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洛兒:
昨晚爸爸在電話裡表現得很粗暴,這裡先向你道歉。
但是,爸爸無論如何都不能認同你們學校那種讓男女學生一對一地對面交流自慰心得的性教育,我不能理解它背後的邏輯:把一件事說白說透了就沒人嘗試了。你堅持的信念“真情相愛的人發生性關系無可厚非”更是讓做父親的我如百抓撓心。爸爸也年輕過,也有過18歲,完全知道那個年齡的心理。每一個年輕人都會有那麼一份朦胧的感情,當時都會認為那是海枯石爛永不改變的愛情,都會相信值得為它獻出一切。但時間都會把它上面的光環褪去,真正的愛情只有在更加成熟的時候才會出現。如果輕率獻身,嘗到的只會是苦果而不是愛情。
洛兒!你們學校的那種性教育是絕不會告訴你,在性愛中你付出的到底有多大。那麼多人絕望地呼喊“再也不相信愛情”,那叫曉珊的女大學生的淒厲的呻吟“原來我什麼也玩不起,什麼也輸不起”,還不能讓你明白嗎?木子美還是學生時,明知那個大學教師是個有婦之夫,還把愛情獻給他,不是相信自己付得起它的代價嗎,怎麼還會因為他過節時去陪妻子而不陪她而崩潰?
洛兒,爸爸知道你已經長大了,喜歡獨立思考,你不會看重爸爸的人生經驗,認為它過時了。但爸爸知道我的女兒是個講理的人,也是個喜歡學習,講究科學的人。現在爸爸請求你,讓我們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用科學來討論。
洛兒,你的理科成績一向很好,爸爸相信你一定會好好閱讀爸爸向你推薦的這篇文章。雖然它關注的是人口問題,但它會跟你探討,什麼是性,什麼是愛情,什麼是人的天性,怎樣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它會告訴你,在性愛中,到底人們付出得有多深。
再三要女兒細看!
祝寶貝快樂!我愛你,洛兒!
憂慮中的父親 筆
推薦閱讀:
一代人就這樣被犧牲——寫在危機發生的三十年前
你們知道做愛時,神經系統會有哪些變化嗎?
你們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愛情絕望嗎?
你們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堅信放蕩生活對人無損,卻被徹骨的空虛所煎熬嗎?
我們的愛情天性就是答案。我們的天性與生俱來而各不相同,決定我們必須過怎樣的生活才會幸福。
人類中愛情天性適合婚姻的人的比率高達90%以上。這是人類能建立婚姻制度的生物學基礎。
但是,對天性的保衛還沒有為我們所重視,所以,有那麼一群人,打著“進步”與“多元化”的旗號,恣意踐踏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天性,侮辱我們的尊嚴。他們以宗教狂熱分子宣傳教旨的狂熱,宣傳一種只適合極少數人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
本來,只要沒有人為干涉,我們人類的生育率就會很高,老齡化本該是一個與人類無關的東西。為什麼日韓歐洲在低生育率中煎熬?因為性解放主義正把我們推向深淵。
老齡化到底有多嚴重呢?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殷基洙說:“除非能把人口問題處理好,否則,韓國社會將會在20至30年內崩潰。”日本情況也差不多。
如果算上移民因素,歐洲在30年內必然崩潰——統計已表明歐洲出現了可怕的勞動力向美轉移。歐洲崩潰,全球遭殃,中國會比歐洲倒得更快。
關於中國的新人口危機,防風和何亞福兩人合寫的《中國新人口危機》有詳盡的論述,讀者可以一讀(http://bbs.zhulang.com/archiver/?tid-227655.html)。我要說的是,由於他們沒有發現生育率低的真正原由,他們對危機爆發的時間估計不准。如果放任下去,即使不受外部拖累,中國也會在50年內崩潰。
社會崩潰之日,正是我們這一代人退休,需要人養老之時。那時的年輕人會如何處置我們?我們這一代人為計劃生育做出犧牲,卻承擔老齡化的罪過。我們就這樣被謀殺。
俄羅斯比印度富裕不了多少,但為什麼生育率奇低呢?
專家們!收回你們“生育率低是因為國家富裕”的狗屁,讓我教你們怎樣用理性思維來思考吧!
在下面的這篇文章裡,我將會講述人類的愛情,性和天性的化學故事,講述人們應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天性的生活,以及人的天性被扭曲,愛情本能被破壞是怎樣造成新人口危機的。
本文對愛情的闡述將令你耳目一新。也許這樣純粹從科學的角度論述愛情會令你不快,但請記住:明白了色散原理並不曾減損了彩虹在物理學家心中的美麗,明白愛情的科學機制只會對你的愛情生活更有利。
有些東西確實有害,但是不是有害的東西就一定要清除呢?砒霜可以殺人,但它又是治絛蟲的最佳藥物;镉嚴重污染環境,但沒有镉就沒有電鍍工業。自古以來,死於權力肆虐之下的人不知幾許,朱棣(明成祖)因方孝儒不做自己的臣子而誅殺方的家族十萬人,武則天登基路上鋪了李唐宗室幾萬人的白骨。為權力所流的血,灌滿一個渤海綽綽有余。權力之害,很難找到什麼東西能與之匹敵。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為制服權力竭盡心智,不知耗費了幾千萬英雄豪傑的心血。但沒有哪個傑出人物提出要廢除權力,因為沒有權力就構不成社會。可見,有害的東西不一定要廢除。
學法律的人都知道美國的禁酒運動。有一個時期美國酗酒成災,於是國會立法嚴禁賣酒。結果酗酒之風更盛,社會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社會秩序混亂,最後只好廢除禁酒法,混亂才漸漸消除。這是人類立法史上最慘重的事件,法理學教科書的必備案例。以後美國制訂聯邦法律,草案都要先經過國會的一個評估委員會來評估其危害和收益,只有收益大於危害才能提交國會表決。可見,我們要廢除一樣東西,不但要看廢除之後的好處,還要考慮廢除之後的害處。
貞操觀念現在已經成為過街老鼠,似乎是鐵案難翻的封建糟粕。但與權力相比,危害孰輕孰重?廢除權力人類只好回到茹毛飲血的動物世界,廢除貞操觀念後,代之以怎樣的觀念,又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性解放主義者是反對貞操觀念的急先鋒,他們振振有辭地宣揚這樣的觀點:性愛是一種普通的娛樂活動,在做好避孕和安全措施,確保不會懷孕和感染性病之下,它與踢足球、打羽毛球、唱卡拉 OK等活動的性質完全一樣,過了則過了,不會給人留下任何不良影響。他們沒有引用任何科學理論或者統計結果來進行論證,但言之鑿鑿,似乎他們說的是宇宙的終極真理,科學的基本規則,誰懷疑他們的觀點誰就是封建頑固分子。現在讓我們看看他們背後的“科學”!
我們且試以他們的觀點為前提進行推理,看看會產生怎樣的結論。無論是踢足球、打羽毛球還是唱卡拉OK,對搭檔都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只要互相沒有反感,都能湊在一起玩個痛快。既然性愛的性質與這些活動完全一樣,那麼人們就可以任意性交。我國現在大力發展體育和娛樂文化事業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既然性愛與體育娛樂事業性質相同,那麼一夜情不但不應該禁止,還應該大力提倡扶持才對。異性在一起打打球,唱唱歌什麼的,正常得很,羽毛球、乒乓球不是有混雙比賽嗎?一個人若是禁止他/她的配偶與異性打球唱歌,一定會被說成是醋壇子。照此推理,既然性愛的性質與體育娛樂活動一樣,那麼夫妻之間的忠誠就沒有任何意義和必要,是違反人性的枷鎖¬¬——性解放主義的旗手、法國哲學家德-波伏瓦就竭斯底裡地攻擊婚姻制度,嘲笑夫妻間的忠誠。相信不少人知道她和她的姘頭薩特那條臭名昭著的約定。
每天我們打開報紙,登錄網站,鋪天蓋地都是體育和娛樂新聞,體育明星和娛樂明星活得風風光光,掙大把銀子不算,還能掙很高的榮譽——劉德華曾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姚明摘了全國勞動模范的桂冠。明星們名利雙收,是因為他們在體育或娛樂某一方面玩得成功。既然在體育娛樂方面玩得出色可以進行商業開發,掙錢掙名譽,那麼與體育娛樂活動性質一樣的性愛當然可以而且應該產業化,性而優則妓,實在是非常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恕我生得蠢,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講不出一夜情與賣YIN嫖娼有什麼區別。區別在賣YIN要收錢有損尊嚴?劉翔跨欄收不收錢?劉翔是全亞洲的英雄!喬丹打籃球收不收錢?喬丹風靡全世界!說職業運動員與普通體育愛好者相比有損尊嚴,那真是笑話奇談。區別在於賣YIN違法?那為什麼開演唱會不違法?皇馬來中國進行商業比賽不違法?按照性解放主義者的性觀點來看,禁止賣YIN的法律簡直混賬之極,完完全全是惡法,是某些人牟取不正當利益的工具,早就該廢止了。國家應該通過立法和行政手段大力支持發展商業化性活動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培養一批名妓名鴨。國際奧委會更應該順應潮流,為奧運會設立性愛比賽項目。阿布拉莫維奇先生完全不應該投資切爾西俱樂部,而應該成立個ISA(國際性愛職業聯賽)大聯盟,跟NBA一決雌雄。
以上就是從性解放主義者的性觀點出發必然可以推理得出的結論。事實上,雖然全套接受上述所有觀點的人不多,但接受其中一部分觀點的人卻很不少。現在婚姻忠誠度低,一夜情風行,大中學生性泛濫,性產業高度發達,就是上述某些觀點在現實中存在的反映。性解放主義者或許沒有提倡一夜情或賣YIN嫖娼。但是,性解放主義者大力宣揚他們那套性觀點,必然會導致這些丑惡現象,這些丑惡現象正是他們的“偉大功績”,他們無論怎樣狡辯都無法為自己開脫,就像有人在地鐵站施放沙林毒氣必然會導致大量傷亡,施放人無法以自己並無殺人動機來辯護一樣。
不過,性解放主義者們自有他們的一套說辭,他們說上述現象是一個多元化社會應有的現象,體現了社會寬容,是文明進步的表現。
下面我將用確鑿無疑的證據,看看他們畫皮之下是怎樣個“多元”法,“進步”法,又將使人類“進步”向何方?
各路專家們振振有辭,斬釘截鐵地說,一個國家富裕起來,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追求享樂,生育意願就會下降。同時也是這麼一班人說,國家發達了,生育孩子的成本提高了,人們就不願意生育了。
是的,歐洲、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很富裕,它們的生育率確實都很低;印度和非洲大部分國家都很貧窮,它們的生育率確實都很高。確實很像那麼一回事,統計證明嘛!
專家們,你們被表象蒙蔽了。
先舉一個最明顯的反例。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俄羅斯的人口在1960s就開始下降,今日導致俄羅斯覆滅可期的人口危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說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俄羅斯(那時還是蘇聯加盟共和國)富裕起來,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追求享樂,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那時正是赫魯曉夫統治,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輕工業落後,經濟發展增加的國家財富都用到軍事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加上政治上的壓抑,還有什麼享樂可言?如果說正是政治壓抑導致人口問題,那麼,為什麼同期的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與它差不多,卻正是人口大爆炸的時期?
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追求享樂,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意願就會下降?球星貝克漢姆與他的歌星妻子維多利亞已經連生三胎,第四胎也就要生了。他們就不想享樂嗎?他們的壓力就小了嗎?他們可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之一,又是世界上最忙的人,生孩子的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為什麼反而生了這麼多的孩子,生育意願這麼高?
因為追求天倫之樂是人類的一種天性。
在人類的進化史上,天倫之樂也就是養兒之樂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表現。早在古代,人類的壽命普遍很短,基本上不存在老人要兒女供養的情況(眾所周知,古代老人往往在很老的時候都還在勞動,而大病往往不醫而是等死,基本上都沒有享受到子女的贍養)。人類所以生兒育女,不是為了“養兒防老”,而是因為這樣對他們的基因的競爭力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人類在基因中記錄下來了養兒之樂的機制。
除了在不必養兒的觀念宣傳鋪天蓋地的地方,人們往往都會因為沒有生育能力而遺憾。遺棄子女更是一種莫大的痛苦。我們不是常說“天生母性”嗎?人們往往會以生育子女為一種莫大的幸福,其帶來的苦與樂正是使人類甘之如饴的養兒動力。
需要親代投資的動物,為了防止動物將自己的子女遺棄,基因進化出了一種痛苦來強制規范,為了使動物們不會因為養育子女的辛苦而放棄,更以快樂來給予他們辛苦養育子女的報酬的機制。具有這樣機制的動物,更能養育出優秀的子女,從而在競爭中取得勝利,而在基因庫中擴大比率。
這一種不斷刺激的苦與樂,使得人類就是在明知子女對自己的贍養少得可憐的情況下,仍然不辭勞苦地生育子女。
所以,天倫之樂是人類最大的快樂之一,是極大的幸福。這就使人們在已經有了非常先進的避孕技術的情況下,還不斷地生育子女。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追求享樂就拋棄這種天倫之樂?且讓我們先來分析他們的性與愛情狀況。
我們知道,人類記憶的種類有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期記憶和情感記憶。前三種為學習記憶,與信息的重復次數相關,後一種則僅僅與信息的種類有關。愛情記憶是對某對象的強烈愛戀,是強烈的情感記憶,性行為對其有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構成愛情的心理因素不僅僅是愛情記憶,還有其他內容,只是愛情記憶是絕大部分人的愛情的主要內容,沒有了愛情記憶,很少人還能長久維持戀愛關系。
性交是動物生殖的手段,是關乎種族延續的大事,動物以種種慎重的程序來處理這件大事。在性交的過程中,各種腺體分泌一系列的化學物質,包括後腦葉催產素,內腓肽,5-羟色氨等。這些化學物質通力合作,對神經系統產生深刻改變而產生愛情記憶。其中內啡肽是一種強鎮靜劑,用於忽視除性交外的其他感覺,使神經系統處於最佳的快感感受狀態,以增進性交的快樂效果;催產素是性交過程中(特別是性高潮時),由腦垂體分泌到血液中,以增強兩人的信任感和依戀感的物質; 5-羟色氨的作用與催產素類似。
我們知道,巨大的刺激會引起永生難忘的記憶,比如強烈的驚嚇。而在性交過程中所產生的刺激本身就是強烈刺激,足以產生深刻的記憶,但進化之神還不放心,以如此之多的化學手段來強化它的感受度,可見它產生的記憶有多麼強烈!一般的“戀愛指導”都會指出,發生性關系後,戀人們的親密關系會提高一個層次,就是性關系對愛情記憶的深刻影響的明證。
在日常生活中,眾所周知的是女性對絕交後的前男友顯得非常決絕無情,而男性則不是,對前女友往往會有較友好表現。多數都會出現余情未斷的感覺。這是因為對於男女性來說,對愛情的投資是不同的。(下面所討論的是對生殖未有任何人工干預時的情況,因為現代人類的生理機制形成於那時而非現在)。由於女性是把孩子懷在腹中,不能在懷孕過程中途退出,對生殖的投資是一次性把一個生殖周期的所有資源100%的付出,一旦合作伙伴背叛就損失慘重,因而她們每次合作所承擔的風險奇高。而男性則是分多次付出,每次付出少於一個生殖周期的所有資源的1%,在任何合作過程中都可以中途退出並馬上加入另一個合作過程,每次合作所承擔的風險十分少。由於風險與謹慎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對女性來說,確保其愛情的可靠性是其第一考慮。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在決定合作伙伴(決定與哪個男性性交)時慎重考慮外,還要首先保證她與現有伴侶的合作愉快,而要保證合作愉快,就要保證她對現有伴侶付出全部愛情,不能三心兩意。她就要對過去的伴侶要非常決絕,全身心投入全部感情。這就要求她們要有一整套的用現有的性伴侶的愛情記憶去替換過去性伴侶的愛情記憶的替換程序,也即是說,女人與一個新的性伴侶性交時,她體內的化學機制會強制刪除她對以前的性伴侶的感情,而在大腦的相同區域寫入對現有性伴侶的感情。而男性在這一方面則是不必要的。美國康奈爾大學上世紀末的一份研究報告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研究發現女性出軌後對丈夫的感情下降68%,而男性出軌後對妻子的感情下降23%。婚姻專家也強調,女性出軌後能夠挽救的幾率很低,而男性出軌後則多數能夠回頭。
對於頻繁更換性伴侶的女性來說,這種過去的性伴侶的愛情記憶和現有性伴侶的愛情記憶的替換就會和她更換性伴侶的頻率完全一致。換得十個性伴侶,就有十次替換。橡皮筋拉得多了就會失去彈性,何況是以物質結構的方式保存愛情記憶的神經介質?有得十個以上的性伴侶,這個區域的記憶能力就會幾乎喪失。西諺說“多年的妓女比修女更加安靜”,放蕩生活已經讓她們的感情麻木。請讀者扪心自問,你能在生活中發現有多少頻繁更換性伴侶的女性還會有深刻的愛情?幾率比被汽車撞死高不了多少吧?
(二)
多次更換性伴侶不僅僅會傷害愛情本能,還會引起極大的健康風險。這種風險不僅僅是感染性病,它的復雜超出你的想象。
根據醫學研究報告,多性伴侶的女性特別容易得宮頸癌。一個同時擁有8個性伴侶的女性得宮頸癌的幾率高達30%。醫學研究者解釋說,這是由於男性包皮脫落的皮屑引起女性內生殖器發炎,反復刺激而引起癌症。我看了這種解釋幾乎要噴飯。如果是皮屑引起的話,那麼那些只有單一性伴侶而又性生活頻繁的女性得宮頸癌的幾率應該也一樣高,因為她們的內生殖器所接受的皮屑同樣多(甚至更多,因為多性伴侶的女性的性生活一般不會比她們更頻繁)。
正確的解釋還應該著落到進化競爭上。傳統的說法是,人類受精過程是,數億個精子進行一場馬拉松比賽,誰最先跑到卵子那裡並先鑽進去,誰就贏得了發育成為一個新生命的獎賞。這種看法太也單純,事實遠比這個復雜,精子們同時還進行非常激烈而有趣的競爭游戲。一個男人可以同時產生數種精子。完全相同的精子之間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合作。它們數百個組成一個縱隊,通過兩條剛毛連接成一串,以集團沖鋒的形式向前推進,爭取把最前面的那個精子送進卵子裡。而不同精子之間則互相阻礙,甚至釋放一些不那麼激烈的化學物質來降低對手的活力。當然,同一個男人產生的精子差異並不太大,這種化學戰爭比較溫和,對人沒有什麼損害。否則他也在進化過程中被淘汰了。但不同男人產生的精子就不同了。這些精子之間的差異大到它們會進行殊死搏斗的地步。舉個例子,如果一只懷孕的母老鼠同一只雄鼠親近,而它懷的孩子不是這只雄鼠的的話,雄鼠的氣味就會讓它流產。這就是所謂的布魯斯效應(Bruce effect)。已經站在領獎台上抱住獎杯都會被踢下來(親代作為),在比賽過程中還有什麼手段使不出來?它們會釋放致死毒力和劑量的化學物質互相攻擊。受害者當然不止是戰爭進行者,“戰場”也不可避免地飽受蹂躏。如果是兩個男人的精子在進行戰爭,那麼這場戰爭還有規則可言,武器的殺傷力還主要是用在競爭對手身上,對“戰場”的傷害是慢性的。如果是三個以上的男人的精子在進行戰爭,那就毫無規則可言,那些化學武器就失去了針對性,對一切生物組織展開殊死攻擊,“戰場”就慘遭蹂躏了,有可能馬上發病。這就是多性伴侶的女性容易得宮頸癌的原因,也是輪奸會造成嚴重傷害甚至致死的原因。並且,如果精子到達受精地點而那裡沒有卵子,它們會在那裡堅持上好幾天。更有甚者,有些精子還會把自己的DNA整合到女性內生殖器的內膜細胞裡,當感知到有“非我族類”的精子時,就指導內膜細胞合成並釋放化學毒素攻擊那些精子,以此來保證與自己相同或相近的精子的受精機會。所以,“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並不是指同一時間與多個性伴侶交合,而包括時間間隔相當長的性伴侶變換。
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稱,避孕藥會致癌。我想那些研究者搞錯了。現代女性有相當比例擁有多個性伴侶,當她們使用避孕套時,她們能避免受上述化學戰爭的傷害。而使用避孕藥時當然不使用避孕套,這就使得她們的內生殖器成為精子的化學戰爭的戰場。因此,使用避孕藥與高癌症發病率有因果關系,但致癌物質是精子而非避孕藥本身。其實用豬腦想想也知道,如果避孕藥致癌,它又怎能通過毒性試驗而批准上市?
上面所述是混亂的性關系對愛情本能和生育能力的破壞,下面將進一步論述愛情本能的破壞是如何引起其他情感的破壞。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我們要敬畏“頭頂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一個正常的人,在他傷害了別人時會感到悔恨,在他受到顯失公平的對待時就會感到憤怒。這就是所謂的內心的道德律,一種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感覺。這種道德感來自何處?讓我們拋卻哲學家那套神秘深奧的說教,用生物學的簡潔語言來描述:道德感就是生物用遺傳物質記錄的,用來規定對其種族延續有利的行為規范的心理機制。本文中將用“道德天性”這個詞來代替具有哲學意味的“道德感”。
這種道德天性是為什麼會形成,怎樣形成?
讓我們從愛克羅斯德教授的“囚徒困境”游戲說起。
愛克羅斯德教授設計了這樣的游戲規則:讓若干的參賽者參與比賽,每個參賽者手中都持有“合作”和“背叛”兩種牌,比賽以單循環賽的形式進行:每一個參賽者都與其他參賽者比賽一場,每場60回合,比賽方式是每一回合參賽者從兩種牌中選一種打出來,如果兩個參賽者都出合作牌,則雙方都得3分;如果雙方都出背叛牌,則雙方都得1分;如果一方出合作牌,一方出背叛牌,則出合作牌的得0分,出背叛牌的得5分。單循環賽的所有比賽場次都進行完畢後再統計各個參賽者的總得分。第一屆比賽總共有15份參賽策略,冠軍為最簡單的、拉波波特教授的“針鋒相對”策略:第一回合出合作牌,以後每一回合重復對方上一回合的出牌,即對方上一回合出合作牌就出合作牌,對方上一回合出背叛牌就出背叛牌。在所有參賽的15份策略中,有8份“好人”策略,即包含較多的合作和寬容,得分全部排前8名,7份狡詐策略得分排在後7位。在第二屆比賽在公布了第一屆的結果並附上分析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共以63份策略進行模擬,結果還是“針鋒相對”獲得冠軍。
可見,在包含了善良與寬恕,但又有一定防衛能力的策略是最好的。這個游戲從數學上證明,為什麼利他色彩濃厚的道德天性能夠在大自然裡出現,並且使得到它的物種更具競爭力。
下面具體講述道德天性的進化。
在隨機的變異中,有些生物會產生諸如公平感、正義感等道德天性,有些則沒有。具有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個體,更易於與其他個體合作,更易於避免兩敗俱傷的沖突,在進化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所以它得到了保留並在種群基因庫中擴大比率,漸漸地具有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個體在種群中占有壓倒性優勢,使得整個種群都表現出這些道德天性。進而,具有這樣的道德天性的生物種群,在進化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不會被其他族群的競爭對手淘汰,從而形成了這樣的群體道德天性。
例如,一個生物群體如果具有團結起來反抗外來侵略的群體機制,那麼在異族入侵就更能保護自己的生存的空間,從而成為優勢群體。愛國心雖然有教育的影響,但其心理基礎卻是道德天性,否則它不會那麼容易被激起。
一個生物群體要是具有正義感,產生清除敗類的機制,群體的利益就受到更好的保護,從而成為優勢群體。
一個生物群體如果具有公平感,那麼他的成員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避免大量無謂的沖突,減少群體的內耗,因而相比其他群體更具競爭力。
為此,生物體分別用以憤怒、仇恨、嫉妒、害怕、恐懼和悔恨等強烈的不愉快的體驗的痛苦驅動機制來強制規范重大問題,以輕松愉快的體驗的快樂驅動機制來規范日常行為。
為了使論述的邏輯更加嚴密完整,我想最好應該對某些概念下個定義,雖然往往定義不那麼討讀者喜歡。
痛苦驅動機制:基因為了強制生物體去完成某項緊要任務,而設定的以痛苦的形式強迫進行的機制。
痛苦:基因事先設定的,為了強制生物體去完成某項緊要任務,從而在設定的條件下以神經信號或化學信號的方式來引發的,使生物體感到明顯不舒服的感覺和情緒,如疼痛、饑餓、悔恨、焦慮、憤怒、仇恨、嫉妒、害怕和恐懼等。這些感覺和情緒都會引起強烈的不愉快的體驗。
痛苦的原因是動物體的基因為了強迫它所寄居的身體逃離對它的生存利益有損的狀態,行為和預期。
比方說,人的手受到灼燒就會疼痛,那是因為灼燒對它的生存利益有損,要它馬上逃離或解除這種狀態。那些喪失了疼痛感的人往往身上傷痕累累,多處殘廢。
同樣地,悔恨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如果某些高級動物在危險面前不能救出它自己的子女,它就會非常悔恨痛苦,例如猴子就經常有這種表現。這就促使它們在危險面前盡量救出它自己的子女,以保證它的基因的生存利益。如果動物對它的對生存利益有損的行為沒有悔恨痛苦,那它就會沒有接受教訓的生存模式,就會接連不斷地為同樣的原因而釀成大禍。例如蟬就是。在它們產卵的時候,它的天敵蚋就待在它們的身後,當著它們的面,大大方方地吃它們的卵。蟬的體積是蚋的近百倍,只需輕輕地一腳就能把蚋踏扁,但是它們沒有這樣做,而是對蚋的行為視而不見,任由蚋胡作非為。這是因為蟬是低等動物,還沒有建立這一悔恨的機制。沒有這種痛苦機制的動物的生存利益,它的保障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焦慮、憤怒、仇恨、嫉妒、害怕和恐懼等,也是痛苦驅動機制的驅動力,用以強制規范動物的某類行為。因此,痛苦驅動機制是道德天性的生理基礎之一。
但是,痛苦驅動機制是一種強制機制。正如行政強制措施具有副作用,在應用時應審慎一樣,痛苦驅動機制會擾亂身體的激素平衡,因此不能無限制地使用。於是高等動物進化出了一種成本更低的機制:快樂驅動機制。它是由動物大腦中一個叫做“獎賞中心”的區域控制的。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有一個獎賞中心,凡是動物做了一件符合它的生存利益的事(比如動物的運動練習,人類的求知,成功的協作等),身體就會發出相應的信號刺激獎賞中心,使人或動物感到快樂。科學家們還發現,在海豚腦部的獎賞中心放一個電極,與安裝在身體外面的按鈕連接,按一下按鈕電極,即釋放一個電脈沖來刺激獎賞中心,它就會感到快樂。在科學家們教會海豚怎樣按按鈕後,海豚瘋狂地按按鈕。若不是及時阻止,可能會衰竭而死。
由上可知,動物的很多行為習慣僅僅是因為它們的發生符合它們的生存利益,從而在它們的身上出現這樣的行為後就會刺激獎賞中心,使它們感到快樂。尋求快樂使得它們主動不斷地重復這樣的行為。所以,快樂驅動機制是道德天性的又一生理基礎。
感覺是所有動物所共有的財富,但情緒為高等動物所獨有。我們之所以有種種快樂和痛苦的情緒,是為了維系我們內心的道德天性。
由上所述,人類的道德分為兩大部分:社會契約的道德和道德天性。道德天性與生俱來,與任何後天教育無關。根據系統穩定性原理,道德天性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都不同,即人人天性不同,但其分布有確定的規律,呈正態分布。人類的道德天性向善傾斜,但心性邪惡的人永遠存在。
在痛苦驅動機制和快樂驅動機制的控制下,人們如果以符合其天性的方式生活,就會感覺到生活愉快和幸福,而以違反他們的天性的方式生活,就會感覺到生活無奈與怚喪,痛苦和壓抑。
今年,全球著名的約會網站match.com進行的一項調查中,86%的單身者仍然相信能夠找到合適的人共同生活。可見,我們人類的愛情忠誠度還是很高的,有高達86%的單身者渴望婚姻。加上已婚者,人類中愛情忠誠度達到適合婚姻程度的人的比率將高達90%以上。
各種調查資料表明,混亂的性關系造成人們結婚意願低,就算結婚夫妻間的感情也大多淡薄,離婚率高得離譜,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這種狀況嚴重違反大部分人的天性,而上述驅動機制就會對他們進行懲罰,以引導他們走向適合自己的生活。但他們所接受的性觀念頑固地驅使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掙扎。所以他們被空虛所煎熬,掙扎的時間越久,毒害越深,感情就越麻木,只能靠追求感官刺激來抵抗空虛感,而這引發更加嚴厲的懲罰。正是這種空虛感使他們淪喪了大部分天性,包括天倫之樂。
如果你與你的配偶將來離婚的可能性為56%,你會不會要孩子?
本人以這個問題問過不少同學。所得的回答無一例外是:不會。
現在歐洲離婚率奇高,法國的為56%,俄羅斯的為60%。感情冷漠,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再加上天性扭曲,喪失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心理基礎,這才是生育意願的致命殺手。
蘇共曾把貞操觀念看作比法西斯思想還惡毒的毒素,不遺余力地進行批判。在其影響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以及深受蘇聯影響的東歐國家的性狀況是全世界最糜爛的(當然日本的最變態)。這才是俄羅斯面臨滅頂之災的真正原因。
至於影響生育率的其他兩大因素:物質水平和人口密度,一般都在生理機制的調控范圍內,其影響力遠不足以產生老齡化。
曼聯前領隊朗金斯說“中國女人那麼丑,怎麼還會生那麼多孩子?”中國女人丑不丑我說不清楚,但很多歐洲女人從11歲開始過性生活,換男人如換衣服,如前所述,“戰場”早就百孔千瘡,甚於飽受美軍貧鈾彈蹂躏的科索沃土地,愛情本能想來也所剩無幾,離婚率高得離譜,自然沒有多少孩子可生了。
柏林的婦產科醫院空蕩蕩,巴特基辛根人口平均年齡68歲,意大利小鎮一個接一個消亡。整個歐洲都在老去,等著吃財政飯的老人越來越多,再加上歐洲各國財政狀況糟糕,可能那些人會靠喝西北風活下去?!
改革?看看意大利和法國的罷工吧!英吉拉.甘地在印度倡行強制計劃生育,結果是什麼下場?我倒寧可相信本.拉丹會號召穆斯林為歐洲人養老,也不相信歐洲會改革成功。
這就是性解放主義者們的“進步”!可惜德.波伏瓦女士已不健在,否則本.拉丹先生實在應該向她發一個“拉丹獎”,給她發一個衛星電視接收器那麼大的純金獎杯。
(三)
下面將探討人類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天性的生活。
如前所述,愛情忠誠度也是一種天性。不但各個物種的愛情忠誠度不同,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的愛情忠誠度也有很大差異。
自然界有一條鐵的定律:愛情只存在於那些需要雙親共同撫養子女的動物中,目前尚未發現任何單親撫養子女的動物具有愛情性狀。並且,雌性動物的愛情忠誠度與她單獨撫養子女的成活率成反比例關系。雄性動物的愛情忠誠度稍為復雜,是與雌性動物的防范能力成正相關,而雌性動物的防范能力與她單獨撫養子女的成活率成反比例關系。因而一般來說,雄性動物的愛情忠誠度與雌性動物單獨撫養子女的成活率也成反比例關系。本人原本擬合了一條計算各物種的愛情忠誠度的公式,但太也粗陋,很不令人滿意。希望讀者中有人在這方面做出成績,並把結果告訴我。
前面所說的愛情忠誠度是某個物種的平均愛情忠誠度,事實上,根據系統穩定性原理,某個物種的性狀不會在每個個體上表現完全一致,而是從高到低呈正態分布。也就是說,既有人天賦情深,愛情終生堅貞不渝,也有人YIN蕩無比,對愛情視如枷鎖。但這二者都是愛情忠誠度的兩極,為數相當少,大多數人則是在這兩種之間,有人較為愛情堅貞,有人較為愛情淡薄,也有人對愛情的態度中等,在二人在一起時能保持二人的愛情的忠誠,但一旦對方背叛或者死亡,也能在一段時間的傷心後恢復正常,並很快地進入另一段新的愛情。
我們可以對人們的愛情忠誠度進行定量。我們規定,天賦情深者,在性伴侶死亡後痛不欲生,再也不會產生第二次愛情的人,他們的愛情忠誠度是100%,而YIN蕩無比者,他們的愛情忠誠度是0%。用0%至100%之間的刻度表示處於這兩種極致之間的忠誠度。則人類的愛情忠誠度是在0%至100%之間呈正態分布。人們的心理和生理指標會反映自己的愛情忠誠度,個人的愛情忠誠度是可以計算的。本來我很想把它弄出來,使人們在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時有個可靠的借鑒,但個人知識水平有限,這份工作還沒有完成。希望讀者中有人能把它做出來。
由上所述,每個人對愛情的態度都不相同,天性是其中的基礎因素,後天教育是觀念因素。只不過,天性是根基,如果後天教育違反天性,那麼所帶來的痛苦甚於從事自己所厭惡的職業。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在做好心理准備後才出軌,但事後不由自主地感到萬分悔恨;有些人明明堅信放蕩生活對人無損,但過上那種生活後被徹骨的空虛所煎熬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你的愛情忠誠度很低,你就應該過極端放蕩的生活,因為那最適合你,你完全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當然在不損害別人的幸福的前提下。如果你是一個天賦情深的人,那麼請你小心守護好自己,因為那樣做符合你的幸福。那些憤恨地詛咒“再也不相信愛情”的人,就是那些愛情忠誠度較高,不宜輕率,卻受人教唆,飛蛾撲火的可憐蟲。她們不應該僅僅詛咒騙她們的男人,而更應該詛咒慫恿她們犯錯的性解放主義的教唆犯。
我罵性解放主義者為教唆犯,實在是大大地冤枉了他們。教唆罪必須滿足:教唆者對其所慫恿別人所為的行為的後果有清醒的認識。性解放主義者能認識他們所言所行的後果嗎?
看看他們是什麼水平吧:
一、把純粹的個人經驗當作普遍真理
讓我們看看性解放主義的精神領袖、法國哲學家德.波伏瓦是怎樣說的:“當我們廢除掉這個不符合人性的奴隸制度(指婚姻制度),以及這一制度蘊涵的一整套偽善後,人類的‘區分’將顯示出真正的標記,人類伴侶將會發現真正的形式。”她把婚姻制度誣蔑為奴隸制度,以紅衛兵破壞文物的瘋狂心態來對待現存秩序。但她本人是怎樣一個東西呢?她11歲就搞起同性戀,後來與早洩的哲學家薩特亂搞,性無能的薩特無法滿足她,她就在外面滿天下找漢子,還做起薩特的皮條客,幫薩特勾引他的女學生,把別人往火坑裡推。這樣一種雙性戀加YIN蕩的天性,當然不適合婚姻,婚姻當然是她的枷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她所交往的人當然也和她同一天性,她就坐井觀天,以為所有人的天性都和她一樣。怪不得她把別人的行為模式誣蔑為封建糟粕了。啊哈,原來只有她那一小撮人的天性是人性,其他大多數人的天性就是獸性!
二、缺乏最基本的科學素養
《女人那話兒》的作者說,她之所以選擇從妓女的角度來研究男人,是因為妓女接觸的男人最多,因而她們對男人最了解。這是怎樣一種邏輯呢?打個比方說,一個人來到某個陌生的國家,在幾個路邊攤試穿了好幾百件衣服,然後說:“呸!這個國家的人穿衣服也太沒品位了!我都試穿了好幾百件衣服了,當然最有說服力了。”
連最基本的樣本選取原則都不懂,還以進步自居,指責別人封建。真不知他們懂不懂什麼叫做羞恥。佩服啊佩服!
如果你讀過性解放主義的著作,你會發現他們有多無知。那裡面不要說科學,連最起碼的邏輯力量都沒有。
她們無知也就罷了,非洲有好幾億人比她們更無知,卻不見得對別人有什麼危害。但現實是,性解放主義者們痛批別人的文章鋪天蓋地,批判她們的文章鳳毛麟角,因為性解放主義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若有誰膽敢對性解放主義吱半句聲,立馬群怪聚罵,批到你無立足之地為止,其謾罵攻擊已經遠遠超出學術探討范圍,直與宗教狂熱分子攻擊異教徒無異。
她們靠這樣瘋狂的方式宣傳自己那套謬論,使大多數女性的判斷力基點向她們靠攏。多少年輕尚未有人生經驗的女孩,就這樣被她們推入火坑。
地球人都知道,未成年少女懷孕是全球痼疾。專家們開出的“靈丹妙藥”是性教育,並且動用一切資源來鼓吹他們的藥方,但形勢卻每況愈下。
看看他們的性教育理論有多昏聩吧:“只要把一件事說透說白了,就不會再有人感到神秘了,它也就再也沒有吸引力了。”他們說,只要加強對少年人的性知識的灌輸,就能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性行為模式。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他們竭力把性行為淡化為一種可以隨意進行的娛樂活動,以此來消除它的神秘感。啊哈,為了消除手榴彈的神秘性,就把它說成是冰糖葫蘆,慫恿人去啃;為了消除響尾蛇的神秘性,就把它說成是羊肉串,慫恿人去抓!
性是人生最大的誘惑之一,多少人明知會面臨牢獄之災甚至性命之厄,卻還忍不住去干強奸勾當。“說白說透了就會降低它的誘惑力”,就可以減少未成年人的性行為,高明啊高明,真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的性知識夠豐富,對性了解得夠透徹吧?他們那些白癡能夠把所有小學生、中學生教育得像我一樣嗎?但就是了解如我,一見美女還是兩眼發直,性欲發作時恨不得找個女人撲過去。為什麼會這樣?看看性的機制吧。
性是動物關乎種族延續的大事,大自然對雄性動物用痛苦驅動機制來推動,對有連續的性行為的雄性動物用快樂驅動機制來維持。毫無疑問,性欲是一種痛苦。性欲產生時,動物的身體產生種種焦躁難安,灼熱腫痛等極不舒服的感覺,恨不得立即能解除。假如性欲不是一種痛苦,那麼很難理解雄性的黑寡婦蜘蛛和雄性螳螂冒著生命危險去求歡的行為(從電視紀錄片可以看出,它們完全知道它們的新娘會吃了它們)。正所謂“痛不欲生”,因為痛苦壓迫,所以連性命都顧不上了。快樂的引誘?它們的性行為一生只有一次,它們也沒有語言和文字,不可能從本身或者前輩的經驗得知性交的快樂。快樂只有在性欲得到滿足時才會給予,用以消除性欲痛苦的不良影響和誘導進行下一次性行為,對有愛情這種性狀的動物來說,還用來增強愛情記憶,增進親密關系。而雌性動物情況較為復雜,除了痛苦驅動機制外,還有特殊的抑制機制,以保持其對異性的更強的選擇能力。
生物不惜用最高成本的緊急機制(痛苦驅動機制)來驅動性行為,可見性是多麼凶猛,要用多少規范來控制才不至於泛濫。那些“見識高超”的教育家們卻力主把它的一切束縛都去掉。這樣的“性教育”,事實上就是性教唆。
這種性教唆的後果,相信對中小學情況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不須我饒舌。如果確實不知,那麼去醫院了解吧。
那麼該要什麼樣的性教育呢?
我們家裡如果來了陌生的客人吃飯,不知道他的口味是鹹是淡的情況下,湯水都是以較淡的味道為宜,以便客人按自己的口味調味,留下選擇的余地。因為從淡到鹹,只需加鹽即可,太簡單了,而從鹹到淡,就要加水,湯的味道就變質了。
電能轉變成熱能是輕而易舉地100%,只需一個簡單的電熱器就可以了。而熱能轉變成電能卻需要復雜的技術和設備,並且轉化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十。所以能源學家都知道,能以電能形式保存的,就盡量以電能形式保存。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對一樣事物,我們應該盡量保存它的具有最大選擇可能性的狀態,以便在應用時能有選擇的權利。
這就是所謂的“上位選擇法”。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同樣,一個人由貞潔的心理狀態進入放蕩的心理狀態是輕而易舉的,而由放蕩的心理狀態進入貞潔的心理狀態的可能性很低,即使可能,實現起來也很困難,而且也難以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從個人的最高利益出發,我們應該盡量保存具有最大選擇可能性的狀態,也就是貞潔的心理狀態,以便在確定自己的愛情的忠誠度後能確保選擇的能力。
眾所周知,教人貞潔須花費極大心血,而YIN蕩幾乎不需教育。所以,要使人在確定自己天性前保有選擇的能力,性教育就應該向貞潔教育傾斜。我們不但要傳輸性知識,還要大力宣傳愛情的美好,貞潔的重要。
有人就要反駁說,這種性教育會壓抑一部分人的天性,侵犯他們的權利。對此問題,在理想化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參照中國的宗教政策。中國的宗教政策設計得極其巧妙:它只允許在宗教場合宣傳宗教,禁止在非宗教場合宣傳宗教,同時也禁止在宗教場合宣傳無神論。這樣就保證了兩種不同的人類群體的宗教信仰自由。
同樣地,我們也提出同樣的要求,那就是禁止在普通的場合宣傳YIN蕩的人生觀,也禁止在YIN蕩者聚集的場合宣傳貞潔的人生觀。
為了人類的前途,為了大家的幸福。為了我們的天性不被扭曲。解決我們的社會問題和人口問題只有唯一的辦法,那就是讓我們的行為全都符合我們的天性,不為任何瘋狂的團體所左右,不為任何人的政治利益所利用。
我們必須以“上位宣傳”的愛情宣傳為主,性知識和性防護宣傳為輔,引導人們分清自己的愛情天性的傾向,過讓適合自己天性的生活,爭取高達90%以上的天性適合婚姻的人結婚。至於那些愛情忠誠度達不到適合婚姻的程度的人,就讓他們過他們的YIN蕩生活好了。區區不到10%的人不結婚,我們的人口問題不需要他們生孩子來解決。我們要的就是河水不犯井水。
但上面所說的措施是在理想的情況下的正確選擇,而現在性解放主義非常猖獗,已經很多人的天性被扭曲,愛情本能被破壞,他們對我們的天性的誣蔑和踐踏已經給社會造成了極大傷害,讓全世界面臨老齡化帶來的滅頂之災。他們已經嚴重侵犯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