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10月29日
講次:第四十八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經文】“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釋經】佛陀繼續開示道:“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陀這樣說:‘我一定認為如何如何,或有人一定認為如何如何,或有眾生一定認為如何如何,或有時一定認為如何如何。’須菩提!您認為如何呢?這個人正確理解我所說的義理嗎?”
【經文】“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釋經】須菩提回答說:“世尊!這個人沒有正確理解佛陀所說的義理。為什麼呢?當世尊說:我認為如何如何時,或說有人認為如何如何時,或說有眾生認為如何如何時,或說有時認為如何如何時,我們不可以以為‘佛陀是說我一定認為如何如何\’,也不可以以為‘佛陀是說有人一定認為如何如何\’,也不可以以為‘佛陀是說有眾生一定認為如何如何\’,也不可以以為‘佛陀說有時一定認為如何如何\’。這時,才能稱為真地理解佛陀所說的‘我認為如何如何,有人認為如何如何,有眾生認為如何如何,有時認為如何如何。’”
【說明】
例如《增壹阿含經》雲:“爾時,目連……即以神足至世尊所,遙見捨利弗在如來前坐,見已,目連復作是念:‘世尊弟子神足第一,無出我者,然,我不如捨利弗乎?’
爾時,目連白佛言:‘我將不於神足退乎?所以然者,我先發祇洹精捨,然後捨利弗發。今捨利弗比丘先在如來前坐!’
佛言:‘汝不於神足有退。但捨利弗所入神足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捨利弗比丘智慧無有量,心得自在,不如捨利弗從心也。捨利弗心神足得自在,若捨利弗比丘心所念法,即得自在。’
……
爾時,諸比丘自相謂言:‘世尊口自記:‘我聲聞中神足第一者,目連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捨利弗。\’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聲聞神足難及,所謂大目乾連比丘是也。’”
眾佛友!
有關此經文,請大家自行去看,因為很長,我就不全引用了。只是現在來說明道理。
當佛陀說:“目連神足第一”時,如果有人以為“目連一定神足第一”,那這個人就不是真地瞭解佛陀所說“目連神足第一”的義理。
為什麼呢?
因為當佛陀說:“目連神足第一”其義有很多。當實際是“以神足而證得無漏者中,目連是第一位成就者之時”,這時“目連神足第一”就是指向“以神足而證得無漏者中,目連是第一位成就者”。
又,如果當實際是“以神足而證得無漏者中,目連的神足是第一好的。”這時“目連神足第一”就是指向“以神足而證得無漏者中,目連的神足是第一好的”。
又,如果當實際是“目前所有聲聞弟子中有神足通者,目連是第一好時。”這時,“目連神足第一”就是指向“目前所有的神足弟子中,目連是第一好的。”
眾佛友!
從這個經文的例子中,我們就可以瞭解,為什麼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了。
眾佛友!世尊說法,一律指向實際現象。因為現象在變化,文字就算是用詞一樣,所指向的義理,也會跟著變化。
其實,這個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常常發生。
例如:當我們聽到“吃飯了!”,如果有人以為“一定是吃飯而已”,那就不是正確理解說者的含義。
因為這“吃飯了!”會依實際現象的變化,有時是指向“吃面”,有時是指向“吃比薩”……等等。
眾佛友!佛陀說法,也是如此,“文詞雖一,而義別異”,永遠指向實際的現象,而實際現象會變化,所以含義是會依實際做調整的。
如《無量義經》雲:“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以是義故,諸佛無有二言。”
眾佛友!有關這個道理,請大家去讀《無量義經》就能明白了。
我們再來看《金剛經》的這一段經文,也就能觀照到佛陀所要指向的義理了。正因為如此,依眾生“根基、習慣、需要”的不同,對同一經文的有效運用,也會不同。所以,當我們遇到有人在解經文時,跟我們不同,我們別急著說人家是錯的。
其實,只要是對方在解經文時,當時他用的是“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就對了。《金剛經》經文中所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的道理,也是相通的。
眾佛友!試想:
要過河時,每個人依自己當時的情況,有人要用竹筏才是安全、有效、無後患的過河方式,有人則是需要用走路過河才是安全、有效、無後患,而又有人則是需要走橋,有人需要游泳才是。如此種種,只要是安全、有效、無後患的,都是正確的過河之道。
同樣的,每個人雖然讀同樣的經,在運用同樣的經文,但是依每個人當時實際的狀況不同,則對該經文要如何取捨,如何運用,是不會一樣的。但一定是在“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原則下,才算是正確運用該經文、該佛法。
因此,才說:
一、知我說法:知道我所說的安全、有效的辦法,
二、如筏喻者:就像有人要過河,有時教他用竹筏才是安全有效的。
三、法尚應捨:當這有效時機一過,就要換方法了,
四、何況非法:何況根本就無效的方法,就不要用了。
【經文】“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釋經】須菩提!發心想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人,對於一切現象及道理,應以實際的現象道理來認知,依實際的現象道理來照見,依實際的現象道理來起信,依實際的現象道理來理解,不要以為佛陀所說的法,有固定的指向某一現象。
【經文】“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釋經】須菩提!我所說的“法相”(實際的現象道理),如來的意思就是指向“實際上,不固定,隨時,隨因緣,在變化的現象及道理”,這才是我所說實際的現象及道理。
【經文】“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釋經】須菩提!如果有人用七寶,裝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來行佈施。如果另外有肯上進的男子、肯上進的女士,發菩薩心(自覺覺他)者,受持這部《金剛經》,甚至,少到只受持此經中的四句偈等等。當此人能接受、能修持、能朗讀、能背誦、能為人演說經義,這個福德勝於七寶佈施的福德。
【經文】“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釋經】要如何為人演說呢?
就是在演說之時,不要只取那“變化無常的表相”來演說,應當演說那如如不動的現象及道理。為什麼呢?如果演說那變化無常的有為之法,則這些法是不能作為修行人的依靠的。
因為這些變化無常的生滅之法,就像“夢”,看似有,實是無,醒後了不可得。
又像“幻”(變魔術、或催眠)一樣,只是自己的錯覺,而實際不是如此。
又像“水泡”一樣,看似七彩繽紛,而實際上很快就破滅了。
又像“影子”一樣,看似有形有相,而實際上沒有實體。
又像“露珠”,看來圓潤晶瑩剔透,而經不起朝陽一照就蒸發了。
又像“雷電”,聽來震撼天地,看似垂照一切,而實際上只是一剎那就消失了。
學無上正等正覺的修行人,應當如此來觀察:那無常變化的有為法,是不能作為依靠的,所以不演說這樣生滅無常不值得依靠的有為法。
【經文】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釋經】當釋迦牟尼佛說了這部《金剛經》後,長老須菩提,以及在座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當時一切天、人、阿修羅們,聽聞佛陀所說的教法,都非常歡喜,也正信佛陀所說的道理,因此願意接受而要去修行。
【說明】
眾佛友!
當我們要為人說法時,應該說那“如如不動”的法。
什麼叫“如如不動”的法呢?也就是“無為法”。
如《金剛經》中已是阿羅漢的須菩提就有說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什麼叫“無為法”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載:“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雲何無為法?佛告善現:若法無生、無住、無異、無滅可得。”(CBETA,T05,no.220a,p.262,c16~18)。
如《大智度論》雲:“無為法,非因緣生法,非作法,微細法。”(CBETA,T25,no.1509,p.288,a24~25)。
眾佛友!“無為法”就是“無需因緣造作就永遠存在的現象”。“有為法”就是“需要因緣造作才會存在的現象”。而這“有為法”,因為需要因緣造作才會存在,所以就會有“生、住、異、滅”這些現象。而這“無為法”,因為不需要因緣造作就永遠存在,所以,沒有生、住、異、滅的現象。
我們在為人演說佛法時,當演說那“如如不動”的“無為法”,也就是“不生不滅的法”,才能讓我們及眾生可以依靠。
例如:當我們知道「色身會死,法身常住」的現象道理。就知道每一位眾生的色身都會死,每一個位眾生的法身常住,這時,就不會去殺生,不會去偷盜,因為當我們殺死了任一個眾生的色身,而對方的法身常住,所以當下一次在未來的某一輩子又再相遇時,這所結的善惡因緣就會展現而受報。
所以,當了解這「色身會死,法身常住」的真理時,才能建立起三世輪迴及解脫自在的正確體悟。
也因此,我們在為人演說佛法時,如果是演說那“如夢幻乃至如露電”的“有為法”,也就是“生滅法”,則很快當因緣一變,眾生就不能依靠了,就無所適從了。
因此,如《首楞嚴經》中佛說:“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CBETA,T19,no.945,p.122,b1~3)。
眾佛友!
《金剛經》講解終於告一段落。其實還有很多層面,我雖然想說,但礙於文字、時間的限制,常有“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示人”之憾。因此,我只舉少少的例子來說明。但請眾佛友,要自行深入廣泛地去觀照體會,在安全、有效、無後患之下運用於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令問題不再產生,那就是正確的學習了。
好了!最後祝大家直趣無上菩提無有障礙,廣度眾生皆得自在!
下課!
提問和回答
一切真實:末學悲淚深悔,流轉輪回,發意圓成無上覺道!
師:是的!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回向一切諸善根,願盡未來隨佛學。
一切真實:謝謝師父!頂禮師父!
一印:請問師父,能否把“《金剛經》講解”總結一下嗎?
師:總結:所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以般若(事先瞭解准備)的法門,來安全有效無後患的來發展菩提心令堅固如金剛鑽一樣,不會被破壞,又能排除一切障礙,所以能直趣無上菩提於其中間無有退轉。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