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八 語懷讓 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八 語懷讓 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

  [經文]

  懷讓禅師,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國師,安發之曹溪參扣。讓至,禮拜。

  師曰:甚處來?

  曰:嵩山。

  師曰:什麼物,怎麼來?

  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師曰:還可修證否?

  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師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西方般若多羅谶:“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

  讓豁然契會,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日臻玄奧;後往南岳,大闡禅宗。

  [星雲大師譯文]

  懷讓禅師,金州杜氏人家的兒子。最初到嵩山參谒惠安國師,惠安大師遣他到曹溪參學。懷讓到了曹溪,虔誠頂頂禮,六祖問他:你從什麼地方來?

  懷讓答:從嵩山來。

  六祖問:什麼東西這樣來呢?

  懷讓說:說是像一個什麼東西就不對了。

  六祖說:還可以修證嗎?

  懷讓說:修證不是沒有,污染則不可得。

  六祖說:就這個不污染,是諸佛所共護念。你既是這樣,我也是這樣。印度般若多羅曾有預言:你門下將出生一匹馬駒,縱橫天下,人莫敢當。這預言,你要默記在心,不要太早說出來!

  懷讓當下豁然契會,於是就在六祖身邊服侍十五年,日漸體達頓教玄妙意旨。後來前往南岳衡山,大闡禅宗頓教法門。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懷讓禅師在六祖大師處得法的經過如何?

  懷讓禅師,是金州人士,俗姓杜,二十三歲的時候,到河南的嵩山拜見慧安禅師。不久,又再到廣東拜見六祖。六祖一見到懷讓禅師即問:什麼處來?

  懷讓老實地說:我從嵩山慧安老師處來。

  六祖再問:什麼物恁麼來?

  懷讓禅師無言。直到三十一歲,開悟以後,他對於這個問題終於會意了,就去向六祖大師報告說:我懷讓已找到了入門,有了一個會處。

  六祖大師問:如何會意呢?

  懷讓禅師回答:說似一物即不中。並說: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六祖當下傳授密意,也傳法給懷讓禅師。

  得了法的懷讓禅師,繼續隨侍在六祖大師左右,一直到六祖示寂前二年,才離開曹溪。

  悟道的禅師,他們的心境有時候把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心相印,心心相通,那是他們很在乎、很介意的事。所以,有一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心就是我們的道之源、悟之本,就是參禅流不盡的活水;你悟道了,正如水源永遠流之不盡。

  懷讓和尚曾經住過南岳二十四年,跟青原行思禅師比起來,應該算是晚幾年的後輩,但是後來有人尊稱他們同是第七祖,甚至在禅宗的宗譜裡,懷讓禅師又勝過青原。他的法嗣哪祖道一禅師,可以說最為傑出,他繼承了懷讓禅師“平常心是道”的道統。懷讓禅師初谒六祖大師時,六祖說,西天竺的般若羅曾經預記“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指的就是馬祖道一禅師。

  馬祖道一禅師初參懷讓禅師,也曾留下一段燴炙人口的公案。當時懷讓禅師住在江西般若寺,有一個青年天天到般若寺的大雄寶殿打坐參禅,懷讓禅師知道他是法器,因此很關心地問道:大德!你在這裡做什麼呢?

  青年不喜歡有人打擾,勉強答道:打坐。

  問:為什麼要打坐呢?

  答:為了成佛。

  懷讓禅師拿一塊磚頭,在青年座旁每天推磨,經過多日,青年終於好奇地問道:請問你每天在這裡做什麼?

  懷讓禅師回答:我在磨磚頭啊!

  問:你磨磚頭做什麼?

  懷讓禅師說:為了做鏡子啊!

  青年疑惑道:磨磚怎麼能做鏡子呢?

  懷讓禅師反問道:磨磚既然無法做鏡子,你在這裡打坐,怎麼可能成佛呢?

  青年大驚,終於息下傲慢的心,立刻恭敬的起身頂禮問道:那要怎麼樣才對呢?

  懷讓禅師非常和善地說道:譬如趕一輛牛車,假如牛車不進,是應該打車子呢?還是打牛呢?

  青年聽後,問道:要如何用心,才能達到無相三昧的境界?

  懷讓禅師答道:學心地法門,就像播種,我為你講解法要,就像天降甘露,只等因緣和合,就能見道。

  青年終於言下大悟。他,就是禅門一代宗師馬祖道一禅師。

 

上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九 會玄覺 人們稱玄覺為一宿覺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七 與行思問答 不落階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