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7-3) (總第4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0
如果有灰塵,你不打掃,修行也難成就,
還是現實一點,不要拼命的求高
提要:
■ 把束縛你的煩惱繩子解開了就叫解脫,在煩惱上發揮煩惱,那就綁得更緊,
更難解脫
■ 佛弟子修解脫法,走在解脫生死的道路上稱賢
■ 歸依要嚴肅一點,要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受歸依
■ 我不跟邪師走,我要學正法,我會有罪過嗎?有罪過沒罪過不根據他講,
要根據佛說的
■ 不修解脫法,你自己沒有辦法解脫,你怎麼度眾生,所以有解脫才有菩提
大道
■ 如果有灰塵,你不打掃,修行也難成就,還是現實一點,不要拼命的求高
把束縛你的煩惱繩子解開了就叫解脫,
在煩惱上發揮煩惱,那就綁得更緊,更難解脫
什麼叫解脫?你把繩子解開就叫解脫。繩子是比喻煩惱,解脫是從煩惱中得到解脫的,在煩惱起來的時候斷掉煩惱,你就得到解脫了。在煩惱起來的時候發揮你的煩惱,是在繩子上面又綁了繩子,那綁得更緊了,負擔更重了。重了就要下沉,輕了就會上升。
佛弟子修解脫法,走在解脫生死的道路上稱賢
我們今天學習普賢菩薩的“賢”。按照佛法解說,“佛弟子修解脫法,走在解脫生死的道路上稱賢”,你走在解脫道上,還沒有證果,叫賢,證了果就叫聖。《歸敬頌》裡說:諸佛正法賢聖僧,直至菩提永皈依。諸佛,是佛寶;正法,是法寶──只有正法稱寶,邪法不能稱寶;賢聖僧是僧寶。如果這位修行人沒有證果,可是他修解脫法,走在斷煩惱的路上,就稱賢僧,你可以歸依他。經書上說得很清楚是歸依賢聖僧,不能歸依假和尚,也不能歸依戒律不清淨、為名為利搞鈔票的。
歸依要嚴肅一點,要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受歸依
佛法是供我們學習修行的,出家人是指導我們學習的老師,所以我們稱出家人師父。是跟賢聖僧學。你跟假和尚學,那就糟糕了。從前清定上師講法時說過:師父說假話,徒弟也說假話;師父喝酒,徒弟也喝酒。因為他看師父能這麼做,我當然也可以。歸依了以後就會學樣,學壞了怎麼辦?所以歸依要嚴肅一點,要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受歸依。
我不跟邪師走,我要學正法,我會有罪過嗎?
有罪過沒罪過不根據他講,要根據佛說的
現在佛門裡不好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前幾年我聽到一個師父跟徒弟說:“即使我是邪的,你也必須要聽我話。”這還叫什麼師父?還說了幾句恐嚇人的話,“你不聽我話,你會下地獄。”簡直是胡說八道,我看這個師父倒要下地獄。(笑聲)或者你干脆說得清楚一點:你是我徒弟,即使我邪的,你也要聽我話,將來我下地獄,就不准你不下地獄。
很多人聽了這話很恐慌,來問我,“我不跟他走,我要學正法,到底我有罪過嗎?”棄邪歸正、棄暗投明有罪過嗎?佛是叫你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呀。有罪過不罪過不根據他講,要根據佛說的。
不修解脫法,你自己沒有辦法解脫,
你怎麼度眾生,所以有解脫才有菩提大道
我們走菩提大道是為了度眾生快快成佛,你不學解脫法、不修解脫法,你自己沒有辦法解脫,你怎麼度眾生、怎麼使眾生成佛啊?所以有解脫才有菩提大道,沒有解脫你是空口講白話,沒有意思的。
如果有灰塵,你不打掃,修行也難成就,
還是現實一點,不要拼命的求高
舉個例子,六祖的偈子境界很高。“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灰塵,何必天天去打掃?
可是再想一想,如果有灰塵,你要不要打掃?天氣熱了,你們都忙著洗澡。假如告訴你:本來沒有灰塵,你何必天天去洗澡,行得通嗎?不洗澡難受啊,因為有骯髒啊。所以自己沒水平,卻愛說大話,豈不變成狂禅了?
眾生有個習氣,就是好高鹜遠,好比幼兒園裡來了一個中學老師,小朋友問:“這位大哥哥哪裡來的?”“他是中學老師。”“哼,中學可比不上大學呢!”也不照照臉,你自己還在拖鼻涕呢。末法時期為什麼修行很難成就?都架空了。還是現實一點,不要拼命的求高。
普賢行願品(7-4) (總第41)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0
菩提大道不離三界,解脫道不入三界
提要:
■ 鞋跟高,可不是人高,不修出離法的輕毛菩薩,要不了多少時候仍然掉下來
■ 大菩薩不入三界,也不離三界,離開了三界,無眾生可度,你也不可能成佛
■ 菩提大道不離三界,解脫道不入三界
■ 心不被世俗感情、世俗知見及種種煩惱所迷惑,就叫心出家
■ 度眾生時,所遇到的五欲境界,要觀如影如幻,可別丟掉了自己的覺悟,
經書上有說“欲影百忙紛動巧持真”
鞋跟高,可不是人高,不修出離法的輕毛菩薩,
要不了多少時候仍然掉下來
剛剛開放的時候,女孩子差不多都突然變高了,不是人長高,是鞋跟高了。從醫學來講,穿高跟鞋很不科學,對身體沒好處。同樣道理,在學修佛法上那些人拼命追求高,搞個空架子,有什麼好處啊?所以能海上師當年說過:那些不修解脫道,不修出離法的人,自稱菩薩,這叫“輕毛菩薩”。毛很輕的,只要人一吹就上去了。有許多高,都是人吹出來的,可是要不了多少時候仍然掉下來,所以修行要腳踏實地。
大菩薩不入三界,也不離三界,
離開了三界,無眾生可度,你也不可能成佛
我們要修解脫法,為的是要出離三界。不斷煩惱、不從煩惱中得到解脫,你怎麼出離三界?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都是大菩薩,大菩薩都是出離三界的,所以我們真正要學菩薩法,首先要學習大菩薩的榜樣,要出離三界。可是光出離三界還不夠啊,大菩薩的境界他是不入三界,也不出三界,所以要再學不離開三界。說這不是矛盾嗎?這叫矛盾的統一。
我現在出門比較忙,因為很多地方都有我的學生,他們邀請我,我不得不去,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在高速公路上有個服務區叫“三界服務區”,我的小車常在這個“三界”裡進進出出,既然進就等於不離,既然出就等於沒進,簡單說無進亦無出。修菩薩法也是這麼修,不入三界,是不入三界的煩惱;不出三界,為了度眾生,絕不離開三界。這就是菩薩的偉大、菩薩的功德。離開了三界,你哪兒去度眾生?無眾生可度,你也不可能成佛。
菩提大道不離三界,解脫道不入三界
菩提大道就是不離開三界,解脫道是不進入三界。菩薩身在三界裡,可是不進入三界的煩惱,不跟著眾生的煩惱走。比如你們居士回家,你們不要卷進家的煩惱,這就叫身不出家心出家。
心不被世俗感情、世俗知見及種種煩惱所迷惑,就叫心出家
什麼叫心出家?心不被世俗上一切,包括世俗感情、世俗知見、世俗上的種種煩惱所迷惑。
從前靜天法師講過,身不出家心出家,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因為修行不光是剃頭、穿和尚衣服,修個形象,關鍵是修顆心,你心不出家不可能成就。我們不離三界是菩提心,不進入三界的煩惱是出離心,也就是清淨心。
度眾生時,所遇到的五欲境界,要觀如影如幻,
可別丟掉了自己的覺悟,經書上有說“欲影百忙紛動巧持真”
你們小住同學遠道而來,今天有五位同學要走了,講課前我特地抽時間跟你們座談了一下,解答了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我要想好好修行,必須要心一境性,但我又要度眾生,這個矛盾怎麼解決?經書上有句話嘛,你們回去是回到五欲的環境,要把五欲環境看成影子那樣如影如幻,不要執著它,所以叫“欲影”。“百忙”,度眾生的事業忙得很,為了培養咱們菩提心功德,咱們越忙越歡喜。可是許多新來的同學不適應,說:“你們太緊張了”,不是太緊張了,是太忙了,咱們一切都是親自動手,從不雇工。
普賢行願品(7-5) (總第42)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0
居士雖精進,但放不下有什麼用?
不肯放下,就永遠是個居士
提要:
■ 色聲香味觸會帶給我們莊嚴,可不能貪執,在貪執上再起煩惱,就更不對了
■ 是煩惱要你的命,解脫道就是要你走出離煩惱的路
■ 整頓道風第一件事,就要恭敬出家人,居士不恭敬出家人,沒道理
■ 居士雖精進,但放不下有什麼用?不肯放下,就永遠是個居士
■ 出家了就沒有家,居士不僅執著“我”還執著“我所”,這樣修行修到哪裡
去了
■ 要做一個對世俗沒有感情的人,成年子女應照顧父母,哪有還要父母照顧的
色聲香味觸會帶給我們莊嚴,可不能貪執,
在貪執上再起煩惱,就更不對了
咱們這裡也有色聲香味觸,佛堂這麼莊嚴,不是色嗎?點香供佛不是香嗎?過堂吃碗青菜也有味啊,禮拜,頭碰到地也有觸。忙得很,可是不要執著。有些人很執著啊,就說觸吧,我年輕時到過福州,有人跟我說:“老師,我本來一天磕一百個頭,後來加到三百,最近加到五百,有一次磕得我頭暈,頭碰在屋柱上,流血了,現在我還包著紗布。”這太執著了!磕頭是個儀式,真正的恭敬是心裡恭敬。佛只叫我們頂禮三次。你執著一個法,已經不對了,何況執著自己的煩惱,豈不是更不對了嗎?
是煩惱要你的命,解脫道就是要你走出離煩惱的路
有句老話說:真要命啊。誰要你的命啊?煩惱要你的命。怎麼對付煩惱呢?就是走解脫道的路,解脫道就是出離道,解脫煩惱就是出離煩惱。
整頓道風第一件事,就要恭敬出家人,
居士不恭敬出家人,沒道理
我現在各地的學生加起來,人數也不少,不過大多數都是居士,出家同學很少,所以咱們看見出家同學來,高興得不得了,物以稀為貴啊。
今年元旦第一天我就講整頓道風的話,第一件事情是恭敬出家人,要把佛門對出家人不尊重的現象扭轉過來。我們是佛弟子,要依教奉行,居士應該恭敬出家人,居士不恭敬出家人,沒道理。
居士雖精進,但放不下有什麼用?
不肯放下,就永遠是個居士
能海上師從前講過,一個出家人在茶館聊天喝茶也比居士強。我想不通,出家人應該精進修行嘛,這麼懈怠,居士倒精進修行,怎麼還比居士強呢?因為我經常講法,講法對我也有幫助,就等於給自己重講一遍,有許多事情要講清楚,自己還要思考思考,慢慢就想通了。居士精進,精進得放不下,有什麼用?非但放不下家,連看電視都放不下,有些人看得迷了,一定要看到熒光屏說“明天見”,他才關。(笑聲)有些居士還去吃肯德基,還去搓麻將,即使你精進,天天唸經,你不肯放下家,只能永遠是個居士,不可能成為出家人,出家就是出離家庭。
出家了就沒有家,居士不僅執著“我”還執著“我所”,
這樣修行修到哪裡去了
出家了就沒有家,難道出家人沒有親人,沒有父母、子女啊?僅僅是居士放不下,出家人放得下。居士不但執著“我”,連“我所”都放不下,那是很多了,“我的房子,我的汽車,我的冰箱,我的兒子,我的女兒,我的孫子,還有我的情人”,你這樣修行,修到哪裡去了?
要做一個對世俗沒有感情的人,
成年子女應照顧父母,哪有還要父母照顧的
我常用自己的例子來啟發你們,我是沒感情的,我對房子沒感情,對汽車沒感情,對電視機也沒感情,對兒子女兒都沒感情,我要走就走了。比如說我總是叫我兒女過來,假如我接到一只電話,“爸爸我很想你,你來看看我吧。”笑話不笑話,你幾歲了?成年兒女應該探望父母,還要父母來照顧你?
普賢行願品(7-6) (總第43)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0
人總是有感情的,對子女總是難放下,
可是不要影響你的修行
提要:
■ 人總是有感情的,對子女總是難放下,可是不要影響你的修行
■ 你對人世間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羅漢
■ 放不下煩惱的人,就去不了極樂世界,因為有愛心就有留戀,有瞋心就要
去算賬
■ 癡心放不下的人,來世還要做鴛鴦
■ 眾生都是我們親人,我們心裡的煩惱才是我們的仇人
■ 佛弟子不要總以為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心,還是很骯髒啊
■ 強調“我就是這個脾氣”,這種傲慢的人,就像強盜個個都認為自己是英雄
■ “當依戒依法攝持眾生,弘揚正法,為使正法久住”,這樣一顆心,就是
菩提心
人總是有感情的,對子女總是難放下,
可是不要影響你的修行
有些人很想修行,一直拖到做奶奶了還是修不起來,也不看看後面的日子還有多少,從前有個居士跟師父說:“師父,我很想修行,我肯定要來修行,等兒子娶了媳婦,女兒找到女婿,這兩件事情辦妥了,我就來了。”師父笑笑,“那時你也來不了,孫子爬到你身上來,你還來得了嗎?”人總會有感情,可是不要影響了我們的修行。你不修行,連你自己都度不了,你怎麼去度親人啊?
你對人世間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羅漢
所以能海上師這句話,我後來才想明白:比丘即使在茶館裡喝喝茶,不精進修行,可是他放下了家。一個什麼也放不下的人怎能不恭敬一個放得下的人?修行就是修個放下。你對人世間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羅漢。
放不下煩惱的人,就去不了極樂世界,
因為有愛心就有留戀,有瞋心就要去算賬
說起來你們是放不下外面的東西,放不下我所,真正說起來你是放不下你的煩惱。為什麼你放不下這些東西?因為你有貪心啊,或者你有瞋恨心也放不下。臨終時你會向阿彌陀佛告假:“我暫時不能去,我要找阿三算賬,不跟他算賬,我一口氣咽不下。等算了賬,我再去極樂世界。我活著的時候搞不過他,我死了變了鬼也要抓他。”
癡心放不下的人,來世還要做鴛鴦
如果你癡心放不下呢?“但願來世再做夫妻。”什麼夫妻?就是鴛鴦,這麼癡頭怪腦的,不下畜生道才怪呢!所以起煩惱的時候,要斷煩惱,不要去依順煩惱、發展煩惱,覺悟不覺悟就看這個時候。
眾生都是我們親人,
我們心裡的煩惱才是我們的仇人
無論哪個眾生都是我們的親人,煩惱才是我們的仇人。即使這個人表現不好,我們看不慣、厭惡他,從本性上看,人個個都好,就是身上的煩惱不好。所以我們不要厭惡人,要厭惡他身上的煩惱。作為一個發菩提心的人,應該是去幫助他、去掉他的煩惱。那麼怎麼樣能斷煩惱呢?簡單扼要一個總綱: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
佛弟子不要總以為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
照照自己心,還是很骯髒啊
“一切解脫都從潔白善心中出生”。佛教就是淨化人心,眾生心地太骯髒,如果眾生心地是清白的,何用佛教來淨化人心呢?如果世界上都是佛了,還分什麼佛和眾生?佛也沒有了。也就是說,沒有二的時候,一也不存在了,有二才有一啊。所以我們每個佛弟子不要貢高我慢,總以為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心,還是很骯髒啊。
強調“我就是這個脾氣”,這種傲慢的人,
就像強盜個個都認為自己是英雄
什麼骯髒?貪瞋癡就是骯髒。如果你保留貪瞋癡,你不可能得到解脫。有許多人保留得很厲害,從人間普普通通的話,就可以聽出來。兩個人話不投機,一個人就說:“我就是這個脾氣。”而且說的時候非常的傲慢,意思是告訴人家:我就是這個脾氣,難道你不知道嗎?看你把我怎麼辦?就像強盜個個都認為自己是英雄。
“當依戒依法攝持眾生,弘揚正法,
為使正法久住”,這樣一顆心,就是菩提心
咱們應該隨時隨刻以佛法來淨化我們的心,就是要勤修戒定慧。“當依戒依法攝持眾生,弘揚正法,為使正法久住”,這樣一顆心,就是菩提心。從前我們聽完經總要唸,“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不光我自己要發菩提心,還要帶領所有見到聽到法的人都發菩提心。所以今天我講法,你們聽到法了,大家都要回向到菩提心上去。
普賢行願品(7-7) (總第44)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0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聽法就來,
想修行成就,就發菩提心來常住
提要:
■ 為使正法久住,這是最大的菩提心,不應認為法滅不滅跟我沒關系,我走
了,你不走,將來法滅了,你活該
■ 為正法久住,依戒依法組織僧團,為使修行人能得解脫,這就是菩提心
■ 制戒有十義,能使你得解脫,能令正法久住
■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聽法就來,想修行成就,就發菩提心來常住
為使正法久住,這是最大的菩提心,不應認為法滅不滅
跟我沒關系,我走了,你不走,將來法滅了,你活該
為使正法久住,這是最大的菩提心。假如說:我聽到佛法了,我修行求解脫,只要我解脫了,等我死了以後,正法滅了,我也不管了,因為我得度了。(笑聲)或者想:我是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他們不想早去極樂世界,假如我走了,法滅掉了,活該。(笑聲)這些都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要使正法一直久住在娑婆世界,傳燈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啊。
為正法久住,依戒依法組織僧團,
為使修行人能得解脫,這就是菩提心
所以為了使正法久住,我們佛弟子就應該要依戒依法。依戒依法就能解脫煩惱,就能出離三界,發了菩提心以後,依戒依法去弘揚正法攝持眾生,就走上了菩提大道。解脫要依戒依法,走上菩提大道也要依戒依法去攝持眾生,發菩提心的目的為了正法久住,要正法久住就要依戒依法。
那麼怎麼依戒依法啊?你光戴一頂帽子不夠的,稻草人也有帽子的,起什麼作用?
“組織僧團就是菩提心”,為了正法久住,就要組織僧團,別以為這是聲聞乘,不是菩薩乘。組織僧團是為了使大家在僧團裡好好修行,得到解脫。僧團裡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工作,廚房、庫房、客堂等等,這些都要靠僧團組織起來,這些工作組織好了,大家可以安心修行。
制戒有十義,戒能使你得解脫,能令正法久住
修行必須依戒依法,所以要使正法久住,大家都能安定修行,必須要有戒。戒能使你得解脫,能令正法久住。如來制戒,最後的目的就是正法久住。
制戒有十種意義,一,攝取於僧,把修行人組織起來;二,令僧歡喜,僧團要歡歡喜喜;三,令僧安樂,要讓大家心要安樂;四,未信者信,還沒有信的要使他信;五,信已增長,已經信了,要使他信心增加;六,難調者調,怎麼樣使難調的人調伏呢?要以戒去調伏;七,慚愧者安,奉律修行的善行比丘,容易進入定慧,乃至無漏涅槃;八,斷現有漏,戒的功德能把你現在的煩惱斷掉,你們學的文殊法,裡邊戒很完備,有五戒、八戒還有菩薩戒,你只要照戒的要求去做好了;九,斷當有漏,戒能夠把你後世的煩惱也斷掉,就是使你今生證阿羅漢果;最後,能使正法久住。
所以你們假如發心,要使正法久住,就要依戒,戒定慧我們先說一個戒,要做到攝取於僧,令僧歡喜,令僧安樂,未信者信,信已增長,難調者調,慚愧者安,斷現有漏,斷當有漏,然後才能使正法久住。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聽法就來,
想修行成就,就發菩提心來常住
如我今天只是報一個名相。你們可能已經著急了,傅老師講法真慢啊,聽了幾天,“普賢”兩個字還沒講完了,這樣子講下去,咋辦了?有辦法,你多留幾天。(眾笑)說“我放不下”,放不下嘛只好回去,“那我想聽法呀。”聽法嘛就來,想修行成就,就發菩提心來常住。(眾笑)今天嘛就給大家講到這兒。
普賢行願品(8-1) (總第45)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能在眾生心裡普及菩提心,這個功德最大了,
能在發菩提心眾生面前供養一盞燈,
功德勝過在十方佛前供養十萬盞燈
提要:
■ 能在眾生心裡普及菩提心,這個功德最大了,能在發菩提心眾生面前供養
一盞燈,功德勝過在十方佛前供養十萬盞燈
■ 釋迦太子為了解除眾生的生老病死苦而出家修道,這顆心就是菩提心
■ 中國佛門一開始就混雜了儒教道教思想,從紊亂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衰落
■ 在中國佛門三教混雜的地方,佛教氣味都快沒了,三教要互相尊重,但沒
必要混起來
■ 佛教裡找不到儒教道教,儒教道教裡也找不到佛教,明明三家偏要說一家,
這個顛倒也太厲害了
能在眾生心裡普及菩提心,這個功德最大了,能在發菩提心
眾生面前供養一盞燈,功德勝過在十方佛前供養十萬盞燈
我們繼續講《普賢行願品》。普是普及,能在眾生心裡普及菩提心,這個功德最大了,因為眾生有了菩提心,將來決定會成佛。一般人只知道供養佛,不知道供養眾生,這樣的佛弟子覺悟還不夠普及。有人供佛供到十萬盞燈,這當然功德極大,假如在十方佛,每尊佛面前都供養十萬盞燈,這個功德大得沒辦法算了。可是釋迦佛說,這個功德還比不上你在一個發菩提心眾生面前供養一盞燈。佛雖然這麼說了,如今的佛弟子卻不大肯這麼做,為什麼現在的佛弟子修行修不起來,供養的功德也不大,一切都沒有力量,就是因為不肯聽佛的話,自己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這種現象在末法時期非常嚴重。
釋迦太子為了解除眾生的生老病死苦
而出家修道,這顆心就是菩提心
我們如果發心,把菩提心普及到每個眾生心裡,十方如來都會歡喜。發了菩提心就要走上菩提大道,菩提大道非常廣大,要有大雄大力才能邁得上去。你不走上菩提大道,你怎麼修成菩提呢?每個寺院大雄寶殿裡供的都是釋迦佛,因為釋迦佛有大雄大力,所以他能修成佛道。釋迦佛的大雄大力來自於菩提心,他看到眾生的苦,為了解除眾生的生老病死苦,去出家修道,這就是菩提心。我們學佛就要學釋迦佛的榜樣。
中國佛門一開始就混雜了儒教道教思想,
從紊亂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衰落
佛教傳到中國歷史已久,如今末法時期中國佛門的思想非常紊亂,因為一開始就是儒教、道教、佛教混為一家,好比說,把貓、狗、猴子關在一只籠子裡,還很有理由,說“它們都是動物,一家子。”那不紊亂才怪呢。狗喜歡叫,貓喜歡豎尾巴,猴子喜歡抓頭皮,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主張,怎麼統一?對它們修供養,也很難統一,狗要吃肉骨頭,貓要吃魚,猴子要吃桃子。釋迦佛沒叫你搞成這麼復雜、這麼紊亂呀,不聽釋迦佛的話,能搞得好嗎?
在中國佛門三教混雜的地方,佛教氣味都快沒了,
三教要互相尊重,但沒必要混起來
長時期來很多地方儒教、道教、佛教混在一起,究竟使佛教興起來了,還是使佛教衰敗了?看看現實,那些混起來的地方,佛教的氣味快沒了,儒教、道教的氣味卻很濃厚。當然,咱們對儒教、道教也要尊重,但是不必要混起來,各有各的特性呀。
佛教裡找不到儒教道教,儒教道教裡也找不到佛教,
明明三家偏要說一家,這個顛倒也太厲害了
比如說男生宿捨跟女生宿捨當然要分開來,混在一起不出事才怪呢。男女總要分分清,佛教、儒教、道教總要分分清,分不清就會糊塗,就會鬧笑話。拿廁所來說,男的就要上男廁所,女的就要上女廁所,全世界都是男廁所女廁所分開來的。假如我傅老師上廁所了,你們男生只能進男廁所去找我,你們能到女廁所來找我嗎?(眾笑)你女廁所裡也找不到我呀。同樣道理,你能在儒教、道教裡找到佛教嗎?你能在佛教裡找到儒教、道教嗎?明明三家,偏要說一家,這個顛倒也太厲害了。要明白我們今天的師父是釋迦佛,不是太上老君,也不是孔丘。
普賢行願品(8-2) (總第46)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要培養成佛門龍象,就要學習釋迦佛的大雄大力,不出家也得離家,空喊發菩提心行嗎?
提要:
■ 要培養成佛門龍象,就要學習釋迦佛的大雄大力,不出家也得離家,空喊
發菩提心行嗎?
■ 不解脫腿上繩索,能日行千裡嗎?不修解脫法,又不說法度眾生,能行
菩薩道嗎?
■ 不斷煩惱就不是修行人,修行人當什麼博士,佛希望你當個善知識
■ 發了菩提心的大乘,哪會去否定解脫乘?解脫法不修,菩薩法修不起,
充其量是個人天乘
■ 拿了幼兒園證書去進大學,那可不是人小志不小,而是狂妄自大
要培養成佛門龍象,就要學習釋迦佛的大雄大力,
不出家也得離家,空喊發菩提心行嗎?
要學釋迦佛的大雄大力,你才能邁上菩提大道。第一點,要滿胸懷裝的是全體眾生,我是為了解除眾生的苦,所以才學佛修行,才出家;第二點無論世俗人怎麼阻撓怎麼反對,我仍然要出家修行。你們居士同學發了菩提心,離家來佛學苑接受培養,將來培養成才,廣度眾生,不出家至少也要離家吧。你沒有這種大雄大力,空喊“發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快快成佛”,能頂事嗎?
不解脫腿上繩索,能日行千裡嗎?
不修解脫法,又不說法度眾生,能行菩薩道嗎?
為什麼要出家?為什麼要離家?為什麼要修行?為了要解脫!你自己都解脫不了,你怎麼幫助眾生解脫?如今的佛弟子往往是自己不求解脫,口裡喊得好: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算你是一匹千裡駒,四條腿綁起來了,能日行千裡嗎?非但不能跑,連站也站不起來。有些人,你幫他把繩子解開,他還不要呢,因為他覺得你這是找他麻煩。自己不求解脫,又不求人家幫他解脫,又要人家承認他是千裡駒,即使真的是千裡駒又起什麼作用呢?
好比有人發心出家了,可他不修解脫法,不求解脫,又不講經說法度眾生,僅僅換了衣服,只是形式上出家。
不斷煩惱就不是修行人,
修行人當什麼博士,佛希望你當個善知識
你們離家來這兒學法也是如此,你很想把自己培養成佛門龍象,可是自己煩惱重,又不想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那你怎麼去解脫眾生煩惱?即使你將來佛法講得很好,那叫佛學專家,不叫佛弟子。現在的佛學院很多都是在培養佛學專家,並不是在培養修行人。還有人只想在裡面拿個碩士、博士,卻不想用佛法改造自己。整個三藏十二部裡,佛有沒有希望你當碩士博士?佛是希望你當善知識。
發了菩提心的大乘,哪會去否定解脫乘?
解脫法不修,菩薩法修不起,充其量是個人天乘
釋迦佛當年大雄大力,發了菩提心,逾城出家,修的是解脫法,最後在菩提樹下成佛。可是佛教傳到中國來,片面地理解大乘佛教,發了菩提心就否定了小乘。小乘是一般的稱呼,應該稱為解脫乘、聲聞乘、根本乘。修菩薩法的看不起聲聞乘,所以形成長期以來居士看不起出家人,居士自以為我是菩薩乘,出家人是聲聞乘,他們出家是自己了生死。可再看看你這個修“菩薩法”的居士,菩薩法也不懂,菩薩戒也搞不清楚,又沒有什麼菩薩的行動,聲聞乘又不要,菩薩法又不像,充其量是個人天乘,這樣就把修行架空了。
拿了幼兒園證書去進大學,
那可不是人小志不小,而是狂妄自大
正好比沒有小學、中學哪來大學?一個小孩子鼓足勇氣到大學裡去報考。考官說:“你這麼小,怎麼來考大學?”“人小志不小哇。”拿出畢業證書一看,卻是幼兒園的證書。(笑聲)真是不腳踏實地的狂妄自大!要知道釋迦佛成佛了,他去鹿野苑去度五比丘,還是講的四谛法呀。
普賢行願品(8-3) (總第47)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發要發菩提心,修要修
解脫法走在賢聖的道路上
提要:
■ 發要發菩提心,修要修解脫法走在賢聖的道路上
■ 離開了世俗,有人還想套進去,得到身解脫了,有人還想投到身不由己裡去
■ 發菩提心的人應把他人放在前面,可要使菩提產生力量,還是應先提高自己
■ “心有大小,法無高下”,沒有根本,誇誇其談,頂什麼用?
■ 我年輕時,法師總鼓勵大家把大乘佛法傳到小乘國家去,而如今卻把趕經忏
這一行傳過去了
■ 希望整個佛法不要被趕經忏淹沒了,要搶救佛法,就要發菩提心,如果打
自己的小算盤,只看眼底下幾粒米,能飛得高嗎?
發要發菩提心,修要修解脫法走在賢聖的道路上
所以學習普賢菩薩的“賢”,希望大家都修解脫法走在賢聖的道路上。能海上師主張發要發菩提心,修要修解脫道,修行要講實際。
離開了世俗,有人還想套進去,得到身解脫了,
有人還想投到身不由己裡去
你們同學不管出家還是離家,至少你們得到身解脫了吧:你們在這裡,身子就解脫了世俗的束縛,而且還能天天學法修行,培養自己。這麼好的條件有的人還想回家呢,離開了束縛,還要再套進去。一回家,馬上男朋友找你去跳舞,女朋友要你陪她到超市去,那麼繩子又把你綁住了。世俗的生活裡身不由己啊,已經身解脫了,還要再投到裡邊去,就好比已經從戒毒所出來了,還想去吸點毒。
發菩提心的人應把他人放在前面,
可要使菩提產生力量,還是應先提高自己
發菩提心,是把他人放在前面,自己放在後面,但是真正度眾生要產生力量,還是“自”在前面,“他”在後面,叫“自他二利”,這是講真正的利益。你自己沒有力量,怎麼去利益他人呢?我們發菩提心是為眾生而自利,不是為自己而自利。
“心有大小,法無高下”,
沒有根本,誇誇其談,頂什麼用?
可是中國佛門多少年來,形成了一個不恰當的傳統:輕視根本,想扭轉過來很吃力啊。當年能海上師出席世界佛教會議,回來做傳達:“希望大家不要再說東南亞國家的佛教是小乘佛教,人家對我們有意見。”《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心有大小,法無大小,小乘實際是根本乘,你沒有根本,只會誇誇其談,頂什麼用?
我年輕時,法師總鼓勵大家把大乘佛法傳到小乘國家去,
而如今卻把趕經忏這一行傳過去了
我年輕時,有講法我都去聽,我是很喜歡聽法的。經常聽到這句話:“東南亞國家是小乘佛教,他們可憐,聽不到大乘佛教,咱們發發菩提心,要把大乘佛教傳過去啊。”話是不錯,但也應該補充一句:“希望東南亞國家小乘佛教的人,也發發菩提心,把根本乘傳到中國來。”只要度眾生,不求解脫,那僅僅是在人間行善。後來並沒有把大乘傳過去,卻把趕經忏、做超度傳過去了。
希望整個佛法不要被趕經忏淹沒了,要搶救佛法,就要發菩提心,
如果打自己的小算盤,只看眼底下幾粒米,能飛得高嗎?
我說這個話,就是叫你們學習正法的人好好發發菩提心,再不發菩提心,整個佛教都快被趕經忏、超度死人淹沒了。現在說起來是弘揚佛法,實在說是在搶救佛法。有些人現在還在打自己的小算盤。社會人為了要拼搏一下,常有這句話:我什麼都豁出去了。發菩提心的人什麼都豁出去了,還考慮自己嗎?
咱們同學也有這樣的精神,有位女同學告訴師父:“小廟我不要,我要當法師,要弘揚正法。”她跟我們老師說:“反正我豁出去了。”這就對了。發菩提心一切為眾生的人,還經常打自己小算盤干嘛?
有人給我統計過,如果我回社會上去做我以前的行業,二十天是一個療程,我可以賺到一百二十萬。我全豁出去了,你幾萬塊錢還豁不出去?真像只小麻雀,只看到自己眼底下幾粒米,能飛得高嗎?
普賢行願品(8-4) (總第48)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沒有戒沒有法的團體,不是烏合之眾就是
腐爛透頂,佛門一腐敗就出蟲,叫獅子蟲
提要:
■ 要自求解脫、解脫眾生,這才是實際,才是偉大
■ 關起門來修,把眾生關在門外,能稱大乘嗎?
■ 組織僧團是自利利他最妥善的方法
■ 組織僧團要依戒依法,不是通過吃喝玩樂,也不是用名利拉攏,把人拉過來
■ 錢送進了貪錢的地方,就成了害人的東西
■ 沒有戒沒有法的團體,不是烏合之眾就是腐爛透頂,佛門一腐敗就出蟲,
叫獅子蟲
■ 世上出現了追星族,無聊透頂,佛門出現了名利風,真不像樣
要自求解脫、解脫眾生,這才是實際,才是偉大
要自求解脫、要解脫眾生,這才是實際,才是偉大。也不容易啊,可是釋迦佛教給了我們方法,你只要照釋迦佛辦法去做,樣樣辦得到,因為釋迦佛無所不知。
關起門來修,把眾生關在門外,能稱大乘嗎?
自求解脫以及解脫眾生,千萬不能關起門來修。你佛法明白了多少?修行路上的種種情況,你搞得清楚嗎?假如走到半路走不過去了,你關起門來,門裡只有你一個人,沒有善知識指導,你行嗎?這是講自利,再說說利他,關起門來修,誰關在裡邊?“我”。什麼人關在門外?“眾生”。把我關在裡邊,把眾生關在門外,能利益眾生嗎?即使閉關專修,也不能時間太長,長期閉關,閉到後來菩提心都退光了。
組織僧團是自利利他最妥善的方法
既要自利,又要利他,最最妥善的方法,是聽佛的教導:組織僧團。佛制規定,只要有四個比丘就能成立僧團,我們今天有這麼多人,出家人也有二十多個,已經是個大僧團了,大僧團裡大眾加持力大,大眾給你的照顧、幫助也大。
組織僧團要依戒依法,不是通過吃喝玩樂,
也不是用名利拉攏,把人拉過來
組織僧團要依戒依法,不是通過吃喝玩樂也不是用名利拉攏,把人拉過來。用這樣手段拉來的人,沒有戒律沒有法,即使搞成一個團體,裡邊肯定不是吵架就是打架。
錢送進了貪錢的地方,就成了害人的東西
我在蘇州聽說,剛剛開放的時候,有個台灣人剛過五十歲,他父親是五十歲死的,他那時也得了跟父親一樣的病,所以他心裡很恐慌,想做功德培福,來到一個道觀,在功德箱裡丟了二十萬。這個道觀當天就提前關門,開會商量這個錢怎麼分法,會開到後來大家打架。所以沒有戒沒有法,錢多了,這個錢是害人的,非但危害大眾,危害僧團,危害佛教,也危害自己呀。
沒有戒沒有法的團體,不是烏合之眾
就是腐爛透頂,佛門一腐敗就出蟲,叫獅子蟲
從前寶華山隆昌寺的當家是我九華山佛學院的學生,好不容易找到我,一定要我去主持隆昌寺僧伽培訓班,他說:“只有傅老師,這個僧伽培訓班才辦得起來。”後來廟裡跟管理處鬧了矛盾,他把培訓班也停了。這些學生心裡難過,有個東北來的出家學生,原來有點精神病,這麼一難過就發病了。
他怎麼會這樣呢?從前他在小廟裡,因為不懂佛法,去偷功德箱的錢。後來學了佛法,想想不對,怕背因果,就把偷的錢寄回去,可是心裡總是有這個陰影。
所以沒有戒沒有法,能有什麼好處啊?沒有戒沒有法的團體,不是烏合之眾就是腐爛透頂,佛門一腐敗就出蟲,叫獅子蟲。你不要戒不要法,要麼就去社會上做老板賺錢,去娶十個老婆,將來犯罪坐牢是你,跳樓也是你,送到精神病院也是你。
世上出現了追星族,無聊透頂,
佛門出現了名利風,真不像樣
我為了編網站找材料,有時也看看報。現在有種風氣,對文藝界的明星,特別愛慕、追求,都想當明星出名發財。還出現了追星族,只要來一個演員,多少輛大巴開過去啊,把交通警察都搞得沒辦法。你能追得到嗎?真是無聊透頂了。
最近日本有個文藝界的名人,很有錢,年紀只有三十六歲,住的是高級公寓,結果發現他死掉了。警察檢查下來,極有可能是自殺。你在後面追,追到後來他自殺,你也自殺。
佛弟子去追求名利,佛門出現了名利風,也真不像樣。
普賢行願品(8-5) (總第49)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不要因佛門某些人的腐敗而否定釋迦佛的觀點,
不要把不修行的人,也算在修行人裡邊
提要:
■ 佛弟子要聽從佛的教導,放下名利,走解脫道、修菩薩行
■ 不要因佛門某些人的腐敗而否定釋迦佛的觀點,不要把不修行的人,也算
在修行人裡邊
■ 如果認為釋迦佛當初應該在家修,成佛還快一點,這就是謗佛謗法的話,
因為法裡都是贊歎出家的,也是誹謗僧的話
■ 如果我說,我比出家的這些善知識還要殊勝,你們趕快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去
■ 不看佛門的功德,把片面說成全面,來個全盤否定,這樣也太不應該了
■ 如果真的在家修得好,你們又何必離家呢?你們探親回家,也就不會再來,
留在世俗裡成家了
佛弟子要聽從佛的教導,放下名利,
走解脫道、修菩薩行
你們不知道作為名人、富翁,精神壓力多大喔。有些同學還想回去在名利場中拼搏,你想得好可不是真的好,還不是走他們的老路?真是一點不為自己想想,有句老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說的“為己”,不是叫你去追求名利,去傷害人、剝削人,而是要你聽從佛的教導,放下名利,走解脫道、修菩薩行。
不要因佛門某些人的腐敗而否定釋迦佛的觀點,
不要把不修行的人,也算在修行人裡邊
組織僧團有極殊勝的利益,因為在家修不好,要出家才修得好。現在有種說法,“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這個我想不通,(男:現在佛門裡變了,道場不修行了,佛門裡邊腐敗,搞名搞利,所以修不好)你這種說法,是利用佛門有些人的腐敗去否定釋迦佛的觀點。腐敗、修不好的那些人是假出家、假居士,修行人腐敗了還是修行人嗎?
修得好修不好是在於一個修字上,想修行的人肯定是出家修得好,那些在佛門裡搞名搞利、吃喝玩樂的人,他修都不修,怎麼叫修行人呢?這種人不能算數的。
如果認為釋迦佛當初應該在家修,成佛還快一點,這就是謗佛謗法的話,
因為法裡都是贊歎出家的,也是誹謗僧的話
利用這種現象來否定出家的功德,這麼說起來,釋迦佛當初出家也錯了,釋迦佛應該在家修,成佛還快一點,那麼釋迦佛也不應該出家了。這是謗佛、謗法的話,因為法裡都是贊歎出家的,也是誹謗僧的話。
如果我說,我比出家的這些善知識還要殊勝,
你們趕快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去
再來擺擺事實,在家居士能比得上出家的修行人嗎?拿我們法流來說,我能比得上能海上師、清定法師嗎?假如我有一天說:我比這些善知識還要殊勝!你們趕快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去。(眾笑)
不看佛門的功德,把片面說成全面,
來個全盤否定,這樣也太不應該了
何況現在出家人中間,能依戒依法修行的人也不止一個兩個,沒有調查過,怎麼亂發言。僅僅看到某些出家人腐敗,就說修不好,外道邪教曾經說過。“你們去歸依這些和尚,你們看看這些和尚自己都不能解脫自己。”這是專門挑佛門裡的毛病,不看佛門的功德,把片面說成全面,來個全盤否定,這樣公正嗎?符合事實嗎?
如果真的在家修得好,你們又何必離家呢?
你們探親回家,也就不會再來,留在世俗裡成家了
再看看事實,咱們不說出家,就說離家,你們到佛學苑在我身邊學習,都是離家的。你們每年還有兩個星期探親假,你們自己說,是你探親假兩個星期修得好,還是在這兒修得好?你們幾位出家同學,你們出家了,你說:“我覺得我出家修得好”,那麼你就不會還俗。假如你說,“還是在家修得好”,你就會去還俗去成家,這不是在鼓勵出家人還俗嗎?
普賢行願品(8-6) (總第5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如果對真實語也起反感,
這是不正常的感情作用
提要:
■ 如果對真實語也起反感,這是不正常的感情作用
■ 我們有規章制度,有紀律上的種種管理,我們天天講經說法,就是靠的
依戒依法,我們才能發展到這麼多人
■ 以戒來攝持僧團,就有十種利益,把眾生凝聚起來,那就要依戒依法
■ 要令僧歡喜,要使大眾六和相親,四緣調順,身心無違
■ 僧團要使大眾歡喜不诤,乳水相融
如果對真實語也起反感,這是不正常的感情作用
如果你們認為在家修得好,你們千裡迢迢到我這兒來學法修行干什麼?你應該呆在家裡呀。我擺的是事實,假如有人聽了,心裡仍有反感,可能他對這句話產生了盲目崇拜的感情作用吧?不要感情勝過理智,而應理智勝過感情。
我們有規章制度,有紀律上的種種管理,我們天天講經說法,
就是靠的依戒依法,我們才能發展到這麼多人
依戒依法組織僧團,僧團組織起來,就要天天講經說法。拿我們來說,我們有規章制度,有紀律上的種種管理,我們又在天天講經說法,就是靠的依戒依法,我們才能發展到這麼多人。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我們這些人不好理解,還說“你們的老師凝聚力很強”。對我們這些學生也奇怪,差不多都是大學畢業生,還有碩士博士,在社會上工資又很大,竟然工資不要了,女朋友、男朋友也不要了,會跟傅老師學佛法,學了幾年還不走,怪!不好理解。有人說了一句閒話,“這些人都給傅老師迷住了。”(眾笑)
現在外邊很多大廟蓋得富麗堂皇,裡邊坐幾百個人都不在話下。進去一看,最多十幾個人,還不是固定的。就是留不住人,凝聚不起來。現在當師父的身邊只有幾個徒弟,也凝聚不起來,師父天天苦惱,要忙著給他們做和事佬。
不是我凝聚力大,我也一樣是人,一樣是佛弟子,人有什麼作用啊?是靠法發揮作用的。是戒的凝聚力、法的凝聚力,不是我這個老師的凝聚力。假如我這個老師既不懂法,又沒有規章制度、紀律,也沒有組織的能力,要麼人都走光,要麼人留下來打架。(笑聲)佛弟子發心弘揚佛法、樹立法幢,搞好佛教事業,能不依戒依法嗎?
以戒來攝持僧團,就有十種利益,
把眾生凝聚起來,那就要依戒依法
所以制戒的意義很大,戒的作用很大,佛制定戒律,以戒來攝持僧團,就有十種利益。第一種利益“攝取於僧”,攝取就是把眾生凝聚起來,那就要依戒依法喽。打個比方你要把散亂的大頭針吸在一起,哪怕你把高級的茶杯放在大頭針中間,也不能攝持。假如放一塊吸鐵石,就全都吸過來。反過來說,糞缸的糞便只能吸引蒼蠅,吸引不住佛弟子。
要令僧歡喜,要使大眾六和相親,
四緣調順,身心無違
怎樣攝取於僧呢?能海上師說“未得戒者令其得戒,已得戒者令其安住戒中,和合共住,令成僧伽”,最要緊是戒,要在戒上達到和合。
第二“令僧歡喜”,能海上師說:“如法知事”,你們在這個團體裡分擔著各種各樣的工作,做這些工作必須要“如法”,而且要“知事”,你必須要知道該怎麼做。“如法羯摩”,要有民主作風,要經常開會研究討論。
“增德除罪,六和相親,四緣調順”,衣、食、臥具、醫藥要安排好,不要熱天吃火鍋,冬天吃冰淇淋,你憑著個人喜好亂搞,四緣怎麼調順啊?“身心無違”,不要做擾亂身心的事情,要保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僧團要使大眾歡喜不诤,乳水相融
“歡喜不诤”,大家都要歡歡喜喜,有一個人心裡不歡喜,就會你說我、我說你,爭起來了。“猶如水乳”,好比牛奶放在水裡,就能夠融合在一起。說,“我在這個團體裡怎麼老是融合不起來?”因為你是油,油跟水怎麼融合了?世俗人有句話:“我就是我,叫我跟你們一樣,辦不到。”那你就是油,(笑聲)叫油頭小光棍,只好到社會上去找女阿飛,這是打打比方。
普賢行願品(8-7) (總第51)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你來學法,種下菩提心的因,會得到成佛的果,
這在狹隘的世俗觀念裡當然會產生障礙
提要:
■ 能使大眾都滿意,才能“後令入佛智”
■ 你來學法,種下菩提心的因,會得到成佛的果,這在狹隘的世俗觀念裡
當然會產生障礙
■ 能在弘揚正法的修行道場裡留得住,這才是主流
能使大眾都滿意,才能“後令入佛智”
昨天新來的同學,提了些問題,你們對我的解答都很歡喜吧?歡喜就好,長期的歡喜,還要靠依戒依法。我昨天給你們布施歡喜,這叫“先以欲勾牽”,讓你們歡歡喜喜的,把你們牽過來。怎麼讓使你們歡喜?我都同意你,你還會不歡喜嗎?滿足你的欲,給你歡喜,為的是“後令入佛智”,使你得到佛的智慧,那才是真正長期的和合共住、歡歡喜喜。
你們昨天說:有些老同學起煩惱,或者某些做法不恰當,你們看不慣。我同意你們,我也看不慣,所以大家對我沒意見,因為咱們是同行。(眾笑)
你來學法,種下菩提心的因,會得到成佛的果,
這在狹隘的世俗觀念裡當然會產生障礙
昨天有人說:“我來這兒學習,家裡人因感情放不下,有點苦惱,我會不會背因果?會不會有障礙?”我說,“是有因果,是有障礙。”我同意你,你還跟我爭什麼呢?
什麼因果?你種下了菩提心的因,將來得到快快成佛的果,這就是因果。世俗家庭裡是世俗觀念、儒教思想,非常自私狹隘,他們希望你聽他的。你今天發菩提心,要來學法,他們當然要有阻礙喽。
能在弘揚正法的修行道場裡留得住,這才是主流
再比如說,從福鼎開始,很多人都說傅老師的學生個個好。當時的宗教局局長也說:“老師,你這些學生挺乖的,你就少批評批評。”另外一面我也聽到有人說:“這些老同學像什麼樣子?”他是看不慣。你說我學生好,我也同意,你說我學生不好,我也同意。我不能不同意啊,我不同意,他聽了不高興:傅老師不尊重事實,明明好說不好;明明不好,包庇學生。所以我來一個巧妙,雙方說法我都同意。
再給你們提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說我們的學生好,又有人說我學生不好?說好說不好的根據什麼?你不弄清事實,何時才能明理呢?我老師做教育的工作,要幫助你們認清楚一切啊。你們能回答嗎?(男:眼光不同,用高要求看問題,就覺得什麼都不好,用低要求看問題,就覺得什麼都好。)喔,要求不同。(女: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這方面人看到他這個方面,那方面人看到是那方面!)
還有人能回答嗎?(女:我們都走在學佛的道路上,大家的煩惱習氣都沒有斷盡,這些人煩惱表現在這件事情上,那些人的煩惱習氣表現在那件事情上。)就是各人根據各人的觀點來看問題,但是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煩惱習氣。
你說。(男:事物是一分為二的)事物一分為二,有好的時候也有壞的時候?是不是那個意思?(男:要看主流)要看主流就是不要去計較他的好壞,只要大家走在一條主流上就好,這話也對。(眾笑)
為什麼我說他對呢?因為聽了這話我有種感想,你們這些老同學經常犯錯誤,可是你們聽了批評訓話,還在這兒留得住。人家想不通,“傅老師這麼罵你,你還不走啊?”偏偏不走,(笑聲)這就是主流:即使我有些地方不好,但是我不走,我還是能合得起來的,咱們還是一個團體,對於規章制度紀律我是全部同意,願意遵守規章制度,僅僅是我現在沒做到,我今後改正,這就是主流。因為抓到了主流了,那些被大家看成不好的學生,到今天還留著。
普賢行願品(8-8) (總第52)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於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2
不要帶情緒看人好壞,
要從法上看同學們的功德
提要:
■ 不要帶情緒看人好壞,要從法上看同學們的功德
■ 哪怕這棵樹上有鳥拉屎,但種樹的人總是有功德的
■ 要以理智全面的觀點來保持僧團的和合團結
■ 過失是要通過教育幫助才能改正,何必老盯著人家缺點看
■ 見功德起歡喜心,見過失會退心,都不能因此而不幫助同學
不要帶情緒看人好壞,要從法上看同學們的功德
還有人要說嗎?(女:說這話的人,他內心歡喜的時候就說這些同學很好,不高興了他就說這些同學不好)就是說話的人是帶著個人情緒。
還有什麼要說嗎?我呢,從法上來給你們解答問題,就會很好理解。說我們同學好的人,他看到了我們同學的功德,沒有看到我們同學的過失;感覺到這些老同學不像樣,這是看到了過失,而沒有看到功德。應該公正平等地看問題,希望看同學過失的人也要看看同學的功德,看同學功德的人也要看看他們有什麼錯,找找他們的缺點,幫助他們改正。
哪怕這棵樹上有鳥拉屎,但種樹的人總是有功德的
從功德方面來講,沒有這些老同學辛辛苦苦做貢獻,咱們今天誰也來不了。他們是種樹的人,我們今天是乘涼的人,哪怕這棵樹上有兩只鳥,拉屎拉到我頭上,但種樹總是有功德啊。
要以理智全面的觀點來保持僧團的和合團結
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是優點沒有缺點,也不可能完全是缺點沒有優點。我常講,要在好人身上找缺點,要在壞人身上找優點,不要一棍子打死人,也不要片面看問題。全面看問題,至少可以保持理智、全面的觀點,能保持咱們的和合團結。你有缺點,我看到了,我不討厭你,我來幫助你,或者我向領導提出來,幫你解決一下;你有優點,也不見得是完人,我還是要幫助你,看看你還有什麼毛病,幫你改進。
過失是要通過教育幫助才能改正,
何必老盯著人家缺點看
為了使僧團達到令僧歡喜,就要照佛說的去做,你們能做到佛的話,就能令僧歡喜。佛主張“要看同學的功德,不看同學的過失”。
人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都會有過失,我們有眼睛有耳朵,總不見得把眼睛戳瞎,耳朵打聾。從前佛門就有這麼一個傳統的主張,你看見了做瞎子,聽到了做聾子。我對這句話想不通,應該是你看見了不要起厭惡心,不要讓自己起不歡喜心,而是發發菩提心,幫助他改正一下。過失要通過教育幫助才能改正,你光盯著他過失看,他還是不會改正的。假如你對他無能為力,提到領導那兒,讓領導處理。
見功德起歡喜心,見過失會退心,
都不能因此而不幫助同學
假如看到這個同學好,你蠻高興的,他本人請你提意見,或者開會請大家提意見,每個人都說:沒意見。都沒意見,可是他還是一個煩惱眾生呀!有缺點還是要幫助他。看了同學過失還要看同學的功德,看了功德你會起歡喜心;看了過失你會退心的,對你沒好處。
總的希望咱們這個團體要做到,令僧安樂,要多看大家的功德。但是,不等於不幫助同學。今天就講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