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三 答法達 要轉經不要被經轉(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三 答法達 要轉經不要被經轉(一)

  [經文]

  僧法達,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祖诃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星雲大師譯文]

  法達比丘,洪州地方的人士,七歲出家,常常誦念《妙法蓮花經》。有一天,前來禮拜六祖,頭卻不著地。

  六祖诃斥道:頂禮頭不著地,與不頂禮有何不同?你心中必自負有一事物在,你究竟修學什麼專長呢?

  [經文]

  曰:念法華經,己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⑴,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

  【注】

  ⑴ 慢幢 我慢心一起,自負其高,猶如幢的高聳,所以將慢心比喻為慢幢。

  [星雲大師譯文]

  法達說:我念誦《妙法蓮華經》已經有三千部了。

  六祖說:如果你念到一萬,能領悟經中大意,而不覺得自己勝過別人,那就能和我並肩同行。你現在竟以誦經千部而自負,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的過失。

  現在聽我說偈:

  頂禮本為折伏慢心之幢,為何頂禮時頭不著地?心中存有我,罪業即生起,無求功之念,能獲福無量。

  [經文]

  師又曰:汝名什麼?

  曰:名法達。

  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

  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大師又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法達說:名叫法達。

  六祖說:你的名字叫法達,何曾通達妙法?

  於是又說一偈:

  現在你的名字叫法達,殷勤誦念經典不曾停息,這只隨著聲音空在口頭誦念,必須經義明心才能號稱菩薩。

  今日和你有這段因緣,所以現在我為你說示法義,只要信佛本無言說法,妙法蓮花自然從口發。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星雲大師譯文]

  法達聽完偈語後,向六祖忏悔謝罪說:從今以後,我一定對一切謙虛恭敬,弟子雖然誦持《法華經》,卻不了解經中的意義,所以心中常有疑惑。和尚智慧深廣博大,請約略為我講說經中的義理。

  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⑴?

  【注】

  ⑴ 宗趣 指經典的主要意旨。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說:法達!佛法本來就很通達,是你自心不能通達;經義本來無可疑問,是你自心起了疑惑。你誦這部經,可知道它以什麼為宗趣嗎?

  法達說:弟子根性愚鈍,向來只依經文誦念,那裡會知道以什麼為旨趣呢?

  [經文]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

  何者因緣?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一大事者,佛之知見⑴也。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注】

  ⑴ 佛之知見 佛之知見,即佛之知覺。《楞伽經·卷三》說:“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這裡指出了佛之知覺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二障,即煩惱障和已知障。二種死,指分段死和變易死,起煩惱所現的生滅現象稱為分段死,習煩惱所現的生滅現象稱為變易死。二煩惱,即起煩惱和習煩惱,起煩惱中最根本的十種煩惱,又稱十使、十惑、十隨眠,這十種是: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習煩惱是因無始無明引起的微細煩惱。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說:我不認得字,你試拿經本來讀誦一遍給我聽,我為你講說。

  於是法達就高聲的誦念經文,念到《譬喻品》時,六祖說:停!這部經原來是以“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宗,即使說再多的譬喻,也不會超越這個宗旨。

  什麼是因緣呢?經中說:“諸佛世尊都只為一大事因緣所以出現於世間”。

  所謂一大事,就是佛的真知見。世間的人不是向外迷惑執著諸相,就是心內迷惑執著於空,如果能夠於相遠離一切相執,於空遠離空執,這就是內外不執不迷。如果悟得這個法門,在一念之間心地豁然開朗,這就是開佛知見。

  [經文]

  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星雲大師譯文]

  佛的意義就是覺,分為四門:令眾生開啟覺的知見,為眾生指示覺的知見,令眾生體悟覺的知見,令眾生契入覺的知見。如果在聽聞開示時,便能體悟契入,就是覺的知見,讓本來具有的真性得以顯現。

  你要慎重,不要用眾生的知見解釋經義!不要見經上說開示悟入,就誤以為那自然是佛的知見,與我輩凡夫沒有緣份。如果誤作這樣的見解,就是誹謗佛經,诋毀佛陀。他既然是佛,已經具有佛的知見了,何必還要再去開佛知見呢?

  [經文]

  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雲開佛知見。

  [星雲大師譯文]

  你現在應當堅信:所謂佛的知見,就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也沒有其它的佛了。因為一切眾生自己障蔽了光明的心性,貪著塵勞境界,向外攀緣而內心生起妄想紛擾,甘心受塵勞的驅使而奔馳,所以才要勞動大覺佛陀,從正定中出現於世,苦口婆心地宣說種種方便法門,勸導令眾生止息貪愛等妄想執著,不要向心外去妄求,這樣就和諸佛沒有差別,所以說是開佛知見。

  [經文]

  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入害物,自開眾生知見。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

  開佛知見,即是出世⑴;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⑵,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⑶?

  【注】

  ⑴ 出世 出世是出世間的簡稱。這裡的“出”,是超越、超脫的意思。脫離世間庸俗的觀念,超凡脫俗,叫做出世間。不少人不懂佛經義理,望文生義,依文背義,以為脫離人群、逃避社會、隱跡寺廟,就是出世間,這是歪曲,正是祖師批評的謗經毀佛。祖師旗幟鮮明地指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為什麼說邪見、正見都要打卻呢?原來祖師說的是不二法門。煩惱即菩提,眾生即佛,這是超凡入聖的出世間上上法,也就是最上乘第一義。

  ⑵ 世間 凡夫的觀念、世俗的邪見妄念,就是世間。

  ⑶ 犛牛愛尾 犛牛即是牦牛。犛牛最珍愛自己的尾巴,以犛牛愛尾比喻捨本逐末。

  [星雲大師譯文]

  我也常勸一切人,要在自己心中開啟佛的知見。但是,世間的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惑,造種種罪,口說善言,心懷惡念,貪愛嗔恚,嫉賢妒能,谄媚佞言,自恃慢人,侵犯別人,損害他物,這就是自己開啟了眾生的知見。

  如果能端正心念,時常生起智慧,觀照自己的心性,不造惡而行善,這就是自己開啟佛的知見了。你必須念念在開啟佛的知見上,千萬不要自己開啟眾生的知見!

  能開啟佛的知見,就是佛出世間;開啟眾生的知見,就是還在眾生世間。你如果只是辛辛苦苦的執著念誦《法華經》文,以為這就是功課,這和犛牛愛惜它自己的尾巴又有什麼不同呢?

  [經文]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星雲大師譯文]

  法達聽後說:照這樣說,只要能理解經義就好,那就可以不必誦經了麼?

  六祖說:佛經的本身有什麼過失呢?難道障了你的誦念嗎?須知執迷和覺悟在於個人,受損或得益都由於自己。口誦經文而心能行其義,就是能夠轉經;口誦經文而心不行其義,就是被經文所轉了。

  [經文]

  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雠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⑴。

  【注】

  ⑴ 白牛車 古印度認為白牛是聖物,駕御白牛車比喻修持大乘佛法。

  [星雲大師譯文]

  聽我說偈:

  心若執迷被法華轉,心若領悟能轉法華。

  誦經雖久不明經義,與理相悖成為仇家。

  無所執念所念是正,有所執念所念成邪。

  不論有無都不執著,永遠駕御大白牛車。

  [經文]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再啟曰:經雲: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

  又經說三車⑴,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利?願和尚再垂開示。

  【注】

  ⑴ 三車 佛說大乘法時,把聲聞比作羊車,緣覺比作鹿車,大乘比作白牛車。

  [星雲大師譯文]

  法達聽了這首偈語,不禁感動涕泣,於言下即時大悟,對六祖說:法達從過去以來,確實未曾轉《法華》,而是被《法華》所轉。

  法達又再啟問:經上說:“一切大聲聞乃至菩薩,即使竭盡思慮共同測度,也不能測知佛陀的智慧。”現在只令凡夫但能覺悟自己的心性,就說是佛的知見,如果不是上等根性的人,不免要生起疑惑誹謗。

  又經中說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與大白牛車,究竟要怎樣來區別呢?祈願和尚再次慈悲開示。

 

上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三 答法達 要轉經不要被經轉(二)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二 答法海 即心即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