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華嚴》第40講(2007年11月29日)A
今天我們再看52頁倒數第2行。我們先念一段經文,大家對對地方。
“佛子此十法句。以為其首。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清淨名句微妙法門。皆是如來智慧境界。非我及汝所能證知。”
這是個結論。十個法門名句,我們大約大概地跟各位講過一遍。這個十句再跟各位講十次,內容也都不會完全一樣,因為這個范圍太廣了。
他這裡提到“微妙法門”。這個法門,不是很粗的,而且是很微細的,微妙的。那要講開來,那就講不完了。每一個法門名句,都可以講上個一年兩年沒問題。
用現代這種語言來表達,他可以講的很多。而且他裡面每一個法門,都包羅萬象。可以講天文學,可以講量子學,可以講醫學,可以講農業,可以講人性,從各方面來,可以講藝術,都可以。甚至於講運動,講行銷,都沒問題。那就看你個人的專長所在。
每一個人,我們曾跟各位談了,你一定要很明確地弄清楚。佛教傳承到現在,按照西方人計算二千五百五十一年了,有的說二千五百五十五年,有的說二千五百五十六年了,無所謂。按照中國人算法已經差不多三千年了。這麼長的歷史洪流裡,已經讓佛教產生了很大的一個問題。叫做歷史包袱。
因為歷史的這種綿長,會產生很多文化性的東西,那就叫做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不是佛陀的,你放心,不是佛陀的。佛陀沒有那些東西啊。
你想想看,我們講經之前,大家要合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還要開經偈。今天假如釋迦牟尼佛來的話,他會昏倒,他沒教你這一套啊。你想想看,他自己合掌叫大家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有這回事啊?不可能嘛。
開經偈,也不是他發明,他也沒講過啊,那是武則天寫的。對不對?他怎麼會知道這一千五百年後,那些黃毛丫頭,武媚娘,給我寫四句贊美我的話,還贊美得這麼好。他絕對不知道啊。那你說他不對嗎?武媚娘沒錯啊,是不是?
他看到我們和尚穿這個樣子。你說“佛陀,我是你弟子啊。”“我叫你穿這個服裝嗎?”喇嘛也念“南本師無釋迦牟尼佛”,他們穿的服裝是嗎?
這些呢,都屬於佛教文化,不是佛陀所要講的真理。你這一點先弄清楚啊。
所以你今天既然要學佛,那我們告訴你,要學的佛陀的真理。你不要在佛教文化上那邊天天滑鐵盧。滑鐵盧知道嗎?每天再撞一次回來,然後口口聲聲說,“我要開悟。我要證阿羅漢。我要了生死出三界。”然後每天都在佛教文化裡頭搞,那沒用。
你一定要想辦法走上佛陀真理的那條道路,那才叫做發菩提心。那你假如在佛教文化圈裡頭,那叫常見。修點福報,有,有漏福報。真要了生死、斷煩惱、免輪回、要求得正果、踏上真正菩提道的話,那你就要真的從行法中來,這是不可免的。先把這個部分搞清楚。
那這個地方跟各位提起來的,這個法門是相當地多。這十句很簡單地講,是分十大類。我把這個語言模式跟諸位再說明一下。
他說“此十法句。以為其首。”
我們應該來講,按照你的觀念,可以說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算了十個。十一名以後呢,暫時不列。對不對?其首嘛。對不對?那其他呢?從十一一直到N+1啊,好多好多,“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嘛,對不對?看起來是這樣的,這個解釋法沒錯吧?有沒有異議啊?傳統的,腦筋這樣用就可以了。現在不能這樣用。
他這十句是十大類,把那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那種量,他把他分成十大類。這個時候你來看就知道,他不是排隊從一號排起,排到N+1。他是怎麼樣?他是一個圖表,總說法門,下面分開這十個。十個下面又有十個,這樣拉開下去。那麼“以為其首”是前面這十個,跟你介紹一下。
這種概念有嗎?這概念就不一樣了。我跟你講這兩個有什麼不同。
你按照排隊報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到N+1這樣的一個思維模式,這是一種流水帳。你很容易養成一種慣性。當然基本上,大概,大家腦子裡都有這種概念。沒有錯,有福報。
但是你要培養善根的話,最好是,我跟你講的第二種狀況。他就十大類,下面還有很多,十大類,每一類下面又有一堆。那一堆裡面又可以拉開,每一點又可以有一堆,再一直拉開。你想想看,用這樣子來算的話,那就無量無邊了,就可以講到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這樣的數量出來。
那麼,你要是有這一種,我們現在的話叫概念,一種觀念。你的腦筋裡頭的結構是這樣的思維模式的結構的話,那你容易培養善根。這就不同喽。在這個善根裡啊,有剛才那一種思維模式的福報,那個福報可以乘上一後面加二十個零以上的倍數。光是福報,你知道嗎?那善根就更不用說了,善根啊,剛才那種模式的人,他跟不上,這是一個觀念。
我剛才跟各位講了,一的後面加二十個零,可以算吧,加十個零是多少?九個零是億嘛,對不對?十個零就十億嘛。二十個零大概多少個億嘛。是不是這樣算?這是一種思維模式。
為什麼加二十個零呢?二是一二,是正反兩邊,向左邊發展,右邊也發展。十是窮盡。你看,語言模式,不一樣啊。十不是十個零,是窮盡所有的。那左右兩邊都發展出去,那是代表,很簡單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就是全部包羅了,然後兩邊又都窮盡了。
那你想想看,這種數字跟你想的多少個億的那個數字是不能比的。大到不可說了。
佛經的語言模式在表達的那種狀態是第二種狀態,我們一般看到的語言文字都是用第一種狀態。很簡單地告訴各位,當你用第一種狀態的時候,表示你還沒有入門。知道嗎?你要真正入佛門,要經常地提起用第二種狀態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那麼你就可以說,有點消息。
為什麼我們在看禅宗公案的時候,你老是搞不懂,“為什麼他們都這樣,這樣就開悟。為什麼我就不會開悟?”因為你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一直停留在第一個階段,不進入第二個階段。OK? 知道嗎?
這是一個無上大法的灌頂啊。(眾鼓掌)幾乎你每次來,我們都先給你一個大禮物,你要修行,光這一個就夠你修了。了生死絕對沒問題,入法界絕對沒問題。你不修的話,我就跟閻羅王講“這家伙要再跑到你這裡來,下油鍋溫度加一千度。”你不要以為這是洗溫泉啦。你有這麼大因緣跟福德,你就得好好修。
我跟各位講,你只要認真去修,不要怕成就不成就。就算沒成就,閻羅王也不敢碰你,因為你很認真,叫“認真不成就菩薩”。
不是你不成就,是你不會成就,你有一個非常大的無明障住了。哪一天被你穿透了,那你就知道那叫大威德。所以,你不用擔心你成就不成就,你只要認真去學去修就好了,其它沒你的事。我們修行人,你不要在意成就不成就,只有愚笨的人才會問成就不成就。真的有智慧修行,你只要修就好。
好,這個部分,我想簡單地就這樣跟各位談。
他最後那一句話講,這些都是如來智慧境界。“非我及汝所能證知”,那更何況我要怎麼跟你講?對不對?所以你說我跟講得多清楚,誰講得多對多好。只要認為我講得不錯的,都錯了。你知道嗎?
這些經文都是佛境界,如來智慧境界,普賢菩薩都告訴我們“非我及汝所能證知。”那我也是汝那邊啊。這個“我”不是我,這個“我”是普賢菩薩。“及汝”就是包括你我他都是“汝”那個字的范圍裡啊。所以我們,你都沒證得你怎麼講得出來,你說嘛。對不對?
但是呢,很奇怪,這個普賢菩薩也矛盾,你只要大腦起作用你就會發現,既然是“非我及汝所能證知”,那你怎麼能講?對不對?那你既然能講,我也能講。我告訴你,他講沒亂講,你講就亂講了。
普賢菩薩的位置,我跟各位講,普賢菩薩是原始佛。佛是不可說的,勉強就用普賢菩薩來示現說,是這個樣子。所以他能說。
我們只是從邊邊,表達一下他正確的思維模式。我只能跟各位講是這個樣子。
那我們要是能夠掌握到這種經典,就是生命語言的思維模式跟語言模式,那你就很容易進去。
OK,這個部分,我們就跟各位談到這裡。我們再往下看新的一段經文。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此如來所入獅子頻申廣大三昧少分境界。承佛神力。一心瞻仰。觀察如來不可思議菩薩眾海。觀察如來不可思議三昧神通種種變現。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出一切諸世界海。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一切法幻智境界。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普現三世一切諸佛悉皆平等。觀察如來不可思議無量無邊諸語言道開悟一切諸法門海。而說偈言。”
我們先看這個部分。
普賢菩薩把如來智慧境界,跟我們提了一下。從無量無邊的廣大量中,他列了十大綱領,給我們提了。我們也迷迷糊糊地聽過一遍了。那麼現在他想要再重宣此意,再講一遍,“如來所入這個獅子頻申廣大三昧的少分境界”。
我們也發生這個問題了,這個都是語言模式。“少分”嘛,大海那麼大,那拿一瓢水是不是少分啊?對不對?這是大腦思維的基本狀況。那麼,諸佛菩薩在這邊,不會從這個地方講,隨便撈一瓢出來,叫“少分境界”。這個大腦思維一定是這樣思維,“那就這樣吧,那大海中的水,隨便撈一瓢。”不會。
我跟各位講,為什麼不會呢?
各位都知道灌頂什麼意思吧?灌頂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就是印度國王為了給太子加持證明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個公案吧?要到印度向四方走,拿四大海水。那麼邀請各國的大使到,然後當眾灌頂。證明這個王子從今以後就是太子了,我死了以後就是他繼承王位。這個叫灌頂嘛。
那你灌頂,你只看到他水倒下去那一刻,而沒看到國王派遣大使,向四面八方去取四大海水回來的那個過程。對不對?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這個就是他的語言模式。
你說“我到河裡拿一瓢起來,水缸裡拿一瓢起來也可以灌啦。”是不是?有水就可以灌啦。那你說“那不一樣,四大海水比較殊勝。”是嗎?照樣也是無常啊,哪有比較殊勝?對不對?
關鍵就在這裡。這是一個模式。因為你向四面八方去告知所有的國家,我們的新君王儲就要冊封了。這是正式宣達,不是秘密交易嘛。所以你要把太子換掉,那可是大事。對不對?你要重新再一次啊。是不是這樣?所以他的意義是在這個地方。
那麼這個文化,這個文明,他有這樣的一個行為模式在,有這樣的一個思維模式在。他的語言,必然是跟著這樣的一個行為跟思維模式來的嘛。所以,他的重點就不是你第一次想法的那種情況。對不對?隨便拿一個?不是啊,因為他是有意義的。
因此這個“少分”,就不是你想象的海裡隨便撈一瓢。他這個“少分境界”,一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境界。那是不是跟剛才講的,先列十大項然後再來的。對不對?是不是同一個思維模式?關鍵就在這裡啊。
今天我們很多同修,對於讀經是非常認真的,為什麼都不開悟?因為你的語言模式不對。因為你不了解那個文化背景。那你要是了解以後,那你讀經不開悟是奇跡耶。你現在不懂得他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以後,你會開悟那才奇跡。這關鍵就在這裡。
所以你說要怎麼樣成就啊?沒有什麼成就不成就啊,你只要把這個東西弄清楚以後,那有什麼好成就的?這經文一打開,你已經到那法界裡面去了。還有什麼成就?
但是你這個資糧道不具備的話,那你真的是像無頭蒼蠅,“蠅愛尋光紙上鑽”,你會鑽的出去那才奇怪呢。關鍵在這個地方。所以這語言上面,我們要弄清楚。
好,這是第一個,“少分境界”,跟各位談了。
那現在我們再一次跟各位談的是,“如來所入獅子頻申三昧”,前面跟各位講過了。
我們在修禅定的時候,有所謂四禅八定、九次地定。對不對?大家都很熟。不熟的自己要回家去查,我沒有辦法再仔細跟你講了。但是這個東西,你必須很踏實地來。你不要自己自以為是,“我這樣入禅定了”。
有個老參,“師父,你看我這樣開悟對不對?”
我說:“別講啦。這句話出來已經有問題啦嘛。”你這樣開悟,既然開悟了,你還問我對不對。你都開悟了,我都沒開悟,而你問我對不對?不是顛倒嗎?
我們一定要留意到,你現在要禅修,那很好。第一步怎麼做?你有沒有弄清楚?沒有,不算。第一步都錯了,後面步步皆錯。
你不要以為你是惠能,因為大家都會以為“我是惠能”。惠能知道嗎?六祖惠能大師啊。
我記得第一次跟各位講過一個公案。有一個人他老說“我是蔣介石,我是蔣委員長”,被人家抓進去。跟另外一個,他也說他是蔣委員長,關在一起。過了一個禮拜以後,後進去的那個說“我弄清楚了,我不是蔣委員長,我是宋美齡。”這個叫神經病,所以兩個關在一起。
你不要自以為是,你以為你是惠能啦,再過幾天你就變成宋美齡了。修行人要是自以為你怎樣,我告訴你,你是神經病。不要自以為是。這是我們常跟各位講的,一廂情願、想當然爾、自以為是,最大的忌諱。這是一個人充分表達我執、我見的一個現象。不要自以為是,自以為我開悟了,自以為我入定了,自以為,我怎樣了,那個都不行。
所以你要修禅定,你就要基礎上來。找一個師父,不要找什麼大師,當然你更不要找我啦,煩死人了。還要問我“這個雙盤這樣對不對?單盤這樣好不好?左盤好?右盤好?”我說你多看光盤就好。
你一定要找一個能指導你的人,也願意跟你負責的人,跟他學,學到底。什麼叫學到底?學到他沒辦法教你。那你就畢業了,再換個老師,再教你下一步。就好像你國民學校畢業了,讀國中,初中畢業讀高中一樣,高中畢業讀大學。這茁壯成長一個一個去深入,讀到畢業。
我們現在最可怕的現象就是福報大,今天找法王,明天找活佛,後天找上師,然後找大德怎麼樣,到處鑽。你是佛教界的盲流,佛教蜜蜂,到處采花蜜。沒有用。
你應該找一個真的教你,從粗住到細住,細住到欲界定,欲界定到未到定。從未到定開始精進,那個地方你更要師父指導。因為這裡面會有很多觸功德發生。那麼在未到定之前,有很多舒服禅的境界。
現在你所學的佛、修的禅,大概都在舒服禅裡面胡亂混。坐下去,“哇,好舒服,好舒服。”那個我只要一個息出一個息入,太陽出來了。
我跟你講睡著啦,你就不相信。“我清清楚楚,我哪有睡著。”你去問醫生,一個晚上只呼吸一口氣的人,結果會怎樣?一定要人家去助念,送往極樂世界。你放心啦。你不要真的以為,你一個晚上就一吐氣一吸氣,就天亮了。你還沒大到那種本事啊。要是真有那種本事的人,哼!他早就離開人間了,不想再跟你們在這裡玩了。所以這不是真的,你別想,這個叫舒服禅。
真有這種功夫?有。但,絕不是在你身上。那你不要以為“我就是這麼高的功夫”啊。那你以為你是密勒日巴的弟子。叫岡波巴?岡波巴是這樣的。早上吐一口氣,中午吸回來,到晚上十二點再吐一口氣。岡波巴有這種本事。你以為你是剛剛破了一個傷疤啊?不一樣。他是真有這種本事。他即使本事到這個地方,他還是不敢離開他師父。他每半個月回去問師父說“我這樣子對不對?”
更何況你根本都沒修,你就有那本事,一個晚上吸吐一口氣。對不對?那是舒服禅的狀況。舒服禅。
過了這個部分啊,從欲界定開始,你有觸功德,身心會起種種變化。透過這個變化以後,你才真的有辦法置心一處,而且不會昏沉,不會睡著了。剛才那舒服禅是睡著了。
那麼身心你會有很大的轉變,轉變完以後你停下來了,停下來。
在這個時候,還有第三個工程要做。不但要置心一處了,要放輕松。昨天跟各位講過,要放輕松。然後呢,不但置心一處,息出息入要很清楚。很清楚是使你的心不死,不會想逃避,樂阿蘭若。
很多人喜歡一入禅定就什麼事都不管,“我還是入禅定去。這些人業障重不管他。我還是入禅定去。”那這種人就是在打坐的時候,這個金三角缺一角,缺了清清楚楚那一角。
我們很多同修,認真到這裡,想盡種種辦法,打斷妄念,一念不起,置心一處。那這個時候他就完了。因為他沒有辦法看得清清楚楚。因為要看清清楚楚他就會緊張。叫他不要緊張,那要放松,一放松就提不起勁。這個是修行的一個陷阱。
我們現在跟你交代清楚了。你要掉進去沒我的事啊。我叫你不要掉進去,你硬是要一頭栽進去,那就完了。因為那個時候你提不起勁,你沒有辦法想要為眾生服務。“眾生很討厭。”真的,你不知道。
真的,從那個禅定中出來,那個不叫禅定,就從那個境界裡再想發心為眾生服務,你會發現眾生跟動物一樣,身體都有股怪味道。現在我們被無明障住了,也不錯,因為怪味道都聞不到。
貪的人有貪的味道,嗔的人有嗔的味道,癡的人有癡的味道,那你有各種不同的習氣就有各種不同的味道。尤其在那禅定中的人,他一出來他就聞到了,他就知道了,“唉呀,有人來了,趕快跑”。他就有這種本事。所以,他容易成仙。成仙知道嗎?三天不洗澡就有“仙”(屑)了。
我們一個佛弟子,不能走到那種境界。
所以這三個基本要件一定要具備。假如沒有人指導,那你這個地方只要五覺知一產生你就入禅定了。因為心一境性就是置心一處。尋伺喜樂一產生,你就初禅了。初禅以後你就要從色界出三界了。
我現在告訴你的,從欲界就可以出三界。那也就是你這個地方,一成就以後,不一定入禅定,馬上叫你出三界。
那你在自己摸索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在這裡摸來摸去,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這境界越來越高。哇,好高興,再來,然後四空定。四空定以後,你看我一直爬上去。然後又爬下來,又爬上去,又爬下來。到最後覺得這好像不太對,那就進入滅盡定。四禅八定再加滅盡定。這個叫做九次地定。
一直爬爬爬爬,爬到最高,然後入滅盡定。滅盡定就滅盡了。這個時候就叫做end。阿羅漢到最後就這樣去了。
很多人把證果當做滅盡定解釋,把滅盡定的定義當作最後的成就。出三界,出三界怎麼了?出三界就不見了嘛。出三界就完了嗎?那不是滅盡定嗎?所以你在語言使用上有很大的出入。
這個叫做九次地定。你要怎麼入怎麼出來,怎麼入怎麼出來,他有次第的,九個次第定叫九次地定。九個次第。
過了這個部分,叫超越三昧。就是我不要照次第來。我一下“嘭”就可以到最高地方,“嘭”就可以出來,就好像我不爬樓梯直接搭電梯一樣。要到幾層樓啊,就到幾層樓,直接就去了。這個叫超越三昧。
過了超越三昧以後叫做獅子奮迅三昧。獅子奮迅,他要怎麼出入都無所謂,自自在在的。而且定啊,不一定在靜中。獅子奮迅三昧是在動中定,不是在靜中定。這是最大的不同。超越三昧還在靜中定。獅子奮迅三昧就像獅子奮迅一樣,他可以有大作為,但是心中的定維持如如不動,但是常常會中斷。這叫獅子奮迅三昧。
到了獅子頻申三昧,這是修禅定的一個基本規則。獅子頻申三昧就是一直起作用,一直不斷。這個叫獅子頻申三昧。那麼,作用一直不斷,禅定也一直維持穩定,這個是獅子頻申三昧最大的一個特色。
那從語言上來講,超越三昧,到獅子奮迅三昧,到獅子頻申三昧,這很簡單,每一個階段對我們修行人來講,大概要經過百千萬劫。你放心,你不要我講三分鐘啊,你就以為兩下子就過去了。這沒那麼容易。因為這個當中,還有好多的工程要做,好多的人生歷練需要去折磨,頭上要加上很多的包包。從這個地方來講,這個叫做技術面。
技術面是這樣的基礎。這個你不能免。你一定要接受訓練。你這輩子不接受訓練,下輩子也要。你不要問說“師父除了這個以外,有沒有別的?”那你意思就是說,這個留到下輩子修就對了。不要擔心,這輩子不修,下輩子一定要修。你只要想成佛啊,這個過程一定不可免。所以我們普勸各位,你還是趁早下手。
這個技術面,後面的時間,越往後,就是從超越三昧以後,時間要很長的。你不要說現在去灌頂,你馬上就修得獅子奮迅三昧了,我告訴你說,那要不是騙人的就是騙人的。除了騙人的沒有別的,不可能。他要的是你自己腳踏實地的死功夫。
那重點就在於,這個技術面平行的,還有一個叫做工程面。工程面在前半段裡頭,我們講的都是佛教的基本常識。那最基本的,《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那個什麼五福臨門,什麼《了凡四訓》,什麼《正信的佛教》,《認識佛教》,這些都是初級的,工程面要有的,不可免。
你說“我只要把禅修修好就好”。除非你想當仙人,否則不是只有禅修,他還有工程面要做。
技術面到了置心一處的時候,你的工程面就要到淨識。淨識,就是中心價值觀,你能夠除掉,能夠不用,那你才能有可能進入修行的領域,這個時候叫初果相。你一訓練馬上看到概念怎麼形成,初果位。華嚴的語言叫初信位。
然後二果相、二果位,三果相、三果位,四果相、四果位,七信位,成立。再進一步,要破我執無明,八信位。破法執無明,九信位。我執、法執都破再加一分保任,轉化,把工程面再提升,十信滿心,你就進入法身位,叫十住位。
那從初住開始,一路上上去。那你可以捨識用根,轉識成智。
一直到七住位得根本智,也就是我們講的菩薩淨土正式成立的果位。
再往前走。從這個地方開始,獅子奮迅三昧,一直到七地位,完成,就進入八地的時候,獅子頻申三昧,完成。
你看看,歷程要多長。
所以,技術面你只有一再重復地訓練。技術就一再重復的訓練。打坐就是打坐,不要一直想要占便宜,“師父沒講,憑我這個料子,嗯哼,我就應該…嗯哼。”要墮落比較快。不要自己猜想。
技術面一定是一再反復地訓練,一再反復地訓練。工程面是窮盡底源的這種探討跟摸索。窮盡底源的探討,就是自己,要使自己一再地深化,一再地深化。在深化的過程裡,你自己就會找經典讀。
你不深化,像蝴蝶一樣,又有一個來了,今天來海雲,明天來雲海,上海來的下雲法師。你就一直找,一直找,找到最後你還是在那邊花蝴蝶一樣。這是福報現前的業障。當你這福報用完了,你也完了。你會發現,你要用的時候使不上力。這是提醒各位,每一個人你要用功的時候,都要留意的。
這個我是把獅子頻申三昧簡單地跟各位談一下。那七地到八地以後的獅子頻申三昧,你看廣大三昧,那裡面太多了。有哪些殊勝的,我就沒辦法跟各位講了。
當然要講可以,另外再撥時間。我們在講禅修的時候,專門談這個部分。因為禅修的技術面是從這條路一直走上來。所以每一點每一滴都要告訴你,你是什麼個性的人,你的幻境有哪些?像我這麼瘦的人,那有這麼瘦的一種傾向,所以他有哪些幻境。像常禅師這麼胖的人他有這種幻境。胖的瘦的他不一樣的。個子高的矮的也會有不同的幻境。再加上你的文化背景,生活素養等等,你那觸功德跟舒服禅,你都不一樣。那師父都要一個一個幫你剖開。
所以我告訴你,你不要找我。你找我是找麻煩。但是你一定要找一個人來指導你就對了,一定要找一個人來指導你。在生命的這個區塊裡,大家都很想探討。只要你已經有所覺醒的人,你都想要。
但是,你不能自己摸索。除非你是法行人。這種話我也不想講,我一講你又自以為是自己是法行人。我們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信行人。我跟各位講,真的法行人他不一定進佛門,他在佛門外就修得很好。法行人就是依於真理修行的人,他沒有宗教色彩,沒有宗教的文化色彩。
所以我跟各位講社會上有很多修行人啊,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運動家、藝術家,包括推銷員有很多都是偉大的修行人。但是你不知道。因為這些人都已,有的是已經證初果以後再來,天上人間來來往往。有的是已經過十信位以後的法身大士,來來往往的。
但你不相信,你一定要剃光頭,這裡點戒疤,對不對?穿僧服。穿海青,念珠這裡、這裡、這裡。好像戴越多就修得越好,你就搞錯了。那都已經走到佛教文化的范圍去了。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才一再跟各位強調,走在佛教的真理上面,佛陀的真理上面。我們是要,跟著佛陀的足跡前進,不是跟著佛教文化在那邊混日子。
好,這個部分,我們就簡單跟各位談到這個地方。
“承佛神力,一心瞻仰”。這個,我們要跟各位提一下。“承佛神力”跟各位講過了。
“一心瞻仰”,普賢菩薩一心瞻仰什麼?佛是無形無相的,從法身來講,那普賢菩薩在瞻仰什麼?對不對?你要留意啊。
假如說是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那個剎那,那普賢菩薩又從哪一邊來瞻仰呢?你留意啊。釋迦牟尼、悉達多太子這個時候,是坐在草地上,不像我坐在椅子上,對不對?然後我還有個台子在,你看我叫一心瞻仰還可以。叫他坐在草地上,普賢菩薩坐在白象上,那怎麼一心瞻仰?瞻仰,頭要抬起來,抬起來只看到菩提樹而已啊。
所以,你從真實相來看,這個一心瞻仰是指什麼?嗯?這個叫做專注,一心就是指專注。他已經在前面來講,普觀十方,對不對?觀察、普觀。換句話說,這個時候的普賢菩薩,他的心,就以我們來講,心是在佛與眾生之間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他沒有其他的目的跟用意。
他現在,要把這一個獅子頻申廣大三昧的境界,那個境界的重點要跟我們講。佛陀是在這個境界裡,他有佛眼,有法眼,知道這個境界是什麼。他要把他表達出來。而在表達的時候無二念,無二念叫一心嘛。
瞻仰,他的意思就是要把所有的菩薩海會眾,往上帶到佛的境界去。他是指這個東西。要把下面的人往上提升,這個叫瞻仰。
所以他這個用詞,跟你在想的用詞是不一樣。這個詞,用你的解釋當然是對,可是在那個情境中,你對不上來。那為什麼要用這個詞,你就知道這個語言模式在指的是什麼?知道嗎?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你以後讀經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對於那個境界,那個臨場感,你會非常地生動。
你要不留意,你在用的解釋的詞,那也只能依文解意。假如有個調皮搗蛋的,搗蛋鬼隨便問你“佛坐哪裡?菩薩坐哪裡?這樣他怎麼瞻仰?”你就完了。你一定說“小鬼別搗蛋,淨是問那些有的沒有的”。
有嗎?你會不會這樣問?這些問題都是我在各位這樣的時代裡,我問過。有沒有答案呢?根本不可能有答案。我問到那個師父說,“你告訴那個騎摩托車來的那個,我不在。”騎著車我又從後面進去。“跟你講我不在,你怎麼又來了。”
學佛,帶著絕對的疑情去求證。你問,沒有答案。就算有答案,也不算。你一定要自己去找。
所以,你找出來的答案不一定跟我的一樣。所以,你不要問我對不對?你只要問“師父這樣對不對?”我一定跟你講“對。”因為你有答案就好了嘛。但是,你還要繼續努力,明年超越這個答案。那就更對了。
只有對沒有不對。只要你自己找出答案來,不是問人家的,都對。一年級有一年級的答案。五年級有五年級的答案。你不能說一年級的答案不對。他不可能答五年級的答案。
當你一再進步的時候,你就會推翻自己,這就是生命的可貴。
這是“一心瞻仰”的這個意義,提供給各位參考。
然後,瞻仰以後,他有幾個動作。你看看,他要提升大家,往上提。那幾個動作,瞻仰些什麼?他瞻仰就是這六句話,一共六句。
這六句講些什麼?我們休息一下,等會兒,再跟各位說明這六句。
《四十華嚴》第40講(2007年11月29日)B
好,我們前面談到這六個觀察。觀察也就是在瞻仰的范圍裡頭。
我們通常看佛像,現在佛不在,用佛像來代表,各位在看佛像是看什麼?
第一個,他的材質。木雕呢,石器呢,銅鑄呢,還是泥塑啊。第二個,看他莊嚴不莊嚴。胖,瘦,吃肥了要不要減肥?太瘦了營養不良,要多吃一點。第三個,看他叫什麼名字。三個眼睛幾個頭啊,幾只手啊,帶什麼法器。大概你只能看這些了。
但這樣子看佛像,叫物理現象,你沒有得到法味。
這個地方提供的六個給各位,往後你看佛像,要看到這六個東西。這個叫一心瞻仰,你才能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提升嘛,對不對?普賢菩薩把我們從一般位次,就是六道凡夫的位次,你假如是法身大士我不敢說,不說了,不是說你啊,提升,盡量往上提升。
那很多人在問“我要怎麼提升?”告訴你,這六個是最好的方法,直接提升你自己。看到佛,見到佛像以後,想想看,用這六個方向來提醒自己,提升自己。
這六個,我們統稱為六度,就是六波羅蜜的擴大跟應用。直接從這邊來。
那你假如要說,第一條叫布施波羅蜜,第二條叫持戒波羅蜜,要這樣一一去對照也可以。那我們是認為,沒有必要這樣對照。但是,這是你非常好用的方法。
假如,我們在看佛像。看到佛像就想到,“啊,我要修布施波羅蜜,我要修持戒波羅蜜。佛為什麼讓我們敬仰,為什麼讓我們頂禮啊,就是他在過往無量劫來勤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他就是這樣子,多生累劫,積功累德來的。”你是這樣子觀想,這樣子修法。這叫利益自己嘛,對不對?這個叫做修“阿閦佛法門”。
阿閦佛,知道嗎?東方阿閦佛,閦就一個門,門內三個人。或者叫做寶幢佛法門。假如你從胎藏界來修的話,就是寶幢佛法門。從金剛界來修的話就是阿閦如來的法門。
那你假如按照這六個來看,“觀察如來不可思議菩薩眾海”,從這邊來看的話,從這個法門來修的話,那就不是東方法門,這個叫“不空成就如來法門”。這是不一樣的。“不空成就”是從金剛界來講。假如你是講說,我從胎藏界來修的話,那這個叫做“天鼓雷音如來法門”。不一樣啊。
那,你因緣在哪裡?嗯?I don′t know.只有你知道。
你會說“背這六句那麼長,我不背,我背簡單的,背布施、持戒、忍辱這樣就好了。”那你就修阿閦如來法門。要直接從這裡修啊,不是一般人你要修就可以喔。你說“我要來修天鼓雷音如來法門”,不是你想要就可以的,你還是需要具備一些條件的。
你要修,說“那這麼樣子麻煩,我要修阿閦如來法門”。可以嗎?他條件比較簡單,但還是要有條件。他的條件就是那三個基本資糧道。
第一個人個性要健全;第二個你要感受到這個世間一切的苦空無常無我;第三個,你要開始摸索真實的人生、真實的生命世界是什麼?這三個條件要有。
假如沒有的話,那你來修佛,你也不過是想說“明天會不會漲停板?哪一套彩票會中獎”。你只是在問這個,那這個不叫修行,這個不叫生命改造。所以你前面三個條件一定要有。
事實上我告訴各位,只要你具備前面三個條件的人,你都可以發心出家。我不是叫你出家。我只是告訴你,可以發心出家,你的因緣已經到了,已經成熟了。不要找我。你找我又在找麻煩的。雖然你要出家,我很高興,我也很歡迎你來出家。
可是,你要知道,你要具備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你要出家的動機就是,“我要追求真實的生命,我要真正地找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我要回到生命的故鄉。”那以這個來出家,很快,真的,很快,三十大板再加三十大板,三十個三十大板,你一定開悟。因為你已經具備這個條件了。
不過,聽我講以後才有的,不算。因為你是影印機,你是錄音帶。你把我講的copy一份出來,不算。這個不算,這個叫攀緣。“師父這樣講,哇,我很感動。師父,我已經具備出家條件了。”那個三十大板要打三十次以後才知道,看你要不要出家。
這個基本條件是具備了。所以這個經文來講,一般是說我們所有四眾弟子都可以聽,也都可以修。但是你那三個條件要具足,你事實上講,就是一個比丘。我講比丘是括弧,還有比丘尼。你不要以為我講比丘就“師父心歪一邊,只講男眾不講女眾。”通通包括在裡面。那你看你具備不具備這個條件。
假如你是心灰意冷,那“三失道人”不算。失戀的,沒人愛的;失敗的,在外面一塌糊塗的;失意的這三個,叫“三失道人”。不算啊。“我已經戀愛十次,十次都被人家甩掉,我看,我干脆出家好了。人生是苦,沒人愛我,我就來給佛陀愛。”這不是修行人。
這個,進入佛門中來找尋一個避風港,可以。道場裡頭作為一個社會上失魂落魄的人的一個避風港,這是他的基本功能。但道場總不能寫說“失魂落魄的避風港吧”,對不對?你只能叫道場。所以在社會上不如意的人可以進道場來,短期出家。當你培養好足夠的那種心力,重新再面對社會,那就捨戒還俗。
所以道場裡面是充滿著生命力的地方。是一個,我們講,基因保護,把你失敗的基因改造一下,種一點福德,然後再出去。失敗再回來。當然不是說老是祝你失敗。等你成功了,老了,退休了,你再回來啊,對不對?不是說叫你賺錢給道場。不過你也懂應該感恩嘛。對不對?當你沒飯吃沒地方住的時候,道場提供給你。當你賺錢成功了,你總要回饋一下吧,讓其他失意的人也能夠有一個溫暖的窩嘛。是不是這樣?
所以道場裡本來就充滿這種生命力,可以讓你再出來,你能夠在道場裡寄宿,這個叫寄宿,是有善根福德的人。那你不必帶著一種虧欠的心,“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償還這個道場的債。”放心,道場不會跟你要債。但是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那是你的福報。要不然下輩子你又要再來一次。這個是我們要懂得。
好,簡單地把這個我們生活的狀況跟各位做個分析。現在我們來看經文裡面的這種狀況。
第一句,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說,你看佛像先回到我們現實狀況來。他本來是“乘佛神力,一心瞻仰”嘛,帶著我們一起來的時候,那麼,當你在瞻仰佛像的時候,因為瞻仰,所以你看所有的大殿佛像都座得很高,有沒有感覺到?也就是符合這個要求。
我們要“觀察如來不可思議菩薩海眾”,這個我們大陸的寺院是很如法的,台灣的寺院就不具備這些條件,你到其他地方去都不夠。你看佛像的後面,你去注意一些老寺院,他都有很多壁畫,有沒有?佛畫,那就是這個啊,就第一句就有,後面佛像坐中間,旁邊不是有很多佛畫嗎?“不思議菩薩眾海”就會出現。
那你要看那些,你不要“噢,那個佛畫很好。”那個石家莊毗盧寺,有唐伯虎畫的佛像。一進去,“唐伯虎在哪裡?”唐伯虎早就往生了。是唐伯虎的畫,你不要只看那個畫。你看他的畫就知道唐伯虎為什麼那麼風流了,他就是那麼潇灑。什麼樣的人就畫什麼樣的畫。他就是因為那種調調,所以他就畫出那麼潇灑那麼標致的佛畫。大家都喜歡看唐伯虎的畫。卷不大,小小的,那你只看一個。
不思議菩薩眾海啊,那麼多、那麼多的菩薩,你要看得到。
當然不是叫你“眼睛拖窗”啊,“眼睛拖窗”就是看著變成兩個三個,一個人看成三個,那個不算。
你要透過這個,比如我們後面這個極樂世界圖。你看極樂世界圖,你一定算得出來那裡面總共幾個菩薩。但是這些只是為首,這是上首菩薩。裡面密密麻麻,數不盡啊。他數不盡,他怎麼樣?他後面的佛光裡面有化佛。你回頭看一下。那個化佛,每一尊佛裡頭又有很多這些菩薩海會。有沒有?這個叫做菩薩眾海。是這樣的一種情況。那這裡面菩薩眾,無量無邊。用這種情況來看。
那我們在幾個佛寺裡頭所看到的這佛畫,它確實是你沒辦法算。那是畫家的巧工,畫到你沒辦法算。
我們到四川寶鼎,寶鼎知道嗎?石窟去啊。你看那裡有一尊千手觀音。千手觀音,好多人在那邊一直算,觀世音菩薩到底有幾千只手,幾個眼睛啊。算不出來,每一個去算都算得一塌糊塗,就算不准,那真的是無量無邊。
後來有個小沙彌,想了一個方法,他帶了一堆他自己劈的竹筷子。劈了幾千只。然後在上面一個一個點,點一個眼睛,要把重畫眼睛的時候,因為一個眼睛一只手嘛,畫一個眼睛就丟一只筷子。下面的人再跟他算算,算不清,四百多只,全部啊,眼睛他畫了,這就是智慧。你不這樣算的話,那你真的你算完以後會再重算嘛,對不對,我們光知道一圈給你算,一圈幾個燈啊,我告訴你,算得眼花缭亂的。對不對?定力不足嘛。更何況他密密麻麻一直重疊的那種狀況,不好算。
菩薩海會就有這種情況。在物理現象裡一定是有限。知道嗎?不管你再怎麼復雜的畫,怎麼難算的,你總有破解的方法。這個小沙彌這個就是破解的方法。
但是他用這種畫佛的情況出現,那就無法破解啦,那就“不可思議眾”。不可思議,大腦想象不到的才叫不可思議。大腦想象得到的,那就可思可議了。對不對?不可思議,超出你的大腦范圍外。
那我們再看佛,看菩薩眾那麼多,這是什麼意思啊?你想想看,我講經大家會來聽是什麼意思?我們一定有緣。這個緣,不是你欠我就是我欠你,對不對?不是善緣就是惡緣。就是這樣子。那佛的菩薩眾海,絕對都是善緣。他沒有復式會計的關系,復式會計,知道嗎?有借就有貸,所以你說不是善緣就是惡緣,不是討債就是還債,那就是復式會計, 借貸雙方要平等嘛。在佛的菩薩眾海裡,他不是復式會計,他都是向著佛來的,他是絕對的。我們生命中的關系是這個樣子。絕對的。
那我們看到菩薩海眾,或者菩薩眾海啊,他的重點就在於看到,佛陀在過去生中為了饒益眾生所做的付出,到最後在這個時候全部反饋回來。當然,還有很多還沒有成熟的眾生,也就是阿羅漢以下的眾生,就是還沒有成熟,所以他沒有回來。回來的都是法身大士。這些都是法身大士。
各位還記得嗎?我這樣講你當然不知道。我讓你記什麼呢?《地藏經》第一品的時候,“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有沒有?那時佛有很多很多的、無量的什麼菩薩、鬼神、鬼王,有沒有?那個都是法身啦。記得嗎?就是這樣子的。你不要看他“鬼王都跑到天宮來,鬼王應該在地獄,怎麼跑到天宮來?”法身示現。
所以你不要以為“菩薩,噢,一定是璎珞輝煌啊。”菩薩不會貪著璎珞輝煌的。“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嘛,對不對?所以你看到鬼王你不必怕,他要過來,我抱抱,你最多我昏倒了。(眾笑)你一定心裡有鬼,你才會怕。
我第一次到Madison(麥迪遜大學)就是Wisconsin(威斯康星州),第一次到的時候下大雪。在飛機上就看到大雪,好美呀。我是熱帶地方的土包子,沒看過大雪。後來下飛機,好高興啊。
一個老外,我在那邊講一個禮拜,一個老外,他稍微懂一點中文,他要跟我介紹,那有多好多好。那個禮拜,有一棵聖誕樹,好大的一棵樹。那個雪從上面掉下來,“哇,好美呀。”我們哪有那個機會嘛。
他說“我嚇了一跳。”
我說“有什麼好嚇一跳?”
“我以為是鬼。”
我告訴你,西洋鬼只能嚇西洋人,不會嚇中國人。(眾笑)他們經常,鬼就是那樣的嘛,我們的鬼是這樣的,對不對?所以這樣子會嚇我們,他們會覺得很好玩啦。
所以它那樣搖,那個雪從樹枝上掉下來,這樣搖,很壯觀好美喲。他們嚇死了。
鬼王,你會怕,你心裡有鬼。你心裡沒鬼,你根本不怕。
所以菩薩到天宮,還是見鬼王。因為他還沒有換服裝嘛。對不對?他在那邊執行鬼王的工作嘛。現在要講《地藏經》了,大家通通沖上去了,還沒有換服裝,他還穿著戲服上場。所以你不用怕。
菩薩到處示現。因為你心裡有鬼,所以你看到鬼王你就怕。你心裡要是有菩薩,你看到鬼王你會說“哎,菩薩,你怎麼戲服還沒換啦。” 差別就在這裡啊。
這個就是我們所看的,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他的成果。
每一部經都是世尊毗盧遮那佛所教化的。每一部,包括《地藏經》都是。那麼,《地藏經》裡頭是從釋迦牟尼佛是化佛的立場來看,看到那一些菩薩都是地藏菩薩教化的,對不對?可是從法身的毗盧遮那佛來看,地藏教化的也是毗盧遮那佛教化的。這就是法身跟化身的差別。知道嗎?你要問我什麼差別,我反而講不出來。倒在這個時候,突然間蹦出來。他是有這種差別,法身、化身、報身之間的這種狀況。
好吧,我們就簡單地把這個部分跟各位提了一下。
再看第二句。“觀察如來不可思議三昧神通種種變現。”
第一個,那個獅子頻申三昧的境界,就是菩薩眾海了。第二個呢,就是三昧神通的種種變現。
這個要跟各位講一下了。前面很多理論都講過了,我們再不可能每一個都重復來講。那麼這個地方既然提到,我們就再講一遍。
三昧,有一個常用的叫做三昧力。有沒有?各位常說“業力甚深,定業不可轉”,都跟業有關。那你要怎麼消滅你的業呢?怎麼樣把你的業除掉,那就用三昧力。
簡單吧?那你好好修三昧力吧?三昧力,最少要到獅子頻申三昧裡頭,三昧力才能起作用。
“嘿嘿,哼哼,修行很好,師父,你教我三昧力吧。”欠揍啊。不可能教你,一定要你自己修。你不要以為說“師父你給我灌頂三昧力,我要改變我的業力。”這句話不用講。這個叫打著旗子說“我要被騙,有沒有人要騙我?我要給他騙。”這是不可能的,你不要這樣想。這個要實修來的。
修行一定要從第一步,你記得,第一步錯,以後全部都錯。所以你第一步不要錯過。這是很重要的。你現在修得多好,不要緊,你再回來檢查一下,你第一步有沒有錯。第一步沒錯,第二步有沒有錯?這個很重要。你假如不老實檢討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初發心的第一步啊,你沒有弄好的話,你後面會錯得一塌糊塗。
為什麼要跟各位講,三昧力可以改變業力呢?這是學佛人常常覺得莫名其妙的,為什麼學佛可以改變我們的業力?為什麼學佛我們可以轉凡成聖?為什麼學佛我們可以生命改造?就是三昧力的關系。
前面我跟各位談過,行圓融道的人,身在娑婆,業力交給法界。
昨天有個同修跟師父頂禮。我說一拜,拜完一拜,想一想,不行,今天一定要三拜。拜三拜,那是他的誠心嘛。很多同修都拜三拜。
有的是師父講“一拜”,“噢,一拜”,手拍一拍,拜完了。
拜一拜,我會給你一句吉祥話,叫吉祥圓滿。對不對?
拜三拜,第二句我是跟你講,“發菩提心。”老同修,我會說“菩提心堅固”。更老一點的同修,我會跟你說“不要跟丟了師父。”有很多,我們師父很多,跟到最後都哪一個是師父都不知道,大家都差不多,差不多。這個要菩提心堅固啊。
第三個,我會說,“早入法界。早點入法界。”就有同修說“哪有那麼簡單。”怎麼樣入法界?你以為鑽進去啊。不是鑽到被窩裡頭去,也不是2008年跳水比賽跳到水裡,叫入法界啦,不是。入法界就是把你的業力交給法界。交給法界干嘛?由三昧力來處理。這個太棒了。很簡單吧?
但你記得啊,圓融道的三個基本要件:對三寶具足信心;盡行壽完成你的菩薩願力;遇到挫折,最少一拜,回到三寶前忏悔。那你最少一年,不能超過三年,只要師父還在的話,每年要回到師父面前來忏悔。除非你的那個時間是非常特別的,那個地方一去五年十年。那只要有大德到你那邊去啊,你要向他忏悔,表明忏悔。
你要這樣真發心盡行壽,大概有一個初期的那個什麼磨合期以後,你馬上進入狀況,業力交給法界。這是不可思議的,這個法門,普賢乘的最殊勝法門。
那磨合期有多長?每個人不一定。但是我告訴你,真正這樣發心,真正,我這樣講,你也這樣聽啊,真正發心的,三年之內就轉過來,就轉過了。
你不發心嘛,師父講得很好,明天再來,這次講完了,下個月再來。就變這樣了,那就沒有用。這個你聽再多,都沒用。圓融道是很殊勝、很方便的法門。但你就發不起。
一個理修,一個事修嘛。事修,一定要盡行壽去做。這一會,你這輩子,分段生死,最後一次分段生死。你就最糟糕的人也有極樂世界,殊勝的人就直接入法界了,就直接沖N+1個世界去了,不會在第二世界裡頭。只要你認真一點啊,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世界去了。你這輩子,你一定可以驗證得出來。這是圓融道的殊勝。三昧力是這樣發揮的。
而你在生活中,你都可以感受到。那些業力有沒有來,業力現前了,你怎麼樣轉過去。我就跟各位講,大家都說“我錯了,我才忏悔。”錯了,你本來就要改,不是忏悔啦。是你沒錯,業相現前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忏悔啦。你不要等業力來臨才要忏悔。
圓融道他殊勝就在,業相出現就忏悔。看到人家車子相撞,人家車子相撞,你看到你就要去忏悔了。他們兩家相撞,跟我有關啊?誰叫你把人家看到,看到就去忏悔。那不如意的事情在你眼前出現你就去忏悔。
你聽到有個人一直跟你講某人、某人又怎樣,“哎呀阿彌陀佛,我要一百零八拜啊。”趕快去拜。
“你又沒錯。”
“我沒錯,誰叫你講給我聽。”那就是業相嘛。對不對?你就拜嘛。你多拜幾次,他一定不敢在你面前講是非,那你不就耳根清淨了嘛。對不對?
人家一講,“哇!真的?好精彩哦。”你跟著造業。我告訴你,那個業一定掉到你頭上來。
修行人跟非修行人就這個地方不同。
所以,這個三昧神通種種變現,你看看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是你大腦想象不到的。
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你在修行,就講圓融。人世間講圓融,不講對不對。尤其在家裡,你千萬不要講對不對。教育子女當然有對不對,可是夫妻相處不要對不對,要講圓融。這是非常重要的。你從圓融看,三昧力就會現前。這裡面要講的就太多了。因為有種種,我們只講一種,還有很多種。
好,這裡有個觀念要跟各位講。我們只講一種,那麼種種變現啊,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有N+1種變現,對不對?N+1種。
現在我講完一種,是不是還有N種?那你就錯了。
我講完一種還有N+1種。你不要說我講完了。你想想看,N+1 減掉1還是N+1。N+1,有沒有?減掉一萬,還是N+1。你不要以為我講了兩種以後,這個就是N-1種。這就是這個語言模式,特別的地方。你大腦都N+1要減1。講完N種,講完N還有N+1種。有沒有?這就是語言模式,他特別的地方。N+1就是表示無量無邊,講不完。你就是講不完還剩下N+1。有沒有?這個就是語言模式。剛好遇到,我再跟各位做個補充。
第三句,“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出一切諸世界海。”
入出,有入有出一切世界海。這裡面啊,有一個很特別的,就是“一切”、“諸”,那不是重復嗎?“入出一切諸世界海”,“入出諸世界海”,是不是?那麼“一切諸世界海”,那在文法上就重復了。全部、所有,全部不是所有嗎?對不對?
經文很可貴,為什麼會重疊呢?這個,他有他的用意,這個就是他的語言模式。他特別強調,他有特別強調的作用。他不是這個人可能刻經的時候刻錯了,多加一個字,或者翻譯的人弄錯了,或者…你不要去想那麼多,他有他的意義。就像“諸佛如來”一樣,他之所以會重復去強調這個東西,他有他的用意。他是來自於“如來不可思議”,他才要強調這個世界海。
“如來”是我們講的自性。自性,昨天到最後,我記得昨天到最後跟各位提過了。你來到道場,你就忘了家裡,對不對?你只要回到家,就忘了辦公室。是不是這樣?假如回到家,還想著辦公室,這個人沒效率。對不對?從世間法來講,為什麼要回家?就是徹底的把公事放下,讓自己輕松一下。
可是我們講的不是這一面。我們講的是你的生命中,辦公室跟家裡跟道場其實是一不是三,他是同時存在的。不會因為你到道場來家裡就消失了,不會因為你去上班家裡就不見了,他自然存在。對不對?那他既然都存在,你腦筋裡頭就記不起來,而且也不能去記。可是生命告訴你,他是本來存在的,他並沒有消失。只是你的腦筋記憶,你不能去用他而已。是不是?
假如你到了辦公室以後,家裡的事情還跟辦公室一樣清清楚楚的話,那叫什麼?那叫見鬼啊。對不對?你可能會說這個叫神通。這叫見鬼啊,這是第二個地方。
其實不止,這只是舉例啊。整個世界雖然我沒去,他也存在啊,對不對?你去過很多地方,那些地方並不因為你現在不去他就不存在。可是他是存在,在你的生命中他是存在的。可是在你的大腦裡是不存在。對不對?所以我們才一再地跟各位講,你活在大腦裡是最愚笨的人,生活在尖端上面的那種人。
你要活在生命裡,他是無盡的廣闊。有沒有?留意看看。
那你假如,今天這個世界,你來到這個世界所有走過的地方就好,沒走過的就不講,那些都能夠一起呈現,全部存在的話,就以這個例子來講,應該你去了很多地方。包括你從小到大讀過的學校,走過的路,到過的,包括你去百貨公司、超級市場買東西,那些東西都存在,那些地方都在。那個叫世界海嘛,他都在。
你的大腦是沒有辦法,你的大腦只能在一個地方,不能在兩個地方。但是如來這個自性,是在你大腦起用的同時,他是無所不在的。你要留意到。這自性在所有世界海裡,每一個地方他是同時覆蓋的。就跟我們手機的那個什麼塔發出來的磁波一樣到處覆蓋的,他全部都存在。他不會因為你這裡用手機,其他通通關掉。對不對?那個磁波就像自性一樣,像如來一樣,它覆蓋的是所有的世界海。
那個入出是什麼意思啊?入出只是起用,起用就叫入,用完就叫出。所以這個狀況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你大腦沒辦法想象。
大腦要起用,一定要人去嘛。人不去要打電話遙控,是不是?可是自性在起用的時候,那不是你大腦想象的。這個叫不可思議。
我是希望各位去體驗,去感受自性的存在與作用。跟各位講,你去感受、去體驗這個,是你善根的增長,是你生命品質的提升。
但是你不要錯亂,絕對不要錯亂,一錯亂就神經病了。你說“師父這樣講,我就照這樣訓練,然後現在我變成精神恍惚了。”不是。那很快就會精神分裂了。
同時兩三個地方出現,你不能用大腦去處理,那是一種感受。你能夠感受到。
我想,這個大家都有感受,只是你都用大腦的邏輯思維。“我來這裡,當然家裡在動。比如說,我用自動的什麼定時遙控器,時間到,噢,這個就開始煮飯了。”有沒有?這個都可以。那,你有那個經驗,但是呢,那個太理性化。你要很感性,很感性地去接觸那個部分。
我記得有一次。不是我親身的經歷,是我們在修行的領域裡頭,有很多原住民的修行人。他是在大龍州的一個島上,我們同修到那邊去玩。他看到了一個狀況,就是他們的巫師。我們叫巫師,其實就是他們的修行人。他到的時候,那個巫師就帶著他們的酋長,在那碼頭等他。
他說“你怎麼知道我來啊?”
“我們就是知道你要來啊。”
“你怎麼知道啊?”
他說“我就知道啊。”
那完了,“誰告訴你們我要來啊?”
“為什麼要人家告訴?你要來我就知道啊。”
你知道嗎?原住民,我們把人家叫巫師,都瞧不起人家,人家是多偉大的修行人,你想想看。你那笨腦袋啊,沒有電話就不靈。人家都不要電話,他就靈啊。
他就很驚奇啊,因為他要去是臨時決定,而他們那裡也沒有電話。那一個荒島上,幾個少數民族住那裡而已。他怎麼會知道?他就不相信,一定要去找,這裡一定有什麼手機。搞了半天,荒郊野外什麼也沒有。
他發現一個問題,使他真的服了。
就是有一天,他們就像營火晚會一樣,在跟他認真地介紹一些,他所聽不懂的話。反正他知道他們很認真,不知道跟他講什麼,反正他也聽不懂就對了。
突然間,那個巫師去准備了一些藥,然後叫酋長趕快帶著藥去哪裡干什麼。他大概看到是這樣的。一會兒,他看到那個酋長背著一個受傷的人回來。他覺得很訝異啊。搞了半天,他跑到兩裡外,兩裡到底多遠,我不知道,他受傷了。
這個巫師在那邊,就跟他們很熱情地款待他的時候,他有個訊號,我們只能講有個訊號。他發現他有個族人在多遠的地方受傷,叫酋長趕快去,把藥帶去敷一敷,把他抬回來。
那他不要電腦,不要e-mail,不要手機,不要電話,不要電報,這只是一點小小的生命中的一種感應力。相應可以做得到,而且絕對准確。你用手機還不太准,常常打錯電話號碼。對不對?
人本能的就有這種身體的生命的智慧。但是我們不會用。為什麼不會用?因為你的大腦太發達,所以你的生命就萎縮了。我們希望各位,讓你的生命多發揮一點,你多感受一點生命的存在。所以我們看到,佛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東西如掌中庵摩羅果。他就那麼清楚啊。
你看看,他一個巫師,在他的國土裡,就是那個島上,猶如掌中的庵摩羅果。有沒有?
佛沒有打妄語,他真的到那裡。我們不是,我們,哼,手中庵摩羅果,如三千大千世界,什麼也看不到。
所以我告訴各位,世間有很多的思維模式都對,只有一個錯誤,用大腦的思維模式是唯一的錯誤。我講,你也聽,半信半疑。師父是這樣講,我知道,他曾經講過了。不算啦。
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就是訓練你一再地用大腦。
從你出生開始,“叫爸爸、叫爸爸、叫爸爸、叫爸爸”。叫到最後,你兒子要是真的開口就“叫爸爸”,你一定昏倒,我告訴你。你就一直教他“叫爸爸,叫媽媽,叫爸爸,叫媽媽。”他的生命很清楚,當他開口的時候,“爸爸”。還好,他不會笨到像你這樣“叫爸爸”。
生命有生命的價值。
你從那個地方就開始教他記憶、記憶、記憶,一直記憶。長大以後,你開始測試。“什麼顏色?”
“紅的。”
“哎!再講一次。”
“綠的。”
“哎!你頭殼壞去!什麼顏色?”
“黃的。”
“噢,好乖。”
你是不是用這種情況在訓練你的子女,對不對?這是訓練他記憶嘛。記憶要怎麼樣?要反應快,要反應准確。
然後,你指這裡叫他看那裡,“那是什麼?”
“手指頭。”
“不是,那個。”
“手指頭。”
“不是,那個。”然後你手摸給他,“這個叫什麼?”
“花。”氣死了,因為他反應不過來了,不會推理嘛。對不對?
你就開始從小就訓練他,記憶、推理、記憶、推理。因為他要是反應錯誤,表示他很笨。他必須反應很正確。因為怎麼樣,因為他反應正確,你會給獎勵嘛。摟一摟,抱一抱,親一下,給糖果,兩塊錢也好,怎麼樣。所以他跟著你的情況走了。
你都不知道,你害了你孩子,你污染了你的孩子。那你說“普天之下哪個父母不是這樣教的?”是啊,普天之下,就是社會中心價值觀,弄錯了。
這個地方,你看不出對錯。一直往後演變到最後,今天我們社會進步,繁榮,物質很昌盛,可是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幸福快樂減少了。以前物質不足的時候,我們常常跟父母在一起,撒嬌耍賴啊,對不對?現在物質豐富了,沒有了。
爸爸生日的時候,打個電話“爸爸,祝你生日快樂!我沒空回去哦,祝你幸福,祝你健康。再見,爸爸。”
爸爸說“什麼事啊,我還沒有聽清楚。”你就交代完畢了嘛。
我們已經忙碌到這個樣子啊。爸爸生日,真的你祝福爸爸生日快樂嗎?你真的希望他身體健康嗎?你為什麼不在他身邊多待一下,跟他耍賴一下,像小時候一樣依偎在父親的胳臂裡。沒有了,現在都不見了。你會覺得那好肉麻。對不對?因為你已經喪失人性了,你還覺得爸爸肉麻。那誰不肉麻?你想想看,你已經沒有人性了,你不知道。
所以學佛的時候,從這個地方啟發你真實的生命。人有時候,矛盾一點,沖突一點,自我沖突,還比較具有人情味。不要太理性。有些時候,處事上需要理性。生活中不要太理性,糊塗一點,一點三分美,糊塗兩點六分美,糊塗三點就真美。(眾鼓掌)
好吧,這是跟各位講自性在我們生命裡起作用的狀況。
從器世間來講,我們的生命是無所不在的。這個就是為什麼說法身等於法界。我們是搞不懂這個情況,法身怎麼等於法界?你聽不懂。從我們的定義來講,華嚴是生命的花園,這個就是對法界的定義。華嚴是解讀生命奧秘的百科全書。這是從法身來定義。
全法身為一法界,全法界為一法身。因為你的法身自性,如來這個東西他是覆蓋著整個法界的。而法界所在的地方,法身一定存在。
你從剛才講的那些慢慢去體會,慢慢去體會。這個體會要自我訓練,那是一種感受,不是用大腦去推理的。是種感受的存在,是真實的。慢慢培養,一點一滴,越到後面,你會越快。剛開始很難,三五年以後才一點滴,沒關系。再等三五年啊,點滴、點滴,你就會成寸、成尺、成分一直增加。到後來你就會越快,你感受的層面就會越廣。這個就是修行。
但你現在絕對不要急著,“哦,我要怎麼感受,要怎麼感受?”沒有必要。自我檢驗、自我復合,這樣感受對不對?再檢查一遍,這種感受對不對?再檢查一遍。你不要一有感受就要一直問,沒有必要。
嘗試著,有些感受是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以後,你才會表達的出來,因為表達需要技巧的。這個佛來講,叫辯才無礙嘛。對不對?你要表達出來,還要詞無礙。你要先有意無礙,然後詞才能用得出來。意有了以後,要一段時間,你的詞才會出現。這個都要訓練的。
好,我們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裡。明天呢,我們再講後面的三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