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
王沈醒園記錄
鏡蠟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紐約華美協進社講‘學佛緣由’。當時我用了一個明鏡和蠟的比喻,我說:‘澄澈光明的本性,是人人本來具有的,然而多生以來,卻為貪嗔癡無明所覆蓋,以致忘卻本來面目,顛倒虛妄,脫不出生死輪回。這好比一面原本淨澈的鏡子,被塗上層層厚蠟,把光明遮蓋了。’我用這個譬喻,說了幾個例子,來看世上的人,結論都不能將蠟消除。於是有人問我說:‘你說明鏡和蠟的譬喻雖然不錯,可是說來說去,似乎沒有人可以將蠟消除,您能不能教我們一個迅速除去蠟的方法?’當時我的回答是:‘十分抱歉,我也正在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還未找出適當的方法。’
八年後的今天,我很開心在這裡向各位報告,我現在有一個方法,可以介紹給各位。諸位盡管依舊修淨土,或修禅、修密,只要抽出一部份的時間依照我介紹的方法去修,就會逐漸將鏡面的蠟熔化;不但蠟可以熔化,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所謂明鏡,也是蠟做的,也一並熔化無余。
什麼方法呢?──念《金剛經》。現在且讓我將這段因緣向各位一敘。
發願每日持誦《金剛經》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莊嚴寺正舉辦佛學夏令營,當天下午我有兩小時的課,那時內人居和如病況不輕,我原想不去了,可是她堅持要我去講。我趕去講了一個多小時後,匆匆趕回。和如情況如常,並無什麼不妥。夜間十一時許,雷久南博士和我及家人圍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靠近她,並示意伸出雙手互握,她張目注視著我,我輕聲問她,是不是什麼地方痛?她表示沒有。我微笑地看著她,並緊握著她的雙手。忽然間,我覺得她的眼珠不動了,且微微張著口,我聽到輕微的‘浦’的一聲,一下子什麼都靜止了。全家抑制悲傷,同聲念阿彌陀佛,和如自己緩緩地閉上口眼。我左手握著她的左手,不停地念佛八小時。
第二天一早,替和如換好衣服,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見佛台上擺著一本《金剛經》,這是和如十八年來,每天早課必誦的經本,當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繼續替和如做她的晨課,每天誦《金剛經》。此後我每天或念一遍,或研讀《金剛經》的各家注解,或自己思考經義,至少半個小時,至今從未間斷,自覺所得益處遠超過以往四十余年,斷斷續續地念經看注。《金剛經》實在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我之能每天受持《金剛經》,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多年來,我曾幾次看過人們辭世的情形,彌留之際總是痛苦的!尤其是癌症患者,病情越重就越痛苦,必須靠止痛劑來減輕身體的痛苦。但止痛劑用多了,會使神志不清,陷於昏迷狀態。和如患的是骨癌,我一直在擔心到後期,她會承受不了那種刻骨椎心之痛,可是她沒有!在去世的前兩天,她不但停止服用止痛藥,連一粒安眠藥也不須要,她的頭腦完全清醒,八個小時後為她換衣服時,身軀柔軟,膚色如常,就像入睡一樣。這種現象,是許多親友所共睹的。她走得如此的安祥自在,是許多學佛修行人所向往,而不易獲得的往生善果。我極為羨慕。十八年來,她每天誦念《金剛經》,真可謂‘功不唐捐’啊!
怎樣念《金剛經》
現在我想貢獻各位一些怎樣念《金剛經》的方法。我覺得念《金剛經》,是老少鹹宜,小大由之的。為什麼說老少皆宜呢?年紀漸老,行動不便,外出聽經聞法,不易隨心所欲;再則佛教經典太難懂,法門又多,明師難求,缺乏經常指導,不知如何修行。《金剛經》譯文流暢易讀,一本在手,已夠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為什麼說小大由之呢?因為《金剛經》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幾句,經中不是常說‘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幾句經文,仔細尋釋經義,實在是意趣無窮哩!
今天想介紹給各位的,就只有三小段,對我們而言,這三小段已是《金剛經》的精華了。第一段是佛說‘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在這段中,佛說的‘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這句‘眾生之類’就是指凡眾緣和合而生的都是眾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間那一事物不是由眾緣和合而生。有情的人類、動物固然是眾緣和合而生,無情的植物、礦物等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有形質的物體是眾緣和合而生,無形質的思想事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所以一切眾生之類是指宇宙間一切的事物思想。因為眾生乃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無論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變化,並非永恆。如夢如幻,但也不是沒有,它們都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在這不生不滅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虛妄的各種相,名為眾生。‘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句話好像很難懂,其實就是要使這一切眾生都回歸不生不滅的本性。所以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是佛陀教我們應發廣大的心願,這正和各位常念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一樣是發大願。
第二小段,佛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從現代科學理論,宇宙萬物最後的本質都是‘能’,然則我皆令入涅槃而滅度之,不但眾生滅度,我也滅度。換句話說,一切都是‘能’。所以佛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既然一切都是能,還有什麼人我眾生之分?這就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正因為眾生都是‘能’,本來就是不生不滅,如此那有眾生得滅度?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這幾句話含義極豐富,布施有有相布施、無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謂的人天小果。無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虛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金剛經》所著重的是無相布施。通常說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其實不只是以外在為施捨對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還可以有更深入,更廣泛的布施意義。如六波羅密中布施捨貪,持戒捨嗔、貪、放逸,忍辱捨嗔,精進捨懈怠,禅定捨散亂,般若捨兩邊空、有見。捨就是布施,波羅密多就是於法行無所住,亦即對萬法的表相不起執著。各位,要知道煩惱及貪嗔癡都因取著相而生,所以於法無所住,實是大行的中心。
為什麼勸念《金剛經》
諸位同修,從上面三小段文來看,大願大智大行,佛法的精華都包含在此。大願大智大行不但修慧而且修福。在這裡我想和各位提一提:知識份子的習性,重視研讀書本,因此信佛教的讀書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有的學者更是把佛法作為一門學問,皓首窮經,常有時不我予之歎。佛在金剛法會上一再強調,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樣重要。須知人身難得,久遠以來,我們一定做過許多好事,不然不會生而為人;但亦難免做過惡事,惡因會有惡報,修慧不修福者,往往會障礙叢生,多病多痛,而且臨終業障出現,可以使一生幾十年的修行,毀於一旦。所以修福消業,十分要緊。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無怪乎佛在經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又說:‘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因為有這樣的功德福報感應,所以我覺得我應該勸各位親愛的同修,將念《金剛經》列入您們日常的課程,也算是我報答曾經是各位的一位好同修,居和如度化我的深恩,謝謝各位!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六日講於紐約大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