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明奘法師:般若用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般若用處

  【經文】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我此法門,一法門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贊歎“摩诃般若波羅蜜”,大智慧到彼岸,是“最尊最上最第一”了。確實如此,佛陀49年說法,其中用了22年的時間來講般若。這是根本。

  “無住無往亦無來。”“無住”,是不可能住的。三心了不可得,無往也是。“亦無來”,過去、現在、未來都找不到。

  “三世諸佛從中出。”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從般若而生。

  “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就是要“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

  “五蘊”,色受想行識。所謂“五蘊”,就是五種遮蓋我們的東西: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煩惱”,修行的根本要對治的不是別的,就是解決煩惱的問題。“塵勞”,是“煩惱”的另一種說法。“如此修行”,肯定會成佛道。

  “成佛道”就怎麼樣呢?“變三毒為戒定慧”,根本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的一心,善用就是“戒定慧”;壞用,流轉門就是貪嗔癡。所以是“變三毒為戒定慧”。實際上在哪裡變呢?還是轉識成智,轉貪嗔癡為戒定慧。並不是離開貪嗔癡外,另有一個戒定慧。要明白一切都是在自心中求,在自性中去完善。

  所以,修行很有趣,完全是跟自己做游戲、作斗爭,不是向外去求。

  我們經常說開悟了、見性了,見什麼性?大家體會體會這一段。

  “我此法門,一法門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我此法門”,從一個般若生出“八萬四千智慧”。般若是心的本體,豈止是八萬四千智慧?為什麼呢?因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也就是八萬四千煩惱。這裡說的“八萬四千”,在學教理上有,從什麼上生出多少種煩惱,都有很詳細的解釋。我們也不一定把它當成具體的數字,因為印度人習慣這樣表達數目之多。

  “若無塵勞,智慧常現。”《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就是一個過河的筏子,是一個除塵垢的掃把。過了河,筏子就該捨了。垃圾沒了,掃把就不用了。所以“若無塵勞,智慧常現”。

  “不離自性。”本身就在自性的淨土中安住,自性的涅槃天堂之門就打開了。

  所以,“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憶”是回想,“著”是對當下境界的執取。

  “不起狂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在這裡,多數都是強調“用處”,體、相、用中的用處。

 

上一篇:奇怪的槍擊案
下一篇:明奘法師:煩惱即菩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