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租大師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文]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迷而不悟的人只是口說,悟了的智者則能心行。又有一類迷而未悟的人,死心靜坐,也不想,自以為這就是大。這樣的人不足以和他說摩诃般若之法,因為他們已經落入了邪見的謬誤。

  [淨慧和尚解說]

  迷失的人只是口裡這麼說,有智慧的人用生命去身體力行。

  有一類迷人,在那裡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對於這樣的人,不可與語。就不要跟他說話了。不要理他,不可理谕,不可開導,你給他開導,他也不聽。這比口說心不行更壞。為什麼呢?他走入邪見去了。走入邪見以後,很難改。他們會謗佛謗法謗僧。

  [經文]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⑴。

  【注】

  ⑴ 般若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稱為六度門。般若,是在修禅進入三摩地中離一切相、圓明寂照時獲得無上正覺的情況下發生的智慧。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自性心量廣大,周遍法界,用的時候歷歷分明,應用就了知一切。一切法即一法,一法即一切法,來去自由,心體沒有障礙,這就是般若。

  [淨慧和尚解說]

  心量是廣大的,遍周法界。大家不要把這個法界看得離開我們很遠,法界也在當下。所謂遍周法界,就是說,十法界都具備這個自性之大,十法界都具備這個性。十法界,包括四聖法界和六凡法界。四聖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六凡分為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地獄、鬼、畜生。

  周就是沒有任何缺陷,遍就是沒有一處不到。所以叫遍周法界。

  “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這句話很重要,不是空心靜坐,而是了了分明。就是說,沒有一事他不了解,就像中午的太陽,處處都能夠照到,了了分明。正因為你具備了“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的這種智慧,所以你才能做到“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 。

  祖師勸人修行,只要一句阿彌陀佛,或是一句話頭,一門深入。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突破了,那麼其他的地方也能夠突破。這就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做到了這一點,你就能夠去來自由,心體無滯,沒有障礙了。這就是般若,這就是般若的功用。

  般若有這麼大的功效,佛不能給你,菩薩不能給你,要你自己挖掘才行。

  [經文]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行,自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中出生,不是從外面得來,不要錯用了心思!這就叫作真性自用。一法真即一切法皆真。心要用於開發真如自性,轉迷為悟的大事,不要在空心靜坐等小道上用功,更不要整天口中說空,而心中不修真空之行!這就好像一個平民百姓,自稱自己是國王,終究不是真。這種人不是我的弟子。

  [淨慧和尚解說]

  一切般若智從自性而生。別人不能給你什麼東西,別人只能告訴你一個方法。告訴了你方法,如果你不去做,你就不會有受用。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這就是剛才講的,有一點突破了,你就處處都有受用。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這個心要把它擴展,要使它真正具有包容性,這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小道。六祖反復地告誡我們,叫你不要執著有,也不要執著空。執著空,不修此行,終無實益。就像普通人說“我是皇帝”,沒有人信他,因為你畢竟不是。好像那個演戲的,在台上做了皇帝,下台以後,還是普通老百姓一個。如果我們只是嘴裡成日講空,心裡並不真正修行,六祖說,“非吾弟子”。

  [經文]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什麼叫做般若呢?梵語般若,中國話譯作智慧。在日常的一切處、一切時中,如果能念念不無明愚癡,常用智慧行事,這就是般若行。

  如果一念愚妄,就盡失般若;一念離妄,就能出生般若。

  世間凡夫,愚迷不悟,不能見到實相般若。雖然口說般若,心中卻為愚迷所惑;雖然常常自己說我在修行般若,念念說空,卻不認識真空的道理。

  般若沒有形相可說,智慧心就是此無形無相而又不落斷滅的般若實相。若能作如是理解,就稱為般若智。

  [經文]

  何名波羅蜜⑴?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注】

  ⑴ 波羅蜜 波羅蜜,一般譯為到彼岸,即是離開生滅輪轉的此岸,到達不生不滅的彼岸。這個彼岸,是修行人追求的最完美的境界,在那裡的人,沒有絲毫煩惱,萬事萬物,平等平等,隨心任運,自在無礙。修習般若波羅蜜,用般若智慧觀照,化度心中眾生歸於無所有,從而到達無生佛地,成就莊嚴佛土,這是明心見性,即心成佛的最上乘修持法門。

  [星雲大師譯文]

  什麼叫做波羅蜜呢?這是印度話,中國話譯為“到彼岸”,從它的譯義來解釋,是斷絕生滅。

  心若執著外境,就有生滅現起,如同水中波浪起伏不定,這就叫做此岸;心如果不攀緣外境,好比流水經常暢通無礙,生滅便無由現起,就叫做彼岸,所以稱為波羅蜜多。

  [淨慧和尚解說]

  六祖大師對波羅蜜有獨到的解釋。他的比喻非常有特色。這裡有兩三處要大家注意。一個就是著境與離境的問題。著境就是生滅起,離境就是生滅滅。根據《金剛經》來講,著境就是我們的心染著六塵,就是在色聲香味觸法上面生心。離境就是不在色聲香味觸法上面生心,也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著境,有貪愛,有染著,就有生滅——生滅就是生死,生死的根本就是三毒煩惱,三毒煩惱就是貪嗔癡。

  我們的一言一行,如果不在戒定慧三無漏學上面,就會落在貪嗔癡三毒上面。當我們的一念心生起的時候,可以借此觀照一下自己生起的是什麼心,是貪心、是嗔心、是癡心?是在守成、是在修定、還是在發生智慧?就這樣去經常檢點自己,這樣,我們的修行就容易進步。不然的話,老是懵懵懂懂的,修行很難得力。

  為什麼說聽經很重要?聽經就是要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以後,就要按照經典上面所說的,時時刻刻來觀照我們當下的心念,看它是落在哪一方面,是在隨生死流轉還是在離生滅。

  著境生滅就好比是波浪,有起有伏。我們的心態有起有伏,如同波浪一起一伏,就是生滅。有時煩惱起來了,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過了一會兒,煩惱又慢慢地消退了,理智、智慧、和定力又開始起作用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用佛法來指導我們的生活,看管好自己的心念,不要讓心念隨煩惱流轉。

  離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生滅就沒有了。這時,我們的智慧就在起作用。智慧沒有被無明煩惱所阻礙,智慧在指導我們的生活,如水常通流,就能到彼岸。

  彼岸,不是換了一個地方,不是當真從桌子這邊走到桌子那邊去了。彼岸與此岸的區別,就是看你是著境還是離境,就這麼簡單。貪心嗔心一生起,就是起生滅,覺知它是原來性空的,就是無生滅。了生死簡單極了。

  一念悟眾生即佛,一念迷佛即眾生,這全在一念之差。一念之間如果能夠把握,其實了生死也是很容易的。

  “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剎那是什麼意思?我說一句話時,已經過了幾百個剎那了。

  波羅蜜,勉強翻譯過來就是到彼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到彼岸。

  一切事情圓滿成就,也叫波羅蜜。今天這餐飯吃得非常舒服——波羅蜜;今天出門很順利——波羅蜜;一個人一輩子圓滿地劃了一個句號——波羅蜜。在印度,波羅蜜成了一件事情圓滿結束的歇後語。

 

上一篇:南懷謹:被輕賤的前因後果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羅密多(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