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46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46講(2007年12月7日)A

  今天,我們來看經文第69頁,這裡後一段。我們先念一段經文,大家對對地方。

  “以無二智觀諸世間。知諸眾生往來所趣。遍諸佛剎得圓滿智。於一切法離諸暗障。普放法光照十方界。為諸世間最勝福田。廣大願輪如月普現。福德超勝如須彌山。一切世間無能過者。摧伏一切外道邪論。於一切剎普現其身。以微妙音。演說諸法。普見諸佛心無厭足。”

  好,我們先看這一段。這個經文,我們昨天跟各位談過了。這一段,不跟各位解釋什麼,但是有一個,我要跟各位再強調的。這裡有一個“普放法光照十方界”,有沒有?看到了。什麼叫法光?有很多寺院叫法光寺。法光是什麼?什麼光?

  佛法中有很多“法”這個字,這個“法”就是真理。佛法講的法就是講正法,正法就是真理。那麼法光就是真理的光輝。這光輝,那就不是你物理光不是陽光、燈光的那種光,也就是真理起了作用所影響所及的地方。

  你有沒有受到法光?反正無明蓋住,什麼光也不來。除了燈光,就是太陽光,還有什麼光?

  法光,是穿越一切的,沒有任何可以遮蔽的。它是真理的光輝。所以他講了“普放法光“。那誰,能放法光?只有證得真理的人,他才能放。他不但證得真理,他還要有”體相用“。要放,就是用。所以你要有體,證得真理、證得體,顯相體用。那華嚴在顯相體用上,特別告訴你,這個就是成佛以後的人生。那你沒有得體,得到真理的本體,你不可能起用。

  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知道不算,做到才算。要做到、要證到。你不證到,做到,光知道沒用。

  現在各位在社會上,你大概都很清楚。很多事業,尤其是科技行業,天天在倒閉。據統計,每個月有10萬家倒閉。每個月有10萬家新成立。那有些要死又斷不了氣的那一種,很麻煩了。已經虧得一塌糊塗,該死不死,它不倒閉嘛,還要撐過去。那這個時候,就找了很多企管診斷顧問。有沒有?有沒有這個行業?專門在做這個。哦,在這裡講一堆啦,講一講,你去死啊。他會講,就表示他知道,叫他來做看看,他要是能做。不能做啦。大概這些所謂企管診斷,什麼顧問,有沒有?私章啦,你碰上去會死得更快。因為他都知道,理論他都知道,他做不到。

  因為理論是宏觀的,而現象那個地方是微觀的。常常,關鍵就出在經理和董事長兩個不合而已,沒有什麼危機。或者是裡面有人貪污,就這麼一個小事。那,你其它理論根本沒用。

  我們也是一樣。你在修行上真正的問題,是最核心的問題。所以,我常跟各位講,第一步不要錯。第一步一錯,後面全錯。第一步都錯了,你後面哪有對的。所以第一步不能錯。我們修行人在第一步上面呢,一再的反省跟檢討。盡管對了,我也還要再檢討看看。隨時隨地都要檢討自己,“我的基礎是對不對?有沒有傾斜了?有沒有歪了?”那你假如不留意,那你一錯,後面就錯到底。可你剛開始還低的時候,看不出來。高的時候,你歪就歪了嘛。對不對?所以我們隨時要檢討自已。

  尤其,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復雜了,太復雜,外面的引誘太多。各種理論,尤其還有專門為錯誤行為模式找理論的。以前做錯事,他感覺不好意思。現在人做錯事,好像很光榮。那你怎麼辦?所以好多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觀念,都錯了,但是不知道。因為大家將錯就錯嘛,好像錯起來蠻潇灑的樣子。那就完了,你就完了。所以很多觀念逐漸的被社會污染掉。那你原來是修的很正確的,有可能你都開始轉變了。

  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你絕對不要講感應。什麼你會通鬼神,跟誰講話,孫悟空、豬八戒都講起來了,你是西游記的主角了。對不對?為什麼不講感應?不是否認。我們不否認天界,不否認鬼界。但是你不要去講它,因為那些都是邪定聚所產生的現象。

  那你不一再地檢討這個部分…現在包括在座各位,有很多人都有這些雜訊。因為外面都這樣講,你也這樣講。“我每次誦經的時候,都有個菩薩跟我說。”他當然說他是菩薩,他說他是昨天被車子撞死的那一支鬼啊,你就昏倒了。不要相信那些,絕對。同修們之間要互相勉勵,有這些境界,我們全部要克制,不要再談。境界、感應,這些都不。就避免你錯。

  所以講法就是講正法。正法就是真理。真理是什麼?真理絕對跟人生有關,跟生命有關。跟人生生命無關的,那叫物理,那不叫真理。

  那麼,整個真理的核心,也就是人生的核心,最重要,就是因為你有煩惱。有煩惱,煩惱對你影響有多大,你現在不知道。因為有時候你會不煩,對不對?而且你會發現到,越有責任的人,越有責任感的人,他的壓力越大。責任感越大,那個煩惱越重。有沒有感覺?

  那麼,你要怎麼樣做到一個“我是一個有責任感、有使命感而又沒有煩惱”。是指這樣子。責任感沒錯,使命感也沒錯,你要盡職也沒有錯,但是不要有煩惱,不要有壓力。而不是說,叫你沒有壓力、沒有煩惱,那你就不負責了。不是這樣啊。這叫逃避的人生,不是盡責的人生、不是積極的人生,那是消極的人生。是不是這樣?

  所以,一個積極、盡責的人生,是擁有絕對的使命感跟責任感。這個是叫做發願嘛。對不對?發願,行菩薩道。沒有叫你逃避。

  然後第二個呢,你很輕松,沒有壓力,沒有煩惱。這個你要靠修行啦,你不修行就沒有辦法了。

  那你說念佛行嗎?行。打坐行嗎?行。拜佛行嗎?行。怎麼做都行,就是你把煩惱除掉就對了。所以現在搞了半天,只有增加煩惱,你並沒減少煩惱。因為你用意識形態,你就用錯了。

  你記得這個原則,就是你在真理的道上,你所要做的基本工作,就是這一個:擁有責任心。因為你學佛以後責任心更強,使命感更強,因為你發願行菩薩道嘛!對不對?然後呢,你的壓力更減少了,煩惱又減少了。這樣才對呀。你更輕松了。那這樣子,就證明你修行成功。

  否則你沒修行,你一定搞錯方向,弄到烏煙瘴氣,非常蕭條。人家是滿面春風,你是七個孔縮成一個孔。所以我們說,學佛人他很燦爛的像朵花,不會學的就像苦瓜。希望大家進到華嚴以後,你是花園裡的一朵花,不是苦瓜籐上的苦瓜。你弄清楚哦。學佛可要學好,不要學錯。(眾鼓掌)

  所以當你擁有真理的體驗以後,你的第二個工作就是,要試著怎麼去運用你的真理體驗,讓大家也感受。那就是第二段的修法,那就顯相體用。

  那現在我們教各位的圓融道,是叫你直接進行,發願,然後盡形壽行菩薩道。那就馬上進行了。所以在這裡,你這輩子壽終,就是這個分段生死,最後生的分段生死結束以後,最起碼、最倒霉、不會修的行者,也會到極樂世界去。知道嗎?(眾鼓掌)

  就是你什麼都不會,但是你就堅守那個崗位。不管你在家裡煮飯,當個家庭主婦,可以嗎?就一輩子服務於家人。這個也是你的菩薩事業,只是小一點而已嘛。你總是要服務眾生嘛,是不是這樣?但是要無怨。不要一面煮飯一面抱怨,對不對?那不行,不能抱怨,要很高興的去做。然後,有什麼挫折,內心難過的事,回到佛前來拜忏。一件事108拜,一件事108拜,這樣拜,你很快會超越的。對三寶具足信心,這樣就好了。這樣就在修行啦。

  你不可能沒有挫折,你福報再大。我們胡主席福報大吧?他很煩惱啊,對不對?他煩惱我們大家都不高興了,怎麼讓我們大家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這是他煩惱的。所以每個人都遇到挫折。當然遇到挫折呢,就拜忏,誰都一樣。

  最應該拜的就是布什,等一下你看什麼南部大水災,等一下又要打人家打仗啊怎麼樣,天災、地怨、龍卷風哦,他就要一直拜忏。他就不來聽經,所以他不會拜。美國人就災難多。

  多多反省、檢討,這就叫做忏悔。那我們遇到業相,就是不如意不順心的事現前,都是業相。業相顯現你就拜忏,業相顯現就拜忏。這個跟對不對沒關系。尤其是你對他不對,然後人家決定采用他的。說他很有智慧,他提的意見這麼好、這麼好,結果都是你的意見。那你就氣得啊。那你就拜一遍,108拜。就表現你的業相,你沒福報嘛。什麼你的好的意見,你的領導會聽成是別人的意見,那不是你的業嗎?你想想看。那個人有福報嘛,所以把你的功記到他頭上去是他的福報,那你計較有用嗎?沒用,因為是你的業,你怎麼去計較。前輩子你有剽竊、抄襲、copy,這輩子你還給人家,因果就是這樣算的。

  所以我們以修行的立場,在這裡,不怪別人,檢討自己,多拜忏。這個就是修行。我們檢討自己不是壓抑。忍下來,這種人是沒有用。你一定會再找個地方發洩。我們不忍。一有狀況我們就拜忏,跟佛菩薩講“我這麼倒霉,我業相現前了,請你加持。希望,我希望過一個公平的生活。不要我辛苦的貢獻,功勞都記別人那邊。”對不對?這個你可以跟菩薩講嘛,菩薩嘴巴是木頭做的。不像我們長舌,會跟你舉報,他不會。

  所以呢,不要向人抱怨,可以跟菩薩傾訴。有時候會講不清楚,像呢喃,唔唔唔,不知道在跟佛講什麼,那可以。弄個佛像,就是讓你跟去跟佛撒嬌,知道嗎?但是,你不跟佛撒嬌,你去跟人抱怨,那你的業就加重,那個業報真的會現前。當業報顯現,你就無可藥救。

  我常跟各位談這個問題。那個,希望各位記得,“法”這個字的意思。

  那麼,第二個這個地方提的是,“福德超勝如須彌山”。有沒有?須彌山,我們也常講。各位在佛門中,你也知道須彌山是什麼。有沒有人見過須彌山?

  有人找來找去的就說是聖母峰。聖母峰不是須彌山,它只是在地球上,目前是最高的山而已。可能還有比它更高的山,你還沒找到,這樣,只是這樣而已。那麼地球也會發生變化。那麼最高的山不是須彌山,啊,這段話不是這麼講,最高的山不能叫做須彌山。

  須彌山,不是你現在物理現象所能測量的山。你要留意到。他這裡,所以須彌山翻譯成中文叫做妙高山。那為什麼這裡不翻呢?因為這個字無法形容,這是印度人的用語,我們無法形容。用妙高那個妙,因為你不好翻也不好解釋嘛,所以大家都不要解釋,反正很高就對了。但它不說最高的山。

  這個“福德超勝”就是福德很勝、很大,超過了須彌山的高度。這句話的意思在這裡。

  現在要跟各位解釋的就是,須彌山在表示,是你所能測量的極限叫須彌山。你所能測量的,也就是大腦所能測量的極限,叫須彌山。那麼超過須彌山,也就超過大腦所能測量的極限,那這個叫不可思議嘛。對不對?叫不可思議。

  所以佛陀有的福報,有多大,大到你沒有辦法測量。佛陀的福報有多大呢?

  我們舉個例子。佛陀是可以享受福報一百年。但是他沒有享受一百年,他八十歲就入滅了。意思就是,他留二十年的福報給我們。所有的人,依照佛陀的正法而修行的人,都能夠分享到他留下來的這二十年的福報,依照正法修行的人。所以你只要依正法而修行,你不用擔心會餓死。你不用擔心。

  這個地方來講,他是不需要經營管理的,不需要。從這個地方來看,那個人、那個行者,他不需要經營管理,道場是不一樣,道場是需要經營管理。行者本身不需要經營管理。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這個是佛陀正法福報的展現,多到你用不完。而他的用跟你的用不一樣。你是花用的用。按照正法修行的人,是在,他在修行的基本生活環境裡,他所要用的絕對夠。你要留意到。

  那假如有五個人,有五比丘,真正修行人,要成為一個團隊來用功修行的話,那個道場自然就會誕生。那四眾弟子就會自然形成。一個人跟一個團隊是不一樣的。

  所以你要留意到。《華嚴經》是佛陀真理的象征跟代表。佛陀的所有的真理都在《華嚴經》裡面。所以,《華嚴經》就是真理,這是第一個。它是個核心。那麼,華嚴行者,是在實踐華嚴經的教法。對不對?

  那個另外,外面一圈,有沒有?那麼,大華嚴寺是集合所有華嚴行者的一個地方。是不是這樣?有沒有要留意到?到這個地方,都跟正法有直接關系。

  他外面有一圈叫護法,我們把他取名叫“華嚴學會”。那就護持華嚴寺。在這裡面修行的人,是不管吃不管穿的,他只管用、只管修行而已。華嚴學會就護持他。有沒有?

  那麼,華嚴學會為什麼要成立呢?就是讓正法能夠永世常住,讓正法久住。那正法要久住,你護法是不是要永續經營?有沒有?這個地方就產生這種現象。

  所以一個僧團的完成,他一定有一個核心,核心價值。比如核心價值不一樣,不要緊,一定是真理。

  譬如你是天台宗,就以《法華經》為佛陀真理的首代表,是不是這樣?真理就是《法華經》嘛。那麼修行、實踐《法華經》所說的,那就法華宗嘛。對不對?這就是法華行者聚合起來的寺院,那就叫法華寺嘛,對不對?那麼,護持他的法華學會,那就成立了法華宗嘛。

  華嚴學會就成立華嚴宗嘛。你看,這整個系統就這樣來的。這個就在於我們自己的認知。

  佛陀的福報,非常大。這個福報,我們講是佛陀,就是你生命覺醒以後,徹底覺悟以後的那個福報,那個福報大。所以你從密法修學,你在要成佛之前有一個階段,叫做虛空藏院。就我們上次講這個胎藏界十三院的時候,把那個階次都跟各位講了。那個虛空藏院,就是寶。虛空藏,你的福報、富貴如虛空那麼大,就指這個意思。虛空藏是,福報、富貴如虛空那麼大。

  所以你講說,這個佛是釋迦牟尼佛也可以,這是從具相上來講的。你說這個佛就是你生命徹底覺醒,就是我們講,生命因素百分之百兌現的時候,你的福報就現前。

  那很多人,喜歡跟法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修財神法。真的,財神法修就會富貴哦,那大家都不要工作,天天去修法就好了。這有道理嗎?根本沒道理啊。財神,是不是生命中的一個因素呢?我想,你大腦的設定比生命本質來的大可能跟生命本質沒關系。

  生命本質要有這個東西,不管是財寶天王、黃財神藏巴拉、綠財神都無所謂了,你只要任何生命因素兌現,那個財富就會顯現。只是你不真修行,天天在那邊求財富。這樣子會兌現的話,那因果律就不存在了。你要留意到。不要被欺騙。

  好,生命中有無限的這種福報,但是要你去兌現生命因素。每個人的生命因素兌現的不同。兌現的生命因素不同,所展現的福報也會有差別,因為那形象不一樣。簡單講,你都是放美金當然賺美金,你都是放,你的福報那個因素修的人民幣當然是賺人民幣。所以有此人修法以後就要做國際貿易,就是這樣。而有的修一修啊,他就一定要做歐洲,賺歐幣,歐元,不能賺美元,因為他修的那個生命因素是賺歐元的不是賺美元的。這個是生命因素種類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你不要來問我說“我修哪一個可以賺到美元。”你的生命自然會轉到那邊去。

  好,我們看下一段。

  “已得諸佛自在威力。隨所應化。現種種身。乘大智舟。泛生死海。周旋普濟。所往無礙。智慧圓滿。身光映徹。如日輪出普照世間。隨眾生心。現眾色像。知諸眾生根性欲樂。入於無诤清淨境界。知一切法自性無生。以自在智。能令一切小大境界互相涉入。”

  這個地方我跟各位解釋的是“知一切法自性無生”。

  這句,大家會解釋,對不對?所有學過佛讀《金剛經》的,看過《壇經注解》的都會解釋,知道一切法都是自性無生。你大概就是從文字上轉過去,這個叫做文字意,你就文字上消文解意。大概大家都會這樣講,但你不知道,佛陀為什麼講這句話。

  你不懂得歷史背景。因為這個佛教,在印度文化的沃土裡成長出來。印度文化,他的基本信仰是克裡希那。克裡希那,他的信仰,他可以創造,他是整個宇宙的主人,他要他生就生,要他滅就滅。佛法的主張是緣起,不是有個主宰讓他生滅。因為這個主宰有生滅的權,所以呢,他們有一個叫做奉愛瑜伽,叫做巴克提yoga。那個瑜伽,跟你現在街頭掛招牌的yoga不一樣。現在那個瑜伽,是一種養容、美顏、健身,有效沒效我不知道,不過很好笑是真的。

  這個瑜伽,是瑜伽行的瑜伽,他是講一種相應,重點不在體位法。體位法只幫助你而已,那重點就在於,你必須恢復生命的本來狀態。當然,從印度本身來講的瑜伽定義,不是這樣子。他是要跟真神相應。他是這個相應,他才能達到那個神的垂愛,來接引你,所以你要奉愛。他是這樣的狀況。

  那佛陀反對這種相應,這種觀念,這種主張跟這種信仰方式。所以佛陀主張,諸法自性、自性無生。知道嗎?他是因為這樣,講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在分清佛法與你這個婆羅門最高教義上的不同。你要留意到,他是有這樣一個用意存在。

  因此你要知道,講“一切法自性無生”的時候,他後面的理論是非常繁廣。這裡面的辯論,不是四句百非那種問題,它是七句百非,四句百非沒有法辯論清楚。

  那,中國佛教裡頭都講四句百非,不講七句百非。因為七句百非的那個邏輯很復雜,我們只能講四句。所以你現在從空宗來講,大概都講四句嘛。頂多是八部中論。有沒有?留意到,這是空宗語言的思想特色。

  但是在印度的時候,基本佛教的論證狀況,跟這個婆羅門教論證的時候,是用七句論證,不是四句論證。四句論證是比較粗燥,七句論證非常微細。但是七句論證的方法,中國佛教裡面沒有。沒有,你就不知道他後面講的這些東西了。這個是,我們講,比較遺憾。

  在這個第四期佛教思想發展的過程裡,七句的邏輯應該要引進來。因為七句的邏輯是在論藏裡頭,中國人比較輕視論藏。就經、律、論三藏,比較不重視論藏,所以沒有用這個七句。而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要講到七句,我想很法師講這那裡舌頭都會打結,他講不下去。那邏輯太微細。論藏裡有翻,但翻一翻都沒人敢講。關鍵就在這裡。所以你看中土的著作,都是四句百非,沒有人講七句百非。

  這個地方我就跟各位,簡單的解釋這個部分。

  下面他這一句,“以自在智。能令一切小大境界互相涉入”。

  這個已經進入十玄門的范圍。十玄門的部分,以後有機會,我們再找一段時間來跟各位解釋這十玄門。

  我們再看下一段。

  “決了佛地甚深理趣。知諸世間文字句義。以無盡句說無盡法。於一句中。演出一切修多羅海。具足獲得廣大智慧陀羅尼身。隨所受持。盡未來劫。初無忘失。一念能憶不可說劫宿住之事。”

  這個地方講的是境界,都是相當高的。我們一個一個跟各位講,那你就要從基礎鋪墊起來。不然一下子講那麼高,你根本就不知道。

  這裡我先跟各位舉一個例子來講,這文字你一看就知道,他那重重無盡的狀況,也就是“一句中演出一切修多羅海”。有沒有?這句,看起來好像你認識他。我們講過了。這個叫做“華藏莊嚴世界海”。

  我們跟各位舉過這盆花,有沒有?一微塵中,能夠顯現無量無邊的佛剎世界海。一個世界,我們用一個學問來講,那一盆花裡頭多少學問?你現在都是插花,反正到花店去,買花插上去。你大概唯一所學到的只有一個世界。哪個世界呢?叫美學布局,這樣而已。你不知道,因為你不知道花的特性,你無法了解。

  所以你看這花插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以後,你會覺得很糟糕。有的花還在開,有的花已經頭垂下來了,有的怎麼樣。因為你對花不了解,所以你把不應該並在一起的花,都並在一起了。

  可是你為什麼並在一起呢?因為你從色彩學和美學看而已,你沒有生命感。我們俗話講叫,沒有靈氣。缺少那個靈氣,所以你看不到,花的生命長短之間的關系。知道嗎?

  那你要真的去對那個靈氣,生命的靈氣,能夠有生命感的話,那這個問題就大了。這是春天的花,還是冬天的花,還是夏天的花?這個花,有花的植物學。同樣的花,在不同地區的生長,那麼有不同的特質。同樣的花,這牽扯到地質學。那你是讓它自然生長呢,還是要化肥,有沒有用農藥,這裡面牽扯到的,是農藥學、肥料學。好了,當你把有關花的栽種、保存、運輸、交易乃至於它能剪下來幾天啦,因為要賣出去,割下來的嘛。這些統統算進來的話,那我告訴你,這個叫做世界海。這裡面包括運輸學,冷凍運輸、冷藏運輸,有沒有?統統要算進去。

  這個時候你就發現,那“一毛端現寶王剎”,“一毛孔中有三千剎千世界微塵佛剎”,“一句中演出一切修多羅海”,不是同樣的語言模式嗎?有沒有?你要看到。

  我是比較愛吹牛的人。叫一個人來講經,叫他連續講一年,我看,告訴你,半夜他都跑掉了。他講不下去了,因為他沒有辦法“一句中演出一切修多羅海”。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一切修多羅海一句話講”可以。(眾笑)不會講的,都一句話講完的。

  那你會講的,要他從一句中演一切修多羅海,那要水平啦。不要說那麼多,就光是這樣的案子,經文一直講下去,然後能讓我們的聽眾能夠不減。不要老是讓人覺得說“啊,每次來講都一樣。”你要知道,這樣就難啦!就難。不要說演一切修多羅海,那是辯才無礙。

  但通常師父們也不願這樣講。就算他有本事,那除非他在另一個地方,那些經本我只要講一句就好,那他可以。那些經本,我就跟大家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個字,講七年都可以。七個字“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個字講七年沒問題。但是呢,一個字要講一年。

  智者大師是九旬談妙,九旬說妙嘛,九十天講妙。那你要三百六十天講“大”,你要有比智者大師更了不起的智慧。知道嗎?那就要有“一句中演出一切修多羅海”才有可能,不然會不可能。

  好,我們把這個簡單的跟你提一下。這種狀況事實上,我們是存在。你也體驗的到,不是體驗不到。

  好,我們再看一段。“受持盡未來劫” 啊,這個,這一句也要跟各位提一下。

  你所受持的“初無忘失”,能嗎?八十卷華嚴從頭誦到尾,誦第一卷還有點概念,誦第二卷連第一卷都忘了,所以誦到最後,統統都忘光了。你不可能“初無忘失”,為什麼?因為你大腦一直在打仗,你塞了太多東西。你要到達淨識以後,要想做這樣的訓練才有可能。因為你必須淨心,把大腦裡面的雜訊全部放棄掉。全部放掉,那你受持以後,才會重新再刻上去。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事實上,你沒有雜訊的人要來這裡學習是最快的,因為沒雜訊啊。而我們學佛人常常有很多雜訊,那就造成你的業力。因為雜訊太多,你根本沒有辦法下手修行。

  要想出“初無忘失”,你要從淨心開始。淨心首先要無欲,要無欲你首先要放下。你要不放下,不行。放下,從身體開始,先放松。身體能放松,心裡才能放松,心裡能放松,你才放得下。心裡不放松,你放不下。知道嗎?這個身心同時進行,所以修行是身心同時要放下。不是心裡放下就好,不是。生理也要放下,否則你做不到。這個都行法的技巧啊。好,跟各位做補充。

  我們再看下一段。

  “一念能了三世一切諸眾生心。與諸眾生一切諸佛總持法藏。常轉清淨不退*輪。令諸眾生生大智慧入佛境界。具一切智。常善安住甚深三昧。巧能分別一切法句。而於諸法悉無所著。最勝智慧自在游戲。於諸境界。皆得解脫。觀察一切淨莊嚴身。其身普入十方法界。隨所應化悉能遍往。知諸剎海所有極微。悉於其中現成正覺。於無色性現一切色。能以一方入一切方。”

  好,我們先看這個部分。這是一段。這個經文也一樣,到達最高境界以後,我們就不知道這文字在講什麼了,越講越玄。

  古代呢,有一位叫做天親菩薩,他哥哥叫無著菩薩。這天親,有些經又把他翻成世親菩薩。這兩位是佛教界很有名的兄弟。

  現在美國也有一對兄弟,也很有名,很多人都稱他們為無著、世親轉世。結果,我常把他們兄弟兩個弄顛倒。因為弟弟多病看起來比較老,我都把他當哥哥。他哥哥很魁,滿臉白頭發白胡子。年紀其實比我小,你看,成就這麼大。

  那個哥哥翻《碧巖錄》,翻成英文,弟弟翻《華嚴經》,翻成英文。光這兩項工程,已經在美國社會造成很大的轟動。所以你雜事不要做太多,好事只要做一件就夠了。人家已經把他捧上來了,認為是無著、世親啦。

  這個世親,當年在辯論的時候,也是舌辯群雄啊。他本來修小乘,著作中有一部非常有名的,叫什麼,我忘記了,我只記得故事。他在辯論的時候,一直講,一直講,講到人家都發現,他一直往雲端走,往雲端走,走到後來不見了。這是印度人的語言模式。然後,一直找,一直找,他又忽然間從雲端走下來。這就表示,他講到大家都聽不懂的地方,他就走到雲端去了。而他從雲端出來,就是講大家都聽得懂的。越走下面,越懂,越看得清楚的。就表示你的程度越低。他越到上面去,大家都看不到,你還看得到,表示你的程度越高。而他的意思是說,世親的理論在當時獨步天下,他講到最高深的時候很多人都聽不懂。他是指這樣的情況。

  後來他哥哥為了勸他學大乘,他也瞧不起大乘。有一天他哥哥就裝病,大概真的病了,他弟弟來看他。他就給他講說:我很想讀哪部經,我現在不方便讀,那你讀給我聽好了。這個弟弟很孝順就一句、一句讀給他聽。這聽聽聽,聽到最後,這個世親就跟無著說,他也要學大乘。因為他在讀的過程裡發現,小乘有很多地方都錯了,大乘才是究竟。後來世親在大乘裡,也有幾部裡有幾部小論,是麻有成就的。《十地經論》就是他著作的。《十地經論》不算小,就《華嚴經》十地品的十地。

  後來中國對《華嚴經》的解釋,為什麼會在世界上得到所有佛教界的承認呢?因為《華嚴經》的注解是以《十地經論》為主。所以,華嚴宗要興盛之前其實是地論宗。《十地經論》叫地論嘛。他不叫地論宗,叫地論師。地論師很興盛,在魏晉南北朝時很興盛。這是之前的影響。

  這個是告訴我們,這個,佛法講理論,講到生命的東西,最高的理論其實是不講的,講了也沒用。那我把它轉為說,要去體驗,不要一直問。

  昨天跟各位談到,因果跟實際之間的分際的時候。就有同修問“那假如這樣的話,殺人怎麼辦?”殺人要抓去關,殺人有殺人的因果,這個你不用問。因果歸因果。

  但是,你能夠入無為法,那因果的報,這報在,你要問的是,報在這個世間還是報在法界裡,因為你已經入無為就入法界了嘛。對不對?關鍵就在這裡。

  修行人殺人償命是很正常的。所以你能不能夠說,無懼。當你還有懼,你就別想。記得《壇經》吧?那小偷進來,六祖知道他會砍他的頭,就這樣給他留個紙條“我只欠你銀子,沒有欠你頭。那銀子拿了,你就走。”他就睡他的覺。那要是你有神通,你知道這種狀況,你沒有了脫生死,你早就跑掉了。“今天晚上有小偷來要來殺我,趕快溜。”你就溜了。對不對?所以他有這本事,他知道,他不怕、他無懼。因果我知道,我欠你銀子還你銀子,我沒有欠你命,你不用跟我要命。對不對?

  所以,等到入無為的時候,其它你就知道了。你現在還在有為,老是要猜無為,這個叫業障鬼。業障鬼才會喜歡往前看,然後都在造業,業會障你的道。

  好,這個地方,我只從旁邊給你舉個例子,讓你了解。那下面,是結論。

  “其諸菩薩。具足如是無量智慧功德之藏。十方所有一切諸佛。悉共稱揚。說其功德。不能令盡。靡不鹹在逝多林中。悉見於佛光明所照。深入如來功德大海。”

  這都講這些菩薩,在逝多林裡的這些菩薩們。那這個地方有個部分,我要跟各位談一下。

  剛才講的都是法身大士的菩薩,對不對?前面,都是法身大士。那些等覺菩薩,生命開始交融在一起的那些,生命因素都交融在一起的那些等覺,都是法身大士。

  那麼這個地方所講的,這個“逝多林中。悉見於佛光明所照”。有沒有?這些菩薩是什麼菩薩?這些很顯然的,以你我他的判斷,都是物理色身在。有沒有等級菩薩?假如只要顯相,假如逝多林你所看到的是顯相的這些菩薩。那麼這些菩薩具備什麼條件叫他菩薩?

  這是一個狀況噢,你要留意到。這跟我們在世間的情況是一樣的。你看人是一樣大,高矮身軀差不多。一個臉就挖七個洞,對不對?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然後再貼上兩個眉毛,看起來大家都差不多。但是你能不看到說,這裡頭哪個是老董、哪個是老總、哪個是工友?你更看不出來。那菩薩也一樣,你看不出來。菩薩和凡夫站在一起,你看得出來嗎?所以我們都叫“菩薩”,對不對?佛家講平等,通通叫菩薩。

  可是這個菩薩當中,確實是有差別的。有的是看得到的,有的是見不到的。那他要不要作這種區別?現在你進入佛門講平等哦,不要亂了。統稱為“菩薩”是沒有問題,可實際上你還是有區別的嘛,你的層次不同嘛。所以呢,那世間倫理,你還是要遵守的。你不能說“進入佛門,大家都一樣,要平等平等。”告訴你,根本不平等,哪會平等。你的層次在哪裡,你搞清楚嘛。所以尊卑還是有尊卑。

  雖然諸佛菩薩到娑婆世界來,他為了教化眾生,應現何身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他只要現那個相以後,那個身相一現以後,他就要按照社會標准來。你知道嗎?

  今天,一個小菩薩升座說法。一個大佛示現為一個富貴家的侍者,他變成侍者了。但是他大佛啊,他示現為侍者,那陪主人來。那主人會說“替我拜,替我拜。”主人不拜,叫那個大佛拜,本體上他是大佛啊。他拜不拜?世間相,侍者還是要按世間相做。那個小菩薩一看,“哇,還得了,這是我的根本上師呢。”對不對?就算觀音菩薩講經,阿彌陀佛示現為侍者、小卑女,他也要照拜啊。因為那是世間相,不亂佛法的倫理。你要留意到啊。

  現在我們麻煩的就是這個樣子,亂成一團。這個是要命的。

  那我告訴各位,在逝多林裡…逝多林長什麼樣子你現在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你那看的逝多林,不算,那一千多、兩千多五百多年來已經變得亂七八糟了,不算。後面的極樂世界圖,可以說就是這一個逝多林的寫照。那麼那裡面,因為是物理現象界裡頭,裡面有國王,國王不一定是菩薩,他也是現相的。有真正的菩薩,有很多發心的社會閒雜。因為佛在世嘛,所以社會閒雜很多。也有一些無所事事的人,他們都在場。

  只有你真的體會到生命本質的人,你才能夠接收到這種境界,才能夠看到。沒有體驗生命本質的人,看不到。他不是說國王看不到,菩薩看得到,不是這個意思。你只要是體現生命本質的人,因為他是顯相,示現啊,你看不出來,他沒有標識的。包括各位現在也一樣。你有過生命本質體驗的人,那種這種殊勝的境界,你就能感受的到。要是沒有這種體驗的經驗,那這個你就看不到。差別就在這裡。

  所以我們一再要跟各位講,你真修行,一定要修行。不要從佛教文化看,一定要去看那個體驗的真功夫。知道嗎?

  好,我們祝福各位!休息一下。

  《四十華嚴》第46講(2007年12月7日)B

  好,我們再往下看,七十一頁,第二段。

  那剛才這個地方,也就是我們昨天跟各位講的。你把它做成一個文章,印成一張,這樣子常常熟讀。你不要去求你了解多少,你應該要有一種感受,你感受多少。那感受是整體的。你從感受上面去體驗,逐漸的你就會深入,你就會了解。

  我怎麼會講?我也不會講,我也不知道,我也沒聽過啊。也沒有師父能講給我聽啊。我跟我師父說,你講一遍,然後我跟著你,我把你上一代講的作保留作記錄下來。不行。那只好我自己講了。那怎麼辦呢?那就你深入毗盧性海,再把他用你的語言表達出來。

  像這種東西都很可以,作深入探討的。而深入呢,不是你去查文獻資料。找不啦,這沒有文獻資料。他的文獻資料就在你自己的實踐中。然後這個,你會一直讀誦,一直讀誦,他的意義就會一直呈現,一直呈現。當然不是只有讀這一段而已,其它的你按照一般的功課,早課晚課讀誦,一直讀過去。

  但這一段一定要天天念,而且經常,一天要念好幾遍。像持咒一樣,每天最少七遍。為什麼七遍?知道嗎?知道嗎?師父說七遍,我就七遍。《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個字,七菩提分,七個字,七遍,就表示你走在正道上。經常提醒自己。你說誦六遍可不可以?當然也可以。成就的不一樣。八遍可不可以?也可以。怎麼不可以?我跟你講七遍啦,是刺激你的大腦,你才記得起來。

  我不給你一個數字,我說“可以啦,你只要念幾遍就幾遍啦。”你還是再回過來,“師父,一天到底念幾遍?”你念的次數多少,跟你成就的福報多少有關,跟你開發的性德怎麼樣有關。所以呢,你自己決定。這個都要你自己決定,不要老是問師父。

  好,我們再往下看。

  “爾時彼諸菩薩。得不思議正法光明照故。其心歡喜。安穩快樂。各於其身及師子座。眾寶樓閣。諸莊嚴具。遍逝多林。凡所受用。一切物中。化出種種大莊嚴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

  我跟各位再提一下,念到這裡,我一個感受。現在電腦很發達,網上資訊也很多。那你可能上網去,把那份經文弄起來,然後排版排好就印出去。我告訴你啊,這只是結善緣。你排版排好以後啊,印一千份或一萬份廣為結緣,那是只是結善緣。那個文章裡面的內容,你還是No Touch.實質的善根你還是沒修到。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最好你是能夠親手寫一遍、抄一遍。然後呢,你要打字再一個一個打。不要網上一抓,排版一排,那你還是空白啊。對不對?你用心用不上啊。問題不在那個,問題是在這個。這樣聽懂嗎?在你的心要去體驗跟感受,在你的心要實踐他,去徹底地寫一遍。

  而在寫的時候,就有很多考驗了。寫錯一個字,那當不算,重寫;寫錯一個字,不算,重寫。你會發現在寫當中,常常就錯在那個字上。知道嗎?為什麼老錯那個字?你在那裡有業力呀,那叫業相現前啦。寫幾次老錯,那個字就去就拜忏,錯幾次拜幾遍108拜,要這樣拜啊。不是錯一個字拜一拜,那拜什麼?這個叫修行。

  修行啊,跟你交功課不一樣。老師要學生寫作業,回家寫一寫,明天交了就好。這個不一樣,這是你的心智歷練。知道嗎?我現在跟你講,都是我們以前作的功課啊。寫寫寫,寫錯。寫錯,放下去,去拜。拜完回來,沒寫錯啊,那剛才白拜了,白拜也寫。這種情況會常發生,但這個就是修行啊。你不要用腦筋想當然爾。實踐下去,得到的都是你的。

  好,這個用法,我希望各位好好地學起來。是那個方法,實踐的方法。我講的知識你可以不要記啦,但是實踐的方法你一定要有,一定要學。

  那這個地方講的是,在逝多林裡的這些菩薩,真有生命體驗的而所獲得的利益,所獲得的利益。那麼下面就講這些利益。

  “所謂於念念中。普放一切微妙廣大光明網雲。充滿法界。遍能開覺一切眾生。鹹令歡喜。”這樣一句話。第二句,“於念念中。出現一切摩尼鈴雲。充滿法界。出微妙音。稱揚讚歎三世諸佛一切功德。”這第二句。第三句,“於念念中。出現一切天音樂雲。充滿法界。出微妙音。演說眾生諸業果報。”第四,“於念念中。出現一切諸大菩薩種種行願身色相雲。充滿法界。悉以妙音。說諸菩薩所有一切廣大行願。”

  你會發現,他像個流水文一樣。有沒有?那個文字很長,句子的結構都一樣。他是出什麼微妙音、出什麼微妙音,有沒有?然後呢,在音中講的是法界裡頭的現象。換句話說,當師父說“早入法界”,你要入法界干嘛?這個都是法界的現象。

  那我們為什麼入不了法界呢?一者貪嗔癡,二者七情五欲,你就進不了法界了。那你要入法界,你看前面講的修行,把你的心清淨了,沒有雜念了。在這個狀況中,他出現種種,都能夠開悟、覺悟你的。他不管講哪個法,一定跟你的生命有關。

  所以,你看他第一句講,“遍能開覺一切眾生。鹹令歡喜”。這個,總說,他沒有標的,有沒有?第二句呢,他講“出微妙音。稱揚贊歎三世諸佛一切功德”,有沒有?這個稱贊如來。在極樂世界裡,出微妙音念佛念法念僧。這個就是念佛。

  你看第三句,“天音樂雲。充滿法界。出微妙音。演說眾生諸業果報。”都跟你的人生有關。眾生的種種業、果報。那今天我們想想看,我們在跟朋友、同修之間講話的時候,你是不是都在講佛法?我們大概都不是。講諸業果報也是佛法,稱贊如來功德也是佛法, 他這兩個部分。所以為什麼講諸業果報?眾生有苦難,苦難他不知道前輩子所種的惡因,這輩子光是在那邊抱怨,那就把諸業果報給解除。你現在所遭受的一定是前輩子所做的,有那個因才有這個果嘛。同樣的,你想將來怎麼樣,那你看現在做什麼下面就知道了。是不是?所以這個因果是很清楚的。

  那麼第三個他講,“悉以妙音。說諸菩薩所有一切廣大行願。”就講行法了。贊僧嘛,念佛、念法、念僧的念僧嘛。這個是菩薩行願。

  第四個,“於念念中。出現一切如來自在種種神通妙變化雲。充滿法界。以隨類音。遍眾生界。演說諸佛廣大言音。”

  隨,這個叫做隨類音。“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那個一音就叫隨類音。根器淺的聽淺的,根器深的聽深的嘛。那佛在哪裡啊?在我們這個世界中。有些法師講很淺顯的,接引廣大的信眾。有些法師講很深的,像那金字塔尖端的人,剛才講,跑到雲端去的人,還有聽的。有的人要聽深的,有的人要聽淺的,都對。每個法師講的深淺不同,這個就是佛的隨類音。你能體會嗎?從法界來看的話,任何一相都在法界嘛,他講深講淺,橫說豎說,通通都是佛的音,都在講接引眾生的佛法,怎麼不是佛的音呢?對不對?

  好,“於念念中。出現一切種種莊嚴諸相隨好菩薩身雲。充滿法界。”現種種莊嚴,諸相隨好就是相好莊嚴嘛。“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這個是叫色身。我們一般講三十二相,所以很多人啊,一坐禅定“啊,就見到佛菩薩”。當然都見到佛菩薩,因為初禅天以上的人都三十二相莊嚴,但是沒有八十隨行好。八十隨行好佛才有,化身佛才有。那菩薩果位以上,就是入正法身菩薩果位以上的,八十隨行好也都有。

  但是,法身佛那就不一樣,有九十七相,不是三十二相。然後一一相有無量好,一一好有無量光,一一光有無量明,一一明普度無量無邊恆河沙眾生。那你要知道哦,那個就是法身境界。

  所以我們通常講,你坐禅定禅修啊,一入定就見到什麼什麼,別高興,只是涉獵禅定而已。但是你在講見到這些佛菩薩,大家都很高興。那個跟你指導的人都有問題,因為他在禅定中都不知道,他以為到淨土見到很多佛菩薩。初禅天以上的天人,假如你見到的,不要一直講下去的,到時候晚上回去你打坐又以為你到哪一禅天去了。那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境界是不一樣的,但是那很清楚,從你講出來你的境界你就可以知道你到哪裡了。可是不懂的人會以為,你就到極樂世界了,因為那三十二相莊嚴。尤其到了二禅定的人,都以為他已經到極樂世界了。所以這個很麻煩的。

  這個相好莊嚴身呢,充滿法界。你能夠有這樣的原因,來叫啟發,能夠啟發你啊,那表示你就已經很有善根啦。但是這些基本上都有生命體驗的人。

  告訴各位,生命體驗永遠是你的生命因素,他不會消失。只要你體驗到生命深處的部分,在你的生命洪流裡永不消失。他只會成長,不會萎縮,不會衰退。你假如再不成長他就停在那裡啊,這樣而已。但是你無明業力的沖擊啊,還是會有,因為你的這種體驗的福報還沒大過你的業力啊,那你就躲不過。所以我們鼓勵大家說,那個體驗要一再地擁有,一再地深化。這個就是修行。

  這個,要念一段。這個“諸相隨好菩薩身雲。充滿法界。遍一切剎。說諸如來普於十方一切國土出興次第相續不斷。”這個菩薩遍一切剎,說諸如來在菩提場中的那種殊勝狀況,談這個部分。

  這個“十方國土出興次第相續不斷”,這個,現在跟你講,你沒辦法體驗。從文字上可以這樣講,一個國土,像我們現在賢劫千佛,第四佛過了,就第五佛第六佛,這個相續次第可以講。可是各位有沒有想過?佛講賢劫千佛,為什麼一個一個一直念下去?他念的時候會不會背錯?

  我告訴你,用背的一定會背錯。不信,你背大悲咒好了。現在不要用你的慣性念那麼快的速度去念,你把他念慢下來。你大概就要停止啦,背不下去了,因為你是用慣性,念那麼快,那麼快你會念的過去。但是叫你慢一點,一句一句寫下來,你一定寫不下來,為什麼呢?因為你用背的。

  但是佛不用背,千佛三千佛乃至萬佛,佛一個都不背。他為什麼不背啊?因為他入定以後,千佛萬佛就好像來報名一樣,“這個過來、這個過來我就念出來,這個過來我就念出來。然後過來又一個,我就念出來。”他是這樣的。

  這個你沒經驗的。除非你在部隊裡,當官長一樣,是全營的官兵叫過來,然後一個過來名字記下來,一個過來名字記下來。你只能這樣做。可是佛在看佛的時候,這個出興次第就跟這個一樣,他在定中。所以,你沒到那個境界,你不知道,空間感是無遠幅界,而且是同時現前的。同時現前的啊,真的是這個樣子,所以他絕對不會背錯,因為他不背。

  假如用大腦記憶來背啊,你看背三千個,三千佛名嘛,對不對?洪名寶忏,三千洪名寶忏,叫你來背,一定亂七八糟。只要用大腦你一定會背錯。那《萬佛名經》,那萬佛啊,那你就更亂。千佛沒有重復的,萬佛很多重復的。那你會亂七八糟,為什麼?因為他不背。大腦是你的人生裡,唯一欺騙你的東西。無明從哪裡來,從你的大腦裡作用來的。大家都相信大腦,那你永不得出離。

  所以這個出興次第是很殊勝的一種境界狀態。

  好,“於念念中。出現一切三世如來菩提場雲。充滿法界。顯現諸佛成等正覺。普遍觀察顯示成佛莊嚴功德。”

  這個地方啊,就開始沒有再出現什麼音啦。你看一段,前面一段,這裡一段,出現音聲的部分。這個我們跟各位講,音聲行法在我們這世間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一個修法。從這個經文裡來看,他占了一半的分量, 我沒有算啊,但是這樣來念好像一半的分量。可見,音聲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我不會唱歌啦,我就發願下輩子來一定好好唱歌。這梵呗是一個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的唱歌,那個叫做嘶聲力竭,用吼的,他不是你生命本然的聲音,他是一種假的聲音,物理現象所產生的音。這個不好,也不是恰當的。

  那要怎麼樣運用呢?那我們一定要訓練生命本能發音。用你生命的原音,那個聲音是盡虛空遍法界的。這個在佛經裡記載很多,他只是講佛的聲音而已,那個聲音我們現在來講叫生命的原音。他可以無遠幅界,整個法界他都能相應,而且那種聲音沒有遠近的差別。沒有遠近。這個音應該叫法音,也就是前面的法光,他都是真理的聲音、真理的光明。

  但後面這裡沒有,他就是另外一個部分了。他講到…這個,念到哪裡啦?

  我們再念一句,漏的地方。“於念念中。出現一切諸大龍王相似身雲。充滿法界。一一身雲遍諸佛剎。普雨一切諸上妙香。”

  這裡講到“龍王相似身雲”,那麼前面是這個“菩提場雲”,再前面那個是“菩薩身雲”。有沒有?他這裡講的都是本體。這個講到“身雲”就是本體的相。本體是無形無相,但是他會起作用啊,那本體就要顯相。這個顯相的又不是具體的相,所以他就叫做身雲。顯現什麼相,他就起什麼作用。所以這個“菩提場雲”也好,“菩薩身雲”也好,“龍王相似身雲”也好,還有後面的“世間主相似身雲”也好,都一樣。這個“妙寶光明淨佛剎雲”,也是一樣。

  他就是本體要起作用的時候啊,他出現某種相,那個相你大腦不能去框他。不能框他,你大腦的意識形態啊,不能在這裡起作用。起作用,你感受不到。

  這個,假如是醫生啊,我常常舉這個例子。醫生在看病的時候,你有沒有被他手一摸就知道,那個就是病的“相似身雲”。你會說,“哎喲,我一直咳嗽。”怎麼樣,咳嗽他會給你摸這裡。對不對?摸這裡。為什麼?咳嗽是氣管,跟肺有關。那麼,跟氣管跟肺有關嘛。跟氣管跟肺有關,他那幾個關節,脊椎的關節,附近的肌肉,有什麼狀況,他摸一摸就知道了。這個叫做相似身雲啊。

  那有些醫生說,那你咳咳看。你就咳給他看,那就不叫相似身雲啦,那就本身嘛,咳出來看看,那個不叫相似身雲。他從另一邊看這邊。

  所以,中醫跟佛法很相應的原因就在這裡啊。中醫講到陰陽五洩的部分,也是一樣。你這裡病,從那裡醫。那裡把你補洩以後,你這個病就好了。為什麼?這個就是“醫雲”嘛。這個一樣啊,這個生命的東西是整體的。現在西醫不行就是他把生命當物理啦。那給你石頭吃,給你毒藥吃,然後殺病毒,他都不知道那是應變產生的結果。他把果當作因,然後看你有沒有病,然後把你的病毒找出來。不是。我們看症狀就可以知道。症狀就是“相似身雲”。就是這種狀況。

  那你可以這樣進行嗎?你在人生裡頭對生命的感受也一樣,每一個相似身雲就是一個相出來的時候,他就要起什麼用,什麼作用要有。這樣慢慢地去體會啊,那你就懂得這個經文在講什麼。

  你體會的跟我體會的不一樣,所以我才跟你講,我講的知識,你不一定記起來,記錯也沒關系,知識不重要,但方法很重要。你那種讀誦方法,這樣讀下去,讀到這裡,你自然就會獲得了。那你所獲得的那種感受,所用出來的語言,又變成知識了。但那個知識跟我所講的不一樣,沒關系。

  可學者不一樣,學者一定要“他怎麼講,你怎麼這樣講?”那你就叫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就在比知識啦。可是我們在講生命是講感受的部分,不一樣。

  這東西好吃不好吃?你說好吃,他說不好吃。兩個都對啊。你不能夠你說好吃,別人就要跟你好吃,哪有這麼霸道的?對不對?你說好吃,他說不好吃,這兩個都對。你不能說好吃的對,不好吃的不對啊。這是生命的體驗,不一樣。這麼多水果,有的愛吃這個,有的愛吃那個,你說哪個對?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是個人的性相、性格的問題。因地叫性格,果地叫性德嘛。所以你因為性格不同,將來你的性德也不一樣啊。這是必然的。

  所以我們才一再地跟各位講,不要一直追求知識。你要追求的是那個方法,體驗、感受的那個方法。那你個人有你自己的一套模式,有自己的一套,那一套要你自己培養。師父講給你聽的、表演給你的,只是個參考。希望你透過這個參考,鍛煉出你自己的,那才是真正的學佛。假如學到最後你都跟我一樣,那你就“小海雲”啊,頂多也是“mini海雲”而已啊。那就沒用了。

  佛要我們大家都成佛,但沒有叫你成為釋迦牟尼佛。你要搞清楚啊,你也不可能成為釋迦牟尼佛,你只能成佛,成你的性德的那個佛,不是成他的性德的那個佛。知道嗎?所以要你成佛,不是要你變成釋迦牟尼佛那個模子印出來的佛。那你就搞錯啦!那到佛像工廠去就好了,不必到道場來。這是道場,不是工廠。那道場去弄個模子一個一個copy出來,就好了。那你搞錯啦。是要你成佛,不是要你變成釋迦牟尼佛,你要搞清楚啊。所以學佛是要抓住這個重點。

  我們又念到哪裡去啦?“於念念中。出現一切諸世間主相似身雲。充滿法界。一一世主。普遍觀察演說普賢菩薩之行。”

  這個講得太清楚了。通常都是演說普賢之行,這個特別強調“普賢菩薩之行”。那我們要跟各位解釋普賢菩薩一下。因為這個,講太多普賢菩薩,大家都不知道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是比較麻煩的菩薩,因為他是你生命的原型,一切法界生羅萬象的本來面目。

  他既然出現了不是普賢之行,而是普賢菩薩之行,那我們就要解釋一下喽。

  普賢菩薩他分為“人普賢”跟“法普賢”,人的普賢菩薩跟法的普賢菩薩,這兩個差別。那麼人的普賢,是大家所關懷的。法普賢,你不用關懷,你念下去你就知道,尤其是念那個《十大願王》,普賢菩薩稱贊自己,他不是稱贊他自己,他稱贊普賢之法,所以他是稱贊法普賢,是人普賢稱贊法普賢。那人法普賢合在一起就是真理啊。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

  那麼基本上我們不講個人,我們都講法。可是為了體現法的存在,是用人來形容是最好的,因此才會擬人化。擬人化以後,你不要執著,否則就是迷信。

  基督教、天主教認為我們佛教叫做拜偶像。那你是不是拜偶像你自己知道,你要真了解你就知道,佛教是無神論者,怎麼會拜偶像呢?可是,不透過偶像,一般人不會接受,會變成抽象嘛。你要具體化,那具體化當然是以人是最親近的嘛。不但是人親近,還要弄個女人,觀世音菩薩變成女人嘛。因為女眾好親近,慈悲嘛,是不是這樣?所以這個都是方便,他不是真實的,他只是方便。

  那這個人普賢,我們主要談的是人普賢的部分。人普賢有一個叫做“道前普賢”。你要進普賢道之前的普賢。像你我他都是。那你可能不是啦,我一定是,道前。“道中普賢”,就是進入道裡面的叫道中普賢。你可能是道中普賢。還有“道後普賢”,就是成就以後的普賢。那就我們常念的“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诃薩”那個普賢,你可能也是啦,喔。你是不是?不敢講啊,可見是不是啊,但是你最好不要想“我好像是啊。”好像是其實不是,只是好像而已啊。

  我們希望最起碼我們是道前普賢。道前普賢的意思啊,就是來到廣化寺門口,在那邊找停車位要進來的就是道前普賢。因為我們還沒進門,我還在摸索。摸索有的很遠,有的還在鼓樓那邊摸索,有的進鴉兒胡同來摸索,有的已經到門口了。對不對?那摸索有長有短嘛,但是你一定在一個范圍內。離太遠的不算摸索嘛,還在美國,那不能算啊。對不對?在美國怎麼算摸索廣化寺在哪裡?

  你還沒有發菩提心,怎麼叫做道前普賢呢?所以你一定要發菩提心,才叫道前普賢。開始已經找到法門了。

  我們跟各位講,圓融道你下手沒?下手以後,大概前兩三年會有一個煎熬期。你可能會懷疑自己“我發這個願對嗎?”因為你沒發願你不知道,你發了願開始實踐你才知道“噢,外面那麼多,我怎麼選這一個?”你知道嗎?這個階段你要度過去,要度過這個矛盾尴尬期。那你的心才會穩下來。穩下來以後叫道中普賢。

  嚴格的道前普賢是,已經進來開始在那邊猶豫半天,天天發E—mail給師父,“師父我這樣發對不對?我是不是可以換啊?”那個叫做道前普賢。

  等到你穩定了,這個不管他,反正這輩子下去了。一有矛盾就拜忏,一有矛盾就拜忏,穩定下來了。那個叫做道中普賢。

  道後普賢,這輩子也會成就,那你會超越過。那個不用我講了,因為你比我清楚啊。因為道後的嘛,你已經到終點站了,人家把你趕下車啦,你還不知道已經到了,那我也沒辦法。那你一定搭錯車嘛。對不對?你搭對車,你一到終點站,該下車了,你很清楚啊,那就不用我講啦。

  好,這個是講普賢菩薩,他有這種情況。

  那麼法呢?法普賢不是不能講,也可以講,法普賢,這個地方要講的就是判教啦。我們叫小、始、終、頓、圓。小乘教,就是小乘的普賢,叫小普賢。那大乘始教,叫始普賢。不是死掉的普賢,開始的始。終普賢,就是大乘終教的普賢,普賢法。頓普賢,大乘頓教的普賢。小始終頓圓。圓教的普賢,那我們跟各位講的是圓教的普賢法,所以叫圓融法,圓融道就指這個部分。

  那你要次第道,頓教以前,頓的不算,以前,小乘、大乘、那個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叫漸教。漸教到頓教叫頓教,所以小、始、終、頓、圓,五教嘛。

  華藏工程討論到這裡啊,那你就要查字典啦。五教不止我講的這樣子,他還發展歷史有兩個階段。我們不詳細地講了,因為要談這個部分就要專題來演講才有可能。

  好,這個是我簡單地把這個普賢菩薩的意義跟各位做個說明。

  好,最後一個,應該最後一個啦。

  “於念念中。出現一切妙寶光明淨佛剎雲。充滿法界。顯示十方一切諸佛所轉法輪。”

  這裡講到雲,前面講到因啊,主要是講到這兩個。雲是從本體顯現的一種狀態。聲音也是本體顯現的一種狀態。但是通常我們講的,是以這兩個狀態來做顯相起用,但是這個都指本體本身的東西。本體本身的東西,還不在心性念的那個狀況。到心性念也就是本體,那叫本體心、本體性、本體念。但是這一個還是本體心的那個部分。知道嗎?那個部分顯現以後,才有本體性跟本體相。這個是華嚴講到心,生命真相的那個本體的時候,他特別的分析法。

  要講這個呵,大家都要跑到雲端去聽啊,因為太深啦。所以,通常我們就不講了。但是我還是跟各位區別一下。

  下面這個結論,“是諸菩薩。以得如是不可思議光明所照。入於廣大不可思議神通境界。法應如是出興此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神變大莊嚴雲。”

  假如從前面那裡到這裡,做一段很完整的部分啊,那這個讀誦就很完美。那到前面這一段也可以,到這一段也可以。你要把他連這個偈頌的部分包括進去呢,也可以。

  這個文殊師利菩薩在這個時候呢,他就要開始起作用了。因為這個經文到這個地方為止。到這個地方以前,還都是以普賢菩薩為主的。所以呢,普賢菩薩是人普賢。這個地方提到的演說普賢菩薩之行啊,就是法普賢,有沒有?這一對就出來啦,那後面就是文殊菩薩的部分啦。

  所以呢,你不並進入,你不並進去前面這一段也可以。這個是你昨天跟各位講,你在修學定力的時候啊,可以定慧同時進行,就是這種經文的讀誦法。在讀誦當中,你會一遍一遍地讀,那心裡的感受會不一樣。當然,你假如這一遍跟上一遍不一樣,那你就不得了的菩薩。

  我們大概會今年這樣念,每天念七遍。天天念,今年念的感受跟去年念的感受不太一樣。你也不可能一個除夕過後,大年初一你就變不一樣了。那個不一樣是漸漸改變的。但是,你今年的這個狀況比較去年的這個狀況,你會感覺他有很大的不同。

  這一點有點像我們走路。你走第一步好像沒出門,對不對?走兩步啊,好像也沒差。但是你一直走,你看看,就完全不一樣啦。你現在在進步,假如用這種方法,就跟走路一樣,一步一步往前走。你經常回頭看啊,好像沒怎麼變。但是你走過去一兩個鐘頭,你就會知道變很多啦。你這樣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這樣走。

  七遍,你剛才這樣念七遍啊,大概你需要40分鐘的時間,這個經文就是這兩段,前面到這個地方。大概要四十分鐘到一個鐘頭。都不要緊,七遍。那你就這樣念。念的時候不會起妄想。假如會起妄想,你就弄錯啦。

  那麼不起妄想的情況,你是一個認識字的人,所以內心一定有感受。每天的感受前後的不一樣。但是一年以後,這個整體的感受你應該都會有。剛開始是很淺,你不要問人家對不對,跟你講都對啊,都對啊,喜歡不喜歡而已嘛。那明年又一遍。你會更深。再來一遍,三年五年以後,自然你就懂啦。

  你也可以講《華嚴經》給別人聽,光這一段通達以後,整部《華嚴經》你都能講。雖然和其他我都像馬拉松一樣跑過去,對不對?但是你打開你都會講,因為這個是一個最高層次的精華。我們叫芯片嘛。芯片你通了,那你帶進任何手機裡面你都可以用。

  這個是,我們在講修行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因為我們現代人修行啊,比較著重儀式。儀式、儀軌是歷史的沉積。因為幾千年下來啊,這個宗教本來探討真理的,他已經變成一個宗教文化。

  虛雲老和尚,知道嗎?就是我師父的師父啊,他曾經為了這個大領衣,在北京啊,大領衣就是這個長衫,跟那個海青要廢除的問題,他老人家寧可殺頭,他也要保護這大領衣。大領衣是文化,不是真理。但是為了呵護他的法脈傳承不斷,他希望維持著。那是文化。你要的呢,是真理,你要留意到。

  他老人家是為了整個局勢的關系,記得好像是剛民國五四運動那個時候,他為了要保護這個大領衣。因為那個時候社會動亂啊,你一改天下就大亂了,佛教也會大亂啊。那不行,所以他要穩住,不改。

  那我們不一樣。他是菩薩行者。那我們呢,在追求真理的時候,你一定要從真理上去堅持,那種體驗,那個才是重點。假如你不從真理上面來體驗的話,你很容易信心就瓦解了。尤其是在那剛開始的三五年之內,那個定位以後,那個考驗是相當強烈的,你一定要熬過去。

  就像每一個出家人,剛出家進佛門,他一定有業,你不要說沒業。早上叫你幾點鐘起來誦經做功課,都會打瞌睡啦。敲木魚敲到趴在木魚上面睡覺,我跟你講。尤其這種冷天氣起來,你怎麼受得了。你身體還不適應嘛。對不對?早上三點起床的時候,都包在被窩裡剛好,是吧?爬起來做功課,那常常…這個地方你一定要訓練熬過去。假如這個你熬不過去啊,那你下一步根本做不到。

  所以一定有一個階段,要你熬過那個階段。那一定在心性上有很大的沖擊。那個沖擊,你一定要適應過去。這就是方法。你一定要去學到這些方法。不要以為出家或者想要修行,你很高尚,人家都要服務你,那誰服務別人啊?大家都要給人家服務,那眾生給誰服務啊?不是,你一定要設法克服自己。尤其想修行的人,你要非常地堅強跟獨立,一定非常堅強跟獨立。

  不然,民間有一句話,你功夫不夠人家一拜你,頭會暈,有沒有?你為什麼頭會暈?你沒功夫,當然暈嘛。沒功夫又不暈的話,那閻羅王說“那個不要管他,反正到時候我會等到他”。

  這個就是功夫,一定修行方法學好。

  好,我們現在看下面。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欲重開示逝多林中諸神變事。觀察十方。而說偈言。”

  這個文殊師利菩薩出場了。前面都是普賢菩薩,對不對?現在換文殊菩薩來了,這尊大菩薩很威風的。這個普賢菩薩是很斯文的。他騎大象來嘛,大象也不吼,走路那麼斯文,鼻子垂下去??。這個獅子不一樣,文殊師利菩薩騎獅子來,他不是騎寶馬來,而且這個獅子又很凶猛。現在我們畫的獅子好像剛剛睡醒的樣子,那個獅子不算。這個獅子是很凶猛的。

  他為什麼用獅子表法?各位知道嗎?因為他摧破一切。要摧破一切,那你不凶猛可以嗎?所以,各位,當你發心跟隨哪位師父的時候啊,你不要看師父生氣,師父不會生氣,是那只獅子生氣。所以你看到的,是那只獅子發脾氣啦。那就是要摧破你的無明跟業障。

  但是很多人,他不能適應。你不是無明摧破不能適應。你是因為自尊心要保密,不能適應。你的面具要打破了,不能適應。就是這個原因。修行,你真要拜師父修行的話,你一定要笃定好,你就是要把自尊心放下。常常會踐踏你的自尊心,把你的面具放下,要把他踩破。

  他的這個作用就在這裡啊。不然為什麼要弄個青獅子?獅子都黃色的,他怎麼畫青色的,就表示青面獠牙。要不然他怎麼破,他代表破嘛。

  那白象不是啊。白象代表立,富貴福報嘛。所以一個立一個破,是不一樣的。

  那麼他現在呢,承佛威力。這個,也在這個逝多林中啊,他也覺悟,他也看到這個境界。因為他也進入這種境界。這個境界之所以能進去,就是覺悟嘛,就是佛的威力嘛。這個佛不是釋迦牟尼或者是毗盧遮那佛的這個,是他自性中覺醒的那個威神力,起作用了,他起作用了。

  這個作用呢,他再重新再開示一遍,以他站在空性的立場來看的這種狀況。他不是普賢的立場來看啊,因為這個菩薩以他這個菩薩的立場來看。

  各位要去體驗這些經文啊,真的是人類的寶藏。現在我們真的是無法感受說,人類有沒有智慧把他翻成另外一種語言?大概沒有可能。剛才我們講過,那個克裡斯兄弟,他們把他翻譯成英文啊,那非常簡略,他只是簡單地翻譯一下而已,用他自己的想法翻過去。那個法意沒有辦法像我們講得這麼精准。沒有辦法。你要留意到啊。

  我們這樣講是略講華嚴,略講,沒有細講啊。你不要說我講很詳細,我講不詳細。那麼多段,只講一句,哪算啊。一句也變成半句啊。對不對?這非常潦草地講過去。

  這個“逝多林中諸神變事”,這個我們跟各位講過了。在逝多林是指在這個世間。那麼他把整個法界真理的這個境界全部顯現出來,這個叫神變。知道嗎?跟你想象的神變不一樣。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所以我這裡不詳細地講,現在從經文上跟各位開始來做解釋。這觀察十方也跟各位講過了,是指生命全體起用的一種現象。

  我們先跟各位解釋前面兩個偈子。看時間來得及來不及。

  “汝應觀此逝多林 廣博莊嚴量無際 一切身雲皆示現 以佛威神充法界

  清淨色相莊嚴身 十方無量諸佛子鹹來影現道場中 眾會普觀無不見”

  好,這個是總說。首先告訴我們包括在座的各位,“汝應觀此逝多林”。他當時在逝多林嘛。那當然是逝多林沒錯。那現在我們講逝多林是在哪裡?就在廣化寺。你不要執著說“啊,師父,一定要在印度的逝多林哦,祗樹給孤獨園。”你不要,那個是意識形態。現在講,這個地方從這裡來講的話,就是廣化寺,就我們這裡。

  那麼,以文殊菩薩跟當時的菩薩來講是在逝多林,那逝多林也包含現在的廣化寺喔。“廣博莊嚴量無際”,有沒有包括進去?所以你從法意上來解,絕對正確。因為他是這個逝多林,文殊所講的是這個逝多林“廣博莊嚴量無際”,那當然也包括現在的廣化寺啊。怎麼不包括?對不對?

  好啦,這個只是,你那個,這個叫基本立場。這個文,理出來啊,是跟你定位。你要不能這樣肯定,那你不在會上。你一在會上的時候,那麼這裡跟逝多林是不是連接的?逝多林又跟菩提場佛成佛的時候連接了?那請問,你是在現在還是在當時?這個時空是一,不是二。所以在這個時候,在生命的這個時候,沒有三世,沒有十方。有沒有?你留意到啊。這是你讀華嚴應該要體會的。

  現在講這一段話,這兩句的這一段話,你體會得到嗎?你回去用文字把他梳理一下,變成一篇很短的文章。告訴你,你每體會一遍啦,你福報就增了一堆。那些福報假如換成人民幣,你抽屜大概塞不進去,因為就那麼大的福報。你去體會他,你把他變成一個很完整的那時空概念。不是三世,沒有三世,也沒有距離的這種概念,你能夠體會,把他整理出一個很完整的講法出來,他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光這一點他就可以帶你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是真正的行法。你不要看這麼簡單兩句話,你匯通以後你就超越了。

  “一切身雲皆示現”,前面有各種身雲,有沒有?這個地方的身雲包括前面兩個,一個妙音,各種微妙音,妙音跟種種身雲。這個身雲就包括那兩個部分。“一切身雲皆示現”,就本體起用, 他一再地示現。本體怎麼起用?是以佛威神。這一起用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因為這真理生命是整體的,所以他是充法界的。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想我們先講到這裡。那下一次講的時候啊,我們就再把這個地方,很簡略地做一個解釋,然後再接下去。整個偈頌,我們就等到下一次再講。

  好現在大家來回向。這一會要圓滿,個人呢,可以就你個人的期望來做回向。不要不好意思。回向給自己健康好像太自私啦。回向給自己事業好像不太好。不然你要回向什麼?回向三際又不會回向。就現有的生活的一些瑣碎的先回向,讓你無有牽掛。那菩提道上啊,你才能真正地進步。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47講
下一篇:堅持每天讀經,聽經,念佛(十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