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39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39講(2007年11月28日)A

  我們在要跟各位繼續談這個普賢菩薩的普賢法門之前,有一些前提性的問題,要跟各位交流交流。這些問題有時候,假如我不講,可能各位呀,你會一直不知道。

  各位進入佛門,多少都有一段時間。尤其接觸佛法以來,或多或少,正式的非正式的接觸過佛法以來,那你有沒有存在困惑,佛法到底在講什麼?你為什麼要學佛?那你現在到底在學什麼?佛法給我們哪些東西?你知道嗎?

  這個問題呀,在唐朝的時代就有人提出來。他綜合這些疑問,提了一個問題,名字叫做“祖師西來意”,就是說,這些祖師到底來我們這裡,講了一堆到底在講什麼?佛陀到底是告訴我們什麼?要教我們什麼?

  各位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學佛,不管找法王,找活佛,找法師,找上師,找大德,找南傳、北傳、藏傳,到處找,你到底在學什麼?有沒有想過?這個你假如不清楚,你在佛門中,只能夠說跑龍套,跟著跑,你永遠都會成為佛教中的盲流。

  你跟著到處亂跑,“噢,又有一個,最近又有一個叫海雲法師的來了。”哦,一堆蝴蝶就飛來了。那十年前問的現在再問一遍,從你進佛門第一次問的,再問一次。就變成這個樣子。過幾年,又來一個雲海法師來了,你又用同樣的問題,再套一遍。

  我倒學一句,大家寫的一個歡迎詞是:“上海下雲大和上”。結果就有一個上海人跑來,“你是下雲法師嗎?”(眾笑)

  “我看到了那個寫著上海來的下雲法師啊。”

  我說:“你學佛嗎?”

  他說:“我學佛啊。”

  “那你學多久了?”

  “文革以前學到現在。”

  文革以前學到現在,還是“上海來的下雲法師”,那你就可以知道,這個進佛門都是跑龍套。跑龍套,拿著香跟著拜。拜完以後還問人家說“你們在拜什麼?”你也不問我到底在拜什麼,你要問我,我到底在拜什麼,你就很快會開悟。你要問啦,你們到底在拜什麼。你都跟著人家拜了,還問人家拜什麼,不會開悟。

  我現在要跟各位談的,原始佛教是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都是苦啊,苦、空、無常、無我,這一點沒錯吧?對不對?佛教根本教義是在這裡。這是從因向果走,因地你要知道,一切是苦、空、無常、無我。

  那,你知道要干什麼?不是學了“苦空無常無我”,就到處罵人啊。人家倆夫妻很好,“哎呀,苦空無常無我,你們不要這樣太甜蜜,下輩子當鴛鴦啊。”人家孝順父母,說“那個叫做感情,那個情執太重,下輩子當羊跪著吸奶呀。”那,你假如學到那裡去,根本你就弄錯了。

  “苦空無常無我”,是教我們認識現狀。這個虛幻的生命,是“苦空無常無我”。我們要揚棄它,我們要改造我們的生命,使這個“苦空無常無我”的生命,變成真實的生命。

  那你知道真實的生命是什麼嗎?那就不是“苦空無常無我”。那還是“苦空無常無我”,你就沒有改造啊,對不對?我們要改造我們的生命,變成真實的。真實的就像“常樂我淨”,不是無常,是常;不是苦,是樂;不是無我,是我;不是污穢的,是清淨的,這個叫“涅磐四德”。為了使我們的生命從苦、空、無常、無我改造成“涅磐四德”的真實生命,叫做常、樂、我、淨。那是果,它不是因。你要知道啊。

  假如你認為現在的生命是常樂我淨,那你就錯了。現在的生命是虛幻的,是假的,是不真實的,是苦、空、無常、無我的,所以我們要破除他。這是從因來講。

  那你現在能不能夠說“我要追求果,就是要常樂我淨,我從這裡下手,可不可以?”從這裡下手來修行的,就叫普賢乘,不叫聲聞乘。知道嗎?這叫先立果,把果建立起來。

  所以呢,我們不是幼稚型的、天真型的,說這個世界真美好,不是這樣。但是,我們要鄭重的告訴大家:這世界確實是真美好。

  但是那個美好,你要過的真實,因此必須奉獻你的一份心力,必須盡你一份責任,必須完成你的一個時代的使命觀。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就發現,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真美好,因為他可以讓我奮斗,可以讓我貢獻,可以讓我完成民族的復興大業,國家的建設大業。那不是真美好,真偉大嗎?這是一份使命感所使。

  尤其現在這樣的時代,是我們國家、民族的大建設時代,那正是普賢時代。過去兩百年是大破壞時代,文殊菩薩是破的時代。現在破完了,立呀,要立呀。那我們行普賢乘,正好是在建設建立的時代裡,那不是因緣非常的巧合嗎?對不對?那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給你五十年前,那我看你去怎麼建設?給你一百年前,我看你怎麼建設?正在兵荒馬亂當中啊。

  所以各位應該感到非常的榮幸,我們現在修學這個法門,那正是最好的時候。

  這個普賢這個法,所展開給我們,所應該要有的認識。你要了解這種狀況,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在談這個部分,充滿著喜悅,充滿著一種榮耀感,充滿著一種使命感。

  我不會教各位,逃避的那一套。逃避的,你就弄錯了。

  那麼這個法門,普賢乘的這個法門,用另外一個名詞來講,各位留意一下,這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我記得,昨天我跟各位提到,這個誰呀,彌勒菩薩再來。彌勒菩薩有沒有來?你看看,彌勒菩薩怎麼來?

  釋迦牟尼佛的法,是個苦行的法,在前面我們跟各位分析過了。釋迦牟尼佛要苦行,所以他連睡覺都坐著,不倒下去睡,吃飯呢日中一食,有沒有?佛吃飯的時間。這叫苦行精進法。

  那麼在以前的時代,這個法很適合。因為你沒飯吃,一天吃一餐不錯了。對不對?剛好嘛。

  現在呢,麻煩了,一天怎麼吃一餐?一天吃三餐都還吃不完,你看看,現在一天要吃五餐。這是什麼時代的法?這是彌勒菩薩的法。

  你大概沒感覺到,打坐的時候像這種天氣還要放冷氣,夏天還放空調。為什麼?這不是彌勒的法嗎?釋迦的法,哼,門都沒有,還空調,還暖氣。你知道為什麼嗎?

  時代不一樣了,你現在所投生的時代是彌勒菩薩的時代,物質非常昌盛,非常豐富。叫你說這套長衫去補個一百零八個洞,你說“門都沒,誰給你補啊?”為什麼呢?這是一個富裕的時代。那我們正好,在這個時候,知識、文明水平也都很高,那剛好你是要修彌勒菩薩的法。

  這彌勒的法和普賢的法其實是相對的,一體的,是成一對的。不是不能,是因為我們平常不注意,你沒有留意到現在的環境,我們現在的果報。

  各位現在來學佛,我真的跟你講,你前輩子修了多少的福報才累積來的。對不對?你才能夠聽到這樣的大法,在這麼富裕的時代裡。人家說富貴學道難,各位都非常富貴呀,還不是學得很好。我看大家都頭上發光啊,除了頭發蓋住以外。都是你多生累劫以來所累積的福德因緣成就。

  所以,你要好好地整理一下你的思緒,把你的善根展露出來,選一個你的生命因素去下手。我已經講得很多了。怎麼樣子激發你的生命因素?我們也都講了,你不要一頭霧水的樣子,迷迷糊糊的樣子,一講到說找到生命因素好下手,眼睛開始就在飄霧了,不是開悟了。那就表示,你還沒有找到下手處。應該可以掌握得到,不是掌握不到。

  這是我們先給各位提供的一個前提性問題。那麼能夠掌握得到啊,下手處就不難了。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經文的部分,第四句。我們先看“等虛空界一切佛剎如來所坐最勝道場菩薩眾會圓滿境界法門名句”

  這個“等虛空界,一切佛剎”,我們就不再解釋了,前面講過了。

  “如來所坐最勝道場”,這裡面,這個文句上頭有意義的,我們就必須跟各位從文法上給你講清楚。

  “如來所坐道場”。如來是佛,如來是自性。自性你在顯現的時候,所用的方法,那個法門,那個媒介那就是你的道場。

  你一講到如來所坐的道場,那一定是大雄寶殿。那是意識流,你看意識流就把你引到那裡了。對不對?要不然就是菩提樹下。那個都是你的意識,把你帶到那裡去,你不能如實了知,你無法能解如來真實意。

  開經偈我們念了,“願解如來真實意”。你只是意識形態照念一遍而已。剛才有念到嗎?有沒有?好像沒有,因為師父念你就跟著念哪,念完腦筋反正一片空白。

  “如來真實意”是什麼?就是在這個地方做區別的。你被那個概念包也好,被那個意識流也好,把你帶著走了,你都不解如來真實意。

  如來是自性。

  “所坐”,“坐”是什麼?坐就是禅定!知道嗎?這禅定是什麼?破解你生命的存在,被無明蓋住的那個,無明被你破了,生命的存在現前,去感受那個生命的存在,那個叫禅。所以這個“坐”,就是指那個意謂。

  所以“如來所坐道場”,從我們現在的修行來講就是,你有沒有找到你的哪個生命因素,就是自性,生命因素就是那個自性。找到,然後去激發它。那你用什麼方法激發,那個媒介、那個方法,那就是道場。

  有沒有找到?這樣會修了。會了啊?會了就恭喜你,開悟了。我看大家都不敢吭聲了,那就那個法門要提起來了。我現在所講的這部分,你到底體會多少,回去把它整理一下。

  千萬不要看以為這幾句話而已,你去把它整理一下。“我的生命因素是哪一個?”譬如包容,可以嘛?譬如贊美,可以嘛?

  尤其我們這些老夫老妻,你不要啊,你那一半看久了,都變成黃臉婆、黃臉公了,不要。你回去以後多學贊美,多學贊美。不但要贊美,要真心地贊美。

  你不要跟那些西洋小伙子一樣,情人節寫個卡片說“我愛你”,明天就說“拜拜,我們個性不合,應該分手”。那個贊美都是假的。

  你要真心地贊美,這段時間來,幾十年來,你們相處,那你覺得他什麼好處,好好地感恩,珍惜,跟他贊美、尊重他一番。我告訴你,你人生會完全變的。那這個就是你的生命因素。

  “稱贊如來”,贊美就是很好的生命因素。那你就從這地方一直深化,不但把我最親的這幾個人這樣贊美,所有有關的人我都一再一再地贊美。乃至在你的心裡頭,最遙遠地方不認識的人,乃至於看報紙所看過的這些人,都起著用贊美的心去贊美。那就是你的下手處,這就是“如來所坐道場”。知道嗎?

  “如來所坐道場”在哪裡?在你的心中,不在外面啦。你從這個地方去留意看看,我們修行人,你是怎麼修的?

  很多人跑來找師父:“師父給我加持。”

  “好吧,我給你加持吧。”

  “不是啊,師父替我加持啊。”

  你講話都不准啦,“師父給我加持”,我當然把頭給你呀。你說:“不是我給你加持啊。”

  不要掉入意識流裡頭,不要到處奔波,“如來所坐道場”就在你的心中。你要到哪裡去找?對不對?留意看看,抓住重點。

  那麼“最勝道場”這個定義就不一樣了。

  我在講前半段的時候,你可能會這樣想“那才不是這樣呢,哪有可能那麼簡單?”不簡單,是“最勝道場”不簡單。

  為什麼這裡不簡單呢?它是指你那個生命因素百分之百兌現的時候,在哪裡完成的。是指那個部分,這意思就是,從你現在初發心開始,一直到最後這個生命因素。這個簡單講,最起碼你要到八地菩薩,八地,我跟各位講過,八、九、十地,十一地這是滿分的,那個生命因素是滿分的。到了十一地,是所有的生命因素滿分了,那麼它假如只講一個生命因素到八地,將所有的生命因素都到達滿分,這個“最勝道場”是指,昨天跟各位講的,無盡意菩薩跟觀世音菩薩在交融的那個時候,那就是最勝道場,等覺菩薩到達所有的生命因素都要交融成一體的時候。知道嗎?那個殊勝吧!那個當然更難了。

  各位要留意到,它文字上的定義是有差別的。

  我們一般講的,只要你初發心,開始激發你生命因素的時候,各位,我跟你談這個問題,你馬上進入法身。這裡面,沒有談到你要入定,你要破無明,你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沒有,沒有講這些。直接就可以入法身。但是呢,前面的這些資糧道的功課,你一定要做好。你只要這個地方入法身以後,再回過頭來修定,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很快就會超越。

  這是最大的一張保單。套用現在市場上所用的,這張保單保全家。(眾鼓掌)是保你所有的生命因素,跟你從因地向果地修法的任何步驟,不會落空,不會白修。

  各位要知道,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張保單啦,不是中國人壽的保單,這是佛陀法身慧命的保單。最起碼是極樂世界發給你的。那你說不定是很高明的。

  這個,朝這裡下手。

  “如來所坐道場”,簡單;“如來所坐最勝道場”,那條件就多了,要到七地以上。

  這個是,從這個地方很簡單的跟各位提供一下。

  那麼,這個東西殊勝,還不在這裡。

  我們自己開始修學,你找到下手處切入以後,你自己有無上的喜悅,你的生命開始轉化,包括你的色身,包括你的命運開始轉變。開始轉變了,但是這個受用別人看不到。你當然很高興,想要分享給別人,這是必然的。

  假如沒有這種現象,偷偷地把它藏起來,不給人家看到,人家要講什麼,“嗯,這個你們善根不夠,不行”,那個就變成阿羅漢了。

  你會很會高興得跟人家分享,然後會常常碰釘子,這是正常的。沒學佛的看你像神經一樣,要滔滔不絕地講講,也不知道人家懂不懂。那有學佛的老參,聽你這樣講,冷冷地給你一箭“你講那個誰講的?”

  “那個是我感受的。”

  “你感受的不算。”

  哇,老學長,老居士,老師兄,或者甚至於老師父,常常這樣,一只箭冷不防地給你戳一下,你會很傷心,正常的。為什麼?因為你德行不足嘛。

  那你要一直磨磨磨,磨到最後人家說:“對,他講的對。”

  你不要人家一戳你,你就縮回去了。縮回去不行啊,你還要繼續再講,“我要怎麼講,講到讓人家服了?”十年功夫,要花十年功夫。

  十年功夫是什麼?你知道嗎?你記得嗎?你注意看看佛頭上有幾個包包?第一個包,這十年要“嘣”腫起來一個包。當你滿頭是包的時候,你就成佛了。但是這是法身大士第一個。

  你要幾個包,那不一樣,越大的佛包越大、越多。有沒有?有沒有去數過,樂山大佛有幾個包?那大佛,包多了,好幾萬個。那你要發小的,大概三四個包而已。所以你要成就大佛,你要經歷的也多。

  這是第一個。

  所以你剛開始要講的時候,沒什麼人理你。甚至於家人也不太理你“你講這好是好了,不過,大概不算啦。”這種冷漠是必然的,因為第一個包而已。現在還沒長起來,剛剛一拳捶下去,還沒長出來。那要長出來,要十年的時間,第一個包才完成。

  當你完成以後,那就有下面這幾句,這幾個字了,“菩薩眾會”。就有人圍過來了,圍過來,會有人喜歡聽你講。

  菩薩眾會,很殊勝吧?“菩薩眾會”不殊勝。我跟各位講,你沒有遇到“菩薩眾會”。“菩薩眾會”裡面的同修啊,勾心斗角,爭風吃醋。

  師父跟他多講兩句呀,他們就“哼,有什麼了不起。”有沒有?

  又等一下呢,“你看,就會巴結。”

  為什麼會有這些?

  因為“菩薩眾會”。這是“菩薩眾會”呀,都是“菩薩”。

  師父說講重一點又傷了他的心。等一下他又受傷了,又不來了,就一定要師父跟他打電話,叫他來,跟他鼓勵,叫他用功。他說“哼,這個還差不多。”

  這就是“菩薩眾會”呀!

  你不要以為“菩薩眾會”了不起呀!“菩薩眾會”呀,問題大。因為這裡面虎龍豹彪,牛鬼蛇神,也有天女,也有魔女,也有佛女,都有。你不要以為都那麼好玩,這裡面不好玩。

  只有透過菩薩海會,再磨你一次,第二個包才會出現。那磨到什麼時候?磨到圓滿境界。這個才美,這個才殊勝啦。

  所以你不要看“菩薩眾會”怎麼樣,“菩薩眾會”不怎樣。你要進到裡面去呀,你就會知道“佛門中原來這麼黑”。不是佛門黑,因為眾生黑。菩薩海會就是眾生啊,知道嗎?都是眾生啦,都圍到菩薩這邊來而已。但是這些人都還沒有被教化成熟的,還沒調伏的,這是進來才要調伏而已。所以不是佛門黑,是眾生在五濁惡世裡就是那麼黑。

  你別擔心,進來以後,佛門開始淨化,一直把這些菩薩眾會一再一再地跟你調,跟你調,跟你調。那有的陣亡了,有的中箭死了,有的再見拜拜了,下輩子才再過來了。都有,統統會有這些。那你不用擔心,他一直會淨化。菩薩是不退心的,所以你一發願,就不許退心。

  所以我跟各位說,菩薩道難行,是這一會難行,菩薩眾會難行。

  各位沒遇到過,我舉一個例子給各位參考。

  我們台灣南部有個地方叫潮州。潮州,就我們廈門旁邊那個潮州。潮州鄉有個寺院。那裡有個師父,發心在那邊講經,講得很好。

  大家說“師父呀,這樣太小了,我們要蓋大一點啦。”

  蓋大一點啦,那就募款。募一募了,有一兩百萬。“好,我們把它拆掉,重蓋,蓋多大、多大。”好,很高興就拆掉。拆掉,一百萬就花完了。

  現在要蓋了,大家就吵“應該這樣蓋,應該那樣蓋,應該這樣。”

  師父說“快點蓋好不好?”

  他們說“師父,不行,等我們弄好再講。

  ”師父等了十年,沒地方住,因為已被拆掉了。

  這個叫菩薩海會。你放心。

  有一天,那師父來跟我講“這怎麼辦?”

  我說“怎麼辦,這叫活該。誰叫你要行菩薩道,行菩薩道本來這樣啊。”

  我也是常常被人家趕,這裡講一講,那裡講一講。沒人說你講不好,人都說把他信徒搶走了,那你就卷鋪蓋走路吧。

  為什麼呢?菩薩海會,你要遇到的那個煎熬、沖擊、挫折跟困難,你要發大心,就“啪!”你以為說,觀世音菩薩這樣隨便站一下大家就一直拜。多生累劫累積來得功德,你知道嗎?你以為他這樣站,大家一直拜,哼,你去站,看有沒人要拜你?因為你沒功德嘛。他就這樣修過來的。

  所以我們看到佛門中的這些情況,你就看到菩薩的偉大。

  所以前面跟各位講過,菩薩性德到了七分以後,六分以後他就會有淨土的原因在哪裡,他就性德顯現,器世間自然會兌現。不要以為只有七分而已,不容易啊。經過多少的苦難,多生累劫這樣子煎熬、折磨,然後成就的淨土。他不是憑那個的妄想跟欲望去創造出來的,完全是他的德行去累積出來的。所以我們說菩薩的淨土是真實的,原因在這裡。

  不是那個上帝,憑著他的欲望,今天無聊造一個人跟我一樣來跟我講講話。好了,那個人不喜歡和他講話,他說我造的你這個人可惡,發大水把他淹掉好了。那是上帝啊。不是,菩薩不會做這種事。

  他就會向內,追求他真實的生命,然後三世間去圓滿,才有那個世界淨土出現。到佛的淨土又不一樣了,他不但真實又是完美的。菩薩的淨土還沒完美,隨著他的積功累德以後,他的淨土才不斷擴大、逐漸完美起來,功能才多元化。那一般的菩薩的淨土還沒有。

  當然到等覺菩薩,那就不用說了,那就不得了。像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他的淨土,那是殊勝的不得了;像地藏菩薩的淨土,那就不可思議。

  你要留意到,差別是在這裡。

  要把這“菩薩眾會”給圓滿起來,難啦。

  那你會發現,那,我怎麼有本事呢?像那個法師這樣講,我不是被人家趕出來,而是天天有人叫他回去,那問題是回去沒地方住啊,那拆掉了要怎麼辦,要蓋,這一幫人說要這樣蓋,那一幫人說那樣蓋,蓋到最後,統統沒地方蓋了,沒地方住啊。那他就要運用智慧度過這一關,那你看他多辛苦啊。

  那我們都覺得“活該”。“活該”你講的,業你造的。

  那是他在那煎熬中成長起來的性德。因為菩薩對於眾生不能罵啊。怎麼罵啊,他當然氣得要死,都是你們這些耽誤啊,一個會長一個副會長,那結果弄到最後,蓋不起來。人家要捐錢,也不給人家捐,現在還沒決定要怎麼蓋。那師父呢,連吃飯錢都沒了,不要說連住得都沒有。你看這怎麼辦?這就是你要行菩薩道,你必須去承擔的果報。

  當然行菩薩道,他不會餓死的了。沒有菩薩餓死的,只有餓死的阿羅漢,因為他一直在結善緣嘛。

  當然,這些都是什麼,盡過去際,過去際他度的眾生。度一半啦,就落跑了,落跑啊,自己跑掉了,所以現在來要找你算賬了。所以你原來住的,把你拆掉。對不對?還要盡未來際你要度的,因為他們還不成熟啊,那你怎麼要教化成熟了。有的還不是你這輩子講得通的,他還有下輩子。就有這種情況。

  這個就是菩薩海會,你要弄到圓滿境界,難啦!知道吧?

  到了圓滿境界的時候,菩薩海會的圓滿境界,那你自己,這個是眷屬世間嘛,對不對?跟器世間嘛,菩薩眾會的圓滿境界,是器世間跟你的眷屬世間,弄到圓滿以後,那你的智證覺世間,就是如來所坐最勝道場也成就了。這是什麼,同時的。

  你不可能說“我把如來最勝道場弄成就了,我再來搞菩薩海會圓滿境界。”沒有那回事,這是同時進行的。

  所以修行,我是勸各位,最好跳進火坑,好好行菩薩道,這樣消業障比較快。等你全消的時候,你就是滿頭包了。

  這是行菩薩道可愛的地方,可貴的地方,之所以殊勝、令人恭敬、尊敬的原因。所以佛陀他敢這麼勇敢的昭示世人“見到佛菩薩都要禮拜”。你有沒有這個信心啊?有?

  到美國去你就知道有沒有。我們到那邊去打七,叫他們拜佛,不拜:“我們信天主的不拜。”我說:“不拜給我滾”。你要來打七一定要拜,可以變通一點,不要拜三拜,拜一拜也可以,但一定要拜。為什麼?因為你不知道佛菩薩的殊勝。

  我跟他講說,你要來打七,你要記得“祖師西來意”,你把這個建立起來,我要給你的是佛陀最真實的東西。那你以為醫生說你有憂郁症,你要去medication,你就來了,那不一樣。禅宗,是無神論的宗教,你要記清楚,宗教,不是拜神,它無神論,你拜。你不拜,你就不要做。你要有絕對的信心,你沒有信心你做不到。你自己要走過,你才知道啊。

  所以各位不要看經文很簡單,那每個字我都認識啊。告訴你,堆在一起,每個字你都不認識。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再看第五句,“一切毛孔。於念念中。出等三世一切諸佛變化身雲。充滿法界。法門名句。”

  這個是小中顯大。“毛孔”,在佛經裡是指空間最小的單位。在古代,你現在的這種比毛孔更小的還可以,對不對?但是呢,古代是以毛孔來表達空間跟體積最小的單位。

  “念念”,是指時間最最短的單位。

  你們慢慢的看,這個,現在的語言都很好解釋的,只是你接不起來就是了。它是兩個是最小的單位。

  一毛孔中,一剎那剎那中,念念中,“出等三世一切諸佛”。“等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等”,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諸佛變化身雲,全部在這毛孔中的剎那間,全部顯現出來。這表達的是什麼?小中能顯大,大小無礙。

  小的能容下大的,它這個在破除你大腦意識形態跟邏輯推理的慣性,你必須把它推翻掉。你假如用大腦邏輯推理,這是不可能的。

  那他在講這個部分,那就有可能被,這個“諸佛變化身雲”,那佛把他變成極微小不就進了嗎?那不是這個意思。“變化”的意思是一種作用,諸佛神變種種作用,他的變化,就是說眾生,就是菩薩海會的眾生,有種種的狀況,需要他去教化調伏,讓他成熟。那麼他按照三十三應變,有沒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以這種情況來講,這個叫變化身雲。《普門品》上有沒有三十三個,對不對?很多地方都講三十三變化,這個叫變化身雲。佛要度一個眾生,這個眾生應該現什麼身相來度他,就現什麼身相,這叫變化身雲。

  那麼這個眾生在成長過程當中,你要一直變啦。所以你有可能覺得奇怪,因為你只能看到這輩子,前輩子、下輩子你不知道。那我們看小孩子就有這種情況。

  小孩子在長大的過程裡,你不是全部用父母親的這種身份在對待他。有些時候你要變成跟小孩子一樣,你要跟他玩的時候,你自己就變成跟小孩子一樣,逗得他嘻嘻哈哈的,對不對?你要跟他玩,你自己就變小孩子了,你有沒有留意到?

  等他長大到十來歲的時候,你要以朋友的立場跟他來往,你才有話說,對不對?再長大一點呢,就不一定要以朋友了,你要以長輩的立場。不一定父母,可能以大哥的立場、大姐的立場來跟他講。

  那等他二三十歲的時候,那就不必了,那時候父母跟子女講話就可以正常了,應為他成熟了。所以你還是一直變。

  同樣的,佛陀在教化眾生,那變化更厲害。有嗎?這叫“變化身雲”。

  那種種變化身雲通通示現了,”充滿法界”。你看看,行菩薩道,要教化眾生累呀!你以為要說我要行菩薩道,那我這麼一坐,眼睛閉著:“哎,供養啊。”你以為那菩薩是這樣啊!不是啊,你要去教化眾生,積功累德。這個不是苦、累啊所能形容。而且你又為什麼?

  你辛苦為眾生奔波勞累,眾生還嫌你羅嗦“又沒你的事你干嗎?”那你為什麼這樣做?

  所以你行菩薩道他有一個非常卓越的立場,不是為自己、不是為你,是為法界、是為所有的眾生、為我們的世界明天要更好,是為這個在努力的。不是為你為我,你算老幾,我算什麼?不是。這是一個世代性的使命感。不管你在什麼時代要行菩薩道,你在時空結構裡頭,那個使命感你要定位。你要沒有定位這個,你做不好。你會變成業力,被拖著走。

  所以一個偉大的菩薩來到這個世間示現,一定在會這個時空的交錯點上,他會起著絕對關鍵性的作用。

  那你假如看到只有個別的,那菩薩來這度啊度啊,度完就回去了。那有,我們看到很多這種菩薩。他把這個人度起來,因為他不信,非得度他不可,那就去。這個菩薩就被車子撞死了。而這個你看,孩子優秀啦,怎麼樣,學校第一名,又怎麼樣大家都贊美,然後車子就撞死了。他這個父母親就很傷心。傷心,傷心,就跑到佛門中來了。突然間,他(她)醒了,他(她)要好好學佛了。這就是菩薩,他只度他一個,因為了卻這個俗緣。那你所看到的菩薩大概都是這種菩薩,那這個就是很孬命。你就一定要有那個菩薩來度你。不是。真的大菩薩來,是放眼時空的交集,承擔時空的時代性使命。

  你不要以為這講什麼政治宣言,不是。這是菩薩宣言,不是政治的,純粹都是這個樣子。菩薩來到世間,世間得大利益,關鍵就在這裡。當然這個菩薩是指摩诃薩,那我們是“准菩薩”,“准菩薩”跟摩诃薩那就不一樣了。

  好,我們再往下看。“以威神力。能令一身。普現十方一切剎海。光明遍照諸佛世界。法門名句。”

  再“以威神力”,威神力,是指智慧的應用跟變化。智慧拿出來應用,要怎麼應用?那這個有成熟不成熟之狀況。那,既然講威神力呀,它就是指智慧成熟的應用。

  我們有很多人會用智慧,但是呢,很生澀。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小伙子,我看他大概大學剛畢業。他來推銷東西。

  他一進來:“師父,你好!”

  “你好,有什麼事嗎?”

  “我請問你,你到底安全不安全?”

  我說:“我很安全啦。”

  “那你弄錯了,你很不安全。”

  我說:“我不安全有阿彌陀佛啊。”

  “我告訴你,你聽我講完嘛。”

  我說:“那你講吧,你要我講的時候…”

  “你不要這樣問嘛。”講了半天,他賣保險的。他的意思就是,我很危險必須趕快買保險。

  我說:“你是早上剛剛去上班,你們的主任幫你剛剛訓練完畢,你這個孩子背得不錯。”

  “那你怎麼知道啊?”

  這叫生澀的智慧。早上剛學的,現學現賣,找一個倒霉的,就馬上試驗了。

  有,我們很多“菩薩”也跟這種“小菩薩”一樣。剛學了一點佛法,那就到處要賣啊。那當然這種生澀的智慧呀,他就會很辛苦。

  但是威神力的時候就不一樣,他會應用得很成熟。這個,智慧的應用,“能令一身,普現十方一切剎海。”

  這個威神力,你假如不把它弄清楚,你從概念上來看,你會以為佛菩薩就是這樣子,經常應用神通鬼怪來欺騙眾生。告訴你,沒有。是智慧的應用,而且是很成熟的應用。他能夠使“一身遍十方剎土”,有沒有?

  所以,我跟各位交待這些,我是交待得很清楚,你不要聽錯了。聽錯了,我就跟閻羅王講,這些人來你就加重處罰。三十棒是沒有錯啊,三十棍打下去,每一棍加三十公斤。都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你還弄錯,那這個有什麼辦法。

  好,“一身普現十方一切剎海。光明遍照諸佛世界。”

  這個叫做,我們叫什麼,光光相攝。這個《十玄門》裡頭,講了很多這個東西。它是指一身裡邊普現十方一切剎海了,就是已經分身各個佛國度了。那各個佛國度,這個光明,這一分身的光明,又能夠遍照諸佛世界。就好像我們這個燈光一樣,一個燈光可以遍照所有的燈嘛,對不對?可是每一個燈,又能夠遍照所有的燈,那是光光互攝,要互相攝入嘛。它有這種光網交錯的那種情況。

  意思就是,這個東西就是講,我們的生命的芬芳跟燦爛。生命在應用的時候,不是單獨一個。

  但是各位大腦裡頭的生命都是單獨一個,你走到哪裡就是到哪裡。今天你到這裡來聽經,現在你到這裡來聽經,你就不在家裡,對不對?你來到這裡,你就不在車站,對不對?

  可是當我這樣提起的時候,”啪”你家裡又連起來了,我說車你 “啪”又連起來了,我說哪裡,你就連到哪裡。所以現在這地方,跟你來講,對你來講,不是不存在,是存在的,只是你是被大腦中的無明把你封住了。你來到這裡,只有這裡,其它都沒了。對不對?

  其實你來到這裡呀,你在整個法界的各處還是都在的,不是不在。

  這一點你聽懂嗎?你的大腦就來到這裡,就不在那裡嘛。可是你的生命來到這裡是來到這裡,是你的意識來到這裡,不是你的生命來到這裡。你的生命在法界裡是無所不在的。

  所以你在這裡聽聞佛法以後,所獲得的利益,是你在法界中所有整體生命都獲得利益呀。知道嗎?

  大腦是個很麻煩的事啊,把你封閉了。你大腦是,我嘴巴吃飯,那只有肚子飽,那眼睛就萎縮了,四肢就萎縮了,那四肢沒吃飯啦。對不對?你大腦對於你現在個人的存在的那一種意識,根本就是錯誤的,是虛幻不實的。你會覺得這是和上講的,對不對?你對你的人生是很真實的,其實是錯的。

  你用吃飯的例子去比喻是完全一樣的,你只有嘴巴吃下去,是不是四肢發達,對不對?手沒有說我手吃飯的,腳沒有說我腳吃飯的,頭沒有說頭吃飯的,只有嘴巴吃飯啦。可是,你肝髒、腎髒、心髒、肺部啊,不是都長得很好嗎?有沒有說它們沒吃飯,所以不長大?沒有啊。

  同樣的,你在這裡聽經受益,你全法界的生命全部受益。不是只有在這裡聽的這一個受益而已。

  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講說,佛教有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回向”。常有同修在問要怎麼回向?這個就是真回向。我在這裡受益,我想著盡虛空遍法界,我的整體生命統統都受益,這就回向了。這個叫如實回向、實際回向。

  可是呀,我們全弄錯了,我們不知道。我們就一定要寫個文字念啦“願消三障諸煩惱,世世常行菩薩道”。念完就回向完畢了。那個,你又是意識流。意識流又沒用了。真實地去感受你真正生命的作用跟存在狀態。

  好吧,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39講(2007年11月28日)B

  我們再看經文的下一句,“以威神力。能於一切諸境界中。普現三世一切諸佛。種種神變。如觀掌中。明瞭顯現。法門名句”。

  這個也是一樣,是以威神力,都是智慧的成熟運用。

  前面一句是說“能令一身普現十方剎海”,那麼這裡呢。是智慧能夠在一切境界中來起種種的神變。這是等於一對一的情況來講。剛才是總的說,“一身普現十方剎海”,整個都窮盡了。那麼這裡呢,於一一境界,一切境界嘛,每一個境界呀,他都能普現三世一切諸佛的種種神變。就對這一件事,這個佛不行換另外一個佛,這個佛就已經現種種神變了,不行,再換另外一個。那這個講的是時間,剛才那個講的是空間。

  度一個眾生,沒那麼容易。這個眾生有緣來了,慢慢度吧。度度度,這輩子不行,下輩子再來。

  各位可能還沒有留意到啊,你以為我們這輩子才相見啦,那就不止了。你以為說我們這輩子這樣子,大家我講經你聽經,這樣就好嗎?那不是啊,前輩子說不定是你講經我聽經啊。只是因為你講我睡嘛,現在換成我講你睡了。(笑)

  所以,這一會,我很有可能所遇到的,就是前輩子你所遇到的。所以你會感覺這場景好像也像,好像似曾相識,不知道在哪裡見過。你當然一下想不出來。

  但是你的前一輩子,上一世,跟我所講的上一世的概念,那是不一樣的。因為你會想“對啊,媽媽生我以前的那一輩子。”那這就又掉到意識流裡頭啊。這個所謂的前一輩子,是上一次我們結這一次的緣的那個時候。而那時候,不知道無量百千萬億劫以前了。那就不知道了。只是現在我們因緣成熟,你我又碰到一起,這樣而已。

  所以在這個時候啊,你會發現,每個人的習氣不太一樣。我講的不太一樣,是客氣一點。完全不一樣。因為我們前一輩子所結的那個緣,所在的那個世界,跟那個佛國土,來到這裡的,不一樣,每一個人的不一樣。現在只是統統湊在一起而已啊。

  但是呢,不是這輩子來自不同的地方而已,連前輩子的因緣都不同。是這樣的情況來的。

  那麼前輩子,為什麼這輩子又來了,為什麼距離那麼遠的,又來了?那就是這個原因啦,因為那個佛來教不行,要換另外一個佛啊。同樣我們也都一樣啊,這裡學不成學那裡。但是那是指多生累劫的變化。你現在這一輩子統統把他繞過一遍啦。

  佛在教化眾生,菩薩教化眾生就是這樣。他不是以你這一期的生命來看。因為這一期的生命是叫分段生死,是變化身,是你的這一段生命而已,是虛幻的。諸佛菩薩在看我們要度眾生的這個眾生的生命,他不是看你這一段,他是整個生命洪流看的。整個生命洪流,是連在一起的。這一段就好像是珠子這一顆一樣,這一世就只有一顆而已。

  那你前一世在哪裡?下一世到哪裡去?菩薩是很清楚了。所以有些時候,在這個時候啊,沒辦法教,好了結下輩子的緣。反正下一世你到哪裡去,把你踢到那裡去。一顆一顆,像足球一樣, “嘣”就把你踢去了。所以這個時候呢,可能就給你很難看,把你氣呼呼的氣走了。氣走了下輩子到那邊再見吧。

  下輩子到那邊是哪邊呢?你這樣聽好像下輩子那邊嘛,對不對?嘿,說不定就到閻羅王那邊去了。你都不知道啊。因為語言是很有限的,他只講一半而已,另一半沒講,下輩子再講嘛。

  下輩子到哪裡講?到閻羅王那邊講,十殿閻羅不知哪一殿啦。有可能到天上去講,也可能到淨土那邊去講,那就不一定了,那就看我們每一個人的具備的條件,跟當時你所種下的那福德因緣如何。

  他就是講這個東西,“如觀掌中,明了顯現”。諸佛菩薩,所以他的立足點和看法,跟我們的立足點跟看法,是不一樣的。

  這種情況有點像小孩子。小孩子也有這種情況,跟我們的心境一樣。這小孩子,你看,他在吃糖,你突然間拿掉,你看他給你什麼臉色。他不會想說啊,牙齒會蛀掉。他這樣“你還給我,不然我就不跟你好”。 他只看到那個糖果在哪裡而已。

  你現在只看到這輩子如何而已嘛,一樣,差不多。他看到糖果,你看到這輩子,這樣而已。當你糖果給他,“謝謝你”,就這樣。現在給你好處、給你賺錢、給你官位、給你名利,你就“謝謝你”,就這樣嘛。

  可你知道那是好是壞?你不知道。那些人世間所求的名聞利養,它可能害了你,你都不知道。就像那糖果害你蛀牙,你都不知道。

  菩薩看的,是一個生命的洪流看的。就好像父母親看孩子,他是你,從你這輩子的健康來看的,他不是看你糖果要不要給你的問題,對不對?你留意看看,這個就是這一句話裡面所講的。

  我們再看下一句,“能令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佛。顯現種種神通境界。經於劫海。相續不斷。法門名句。”

  這一句要不要講,長了一點啊。

  第一個,“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這個就是所有的佛了。“普現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佛,”所有的佛剎裡都有佛,這樣講。這些佛剎裡頭的佛呢,顯現種種神通境界,“經於劫海,相續不斷。”劫海就時間,三世本來就是時間啦。

  換句話說,這個佛的境界,這裡面談到我們跟各位談的根本問題——“我們到達止於至善以後的生命要做什麼?”

  你的大腦就close了,就打一個“THE END”——“劇終”,對不對?修行到止於至善,就劇終,對不對?你以為修行證阿羅漢、成佛、開悟、了生死以後,那就是白馬王子牽著這白雪公主,步向紅地毯的那一段,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後劇終,對不對?你的修行就是。我告訴你,沒有那一回事啦!他們將來生幾個孩子你知道嗎?第一個是男的是女的,你知道嗎?為了取什麼名字兩個怎麼打起來,你知道嗎?為了他們要考哪個學校,那兩個夫妻吵得什麼樣子,你知道嗎?你都大概不知道,你也懶得去探討了,因為他們能結婚已經很辛苦了,對不對?會不會因為生第一胎的時候就難產,白雪公主就死了?你也不探討了,反正你不管了,“THE END”就好了。

  告訴你啊,成佛以後的境界,生命是永恆的,不是結束了。沒結束啊!要結束了,修行到最後就結束了,那修行有什麼好修啊?

  你想升天國,到天國以後干嗎?到天國以後就“THE END”。不是啊,到天國以後干什麼?那麻煩了。

  上帝吃飯,要不要煮給他吃啊?上帝吃完了以後,那飯碗又怎麼洗,洗完以後,倒到哪裡去呀?你大概就沒思考過,倒下來就倒成土石流啊,倒下來以後,就變成大水了,你知道嗎?你都沒去想過啊。因為從天上倒下來,一定倒到地上來啊,你都不去想啊。

  生命是永恆的,而且恆動的。你去留意看看。不但恆動,他不會亂動啊。這個動是光明的、燦爛的、是美好的。啊,那個人生才有意義嘛!

  你都很辛苦修行到那邊,到那邊就結束了。到那邊怎麼結束,結束到哪裡去?就一尊一尊都把他掛在牆上嗎?不是啊!

  你要留意到,這裡這一句呀,講這個講得很好。一切佛,所有的佛,你看,一直成就、成就、成就,到最後呢,還是一樣,顯現種種神通境界,那是智慧的成熟應用嘛,“經於劫海,相續不斷。”你看,講得很清楚,恆動而且相續不斷,不會無聊。

  我們啦,這個世間你看,五濁惡世。工作了五天就吵著兩天要放假;兩天要哪放假,兩天塞車,塞塞塞塞,塞到那邊,下車尿尿,上車睡覺;然後又塞車又塞回家,都累死了;然後上班,第一天就星期一症候群;放假以後還要出勤操。有一些銷售店的,有沒有?第一天上班以後就要“稍息、立正,”運動,然後還要喊口號,然後開始為眾生服務。

  這是你娑婆世界才有的,在淨土裡沒有,他為眾生服務。

  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講技術面的時候,你記得這麼一句,要三個要領:置心一處,放輕松,然後吸出吸入清清楚楚。

  放輕松啊!當你成佛以後,你恆動不會累。現在你恆動,你動五天你就累了,一定要放假,為什麼?因為你緊張,你不會放松啊。

  叫你放松,你就不負責任,結果放松跟不負責任連在一起;叫你負責任,你又跟緊張連在一起。有沒有?就是沒修行啊。

  修行人,就是會放松,而且會盡責。他人生是光明的燦爛的,然後很舒服愉快的。

  你也認真,很盡責,然後很緊張,結果就是暴斃——猝死啊,我們叫什麼?也叫暴斃嘛,突然間就死亡了,這樣來的。不能緊張。

  但是要能夠盡責,把事情做好,又能夠不緊張。告訴你,修行,沒有別的路走,沒有別的路走。

  世間就是這樣的,要放松就不能負責任,要負責任你就要緊張,那你就完了,這個就是五濁惡世的生命結構。

  所以告訴各位,你修行不要修什麼成功不成功,不要啦,你不要想那些。你就想說,我能夠非常的盡責,然後又非常的輕松,那就成功了。(眾鼓掌)

  這是我講的第二個。看看你能不能,你就做到這一點。這就是最好的法門,要能盡責,要放輕松。不是叫你盡責去等著暴斃,不是,沒有這個意思啊;那我們也沒有叫你,那就放輕松,就不要盡責任,不是。

  你要訓練,學佛以後就這個訓練,你有這個受益啊,我告訴各位,非常阿彌陀佛了!知道嗎?

  真的,我不求各位大家都開悟了,但是我求大家都能夠既盡責又放松,一定受益,不得了。用白話講叫做不得了,用古代的術語講叫功德無量。真的,希望各位,把這個學好,這個境界是生命最燦爛的境界。

  “相續不斷”,這個相續不斷是種種神通境界,智慧充分的應用。不必放下,二十四小時服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閏年還再加一天——這個真不劃算呢,但菩薩就是這樣啊!他為什麼有那個本事?他在盡責的時候能放松。

  我們為什麼不行?你有矛盾,一盡責你就緊張,所以責任負到底,就緊張到底,對不對?所以當你特別能干的人,就容易暴斃。我們看得很多了,看得很多。這個是不幸。

  所以我告訴各位,希望你行行好,做點好事。假如你看到那些很優秀的人,在很認真的時候,你最好是請他來學佛。跟別人學我不知道,跟我學絕對沒問題。(眾鼓掌)

  當然那就看你了,行菩薩道嘛,你可能會”嘣”那你慢慢一個包出來。因為他比你能干嘛,你又欣賞他嘛,可是你不見得講他會聽噢。但你能不能恐嚇他“你不來學佛你會暴斃噢。”那你就要用種種神通境界、種種變化,神通變化威神力,成熟的智慧來引導他。

  真的,你為社會保存一個精英啊,你看功德多麼大,對不對?你眼睜睜看一個精英就這樣暴斃了,你不是罪過無量嗎?那看你要罪過無量還功德無量,那由你自己選擇。

  我是跟各位講的真的啊,不要以為很輕松講,你就當成笑話,是真的。

  我們再看下一句,“能令一切毛孔出聲。演說三世一切諸佛。大願海音。盡未來際。加持出生。一切菩薩。法門名句。”

  這個就是,諸佛菩薩他那個燦爛的生命永恆不斷的恆動,所作的事就是這個。

  “令一切毛孔”,毛孔是最小的單位嘛,最小的空間單位。

  “出聲演說”,那意思就是說,在很小很小的地方,都能夠顯現出教化眾生的功德。

  而“演說三世一切諸佛,大願海音”。這個,在佛經裡很多這種經文,包括佛陀說,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無一寸土地沒有流過他的血。有沒有?你想“那哪有可能?”佛在多生累劫以來行菩薩道啊,就是這個樣子。他的鮮血,流遍了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這個就是積功累德的根源啦。

  佛不打妄語,講真實語呀。那你就知道,他下多少功夫,所經過的時間有多長。

  但是呢,我們總是半信半疑,“佛不打妄語,所以他這樣說應該也算吧。”

  怎麼算啦,你怎麼去學佛,學著跟佛一樣嘛。不是叫你要把手砍斷,然後到處灑血啊,不是。他為了在這裡幫助眾生、成就眾生,他耗盡多少心血,是指這個,是指這個部分。

  那麼這個地方,他會以一毛孔這麼微小的事情,他都能夠讓他顯現出,所有都顯現出來,三世一切諸佛他的大願。

  我常跟各位講,這大願,就是你這輩子做不到的。你一定要發這種願,不要發那個做得到的。做得到的是你本來該做的,做不到的才是你要發的願。

  發願要做什麼?跟來生銜接、跟前生銜接。你不要以為跟前生有什麼好銜接的,你的願發下去就是會這樣。

  我曾經跟各位舉一個例子。有沒有上過公交車?搭過。地鐵有沒有?捷運啦,是不是?火車有沒有?飛機有沒有?搭車啊,你一上去以後就先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你假如念地藏王菩薩就念地藏王,你念阿彌陀佛就念阿彌陀佛,無所謂,念十聲。

  這十聲要做什麼?“我要跟過去所有搭這部運載工具的眾生結緣,也把它回向給未來所有搭這部車的人結緣,還有現在跟我同時坐這部車的。”

  可以吧?那你不是跟前世跟來世都銜接上了嗎?對不對?

  你到了十字路口。看到紅綠燈,不要跟它急“快快快,倒數數一二三,三二一”開始算了。不要算啦,到了每一個十字路口,你就念個佛號十聲“所有從這個路口經過的人,我都跟他結善緣,消災免難”。舌頭伸一下,“我講的算嗎?”帶著疑情嘛,對不對?

  你只要發願就好,“這個路口,經過我念十個佛號以後呢,永遠消災免難。”可以嗎?

  那你,就可以把你的心量一直鍛煉出來。

  唉,十字路口,是跟一毛孔差不多小啊。對不對?那你就在那裡,你看“三世一切諸佛的大願海音”你就把它演說出來了。

  你總不能夠說:”不行,有錢人經過才算,沒錢的不算。不然我成佛的時候,他很多沒錢包紅包給我,不行。”你不能這樣算,你要平等心。

  所有在這裡經過的人,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切眾生,你講眾生可能定義廣一點。因為我講人,你可能只限人,那佛可能不算呵。統統算嘛,講的人就是眾生的意思,因為口語嘛。“這經過有生命的,我統統結緣。”

  當你這樣願力一再地發,一再地培養,一再地發的時候,這些都是你做不到的。你就一直持續呀,你不要想做得到做不到,別想那麼多了。

  本來發願就做不到的啦,做得到就不要發願了,去做就好了。

  “我發願今天捐十塊。”那還用你發願,十塊放下去就好了嘛,對不對?

  “我就發願,將來有一天,我天天都捐十萬。”那你現在做不到。怎麼天天都捐十萬,等你當比爾蓋茨的時候再來,對不對?那你就發願,“將來我有能力我就天天捐十萬。”那發願今天捐十塊,今天捐十塊不用發願,直接在功德箱捐下去就好了。

  所以發願的,本來就是你做不到的。

  “我要度盡一切眾生。”你怎麼做得到?那發了,你才看到眾生都想度啊。是吧?

  “哦,這輩子只要把我爸爸度了念佛就好了”,然後說,“這不是我這輩子做得到的。”

  人家問你為什麼?

  “因為他三十年前就往生了。”(眾笑)

  這個,這個叫打妄語。這不叫發願,這是自欺欺人。你隨便搪塞一下,不行。

  要真的發,你能夠做而又做不到的。你現在可以做一點點,但是這輩子做不到,是留給下輩子做的。你就跟他結緣了,你的生命永恆了,會以這個願導引你往生淨土。知道嗎?

  所以你看,這些菩薩們他們的發願,根本就是做不到的,但是人家發了。這才叫學佛,學著佛菩薩發願嘛。

  那你都不敢“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等我成佛以後,我再發。”那你怎麼學佛呢?地藏菩薩他在因地就發這樣的願,那你也跟他發,你就學地藏法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嘛。你“不行,這個不行,我還是先遠離地獄。”(笑,眾笑)

  所以行菩薩道,我跟各位講,展開的這一條路,真的是血淋淋的一條道路。而且,我告訴你,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讓你直接面對生命、認識生命、經營生命、耕耘生命,讓你的生命發光、發熱。

  學佛就是在學這個了,不是在學逃避的。

  “學佛,世間苦啊。”

  “為什麼苦?”

  “我愛人,他不愛我,所以苦啊。”“我要賺錢賺不到,昨天被下崗了,所以苦啊,所以我來學佛。”

  這個不是發心學佛,這是被逼學佛。

  學佛是積極的,讓我們去認識生命,讓我們在燦爛輝煌的假象下面,認識到真實的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那這個時候,你的生命就會開始燦爛起來,芬芳起來,你會活得很有意義,活得很有生命感。這個才是學佛的重點。

  我們這樣祈禱各位,希望各位呀,真的從這裡獲得,這個真正殊勝的價值。(眾鼓掌)

  那下面他談到“盡未來際”。你看,他就沒有講過去了,“盡未來際”,說,你到了這樣的程度以後,盡未來際,到達止於至善的生命以後,盡未來際。這個我們跟各位講過,假設有生命就是這個樣子,盡未來際,而且有時間啊,是盡未來際。在真實的生命裡沒有時間,所以也沒有什麼盡未來際,他生命本來就是這樣的,活潑蹦跳、燦爛光鮮的樣子。這是生命的本然。

  “加持一切”。我們講,菩薩是怎麼出生的?前面我跟各位講過。菩薩,要成為一個菩薩,就剛才講的,你要成為法身。要成為法身,一個很簡單的因素就是,把你的生命因素激發出來。

  你現在可能會說“我的生命因素是什麼?”不要模仿,告訴你,自己一定要摸索,要去找。剛才講的用稱贊、用包容,或者用什麼,你最好是《淨行品》去進行。從《淨行品》裡頭去找,很容易找到。從《淨行品》一百四十一大願裡面,你去品,你就可以找到。

  那一百四十一大願,你只要幾個願就好,構成一個組。一組啊,這三皈依是一組嘛,你要把他整理成“六皈依”作為一組也可以。那它構成一個方程式,你去運用,在生活中去運用、去歷練,你的生命因素就可以鍛煉出來。

  你要從哪裡下手?那昨天最後一個講了“菩提門海”,無量菩提門海。你會從那無量的菩提門裡頭去找到;那個菩提門下手以後,它有無量的法門海;你再從那個法門海裡,再選一個,去精進。你絕對可以找到。

  你不要單選一願,你可以組織幾個願,作一個組。那個組你反復的去做,每天去背,它成為你的法門,你的生命因素就會出現。

  當你的生命因素一出現,你就發願“我盡形壽,這一輩子盡形壽這樣去做。”這就是前面我們跟各位講的,那圓融道的事修上面去進行。

  那你現在呢,是從理上著手,去貫穿。

  盡形壽去把它完成,你就直接入法身。當這裡生命結束的時候,你一定往生淨土。殊勝的淨土,跟你這個生命因素相應的淨土去了。然後從那個地方直接入法界。

  那你假如現在,方法要領能夠抓得到,你就直接入法界了,不一定透過淨土了。那就看你自己了。

  叫“菩薩出生”。那你現在,能不能出生自己這個菩薩呢?那諸佛菩薩都在加持你,都會加持你。不要擔心。

  你不要一直以為說“我,眾神不要我,菩薩加持到隔壁,就跳過我家去加持下面那一家。”你不要那麼倒霉,好不好?只要你進華嚴這個法門,所有的菩薩第一個就到你家,你放心,第一個就加持你。

  所以你只要去激發你的生命因素,諸佛菩薩很快跟你相應。

  你不要自己想當然爾“菩薩昨天來跟我相應,師父你看這個算不算?”不用問,因為你會一再地去驗證。這個叫摸索。

  你一定可以成就,你必須有這個信心。這個就我們前面跟各位講“自具足信”。你假如前面那些都沒有,那從這個地方直接下手,你會踏空。我們一路跟各位講過來,這個講了很多了。

  這個諸佛菩薩都講盡未來際,在他們的歲月裡,我們是他盡未來際的眾生。那你從這個法門下手,直接激發你的生命因素,進入法身領域,那不是他加持出生的一切菩薩嗎?

  這個已經灌頂完畢了啊。(眾鼓掌)不要光聽,聽,聽,聽,就入定了。那你一入定,這個灌頂就無效了。這個是真的法門,我們告訴你,很好抓到你的立足點跟下手處。

  好,我們再看下一句。“能令所處師子之座。量同法界。最勝覺解。大菩薩眾。莊嚴道場。遍一切處。盡未來際。轉於法輪。無間成熟。相續不絕。法門名句。”

  這是最後一句,你看看生命的永恆性和恆動性,後面這幾句交代得很清楚啊。諸佛菩薩到這個時候,成就以後要干什麼,你看看,這很清楚地表達出來。

  “能令所處獅子之座”,這個,他所坐的獅子座啊。

  “量同法界”,多大,這個不是那個獅子座大到哪裡啊。這個獅子之座,就跟前面所講的“如來所坐最勝道場”一樣,它是到處存在的,所以量同法界呀。

  “最勝覺解,大菩薩眾”,最殊勝的。這個我要跟各位解釋一下,什麼叫最勝覺解?我常舉一個例子,這個叫無二解,就是最高的那個定義。

  譬如說“心”這個字,“心”大家知道吧?不要點頭,你根本就不知道。“心”的定義很長,不是那個紙很長,是它程度、層次有很多。

  “心”最基本的定義,“心”就是注意力,這是最基本的。

  孩子不讀書,“你看,都沒心讀書。”沒心讀書,怎麼沒心?沒有注意力呀。“都不用心”,你看,都不注意嘛,有沒有?你去注意看,你的基本定義的心就是注意力。

  一直往上提升,到最高,“心”的定義是什麼?生命的真相。

  從注意力,一直到生命的真相,都是“心”的定義。所以你在講“心是什麼”的時候,你根本很難定義。你前面要加幾個字,加什麼心。譬如妄想心,妄想心也是心;貪心,也是心;嗔心也是心,對不對?這些都是心,但是那些都是什麼,負面定義。我們講注意力是基本面定義,正面定義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負面的定義不算。那從這裡開始算上去正面的定義,都是屬於心的定義。但是心的定義有很多。

  所以你要講菩提道次第的話,你從“心”來講就可以了,就窮盡了。這裡面,你要調整你的心到什麼程度,調整你的心到什麼程度,那就是菩提道的次第,菩提道“智正覺”的次第。

  那你發心度終生等等,那是眷屬次第;發心器世間圓滿,那是器世間次第。那現在通常講的菩提道次第,是指“智正覺”次第,從心來講就夠了。

  那我們在講的不是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是我們的資糧道,我們講的是入法界次第。我跟你講,這不一樣,這個差距很大。你的菩提道次第圓滿以後,是我們入法界的開始。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不是小看你,不是。因為這個菩提道次第,現在所看的那個宗喀巴大師寫的那個菩提道次第,其實就等於是微觀佛法的資糧道,是微觀修行的那個行法,出三界斷煩惱的這個資糧道,所以它是有很明顯的差別的。

  而入法界次第,是直接成就法身的。

  所以,菩提道次第所具足的資糧,是你要入法界用的。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那我們來到這裡,講這“最勝覺解”,是指你對於佛法所講的真理裡頭的第一義谛直接定義,這叫“最勝覺解”。其它方便定義、層次、等而下之的這些定義,都不能叫最勝覺解。

  這四個字,四個詞,詞典找不到。就第一義谛的直接定義,那就不是我們一般講的定義了。

  那你要知道,佛經裡頭很多詞匯,佛陀從沒定義,佛陀沒定義。那麼我們古代的這些大德們,那大阿羅漢,他們在論述佛法所講的那些東西,叫做論,在論典裡頭,他有一些基本定義。

  而基本定義,不外乎那四個東西:蘊、界、處、緣起,這四大類的定義。

  其它的,他也不定義。知道嗎?因為其它的都不定義,所以他的修學方式傳下來以後,就自然演變成禅宗,不立文字。因為你所用的佛教名詞,都是你自己想的定義,都不是佛陀的定義,因此禅宗才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關鍵就在這裡。

  不立文字,直指佛心。因為沒有辦法定義,你們都用自己的定義。不是說你們,我說那祖師大德,說我們都自己定義。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在…雖然華嚴本身從經教上來講,在禅法的這個地方我們抓得很准。禅是不立文字,直指佛心。人心就是佛心,直指佛的那個最高境界。華嚴,是應用文字藝術,直指佛心。差別在這裡呀。

  所以你這個要會用啊。而你對於文字的基本定義,弄不清楚的話,那你學華嚴有問題啦。

  所以我們一開始才跟各位講說,你要學華嚴這種經典,語言模式要弄清楚,思維模式要弄清楚。你沒有解讀經典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的能力,那你的經典是白解了。因為你都會用意識流,想當然爾的解釋,而不是真實意。

  我現在跟諸位講的也不是“最勝覺解”,因為再講“最勝覺解”你都聽不懂了,所以會帶著很多方便法,在你的基本負荷量上面加一點。加一點,不能加太多,加太多你要聽不懂了。在這一個范圍裡頭,跟你再拉雜一些。那有幾個關鍵處,當然是提出“最勝覺解”給各位作參考。這個是,我們屬於大眾之間的一種狀況。

  好,“最勝覺解,大菩薩眾,莊嚴道場。”這個,所處的這個獅子座,能夠令最勝覺解的大菩薩眾,遍一切處,莊嚴道場,遍一切處。

  佛在這世間干什麼?佛直接教化就是這些一等一的、上上根器的大菩薩眾,對不對?那佛有沒有跟我們講,他也會跟我們講。那反正我們聽不懂,“我如雷貫耳,腦子裡頭哄哄哄哄…”就這樣子而已.這叫做種善根,結善緣。對不對?

  那大家來,善根有沒有種到?不知道。善緣有沒有結到?不知道。不知道啊,修個福報。修個福報,那就隨佛了,買個花了,包個紅包,總可以吧,對不對?具體的事項你要進行,不然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一定要進行這些事修的部分。

  所以你看進到任何的佛寺,外面一定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對不對?那你進門裡面,先擺一個功德箱。你會說“哎呦!這個佛教實在意識形態有夠深。”難道叫你念”南無基督菩薩”啊,對不對?當然南無阿彌陀佛。

  “功德箱,唉呦,太現實了。”不是,給你種個福田。

  你既然來了。“若人入塔廟,單合掌,小低頭,一聲南無佛,究竟成佛道。”那你既然進來,頭轉一轉,轉一轉,“哦哦哦,很好很好”,就回去了。你要單合掌,小低頭也好嘛。丟個錢不是單合掌嗎?丟個錢要看孔對過去嘛,不是小低頭嗎?

  那走過去看,“怎麼寫南無觀世音菩薩,南方沒有觀世音菩薩。”反正 “南無觀世音菩薩”也念一遍了,一稱南無佛嘛。

  結緣,結善緣嘛。

  那個就是佛的善巧方便來的,他是智慧成熟的運用跟顯現。這是對因緣最遠的眾生。這個,如來掌這個網一撒,所有眾生都罩住。那最遠的那一個也抓進來嘛,一個也跑不掉。

  那最靠邊的這些叫做“最勝覺解大菩薩”,那當然是講究竟第一義谛的定義呀。那麼,那麼遠的,你給他講第一義谛的定義干嘛,那你就給他單合掌,小低頭嘛。

  所以每個佛寺外面一定,大概不是“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什麼?給大家一聲“南無佛”嘛。

  這個就是,諸佛菩薩止於至善的生命變化萬千、廣度眾生的地方。沒有說“劇終”,那就回去睡覺了。沒有啦,那種生命要他干什麼?生命是這樣運作的,都在饒益眾生,使眾生的生命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這種生命價值,才叫芬芳,才叫意義。

  我們啦,搞了半天都說回家要看存折,看數字有沒有增加。不是。你看看諸佛菩薩,他從來沒有想說“我counter number 裡面增加多少”,沒有啦。他只是說他如何度化眾生,用種種的善巧方便怎麼來度化眾生。你看,這不偉大嗎?這怎麼不令我們恭敬跟頂禮膜拜呢?

  我們每個人都想說“我的存折有多少。”人家從來沒有,你看著經文這麼長,從來也沒有說“我存款多少”,他只是想盡種種的辦法要把苦難的眾生救出來呀,有嗎?這是菩薩之所以可貴、可尊、可敬。那你就應該知道了。(眾鼓掌)

  “盡未來際轉於*輪,無間成熟,相續不絕”。 盡未來際一再轉*輪,這就是生命發光、發熱的地方。

  我們很多人,我不是說你,講到你純屬巧合,不過情節絕對真實。我們有一個企業家,到七十歲了,他跟他兒子講“你幾歲啊?”

  他:“四十八。”

  “那你總該做點事吧!”

  他說:“是啊,你當董事長,我怎麼做?”

  他說:“好吧,我年終就由你當董事長,我該退休了。”

  講得很好啊,兒子年終四十八歲就當董事長。搞了兩年,這老爸七十二歲,“我看啦,你這樣不行,太不成熟了。明年給你退休,換我來當董事長。”他又跑回去當董事長。為什麼?放不下。

  我不是說你啊,萬一你是這樣的話,你不要怪我。我不是說你。這個是很普遍,很普遍。

  還有那種爸爸跟兒子,不是爸爸,媽媽跟兒子,為了董事長席位在爭,鬧得報紙上頭條新聞。媽媽跟兒子有什麼好爭的,對不對?為什麼放不下?這個相續不絕,盡未來際爭奪財產權位,相續不絕呀。

  那菩薩不會為這個啦。菩薩都是轉於*輪,無間成熟眾生,要饒益成熟眾生都永無間斷的,這個在相續不絕呀。你看他生命多燦爛啦!

  我們搞來搞去,都搞自己的欲望,搞自己的權位。不對啊!他講得多好。我期望各位在自己的有限生命裡頭,重新規劃一下,你認為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生命觀,生命觀就是你的人生價值觀啦,你去規劃一下,然後你去對它要發起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你就要這樣走,這個叫發願。那當然你做不到,那是你的理想,是你的願景。

  有跟各位講過,這個怎麼發願吧?我再講一遍啦,回去,已經月底了嘛。那個,這個月底到十二月一號,我希望你在月底跟月初之間,把你的發願文寫完。就按照剛才講的,你這一輩子認為最有價值的人生,應該完成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樣子?你把它寫下來,壓在佛菩薩那個地方,我不知道你要壓在哪裡呀,放著。

  明年的這個時候,再拿起來看一下。假如毛骨悚然,表示你進步很多;假如你認為“我發得不錯啊”,表示你一點進步都沒有。你要發願,明年修改,然後再放回去。

  再過一年,再拿出來,你會再一次修改。一定會有兩次跳躍式的大幅度的進步以後,你還會有小修改。小修改就要接近圓滿了,那個大概就是你這一期生命最有意義的工作。

  將來呢,你就以這個生命因素,你所寫下來的這願力成為生命因素,作為你將來成佛的佛號的名稱。這樣你自己的菩薩名號,自己就定了。(眾鼓掌)

  但是,不是叫你去copy,“人家觀世音菩薩怎麼發願,我也照抄一遍”。照抄一遍沒用。諸佛菩薩的願力,都是自己發的。你現在要學佛,也一樣學著自己發願,不是去抄襲來的。

  當你這樣發願,很認真地自己負責把它寫下來。你去整理,就你的個性,就你過去人生的文化背景,就你的理想,你的遭遇,你去想一想,“我一生認為十全十美的那種人生觀是什麼,目標是什麼”你就把它寫下來。

  那也不必長篇大論,幾百個字就已經很多了。你要像阿彌陀佛那麼啰嗦也可以,四十八大願,都可以,那當然字就多了。要不然我們在發願,字不多。每個願一百個字,十二大願也不過一千兩百個字,對不對?那每個願不過一句話而已,而更何況我們其實一兩句就可以表達了。而你認為要怎麼樣窮盡?那是你個人個性跟習氣問題,沒關系。

  但是你要發個幾萬字的願,大概不必要。因為你也記不起來,對不對?發願你要很清楚能夠掌握到,然後天天都在身體力行的,那個才叫願嘛。所以應該是簡潔有力的東西,一千個字左右。

  你自己去把你的特質,表現在那個短短的願文裡頭,發願文。

  那你可以這樣寫,佛子某某,法名寫下去,發菩提心文。可以吧?或者佛前發願文,都可以。那名字都可以自己定,不要按我念的照寫,你自己可以自己寫。

  然後呢,你把你好好整理一下,“我認為人生這樣做才對,我就是要這樣做,我一輩子都要這樣做。”你把它寫下來。

  到明年拿起來看,嗨,雞皮疙瘩,“原來我的發願是,這輩子最少要吃三年的素齋。”那也算啦,那你每輩子都要吃三年的素齋。不是,饒益眾生。

  我跟各位講過,就那幾個:

  因為覺悟的殊勝而發菩提心,所以你要覺悟;

  因為正法、真理的殊勝,所以你要發願、發菩提心;

  因為眾生的苦難,所以你要發願、發菩提心。

  這三個,你是絕不退轉的,而且絕對是最殊勝的。

  你從這三大類,來找你的生命因素,你一定可以找得到。

  這個三大類不是我講的,是《十住毗婆沙論》上面講發菩提心的時候,龍樹菩薩跟你列出來的。你不要擔心,不是我要騙你,我只是舉例給你看。那你可能會說“我應該怎麼發心啦?”回去自己想,不要問師父。

  “師父,你告訴我,你寫給我,我就照你寫的這樣發心啦。”不是這樣的,要你自己來。

  好,到這裡,十句,我們應該算都跟各位講了。

  所以這個“法門名句”,是指呀佛菩薩,至少是等覺,就是八地的菩薩,他們的生命價值觀,跟他們生命真相,生命存在的那種本然現象,提供給各位作參考。那麼,剩下的部分,我想明天再跟各位繼續說明。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40講
下一篇:淨空法師:菩薩事業,就在你現前生活工作裡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