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忏悔品第六之三 四弘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忏悔品第六之三 四弘願

  [經文]

  善知識!既忏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現在已經忏悔清淨,再與大家一起發四弘誓願,大家都應用心谛聽:

  自心的眾生無邊,我誓願度盡;自心的煩惱無邊,我誓願斷盡;自性裡的法門無量,我誓願修學;自性的佛道無上,我誓願成就。

  [補注]

  一般修佛,先歸依,歸依完了發願。六祖講的強調自歸依,歸依自性佛。發四弘誓願,也是強調自心自性的修行。

  [經文]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度,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大家不是說眾生無邊誓願度嗎?這麼說,就不是我來度你們了。善知識!心中眾生,就是所謂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種種不善的心,都是心中的眾生,大家應該自性自度,這才叫作真度。

  [補注]

  最重要的是自性自度。自己不度,無人能救。

  [經文]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星雲大師譯文]

  什麼叫作自性自度呢?就是將自己心中的邪見、煩惱、愚癡等眾生,用正見來度。既然有了正見,就能運用般若智慧來打破愚癡迷妄的眾生,各各自性自度。邪見來時用正見度,執迷來時用覺悟度,愚癡來時用智慧度,惡念來時用善念度,這樣來度心中的眾生,就叫作真度。

  [補注]

  自己度,各人自己度自己心中的邪見、煩惱、愚癡等眾生。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何謂自性自度?

  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一再強調,學道的人要自己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別人,所謂“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學佛修行,三分靠老師,七分要靠自己,要“自性自度”,能夠覺悟自己的自性,才能自度,這才是究竟之道。

  白雲守端禅師在楊歧方會禅師處參禅,久久不能開悟,楊歧禅師很是掛念,想方便開導。有一天,楊歧方會禅師問守端禅師:你過去拜師父學道,你的師父是誰?

  答:我的師父是柴陵郁禅師。

  柴陵郁和尚是開悟的禅師,你知道他怎麼樣開悟的嗎?

  我的老師有一次過橋的時候,跌了一跤,就覺悟了。

  跌一跤,怎麼覺悟呢?你怎麼證明他覺悟的呢?

  他跌了一跤以後,說了一首偈語: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楊歧禅師聽了之後,便發出呵呵的怪笑聲走了。

  守端禅師卻因方會老師的一笑,展轉反側,整夜失眠。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到法堂請示方會禅師:老師!為什麼您一聽我說柴陵郁禅師的詩偈便發笑不已?我有說錯了什麼嗎?

  楊歧禅師道:你這個傢伙!真沒出息!你看我們寺院前面的廣場上,經常有走江湖的在那裡變把戲,弄個猴子在那裡跳來跳去的,他們賣力表演,無非是為了博得觀眾哈哈一笑。你這麼沒有用,我跟你一笑,你竟然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可見得你比玩猴把戲的人都不如,你還能參禅悟道嗎?

  白雲守端禅師一聽,若有所悟地愣在那裡。

  老師又說:不必想,不必分別,懂就懂了,悟就悟了。

  於是老成守道的白雲守端禅師,經過老師這樣的方便權巧,一笑也能把他笑開悟了。

  有位香嚴智閒禅師,在沩山禅師處參學,久久不開悟。沩山禅師一見智閒禅師就說:聽說你在先師百丈處,聞一知十,聞十知百,聰明伶俐,很了不起。不過,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問你:未出娘胎前,什麼是你的本分事?請試說一句看看,我為你印證。

  智閒禅師茫然不知應對,沉思了一會兒才說:請禅師替我解說!

  沩山禅師道:我說,那是我的見解;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

  香嚴智閒於是回到僧堂,把所有語錄經卷搬出來,左翻右翻,竟然沒有一句合乎應對的話。歎息道:說食不能當飽,畫餅豈可充饑?因此便把所有典籍付之一炬,發誓說:這輩子不研究義學了,從今以後好好做個粥飯僧,免得浪費心神!

  香嚴禅師於是辭別沩山禅師,到南陽慧忠國師昔日住過的地方禁足潛修。有一天,在除草的時候,無意中拋擲一塊瓦礫,擊中竹子,發出清脆的一聲,因而豁然大悟!

  他就說了一首偈語: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悟道的偈語一說,傳到沩山禅師那裡,沩山禅師還不放心,就派另外的一個弟子仰山禅師,來考試智閒禅師。他說:我聽說師弟你悟道了,不過有時候光從字面上去知解是不算的,你如何從心地法門體悟自性,請道一句。

  智閒禅師就說:過去窮,我還有立錐之地;現在窮,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仰山禅師把這個話回去稟告沩山禅師,沩山禅師一聽,說:啊!他是真的悟道了!

  禅,是一個機緣,是累積多少年的修行,到了那麼一刻,眾緣具備才能開悟。

  近代的太虛大師,他曾在普陀山閉關,某夜,聞前寺開大靜鐘聲而進入禅定,直到隔天清晨聽到鐘聲才出定,但他以為還是昨天晚上的開大靜。太虛大師經過了這次悟道的體驗,從此真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所謂“見性成佛”,這是每個人的自家事,靠別人幫忙是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負責,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證。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風光,人人本具,反求內心,自能當下證得。

  [經文]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星雲大師譯文]

  還有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運用自性般若的智慧來去除虛妄分別的思想心。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必須見自本性,常常實踐正法,這就叫作真學。無上佛道誓願成,就是既然常能心存謙卑實踐正法,又能遠離迷妄而又不執著於覺悟,內心常生般若智慧,真妄俱除,就能見到自己的佛性,也就能在一言之下悟道成佛。能夠時時念念修行這四弘誓願,這就是發心立願的法門!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如何發四弘誓願?

  《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參禅學道,應該以發心立願為下手的工夫。在世間上,讀書求學,做人處事,也都要立定自己的志願、目標;參禅學道,當然更要發心立願了。

  在佛教裡,古來多少高僧大德,為了“正法能久住,眾生得離苦”而發下弘願。譬如:玄奘大師“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終於完成西域取經的大願;鑒真大師“為大事也,何惜生命”!終於將佛法弘傳到日本;宋朝永明延壽禅師,累用公帑買魚蝦等物放生,事發被判死刑,面無懼容,只願將將此一命,布施眾生。唐朝沩山禅師,發願做一頭老牯牛,來為眾生服務。所謂“欲為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這些高僧大德們,因為有菩薩的行願,所以能完成他們的道德、修行。

  現在,有的人發願往生後捐出遺體、器官,這也是需要有大願心、大勇氣,如果沒有願力,如何肯這樣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所以,這個世間,如果人人有犧牲奉獻的願心,就不會有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人人肯發心為人,就能為世間點亮明燈,增加熱力。

  發願,有別願和通願。所謂別願,例如:

  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來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成就普度眾生的心願。

  觀世音菩薩有十二大願,所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文殊菩薩也是發十二大願,他用智慧活水潤澤世間。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禮敬諸佛”,這是對人格的尊重,“稱贊如來”,這是語言的布施等等。

  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像這種偉大的願心,不但完成自己,也照亮了人間。

  所謂通願,就是通於一切、普遍一切。例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每一個佛弟子都應該發的弘願,稱為“四弘誓願”。

  根據經典記載,過去諸佛,莫不由發願而成。所以,有了大願,才能成就。發心立願既然這麼重要,我們如何來發“四弘誓願”呢?

  眾生無邊誓願度

  學佛修行,除非甘心做個小乘的自了漢,否則弘法度眾就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所謂“弘法為家務、利生是事業”,只要是大乘行者,都應該發起“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心。

  煩惱無盡誓願斷

  學佛,其實就是在與自己的煩惱魔軍作戰,能夠戰勝煩惱,自然能顯發自己的真如佛性,自然能趣向佛道;反之,如果連自己的煩惱都無法斷除,而在生死苦海中輪回不已,更遑論度人。所以學佛首先要健全自己,要誓斷一切煩惱。

  煩惱,能惱害我們,煩亂我們,讓我們不得安寧。例如貪欲,為了貪欲,種種的辛苦,種種的麻煩;嗔恚,為了嗔心,種種的不安,種種的苦惱;愚癡、邪見,更是蒙蔽我們的智慧,使我們不能走上正道。所以,我們要發願斷盡貪嗔癡煩惱,所謂“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尤其要不斷的忏悔,忏悔如法水,可以洗淨我們的煩惱,煩惱淨化,那就是解脫,那就是自在。

  法門無量誓願學

  俗雲:“萬貫家財,不及一技隨身。”一般在家人士,要想生活無慮,都必須具備各種知識、技能,何況學佛修行,既然發心要度眾生,不但要具備各種知識、技術,還要有佛法,所以,無量的法門,我們都要學習。世間的知識,出世的佛法,各種的技能,各種的服務,對一個真正學佛求道的人,要像“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拒細流”,才能成其高,成其大。

  在古代印度有所謂的“五明”,即:

  聲明:語言學、聲韻、訓诂、音樂。

  工巧明:科技工藝的知識。

  醫方明:衛生保健、醫藥的知識

  因明:邏輯推理、論理學。

  內明:專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學,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學。

  以上五明,涵蓋面雖廣,然而在今天多元化的社會,似乎已不敷所需,這不過是在說明菩薩為度一切眾生,當學一切法門。

  佛道無上誓願成

  古德說:“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成佛須經“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要經過千辛萬苦的修行才能成就。成佛雖然不容易,但是我們要難行能行,要“見賢思齊”;尤其不僅自己要誓成佛道,更要發願度盡一切眾生,共成佛道,這才是真正的“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一般人大都只是用來做為早晚課的時候在佛前唱誦,平時不敢講,更別說要去實踐了。因此,六祖大師勉勵我們要發四弘誓願。不只是要敢講、敢說、敢唱而已,尤其希望大家今後都是四弘誓願的實踐者;能夠把四弘誓願落實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大乘行者。

 

上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忏悔品第六之四 歸依自性三寶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忏悔品第六之二 無相忏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