課。念佛也好,誦經也好,拜佛也好。你總要找出一點興趣來嘛。而這個興趣是不求人的。對不對?自己求自己嘛。以後你拿念珠就想到說觀世音菩薩講的“求人不如求己”,那你就產生興趣啦。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狀況。

  好我們再往下看。“何以故。如是境界。唯諸菩薩廣大智眼。乃能見知。非諸聲聞所行境故。”

  為什麼?這是“菩薩廣大智眼。乃能知見。”這個地方也是最麻煩的。因為廣大,常常要做一些無關的事。

  而我們現代的人為什麼不能廣大呢?因為你太功利主義,太講求效果,太快。“要快,我做了就要快”,那你就不廣大。

  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你看這樣行不行?很多人一直覺得上班、工作,他很痛苦,他也想出人頭地,老是被領導壓搾。做得要死,功勞都領導的,這怎麼辦呢?告訴你有一個方法。就是我上班的工作我做,領導就給長官,你這個觀念先要轉過來,我是幫長官做事,幫領導做事的,通通給他。

  那我呢,我要去學一個跟這個沒關的,譬如寫字、畫畫或者煮菜,可以嗎,烹饪吧。從你上班三五年,你就發現不行啦。對不對?常常被人家把你壓著。好,不要緊,我就外面去學,學那個東西。或者打太極拳也可以,或者念佛也可以,誦經也可以,修行也可以。

  然後一直搞到你退休,至少二十年。這個東西給你搞二十年下來,你的基礎深厚。對不對?

  退休以後你就可以當老師,因為你有二十年的基礎啊。那所有要學的人才新學嘛。你二十年老師是不是已經過過很多,那你一定會很有興趣。

  但是,他就需要累計二十年以上的功力。關鍵就在這裡。

  你要培養自己的東西,尤其是小時候學過很多天賦。小時候不知道爸爸看出來的媽媽看出來的,說你會當畫家,就把你送去學畫畫。學一學,長大了,反正也沒畫,現在也沒畫。可是你學過,那個東西可以拿出來用,因為你有基礎。

  一定要趕快讓人生產生樂趣,或者產生興趣。活著要有興趣,活著沒興趣不是很無趣嗎?無趣,無趣會怎樣,你就知道了。無趣的話就沒有生命能量。

  我們修行人對行法有趣,所以能量會很高,知道嗎?你對你的行法要有興趣。一回到家沒事就反正盤腿打坐,人家看電視,你也陪著人家看電視,看到你入定。這個就是功夫嘛,因為你對打坐有興趣嘛。念佛有興趣,人家在聊天我也一心不亂,因為你聊你的我念我的。這你要養成這樣的功夫嘛。所以修行中很好修行,生活中很好修行就是這樣。

  問題是你沒有產生興趣。都是空心念佛,把自己當念佛機一樣,那怎麼會有興趣呢?那沒有興趣。

  這個是,你要培養這個廣大智眼啊,要從這邊來訓練。

  “非諸聲聞所行境故。以是因緣。”因為以上這種種因緣。

  “諸大聲聞。雖複住在逝多林中。”雖然住在這裡面,“不見如來種種神變。”

  就好像一個對繪畫沒興趣的人,在美術博物館裡面,他根本看不到。對不對?你說什麼莫奈、梵高,來這裡辦展覽。展覽就展覽,扛出來,然後時間到又扛進去。就只有這樣而已,你看得到嗎?看不到啊。

  我記得有一次,在大學的時候,去看一部電影。男同學就邀女同學去了,一堆人,嘻嘻哈哈湧進去了。然後看完出來,嘻嘻哈哈湧出來。看完了就吃點心喝咖啡,然後開始講了。大家都在吹牛,哪個人怎樣,哪個人怎樣,主角怎樣,女主角怎樣啊。

  有個同學就那樣靜靜地講,大家問來問去,就問他:“那你看電影,看得怎樣?”

  “我只感覺音樂很好。”

  所有的人都在談男主角、女主角,哪個主角,只有他“音樂很美”。我們突然間才想過來,因為他學鋼琴。因為他學鋼琴,所以他對音樂敏感。所以大家眼睛在看,他耳朵在聽。有沒有?你要有學這個,不然你身在電影院中,也聽不到優美的音樂啊。對不對?

  所以你不修學這個東西,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種種神變。是不是這樣?這不是批評也不是輕視,這是個事實的狀況。

  今天,我們是不是一樣,對不對?所以你要敞開你的廣大心量。你才有可能接受這偉大的殊勝的大法,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不見如來種種神變。種種加持。種種佛剎。種種嚴淨。及大菩薩。普遍眾會。遊戲神通。皆悉不見。”

  這是一個結論,結論當中有兩個東西要談。

  第一個,如來的種種神變、加持、佛剎跟嚴淨,雖然你不見,他繼續在運作。諸佛菩薩也給這些阿羅漢在加持,也在加持。各位要留意哦。這叫恆動,生命的恆動。佛菩薩不會說“這些阿羅漢反正焦芽敗種,算了。”不會。他也要加持,因為這阿羅漢將來也要成佛。他還要加持他,先結這個緣。

  佛菩薩永遠在跟這些頑冥不化的、十惡不赦的那魔王妖精啊專門在結緣。那就給佛去結緣,我們怕他。你不要說“我修這個法,我要跟他們結緣。”結果,你被吃掉了。因為他吃不到唐僧的肉,他也要吃肉啊。

  佛菩薩是恆動,永遠在為明天更美好而努力。你要記得,這種境界明天永遠比今天好,今天永遠比昨天好。這叫恆動的意義。不是亂動。

  所以,這種生命像一個萬花筒的世界。他會一再的變,一再的組合。然後每次都讓你經驗。你要知道,這是普賢乘的殊勝處。

  他不會成佛了,大家都沒事了。成佛,沒事,成佛,沒事。大家都成佛干嘛?通通排隊,一個佛班長出來喊,“立正!報數!一佛、二佛…”不會那麼無聊吧,對不對?所有的佛會把所有的眾生都度到成佛。然後會使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大家都要這樣活得燦爛,活得芬芳,活得有意義嘛。這才是他這個意思。

  所以他對於一切眾生,一定一再加持一再加持。雖然你不懂,他也跟你加持。

  你看過嗎?有沒有看過?你一定看過。家裡那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父母親都會跟他加持一下,有沒有?看看孩子頭摸一下,恨不得咬一口,有沒有?因為你疼你的孩子你一定會加持他嘛。這很正常的。

  所以佛菩薩疼他的子女,這些眾生嘛,他也一定加持。雖然頑冥不化,氣得要死,哭得要命,然後又不聽話,然後躲在哪裡結果睡著了。看到,你也是加持他嘛,你不會不理他的。

  諸佛菩薩對於眾生就是這樣的悲憫眾生,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這個大菩薩普遍眾會,他用的是“游戲神通。皆悉不見。”你看神通、游戲是在一起的。

  你不要把神通說變成什麼了不起的,他不是指那個。什麼“預知未來如何,或者什麼在虛空中上生出佛,下生出水,然後大能變小,小能變大,能夠移山填海”等等,你別想那個,那是魔術,那不叫神通。

  神通就是游戲。游戲的意思就是他沒有得失心。你去看小孩子打球,最清楚了。雖然五個人才能玩的,可他三個人也玩起來。而且你看那球還沒丟出去,大家就開始笑了,好樂。球丟出去不管怎麼丟,反正大家都跳起來,都好高興。對不對?那個棒子飛出去,打到也叫,沒打到也叫。大家都叫成一團,好高興呀。那叫游戲嘛。

  大人就不一樣了。就一定要全壘打才會掌聲雷動。然後有一邊就“噓~”。對不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已經介入了得失心。小孩子沒有得失心。所以他能游戲。

  你修行成就的諸大菩薩也一樣,他沒有得失心。所以他在任何境界裡,他都是游戲的。他來去自如,沒有掛礙。

  我們因為有掛礙,所以你不能游戲。你要留意到啊,你因為有得失心有掛礙,所以你游戲不起來。因為你游戲不起來,所以你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你就活得無奈。對不對?

  因為你會游戲,就很有趣啊。你看小孩子是不是很有趣呀。玩到晚上在床上睡覺他也在打球啊。他做夢,他也在玩,很高興啊,游戲。

  會游戲,人生才有興趣。不會游戲,人生沒有興趣。

  那,我們現在大家都一把年紀了,少說二十幾了。這污染都已經夠重了。年紀越大,你看他污染就越嚴重,人生就越沒有興趣。

  把那些意識形態拿掉。記得,意識形態僵化了你。

  這個我們上次有講過。意識形態,“生、住、異、滅”,滅那個地方都是意識形態跟意識行為。那個要除掉。

  然後進到那概念這邊。概念有染識、有淨識。染識至少你比較容易看到,因為你有中心價值觀的污染,要再放下就產生淨識。活在淨識裡面的人。不會自殺,人生就很美了。以凡夫來講,人生就有夠美了。

  而會寫那有名的小說,偉大的藝術家,這些成功者,就是真正修行者的這一類的人,都是活在淨識裡。因為他沒有太多的復雜概念,他都單純的概念。

  只有單純的概念,你才能維持道心不變。只有單純的概念,你的人生才會有價值有意義。雖然被欺負,你很快會忘記,因為他單純。

  但你很復雜的概念,你容易退道心,因為復雜就是意識形態。所以你法還沒看到,只看到那些復雜的,尤其是文化。文化也是一種意識形態,很復雜的意識形態。你之所以退道心,都是這些宗教文化的部分把你打敗了,因為你不單純。

  你說“依法不依人”,為什麼要強調這一句話?因為依人有很多意識形態跟文化的東西把你框住。依法就是概念單純化,因為你依法嘛。

  依人就不一樣了。買個東西給師父吃,師父說不要吃,“要怎麼這樣,他怎麼那麼分別?還有這個要吃不吃。”當你買兩次他不要吃,你再也不買了。為什麼?因為你依人嘛。你只要供養就好了嘛,你管他要不要吃?

  還有人買個東西給師父,就盯著他師父有沒有用。師父把它拿給別人用,他就生氣了。這叫什麼發心呢?那個誰講的,叫“發情”啊。(眾笑)他根本就依人不依法嘛。不對,不是這個樣子。

  你要懂得,依法就是單純的概念。我們就是概念太復雜,所以你看不到法了。那些復雜的概念會障礙你。

  所以我們為什麼跟各位說,你一定要經常緣念道場、緣念法門、緣念善知識,這就是佛法僧三寶。道場是佛,緣念法門是法,緣念善知識是僧寶。你就經常把心放在三寶上,其他你放下,放下,放下。

  那,你因為概念單純化了,你的人生就會產生興趣。越復雜越沒有興趣。

  有沒有打過牌?剛打牌很好玩,變化很多。當你熟了以後,你就開始等了,“怎麼那麼久了還不出牌?”對不對?因為你開始意識形態起作用了嘛。你單純的時候,那很好玩。可當你熟了以後,你不進入狀況了,你已經意識形態在操作了。

  所以人生憨一點,就是概念單純化。憨的人概念單純。我們常講精明能干的人業力重,因為他已經太復雜了。

  這些都是牽扯到實際修行的部分。

  好,諸佛菩薩會游戲神通,就是因為他已經超越了。我們凡夫是還沒超越。還沒超越,你就要先一直這樣過來,到淨識這邊。然後從淨識那裡,你才能開始發菩提心,才有可能。不然沒有辦法發菩提心。

  那發菩提心以後,經過生命改造的工程,你才有可能轉凡成聖。這個就是主要的關鍵處。

  我們還有幾分鐘?好,我們再看下面。

  “譬如恆河。”這個前面的理論,前面都講理論,裡面修法很多。後面這個地方,這個經文他舉了很多這個例子。譬如、譬如都是例子,其實都是有歷史公案的。這個也都有修行法門,這都是“佛本生”裡頭的故事,過去生中,佛的親身遭遇。

  那,大家知道,佛過去生中的遭遇在你身上也會發生,就是你在覺悟的過程裡,你都會走過這些。只是你都忘光光,因為你把他變成雜訊。一轉身再來投胎,就忘了。但是,他假如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不會忘,你的生命品質是會一直提升的。

  所以前面從理修來講,理上來講,你要去修行是比較具體,但是比較痛苦。後面的例子,他是事修。他不講理,他開始用舉例的。你可以去看,你可以去修,但是他比較輕松。但是你的覺醒很重要。這裡頭告訴你覺醒、覺醒、覺醒,你要怎麼樣去覺醒的問題。這實際例子。

  我們先看一個,“譬如恆河。於其兩岸。多有百千億無量餓鬼。”講得很清楚啊,不只恆河,我們黃河也有。你不要以為,只有恆河有,黃河就沒有。

  “裸露饑渴。羸瘦憔悴。皮肉筋骨。內外焦然。風飄日曝。遍體乾枯。烏鷲豺狼。諸惡禽獸。競來搏撮。為渴所逼。欲求水飲。雖住河側。而不見河。設有見者。見其枯涸。或見流火。或見煻煨。何以故。深厚業障之所覆故。諸大聲聞。亦複如是。雖複住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廣大神變。何以故。不樂種智。無明翳瞙。蔽其眼故。不曾種植一切智地。勝善根故。”

  這個舉例子來做對照說明,一看就知道。

  當然你不看鬼是什麼,這個例子無效。鬼所遇到的,跟我們所用的也是六根六塵六識。但是鬼跟我們不一樣,你所看的,我們只要把門關起來,你就進不來,對不對?可鬼進得來。(眾笑)因為他的身根不受影響,不受這個牆壁的影響。可是你貼個咒語,他就進不來,可是你進得來。有沒有?這就是關鍵。所以你不要怕鬼。“嗡瑪尼呗咪吽”一貼就好了。

  但是,這一點只是跟你說明了,他所看的跟你所看的不一樣。所以你看到河流水,他沒看到河。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這就不一樣的地方。你可以走的過去,他走不過去;同樣他走得過去,你走不過去。所以,你不用怕他嘛。

  你不要以為怕鬼,不用怕。你碰到鬼,你注意看“你不用怕。”你碰到鬼,你注意看,他向後轉,用飛的。而你一怕,你向後轉,兩腳發軟。(眾笑)所以,你不用怕。

  好吧,我們把第一個例子跟各位舉一下,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那,明天後天兩天啊,因為國慶日我們休息一下,3號開始我們再繼續往下講。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32講
下一篇:陽氣不足,人就會未老先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