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咒頌念
宣化上人: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6 上海佛學書局印行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第四十四 十忍品第二十九 卷第四十五 阿僧祇品第三十 卷第四十五 壽量品第三十一 卷第四十五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卷第四十六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卷第四十七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 卷第四十八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卷第四十八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十六) 目錄 卷第四十四 十忍品第二十九..................................一 卷第四十五 阿僧祇品第三十..................................八六 卷第四十五 壽量品第三十一..................................一四○ 卷第四十五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一四三 卷第四十六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一..................................一五二 卷第四十七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二○一 卷第四十八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二五二 卷第四十八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三○○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唐於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城宣化禪師講述 卷第四十四 十忍品第二十九 十忍品第二十九 在前邊講十定和十通,現在要講十忍。有了定力,才有神通。要想有神通,必須要忍。能忍才有定力。這是連鎖作用,如鼎三足,缺一不立。 忍字是從心從刄,在心上有一把刀刄。好像心被刀割那樣的痛,但又要忍受,不可發脾氣。心痛是不容易忍受,可是不能忍也要忍,所謂「忍人所不能忍」。人在沒有遇到境界的時候,自己認為我能忍,忍也能忍,讓也能讓。可是境界來了,就不認識了。忍也不能忍,讓也不能讓,就向無明路上跑,越跑離眞理越遠,因此智慧就不會現前。 這一品,在華嚴經三十九品中,屬於第二十九品,故為十忍品第二十九。 爾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忍。若得此忍,則得到於一切菩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 在說完十通品之後,這個時候,普賢菩薩他觀察在華嚴法會中的大眾的因緣,應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觀大眾的機宜,正應說十忍的法門,所以普賢菩薩便告訴在法會中所有的菩薩說:「各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行,積集種種善根,圓滿六度萬行這位大菩薩,他應該修行十種忍的法門。若能得到這十種忍,就能得到一切菩薩無礙忍的果位。對於一切佛法,圓融無礙,圓滿無盡。」 何者為十。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燄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 是那十種忍呢?就是所說的①音聲忍:無論是好的音聲,或是不好的音聲;正當的音聲,或是不正當的音聲;清淨的音聲,或是不清淨的音聲。凡是屬於一切音聲,都要忍受,甚至令你受不了,也要忍。忍不了才要忍,受不了才要受。如果受得了,何必要忍呢?好像在鬧市中,一切的噪音,令你心煩意亂。這時,你能聽而未聽,聞而未聞,不受其干擾,才有定力。所謂「鬧市場中好修行」 ,經得起考驗,能增長道業。②順忍:也就是逆忍。無論是順或是逆?都要忍受。順忍是你歡喜的境界,好像你歡喜跳舞,聽到音樂聲,身體便不自主跳起舞來。逆忍是你不歡喜的境界。好像你所討厭的人,他又來找你的麻煩,所以順逆都要忍。因為要學佛法的緣故,所以受人輕視,受人誹謗,受人謾駡,受人毆打,都要忍受。所謂「忍是無價寶」,能忍才能成道。有人說:「我不想修行啦!因為修行太苦,不能多吃,不能多穿,不能多睡,我實在受不了,我要還俗!」有這種思想的人,實在不堪造就。我們參禪打坐,就是修忍的功夫,要忍腰痠,要忍腿痛,忍到極點,便有消息。③無生法忍:總而言之,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也就是斷常二見雙遣,我法二執不生的境界。④如幻忍:世間一切法,如幻如化,不可認為眞實。若認為是眞實,則被境界所轉。要知境界是虛幻不實,所以不要執著。如不執著,一切放下,便得解脫。⑤如燄忍:在春天時,遠望大地有水波的形相,近視則無,這就是陽燄的現象。世間一切的事物,好像陽燄一樣,雖有形但無實體,不要把它認眞,否則,自求苦惱。⑥如夢忍:人在夢中,又做官,又發財,又有賢慧的太太,或有標準的丈夫,覺得人生非常美滿。等醒時,乃是一場空。知道人生如夢,若能忍受,則無煩惱。⑦如響忍:響是由聲音而發,若沒有聲音,也沒有響。因為響是沒有實體。我們把世間一切事,如響之理而忍受,自然便得到自在。⑧如影忍:應該看一切的一切,如同影像一般。所謂「鏡中華,水中月。」看似有,其實是空。空無所有,明白這個道理,一切無執著。⑨如化忍:世間的一切,皆是變化而有,本來沒有,忽然而有,這是變化的現象。好像幻術師一樣,無中變有,有中化無。皆如是觀,則無煩惱。⑩如空忍:一切皆空,無有實體。在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來觀察,便能空忍。 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 這十種忍的法門,在過去世的諸佛,已經說過。現在世的諸佛,正在演說。未來世的諸佛,應當將說。三世諸佛,都說這種法門,來教化眾生,令眾生早離苦海,同登彼岸。 第一、音聲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音聲忍。謂聞諸佛所說之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音聲忍?就是所說聽到十方諸佛所說的法,不驚慌、不恐怖、不畏懼。深深相信諸佛所說的法,覺悟瞭解諸佛所說的法。愛樂佛法,趣向佛法,專一其心來憶念。也就是讀誦大方廣佛華嚴經,或者讀誦大佛頂首楞嚴經,或者讀誦妙法蓮華經,或讀誦般若金剛經,只要專心來讀,一定會背誦。雖然會背誦,但是還要依法修行,否則的話,等於唱歌,是無用處。例如經上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這是根本五大戒。凡是佛教徒,皆應遵守,而不可犯戒。可是有人明知故犯,那又有何用呢!所謂「知行合一」,才有用處。所以對於諸佛所說的法,不但要憶念,還要修習,還要安住。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音聲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一種忍的法門,名叫音聲忍。 第二、順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順忍。謂於諸法,思惟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正住修習。趣入成就。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順忍?就是所說對於一切諸法,要思惟,要觀察。要平等來思惟和觀察,不可違背一切佛法,要隨順一切佛法,要了知一切佛法。無論學什麼佛法,皆能令心清淨,而無雜染,沒有不正當的念頭。正住於佛法,修習於佛法。這樣就能趣入佛法,成就佛法。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順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二種忍的法門,名叫順忍。 第三、無生法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何以故。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無生法忍?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不見有少法生出來,也不見有少法消滅了。無生無滅,忍可於心。這是什麼緣故呢? 若無生則無滅。若無滅則無盡。若無盡則離垢。若離垢則無差別。若無差別則無處所。若無處所則寂靜。若寂靜則離欲。若離欲則無作。若無作則無願。若無願則無住。若無住則無去無來。 假設沒有生,就沒有滅。若是沒有滅,就沒有盡。若是沒有盡,就能離開一切染汚的塵垢。若能離一切塵垢,就沒有分別。若能沒有分別,就沒有一個處所。若能沒有一個處所,就能究竟寂靜。若能究竟寂靜,就能離開財色名食睡的欲念。若能離一切欲念,就沒有造作。若是沒有造作,就沒有願。若是沒有願,就沒有所住。若沒有所住,就能無去無來。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生法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三種忍的法門,名叫無生法忍。 第四、如幻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幻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起。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如幻忍?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知道一切諸法,都是如幻如化,從因緣而生起。對於一種法中,能瞭解多種法。對於多種法中,能瞭解一種法。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一多無礙,多一圓融的境界。 此菩薩知諸法如幻已。了達國土。了達眾生。了達法界。了達世間平等。了達佛出現平等。了達三世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 這位大菩薩,既知道一切諸法,都是虛幻。則了達一切國土也是虛幻,了達一切眾生也是虛幻,了達一切法界也是虛幻,了達一切世間是平等,了達佛出現是平等,了達三世是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都是虛幻的。 譬如幻。非象非馬。非車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非樹非葉。非華非果。非地非水。非火非風。非晝非夜。非日非月。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年非百年。非一劫非多劫。非定非亂。非純非雜。非一非異。非廣非狹。非多非少。非量非無量。非麤非細。非是一切種種眾物。種種非幻。幻非種種。然由幻故。示現種種差別之事。 譬如幻所變現的象,不是眞象。幻所變現的馬,不是眞馬。幻所變現的車,不是眞車。幻所變現的步(人行走),不是眞步。幻化的男,幻化的女,幻化的童男,幻化的童女,都不是眞男、眞女、眞童男、眞童女。幻化的樹,幻化的葉,幻化的華,幻化的果,都不是眞的樹、眞葉、眞華、眞果。幻所變現的地,不是眞正的地大。幻所變現的水,不是眞正的水大。幻所變現的火,不是眞正的火大。幻所變現的風,不是眞正的風大。幻現的晝,不是眞正的晝。幻現的夜,不是眞正的夜。幻現的日,不是眞正的日。幻現的月,不是眞正的月。幻現的半月,幻現的一月,幻現的一年,幻現的百年,幻現一劫,幻現多劫,都不是眞的。幻現的定,幻現的亂,幻現的純,幻現的雜,幻現的一,幻現的異,都不是眞的。總而言之,凡是虛幻所現,皆不是眞實的。 菩薩知道一切諸法如幻,所以無所執著。也不執著廣,也不執著狹。也不執著多,也不執著少。也不執著有數量,也不執著沒有數量。也不執著粗法,也不執著細法。也不執著一切種種事物。種種不是虛幻,虛幻不是種種。然因為虛幻的緣故,所以示現種種不同的事物。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一切世間如幻。所謂業世間。煩惱世間。國土世間。法世間。時世間。趣世間。成世間。壞世間。運動世間。造作世間。 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他觀察一切世間,都是虛幻的。所說的①業世間②煩惱世間③國土世間④法世間⑤時世間⑥趣世間⑦成世間⑧壞世間⑨運動世間⑩造作世間。這十種世間,都是虛幻,而不是眞實的。 菩薩摩訶薩觀一切世間如幻時。不見眾生生。不見眾生滅。不見國土生。不見國土滅。不見諸法生。不見諸法滅。不見過去可分別。不見未來有起作。不見現在一念住。不觀察菩提。不分別菩提。不見佛出現。不見佛涅槃。不見住大願。不見入正住。不出平等性。 菩薩中的大菩薩,觀察一切世間如幻的時候,不見有眾生生,也不見有眾生滅。不見有國土生,也不見有國土滅。不見有諸法生,也不見有諸法滅。不見過去有可分別的法,也不見未來有所起作的法,也不見現在一念之中有所住的法。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由虛幻所成就的。菩薩對於一切法,沒有一切的執著,行所無事,所以不見過去,沒有過去的分別。不見未來,沒有未來的起作。不見現在,沒有現在一念的執著。 菩薩不觀察菩提,可是修行菩提。所謂「但問耕耘,不問收穫。」春天種田的時候,努力去耕耘,不管秋天的收穫如何?這是農夫的思想。菩薩不但不觀察菩提,而且也不分別菩提。菩薩不執著見佛出現於世,也不執著見佛入湼槃,也不執著見等覺和妙覺所住的大願。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也不執著見證得佛的果位,也不執著平等性。總而言之,什麼也不執著。 是菩薩雖成就佛國土,知國土無差別。雖成就眾生界,知眾生無差別。雖普觀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動。雖達三世平等,而不違分別三世法。雖成就蘊處,而永斷所依。雖度脫眾生,而了知法界平等,無種種差別。雖知一切法遠離文字,不可言說,而常說法,辯才無盡。雖不取著化眾生事,而不捨大悲,為度一切,轉於*輪。雖為開示過去因緣,而知因緣性無有動轉。 這位菩薩,他雖然成就諸佛國土,可是知道國土沒有分別。雖然成就眾生界,可是知道眾生沒有分別。我們人類,雖然有種族不同,言語不同,文字不同,風俗不同,可是大家都是人。菩薩雖然普徧觀察一切法界,可是還在本來的國土,安住在法性中,寂然不動。菩薩雖然了達三世皆是平等的,可是不違背分別三世的法。 菩薩雖然成就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可是永遠斷絕所依的世界。好像菩薩可以破最後的一分無明,可以成妙覺。但是菩薩不破這一分無明,還是和光混俗,在眾生中教化眾生,給眾生作榜樣。他令眾生生出這種思想:「你可以開悟,我也可以開悟。你能證得五眼六通,我也能證得五眼六通」。有示范作用。 如果所現的身不同,或皮膚顏色不同,那麼,眾生的心理就起隔閡作用,那就不容易教化了。所以菩薩在各種族中,現同等身來為眾生說法。令各種族生出自豪的心理:「我們種族中也有修道的人,或有成道的人。、於是乎便悉發菩提心。這能令眾生有希望,而不絕望。菩薩用心之良苦,想盡辦法來教化眾生。菩薩為恆順眾生,而做眾生所歡喜的事,但絕不執著。這就是菩薩的境界。 菩薩雖然度脫一切眾生,可是知道法界是平等的。眾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沒有種種的分別。有人說:「這種道理,我不相信。」相信不相信,都是佛教。因為你的性和佛的性,是沒有分別的,是一體的。不是你相信不相信的問題。你信不信,都沒有關係。我常說:你今天不信佛,我等你到明天。你明天再不信佛,我等你到後天。你後天再不信佛,我等你一年,或者一生。甚至多生,乃至一個大劫,終有一天,你會信佛的。為什麼?因為佛教是盡虛空徧法界。你能跑出虛空之外,那你就不要信佛。你能跑出法界外邊去,也可以不信佛。恐怕你沒有這種的本領,所以你早晚會信佛的。 菩薩雖然知道一切法,遠離一切文字,無言可說。所謂「言語道斷」就是言語的道路已經斷了,沒有什麼言語可說。法的本體,是不立言語,不立文字。法雖然不可說,可是佛菩薩又常常說法,有辯才無礙的境界,口似懸河,滔滔不絕,所講出的道理,都是正知正見,不是強詞奪理,是無人能駁倒的。 菩薩雖然不執著教化眾生的事,可是還不捨離大悲心。為度一切眾生,而轉大*輪。有人問:「什麼是轉大*輪?」你不明白,可以到金山寺來參觀。金山寺天王轉大*輪(講經說法)轉來轉去,轉出一個金輪寺(在洛杉磯)又轉出一個如來寺(在萬佛城)。越轉越多,將來把佛法弘揚於全世界。 菩薩雖然示現一切眾生,令他們知道過去的因緣和果報。可是他也知道因緣是性空的,沒有一個體,所以沒有動轉。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如幻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四種忍的法門,名叫如幻忍。 第五、如燄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燄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同於陽燄。譬如陽燄。無有方所。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非一色。非種種色。亦非無色。但隨世間言說顯示。菩薩如是如實觀察。了知諸法。現證一切。令得圓滿。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如燄忍?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他知道一切世間所有的法,如同陽燄一樣,遠望似有,近視則無,乃是虛妄不實。它沒有一定的處所,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說它有嗎?在近處看,則沒有;說它沒有嗎?在遠處看,好似一片水。這個陽燄,也不是斷,也不是常。不能說它是斷滅,因為它隨時可以沒有,它也不是一種色,也不是種種色,也不是沒有色。但是菩薩隨順世間的眾生,而用言說來顯示。 菩薩這樣用眞實理體,眞正智慧,來觀察這種境界,明瞭一切諸法實相的道理。現證一切果位,不但令自己得到圓滿菩提,也使得一切眾生,都得到圓滿菩提,這就是菩薩「自覺覺他」的精神。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如燄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五種忍的法門,名叫如燄忍。 第六、如夢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夢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如夢。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無色界。非生非沒。非染非淨。而有示現。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如夢忍?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他知道一切世間,如同作夢一樣,沒有一個實體。 我們在作夢的時候,不知道是在作夢。在夢中,又陞官又發財。嬌妻美妾,子孫滿堂,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享受天倫之樂,把夢中的境界當作眞實的,不認為是夢。他在甜蜜的夢中,召回有人對他說:「你在作夢哪!這不是眞的,都是假的。」這個人,一定不會相信。但等他夢醒時,沒有人告訴他在作夢,他自己也知道在作夢了。所以說世間好像似夢,可是夢不是世間,也不是離開世間。夢也不是欲界天,也不是色界天,也不是無色界天。因為它是夢,夢不會生,也不會滅。夢的境界,不是染汚,不是清淨。可是,有時候在夢中拜佛、誦經、打坐,這是清淨的夢。有時候在夢中跳舞、飲酒、唱歌,這是染汚的夢。可是這種夢,皆有所示現。 夢有五種:①因為身體不調和,若是熱氣多,在夢中,則夢見火,或夢見紅色。②若是冷氣多,在夢中,則夢見水,或夢見白色。③若是風氣多,在夢中,則夢見飛,或夢見黑色。這是生理的現象。④又復所聞見事,多因為思惟憶念的緣故,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⑤或預感夢,欲令知未來事的緣故,所謂「預兆感應」。這五種夢,皆無事實,而是妄見。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如夢執著故。如夢性離故。如夢本性故。如夢所現故。如夢無差別故。如夢想分別故。如夢覺時故。 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知道一切世間,都如同於夢。所謂「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夢裡身榮貴,夢醒在窮鄉。朝朝是作夢,不覺夢黃粱。夢中若不醒,枉作夢一場。」。 夢沒有變異的緣故。沒有自性,因為虛妄而生,虛妄而滅。若執著好的夢,執著不好的夢,便生出執著。夢是離開自性,因為夢的本性是虛妄,所以夢中所現都是不實在的。夢和夢不會互相有所分別。夢是由想分別而有的,到夢覺悟時,才知一切是無常、是虛妄。不覺悟的夢,覺得是眞實的。人從生到死,一生迷迷糊糊,沒有清醒,若不是在作夢,那是在作什麼? 眞正明白佛法的人,得到大智慧,那時候,大夢初醒,回頭一看,人在世間上有那麼多的苦,苦苦惱惱,爭爭吵吵,一天到晚,醉生夢死,不知修行,等於行屍走肉在混光陰,多麼可憐!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奉勸各位!趁著年盛力壯,應發奮修行,不可錯過大好時光。所謂「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如夢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六種忍的法門,名叫如夢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如響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聞佛說法。觀諸法性。修學成就。到於彼岸。知一切音聲,悉同於響。無來無去,如是示現。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如響忍?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他時時聆聽諸佛演說一切諸法。用智慧來觀察一切諸法的法性。依法來修學,成就所修的法門。到達於湼槃的彼岸。菩薩知道所有一切的音聲,都和響音是一樣的,沒有來,也沒有去,這都是示現而已。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觀如來聲。不從內出不從外出。亦不從於內外而出。雖了此聲非內非外非內外出,而能示現善巧名句,成就演說。 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他能觀察佛所發出的音聲,不是從內裡出來,也不是從外邊出來,也不是從內外的中間出來。菩薩雖然了知這聲音,不是從內從外從中間所出,可是還能示現善巧的名句,成就來演說一切諸法。 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與法性無有相違。令諸眾生,隨類各解,而得修學。如帝釋夫人。阿脩羅女,名曰捨支。於一音中,出千種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無分別界,成就善巧隨類之音。於無邊世界中,恆轉*輪。 譬如空穀傳聲一樣,在山谷這邊喊話,在山谷那邊就有回音。在這邊大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片刻之間,在對面便有「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聲音。這就是如回應聲。這種境界,是由因緣而起。可是和本來的法性,不相違背。這種音聲,令一切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說,無論那一類眾生?聽到這種音聲,都能瞭解明白,都能依法修行。 好像帝釋天的夫人一樣,她是阿修羅王的女兒,名為捨支。她能在一種音聲中,發出千種音聲。這乃自然的變化出來,不是由她心念,令出這種音聲。換言之,不需要心想,而能成就這種音聲。如果用心念來想,則成妄想,所謂「無心是感應,有心是妄想」。 捨支女的種種悅耳音聲,令人人歡喜欣賞,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證入無分別的境界。成就善巧隨類的音聲,來教化眾生。換言之,菩薩到什麼地方教化眾生,就用什麼地方的語言來說法。或教化那類眾生,就用那類眾生的語言來說法。例如,見馬用馬言來說法,見牛用牛言來說法。菩薩在無邊世界中,常轉妙*輪,沒有休息的時候。 此菩薩善能觀察一切眾生。以廣長舌相,而為演說。其聲無礙,徧十方土。令隨所宜,聞法各異。雖知聲無起,而普現音聲。雖知無所說,而廣說諸法。妙音平等,隨類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達。 這位大菩薩,他善能觀察一切眾生的因緣,而為眾生說法。(廣長舌相,就是說法)他是觀察根性,應說何法?便說何法.所謂「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菩薩用廣長舌相,而為眾生演說一切妙法其音聲是圓融無礙,徧滿十方諸佛國土。菩薩隨機而為說法,眾生正在等待這種妙法來開示。所謂「菩薩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就是聞法各異的道理。所悟的義理,有深有淺,有多有少。這並不是菩薩有偏心,而是眾生的器量大小的關係。器量大的眾生,就多得一點;器量小的眾生,就少得一點。這是眾生器量大小的問題,而不是菩薩有分別心。菩薩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一律平等相待,不分遠近厚薄,皆是他所要度的眾生。 菩薩雖然知道音聲,沒有起沒有滅,可是普徧在所有的世界,而現出音聲,為眾生說法。菩薩雖然知道諸法是無言說相,無文字相、無心緣相,連心想的念都沒有了,何況能說出來?本來言語性空,說而未說。雖然知無所說,可是還要對一切眾生,廣說一切諸法,令眾生聞法開悟。菩薩的微妙音聲,演說平等的法門,眾生隨著自己的種類,各得其解。所有的眾生,運用自己的智慧,而能了達諸法實相的道理。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如響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種忍的法門,名叫如響忍。 第八、如影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影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非於世間生,非於世間沒。非在世間內,非在世間外。非行於世間,非不行世間。非同於世間,非異於世間。非往於世間,非不往世間。非住於世間,非不住世間。非是世間,非出世間。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如影忍?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不是在世間生,不是在世間滅。也不在世間以內,也不在世間以外。這是菩薩悠游自得,無拘無束,無罣無礙,所以和凡夫不一樣。 菩薩也不是修行在世間,也不是不修行在世間。不是同於世間,不是異於世間。不是往於世間,不是不往於世間。不是住於世間,不是不住於世間。也不是修入世法,也不是修出世法。就在入世出世,出世入世之間。 非修菩薩行,非捨於大願。非實,非不實。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辨一切世間事。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 菩薩雖然修行菩薩行,但是也不執著菩薩行,也不捨棄菩薩的大願。菩薩所修的法門,他也不執著是實,也不執著是不實,一切無所執著。菩薩雖然常常修行一切所有的佛法,可是能辦理一切世間的事。也不是捨世間的俗諦,而修眞諦。雖修眞諦,而不離世間的俗諦。他能行所無事。世間法就是出世法,出世法就是世間法。沒有一切分別和一切執著。菩薩雖然處理一切俗諦世間法,可是他還能隨緣不變,沒有執著。又能不變隨緣,不執著於法流。 譬如日月男子女人捨宅山林河泉等物。 好像太陽(日)和太陰(月)。又好像男人和女人。又好像捨宅和山林,又好像江河和泉溪等等之物。 於油於水,於身於寳,於明鏡等,清淨物中,而現其影。 在油之中,在水之中,在身之中,在寶之中,在明鏡之中,凡是在清淨物之中,都能現出它的影子。 影與油等。非一非異。非離非合。於川流中,亦不漂度。於池井內,亦不沉沒。雖現其中,無所染著。 影和油等物,不是一個,不是兩個。不是離開,不是合起。影和油在川流之中,也不漂度。在池井之內,也不沉沒。雖然現在其中,影和油,都無所染著。 然諸眾生,知於此處,有是影現。亦知彼處無如是影。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近遠。 前邊所說的一切眾生,知道在這個地方,有這種影現出來。也知道在其他地方,沒有這種影子。遠的物和近的物,雖然皆能影現,可是影不隨物而有遠近。就是說物有遠近,而影沒有遠近。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謂自他別。而於自國土,於他國土,各各差別,一時普現。 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能知自己的心身和他人的心身。一切皆因為有智慧,才知道有這種的境界。自身和他身,不作二種解法,說自己和他人有所分別。而對於自己所住的國土,對於他人所住的國土,各各不相同。在一個時候,普徧現出種種國土的境界。 如種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相。善巧方便,通達無礙。 好像種子之中,本來沒有根、芽、莖、節、枝、葉等,可是能生起這樣等等的事。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在沒有二法之中,勉強分別有二種相。本來沒有二相,但用善巧方便來說成二相,通達二而不二、不二而二這種圓融無礙的道理。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八種忍的法門,名叫如影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雖不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一切佛剎。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所行無礙。令諸眾生見差別身,同於世間堅實之相。然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所障礙。此菩薩從於如來種性而生。身語及意清淨無礙。故能獲得無邊色相清淨之身。 菩薩中的大菩薩,成就這種忍,他的色身雖然沒有到十方國土去,可是能普徧現於一切佛剎。也沒有離開自己所住的國土,也沒有到諸佛國土去。好像影子普現有光的地方,菩薩所行這種法門,有千變萬化的神通自在,因而所行沒有障礙。令一切眾生能看見菩薩不同的身,如同世間堅實之相是一樣的。雖然這種不同,可是還是一樣。同樣和不同樣,沒有一種障礙,所謂「圓融無礙」,可以說是同,也可以說是不同。 這位菩薩,是從佛的種性而生,身也清淨,語也清淨,意也清淨,三業清淨,沒有障礙。因此之故,所以能獲得無邊色相清淨之妙色身。 第九、如化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化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如化忍?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他能知道一切世間,都是如化而有,乃是不實的。 所謂一切眾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切苦樂顚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 所說的一切眾生,意業不清淨而有變化。好像我們人,今天想做這件事,明天又想做另外一件事;今天想出家修道,明天又想還俗結婚,這就是意業化。意不一定,沒有定力,把持不住,乃隨順意業所起的變化。這就是諸惡所起的覺觀。這個覺,不是好覺,而是愚覺。也就是想要知道怎樣能愚癡?怎樣能墮地獄?怎樣能不守規矩?這種覺想,就是邪知邪見。有了邪知邪見,就把你支配得顚顚倒倒、糊糊塗塗。所以修道是不容易的。 我們修道人,要認識清楚六賊(眼耳鼻舌身意),千萬不可跟著它們跑,因為它們會給你造出很多麻煩,令你生煩惱,令你生出無明。所以修道人,要有正知正見,時刻要想怎樣修行?怎樣能成就道業?這個覺想,就是正知正見。有了正知正見,就能想得開,就能放得下,一切無執著,所謂「心無罣礙」。如果盡想邪知邪見,就做不得主,而隨著境界轉。被境界一轉,就顚倒了。各位!要特別注意!不要被境界轉,要轉境界。修道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世間所有一切諸行的變化,也就是所有一切眾生的行為。為什麼世間會有種種不同的行為?因為由眾生心裡有分別所生出來。世間的眾生,以苦為樂,以樂為苦。樂是苦的因,苦是樂的果。所以修道人要修苦行,將來便得到眞正的快樂(常樂我淨湼槃四德)。不修行的人,縱得暫時的快樂,但要受長期的苦楚。為什麼要墮地獄?因為貪圖世間的快樂。為什麼要生天?因為修行時,受苦的緣故。眾生不明白這個道理,盡做些顚顚倒倒的事,只貪圖眼前的快樂,不求永遠的快樂。愚癡的眾生,不願受暫時的苦,而願受永遠的苦,這就是顚倒化。將假認眞,將眞認假,認賊作子,這是由妄取所生起的緣故。 一切世間,所有都是不實在,都是幻化的。這乃由言說所表現的緣故。凡是由言說所現,皆不究竟,所以說不是實法。世間的人,跟著煩惱的後邊跑。有了煩惱,便有分別,有了分別,便有煩惱。怎樣有了煩惱?就因為有了妄想,有了妄想,便有分別,所以說由想念所起的緣故。 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轉*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 又有一種清淨調伏眾生,教化眾生的變化,這是由沒有分別心所表現的緣故。為什麼在三世之中不能轉化?因為有無生平等法門的緣故。菩薩用大願大力來教化眾生。怎樣得到大願大力?因為發廣大菩提心,而認眞去修行的緣故。佛有大悲心,拔出眾生的苦,用種種善巧方便來示現,教化眾生,發菩提心,修無上道。常轉妙*輪,方便教化眾生。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轉*輪。還要有大無畏的精神,還要有辯才無礙的境界,才能講經說法,令眾生得到佛法的利益。 菩薩如是了知世間出世間化。現證知。廣大知。無邊知。如事知。自在知。眞實知。非虛妄見所能傾動。隨世所行亦不失壞。 菩薩像這樣了知世間和出世間的幻化之後,現證的知、廣大的知、無邊的知、如事的知、自在的知、眞實的知。不是虛妄的見解所能傾動,也就是不能搖動。菩薩雖然隨順世間的俗諦來處理一切事,可是還不壞眞諦。雖順於事,而不礙於理;雖順於理,而不礙於事。事理圓融,眞假不二,所以才說亦不失壞。這個不壞,可以說不壞俗諦,所謂「眞不離俗」,又可以說不壞眞諦,所謂「俗不離眞」。 譬如化。不從心起。不從心法起。不從業起。不受果報。非世間生。非世間滅。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非久住。非須臾住。非行世間。非離世間。不專繫一方。不普屬諸方。非有量。非無量。不厭。不息。非不厭息。非凡。非聖。非染。非淨。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見。非不見。非依世間。非入法界。非黠慧。非遲鈍。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無有。 好像變化。變化是自無變有,自有化無,變化無窮。雖然是心令它變化,可是這個化,並不是心,所以說化不從心起。也不是從心法起。也不是從業起。也不受什麼果報。不是從世間所生,也不是從世間所滅。這個變化,本來是沒有的,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這個變化,不是久住,不是暫住。不是行於世間,不是離於世間。這個變化,不是專繫於一方,也不是普屬於多方。不是有量,不是無量。也不厭倦,也不休息。不是不厭倦,不是不休息。這個變化,也不屬於凡夫,也不屬於聖人。也不屬於染法,也不屬於淨法。這個變化,也沒有一個生,也沒有一個死。也不是智慧,也不是愚癡。不是見,也不是不見。這個變化,也不是依世間而生。也不是入法界。不是屬於聰明,不是屬於愚癡。也沒有所取,也沒有不所取。這個變化,也不屬於生死,也不屬於湼槃。也不屬於有,也不屬於沒有。 菩薩如是善巧方便,行於世間。修菩薩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著世間。不取自身。於世於身。無所分別。不住世間。不離世間。不住於法。不離於法。以本願故。不棄捨一眾生界。不調伏少眾生界。不分別法,非不分別。知諸法性,無來無去。雖無所有。而滿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無。 菩薩就像這樣變化一樣,用種種善巧方便的法門,修行於世間,而行菩薩道。了知一切世間法,能分身化往十方諸佛國土。在十方世界,不著住於世間,也不執取自己的身體。沒有我執,沒有法執,所以對於世間法,對於自己的身相,沒有一切分別。也不住於世間,也不離於世間。也不住於法相,也不離於法相。 菩薩以自己在往昔所發本願力的緣故,所以不棄捨一個眾生界,不調伏少個眾生界。不分別於法,也不是不分別法。知道一切法性,沒有一個體性,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然法性是無所有,可是還用善巧方便來演說諸佛所說的妙法,令一切眾生都滿足佛法。菩薩了知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非有非無的道理。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眾生。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像這樣安住在如化忍的時候,他能滿足所有一切諸佛所修的菩提覺道,能利益一切眾生。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如化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九種忍的法門,名叫如化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於化。譬如化士。於一切佛剎,無所依住。於一切世間,無所取著。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別。而趣佛菩提,無有懈倦。修菩薩行,離諸顚倒。雖無有身,而現一切身。雖無所住,而住眾國土。雖無有色,而普現眾色。雖不著實際,而明照法性平等圓滿。 菩薩中的大菩薩,成就這種忍時,無論所行所作,皆作同幻化的想,所以不執著,不被境界所轉。譬如化土,對於一切諸佛的剎土,無所依住。為什麼?因為它是變化的。變化的國土,不可依靠,不可安住。對於一切世間,無所取著。為什麼?因為它是變化的。變化的世間,不可取、不可著,而是獨立的。對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別。可是趣向佛菩薩,沒有懈怠的時候,不像我們凡夫,修行了兩天半,覺得沒有成就,就放棄修行,或者懈怠了。大家要知道不修不得的道理。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也就是誰肯眞心修行,誰就得到彼岸的樂境。修行菩薩行,才能遠離一切顚倒夢想。 菩薩本來是人空法空,不執著於我,不執著於法。既然不執著我,那就沒有身。雖然沒有身,可是還示現一切身。雖然無所住,可是還住在十方諸佛國土。雖然沒有色的執著,可是還要普現於眾色中。雖然不著住於實際理體,(菩薩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可是智慧的光明,普照法性,又平等、又圓滿。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依止。名解脫者。一切過失,悉皆捨離。名調伏者。不動不轉,普入一切如來眾會。名神通者。於無生法,已得善巧。名無退者。具一切力,須彌鐵圍不能為障。名無礙者。 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對於一切法,無所依止。因為沒有法執,所以法也不依賴。有人說:「我要學菩薩,不依止於法。我不需要學佛法,因為我對一切法,無所依止。」你的見解很高明,可是你的智慧還不夠,仍然是愚癡。為什麼?因為菩薩已經明白一切法,故能取之於法,用之於法。法與法是圓融無礙,所以他不依止於法。要知道菩薩用法,如同用水一樣的方便,掘鑿西方,則在西流。什麼時用,什麼時有,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菩薩有辯才無礙的境界,問什麼知什麼,有問必答,你所不懂的道理,他能懂。你能到這種程度,才可以不依止於法。現在你一法不通:何謂眞如?何謂實相?還弄不清楚。既然不明白、不知道,就得依法修行。若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時,才可以不依止於法。 菩薩對於一切法,無所依止,這就是解脫的菩薩。因為我法二空,所以對於一切過失,(舉心動念,無非是過,無非是業)統統捨離,這就是調伏的菩薩。調伏什麼?調伏身,調伏心,調伏一切過失。菩薩能不動不轉(不離本座),便能普徧周游十方諸佛道場去隨喜,聽經聞法,這就是神通的菩薩。菩薩對於無生法忍(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已經得到善巧方便,來教化眾生。這就是無退的菩薩。不退什麼?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菩薩具足一切的力量,就是須彌(妙高)山和鐵圍山,也不能擋住。所謂「堅無不摧,孔無不入。」這種力量,能破壞堅固的東西,能深入金剛的物質。換言之,任何東西也障礙不了它,這就是無礙的菩薩。 第十、如空忍 佛子。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空忍。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如空忍。怎能把一切的一切看成虛空?虛空是沒有形質,沒有障礙的。虛空是空無所有,亦是無所不有。乍看什麼也沒有,分析後什麼都有,這就是眞空妙有的道理。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了一切法界猶如虛空,以無相故。一切世界猶如虛空,以無起故。一切法猶如虛空,以無二故。一切眾生行猶如虛空,無所行故。一切佛猶如虛空,無分別故。一切佛力猶如虛空,無差別故。一切禪定猶如虛空,三際平等故。所說一切法猶如虛空,不可言說故。一切佛身猶如虛空,無著無礙故。菩薩如是以如虛空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 各位佛的弟子!這位大菩薩,他修如空忍的法門,便明瞭下邊九個境界。①了知一切法界,猶如虛空一樣,因為法界沒有形相的緣故。②了知一切世界,猶如虛空一樣,因為沒有生起的緣故。③了知一切佛法,猶如虛空一樣,因為法沒有一個,也沒有兩個的緣故。④了知一切眾生的行為,猶如虛空一樣,因為行無所行的緣故。⑤了知一切諸佛,猶如虛空一樣。因為沒有佛、眾生、法分別的緣故。⑥了知一切佛力,猶如虛空一樣,因為沒有什麼不同的緣故。⑦了知一切禪定,猶如虛空一樣,因為三際(過去、未來、現在)都是平等的緣故。⑧了知諸佛所說一切法,猶如虛空一樣,因為法的本體沒有可說的緣故。⑨了知一切諸佛的身,猶如虛空一樣,因為沒有執著和沒有障礙的緣故。 各位要曉得「猶如虛空」的意義。本來不是虛空,假想它是虛空,就好像虛空那樣。因為它不是虛空,你想它是虛空,所以要忍。你要認識這個境界,認識了,這就是忍。 菩薩了知一切都是虛空,以如虛空方便法門,而能明白一切法,本來都是無所有;無所有就是空。既然是空,就不應該有法執和我執。我執和法執都沒有了,那不是虛空?那是什麼?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虛空忍智,了一切法時。得如虛空身,身業。得如虛空語,語業。得如虛空意,意業。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以如虛空忍的智慧,了達一切法的時候。得到猶如虛空的身,無論在靜中或在動中,都沒有身相可得,因為沒有身相可得,所以身也沒有業。得到猶如虛空的語,因為無所言說,所以語也沒業。得到猶如虛空的意,因為無所執著,所以意也沒有業。 譬如虛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沒。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沒。譬如虛空,不可破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智慧諸力不可破壞。譬如虛空,一切世間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譬如虛空,無生無滅,能持一切世間生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向無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間修行清淨。 譬如虛空,雖然為一切法所依,可是不生不沒。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一切的法身,也是不生不沒。 譬如虛空,不可能破壞。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菩薩的智慧和十力,無能可以破壞的。 譬如虛空,雖然為一切世間之所依止,可是虛空無所依止,無所執著。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為一切法之所依止,可是沒有所依,沒有執著。 譬如虛空,雖然不生也不滅,可是能持一切世間的生滅。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沒有所向,沒有所得,可是能示現所向所得。普令一切世間所有的眾生,修行清淨的法門。 譬如虛空,無方無隅,而能顯現無邊方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業無報,而能顯示種種業報。譬如虛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現種種威儀。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別一切諸行。譬如虛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現種種諸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世間色非出世間色,而能示現一切諸色。譬如虛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現一切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顯示菩薩所行諸行。 譬如虛空,雖然沒有方,也沒有隅,可是能顯現無邊的主和隅。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本身沒有業,也沒有報,可是能顯現種種的業和報。 譬如虛空,雖然沒有行,也沒有住,可是能示現種種的威儀。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不需要行到什麼地方去,也不需要住在什麼地方,可是能分別一切所行的行門。 譬如虛空,雖然不是色,也不是沒有色,可是能示現種種一切諸色。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不是世間的顏色,也不是出世間的顏色,可是還能示現一切諸色法。 譬如虛空,說它遠嗎?在我們身邊應有虛空。說它近嗎?伸手拿不到虛空。所以說虛空不是久(遠),也不是近。可是虛空能永住,沒有破壞的時候。為什麼?因為它是虛空嘛!什麼也沒有,怎能破壞呢?我們要注意這個地方。為什麼我們有無明、有煩惱?因為我們沒有像虛空那樣,所謂「自性如虛空,眞妄在其中;悟徹本來體,一通一切通」。虛空不但能久住,而且又能現出一切物。小如微塵,飄盪在虛空中;大如山河大地,房廊屋捨,都在虛空中包括著,無法能把虛空破壞。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也不是遠,也不是近,而能常住於世,顯示菩薩所修行的一切行門。 譬如虛空。非淨非穢,不離淨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障非無障,不離障無障。譬如虛空。一切世間皆現其前。非現一切世間之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皆現其前。非現一切諸法之前。譬如虛空。普入一切,而無邊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普入諸法,而菩薩心無有邊際。 譬如虛空,它是清淨嗎?也不是。它是汚穢嗎?又不是。可是虛空不離清淨和汚穢。現在空氣雖然被染汚,可是虛空仍然是清淨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不能說沒有障礙,又不能說不是沒有障礙。為什麼?因為沒有離開障礙,所以沒有障礙。 譬如虛空,雖然一切世間,皆現在虛空的前邊,可是虛空不是現在一切世間的前邊。為什麼?因為虛空什麼也沒有,怎可以現呢!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一切諸法,皆能現在菩薩的前邊,可是菩薩不能現在一切諸法的前邊。 譬如虛空,雖然能普入一切,可是沒有邊際。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能普入一切諸法實相,可是菩薩心願,沒有邊際,沒有界限。 何以故。菩薩所作如虛空故。謂所有修習。所有嚴淨。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分量。如虛空清淨徧一切處。如是證知一切諸法。於一切法無有分別。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身。了一切方,無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為一切世間轉於*輪。未曾失時。 這些情形,是為什麼緣故?因為菩薩所作,都和虛空一樣的緣故。所說所有的修習,所有的嚴淨,所有的成就,皆和虛空一樣,皆是平等。一體(眞如實相的體性)一味(解脫之味)一種分量(無論大小,恰到好處),好像虛空那樣清淨,徧滿一切處,這樣證知一切諸法,都能明白,對於一切法,沒有分別。 菩薩能莊嚴清淨一切諸佛國土,能圓滿一切無所依身。明瞭一切的方向,沒有迷惑的時候。具足一切的力量,不能被摧壞。滿足一切無邊的功德,已經到了甚深微妙法之處。通達一切波羅蜜到彼岸的道路,普徧坐在一切金剛的寶座,普發一切隨類各得解的音聲,普為一切世間的眾生,轉大*輪,不曾失去應轉*輪的時候。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十種忍的法門,名叫如空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無生身,以無滅故。得無動身,以無壞故。得不實身,離虛妄故。得一相身,以無相故。得無量身,佛力無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無差別身,等觀三世故。得至一切處身,淨眼等照無障礙故。得離欲際身,知一切法無合散故。 菩薩中的大菩薩,成就這十種忍之後,又得到二十種身,甚至得到無量無邊的色身。我們凡夫為什麼沒有沒有這樣多的色身?因為我們不能忍。為什麼不能忍?因為我們把世間的一切,皆認為是眞實的,所以不能忍。假如被人罵一句,就受不了;假如被人說一句,就忍不住。 如有人說:「某某人是狗!這個人,一定不高興,你怎罵人呢!假設最初人的名字,就是叫狗,狗的名字,就是叫人。現在假如有人說你是人,你也會不高興,而生出煩惱來,為什麼罵我是人!所以說名詞是假名。因為假名,便看不破、放不下。就說罵我啦!罵你啦!罵他啦!有這樣多的麻煩。但如果沒有我的執著,就沒有身的執著,也沒有心的執著,沒有一切的執著。這時候,有人罵我,我當作唱歌來欣賞。如是的想,則無煩惱。 我們學佛法,就是學這個忍字。我常說:「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事事都能好。」這個忍,令人要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吃人所不能吃,穿人所不能穿,這種法門,要實實在在去做,不是說說就算了。所謂「菩薩不怕因不怕果,凡夫怕果不怕因。」菩薩在因地的時候,所行所作,非常謹慎,深恐錯因果。當他受果報時,便很歡喜來接受,而無怨言。凡夫在種因的時候,什麼也不怕,隨便可以殺人放火。對人說些刻薄的話,任性罵人,或惡意批評人。等到受果報時,才覺得很怕。有人說:「我為什麼要這樣的苦呢?」就因為你在以前所種這個因,所以要受這個果。 現在的世界,為什麼處處發生災難?因為眾生起惑、造業、受果報。不明白因果的人,無論什麼事,和人鬪,和人爭,越鬪怨仇越深,越爭是非越多。我們學佛法的人,切記!切記!不可和人鬪,更不可和人爭。所謂「爭之不足,讓之有餘。」吃虧就是佔便宜,這是經驗之談。 菩薩成就這種忍。①得到無所從來之身,因為無所去的緣故,也就是無來無去。②得到無生身,因為沒有滅的緣故。有生必有滅,若沒有生,也就沒有滅。③得到不動身,因為沒有壞的緣故。既然不壞,怎會有動?④得到不實身,因為離開虛妄的緣故。菩薩覺得自己的身體不是實在的,所以就離開虛妄。⑤得到一相身,因為無相的緣故。菩薩無我相,甚至一相也沒有。⑥得到無量身,因為佛力是無量的緣故。⑦得到平等身,因為同如相的緣故,所以沒有不平等。⑧得到無差別身,因為等觀三世無分別的緣故。在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沒有不同的身。⑨得到至一切處身,因為淨眼等照無障礙的緣故。菩薩因為修行菩薩道,所以得到千變萬化的色身,到任何地方,也無所限制。 凡是和菩薩有緣的地方,菩薩皆示現這種身去度眾生,大而佛剎,小而微塵。為什麼?因為菩薩得到清淨的天眼、肉眼、法眼、慧眼。用這四種清淨眼來普照,而無一切的障礙。清淨就是心中沒有染汚的思想,也就是沒有貪念,沒有欲念,沒有YIN念,這樣就能得到法眼淨(清淨法眼)。這種清淨法眼,能觀察盡虛空徧法界,所有一切處。有應度的眾生,菩薩即時示現其身前去度之。 一般人沒有得到法眼淨的時候,念經時,需要照經本來念。得法眼淨的人,開淨法眼,觀察盡虛空,徧法界都是道場,都是眾會。十方諸佛,正在那裡說經說法,十方菩薩,正在那裡講經說法。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法眼淨的人,想念經誦經,可以一目照了一切諸法實相,不需要對著經本來讀誦。 誰想開清淨法眼?那就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就沒有一切的障礙。得到法眼的人,看什麼都能看透看穿,好像隔著牆壁,便能看見牆外的事物。隔著大山,便能看見山那邊的事物。總而言之,無論什麼物,也擋不住視線。 得到法眼淨的人,觀察人的心裡在打什麼妄想?皆能清清楚楚的曉得。可是不要對他說:「呃!我現在知道你正在打某種的妄想?」那麼,人人就不敢接近你。為什麼?怕你揭穿他的秘密。所以要和光混俗,就像和他是一樣。好像有了寶珠,要藏在袋中,不可拿出來給人看。如果亮相:「我的寶珠,價值連城。」那麼,被土匪知道了,一定會來搶走寶珠。所謂「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這樣才能相安無事,和平相處。 有了法眼淨,雖然不會被人偷去搶去,但是有人會生出妒嫉心:「我怎沒有呢?我出家多年,用功修道,嚴持戒律,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坐著睡覺(夜不倒單)。為什麼沒有這種的境界?他為什麼能有呢?」於是心裡很不舒服,坐立不安,不是滋味,是妒嫉或是障礙?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為什麼?也不知道。所以要和其光,同其塵,在外表上多少要和他一樣。 挫其銳就是把智慧收起來,不要露出來,這樣子就沒有紛爭。他和你一樣,他就不生妒嫉、不生障礙。你們不信?為什麼有人妒嫉我、障礙我?因為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覺得我是奇怪的人,一天只吃一餐,坐著睡覺,天天搭衣,於是大驚小怪的說:「這個人,太愚癡啦!一天一餐,太胡鬧了!怎可以坐著睡覺?那能受得了?天天搭衣,多麼累贅!」或者說:「那裡太苦啦!人是受不了,不知是眞是假?」或者說:「大概不是那回事吧!」總而言之,我所行所作,都是不對的,吃一餐也不對,坐著睡也不對,搭衣更不對,這種批評,令人啼笑皆非,只好隨它去! 不但我個人是這樣的苦修,我所教化的美國弟子,也是這樣的苦修。他們又批評的說:「眞是害死人啦!」有一次,某法師來參觀佛教講堂(金山寺前身),發現在樓上放著二三十個木盒子,不知是做什麼用?晚上看見這些美國青年,做完晚課之後,好像鳥歸籠一樣,每個人把身體放在木盒裡,坐著睡覺。這時,他才知木盒的用處。便對我說:「噯呀!你眞害死人啦!怎能這樣的虐待他們,你太不對啦!」我說:「我沒有教他(她)們這樣子,而是他(她)們自己願意這樣子。所謂「道不同,不相謀。」我無法向他解釋。 出家人,應時時搭衣,才現比丘相。現在出家人,自己不搭衣,還說搭衣是不對。你們看看!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不要說自性的本來面目不認識,就是皮毛上的本來面目也不認識了。在外邊能見到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了,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黑為白,以白為黑;這樣怎能教化人呢?不但是在家人這樣的批評,就是出家人,也公開的說:「搭衣是不對的」,有這種的思想,實在令人痛心。沒有法子和他講眞理,越講眞理,他越不相信,會反過來說:「你那個才是假的。」佛教是不是值得痛心!眾生相就是這樣子。所以說:「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 ⑩得到離欲際身,要離開YIN欲的行為,因為YIN欲是生死的根本。我們為什麼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因為有這個YIN欲。有YIN欲的念頭,就有生死。離YIN欲的念頭,生死就了了。有人說:「我已經斷了YIN欲的念頭。」你說已斷了YIN欲之念頭,它是在裡邊藏著,你自己不知道而已。在八識田中的YIN欲念頭,不知已有多少?恐怕比泰山還要高,因為泰山是由一粒一粒微塵積集堆累而成的,所謂「自小累成高大」。在你心裡的YIN欲,比泰山的微塵還要多,不過自己沒有發現吧了。你要是眞的沒有YIN欲的念頭,那麼,你走路時,鞋不沾地,而無聲音。有這種境界,才能證明你離開YIN欲。 什麼是離欲際身?就是知道一切法,沒有一個合,也沒有一個散。很自然的,不是造作,不是勉強。有人問:「什麼是合?什麼是散?」簡而言之,結婚就是合,離婚就是散。就是這個。佛法就在你的身邊,並沒有離開你十萬八千裡。把佛法講到外邊去,講來講去,有什麼用?對你們聽經的人,沒有實際的用處。所以我講經,只講吃飯、穿衣、睡覺,就是這個道理。你們能弄清楚,就證聖人果。弄不清楚,糊塗來,糊塗去,臨死又蓋糊塗被。一生都糊塗,聽經也聽不明白。為什麼?因為我講的糊塗,所以你們聽不明白。現在我老老實實告訴你們,就是這個嘛! 得虛空無邊際身,福德藏無盡如虛空故。得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為性,如虛空故。得無量無礙音聲身,無所障礙如虛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淨菩薩行身,於一切處皆無障礙如虛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身,不可斷絕如虛空故。得一切佛剎中現無量佛剎身,離諸貪著如虛空無邊故。得示現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如虛空大海無邊際故。得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如虛空任持一切世間故。得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如虛空一切劫火不能燒故。得持一切世間力身,智慧力如虛空故。 ⑪菩薩又得到虛空無邊際身,因為福德藏是沒有窮盡那樣多,好像虛空一樣的緣故。⑫菩薩又得到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因為知道一切法相,都是一相。一相就是無相。是沒有相的,是寂靜的,是寂滅的。法是無性為性,根本就無法可說,好像虛空一樣的緣故。⑬菩薩又得到無量無礙音聲身,也可以說他的身,沒有數量,沒有障礙,又可以說他的音聲,沒有數量,沒有障礙,為什麼?因為沒有方法可以障礙住他的音聲和他的身體,所以說好像虛空一樣的緣故。⑭菩薩又得到具足一切善巧清淨菩薩行身,因為無論在什麼地方,皆無障礙,好像虛空一樣的緣故。⑮菩薩又得到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身,因為不可斷絕,好像虛空一樣的緣故。⑯菩薩又得到一切佛剎中示現無量佛剎身,因為能離開一切貪念,和一切執著,好像虛空一樣的緣故。⑰菩薩又得到示現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為什麼?因為猶如虛空,猶如大海,而沒有邊際的緣故。⑱菩薩又得到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為什麼?因為猶如虛空,它能任運支持一切世間的緣故。⑲菩薩又得到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為什麼?因為猶如虛空。無論遇著什麼大劫的火,都不能被燒的緣故。⑳菩薩又得到持一切世間力身,為什麼?因為智慧力,猶如虛空一樣的緣故。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忍。 各位佛的弟子!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十種忍的法門。 在中國是以農立國,老百姓皆知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人人在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割,冬天存藏。一年四季,全家得到暖飽,不受饑寒之苦。假設有人,春不種,夏不耘,等到秋天,坐在家裡,想收穫五穀,得到糧食,好過冬天,這是無有是處。我們修行,和種田一樣,先在福田中種善事。善事做到圓滿時,一切的問題,自然會解決。 我來美國弘揚佛法,為救眾生離苦得樂,所以天天講經說法,令你們開智慧,曉得因果報應,是千眞萬確的事實。故切記不可錯因果,否則墮地獄,永復不得人身。可是我沒有對你們講,聽經有什麼好處。聽經是為明白眞理,是為明白不懂的道理。明瞭之後,才能依法修行,得到眞正的快樂。所謂「信解行證」,按照這四步驟向前邁進,便能到究竟之處。 我們明白這個問題,必須重視佛教,必須擁護佛教,令佛教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續佛慧命,是佛教徒的天職。 無論什麼宗教?都是為眾生造幸福,不是給眾生惹麻煩。我們對於任何宗教,不可存成見,批評其他宗教不如佛教高明。我們要本著「道並行,不相悖」為原則。應該把所有的宗教義理,積集在一起,徹底研究一番,取其長,補其短,發揚光大,向前推行,否則,會被時代淘汰了。 有人問我:「你是什麼教?」我是眞理教,我是人教,我是眾生教,我是大眾教。因為眾生是人成的,人可以成佛,所以佛教可以叫人教,也可以叫眾生教。 佛教是盡虛空,徧法界。我們要把心量放大,包羅萬有。盡虛空,徧法界,都是眞理的表現。各位注意!今後不要和任何宗教分彼分此。他們和我們分彼此,我們不和他們分彼此,要這樣造作,才能息事寧人,否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相爭論,毫無意思。眞理不怕考驗。科學越進步,證明佛教的眞理更是正確。所謂「眞金不怕火煉」,越煉越是光亮,燦爛奪目。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想要重新宣說十忍的義理,乃用一百零七首偈頌,來表達其意。前百首偈頌,分為十段,每段有十頌,頌十種忍。後七首偈頌,是結歎。 譬如世有人 聞有寳藏處 以其可得故 心生大歡喜 譬如世間上,有這樣一種人,聽到人家說,在某處地下有寶藏,如果得到此寶,可以富甲天下。這人認為有機會,可以得到寶藏的緣故,於是心中生出大歡喜,因為寶藏能滿足他所求的希望。 如是大智慧 菩薩眞佛子 聽聞諸佛法 甚深寂滅相 有這樣大智大慧,才是眞正佛的弟子。他能聞到諸佛所說一切的法,這種法都是無上甚深的寂滅相,所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聞此深法時 其心得安隱 不驚亦不怖 亦不生恐畏 菩薩聞到般若深法的時候,他的心得到大安隱,也不驚慌,也不恐怖,也不畏怕,沒有一切的恐懼。能有這樣的安隱,那麼,才能深入經藏,得到如同大海一般博廣的智慧。 大士求菩提 聞斯廣大音 心淨能堪忍 於此無疑惑 大士就是大菩薩。大士是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求菩提道(覺悟之道)。聞到這種甚深廣大的法音,心中非常清淨,能堪忍這種法門,而對這種法門沒有疑惑。 自念以聞此 甚深微妙法 當成一切智 人天大導師 菩薩自憶念研究,自己所聽到這種甚深微妙法。將來應當成就一切智慧,而做人間和天上的大導師,也就是佛,佛就是人天的師表。 菩薩聞此音 其心大歡喜 發生堅固意 願求諸佛法 菩薩聽到這種無上甚深微妙的法音,心中生出大歡喜,發生堅固的意志,願求諸佛所說的微妙法。 以樂菩提故 其心漸調伏 令信益增長 於法無違謗 因為菩薩歡喜菩提覺道的緣故,所以將其心漸漸調伏了。使令信心,漸漸增長。對於佛法,既不違背,又不誹謗,擁護佛法,宣揚佛法。 是故聞此音 其心得堪忍 安住而不動 修行菩薩行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聽到這種法音,其心便得到堪忍的思想,安住在堪忍的境界,而心不動搖,來修善軛六度萬行的菩薩行。 為求菩提故 專行向彼道 精進無退轉 不捨眾善軛 修行菩薩道的菩薩,為求無上菩提覺道的緣故,專一其心來修行,趣向菩提道,時時精進,刻刻精進,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不捨一切的善軛。 以求菩提故 其心無恐畏 聞法增勇猛 供佛令歡喜 菩薩以求菩提的緣故,所以晝夜精進,而不懈怠。菩薩的心中不生恐怖和畏懼,也不怕佛道遙遠,只是一心向前精進。聽到諸佛所說的法,更增加勇猛精進的心。菩薩時常到十方諸佛國土去,供養諸佛,承事諸佛,令諸佛生大歡喜。 如有大福人 獲得眞金藏 隨身所應服 造作莊嚴具 好像有個大福報的人,獲得一個眞金的寶礦,把所得的眞金帶在身邊,用它製造種種的莊嚴具(一切器皿),以供養三寶。 菩薩亦如是 聞此甚深義 思惟增智海 以修隨順法 菩薩也像這樣子,聽到這種甚深法的義理,他就思惟修行,來增加智慧,猶如大海,且修行隨順眾生的法門。 法有亦順知 法無亦順知 隨彼法如是 如是知諸法 法有相菩薩也知道,法無相菩薩也知道。隨順一切法來修行,有這種的無生法忍,隨順諸法,了知一切諸法實相。 成就清淨心 明徹大歡喜 知法從緣起 勇猛勤修習 怎樣才能成就清淨心?就是勤修六度萬行,實行菩薩所行之道。這樣才能圓滿功德,成就清淨心。成就之後,才能明徹(明白徹悟),然後就生大歡喜心。知道一切法,是從緣所生起。雖然明瞭是空,但不執著於空,而勇猛精進,勤加修習。 平等觀諸法 了知其自性 不違佛法藏 普覺一切法 以平等心來觀察一切諸法,明瞭知道諸法的自性,不違背諸佛的法藏,普徧覺悟一切諸法的道理。 志樂常堅固 嚴淨佛菩提 不動如須彌 一心求正覺 志願的歡喜心,要常堅固,猶如金剛,不可破壞。莊嚴清淨佛的覺道,不動不搖,好像須彌山那樣的穩定,一心一意以求無上正等正覺的法門。 以發精進意 復修三昧道 無量劫勤行 未曾有退失 因為發勇猛精進的意志之願,所以又勤修三昧(正定正受)的道。從無量劫以來,一直到現在,勤加修行,未曾有退轉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 菩薩所入法 是佛所行處 於此能了知 其心無厭怠 菩薩所證入的法門,就是佛所行之處。對於這種法門,能明瞭知道之後,則心不會生厭倦,也不會生懈怠,也不會在聽經的時候,坐在那裡睡覺。為什麼要睡覺?因為求法心不認眞,不明白求法的重要性,所以被昏沉境界所轉,而生厭怠心。如果求法是誠懇,絕對不會睡覺的,一定聚精會神在聽經,心中也沒有一切妄想。 如無等所說 平等觀諸法 非不平等忍 能成平等智 好像無等(佛)所說的法,教眾生用平等心來觀察一切諸法,又教眾
|
|
|
|
|
|
上一篇:濟群法師:如何才能使身體健康?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5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