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6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汝意雲何,是身為大否?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釋迦牟尼佛講法報身之大,一個比喻的說法。前面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菩薩莊嚴佛土否?這是代表眾生心中的疑問。因為佛陀在沒有開顯般若之前,常向弟子說莊嚴佛土,利樂有情,供養寺廟,尊重出家,種種菩薩行。為破除眾生的執著之相。

  “譬如有人”,比喻的說法,代表報身莊嚴的廣大。因為我們眾生的心量沒辦法能夠認識到報身之大。我們無住心修一切善法,能俱足無量無邊無際的功德。布施能具備六波羅蜜。而色聲香味觸法在六波羅蜜裡面圓滿,能夠無住故,必能遍法界故。盡虛空遍法界究竟是怎樣的?以我們現在的這種心量,實在是太難以思維。因為思維不到,心中就產生一種抽象,心中會有淡泊之想,就是說,沒感覺到它很珍重。所以佛陀講法都常用比喻來說。

  “身如須彌山王”,須彌山從大海往上四百由旬高,統攝四大部洲,阿羅漢就能觀察到,裡面有很多的阿羅漢,功德巍巍。阿羅漢相當於焱慧地菩薩,焱網就是大火聚,就像須彌山一樣。須彌山是靠大梵天王的功德聚在那個地方,必須要有大梵天王的德,才能攝取這種功德。阿羅漢能看到須彌山的功德,但他不一定能俱足。八地菩薩才能夠攝取須彌山。就像太陽的光明,只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一個部分,但這種功德已經不可思議,但可以看得見。太陽的能量很大的,不講太陽外面的光,還有太陽裡面的功德,我們沒辦法想像太陽裡面的能量有多大,但是任何一個東西放到裡面肯定就沒有了,就是地球放到太陽裡面去也沒有了。但是太陽是須彌山所攝取啊,是須彌山其中的一個小小的體而已,那你想想須彌山的功德有多大?超越須彌山我們就沒辦法想像了。

  “身如須彌山王,汝意雲何,是身為大否?”須菩提立即就答言:“甚大世尊”。我們也會這樣說,須彌山八萬由旬,太大了!“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須菩提會於佛意,了知佛陀要講什麼。非身就是無住之身,才是真正的大身,並不是說須彌山王這個身是真正的大身,非身是名大身。這個比喻裡面和真實的非身有沒有障礙呢?因為非身就是無住之身,這個身體這麼大並不是他執著於這個身,所以他身才有這麼大。就像國王他不執著於自己是國王,他才有國王的這個位子。像溫家寶這些人是很謙虛的一個人,他認為跟我們平民百姓是一樣的。就像我跟你們一樣,在外面人看,常福是在當家,但是從我內心裡感受到,我跟你們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真正的一個大人物,其實他心情是非常和悅的,他心越謙虛,結果他身越大。我在外面看到很多有錢的老板,我跟他接觸以後啊,他比一些還要謙虛,他們這些人對我們那麼謙虛,那麼恭敬。越是錢多的人,越是當官越高的人,就顯示出他這個內心的德,在那個地方含著。但是也有人以為自己當了官以後很了不起,也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人當官,肯定是內心中有煩惱。比如叫你做一點事情,你一做就生煩惱,為什麼?你沒有這個德。有德自然做任何事情都能勝任。你看我在東林寺,做任何事情我都輕而易舉就把它拿起來,好像一點事都沒有。我一做執事,他們都贊美我,都做得非常的如法,別人做不好的事我都把它做好了,這裡面就是一個謙虛啊。你有德就可以把事情做的非常好,這個一定要跟德相應,沒有德做不好事,做什麼事情都有障礙。所以我們要培養道德很重要。

  德是什麼呢?即是無住之心。只要你無住,你的德,量肯定會增加的,這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佛陀的大身,非是大身,是因為非身,非身不是沒有身,是無住感召的德。所以他這個身體是一個德量。男眾就是一個男德,過去叫男寶女寶,其實我們坐在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德的體相顯現。但是我們對這個相上面沒有悟到之前,我們執著於相,而不執著於非身。如來證非身,他在實相上面無住,他的這個身心中一點都不執著。反而他認為他的這個德跟眾生這個體是同一不二的,就像須彌山和佛陀的身有什麼區別呢?如果認為二者不是一體,那就有住,有獨立身,必有得和失,有住就非大身。非身,是盡未來際,叫做時間性質的,叫做“豎”,現在過去未來。大身是代表空間來講。因為你無住故,心是盡未來際,是代表時間;那你的相也是盡未來際,空間遍法界故,是空間;所以講無量光無量壽,是為大身。所以阿彌陀佛的報身之大。前面講了一個大身,是講法身。佛陀法身是了不可得的。

  前面講“可以身相見如來否?”這就是破眾生執著於身體,講法身。在前面講是法身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個是講見法身的。

  這個地方講了報身。佛陀身如須彌山王,意思是說,佛陀身大故。因為無住之身,報身大故。清靜無相的法身,圓滿法界的報身,其實無住就是法身,圓滿就是報身。圓滿法界是為報身,盡未來際是為法身。盡未來際是代表體,周邊法界為空間,空間的量,時間的智。空間是量體,代表福德。佛陀無住之心叫壽命,無住體是不動體,任何法界本體是無動。無動為什麼叫盡未來際呢?我們認為盡未來際就是壽命的概念,壽命周遍法界,沒有法界哪來壽命呢?空間事顯時間理,由時間理而示空間事,理就是壽命,壽命是為了開顯空間,沒有壽命哪有空間存在呢?就像我們命一斷,還有空間嗎?命一斷空間就沒有了,但是呢我們的空間可以變化,比如我把手砍掉一個,你身體有變化,但是你的壽命還在,就是說,壽命還在,壽命是不動的。但是我們總認為,身體砍掉一個,好像我們壽命也少了一點一樣,其實我們壽命一點都不少。我們這個鐘叫空間,但是鐘上面有一個秒鐘在動,一點兩點三點……如果我們在這個虛空裡面搞一個大鐘,然後在上面轉轉,一天兩天……我問你,虛空有沒有白天和黑夜呢?虛空有沒有昨天和今天呢?是你的意識裡面創造出來的,是你一個空間的一個變化而已,事實上空間本體是不動的,這個叫做時間。

  所以時間是不動,不動如來,就是壽命。壽命講盡未來際是對於眾生的空間來講,我們執著於這個體,事實上呢,盡未來際它是不存在的,因為時間是不動的。時間不動了,那我們的時間就是不動的,我們的壽命不動的話,證明我們的壽命是盡未來際,證明我們沒有生也沒有死。但是我們執著於空間,把這個肉體,以為這個身體死了我就沒有了。卻不知道時間要是不動的話,那我們的壽命就不動了,我們的壽命不動就不生不滅,證明這個肉體消失了我的壽命仍然在,因為它從來沒有來過也沒有去過,它是不動之體,它是超越的。

  佛陀大身,大身是代表空間;佛陀無住是代表時間;這叫無量光無量壽。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呢,其實佛陀法身報身都已經說出來了。講法身的時候,和在後面校量功德中,講得不一樣。前面校量功德就像空間,聞到這個法的人,虛空有限量否?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虛空可思量否?不也世尊。也就是說,你今天聞到這個金剛經,那你的功德就像虛空一樣,這個虛空是代表法身,就是聞到法身的功德,你就像虛空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大空間的功德,是無量的。這裡面它的功德又有一種說法,它講的不是空間。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汝意雲何,是恆河沙寧為多否?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當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印度有個恆河,恆河比長江還要寬得多,有三個長江寬,這邊看不到那邊了,很多人在裡面洗澡。在恆河水中可以洗去所有的煩惱。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印度很熱,人有煩惱有業障的時候都到恆河裡去洗澡,在恆河的水裡面消除業障,他們認為是聖河。在裡面沾一下水,有無上的福報,佛陀常常拿這個恆河來作為比喻,常常拿裡面的恆河沙來代表眾生、國土。恆河沙非常細膩,非常干淨,並且那個沙都是很好看的,清澈透明,拿在手上很舒服的。恆河裡的魚都沒有人殺來吃的,對於聖河裡的東西都很恭敬,現在還是這樣子的。我們中國就沒有這種恭敬心了。

  恆河從哪個地方來呢?佛陀在經典裡講,在南瞻部洲北面有大雪山,山中有池叫阿耨池,池中有水,池廣五十由旬,有八功德水充滿池中,池中有四個口,口出一河流,分廣入海,各分出了兩萬五千個大河,灌四大部洲,從東南西北八方口出,其中流到我們南瞻部洲。這個是個比喻的說法,比喻功德。恆河沙裡的沙子是有數字的,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已經達到極限了,有多少個恆河呢?恆河沙已經都有幾千公裡了,那裡面的沙子,有那麼多沙子的恆河,就是很多的恆河。這個叫做世間的相,是代表數字,有數字就有相,有相就有住。為什麼有這個住相呢?是因為眾生的心,有住的心都是有數字的,有住就有生。眾生本來是無生,無生有住,就有生,有生就有滅。你住了就是有生,你不住就是無生。

  何謂聞性,如何由本來無住過渡到住?哪一念是你解脫的根本?

  無生是你的自性,是你的本體,叫聞性。在你看到我的時候,那一剎那的念,叫聞性。在你聞性看到我以後,那一剎那,是叫無住。但是你動了第二個念頭,產生了一種執著,叫住,這個住叫做生,你的念頭出現一個妄。就像大家現在看到我,都叫無生體,我只有一個人,是叫無住體。如果我這個體是有住,那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我出現,那個我是什麼呢?就是你住的體。你有住故,本來我是無住的,你也是無住的,現在我兩個都是無住的。因為我們心中住了,這個住的體是本來俱足的,但是呢你心中執著了,你這個有住之體就是妄,而這個妄你不住它就沒有事了,你也就解脫,但是呢你會住妄,認為這個師父怎麼樣,那個師父怎麼樣,分別這個男的這個女的。有住就有生,有生是根本,就是聞性。生一定會現前,因為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生是無生體,就是我們的聞性,你不能說我們看不到吧?如果你看不到就變成偏空了。那你看到了你也不能執著,執著就變成有住了。有生就有住啊,如果你不住,你有不住的法性顯現出來。你有住,你就有住的業障顯現出來。有生就有住,有住就有滅,生住異滅。

  只要你有這個數字,你就有偏執,眾生世間相,世間是有為法,有為法都是因為那一剎那時間不能抓住這一念無住之心,你看到我的時候那一剎那之念,是無住體。這一念就是你解脫的根本。我們不管怎麼樣的修行,它不是往前走,是回來。你不要以為往前面走是對的。

  有人問:什麼是佛法?那你說什麼什麼覺啊、自利利他啊,講了一大堆。但是真正的禅合子,或者明了的人,人家問:什麼是佛法?他倒過來問:誰在問?!一回頭,誰在問?這個就是佛法!也就是說我們要回過頭來找。但是我們一般人學佛都是往前找。往前找,越走越錯,越走越遠。如果你回過頭來的那一剎那,就是你的覺性。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找到你自己的本來面目呢?就是你要往回走。如果你聞金剛般若,了知你現前見到的這個人的一剎那,這個就是無住體,因為生死就是無住體。但是你有住就不叫無生了,有住就有變化啊,就生滅生滅了。一念覺生滅即空,所以呢覺悟只是一剎那,迷者那就盡未來際,那就沒辦法去超脫。所以呢,一旦覺悟了,當體就可以超越。所以我們學佛啊,一定要把握當下的這一念,覺悟的這一念。這一念抓不住,那你在這個生住異滅裡面安住著,世間生住異滅,身體是生老病死,天地之間叫成住壞空,都離不開有住之心。你有住沒有了,你的生老病死就斷了。因為生無生啊,生不住就沒有生可得啊。你老不住就沒有老可得啊。你病不住就沒有病可得。你死不住哪有死可得呢?但是有住心,就有生老病死有住;生老病死是因為有住心顯現。有了生老病死的顯現,這本來是空的體,無住體。

  有住就有天下的成住壞空。生叫做成,成劫就是你的業障現前,你以你的業障建立了一個世界,一成就是共業現前造了一個地球。地球慢慢的成就以後,二十劫時間,然後你來受報。共住二十個劫,現在過了九個劫,還有十一個劫,一個劫是十六萬六億千年。這一劫是住劫,我們在住劫裡面,都是跟我們無住心是相應的。壞時就是地球上已經沒有人了,慢慢壞掉需要二十個劫的時間,這個地球就空掉了。空,需要多長時間呢?要空二十個小劫,這個地球就徹底就沒有了。這個地球在這個世間就是八十個小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這個地球一個大劫一定會壞一次。這個地球壞掉了,這個世界也就沒有人了。在住劫的最後一劫已經就沒有人了。壞的上面就是石頭啊、水啊,就像月亮一樣,上面沒有眾生了。現在月亮不知道是成劫還是壞劫,我們搞不清楚。它要是壞劫的話,你怎麼搞也沒有用,你想到月球上住也是做不到的。如果是成劫,將來肯定就有眾生到上面去住。

  成住壞空來自於這個身體,身體來自於我們有住之心。你有這個有住,叫世間有為之法。

  後面講:“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否?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這也是個比喻的說法。“實言”也就是我講真實話,是對於後面來講的,對前面的功德,前面講生清靜心,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你了解這個體,叫實言。這叫捨去有為建立無為,選擇真實,放棄假的東西。

  世間為什麼有七寶?外七寶和身七寶的關系?如何現量受用身七寶的功德?整個世界如何變成七寶?

  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跟般若相應的人,或者說能夠用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的人,得福多否?也就是告訴我們,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非常的廣啊。七寶,就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釋迦牟尼佛常常用七寶來比喻的說法。這個七寶其實就是我們的身口意的寶藏。世間為什麼有七寶?七寶是代表我們內心中的法藏,就是眼有眼寶,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識。塔有七層塔,寶有七種寶,都是跟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相應的,第八到非想非非想天了。所以呢七寶是眾生數,也是我們心中的寶藏,用自己的寶藏來供養。

  我們現在未覺者不知道寶在哪裡,不知道我們眼睛看到的色,眼睛裡有色寶。像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七寶池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裡面見色,色裡有無盡寶,耳朵聽聲音,聲音裡有無盡寶,鼻子裡聞到香,香裡有無盡寶,嘴巴吃的味,味裡面有無盡寶,身體摸的接觸,就是虛空,虛空裡面有無盡寶,意裡面是法,法裡面有如意寶,末那識就是心中的摩尼寶,這些寶叫做七寶。這個七寶的功德,我們現在為什麼現量上面得不到呢?因為你有住。因為你有住,你這個寶就變成不是寶,你眼睛見到色,你沒有覺得什麼,但是這也是你的七寶的顯現啊!這個色裡面能含多少個色啊?這本身就是寶啊,但是我們對立了,我們不能跟它去受用。像極樂世界宮殿隨身,證明色跟你跑;你到任何地方,只要你聽到聲音,就心得意解,任何聲音跟你心都是相應的;聞到香味既得解脫,得一切戒現前,一切善法現前,證明香跟它心是相應的。但是極樂世界還有一個邊地疑城不是這樣的,非要回來,就是七寶不能隨身,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的七寶就是不能隨身,比例來講,你家的房子能跟著你跑嗎?其實這個房子本身就是你的一個寶,但是為什麼不能跟你跑呢?如果你無住了,才會跟你跑。如果你不無住,沒辦法跟你跑。所以,色聲香味觸法本來就是你自性中的寶藏,因為有住而產生一個隔,隔了以後呢,這個寶就不能隨著你跑。只要我們無住,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發菩提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如果你要想得到這個七寶現前,隨著你的心走,此人在我們現在就應該修無住之相,以無住心而修行。無住之相跟你的寶相應故,只要你無住,你就會得清靜,這個清靜就是寶。清靜,一切清靜故,一切都是寶。到任何地方,任何寶都會現前,雖然現在好像跟我們還有一個距離,但是呢你有無住心得的顯現,所以這些寶它慢慢現量上跟你相應,它會把你心慢慢的打開。有一天,你猛然你這個識破掉了,整個的世界跟你心剎那時間一相應,整個世界就變成七寶,真正的是七寶。

  所以佛陀用七寶來布施,其實在極樂世界拿阿彌陀佛的東西來供養十方世界,拿佛的東西來供養。佛就是你的自性。這個寶是佛的寶,佛的寶就是你自性中的寶,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往往覺得是佛的寶,或者是跟我們有個距離的寶,如果要跟我們有距離,佛陀講法就跟我們有距離。你拿這個現前的東西供養眾生,其實你拿到的就是你的心,你拿一杯水給別人喝,這杯水就是你心中的一個寶啊,因為有我執在,就產生了一個距離,認為這個寶跟我們好像有一個隔閡。因為你心量沒有無住啊,所以沒有清靜,所以認為這個水是跟我們沒有關系的體,你自然會沒有信心啊。因為你沒有信心,所以你對這個就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呢?是個虛妄的東西,就是感官的東西,像東西吃到肚子裡面去了,產生一種幻覺,這種東西能夠保持多久呢?其實也不是的,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辦法真正做到,只有無住才能做得到。

  尋尋覓覓,我們究竟在找什麼?內心無時無處不安,究竟何因?要解脫,究竟有多難?

  只要你不無住,你都會生煩惱;在這個世界上面想得到解脫,太難了;為什麼呢?諸法不能隨其心故,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不能隨著我們心走,它入不到我們的心裡面去,不管怎麼做,我們內心中都有一種焦慮不安,都有一種得失感,煩燥感,不滿感,怎麼做也不能夠滿足你的心。有居士給我講:“師父啊,其實我不知道我在找什麼東西,我想給你聊天,但又不知道講什麼東西;也不知道我要什麼東西,”也就是他有點枯燥、煩惱、焦慮不安的感覺,就是要你跟我講,但我內心中還是不解脫,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東西,在這個世間到底需要什麼東西,我也搞不清楚,就是一種無明的煩惱在燥,兒子兒子不順心,丈夫丈夫有麻煩,錢財錢財在銀行裡也不頂別的用啊,即使去吃喝嫖賭,還是掩蓋不了內心的煩燥不安;你殺盜YIN妄,你殺別人,害別人,結果還是不能安心;你把別人殺死了,還是不能安心;在這個世界上你永遠是不能安心的,你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這種暴躁等極端思想就會冒出來;到最後就是自殺,他以為自殺就能得到解脫了,結果自殺後有更多的痛苦顯現出來,所以他不知道要什麼,就是這樣子的;世間人就是這樣子的。因為他不知道無住之體,不知道無住之相,是以世間不了解無住遍法界故,不知道無住就是清淨故;不知道無住隨行我心足故,只要你無住,清淨法就隨著你走,清淨法隨著你走,一切法就會跟著你走,色聲香味觸法都跟著你的心走,外面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在你心中都是適用的,快樂的,安祥的,自在的;這種心態跟無住之體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我們要知道,像我們過去常常念金剛經在我們心中這種道理根本就沒有多大的障礙,我在外面走路就是感受到是享受,享受什麼呢?我知道無住啊,我沒有住啊,所以呢我看到任何東西我很舒服啊,我很清淨啊,一個人在清淨裡面,因為常常無住故,他就在任何地方都是圓滿的,並不是說我做人很標准,很圓滑;因為我跟法相應。有人講了,師父啊你講這個法太妙了,能夠安住眾生,使很多的居士到你這個地方來,師父太聰明了,他說我太聰明了,他心裡面有個概念認為我是在騙居士,你這樣的把居士一起搞到你這個地方來了,他說我有動機。他就不知道我這種圓滑並不來自於我有什麼動機;所以我安住在這裡,我很快樂,很安心;但是到底外面人怎麼說我圓滑,怎麼評論,那是你的事情,跟我沒有關系,如果我有動機,我不有取捨有煩惱嗎?人的圓滿並不來自於你做人標准,完全是與法相應故,一切自然圓滿。有人說我們還要不要學孔子老子?我告訴你佛教裡面這個無住之心自然圓滿,還學什麼孔子老子呢?佛法裡面早就超越了孔子老子的思想了,你把這個東西得到了,所有的孔子老子的思想全部統吃,但是你還是不要住的。社會上的道德是無根的道德,佛教裡面是有根的,只要抓住根抓得牢,這個花開得非常艷麗,如果你根沒有了,你花開得再好也是無常的,再美的花也會墮掉。有的人神通很快就退失,為什麼今天好明天不好,因為他沒有根,今天我可以對你非常好,明天可以對你非常不好,為什麼有好與不好呢?因為他沒有根,他這個花如昙花一現。你像我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一直保持這個樣子,因為我根抓得牢啊;我只抓住根在哪個地方,外面花啊莖啊果的,我根本就不管它,自然艷麗;就像那個毒花,白粉,越是毒的東西其花開得越是艷麗,你把佛心抓得牢,那個花就越艷,如果要是根不牢,哪個花一定是淡淡的,很淡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把這個般若抓得牢,你一直保持這個平常的心,到任何一個地方表裡如一,如果你根沒有,隨著這個花謝花生,因為你是表面的工作,跟般若不相應,自然就會有一好一壞的東西在你這裡顯現了;可以看出我們這個般若心很重要。

  我們和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有關系嗎?七寶與無住之心的關系

  七寶,我們一定要知道,因為娑婆世界用此世界的七寶,能夠有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那麼多,遍布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講三千大千世界呢?是代表一個圓滿的數字,不像前面講虛空,恆河沙講數字,數字是對於報身對於功德來講的;“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這裡面含有另外一個意思,我們本來具有的七寶,我們要把他顯現出來,並不是說我們七寶不要,有人說我聞到這部經典,七寶要不要無所謂了,不是這樣的;也就是說這個七寶是我們心中本來的寶藏,如果不聞般若,你的寶就有數,還有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數字,如果你以無住之心般若現前,你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可以隨心所顯,三千大千世界那就是圓滿的報身,報身的莊嚴,前面講持戒修福,能聞此經,不持戒修福,不能聞此經,有得福之心,求福之心;不能說我不要福報,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你的大福報,是你的實相,你的寶;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菩薩的境界,是阿彌陀佛攝取十方諸佛210億佛土微妙莊嚴,沒有攝取菩薩國土莊嚴;極樂世界就是實相,是佛的境界。是接受佛的圓滿的報身,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比喻的說法,也就是你無住之心即得實相,實相現前你的法身報身就會現前,法身就是無住、清淨心,實相就是圓滿的報身。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前面講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於人布施,是有數字的,有數字就有住,有住就有生死,有生死還在三界之中,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是有住之心,而有住之心就有流轉之相,有流轉之相就有得失之體,有得失就有六道輪回的可怕;為什麼呢,你有得它就有失,有多它就有少,它是有相的,你會七寶布施獲得功德多,但是不是真實的,有住有生有滅,所以呢這個寶它會失去,就像我們現在不能得到天人之報一樣。天人就有七寶現量上現前,他可以點石成金,這是什麼力量呢?他的心跟法是相應的,我們為什麼不能成金呢?因為你的心跟這個體不能相應,為什麼不能相應呢,是因為你有住,你有住故,他跟你產生一個隔核,如果你無住,這個石頭在你心中絕對是沒有距離的,天人指石頭成為金子,他中間有個無住的相應法;但是我們為什麼沒有呢?不但沒有還生嗔恨心,那不是對立起來,越走越遠了嗎?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一定要生無住之體,無住之體就是清淨心,見一切相要生清淨心,以清淨心見一切法無住之相,則生實相,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道理,你會失去極大的利益。我們修行:一念嗔恨心,能燒須彌山;一念嗔恨起,就能把你所有的功德給摧毀掉,要恢復很困難的;像瓶子打破了,恢復好困難的,所以人在世間,要多做善事;你像天人看我們這些人他都是善的,功德都是圓滿的,所以呢,他沒有對你有嗔恨心,但是我們人為什麼對人有嗔恨心?到了天人境界自然沒有這種境界顯現。如果到了地獄,那個瓶子破在那個地方,我們現在還把它粘起來了,中間有很多痕跡,什麼痕跡呢?就是住的心,這個印子那個印在哪個地方,想恢復很困難;等一下子,我倆好;等一下子,我倆又變成煩惱;為什麼呢這個印子並不是我倆天生要對立,是這個印子在那個地方,所以人道就是有很多的惡業現前,如果我們到天上去,這個印子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應該修清淨心,對一切法應該無住,生清淨心,清淨相就會現前,七寶就會現前;現量上會出現七寶,如果你力量很大的話,可以把地底下的七寶給全部顯現出來;你不要看這個大地,這裡面有七寶藏著呢。但是我們住的心太強烈了,把七寶變成泥巴變成土塊,變成煩惱的體,所以我們一定要修無住之心,所以呢有相則有境,無相則無境,如果你有住之心來修行,即是你修無量大劫,也在生死之中,不能出六道輪回,在三界裡邊。

  七寶布施一定是有住之心嗎?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這裡面有個比喻的說法:我們現在能受持於色聲香味觸法無住而生清淨心故,則生實相。而你心中確實是這樣做的,並且為他人說,就是我現在為他人說,我為他人說的這個人已經具足了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而供養他,也就是說與佛無疑;我現在跟你說法與釋迦牟尼佛跟你說法沒有差別;釋迦牟尼佛說金剛經不是說我有一個東西給你,無非說三界之實相而已,我今天給你說也無非說實相而已。無住、法界、法界是七寶,是你自性的莊嚴,無住是你法身,三界七寶是你報身。你想一想,這是如來真實處,究竟處,釋迦牟尼佛如是說,我今天如是說,我說和佛說無有差別,如果有差別,佛陀今天就不會講這樣一句話:善男子善女人就是我們,受持就是持戒修福,色聲香味觸法之中無住之生心叫持戒,清淨故,無住就是持戒,無住就是清淨,清淨則生實相,就是七寶現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跟你的心是相應的,他本來是一個東西,我們的心跟七寶是一體的嘛!因為我們的我住把它分開來了,我住就是“識”啊,這個“識”把它強行分開了,就像抓住水裡的月亮一樣,我們抓住“影子”以為七寶離開了我們,其實七寶沒有離開我們,這個影子還來自於它。我們不住影子的時候,當體即真,這個時候你已經安住在四句偈等,四句偈就是上下自利利他色聲香味觸法一切不住,自然會利他,六度現前,七寶現前,那你寶已經具足了。還有一個七寶現前,就是為他人說,說什麼呢?說眾生本來具有的究竟處,說的不是一般的東西,說眾生心中本來具有的無盡寶藏的體,圓滿的戒和圓滿的七寶,能把眾生心給開顯出來;釋迦牟尼佛開顯我們的心,我來開顯你們的心,這個是一樣的,能開顯你的開顯微的是一樣的。

  受者持者有別否?受持即為佛法侶無盡功德嗎?

  聽法的人比說法的人功德還要巨大,為什麼呢?受持的人是最大最大的功德,你能夠如是相應者就是佛,佛陀說末法時代有三種出家人,一是行儀軌趕經忏做寺廟等搞形式相的人,二是說法的人,是謂佛的弟子,做佛事的人距離很遠也是佛的弟子;三是聞法受持修實相的人,他不為佛的弟子,是為佛的法侶;由此看出修法聽法的人非常的重要;因為修持法的人,則生實相,我說只能把你開顯出來。我們做佛的弟子要學會說法,要專說金剛經,怎麼說金剛經呢?要如如不動。怎麼如如不動呢?欲說欲無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說實相,實相有說嗎?實相無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在說法的時候呢,說我自性的實相,以實相顯,眾生聞道則實相顯,眾生聞不到,則是沒有實相,實相也照樣在他心中,所以呢說而無說,只是說我自性中的寶藏而已;這叫聖義。聖義就是不退,就是具足,就是圓滿,就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聖意就是真如,就是究竟處,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受持。

  在家人,或是不聞般若的人,布施有如法及不如法的二種,說法叫法布施,用七寶是用財布施,世間是沒有法的,因為你沒有無住之心,哪來的法呢?它是無住體,你跟別人講這講哪的,那都不是真正的法,真正的法是無住體,才是真正的實相,你以七寶布施但是不通實相啊。用財布施,施者受者未必有智,我用七寶布施給您,你受的人和我布施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因為他沒有聞到無住之體;不生實相,因為沒有實相故。但法布施就不一樣了,無智體則不能施,智者無住之心;我以無住心及四句偈等來布施於眾生,開顯眾生的無盡寶藏,開顯眾生清淨之體,智體;這個智體起什麼作用呢?能持,無智者不能受;我現在講金剛經,我現在布施法,如果你沒有智慧,你就受持不了,我布施給你也受不了,因為你無智與金剛經不能相應故。一出門就沒有了,我給你講一年金剛經也沒有用,你無智我這個智體到你心中安住不下來;非有智不能持,非有智不能受,你沒有智慧你受不到啊,我用七寶布施,受者只能得眼前之福,得小福得多福,因為你只是受者,不是持者。法施就不一樣了,施與受者皆得大福,法能開顯你心中無住之心,能開顯你心中無盡的之寶藏,你能得大福不是一點點福,經典上講,若人布施於法,聞到的一念相應,知道外面的七寶----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我們內心的七寶,無住才生清淨,只要你清淨,七寶就會與你心相應,你聞懂了,七寶在你心中,就像金子掉到你心中一樣,非常珍貴,就是帶著這個金子掉進地獄,地獄底下也會生出蓮花;因為金子起作用了。

  我們要感受到今天聞金剛經的重要性,般若之力,在妙法蓮華經中講的很清楚,五百羅漢聞妙法蓮華經而退席故,是故阿難問佛,這樣的人誹謗大乘教法,不生信心,當墮什麼地獄?文殊菩薩告阿難,莫作是說,此人到地獄底下,地獄底下大火中的水都會變成清涼,證明聞般若之名的功德是不可思議之妙德;它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化火海為清涼;聞到般若之名就有這麼大的功德。所以我們要生尊重想、珍貴想,乃至於執持不捨,持住它不要捨掉;只要你執持相續,則生實相。你不要聞到之後不去觀,因為文字般若到觀照般若,觀照般若到實相般若,才能見實相,實相現前不生煩惱,實相現前不生斗爭,實相現前不生是非,只要你實相現前,一切法皆當平等,我們一輩子修行就想得到這個東西,如果你不想得到佛陀哭而無淚啊!那有什麼辦法呢?所以呢,我們要得實相,要珍重啊,不要把這個法放棄了。

  施財惠人身命,法施得人慧命,朝聞道晚死足矣;我們現在聞到這麼珍貴的法,我心已安矣;財只能增加你的貪欲,只能增加你的身命,錢再多只能維持身命;法能斷惑,得失之心為思煩惱,見相分別為見煩惱,內心起住叫無明煩惱,聞般若之法,迎無住,斷無明,清淨故,見惑思惑斷;不斷的薰習自然能實相現前;實相現前不是你想出來的(自然而顯)。比如講我不會拿刀砍母這就是實相,證悟後見一切相,不需要去考慮的,他就清淨了,平時薰習則生實相,很多東西如你罵我我需要想半天才能解開,不想半天你就解不開;為什麼解不開呢?你靠那個思維解開來的,那叫觀照。有時候用社會上的仁義道德來思維的連觀照都不是;用實相來觀照才如是,有時候連觀照都不要了,直接實相現前。你罵我,就像聲音飄過來一樣,一切聲音都是清淨的,那有個好與壞呢?釋迦牟尼佛的實相跟他的心是相應的,他常在實相當中,過去佛說法時,女外道誹謗釋迦牟尼佛說,“你在上面說法說那麼好,我肚子裡的孩子怎麼辦啊?”釋迦牟尼佛坐在哪裡不作聲如如不動,弟子不干了用神通將此女暗藏在肚子裡的鍋蓋弄掉在地上了,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作聲呢?不願意說的原因他知道實相,他說了以後這個女的就會被害死掉,後她到外面去果然就死掉了,為外道所殺,過了幾天外面盛傳釋迦牟尼佛嗔恨殺人了,後有一天殺此女者酒後吐言,真相大白;釋迦牟尼佛不要說的,一切實相皆會現前,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說呢?慈悲故,只要不說就沒有事了,你誹謗我沒有關系的,知道實相他是清淨的。

  財布施不能出六道輪回,財布施只是結個善緣,他還是具足了貪嗔癡的心啊;過去有位法師拿一部金剛經給我說一句話:跟你接緣,斷世間緣接佛緣;接佛緣是法緣;結俗緣是財緣;用財結緣都屬於世緣,用法結緣都是出世之緣;我們要用法來與眾生接緣,雙方皆可出離三界。能夠開顯真實故,我說的人與聽的人都得真意,受用無窮,財布施,施者小所依者小,用財布施給別人裡邊有不盡的分別與執著,財是心量啊,是三界,是小;世間財施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得到圓滿。但以法布施,以小而得多,給你講金剛經不付出什麼,你聞,耳朵聞很重要,一念可打開我心故,能夠顯現出我們本來具足的寶藏,開顯我們的法身。

  盡量用耳聞,少用眼睛是一種什麼樣的修行方法?

  我們的眼睛看到了,你不聞般若的話,完全是迷惑的,眼耳鼻舌身意我們盡量的用耳聞,少用眼睛,耳聞能入心故,眼見增加分別迷惑故;沒事情養成習慣把眼睛閉著,用耳朵靜聽,聽音,聞思,於一切處靜下來,你在馬路邊上坐著,你用耳朵聽,只要你不用眼睛看,你就不會生煩惱;比如這個叫的是大聲音,小聲音、尖聲音厚聲音,你只用耳朵聽,這與般若是相應的,眼睛看到一個乞丐在講話,你就生煩惱想,你眼睛看到一個不好的車子,車子叫的聲音......眼睛見的這個體與耳朵聞的這個體合一了,然後你就大生煩惱;我現在看到你們,這個喜歡那個不喜歡,然後每個人都在講話,然後我拼命的分別,(心如何如如不動呢?)你不喜歡的人講好話你都生煩惱;如果你靜下來,你不思維不看他,單聽的聲音也是清淨的,眼睛耳朵再加上嘴巴,加上行為,那就更加的麻煩了。所以上殿、過堂啊,盡量的把眼睛閉著,耳朵聽法器,我過去作維那,有人打錯法器了,我不會看這個人的(不動眼故不起分別),只會默默的走到邊上去,告訴他怎麼錯了,我不會看人,只是告訴他這樣錯了;眼不看故,耳朵去辨別所有的聲音,此音與實相相應故,非常快速的得到清淨;你眼睛到處看,就容易起煩惱;見到他你都會繞很遠很遠的地方去,為什麼呢,因為你動眼睛故,如果你不動眼睛你就聽聲音,哪怕他從你身邊過,你內心中都能不生任何動搖;所以我們沒有事情,不要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到處亂轉;眼睛是個賊,真的是賊,動眼睛遇到什麼煩惱的事情靜下來,用耳朵聽;自然就會清淨。這就是一種修行的方式。我感覺到人生就應該這樣子修行,這對於你會有大利益。沒有事靜下來聽,自然會清淨。南摩阿彌陀佛。

 

上一篇: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62
下一篇:從佛法的角度解讀情人眼裡出西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