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法界法師:金剛經講解 第二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講

  大家晚上好!《金剛經》非常殊勝,在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金剛經》是經中之經,是開悟成佛的經,是直接從心地上走的,只要你讀時間長了,道理自然通。

  我們還是像昨天一樣先祈請一下,在家裡把香點上,沒有在的就心香九柱,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加持我們!十方一切天龍八部來為我們護持道場。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南無三滿多。母馱喃(tuó nán)。唵。度噜度噜。地尾薩婆诃。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三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奉請青除災金剛。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奉請白淨水金剛。

  奉請赤聲火金剛。奉請定持災金剛。奉請紫賢金剛。奉請大神金剛。

  奉請金剛眷菩薩 奉請金剛索菩薩。奉請金剛愛菩薩。奉請金剛語菩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們在每次開始講經的時候,都要祈請一下,這是比較符合法義的。這樣大家能在無形之中得到一種非常微妙的法義。這種法義就是佛菩薩給我們的加持力量。

  大家要用心去感覺感受宇宙的能量。如果用懷疑的心來聽,可能就不會有什麼效果。只有你是用慈悲心、渴望的心、清淨心來聽,就會體驗到宇宙諸佛菩薩的那種巨大的能量。昨天晚上大家也都體驗過了。

  我講解的也不是非常好,只是把自己修《金剛經》的過程,和自己理解的這部《金剛經》講給你們聽。解經就跟修行是一模一樣的,修到哪個層面上就說哪個層面上的話,一年級就講一年級的話,高中生就講高中生的話,博士後就說博士後的話。我也是把自己體驗到的這種覺受講給你們聽。大家一起學習,共同探討。

  經是釋迦佛把看到的宇宙原本的規律講給弟子聽,弟子又記錄下來流傳到現在,大家才能看到宇宙的狀況、人生、以及咱們人世間的這些過程。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佛告訴須菩提。須菩提翻譯成中文叫作解空尊者。應該這樣來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裡告訴了方法:就是把自性眾生全部度化。

  佛看眾生和凡夫看眾生是不一樣的,佛看眾生都是菩薩,自性眾生也是菩薩,這是心態的問題。從自性來講,我們內心中就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這些種類的眾生。修行就是先天的大靈把自己內心中的這些眾生全部度了,因為自己在長劫歷史輪回了無數次,在自己的內心中都有幻化的影子,在不同的時期會展現出來。只有自己內心中的一切種類的眾生都度化了,才能成就自己,從而外化眾生。

  這裡的諸菩薩摩诃薩,摩诃為大,是指發大心願的修行人,那麼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大菩薩哪?從心地上講前念清淨後念清淨名為菩薩,菩薩的原稱是菩提薩埵,摩诃為大,就是大菩薩。六祖言: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诃。

  前念清淨就是在此時前邊所有一切思維活動,都要清淨下來。不要想一會要去給孩子弄點什麼喝的 ,孩子要睡覺了,兒子要寫作業了……這個念頭就不清淨。因為我們現在在學經文,在聽經文。這個時候,就要把我們以前雜亂無章的想法暫時先放下,這叫前念清淨。

  後念清淨,就是在我們沒有結束之前,專心聽經文,領悟佛法妙義,沒有別的雜念。只有前念清淨後念還要清淨,這個時候才能叫菩薩。念念清淨,念念不退轉。雖然我們在世間上奔波勞累,但我們的心(無位真人),就是我們原本的那顆清淨的心清淨下來,讓我們的凡心隨風去吧。只有這個時候,心才能在凡塵勞累當中,保持一個清淨狀態,這個時候才能為摩诃薩。

  菩薩要做到慈悲喜捨,種種方便化度眾生,才能稱為菩薩,不能化度眾生不能稱為菩薩。能化所化,心無取著,名為摩诃薩。恭敬一切眾生,是降伏自心。真者不變,如者不異,於諸境界,心無變異,名為真如。

  無位真人在沒有修練成功之前就叫無位真人,一旦從體內修煉出來,上下自如的出入的時候,就叫佛性(真如本性、大我、無我)。

  無我遇見種種境界的時候,心無變異,就是心不會隨著境界而變動的時候,才能真正的稱為真如。概括一句話就是:外不假曰真,內不虛曰如。他是真正的在我們的身體裡,也是在我們的身體外,因為他已經自在自如了,稱他為真。內裡不是虛無的,不是說沒有,而是有,雖然是空,雖然是虛,但是他是有,有而不去執著叫內不虛曰如。

  而且還有個最關鍵的就是念念無差錯,就是說我們的智慧、正念一定是念念無差錯,即是降伏其心了。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用這個真如去降伏我們這顆凡夫後天的心。

  大家這會聽懂了吧,用什麼來降伏我們的心呢?就是用我們的真如無位真人,善護念就是指無位真人來善護念,而不是後天的思維,這要有一個修練的過程才能達到。

  從外在來講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大家也要了解:

  卵生者,迷性也。大家都知道,雞、鳥、鴨子、鳄魚、烏龜等都是卵生,卵生是因為迷失了自己本來的真如本性,所以卵生者迷失了自性。

  胎生者,習性。哺乳動物人、牛、馬都是胎生。往世的業力跟隨著形成一種慣性,就是習性。現在的習性都是在以前種下來的,不管是好的習性,還是壞的習性,都是前世早就種好的。

  濕生者,邪性。蛆、蒼蠅都是濕生,是從水裡生出來的。濕生是隨邪性而來的,這個邪還不是邪門歪道。因為它要通過一個卵然後到幼蟲,到蠶蛹,然後蛻變,然後變成蒼蠅、蝴蝶、蜻蜓,它們是有幾步才能完成,所以是邪性。

  邪性的人,心多疑,多疑的人才能稱為邪性,所以他們死後基本上都變成這樣的動物。

  化生者,見趣性也。濕生和化生,它倆是一種,但是分了兩個步驟。由濕生到化生,就是它蛻變成最後那一步,叫化生。蜻蜓、蝴蝶是化生,化生的前面叫濕生。它們是見趣,因為它們喜歡漂亮的外表,蜻蜓、蝴蝶都是非常美非常艷的,所以叫見趣性。

  見趣性就是喜歡這種好看的外裝,所以它死後要變成這樣的動物,因為它迷失了本性,造了很多的惡業,所以說在六道當中輪回不停。

  濕生是隨著那顆邪心,心不定而多疑,見趣而墮落,一次比一次糟糕,投生的層次一次比一次低。從天人到阿修羅到人再到動物,再到這個小的動物,再到更加低層次的動物,然後是水中的蛆、細菌啊,一次比一次低。《地藏經》裡講受的罪是永不間歇的。它是每到一級的時候,它的生命都有它一定的限度,比如有很多細菌是早上生,晚上就沒了,或者分分生分分死,所以說叫不間歇。自己造了業將來就要受那樣的苦,不造業就沒有這麼多痛苦。

  有色。一切有形的都為有色,人身,山川河流,大地,日月星辰等等,是為有色

  無色。是和有色相對而言的,是指無形的看不見的物體。比如隱態生靈。

  有想。是有為法假想。口說如何如何做,但心不做,名為有想。迷人坐禅,臆想除妄,是不可能清淨的。嘴說心不行是為假般若,是為有想。

  無想。口說心行是為無想,口和心一致一合相了。一合相的時候才能稱做真正的無想,叫無所得。無想的時候才不會執著我和法。我執和法執真正的都破了,才能真正的叫無想。

  非有想。不執著二法想才能叫非有想。

  非無想。求真理的那顆心還在叫非無想,就是還差一點點,就是還是有執著。

  不同的人,其煩惱執著差別也非常大,有煩惱這樣的,有煩惱那樣的,種種煩惱都是從心裡來的。煩惱是病,佛法為藥,佛法就是對治煩惱的。所以說釋迦佛和諸佛如來才大開慈悲法門,來普化沒有開悟的眾生,令我們得法義入無余涅槃。

  無余涅槃是自心中的所有煩惱習氣妄想都沒了,無余涅槃另外一個詞匯就是真空妙有。進入無余涅槃的才有涅槃妙心,涅槃妙心也為真空妙有。真空妙有現前的時候才能叫無余涅槃,那就是真正的如來佛。

  有余涅槃就是自己還有煩惱,還有牽掛,已經證到了無余涅槃,但是沒有走,就像釋迦佛、老子都證到了這種果位,但是他們為了給後世子孫傳下真理就沒有走。有余涅槃是因為他還有身體,老子在《道德經》裡也講:吾有一個大患,是因為我還有一個身體在。他有身體就叫有余涅槃,沒有身體之後叫無余涅槃。

  釋迦佛告訴須菩提,我都可以讓這些種種類的眾生進入無余涅槃。因為佛教給了我們方法,所以說跟著佛走、跟著佛修行可以得到無余涅槃。但是他緊接著又把話鋒轉了回來。

  無余涅槃而滅度之。什麼叫度?是度我們自己這顆生死之心從此岸到彼岸。此岸就是是非之岸。在凡夫道上,有是非、有長短、有黑白,因為有分別心啊。度到彼岸不在此岸了,不再關心是是非非、長長短短。只有能度過生死大海達到彼岸的時候,才能稱為度。

  什麼是滅度呢?是把我們的煩惱習氣全都度走,就是把我們的七情六欲、所有不清淨的有妄想的習氣,全都度到彼岸去。首先是度我們自身自心中的這些煩惱眾生,把它們度干淨了才叫無余。度別人度走了不叫無余啊。大家要明白這一點,只有把自己心裡的那些煩惱習氣妄想全都度干淨,達到先天本性的時候,才叫真正的涅槃妙心、真空妙有了,否則就不叫涅槃。

  此岸就是凡夫的岸,彼岸就是佛岸——沒有分別的清淨之地。從此岸到彼岸,是說用我們的智慧把身心度到彼岸,回到佛國這個層面,也就是把自己的煩惱習氣的心轉化成清淨心。

  所以說這個《金剛經》很難懂,有些詞匯如果弄不清楚,想不透徹,這部經只是看個熱鬧,知道這個經是在講空,講的是玄。只有你真正理解了這部經字的背後那個真正的真理的時候,你才能明白釋迦佛所說的話。

  《金剛經》前半部是講“我執”如何破,後半部是講“法執”如何破。大家能把“我執”和“法執”全都破掉了,就不在兩邊了,就是中道行了。中道行的時候只是入道了,真正的在道裡行了。還要六度萬行,去種你自己的福田,你還要布施,你還要接受別人的布施。只有這樣你才可以修成六度萬行,所以菩薩道不好修。

  羅漢好當,菩薩不好做。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為無策,不了中道。眼見耳聞,心想思維,愛著法相,口說佛行。

  佛行就是心行,用我們的清淨心去行,行裡包括功法和還有你在世間法上所做的一切行為。

  修佛要福慧具足,修福不修慧,修慧不修福,這都不成的。釋迦佛是福慧俱足,所以說我們大家修行也要福慧俱足,缺少哪一樣都是不行的。

  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就是說這個羅漢,智慧非常好,但不去種福田,福報就不夠,要不著飯吃,就要餓著。

  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纓珞。印度把象稱為非常好非常吉祥的動物,過節的時候要給它披紅掛彩的,頭上還戴著鮮花,大象有福報,但是它沒有智慧。

  福慧俱足才會受天和人的供養,天包括天人和阿修羅,人就指我們的這個現實的人。將來回天國的時候,你才有自己的眷屬。

  從這裡釋迦佛就告訴我們,你真正相信宇宙真理的時候,就要發起你的那顆真心來修行。修自己的本來心的同時,把妄想是非全統統的拋到腦後,拋到九霄雲外的時候,你可以契無上之理、無相之理,可以入道。

  悟道之後,佛都可以讓我們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禅宗裡有一句話,直心是道場,直心是佛,就是從這裡直接提煉出來的。

  大家能修到平心靜氣的時候,已經了不得了,對外界的很多事情都不掛在心上了,這已經就入阿羅漢初果了。所以說大家不要認為阿羅漢初果很好證得,能把七情六欲修清淨的,才能證得初果。因為我們往世的業力、習氣,一直隨著我們的靈魂輪回轉世,尤其殺業重的人。

  如果自己真能達到平心靜氣的境界,自己的佛心也就成為自己的主人。佛心就是清淨的心、涅槃的心、本性真如的心。真正的平心靜氣,外在看一切眾生也就平等了,是一顆平等慈悲博愛的心。這個時候以前所發的願力會隨著自己現在的開悟,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普度眾生了,和眾生一起度生死大海,同入圓滿清淨無余涅槃果位。那個時候就和《心經》裡講的三世諸佛證得的果是一樣的了。

  首先把自己心中的是是非非度干淨,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再用自己開悟的智慧去幫助別人,度掉他心中的煩惱是非。大家一起都清淨下來了,娑婆骯髒世界就變成了淨土,也就變成了阿彌陀佛國或是東方藥師琉璃國。

  可是有些人,雖然在看書、在持咒、在讀經、在拜忏,但是他是用有所得的心去修行,因為他是為了法而去求法,為了我而去求法,這樣的話他就落了一個相,用有所得心,怎麼修都不會達到無余涅槃。

  只有你把心中的這些我、法統統的去掉,把法我、無我的概念全都滅掉之後才能稱為滅度。滅度就是把自己心中的這些想法全都摒棄掉,不再有這些想法的時候,叫無所得了。釋迦佛說,了無所得,心得法。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如是”就是指前邊釋迦佛給講的那個道理,就是把你心中所有種類的眾生全都度掉,才能自度,按理說這是小乘法門,但是它也是大乘法的一個過程。

  大家對大乘法門和小乘法門可能很模糊,我來順便給大家講一下,就是說你自己還沒有完全達到覺悟的時候,但是你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別人的時候,讓別人也和你一樣法喜充滿,這個過程就叫大乘。然後有大乘經典來幫助你,完成自己的修行過程。

  小乘法門,就是只管自己修自己的,自己得到正果比如說阿羅漢果位。之後才開始出來度人。

  “滅度”就是解脫了。解脫有大和小。大解脫就是沒有煩惱和習氣了,真正達到了八地菩薩往上的境界,也就是說第四果阿羅漢的果位,已經沒有煩惱和習氣了,已經得到無漏果了,但他還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和佛還有一些距離。小解脫的人,是指八地菩薩往下的,還有煩惱和習氣,時不時的會發一些脾氣啊。

  連起來就是:你用我釋迦佛教給的方法,把你自己的煩惱結和無始劫的習氣全都消滅度掉,這才是度化自己啊,從而才能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說得非常妙,要去度那麼多眾生,但還沒有眾生讓度。這個大家用自己真正的智慧來思考一下就懂了。釋迦佛是告訴我們,用我的方法先把你自己心中的煩惱眾生全都度干淨,達到了自心清淨,都是一體了,哪裡還有眾生哪。達到了這個境界,看外在的一切眾生都是佛,哪裡還有眾生需要自己度呀。

  釋迦佛很有智慧啊,但我們的智慧有時候真的不夠。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不管是度自己心中的眾生也好,還是身外的眾生也好,都不能執著,一旦住相就度化不了了。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須菩提。假如自性眾生有四相,就不能得度到彼岸,成不了真正的菩薩呀。

  由於人隨著業力流轉,看待事物也必然呈現出分別心,有分別心就有四個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四相也就有人我是非,大小長短、黑白顛倒等等,有四相心就會波動,能量就彌散。如果沒有分別心,沒有是非心,四相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了。

  大家都看過《射雕英雄傳》,在華山頂上封位的時候,周伯通就把自己忘掉了。這時候他無我了,也就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我的時候,他就是菩薩。金庸對佛法非常了解,所以他寫的天龍八部、神雕俠侶都有佛法的影子,而且翻譯的非常巧妙。

  大家學《金剛經》,首先要破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有把四相破了,才能稱為菩薩。如何來破,後面會講到的。

  眾生都有佛性,但因為大家都迷失了本來,所以說佛或是老子教給了我們一套完整的方法。在釋迦和老子之前,中國和印度都有方法在告訴如何尋找自己的本來。中國的就是《易經》,它是萬經之首,也是三藏十二部之首。大家可能會迷惑,會說這是誹謗佛法。不是誹謗!因為《易經》包含著天和地,天為乾卦,地為坤卦。天,包括十方諸佛菩薩。地,包括我們三界內的眾生。

  老子的很多理論是從《易經》裡挖掘出來的,《道德經》裡包含了一套出世功法,也是從《易經》裡出來的。凡夫看《道德經》,只是一本治理國家排兵布陣的話語而已,真正裡面含的是修行的上上、無上大法,和佛說的一模一樣。佛在世間傳了四十九年法,老子寫完《道德經》就跑了,沒有往下講。這一套出世功法和印度最原始的瑜珈功是道貌暗合的,原本天地就是一個法,只是兩個國家用兩種語言方式表達出來了。

  印度最原始的最古老的瑜珈功法,翻譯成中文就叫相應,釋迦佛明白了是相應十方法界一切諸佛菩薩。在釋迦佛的經典裡,你要真正用心去看的話,裡面時時都有瑜珈功法的影子。

  釋迦佛告訴我們,自性眾生沒有四相就能得度,就為菩薩,就為佛。有四相就會迷失本性,就無法得度,就為凡夫。一旦了悟心性,四相是空的、是假的、是不存在的,也就從凡夫地到佛地了。

  《金剛經》的上半部講的就是如何把四相破掉。禅宗祖師大德經常說凡聖同體,凡夫是人做,佛也是人做。主要是在心田方寸之中用功。所以說一念悟永遠悟,一念覺即成佛。直心是道場就在這兒。學禅的人,《金剛經》必看,《楞伽經》必看。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第四品,釋迦佛開始為眾生剖析煩惱的心。釋迦佛為了讓我們有智慧,讓我們開悟,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啊。

  釋迦佛苦苦的給眾生講了四十九年,到最後涅槃的時候,他還說沒有講一個字,也沒有說過一個法啊。講沒講呀?講了,講了四十九年的法;講沒講字呀?三藏十二部那些字都是他說的!是由阿難等大阿羅漢們記錄下來,法就是宇宙的道理,然而這些道理都是開啟自己的工具,並不是真理的本身。

  釋迦佛不讓執著這些經文,不要執著他的話,是要大家在經文當中體悟宇宙的真理以及宇宙的原貌。當你不執著他講的法,你又明白他的經文的時候,你就是覺悟者。能不能成佛,最終能不能做佛位,這是要靠每個人的精進、禅定。

  第四品的題目是“妙行無住”,從前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談這個“妙“談了三旬(一旬是15天)都沒有談完。”妙“字的古體字是左邊是一個“玄”,右邊是個“少”。這個“玄”字的涵義幽深淵博,是用語言不好說的,所以叫“妙”。能明白“妙”字的人,基本上對宇宙法、佛法、道法已經懂了百分之七八十。因為“玄”字就是在講宇宙的真理、自然的規律。“妙”,也是我們那個心,我們的心為妙,妙有真空,所以說講的是心。

  心行無住,釋迦佛開始一點點的告訴我們,如何修菩薩?菩薩有出家的菩薩,有在家的菩薩,在家的菩薩非常多,比如皈依之後受了菩薩戒的人,哪怕你沒有受菩薩戒,你是在行菩薩道都叫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前面佛講了得度要除四相,接下來佛再一次的對須菩提開示,是展開具體說了。菩薩應如何修法?也就是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怎麼修?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心中也不留存。隨時隨地無所住,就是離開一切相。布施就是統統放下。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還是無畏布施,都要達到三輪體空。

  這裡大家要了解一下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財布施。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或者供養僧人。

  法布施。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

  無畏布施。竭盡所能去解除別人的恐怖和畏懼。

  三種布施中以法布施為最殊勝。平常人們的布施一般都是財布施。

  財布施是培養自己的福德、福報。真正想要自己有福報,就要用清淨的心去布施。很多人把錢布施出去了,第二念就開始想不應該給這個人啊,這就不清淨了。因為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我說這個要飯花子可能比我還有錢啊,因為他穿的西服革履的,還在路上要錢。給的時候是很清靜的,給完之後就不清淨了,這樣的布施會打折扣的,自己的福報會打折扣。大家以後要記住,給了就給了就不要想了。

  財物布施要平等。比如說你到寺廟裡頭,你要給那些受過大戒的師父們的時候,你的錢財要一律平等,給這個一百,那個也要一百;給這個十塊,那個也要十塊。不能說我跟這個師父熟悉,跟那個師父不熟悉,給熟悉的師父就多,給不熟悉的師父就少,這樣的話你的福報也會有折扣。再比如說一個受戒的師父和一個沙彌,這個時候你可以分開,受過戒的師父可以多一些,沒受過戒的沙彌可以少。

  大家不懂得出家人的戒律,在這裡給你們順便說一下,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了。布施的時候一定要平等,你平等的時候所得的福報就是平等的,因為他們都是修行的師父,你種的福田要一樣。再打個比喻說,這兩塊田地都是你的,一塊田裡稻谷種的滿滿的,另一塊稻谷種的非常少,你到秋天收成的時候是不是一個多一個少啊。因為這兩塊田都是你的,所以種福田你要一樣多。

  釋迦佛托缽乞食的時候,是挨家挨戶不分窮富貴賤的要。他給眾生種的福田是平等的,機會都是一樣的。眾生也要對這些修行的師父們也要一樣,這樣你的福田種的是圓滿的。這樣布施平等,你就會沒有分別心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沒有了。沒有的時候,你的相貌會慢慢的轉變成非常端莊秀麗。你在沒有四相的時候,直接用清淨心去布施的時候,你得到的真是用語言無法形容的。

  世尊告訴我們,一個真正修法的人行布施的時候,那顆心不應該有所牽掛,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受施的人都要空掉。有所牽掛就要有四相出來。有四個相的時候,三輪不空,很難入道。

  無所住而行於布施,三輪體空,四相皆無,心是很清淨的,是平等的,布施得的福報是無量的。如果心有四相,三輪不空,心是有所求的,是有為的,布施的福報就非常局限了。所以說佛非常慈悲,告訴我們應該無所住行於布施。

  翻來覆去就是告訴我們,用清淨的心去布施,心中沒有四相,布施才能叫真正的心無所住。有所住是因為有四相,心就不清淨了。

  佛家有句話:忠厚的人容易開悟,越是狡猾越自以聰明的人越很難開悟,因為憨厚的人心非常清淨。如果自認為自己讀過博士、博士後、讀過三藏十二部,是一種賣弄炫耀的心,不清淨的心,反而不好開悟。

  在學佛法之前,我只對《易經》、《道德經》非常清楚。用《易經》算命算了幾年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大悲咒而歡喜,大悲咒聽了半年後看的第一本經就是《金剛經》,當看到第十五品:“不驚、不怖、不畏”的時候,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因為《金剛經》正好對應《易經》裡的很多卦、很多道理。我是通過《易經》的底子,然後看《金剛經》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了釋迦佛的話,懂得了老子的話,懂得了宇宙的真理,把佛道兩家的道理貫通起來了。

  我在給人家算命的時候,也是告訴來算命的人和人家合作投資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非常輕,把對方的利益看得非常重。正好和《易經》的心法以及《金剛經》對應起來了,把我看輕,這樣去合作、去做買賣、去當官、去管理公司的時候才會順利。所以說我是通過這種比較,一下子豁然開朗,心開意解了。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一說到色,很多人就想到女人,這是錯誤的理解,狹隘的理解。真正的色是指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色來構成的,紅黃赤白綠,所有的物質組成的東西都有色彩。

  前面告訴大家,布施著相,根本就沒有功德!不著相,無相布施,功德是無量的。這裡指出了六塵不住的問題了。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在布施的時候,對六塵的相都要空了。要是著色布施也是有所執著,著聲香味觸法布施也是有所執著。有所執著,這個功德就是有限度的。要無所執著的布施,三輪體空,心無掛礙,離開六塵的相,離開四相,這個功德是無限度的,沒有限量的。

  這句話和《心經》裡“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是一個道理。真正用清淨心去布施就不會住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上了。因為有六塵就會有分辨是非、好和壞、長和短、美與丑。你心中不住六根六塵六識的時候,這樣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會得到無窮的福德。

  不住相布施是無為法,也就是說心無所住的去布施,是用那種清淨心去布施,是無所求的。有所住布施是有為法,是有求心去布施。比如說給這個大師父一百塊錢,我可以得非常非常多的福德,這種心態就是功利性的有求心啊。

  無住相布施,就是說你不要有布施的心、施捨的心,要用一顆清淨的心、真誠的心去幫助他。比如說你看到一個要飯的,你是用真正的真誠的心去幫助這個要飯的,他凍得要死啊,大冬天還在地上跪著。你用那種憐憫的心、同情的心、博愛的心給他十塊錢的時候,你說我也幫不了你太多的忙,你用這十塊錢買碗熱面吃吧。這種心其實是一種很真誠的心,但是也著了相了。我只能告訴你們用這種最善良、最真誠的心去布施的時候,你得到的利益是非常大的。心無掛礙的去布施,心才最自在啊。如果是有所回報的心去布施,就會不自在啊。

  無相布施,福德是無量的。有相布施,福德就有限量了。比如說我布施這個大和尚多一點,我將來會得到非常多的福報,他能為我念經祛災啊。這個小和尚沒有本領我就給少一點,因為他沒有本領。你有這種分別心的時候,你得的福德就很少了。

  無為布施、無相布施的時候,你得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無量無邊的。因為你心中沒有四相沒有是非的時候,它等於虛空啊,無相等於虛空。整個宇宙無邊無際,《易經》裡:大到無外、小到無底。其實釋迦佛也講了,無相就是心了無痕跡,也就沒有邊際了。有邊就有限度,哪怕十億光年,也叫有邊,有邊就有盡頭,有盡頭就有大和小、遠和近。

  無相就是告訴你無為,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才是最好的心態。大家用智慧去看《道德經》《易經》,結合在一起來研究佛經,你會受用無窮。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緊接著他下面就告訴須菩提,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應該無相無為的去布施。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如果心無所求,不住四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的去布施,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只有把六根六塵六識全都關閉的時候,我們的真心才會現前,無位真人才會出來。

  須菩提啊 ,你用那顆真正的清淨心、涅槃心、佛心、沒有四相的心、沒有是非的心、六根都清淨了的心去布施,得到的福德不可思量,是不可言表的。因為這個福德是跟宇宙一樣大的,是無窮無盡的。

  如果心有所住,住在四相上、是非上、長短上、美與丑上、善與惡上,你布施的東西就叫有量布施,有心布施了。有心布施就叫有量布施,有量布施就是有限度的。

  【須菩提。於意雲何。】緊接著就問,須菩提啊,知道為什麼我前面講的用清淨的心用無相的心去布施,會得到那麼大的福德嗎?須菩提還是不太明白。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接著釋迦佛又問,東方虛空可以用後天思維來衡量否?須菩提說,不能呀,世尊啊。佛又問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不可以用我們的後天思維來衡量哪?須菩提說,不能啊,世尊,用我們的後天思維去衡量它,那是不可能的。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這回你懂了吧,菩薩用清淨心去布施,福德就像虛空一樣,那是不可思量的,不可說的,不可說的。有心住在相上去布施,那是有壽命的,有生死的,那是暫短的。須菩提這時懂了。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須菩提,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該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唯一用無住相的清淨心去布施,去教給別人的時候,你才是真正的菩薩。

  大家修行看經文,首先要覺悟,覺悟才能看見我們本來的自性真如。如果你迷失了也就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自性真如也就顯現不出來了。如果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離開四相,遠離四相,關閉六根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自己本來(真如本性),也就是看到我們的法身。我們的智慧在法身上,不在色身上,智慧般若也可以說成是佛性、清淨心、無相心、菩提心、大光明心。

  今天就講到這裡,下面我們來一起回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回向給十方法界一切有情及無情。

  阿彌陀佛!

  ***********************************************************************************

  附:

  下面隨我一起觀想宇宙的音流,感受藥師佛的加持力:

  嗡…啊…吽…,大家可以隨著我念咒的音流來觀想一下藥師佛發出藍光,坐在我們的頭頂上方一尺,還有日月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十二藥叉大將都在我們的頭頂上方。

  我來祈請,大家一起跟隨,雙手合十,藥師佛來了,藥師佛已經到了。我現在身體開始反應了,日月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已經到了,十二藥叉也到了,絕不是假話。因為我現在身體反應像放電一樣,我這心念一動,他們馬上就到來。用真正的清淨心來祈請他們,用後天思維祈請他們是不來的。

  嗡…啊…吽…

  嗡…啊…吽…

  南無藥師佛。南無日光菩薩。南無月光菩薩。南無藥王菩薩。南無藥上菩薩。南無十二藥叉大將。謝謝您們來到這個道場加持我們,讓我們具有神奇的能量,為眾生解除病災、苦難。

  把心態放平穩,藥師佛和諸菩薩就在我們頭上一尺遠,他發著藍光在給我們灌頂,我們的身體會有一種輕安的感覺,頭發或者汗毛孔都會像放電的那種感覺。

  念藥師咒漢地的念法(略),梵文藥師咒(略),

  你那個右足筋在跳,是因為你那條腿肯定受過涼,或者是你的經脈不通,我念的這個咒,還有諸佛菩薩在給你通那個經脈,你的手腳肯定是涼的,感覺不大也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人人心都非常清淨,所以說感應的程度都不一樣的。

  感覺不大也沒關系,慢慢的感覺就會有的,這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也是個漸修漸悟的過程。因為你們沒有修行過,或者沒有體驗過那種清淨心的時候,你的感覺非常弱,不是沒有。

  這個過程是在我們平時修行當中,自己是要用心去體悟的,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會有什麼樣的作用,你在不斷的摸索之後,就會掌握這種方法,就會體驗到什麼是佛力。

  你的心真正清淨下來的時候,六根不再去想外界環境的一些事情的時候,任何人都會有感應。只要你把這顆攀緣的心停止下來的時候,都能感應到。多多少少都能感應到,佛力不可思議。

  我說你那條腿肯定是經脈不通,他就會幫你通那個經脈,然後讓你的那個經脈熱,你再加上自己後天的鍛煉,精進的修行,自然的就會把它治療好了。

  我再給大家念上兩分鐘的藥師咒,大家用心聽啊,千萬不要讓外界的那些境界來干擾你學佛修法的清淨心。大家一定要摒住攀緣的心,就是你這顆心不要被外界環境干擾,一心想到這個咒語,可以幫助你治療身上的疾病,這時,你的心會一下子清淨下來,會感應到藥師佛慈悲的力量,會感受到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的慈悲的能量在你身上的作用,十二藥叉會幫你打通十二條經脈。

  大家冥心正坐,關閉我們凡夫的六根,用我們真正的先天的清淨的心來聽,表面是我在念,你聽的是我的聲音。其實是你用清淨心、本來的心、原本的心、圓滿的心去聽藥師佛來念這個咒,那樣你才會得到無窮無盡的微妙的感覺。我只不過是一種介體,用我聲音傳達給你們,但是你們要用那顆清淨的心去聽藥師佛來演唱這個咒語。大家要明了這個,不是聽我凡夫的這個聲音,而是通過我,你要往上走,往上觀,往上看,往上想,想藥師佛慈悲的力量,想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十二藥叉的神奇的力量。

  多謝藥師佛加持,多謝諸佛菩薩加持,多謝諸佛菩薩加持,多謝諸佛菩薩加持,嗡…啊…吽…

  我剛才嗓子非常啞,念過幾遍之後,現在非常清亮,非常舒服,而且感覺從百會穴(天輪穴)有一股清涼的甘露水順著天目、喉嚨一直到我的下丹田及海底,非常透亮,所以現在說話非常舒服,越念是越舒服。

  大家都有反應了吧,這個法是真實不虛,所以說佛力不可思議,虛空中的能量是無窮無盡啊。

  修行一定要有智慧,學佛就是學智慧人的方法才能成佛。你要學魔的方法,成魔呀。學我的方法,百分之百讓你成藥師佛的眷屬,因為我也是他的眷屬。我剛才感覺到藥師佛給我灌頂啊,感覺到天門上一股清涼清涼的那種感覺,從喉嚨是往下咽,太殊勝了。

  修行最快樂,上班掙幾大千,我都不覺得快樂,因為那是用自己的體力、後天的思維去絞盡腦汁掙來的幾大千。修行不是,修行是一種自在,放松,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剛才《金剛經》裡講了無我,什麼叫無我?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用一顆無為的心來修行,你就會體驗到宇宙的那種微妙。什麼叫微妙?就是真空妙有啊。真空妙有是什麼?就是涅槃妙心啊。涅槃妙心又是什麼?就是菩提心、佛心。就能感應到那種力量在你身上發生作用了,經脈不通的,它可以通經脈;有病的,它可以幫你醫病。但是你要天天念這個藥師咒,才可以起到作用。聽我念,自己不去修,不行。

  頭頂發麻這就對了,因為你們那個天門就是天輪穴都沒開,天門是閉著的,百會穴是閉住的。藏密有一個婆瓦法,就是專門打開天門的,天門打開之後,修行非常快。

  剛才咱們把藥師佛請來了,日光菩薩也來了,月光菩薩也來了,藥王菩薩也來了,藥上菩薩也來了,十二藥叉也來了。十二藥叉你們知道是干什麼的嗎?就是治療我們身體上十二條經絡的。十二條經絡不堵,暢通無阻,百病不生。十二條經絡那條經絡堵上,那麼哪一個經脈上就會有病災。

  你們頭一次來聽這個法,自己又沒有去好好修行的話,發麻已經非常大的反應了。身上有反應了,你心中有一種向往學佛法的這個心願的時候,這就是佛心喚起來了。但你還沒有發願,因為你還沒有三皈依,三皈依一打的時候,(我說的這個三皈依,必須是有真法力的師父打三皈依的時候),你身體就會轉變,馬上你就會輕安。很多病災在打皈依的時候就會減輕,像頭疼腦熱啊,一些小來小去的那種惡緣一下子就沒了。

  我打過幾十次皈依,每次說過的話都不一樣,所以每次打皈依的時候,徒弟反應的都不一樣。只有你感覺到佛菩薩慈悲自己並能體驗到自己的慈悲心的時候,才能感覺學佛的好處。學佛之後可以去度很多的人,我們嘴中說度,真正你去度他們了嗎?沒有!只是把道理講給他們聽,釋迦佛也沒有硬逼著我們。硬逼著不叫度。度與不度是一個心量的問題,你只要把這方法教給別人了,別人就會照著你這方法去走,所以叫度而不度。自性而度,是為度。

  大家以後想學禅法,《金剛經》是禅宗的基本功,也是基本心法。明白《金剛經》之後,再學禅,就非常容易了。

  有關皈依的問題,過兩天給你們講。只要你有問題就好,有問題就說明你的凡心深處的那個先天心開始醒了。咱們打個比喻,先天無位真人睡著了,後天的思維是大管家,每天管理我們的吃喝穿睡、行住坐臥。但是通過聽聞《金剛經》和咒語,可以把你心中最深層的無位真人喚醒,醒來就叫覺。他覺悟起來之後,就開始向往經、咒、修行啊。

  當修行的能量達到一定地步的時候,他會順著這個百會穴(天輪穴、天門)沖出體內,然後到體外和宇宙融合,這樣才能打開大的智慧,才能得到大的光明。

  感恩十方諸佛菩薩,感恩一切天龍護法來護持我們這個道場,有這種心就是慈悲心了。因為大家有時候不知道什麼叫慈悲心,能知道這個道理的時候,就是說明你已經開始覺悟,開始向往聽佛法。

  大家是無始劫種下的這種聚會的善根,所以我們才能在“天堂之旅”來聽聞《金剛經》,又能得到這種實實在在的法義,非常好的。大家有機會要到廟裡請《藥師經》和《金剛經》來讀一讀。

 

上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講解 第三講
下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講解 第一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