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52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52講(2008年3月1日)A

  好,我們今天從經文第四卷開始看。這也是本會最後要透露的地方。前面三卷經文講的是佛境界,很清楚了。現在呢,把這個佛境界轉化為我們人間的生活,你要怎麼去進行。那麼這卷經文是一個關鍵處。他引出了善財童子這樣一個人。同樣的,善財童子也不是外人,就是我們自己。那,我們來看看這部分,我們要怎麼樣來進行。

  我們看經文八十一頁,第四卷。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與無量同行大菩薩眾。及常侍衛諸金剛神。普為世間。現大威力身眾神。久發堅誓供養諸佛足行神。念昔大願樂聞正法相續不斷主地神。深淨大悲莊嚴法界普潤眾生主水神。智慧威力光明遍照主火神。摩尼寶冠以嚴其首主風神。光照十方差別儀式主方神。專勤除滅無明黑闇主夜神。一心開現如來智日主晝神。普遍莊嚴虛空法界主空神。能勤方便拔濟眾生出生死海主海神。常勤積集出過心量趣一切智勝幢善根主山神。發大誓願運度眾生稱讚諸佛勇猛無倦主河神。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菩提心城主城神。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諸大龍王。常勤守護一切智城諸夜叉王。常令眾生增長歡喜幹闥婆王。常勤除滅一切餓鬼所有饑渴鳩盤茶王。恆願拔濟一切眾生度生死海迦樓羅王。願諸眾生普得成就超諸世間如來力身阿修羅王。曲躬恭敬樂見諸佛種種功德摩睺羅伽王。深厭生死常樂瞻仰諸佛相好諸大天王。尊重於佛恭敬供養稱揚讚歎諸大梵王。文殊師利。與如是等種種色像威德莊嚴大菩薩眾。及諸世主。前後圍繞。從自住處來詣佛所。右遶如來。經無量匝。以諸供具種種供養。供養畢已。頂禮辭退。右遶而出。往於南方。”

  我們今天來看這一段經文。

  首先提到,文殊師利菩薩從善住樓閣,這個就是文殊菩薩的住處。那麼這個住處是怎麼樣的一種狀況?在逝多林中,這些大菩薩,其實啊,他是各教化一方的。那麼佛在逝多林裡,逝多林裡有沒有善住樓閣呢?各位,大概想象不到。假如文殊師利菩薩有另外的一棟房子,那普賢菩薩也要一棟。對不對?是不是這樣?那你這樣把他算下來,不會只有兩個,還有好多菩薩。逝多林有多大呢?那或者呢,這些菩薩們是住通鋪。你大腦都沒去想過啊!這個是問題啊。想,你要想,但是你不一定要用他的標准。因為你從生命的立場來看啊,善住樓閣是文殊師利的淨土。他從他的淨土來,他不一定是從這個逝多林裡頭的一棟房子來。你要留意到!

  法界中有一個善住樓閣。善住樓閣在哪裡呢?就在你的心坎裡,在自性海中。你那個自性海,不是大腦裡,就是你的生命因素,就文殊師利這個因素,他就安住在善住樓閣裡,他經常會起作用的。你為什麼要禅觀?為什麼要修行?修行就觀照這個東西,你智慧怎麼起作用的。那前面他不是才講完話而已嗎?怎麼這裡又從家裡跑出來了?對不對?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你讀經沒有辦法用大腦的方式,沒有辦法,絕不可能。讀經是用生命的,不是用大腦的。

  那前面那卷經文,他跟普賢菩薩相互輝映,那講的是什麼?他不是就已經離開家裡來到佛陀這裡了嗎?那怎麼現在又從家裡出來了?這個演戲就矛盾啦。是不是剛才回去啦?像我們昨天一樣,講完他就回去啦,今天又出來了。所以有時候你仔細看啊,讀經是很精彩的。那你要不留意的話,你就會覺得說:“那怎麼會這樣?”

  這個是我們生命中,你智慧所安住的地方。不起作用的時候,那你就叫善住樓閣。你的生命中有這麼一個地方。那他是在大腦的那個地方或者中樞神經的那個地方啊?那只有我們這用大腦的笨蛋,IQ非常高的人才會去研究的。不是,他在法身的法界中,他也是在你的生命中,但是你被無明蓋住了。所以你找不到,你用大腦怎麼找你也找不到。

  但是我告訴你,絕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有這麼樣一個地方,也就是智慧所在的地方。這就告訴你,文殊師利菩薩的這個生命因素,人人本具。你有的,不是沒有的。

  他現在顯現出來,這個智慧一顯現出來的時候,就有這些大菩薩眾,“及常侍衛諸金剛神。”注意啊,“同行大菩薩眾”,這是一個。只要智慧一起作用,那就有很多大菩薩同時來。那,他這個意思就是,智慧這個生命因素為主軸,他圍繞著很多的其他生命因素會同時起作用。那我們大腦在想“我只要有智慧就好。”告訴你,你永遠不會有智慧的,因為智慧他是成一體,不是單一個。這一組裡頭智慧會夾著福報,還夾著其他東西,這個都叫“同行大菩薩眾”。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他是一組程式,程式裡頭有很多因素在裡面。

  所以修智慧,不可能單修智慧;修福報也不可能單修福報。那個部分假如是單修福報,叫有漏福報。假如生命中的福報像虛空藏一樣,那個自性福報一展現的時候,那是無量無邊的。

  所以他有很多因素,他是一整組的。只是這一組中,哪一個為主,哪一個為輔,那在華嚴的思想領域裡,這個叫做“主伴圓明具德門”。主伴圓明具德,這德行是圓滿的,所以叫具德,主伴之間是互為燈輝。今天你為主,我就為輔,明天我為主,你就為輔,隨時可以再調整。

  就像我們在家裡一樣,你在爸爸面前是兒子,你在兒子面前是爸爸,你不能永遠是爸爸。你說“我在我兒子面前是爸爸,所以我在你面前也是爸爸。”你爸爸就一巴掌把你打下去:“你看看,什麼叫做你是我爸爸!”你搞錯啦。這個叫做主伴圓明。今天來到你家裡,你是主人,我是客人。明天你來到我家裡,我是主人,你是客人。這個叫主伴,主伴之間的關系。

  那麼,生命中這些因素互相遞換的情況,相當普遍。我相信我們在生活中常有這種情況。這個講的純粹是生命的東西,你不要把他意識化。好,這個是第一個。

  下面講“常侍衛諸金剛神”。下面就舉了很多執金剛神。這個金剛神在《八十華嚴》裡啊,翻譯的叫執金剛神,就是執行任務的金剛神,不是放假的金剛神,所以他才會跟在他的身邊同時出現。那各位要知道,每一個生命因素,都有這下面這些。但是,同樣是持金剛神,主別也不同。文殊師利菩薩的持金剛神,跟普賢菩薩的持金剛神不一樣,跟觀世音的持金剛神也不一樣。

  我們現在畫都只畫一個,觀世音菩薩孤伶伶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子,這樣子不構成壇城,不構成壇城。地藏王菩薩我們也是看那一個,好像無聊牽著一只狗,在散步遛狗。遛狗的菩薩叫地藏王菩薩,是嗎?不是,絕不是!

  地藏王菩薩他出來,也有很多持金剛神、這個什麼身眾神、足形神啦,很多。但是我們現在看不到。現在這個經文給你看,以後你看菩薩就要這樣看啊,不是只有一個,他是一大堆人馬。而那些不是跟著吃飯的,他們是整個的方程式,一整組相互生輝。

  當然,為什麼“無量同行大菩薩”他不講?這個在華嚴裡頭就已經講很多,前面已經講很多啦,“十方諸大菩薩”,很多啦。所以這個都是主人,都就以文殊師利菩薩做代表。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用語言文字很難去形容那種狀況,所以這個文殊菩薩一出現的時候,諸大菩薩為主啊。,而那些菩薩前面已經都講過了,這裡就不再講了。這個語言文字有他的僵化性,有他的笨拙性,他沒有辦法充分去表達的。而他的重點是在前面啊,但是他沒講。所以你在看的時候,也就不留意了。

  那後面這些為什麼要講?他是把這些執金剛神、身眾神、足行神的名字給列出來,而這個名字主要講他的功能。像“常侍衛”,有沒有?是他的功能嘛,就金剛神,就他的貼身侍衛啊,標准就已經講出來了,就是他的功能有講出來了。他不會講說“諸金剛神”這樣就好了。這樣講就不必介紹了。

  那麼他現在要一個一個跟你介紹做什麼用呢?這個經文啊,諸大菩薩不介紹,那在這些護法神眾,寫了這麼長的一篇到底在講什麼?這些護法眾,這個地方開始講的就是講這些護法眾。前面沒有,前面都講菩薩眾啊。他就是講佛的境界,佛直接就跟諸大菩薩相應。現在講到菩薩出來,這個主要的菩薩出來。他出來,他要起作用的,作用是透過這些護法來起作用。

  我們在前面常常跟各位講說,你就去跟菩薩講嘛,就跟佛菩薩講。佛就永遠笑著,菩薩永遠舉個瓶子。你跟他講,這菩薩跑來幫你嗎?是沒錯,菩薩幫你,但不是菩薩親自出手幫你。真的幫你是後面這些。知道嗎?你去跟菩薩講,菩薩有沒有聽不重要,他這些領執事的,他就要去做了。換句話說,這些護法神眾表達了菩薩的什麼?就功能。他的性德要起作用,他的作用是透過這些護法神眾在起作用的。

  各位知道嗎?我們看西游記,你大概只記得是孫悟空。孫悟空很厲害,唐三藏那個軟腳蝦,老是被抓,老是被吊起來。人家聽說吃他一口肉,功力增加一千年,吃兩口肉就兩千年了,所以人家一直吃他肉。你都不知道,唐三藏的功夫在哪裡啊,就從孫悟空身上看。你的大腦就是說:“那唐僧根本沒本事嘛。他就是出家而已,他只會騎馬,走路都不會,他有什麼功夫呢?”他的功夫是透過孫悟空來表達的。同樣的,菩薩的功夫在哪裡?菩薩的功夫透過這些護法眾來表達。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要去跟佛菩薩對話。你真的是行者,假如你要跟我學佛的話,你要試著跟佛菩薩講話。你會講得最後會很生氣,“我跟你講,你到底有沒有聽到?”晚上你就知道你的屁股痛。佛菩薩有沒有聽到不要緊,你的表達,你在跟他溝通是不是真的溝通?那個交流是透過他周邊的護法來的,一定會動,一定會互動。

  我跟各位講過。我在結界啊,我就在佛前講:“我五十三天,要做這個功課,每天早上三點半起來做。”那時候在上班啊,早上三點半起來做,做完然後我再去上班。那冬天啦,台灣的冷,聽說比我們這裡更冷。他只有七八度最冷的時候。但是會比我們這裡冷,因為,哪裡濕冷會穿骨。台灣的風比較聰明,我們這裡風不聰明,笨的要死啊。台灣的風會鑽進去,你穿再多都鑽進去。早上一醒來,包在被窩裡頭很舒服,那鬧鐘一響就把它抓進來,放在被窩裡跟著我們一起睡。

  那個,第一天起來沒問題,反正才發願嘛,第一天起來。

  第二天,“實在我怎麼這麼笨啊,我應該到春天以後才發願。”就懶得起來了,就縮到被窩去睡覺,就縮進去這樣而已啊,“啪”一條腿被拉出來了。“誰啊?”我一想,我看來是起床好了。那一條腿把你拉出來,拉到床外面去,你已經冷得差不多了。誰幫你拉出去啊?韋陀啊。你說要修法,韋陀要護你的法,你不起來,哼。

  第二天一想,昨天大概想太多了。就第三天還是再縮進去了,我這次不給他把腿拉出去,我就把腿縮進去了,靠牆壁一點。結果一根針,那根針大概有這麼長,有沒有?“啪”從屁股插下去了,你就馬上站起來了,坐在床上摸一摸沒有,沒有針啊,可是就明明一根針插進去了。好家伙,一定是韋陀那一根。看你肉有多厚啊,就把你穿過去啦,你就起來拜。

  這個是什麼?護你法,你有惰性啊,他就護法。你跟菩薩講,菩薩不會那麼狠的啦,菩薩一定給你摸摸頭:“孩子啊,起床啊。”對不對?跟媽媽叫我們一樣啊。哪個媽媽說一根針把你插下去。那只有護法,才會修理你啊。那你啊,沒有這種護法來折你啊,你還是被窩裡再包下去。

  這樣子連續幾天以後,你放心,時間到,你每次都是起床以後鬧鐘才響。因為你的生理時鐘會調過來,很自然的。

  所以你一定要訓練自己,去跟佛菩薩對話。不要以為說,佛菩薩都是木雕的、紙畫的。我當時剛學佛,那個物質環境非常不好。台灣四十年前的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那麼好,那個時候一張紙就不錯啦,一張油印的佛像就不錯啦。就跟紙印的菩薩講,照樣就有那不可思議的情況。你只是透過他,你跟真正的菩薩,你的生命因素講話,這一組全部出現。

  我跟各位講說,我就寫封信,自傳一樣,說我要工作,請給我工作。本來說“我要工作,給我工作。”我想這樣不禮貌,請給我工作,加個請,我很清楚啊,就跟部長講,“我要工作,請你給我工作。”就這樣子,他就給你工作啊。因為你不考試,所以是黑官,台灣叫黑官。沒有考試的官員叫黑官。經過考試的叫白官嘛。還是有啊,我說十年就是十年。還真准,一天都不給,都不會多。就是你的願,你跟菩薩講,他就安排那個缺給你。那個缺不透過人情關說,不包紅包。你知道嗎?那個體制就會適合你要的。

  你要真正對佛對三寶有足夠的信心,在這世間,那你會一帆風順。你要沒有具足足夠的信心,你沒辦法。那麼你要盡行壽進行的菩薩事業,那個願啦,我們跟各位講啊,圓融道那個你要去做。你要自己背因果,我就不管。自己發願你要自己做。你都不用擔心。

  當然我不是叫你迷信啊,說“信佛,喝大悲水就好,有病不要給醫生看。”那叫迷信,不可以這樣。你一定,給醫生看就給醫生看。世間所有的事,還是按部就班地來。包括你的工作,你都要盡責任去做。你不可能說,我念佛就有人會替我做工作了,叫天龍八部去做啊,不可能的。你還是要盡你的責任去做,要那個使命感,責任心。

  而且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一定要替你的領導想,站在他的立場,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好。尤其是在寫公文的時候,我們都要以他的立場想啊,不是以我的立場想啊。那你的那個角度才會高嘛,視野才會高嘛。站在你自己的立場寫,不行,你要留意到啊。這個是真正的情況,就是這些護法在執行。

  你的生命因素激發起來的時候,也是你生命因素的護法會幫你處理這些事情,有好多不可思議的狀況很自然就產生了。

  好,這第一個是常侍衛,就是你的貼身侍衛。

  第二個是,“普為世間。現大威力身眾神。” “普為世間”,菩薩的性德就是為世間,所以他的護法神也是。身眾神就是顯現出來的色相,今天你的色身就是你的身眾神;你的意志力,就是你的身眾神。

  “久發堅誓供養諸佛足行神。”。足行神就是你要實踐,你要去做的。那各位今天你有沒有發這個願呢?供養諸佛,有嗎?你今天發得起來,你是久發誓願的。供養諸佛怎麼供養?每天在家裡頭鮮花、水果、泡茶,這個是供養,這個是最起碼的供養。而你自己本身,自己本身培養覺悟的能力,這個才是真正的供養諸佛。供養,我們跟各位講了,叫做培養自性善根。養就是養護嘛,供給、養護嘛。

  你現在都意識形態了。供養,這次來聽經,各位有沒有包紅包啊?沒有就是沒供養。就是那個供養,你的供養變成那個供養。那已經變成意識形態。

  真正的供養是供給養份,對不對?養啊,養護啊,你要供給養護的那些資糧啊。養護什麼?諸佛,一切,諸佛是所有的覺悟的能力。

  佛教因為歷史長遠,很多詞匯你已經變成意識形態了,而失去了他的本意。現在你在翻辭典啦,你也翻不出來供養是什麼意思,已經看不出來了。這個是唐朝時代的語言文字啊,你要從唐朝人的立場來看這些語言文字在講什麼。

  所以我用現在的語言來跟你講的是,培養自性善根。在培養這個自性善根的時候,你的福報就附帶地會增加。而且這個福報他是無漏福,不是有漏福。在你生生世世當中,你要的時候他自然就會現前。

  無漏福的出現跟有漏福不一樣。有漏福,譬如你賺錢,這個是福報。但是,無漏福不一定賺錢。這個東西別人買,“要三塊。”要看到你“五毛就好”。那你的五毛等於三塊了,這個就是無漏福。無漏福不一定從形式上看出來,但是他有你也有,他就要花三塊錢能買得到,你五毛就夠了。甚至於他說:“你要,好吧,送給你。”你也有了。不是錢的問題,是你要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就是這樣。你會“真的會有這回事?”那你就人生自己去經驗,你就知道。這是真的不可思議的狀況。

  好,這個供養是實踐的意思。你要長久長期的去實踐,而且要把他變成你的生命因素,這個很重要。

  這個時候啊,下面我想我就不每一個跟各位談了。我只要跟各位談的是,菩薩的這個因素啊,提出來的時候,菩薩為主,這些護法神就為輔。這叫主伴,相互輝映。那麼當你的生命因素用到,比如說常侍衛,這個時候出現啦,那其他的,包括文殊師利這個智慧都變成輔。當果出現的時候,菩薩就變輔弼大臣了。有沒有?阿彌陀佛出現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他就成侍衛了。對不對?但是那個時候當阿彌陀佛以菩薩身示現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變成常侍衛諸金剛神了。你要知道啊。這是主伴之間的戲法,演戲的方法。

  生命中本來就是演戲啊。當你這個生命因素起作用的時候,那你那個生命因素就為輔。當這個生命因素起作用的時候,這個生命因素就為輔嘛。這才叫人生如戲。問題是你現在這些戲,你演不下去啊,因為你不知道你的生命因素是什麼。那就麻煩了。

  這個,主要是在這個地方。那麼這些神,都叫神。神裡頭啊,從印度的語言來看,他們是屬於女眾,是陰性的。王的話,就是男性的。那麼,在東方的語言文字裡,很少去區別這個部分。西方的語言文字裡,他這個就比較有差別。

  那在我們的表達當中啊,這個只在中文的表達方式,他是陰陽和合的意思。在陰陽和合當中,他特別強調陰。陰叫做坤卦,厚德以載物。有沒有?是不是厚德載物啊,就是指這個部分,以這個為主。假如是乾卦的話,那就講生生不息了。那這個時候呢,他不談元亨利貞的部分,他是講厚德載物。

  可見佛法是傾向於人生的部分,尤其是生存的部分。你要留意到啊!假如人沒有生存,生命沒有生存,那下面的戲都不能演了。因為生存要確保沒問題,他就要講安全。有了安全以後,你才會追求幸福。在幸福的前提之下,才有各種文明。沒有幸福的前提就沒有文明。

  那麼為了生存而努力的痕跡,跟安全而努力的痕跡,那一種文化,那就文化了,你要留意到啊。在這個時候,文化跟文明是有點差別的。文化是為了生存與安全而努力的。文明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狀況,是因為幸福以後而產生的。但是這些東西都必須要跟人的人生有關。假如跟人生無關的,那就變藝術品。藝術品隨著時代的流變啊,它就會轉化,會消失。所以你不用看,每一個東西,尤其在宗教裡,絕對跟人生有密切的關系。

  為什麼這裡要擺一盆?你不會擺牽牛花,你一定會擺靈芝。靈芝,你看祥瑞嘛。對不對?你會供桔子嘛,大吉大利嘛,所以供桔子就變成一種文化,供靈芝也變成一種文化。因為你在追求嘛。那麼把這個東西給予進一步的美化,那就變文明了。靈芝不一定用這個,那結果會變成什麼?變成如意跑出來了。如意就不止文化了,他更有文明。他是從這個東西去演變的。你看靈芝頭是不是如意頭啊?如意的頭就從靈芝來的,就從這裡啊。那不是我講的,是他這樣的。你對中華文化要了解啊,你一定要從這裡看。

  五千年文化是個很精彩的,很精彩的。而五千年都沒斷過,這個才厲害。所以你找靈芝,可以找到歷史的源頭去。因為他從那邊傳下來。你找龍那個東西,也會找到歷史的源頭去。為什麼?因為這文化一直沒斷過。其他文明沒有啊。稀裡嘩啦不知斷了幾截,你前面逮不到後面,後面這一段接不到前面。這是中華文化是一貫的,這個長河彎來彎曲的,但是沒斷過。這個是簡單地提醒給各位,來做參考。

  這裡有一個叫做“主夜神”,他的名字,我特別要跟各位介紹一下。“專勤除滅無明黑闇主夜神”。你看這名字啊,主夜神,應該是專勤除滅,除滅什麼?光明,夜嘛,為什麼會除滅無明黑暗呢?你要知道,佛法的語言在這裡有一個特色。講主夜神,不是主夜神不好。天龍八部,你看,天龍八部其實都是妖魔鬼怪一樣,可是他為什麼護法?他是從這個地方看,主夜,夜不是給你黑暗,而是除滅黑暗,他有這個意思啊。所以這個叫做語言模式,你要懂得他的用法。

  大黑天,大黑天聽過吧?修密法的都知道有大黑天啊。大黑天你知道印度叫什麼名字嗎?大黑天在印度叫克裡希那。克裡希那是誰啊,就是印度教的總源頭。他為什麼叫大黑天呢?為什麼佛教變成一個護法神呢,而且是個財神?大黑天是什麼?大黑天就是克裡希那。

  最早期印度叫,早期文明啊,他們叫薄伽梵歌的時代,他協助他的信徒,也是個國王。國王跟國王打仗的時候,他們兩兄弟,這一個小兄弟很聰明,他幾個兄弟聯合起來,對這個大哥采取叛變。他知道叛變要贏啊,就要找這個克裡希那來幫忙。他就跑過去找克裡希那。那克裡希那說:“我只有兩個東西,一個是我的軍隊跟我兩個。那你要我還是要我的軍隊?”這個弟弟們啊,很聰明,把你的軍隊還有所有的糧草武器通通拿走,他想這樣來打仗就贏了。

  這個哥哥想了沒辦法,也去找這個克裡希那。他說:“我只有兩個,一個已經被拿走,一個就剩下我。那你要什麼?”他說:“我就是要你,只要你來協助我就好。”公案是這樣的。那克裡希那就站在他這邊。其實這叫智慧嘛。用他的智慧。

  在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戰役的時候,克裡希那,因為當時印度戰爭,他是有道德律的,天黑就不戰。天一黑下來,武器就放下。等明天太陽出來,大家回到位置,拿起武器開始殺。是這樣子。

  那打到大概我們講的中午的時候,他就讓天黑下來。黑下來,大家武器就放下來,然後克裡希那就跟這個阿秋那他的信徒說:“現在不是天黑,是我用神通讓天黑下來,你就繼續打吧。”就這麼繼續打,把對方通通給打敗了。這個也是不合乎道德律。因為他有那本事可以讓天黑下來,所以我們叫大黑天。所以就變成你的守護神了。

  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在運用這些詞匯的時候,你要懂得他的本意是什麼?主夜神就有這個意思,除滅黑暗,而不是他主持黑暗。所以我們在這裡就看不出來。

  那在十地位的那個時候,到十地,就是第三十一參到四十參之間,有很多主夜神,講的是十地,登地的菩薩果位的行法,也都是主夜神。好這,我是透過這個部分提供給各位做個參考。

  好,那後面呢講到天王龍王,主城神以後啊,“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諸大龍王”,開始這叫天龍八部。天龍八部其實像這個夜叉、乾達婆、鸠盤荼、還有迦樓羅伽王、阿修羅王、摩侯羅伽王、這些其實都是惡鬼,還有色鬼。色鬼不知道哪一個我忘了啊,這梵文名字。在世間來講,他是壞蛋。但是他既然已經發心以後,他就會把那個壞蛋除掉。

  所以今天你是色鬼啊,那你就要扮那個色鬼,他會幫你把那個色欲給除掉。你是貪鬼,惡鬼就是貪鬼,那你就要以這一個護法,來幫你除貪。你是嗔,阿修羅是嗔,那你是嗔鬼,那就要有阿修羅的性格。那你一轉,所以你從藥師經上面看到,他是夜叉,一轉過來就變成藥海,有沒有?這羅剎、夜叉都一樣,看起來都不好,當他轉過來的時候,他剛好就把那個惡質給除掉。

  所以我們常常跟各位講,你有很多惡質。惡質是你的對象不對。比如貪,你貪玩,貪上網巴,當然不對。貪讀書,那不就很好。很多企業家就貪工作,貪賺錢嘛。對不對?那貪賺錢,你就說很好。他賺錢給你用,他當然很好。但是他假如貪著去網巴花錢的話,你一定說他不好。所以貪的本身,貪是不好嗎?貪要不好,貪什麼都不好。

  所以,你要把這個惡質改了,不是把貪給除了,對象給改了,這個叫重組。在修行中,一個是改正不當的行為、觀念,一個是調整重組你的生命因素。我不貪這個,我貪別的,好像就不錯了。當然講貪是不好啊,真的會貪的話,他是精進,他就不叫貪。像我們在菩提道上,非常勇猛精進。那你假如說在工商事業上,非常勇猛精進,你不是說他貪嗎?他執著嗎?對不對?所以你要去調整他,調整一再地調整。在調整到後半段的時候,這個重組到後半段,其實是一種淨化。所以修行有這三個階段。我們告訴你最直接的方法是直接淨化,把那些意識形態的對象全部放下,直接追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你的貪心就會變成精進了,你的嗔心也會變成精進了。但你不用淨化的話,你要繞很遠很遠的一條路。這是提供給各位做參考的。

  那麼,在《八十華嚴》裡有提到,這些天龍八部其實是個性,一個人的個性。你的性格,你有什麼傾向,透過這八種來做表達。

  好,這些我們就不一個一個跟各位談了。這些都代表的你生命因素中所特有的一個質。

  那最後三行,講到“文殊師利與如是等種種色像威德莊嚴大菩薩眾。及諸世主。前後圍繞。”一個菩薩出現的時候,一堆人都出來了。這些不是人,換句話說,你一個生命因素起作用,所有其他生命因素會跟上來。

  所以我們就跟各位講,你在修行要選擇什麼法門?要選擇一個生命因素,讓他成長,讓他生根、發芽。這個生命因素只要一生根發芽以後,其他生命因素會跟著你上來。他到什麼時候上來啦?到你這個生命因素六十分以後,所有的生命因素就通通冒出來了。

  現在呢,因為我們完全覆蓋,看不到你的生命因素在哪裡,所以你會覺得你找不到法門,找不到下手處。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一定看出你的性格,你有什麼優點要改沒?假如你認為有這個優點,是你要改,是你人生的第一件大事,那你就從那裡改,就這一個。第二個是,你有什麼優點比較特別的,那我缺點暫時不要管。我就從優點積極去發揮,那這個也是一個方法。那我想這樣來找你的下手處就比較簡單。

  有的人比較積極奮進,那這就是他的優點,很清楚,他就從這個地方精進下手。有的人比較保守,比較木讷,比較隨和,比較溫柔,好,那你就從這個地方下手。有的人是急躁,急躁是缺點啊,那急躁表示什麼?他更加精進。急躁是缺點你要怎麼改,直接從這裡去改。那你要改進也好,或者重組也好,或者淨化也好。都可以,看你用哪個方法來。這個是我們用功的一個情況。

  那看到一個生命因素的激發,你對其他生命因素,會跟著起作用。

  我們還要再跟各位談一個,當你這樣定位以後啊,整個法界中,所有的因素就會開始圍繞著你轉,你就成為主人。當你不定位的時候,你會被法界的因素把你重組過去。你永遠都為伴,你無法當家作主。你想當家作主,你就定位。

  而這個定位,你有三年到五年的時間你要去調整。這是一個震動期,也是你最容易陣亡的時候。因為你的業障要怎麼現前,不知道。你的障礙要怎麼阻擋你,我現在不知道。你只有進行以後,你去克服他,要克服他的最好方法,就是每次業相現前,你就一百零八拜。你要嫌不夠多的話,業相現前你就五百拜也可以。但是不要少於一百零八拜。

  大概,假如你意志夠堅定的話,半年的時間就過了。假如你意志不夠堅定的話,三年是需要的。要拖到五年就意志很疲弱了。超過五年你大概不能成形。成不了形,你要拖多久啊?你有幾個五年嘛,對不對?所以意志堅定的話,一說就決定了。

  看我,決定十年後要出家。今天決定,明天Conform。我怎麼Conform?我既然說十年,十年後哪一天?元旦?還是除夕?那一整年都是十年,我不能這樣算,我算定哪一天之前。我想太陽從南回歸線走回來,那就是冬至。冬至那天以前一定要出家,最遲冬至。跟菩薩講清楚,我已經交代給你了,大概也是講得太清楚了。所以就冬至那天出家。你一定要很肯定!那就那時候,這師父跑到我們這裡來幫我剃度的,不是我去找師父的。這個才厲害啊,對不對?(眾鼓掌)

  而且這些天龍八部去找一個,出家六十年,從來沒收過徒弟的。我跟他講,他還不同意呢。那回家睡覺的時候才夢到,不知道哪個護法去跟他講說“你要收他。”他醒來說:“好吧。”既然又做夢了就收了。他做夢的事我絕對不能控制的,對不對?那護法呢,我可以跟他溝通。那觀世音菩薩派哪一個護法去我就不管,你給我找到師父就好了。

  那是到最後那個十天的時候,自己也會急啊。現在找不到師父怎麼出家?我說:“菩薩,看你了,快啊。”那最後一個月真的很急啊,我們那同修都急了:“老師啊,你師父呢?”我說:“我師父,我怎麼知道。”其他人都不再講了。大家都講啊,師父就跑出來了,還跑來滿大的一個。

  這個就是你對三寶要有信心。你說要怎麼找?沒辦法找。

  好,這是講生命因素啊。跟各位講我們學佛你一定要朝著生命因素上看,不要一直擬人化。擬人化以後你會迷信,會偶像崇拜。不是,我們叫性德化,朝性德的這個方向走,生命的因素的方向走。那,你對佛法你才會看得清楚,才不盲從,更不會因為歷史的緣故,我們自己把佛法給扭曲了。

  好,他這裡講。這個我們就不講了。現在講到世主前後圍繞。

  “從自住處來詣佛所。”從他的住處來到佛所。

  “右遶如來。經無量匝。”你想想看,你繞三匝就頭昏了,繞無量匝怎麼繞啊?要繞多久啊?這個根本就是法身境界啊。他不可能是色身嘛。對不對?你看看,你怎麼繞無量匝?給你這邊繞兩百匝,大概,你就拿拐杖走路了。怎麼繞無量匝?對不對?好,看。這個很清楚就是法身的境界。

  “以諸供具種種供養。”以諸供具也是種種供養。好啦,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你是怎麼供養的,還是剛才講的,培養自性善根。連文殊師利菩薩都還要供養,請問我們各位大眾、諸大菩薩們,你要不要供養?對不對?好好供養。

  “供養畢已。頂禮辭退。右遶而出。往於南方”。定禮完畢了,他就往南方走了。他奇怪啊,寫這一段干嘛?對不對?哎,這個就是問題了。往南方,往於南方,奇怪?“頂禮辭退。右遶而出。往於南方”,這個好像演戲一樣,就交代完畢了。這裡面經文出現,一定有他的意義。而這種經文你會覺得很沒意義。對不對?我讀《華嚴經》我認為一個最重要的,我的本事就是把這沒意義的地方找出密碼。

  這個南方啊,我再附帶再跟各位講,我剛學佛,差不多跟各位一樣,問題不是一籮筐,一火車,大概五火車都有了。我學的時候提了很多問題。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坐中間,這邊是藥師佛,這邊是阿彌陀佛,為什麼三佛是這樣布置的?”問了很多,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都說“我師父就擺這樣啊,我們就這樣拜啊!”

  我說:“你問你師父,為什麼這樣擺?”

  “我師父說,他師父沒告訴他。所以他不知道。”

  我找了六年。終於我發現了,在《華嚴疏鈔》裡面看到,“明正為南”這四個字。正確的方向為南方。

  好,這個就來了。換句話說,用東南西北是有他的意義的。不是沒意義。那西方,為什麼極樂世界最後大家到那裡?你看五方佛排起來,西方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西方是太陽下山的地方,最後的歸宿。你修行到最後,你都要到西方去,你放心,別想了。到最後就是到西方。

  那東方,那東方是剛發心。所以你看《大般若經摩诃波羅蜜多》,大般若經,大品般若,那常啼菩薩一直向東方,一直向東方要求善知識。他也求善知識,一直向東方啊,剛發心。

  那來到這裡呢,他已發心了。修行要有正確的方法,所以向南方,“明正為南”。

  那我就把這個問題再檢查一遍,進到寺院一看。啊,我突然感受到,中國人講風水,通通是坐北朝南。好了,座北朝南,釋迦牟尼佛座北朝南,那東邊在哪裡?西邊在哪裡?坐北朝南的時候,對不對?這邊東邊,這邊就西邊嘛。這邊當然藥師佛,這邊當然西邊阿彌陀佛。這麼簡單的事,全台灣沒有一個和尚知道。問題就在這裡啊!因為在台灣不是每一個寺院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坐北朝南的你可以感受得到,不是座北朝南他也是這樣布置,他就調不過來了。當你坐南朝北,是不是剛好相反?可是文化已經形成了。這邊藥師佛,這邊阿彌陀佛,雖然你方位已經改了,他還是這邊藥師佛,這邊阿彌陀佛。那古代是因為通通坐北朝南,所以這邊藥師佛,這邊阿彌陀佛,沒問題。現在好了,他已經變成意識形態這樣布置了。所以你就看不出他真正的用意在哪裡?

  OK。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52講(2008年3月1日)B

  好,我們再看經文八十二頁第二段:

  “爾時尊者捨利弗。承佛神力。見文殊師利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諸世主種種神通威德自在眾會莊嚴。從逝多林。安詳而出。作是思惟。我今當與文殊師利。俱往南方。”

  我們先看這一段,剛才談到往於南方。南方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也是我們人生所追求的正確的人生觀。

  大家學佛,不要以為學什麼神奇鬼怪的,我們講的都是在人間的方法,不用非人的方法。那人呢,首先要我們鑒別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人生觀。

  所以我們五大人格性當中,除了心理健全,列為第一個;第二個就是人生觀要健全;第三個就是人格要健全;第四個就是人性不要扭曲;第五個就是人際關系要良好。

  我想,對每個人,對整個社會,這五點都很重要。假如一個人人性扭曲了,或者心理不健康了,是不是對社會來講都是個不定時炸彈。而佛法呢,在這方面又特別要求,你想修行這個五個條件通通要七十五分以上,差一兩分大概不要緊。六十分都不行,而且每一項都要及格,都要七十五分以上。這個為什麼呢?因為想修行的人啊,在社會上是最優秀的人,所以這個優秀的人不可能人格性不健全。對不對?

  一個專家可能人格性很不健全啦,所以有科學怪人。有沒有?是不是這樣?那個蜘蛛人就是跟科學怪人戰斗,科學怪人因為他人格性不健全,他就會想錯方向。那麼,我們看到佛跟魔之間的差別也是人格問題而已啊。魔功夫不見得比佛來得差,而且往往啊,都比佛來得厲害。那佛為什麼成佛啊?因為他人格嘛。魔就是人格有問題啊。所以我們第一個修行從這個地方來。而且范圍我們相當廣,不是很狹隘的定義。這五個方面是非常廣的,你要先留意到。

  這個端正人格性的問題啊,是世間人生活首先應該進行的。一個人假如人格性不健全,你事業再好都有問題,感情再好也會出問題啊。因為另外一方的人一定要承受你的壓力,因為你人格性不健全。大概我們看到,家庭會產生破碎的原因都是這個方面出問題,核心問題是在這裡。這個問題我們能夠處理得好,大家就會幸福快樂。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沒有問題。因為這些人格性不健全,才會出現這種狀況。

  好,那麼現在講到這裡啊,就是說這個人是很健康的,往南方,正確的方向走了。這個人,文殊師利的這個生命因素起作用以後,那麼南方所有的人都健康了。

  那麼這個情況,這個情景展現的時候,捨利弗見到了。他怎麼見到呢?“承佛神力”。光這個四個字,我們就被意識形態害慘了,佛啊一定放光加持怎麼樣,這個都是意識形態。尤其現在加上漫畫書啦、小說啦,這樣的渲染啊,你就以為有佛那麼一個人,有無比的神力啊,加持到你這裡來,不是。這個佛就是覺悟。覺悟的威神力啊,捨利弗是智慧第一啊,智慧第一,透過他覺悟的威神力,他看到文殊師利這個生命因素的作用,能夠導引大家走向健康的人生大道。是指這個意思啊。

  所以你看這個文章好像在演戲一樣。那不是,是你人生覺醒的過程。而捨利弗呢,他是化身的,有沒有?這個地方開始,法身、化身在交接了。而且法身、化身的交接啊,他不是理論的,他是用非常美的文學手法來表達。剛才講文殊師利菩薩是智慧第一嘛,他法身的智慧第一。捨利弗是化身的智慧第一,是不是?化身的智慧是小智慧,法身的智慧是大智慧。現在以小智慧看到大智慧,是因為承覺悟的威神力,覺悟的力量讓他看到大智慧的作用。有沒有?這個地方開始在銜接了,用法身化身之間的關系啊。這個文學表達方式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僅此一例。

  那你假如不這樣解,來解讀這個《華嚴經》的經文的話。那捨利弗是化身,那文殊師利是不是化身啊?假設也是化身的話,假設啊,那逝多林的善住樓閣,你怎麼解釋?對不對?所以這裡面,你的狀況你就看到,法身化身之間大小智慧的關系是怎麼來的。化身的小智慧,要想了解法身的大智慧必須透過覺悟,才有可能。而我們的覺悟是指這個覺悟,承佛神力的這個佛,這種覺悟,你才有可能進到法身的領域。

  那我們今天,透過這部經典直接教你的,是入法界的大智慧,不是化身的這種小智慧。你要留意到,你是多麼的榮幸,多大的善根跟福報。這是這個法門特別的地方。所以華嚴叫做不共別圓,不共其他的法,單獨、直接就提出來了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地方談到這兩個之間的交替關系,那連接的關系啊。

  好,他見到文殊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諸世主種種神通威德自在眾會莊嚴”。就剛才講的那一幕,非常殊勝的一個生命因素展現的時候那種燦爛,像個大花園一樣。因此我們跟各位講,你現在開始做這種訓練,生命像個花園,就指這個地方。你自己一個人,你一朵花再燦爛都沒用。只有一朵花,很燦爛,那很危險,等一下就被摘走啦。他厲害的就是這個生命因素起來的時候,所有的生命因素會跟著起來,那你的燦爛啦,才會起作用啊。

  我常跟各位講,當這個世間都是窮人,只有你一個富翁,那你也慘了。你這個富翁富不了多久啦,這些窮人就把你吃跨了。可是當這個世間都是富翁啊,你是一個乞丐,你也窮不到哪裡去。那些富翁吃剩下的,就夠把你淹死了。對不對?你不可能餓到嘛。所以我們要懂得,生命啊,我們是可以為主,我們也可以為伴。對不對?這叫主伴圓明嘛,這個華嚴的思想裡講得很清楚啊。你只要定位,你的生命就會突顯出那燦爛、那種光芒、那種芬芳。就從這裡來看的。

  好,他現在看到,眾會莊嚴,“從逝多林。安詳而出”。這個地方我們談到,那個從逝多林,逝多林我們講的是這個世間。可是呢,這個世間的世界啊,卻能夠出文殊師利菩薩這種法界的大人物來,有沒有?這個裡面啦,世間跟法界在交融,色身跟法身在交融,有沒有?他兩個同時在進行啦。用捨利弗,跟文殊菩薩來談法身跟色身的關系,用這個逝多林跟善住樓閣來講法界跟世間的關系,有沒有?逐漸顯現出來了。

  那這個時候,捨利弗“作是思惟”。小智慧開始這樣講“我今當與文殊師利。俱往南方。”我要跟著大智慧朝正確的方向走了,有沒有?你注意到這語言模式的表達方法。“時捨利弗。即與眷屬六千比丘。前後圍遶。”這地方也是一個伏筆。捨利弗有六千比丘嗎?佛陀的常隨眾才一千兩百五十個,捨利弗怎麼跑出六千來,又是逝多林裡呢?你看他又從化身來,帶到法身裡面去了。六千比丘講什麼?你要不要去算名字?你算不到。六千,六就是捨利弗以六度而度的這些比丘,千是講重重無盡。這“六千比丘”的意思講的是,所有的比丘。佛教裡所有的比丘,很簡單講就是這樣子。那不止是他那個時代,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比丘。知道嗎?這個不是指那個時代啊,這叫十方三世啊,過去現在未來。從他的時代來講,我們現在叫未來。從我們這裡看他就是過去。還有未來,我們的未來。是這樣看的。

  那這些比丘呢,前後圍繞。他這個時候啊,在捨利弗的這個時代裡講比丘,是指進入佛陀的僧團以後才叫比丘。不進入這個僧團的,都叫婆羅門。那麼佛教的僧團以外,包括當時的耆那教、祆教,當時在印度很多這些比佛陀更早的宗教,他們也有他們的出家人。那麼那些出家人跟佛教的這些出家人,統合起來啊,叫沙門。有沒有?我們都叫沙門,沙門來到中國只有佛教了,沒有祆教了,也沒有耆那教啊,也沒有錫克教。錫克教是比佛教晚。耆那教是跟佛陀大概同時,早一百年吧,大概這樣子。襖教是比佛教早一千年。這些婆羅門教以外的出家修行人,統稱為沙門。那婆羅門教就叫婆羅門Brahman,門man,用英文翻就是man,那個人啊,人的意思,就是行者的意思。

  那麼他講的是比丘啊,六千人,經過六度所度的這些出家人,也叫六千。千也就是三個零,重重無盡。那你假如要硬是算六千是哪六千個,那就沒辦法算了。所以這六千的意思是指,已經進到法界了。

  好,他跟這些也前後圍繞,大家一起來,“出自住處往詣佛所”。他們也從自己的住處出來。換句話說,這個住處不是他住的房間,哪一間,就是從他的定位,他原來捨利弗這種小智慧的定位,開始要轉出來了,要放大了,要跟法界的這種大智慧學,要離開他原來的意識形態。這樣能夠體會吧?

  也到佛來,這個佛所來,來干嘛?來覺悟啊,到覺悟的地方來。“頂禮。一心觀佛。具白世尊。世尊聽許。”他講什麼,我們不知道。大概就他的意思,“我要跟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來學習。”那“世尊聽許”,當然聽許啊,由小向大嘛,這個叫由小向大,捨利弗向文殊師利,那不是由小向大嗎?小智慧變大智慧啊。世尊當然很高興,要不然就變成焦芽敗種啊。對不對?

  “右遶三匝”你看這裡變三匝,不是無量匝了,有沒有?所以你看這裡面啊,法界世間、法界世間交融在一起啊。

  “作禮辭退”。右繞三匝以後,“往文殊師利童子所”,到文殊師利這邊來了,這個就表示他已經轉小向大了。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地方,你可能沒注意到。這裡“右遶三匝,作禮辭退“,這很簡單,前面呢,那個”頂禮辭退,右繞而出”。你注意看看。這裡沒有說頂禮辭退往於南方,右繞而出,這個都是法界的表法。所以華嚴經裡要訓練這些語言模式啊,各位留意是很好學,很精彩。我們因為是修行的關系,這只是附帶地講一下。你假如要做學問研究啊,那這個還是很好的研究課題。

  好,那麼現在要講這些比丘。“此諸皆捨利弗之所化度。出家未久。自所同住。”剛出家,就跟師父住在一起。出家未久,自所同住嘛。講起來都是什麼?給我們後代的出家人做定位。你剛出家,你看跟誰出家,師父假如說是五年,那你就五年不能出去;十年就十年不能出去;三年就三年不能出去。你說“為什麼?我就要五年,他就三年就可以”,善根不同故,因緣不同故。你不要說大家都一樣。師父有師父的指導。假如師父沒規定,照道場規定照那標准。出去以後呢,你還要每年回來,沒有每年回來,最少三年要回來一次。三年不回來,你就脫離僧團,那自己要去自負因果。所以這個是有制度的。這是戒律的制度啊。所以我們講的是僧團淨土。

  好,這裡面有多少呢?“所謂海覺比丘。妙德比丘。福光比丘。大悲比丘。電德比丘。淨行比丘。天德比丘。實慧比丘。梵勝比丘。寂慧比丘。與如是等六千人俱。”這幾個跟各位講,不在人間,都是法界的。他舉這些名字啊,你看這些名字就知道,不用求證。因為這些已經都性德化的名字。“海覺。妙德。福光。大悲。電德。”有沒有?這些都是性德化的名字。性德化的名字就表示都是法界的。假如在裡面還有那些奇奇怪怪的,什麼迦旃延比丘啦,須菩提比丘那一類都沒有辦法翻譯成中文的,那就表示都是梵文。那既然是梵文,那個人一定在。但是這些都已經性德化,翻成中文了。所以他都是法界的人,不是這個世間的人。那換句話說,這些名字是代表性德的,生命中的性德,不代表那麼一個具體的人,所以你要留意到。

  “與如是等六千人俱。曾於過去。供養諸佛。深種善根。”你看這裡就證明了。

  “於甚深法。悉能悟解。深信趣入最極清淨。志行寬博。等佛境界。於佛教法。能正修行悉能了知諸法本性。能大饒益成熟眾生。常樂勤求諸佛功德。皆是文殊師利童子之所教化。”有沒有?這個你看,他又到法界來了。所以你看名字是法界,他的性德,這一段講的就是性德,這些大比丘的性德。

  各位,我們現在跟你講,提供給你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一樣,你都具足這個性德。

  “曾於過去。供養諸佛。深種善根。於甚深法。悉能悟解。深信趣入最極清淨。志行寬博。等佛境界。”也就是說,大家發大願都發得跟佛一樣啊,差不多比佛大。

  “於佛教法。能正修行悉能了知諸法本性。能大饒益成熟眾生。常樂勤求諸佛功德。”這些呢,你都已經發起來了。為什麼會有呢?

  “皆是文殊師利童子之所教化”。過去啊,我們都已經受過文殊師利菩薩的教化。為什麼叫童子啊,相對佛來講他叫童子;相對我們來講的話,那就是菩薩摩诃薩。你不要見到文殊菩薩,你就叫他“童子,過來”。那是大菩薩。我們都曾經受過他的教導,不然你不會來。你不要以為,“嗯,他是硬被拖來的。”“都是他,不然我不會來。”你有這個因緣,也是文殊師利之所教化。

  那這一點,你就必須要珍惜啦。那為什麼我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因為我過去發了願以後就開始睡覺。他現在才剛醒過來,趕快追過來,就這樣子。其實不是,你這輩子來也有你示現的功能,只是你不知道。所以我們很期望你,你要從生活中定位回來,你會發現你的菩薩本願在哪裡。這個每個人都做得到。

  好,這只是介紹這個因緣。文殊師利往於南方,那麼捨利弗示現,由化身轉入法身的整個過程。你看他的經文啊,銜接的非常好。那個胡適,我記得應該是胡適,他章回體小說就是抄《四十華嚴》的,Copy過去的。不過他Copy得不錯啦。這個《四十華嚴》那個精密度,比章回體小說那大很多。像他這個地方在做這種轉化的時候。我們是個凡夫,在這個世間,這個化身,你要如何入法界?你慢慢地從這裡去揣摩。這個過程非常非常地好。誰都做得到。

  “爾時尊者捨利弗。將諸比丘。隨路而行。觀諸比丘。告海覺言。”這個捨利弗帶著這些比丘。今天我們能夠學佛啊,我們也是受捨利弗的影響。當然你感覺不到。假如你沒有這麼一點小智慧啊,你不會來聽《華嚴經》。你是經過前面這一段的轉化,你來聽才會聽懂,不是聽懂,聽得很高興,其實都不懂。這個很奇怪啊,聽得很高興又不懂,而且又每一次都要來聽。不是不懂,是你不能形成具體的部分。所以前面講了很多,以後我們會講很多。

  這些理論的部分,那你回去就要整理一下。比如我們跟你講人間淨土,人間淨土部分,你要整理出來。一兩千個字。然後弄出來,再補充一點。這個沒有專利不要緊,沒有著作權。你把他補充到你認為很圓滿很完美的時候,你要常跟人家講,那就變成你的了。你大概做三個到五個以後啊,我在講什麼你就很清楚了。因為那個整個理論系統啊,你才能架構起來。你純聽叫修聽,有的是純問的,那叫修問,不是修行。修行你要去做。你去整理,然後去講給人家聽,他就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你做一個,就光那個理論啊,他就帶你到極樂世界去了。這第二個理論以後你就再進法界了,到第三世界去了。這第四個理論,你在法界就到很深的地方去了。多做,那表示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都會越來越殊勝。

  好,大家走走走啊。大概隊伍准備好了,前進了。然後回頭看一下,看看大家。就在那個時侯,捨利弗跟海覺比丘講,其實是跟大家講。但是你知道,那個時候沒有麥克風,沒有辦法說一次跟六千人講話。但是他有辦法嗎?有。因為在法界裡,不是在社會上。你要記得那個時侯沒有手機,沒有無線電,也沒有網絡。這個在法界裡講。

  他說“汝可觀察文殊師利”,重點是這一句話。你要觀察文殊師利。“清淨相好莊嚴之身。諸天及人莫能思議。”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圓光映徹普照十方能令眾生心生歡喜。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放光明網。微妙莊嚴。除滅眾生無量苦惱。汝可觀察文殊師利眾會威德。皆是菩薩往昔善根之所攝受。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左右八步清淨平坦。眾寶莊嚴。”

  這個很奇怪,什麼“左右八步清淨平坦”。因為有這種文字啊,我要跟各位解釋一下,這個都是要我們觀察文殊師利。“左右”的意思其實你注意看,我們走路的時候分左右兩邊,對不對?他靠邊走,我們靠右走。靠右走是向前走,靠左走是走過來,是不是?所以他這個左右走是很有意思啊,這佛經是很科學的。左右兩邊是做什麼?正反兩邊印證,正反兩邊是可以印證的。這個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你的行為這樣過去對,那樣過來也對。你的思維是這樣想過去也對,那樣算過來也對。你要留意到這點啊。

  我們現在的行為是這樣過去對,那樣回來不對。有部經叫《聖經》,他說人家打你右臉,你左臉要給他打。你去打美國右臉,看他左臉會不會給你打?他打你就是告訴你,你要忍著,左邊再給我打一下。但是你要打他,那你就要小心一點。你不踩我的尾巴我不會咬你,這個理論就出來了。這個就表示他的思想只能單向前進,不能再反過來,不能。而佛法告訴你的是正反雙方都可以。

  這個說明生命這個東西,他是全方位的。大腦是單行道,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佛法用到這兩方,左右兩個字,其實講到二千,二百的時候,都是指這個左右兩方的意思。講二的時候,就有這種狀況。

  “八步”,為什麼講八步?就是八正道。八是指八正道。步是踏實。你的人生是很踏實的,不是虛幻的,而且都在八正道中,所以才用八步。那他怎麼不講九步?對不對?中國人對九很有興趣啊。華嚴講十啊,那怎麼不講十步?八,八這個字是指八正道。步是指踏實。

  “清淨平坦。眾寶莊嚴。”這裡面,沒有隱瞞。清淨平坦的意思就是沒有隱瞞,非常坦然。這個都講我們的人生境界。各位你都做得到。

  你現在有困難是面具戴太多。面具戴太多,你就無法八正道。面具戴太多,你意識形態就框在那個地方。意識形態你就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所以你看現在的社會全世界都一樣。經濟只能一直繁榮,不能停止,一停止就崩潰。這個是很麻煩的事啊,因為他只能前進,他不能後退。你要留意到,這個是很麻煩、很麻煩的事啊!人類假如不創造智慧把這個問題給解決的話,這種經濟成長到最後會崩潰,會整個跨下來。這個是一個問題,經濟不可能永恆地發展下去。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被你用完就沒了。這個就是大腦所開發出來的一種狀況。

  好,這個我們不講太多了。

  我們再往下看。“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住之處。周回十方常有道場。顯現莊嚴隨逐而轉。”文殊師利所住的地方。文殊師利,剛才講過,這個住是安住。

  那我們小智慧一安住啊,就沒道場了。他這個大智慧所安住的地方,周回十方就是他的半徑啊,多少公裡以內,就是用現在的話來講這樣。那“常有道場。顯現莊嚴。隨逐而轉”,道場是追逐著文殊師利,他不管到哪裡去住。為什麼?道場怎麼有可能繞著文殊師利轉呢?就是說智慧展現的地方,你到處都是道場。我們現在要找道場一定要找廟,不是。是你開始在轉化,把無明轉化掉,把貪嗔癡轉化掉的時候,那個地方就是道場。你在哪裡轉化,那裡就是道場。你跟人家吵架,想“嗯,應該贊美,不要吵,無爭。”那個當下的那件事就是道場,這個叫做“道場顯現莊嚴。隨逐而轉”。這是大智慧才能轉。在生活中處處都是。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具足無量福德莊嚴。左右兩邊。皆有伏藏。種種珍寶自然而出。”這個你看文殊師利所走過的路啊,具足無量福德莊嚴,左右兩邊,皆有伏藏。伏藏就是寶藏,有待開發的寶藏。“種種珍寶自然而出”,這講什麼?這種大智慧所經歷的。你只要運用這大智慧,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有伏藏。左右兩邊就是順逆兩邊啊,有沒有?順逆兩邊,皆有伏藏,都有寶藏。所以為什麼說要智慧?這種般若智慧是不可思議的,種種珍寶自然而出。那你在想的珍寶大概就是珍珠瑪瑙,對不對?不是那種珍寶,是解決你生活中的種種苦惱,你就有那個能力啦。用智慧解決你生活中的種種苦惱,那個叫珍寶。那我們一看珍寶,一定是戴夢得的那個裡面的所有東西叫珍寶,那你就叫純意識形態。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由昔供養諸佛善根。隨其所在有雜寶樹。於其樹間寶藏開敷。出莊嚴具。”這個句點應該往下。你看文殊師利這個大智慧啊,是因為過去啊,供養諸佛善根,供養就培養一切覺悟因素的善根啊,隨其所在,那有雜寶樹。他在那裡,不管什麼事啊,他都能解決,雜寶樹。於其樹間寶藏開敷,有種種莊嚴具。所以智慧很重要,而智慧一定是開發你的自性善根。無量無邊的善根通通要開發出來。在開發的過程裡,你自然就會有雜寶樹。種種珍寶自然就會出現。供養諸佛,你應該要好好的自己來進行。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隨其所在一切世主興供養雲。雨諸供具。周布陳列。以為供養。”不管他在哪裡啊,世主都會供養。這個世主就是剛才講的眾神。這個神跟你講的那個外面的神的神不一樣,你講的那個神是擬人化的神。他的這個神主要是生命因素的伴侶,叫眷屬。他是專門在協助、圓滿這個主要生命因素的一切功能。

  那麼這些伴侶啊,他會興供養雲。這個供養雲是供養主要的這個生命因素。那換句話說,主伴之間有一種互補作用。各位知道嗎?不是說我這個生命因素起來,其他的生命因素怎麼樣,因為他們是一體的,所以他們有互補的作用。你看這裡“興供養雲,雨諸供具,周布陳列。以為供養。”而這個供養,你看,這個眷屬因素來供養主要因素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叫增榮,增加光彩。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啊,生命自己本身裡頭啊,他是非常殊勝,非常不可思議。這個就不是你的大腦所能想象的。生命本身是永恆的,是恆動的,你現在想象不到。在這個法界裡頭的生命因素啊,是不要吃飯的。知道嗎?前面我們跟你講過了,極樂世界,淨土以上是不吃飯的。要吃飯就麻煩了,吃了以後要怎麼辦?那馬桶不知道是哪一個牌子。這個不能用啊,他們是不吃的。

  吃飯是我們欲界的人最麻煩的事。因為你是識食,意識想吃,才有吃的這個東西。這個部分你現在沒有辦法去體會。你一定要透過對法身的摸索以後,你才能感受得到。經典有一句記載,很多人看了也看不懂。這叫識食。

  最後一句。“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十方諸佛將說法時。悉放眉間白毫光明。來照其身。從頂上入。”十方諸佛要轉*輪的時候,都會從眉間白毫相放大光明到文殊師利菩薩這邊來。那你可以想象得到,那這個時候,從前面他跟著文殊師利菩薩出來,他怎麼看得到呢?所以這幾句啊,這十句全部都是法界裡頭的。換句話說,捨利弗的這個覺醒啊,他已經入法界啦。

  那我們要各位發心、覺醒,也是要各位跟捨利弗一樣入法界。那你說:“師父我也想啊,我怎麼都沒看到文殊師利菩薩?”他是看到文殊師利菩薩以後,他發起心來的,有沒有?那麼現在呢,你是什麼因緣?以何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一點很重要啊。那你所見的,現在這個是捨利弗見的,他因為小智慧看到大智慧起作用啊,乘佛神力,所以他有這種狀況。

  那我們告訴各位,你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三大因緣。自己去仔細地觀照一下。

  第一個,人生的覺醒,徹底覺醒,這個叫做,以佛因緣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麼有些地方啊,他的注解是這樣講,因為他看到佛的莊嚴。你什麼時候看到佛的莊嚴?佛都入滅了,你怎麼看?你說“看到佛像莊嚴而發心的”,不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個“以佛莊嚴”是因為你在人生的過程裡,這個過程還是我們所講的,健康的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在這個前提之下,你徹底覺醒,這個叫做以佛因緣,以佛莊嚴的因緣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你追求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這第一個。

  第二個呢,以法的因緣。法是真理,你是為了真理。真正的真理啊,不是自己想象的相對真理。是絕對真理,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第三個,以眾生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你看到眾生真正的苦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眾生哪裡苦啊?眾生怎麼苦啊?因為眾生無明顛倒而苦。那你感受到無明嗎?你都感受不到無明,怎麼會感受到眾生因為無明顛倒的苦呢?那你還沒有辦法體會不要緊,你可以發起為眾生服務而盡行壽。這個疑情要一直帶著,到底眾生為什麼那麼苦?

  什麼時候的眾生最苦?現在的眾生最苦,古代的眾生不怎麼苦。古代眾生沒的比較。沒的比較,他不苦啊。他雖然很苦,也沒的吃,可是古代你發現很少人自殺,神經病更少。因為他沒機會神經啊。他早飯吃都找不到了,還發神經啊。有些遺傳性的、先天性的是有,那後天性的沒有。現在大部分都是後天性的神經病。為什麼?因為古人為了求生存,他沒有閒余時間。

  現代人活得不耐煩。你知道嗎?吃得太好了,活得不耐煩,所以會自殺會神經病,想太多了。所以現代人苦,為什麼?因為無明起作用。

  古代人無明當然也有,可是,他為了求生存,他沒辦法自殺。而且撿到一點東西都高興得不得了。不知道那個人饅頭掉到地上,被他撿到了,他很高興,今天賺到了。這一餐飯沒問題了,他就滿足啦。今天啊,你看到饅頭順便把他當足球踢。為什麼?因為你根本不是要吃饅頭,你是要去吃滿漢全席。所以你會發現你吃多了反而不好吃。古代什麼都沒得吃,什麼都好吃。對不對?

  我們現在想小時候的東西都很好吃。小時候沒東西吃,什麼都好吃。現在想想實在有夠好吃。再找那東西來吃,也不好吃了,然後你就怪說現在做的沒以前好吃。不是沒以前好吃,好吃是一樣好吃。只是你現在口味吃太多了,以前的東西不好吃了。

  記得小時候沒飯吃,沒飯吃,光是白飯啊,倒個阿媽那個豬油刮一口刮下去,熱熱的飯加著豬油啊,哈,那叫香噴噴。現在叫做原盅什麼飯,有沒有?味道還是一樣啊,但是以前光是豬油就不得了,再加個醬油,“啊,阿彌陀佛了”。飯還是飯啊,豬油還是豬油啊,醬油還是醬油啊,為什麼以前那麼好吃?現在叫你吃,你去吃來看看。為什麼不一樣?因為你現在什麼牛肉飯啦,什麼廣州燴飯吃太多了,那個什麼豬油飯你怎麼會吃啊?

  因為你吃太多了,你的五欲已經都疲乏了。當五欲疲乏的時候,你人生就沒樂趣了。沒樂趣,那就自殺、神經病。就這樣來的。所以各位要留意到。

  我們這時代啊,你要真發心,你真的看到眾生的苦是怎麼樣?而你也願意來幫他解決這個困難。這樣的投入,這是真的。那你在圓融道上,盡行壽去實踐那個部分,會開發你生命的因素出來。這是要各位來進行的一項工程。

  好,我們再往下看這一段。這個經文啦,我們詳細地就不一句一句跟各位講了,因為這每一句展開都無量無邊了。我只要把重點的,幾個重要的文詞跟各位做說明。

  “爾時尊者捨利弗。為諸比丘。稱揚讚歎開示演說。文殊師利如是無量種種功德具足莊嚴。時諸比丘聞是贊已。心意清淨。信解堅固。踴躍歡喜。不能自持。形體柔軟。諸根和悅。垢障鹹盡。憂苦悉除。常見諸佛。恆聞正法。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成就菩薩無礙善根。逮得菩薩無量諸力。出生無盡圓滿大悲。發起無邊廣大誓願。深入諸度。究竟彼岸。十方佛海。皆悉現前。於佛境界。深生信樂。”

  這個,大家聽到捨利弗這樣子“贊歎開示演說”文殊師利菩薩的十種,那十種“如是”,他是講十個嘛。這十個代表無量。為什麼十代表無量?就從這裡證明了。前面講十個,這裡就講“如是無量種種功德”。有沒有?所以這“十”就是圓滿窮盡的意思。定義都是從這個地方直接看出來的,這叫做法界大經。你找不到定義。你說十在哪裡?他沒有出過一個十啊,但是你一算他就是十個。他用十句話來表達無量種種,就窮盡的意思。

  那麼,他們也聽了,你也聽了。你更看了,你也可以把他背起來。我想這些比丘聽完大概都忘了,跟你一樣,我也一樣。但你更可以把他背起來。可是你有像這“諸比丘聞是贊已”,然後下面這些功德出現嗎?他又是講十句呀。八個字八個字嘛,那你有嗎?為什麼?想想看。這個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我們個人在修學的時候就看到,“人家一聽就開悟。我為什麼一聽再聽,除了滿頭大霧以外,什麼悟也沒有?”“誤”越多越耽誤,耽誤的誤,不是開悟的悟。為什麼?我們就想過了,“我一定缺少什麼?”缺少什麼?就像人家在屋頂上,“哎?他怎麼爬上去的。我怎麼在這裡?”那你爬得上去嗎?你一定爬不上去。為什麼?你一定缺少什麼?對不對?

  同樣的,既然他們的善根猛力,一聽就悟啦,然後就有這麼大的收獲,那我呢?我為什麼不行呢?那我一定缺少什麼?那你是不是要去補充什麼?對不對?你就往前推嘛。人家到那裡了,我達不到。那我一定缺少什麼?因為我有這個因緣,我知道,有這個因緣讀這經典,所以我知道,但是事實上我的能力是不夠的。那不夠我一定缺少什麼嘛,再往前退嘛。那往前退假如還不行,還缺少什麼?再往前退嘛。一直退嘛,退到最後你一定是回到資糧道上來。所以你一定要具足資糧道。

  所以看很多人很精進,為什麼愁眉苦臉?越修越倒退?他不是往前退,他是往後退。為什麼?缺少資糧道。尤其啊,資糧道很多啦,因為每部經所講的資糧道都不一樣。但是我跟各位講,我是把他統攝起來那三個條件:第一個人格性健全,第二個健康的社會生活跟家庭生活,然後再這樣的前提之下,你去感受到“我這樣活著對嗎?”“我應該怎麼樣活著才有價值有意義。”這個叫出離心。然後呢,“我決定,我要去找尋真正的人生目標。”這是第三個條件。

  要找尋真正的人生目標,叫做發菩提心。對於現有的情況感覺不知道哪裡怎麼樣的?那這個是指你發出離心。

  當你這三個條件具足以後啊,那麼要來看這種經文啊,一回生兩回熟,幾次你就知道。你假如具足這三個條件,現在我這樣講,你很快你就會進入狀況。你聽了很高興啦,很高興,想講給人家聽,講了半天就“哎呀,晚上我帶你去聽,你就知道啦。”那就表示,你前面的資糧道還不夠。因為你會抓到重點,你資糧道夠的話。三個資糧道夠的話,你很快,聽的時候就會抓到重點。但是你這個資糧道不足的時候,你抓不到重點。

  常常聽我講笑話,有的常常聽我講故事。而你聽到最後,都是聽我講故事。有個阿嬷帶著他孫子來,我說:“小朋友,你聽得懂嗎?”

  “懂!”

  他阿嬷說:“不要講。”

  “師父,你講故事我都聽懂。”

  是啊,我講故事你都聽懂,小朋友是這樣。我們事實上,你的心智年齡不夠啊,大概故事都聽懂而已。

  所以這裡面講的是心靈的問題。五大人格性要具足、要健全。

  好,這個十句以後我們再看下面。

  “即白尊者捨利弗言。”這些六千比丘啊,以這個海覺比丘為代表,來問捨利弗說:“唯願和尚。將道我等。親近於彼勝妙丈夫。”

  稱呼很好,這些孩子們對文殊師利菩薩說他是“勝妙丈夫”。大丈夫啊,跟現在講的丈夫不一樣。你結婚以後對象叫丈夫,不是那個丈夫。他是具有獨立的人格性,從法身來講啊,就是生命因素徹底地展現出來的人。如我們說“大丈夫之行為,將相所不能為”。

  出家、學佛、出離,這個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大家都在這個世間轉,五大誘因、五大議題把你搞得昏頭轉向,不知道往哪裡去了。叫你放下這些?不管順境或逆境。順境就五大誘因。逆境就五大議題。通通放下,然後追求至真等正覺。你做得到嗎?要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個叫“勝妙丈夫”啊,這個叫大丈夫啊。這個不叫勝妙丈夫。“勝妙丈夫”就是定位,生命因素成長,茁壯,充分兌現出來的。是這樣的一個表達方式。

  “時捨利弗。即與俱行詣文殊師利童子所。見已頂禮白言。仁者此諸比丘。願得奉覲。”

  這個,大家聽了這樣子介紹以後啊,就希望捨利弗帶他來見文殊師利菩薩。這時候你就看到,這些孩子們希望他的老師捨利弗帶他來見師公。是不是這樣?而我們都不是啊,自己跑去找師公比較快。

  這一個一個來,佛法在這裡也講倫理,不是不講倫理。他一步一步來,然後大家都到。到了以後,由捨利弗來介紹,“仁者,此諸比丘”。這些孩子們啊,都想要來親近你奉觐你。奉就是承事、奉養的意思,來觐見你,大家找你談。

  這個,很殊勝的一會。這裡要跟各位談的,到這個地方都是講他的互相,法界、世間,法身、化身之間的轉移。那麼來到這個地方,通通都入法界啦。下面的經文再提出來啊,就通通是法界的部分。

  所以我們告訴各位,你現在聽聞佛法,事實上是在法界中聽,不是在這個世間聽的。因為你跟這個地方一起來的。這個地方因為是僧團淨土,所以講的是比丘。那麼用我們四眾淨土來講的話,那各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通通在這裡面。包括童男、童女都算,小孩子也算。這個就是人間淨土。今天你能來,你已經是這個僧團淨土的一份子。所以你在聽的時候,是直接入法界的。

  那我們有些地方,可能不夠具足,那就要各位從行法中去補強。不是不行,絕對可以。各位,不要給自己保留戰敗逃走的後路,而一定要勇猛精進。

 

上一篇:海雲繼夢:我們從生活中來成就
下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51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