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二 辟“不立文字”妄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二 辟“不立文字”妄見

  [經文]

  執空之人,有謗經直言不用文字,即雲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又雲直道不立文字⑴,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

  【注】

  ⑴ 不立文字 說禅宗“不立文字”,是人們對禅宗的誤解。六祖破斥宣揚“不立文字”的人是執空的人,他們宣揚的這種論調是謗經妄語。

  [星雲大師譯文]

  執著空見的人,有的誹謗佛經,肯定地說“不用文字”。既然說不用文字,那麼人也不應該有語言,因為這語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說“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這“不立”兩個字,也是文字。又見到別人在說法,就誹謗別人所說著在文字。你們應該知道!自己執迷還罷了,又誹謗佛經。千萬不可誹謗經法,否則將造下無量無邊的罪業!

  [經文]

  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礙。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說,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星雲大師譯文]

  如果外著於相,而造作有為法來尋求真道;或者到處建立道場,而辯論有無的過患,像這樣的人,即使歷經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見性。只許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什麼都不想,這樣反將造成佛道上的障。如果只是聽人說法而不實地修行,反而會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說法不要住相。你們如果能夠悟解,並且依照這樣去說、去用、去行、去作,就不會失卻本宗的宗旨了。

  [經文]

  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⑴義,汝一問一對,余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

  【注】

  ⑴ 中道 一般以不偏不倚為中道,也就是不片面認識,不走極端,不絕對化的辯證觀點。《宗鏡錄》說:“以一真心,不住有無二邊,故稱中道。”《楞伽經·卷二》說:“如來說法,離如是四句:謂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 《中論》三是偈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八不偈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這八不,具體揭示了不著二邊的中道義。

  [星雲大師譯文]

  如果有人問你法義,問“有”,就用“無”來答;問“無”,就用“有”來答;問“凡”,就用“聖”來答;問“聖”,就用“凡”來答。就這樣,二邊對待法的相互為因而離卻二邊,就顯出了中道義理。像這樣一問一答,其余的問題也完全依照這樣作答,就不會失卻中道的理體了。

  [經文]

  設有人問:何名為暗?答雲: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則暗,以明顯晦,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余問,悉皆如此。汝等於後傳法,依此轉相教授,勿失宗旨。

  [星雲大師譯文]

  假如有人問:“什麼叫做暗?”就回答他說:“明就是因,暗就是緣,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來顯現黑暗,以黑暗來顯現光明。一來一回相互為因,而成中道義理。”其余的問題都可以這樣回答。你們今後傳法,要依照這種方法轉相教導傳授,不要失卻頓門宗旨!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如何成就中道義?

  中道是佛法不共世間法的特色之一,能夠把握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實義。

  六祖大師舉出三十六對法,就是告訴弟子們,要從對待法裡超越出來,才能契合中道實相。

  六祖大師說,於三十六對法,如果能夠解用,就能貫通一切經義。主要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以空遣空,以法對法。如此兩邊相因,而隨即離卻兩邊,就能開顯無所著的中道義,而不會失卻中道的理體。

  佛陀成道後,初轉*輪時即為五比丘揭示說:離於偏執,履中正而行,這才是解脫之道。也就是在修行上,要不偏於苦行或縱樂的生活;在思想上,要離於有或無、常住或斷滅兩種極端的見解。此乃佛陀歷經六年的苦行生活,深體“行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行於中道,心則寂定”。

  其實,在這個世間上,宇宙萬法,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對待法。三十六對法也只是約略舉例,例如,有人問:何名為暗?六祖大師說: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則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就成中道義。余皆如是。

  所以,法相宗以唯識為中道義,三論宗以八不為中道義,天台宗以實相為中道義,華嚴宗以法界為中道義。我們要遠離苦樂二邊,才能入中道義。

  什麼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就是中道,也就是不偏於有無、苦樂的二邊。有時候太苦了,苦得人消極煩惱;如果太快樂了,也會樂極生悲,不偏於苦樂二邊,自有一個超越苦樂的境界。

  我們在思想上,也不可過於偏激,常常有很多人思想偏激,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生活中了無生趣。如果我們能以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來過中道的生活,來做一番身心的修養,則生活中必然會有另一番的光風霽月。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殺生深重的人,一心忏悔是最最重要的呀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品第十之一 三科三十六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