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九 會玄覺 人們稱玄覺為一宿覺
[經文]
永嘉玄覺禅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⑴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出言暗合諸祖。
策雲:仁者得法師誰?
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⑵,未有證明者。
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⑶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
雲:願仁者為我證據。
策雲: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注】
⑴ 止觀 簡言之,止,即是定,坐禅時,攝心專注於一境,以排除心中種種不正的雜念,使心神安定下來。觀,即是觀照,面對禅境中種種如幻的影像,在相離相,不起邪念,不生妄想,始終以般若智慧進行觀照。
⑵ 佛心宗 禅宗的別稱。出自《楞伽經》的「佛語心為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傳佛的心印為宗旨,所以又稱佛心宗。
⑶ 威音王 傳說威音王是最古的佛。禅宗把“威音王以前”比喻未起念慮之前的清淨本心,“威音王以後”則是已起念慮的、受污染的、執著的妄心了。
[星雲大師譯文]
永嘉玄覺禅師,溫州戴氏人家的兒子。自幼研習經論,精通天台止觀法門。因為閱讀《維摩經》,得以發明心地。六祖的弟子玄策禅師偶然相訪,和他暢談,玄覺所說都能契合諸祖的意旨。玄策問他:仁者是在那一位老師門下得法?
玄覺說:我聽大乘方等經論,每部都各有師承,後來從《維摩經》中悟得佛法相傳以心印心的宗旨,只是還沒有為我作證明的人。
玄策說:在威音王佛未出世以前,還可以說有無師自悟的人;在威音王佛出世以後,無師自悟的人,都是天然外道。
玄覺說:希望仁者能為我印證。
玄策說:我人微言輕,曹溪有位六祖大師,各方前往參學者眾,而且都是領受正法的人。如果你要去,我可以和你一同前往。
[經文]
覺遂同策來參,繞師三匝,振錫而立。
師曰:夫沙門者,具二千威儀⑴,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
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⑵。
師曰:如是,如是!
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告辭。
【注】
⑴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指佛家對佛門弟子在儀容品行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必須遵守的日常行為規規。
⑵ 體即無生,了本無速 體,指心性的本體,這個本體本來清淨,本來無生;了,指了達實義,了達最上乘第一義,斷了二邊三際,自心不動,則無遲速之分。
[星雲大師譯文]
於是玄覺就和玄策一同前來參谒六祖。玄覺繞著六祖走了三圈,振錫杖,而後站立不動。
六祖說:出家人應該具備備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從什麼地方來,為何如此傲慢無禮?
玄覺說:生死問題是人生的大事,因為生命無常,來去迅速。
六祖說:為什麼不去體會無生,來了悟生命來去本來就沒有所謂迅速不迅速呢?
玄覺說:體認自性,則自性本就無生無死,既無生死,則無遲速可言。
六祖說:誠然是這樣!誠然是這樣!
玄覺這時才具備威儀向大師頂禮拜謝,隨即告辭。
[經文]
師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
師曰:誰知非動?
曰:仁者自生分別。
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
曰:無生豈有意耶?
師曰:無意誰當分別?
曰:分別亦非意。
師曰:善哉!少留一宿。
時謂一宿覺,後著證道歌,盛行於世。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說:就這樣回去不是太快了嗎?
玄覺說:本來就沒有動,那有遲速可言?
六祖說:什麼人知道本來不動?
玄覺說:是仁者自心生起了分別。
六祖說:你已深悟得無生的意義了。
玄覺說:無生那裡還有什麼意義在呢?
六祖說:如果沒有意義,誰來分別呢?
玄覺說:分別本身也沒有什麼意義。
六祖說:很好!請小住一晚吧!
當時的人就稱玄覺為“一宿覺”。後來著有《證道歌》,流傳於世。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玄策如何引導永嘉禅師和智隍禅師歸入六祖大師的門下?
禅宗有一則“一宿覺”的公案,說的是永嘉禅師在六祖大師言下悟道的經過。
永嘉玄覺禅師,祖籍永嘉,二十歲出家,精研三藏,尤其通達天台的止觀法門。因為禮讀《維摩诘經》得以發明心地。
他曾經在左溪玄朗禅師處參學,得到鼓勵。一天,六祖的弟子玄策禅師偶然前去相訪,經過一番暢談,玄覺禅師所說都與諸祖意旨相契合。
玄覺禅師說:我聽大乘方等經論,每部都各有師承;後來我在《維摩诘經》中悟得佛心宗,只是還沒有為我作證明的人。
希望玄策能為他作印證。
玄策禅師引導他參拜六祖。
玄覺禅師初參曹溪六祖大師的時候,他不像一般學僧,見到大德法師先要行禮,然後講話。他沒有向六祖大師禮拜,只是擾師三匝,然後卓然而立。
六祖大師見他如此,就說:所謂出家作比丘,要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永嘉禅師回答:生死要緊,無常很快,我哪裡有時間跟你磕頭、行禮?
六祖大師聽他這樣說,於是再問道:你為什麼不去體會無生之果,去明瞭無速之道呢?
答:當體就是無生;悟了本來無速。
六祖大師贊同地說:如是!如是!
但是,這個時候,大家看到永嘉禅師這樣沒有規矩,無不愕然,正在驚訝的時候,永嘉禅師出來具備威儀頂禮拜謝。隨即向六祖大師告辭。我在你這裡已經得到入道處,我已透到消息了。
六祖大師說:
何必這麼快就要走呢?
接下來經過一番對答,六祖大師此時無比贊賞的說道:善哉!少留一宿。
於是永嘉禅師就這樣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山。後來大弘佛法,人稱“一宿覺”。
禅宗的修持,有時候由淺而深,有的時候是當下承擔。
永嘉大師,把自己覺悟的法門,編成一首《永嘉大師證道歌》,盛行於世。
歌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有一首詩說:
不為奇來雞咬狗,拿起狗來打石頭,從來不說顛倒法,以假亂真溝踏在腳裡頭。
在禅宗,禅師們的對話,有時候這樣說,那樣說,橫說豎說,但都不是顛倒法。主要的,禅師們要把你我的對待法去除。禅是一個絕對的境界,領悟到了絕對的境界,就是大徹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