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礎,家庭成員關系的和樂、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個人品質,進而達到淨化社會的目的。
不過,這幾年台灣的社會轉型快速,每個人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時時都要面對多元、混亂的社會價值觀,而在這些大變動的社會環境下,家庭制度、子女的教育問題、親子關系,也一直都在變遷中。在家庭親職教育上,如何的落實、運用,本刊(人生)特別就此問題訪問聖嚴法師。
有人問:一般世俗不了解佛教的人,大都認為佛教是排斥家庭生活的,請問佛教對於家庭的觀念,究竟是采取什麼樣的一個態度?
其實佛教的教化對象就是以出家人及在家人為主的,在家人則一定有家庭,夫婦結合,生養兒女,這就是家庭的基本結構,所以佛教不可能是排斥家庭生活的。而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當然是屬於夫妻雙方面的,但以佛法的角度而言,我們重視的是自己是否盡責任、盡義務,而不是去要求對方,計較誰該盡更大的責任。其實,只要夫婦兩人都能真誠的照顧對方、關懷對方,對方一定也會有所回應的。如果夫婦兩人都是佛教徒,並且都能以佛法相互扶持,這當然是最理想的家庭。
此外,夫婦兩人在小孩來臨前,應該要有相當的心理准備,要為即將到來的兒女,准備好最和諧的環境,這是一個佛化家庭的基礎,也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一、佛化家庭的基礎和積極性
佛化家庭於現今的社會中,有何積極性的意義?
許多人共同生活的環境就是社會,因此而有各有種的社會型態,其中包羅萬象。家庭是社會中的一個小單元,所謂的佛化家庭,基本上不可能離開這社會所提供的種種環境;我個人認為,佛化家庭於社會的積極意義就在於“以智慧照顧自己,以慈悲關懷家人”。
家庭也是社會的構成要素,如果大家都能使自己的家庭受到完善的照顧,能對自己的家庭盡責,這就算是照顧了社會,對社會盡了最基本的責任。而這必定也會影響周遭的人,甚至影響整個社會,至於其影響力的大小,則端看各人“智慧”和“慈悲”的程度了。但是,我相信一個佛化家庭,至少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帶來一些祥和的作用,甚至對於提升人的品質也有一定的功能。
在佛化家庭中,父母的親職教育必須要注意那些重點?
就佛教而言,胎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的親職教育應從胎教開始。
母親懷孕以後,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胎裡像是處於樂園一般,是一個非常愉快的環境。雖然胎兒當時仍未具有五官,意識也還迷迷糊糊什麼都不知道,但是父母這時的心情,和這胎兒以後長成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母親在懷胎期間要經常顧慮到肚子裡有孩子,態度要保持溫和、理性,心境要保持安祥、平和。此時,丈夫也要認為太太肚子所住的是一位小菩薩,對太太也要像是在款待貴賓一樣,呵護備至。有了丈夫的體諒照顧,太太自然也能保持有平靜、溫和的心情,這樣的孩子出生成長以後,就比較會理性、獨立、富有責任和慈悲。
凡是懷孕的女信徒來見我,我都會勸她們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能使心裡常生歡喜而法喜充滿。我也告訴她們,絕對不能生氣,否則對不起胎裡小菩薩。
此外,父母對於子女的觀念,千萬不可以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財產看待,不要把他們當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份看待,更不要把他們當作是自己榮譽得失的一部份看待。孩子是一個獨立體,一定要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把他們當作是一個遠道來訪的親人,也是一位菩薩。他們來到這世界,參與家庭,是這個家庭的一員,雖然他現在還小,但他們也有他們的世界和他們的人格尊嚴。以後,更有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福報和業報。用這種想法來看待孩子,就不會寄望孩子一定要成龍成鳳、恨鐵不成鋼等等的情形了。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應該要了解。不過,父母的照顧教養,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父母要重視孩子交友問題
二、提升人品的重要依據
如果家中有身心障礙的小孩子,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如果家中有身心特別的小孩,父母確實會比較費心,但如果能想著:
這是作父母的本身因為在過去世中作了惡業,所以現世要受折磨、受罪報,卻連累著也讓小孩子於現今受折磨,這是我們對不起小孩子,因此,更應該將小孩子當成佛菩薩看。能作如此想,慈悲心就會生起,就會更願意照顧他。
如果相反的,總是想:哎呀!家裡來個討債鬼,我又沒有作什麼壞事,為什麼要我受這種報應呢?再想到,小鬼來了以後,弄得全家都不安,恨他恨得不得了。這樣子全家人還會快樂嗎?然而這對小孩子是不公平的,對自己來說是沒有良心,家中會有這種結果,也有大人的疏失,以及前世的業感!所以家中若有這種情形,就更要加倍地照顧小孩子。
農禅寺的信徒中,也有這類的狀況,他們聽了我的話,心境轉了,家中的小菩薩也變乖了。
對於兒童的偏差行為,父母應該如何來看待或處理?
兒童的偏差行為,其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種可能,父母親應該要以尊重孩子的態度來處理,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功課差,父母先不要認定孩子不聰明或不聽話,這可能是老師方面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同學方面的困擾,交友方面出了問題,當然更可能是由於父母本身的問題。如果這時的處理不當,子女更非常可能產生反抗叛逆的心理,再加上環境風氣的感染,於是心情低落,遲起晚睡,不肯讀書,逃學、變壞,這些情形便很容易發生。
所以,尊重孩子並盡到照顧、勸勉、安慰、關懷的責任,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觀念。有些父母喜歡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縮影:我現在如此,你也應該要如此;甚至盼望孩子做一些連自己都不曾做到的事,這就太過份了。我相信,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以後孩子出了社會,也不會尊重別人。相反的,如果父母非常尊重這個孩子,把孩子當作是現在的菩薩是未來的佛,這孩子一定會成為社會正常有用的人。
小孩子說謊是父母最常碰到的事情,而妄語是佛教的五戒之一,這種情況,父母又該如何來處理?
小孩子說謊是正常事,那個小孩子不說謊呢?我小時候也會說謊。必須明白孩子是以何種心態說謊,一般小孩子說的謊都不是太嚴重的事,尤其是小孩子為了自尊而撒的謊,此時的大人最好裝作不知道,不要拆穿小孩子的謊言;如果謊言是對他人或他自己有了比較嚴重的妨害,那就必須好好和他溝通,讓他知道說謊的後果嚴重。最好是告訴他一些較容易理解的故事譬喻,如放羊的孩子幾次說謊呼叫:“狼來了”,結果真的遇到狼來之時,便無人來救了。倒楣的人,就是說謊的人。另外,也可以讓他設想一下:現在他欺騙別人,讓人家蒙受損失而痛苦,如果換個立場自己受人騙,願意接受嗎?這需要父母付出耐心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能夠了解。
三、適時適當的關心和尊重
至於小孩子的任性問題,同樣的,父母不應該以大人的標准來看待小孩子,健康的小孩子,調皮搗亂是正常的,小孩子活蹦亂跳,並不代表就是任性。所謂的任性是不聽話,你說東,他偏說西,他一定要跟你背道而馳,而又根本沒有道理。這時,父母還是要很有耐性的去了解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然後予以撫慰疏導。
但是,有時候小孩子任性的原因卻是來自父母的溺愛或不關心,這種情況,事實上是比小孩子自己發生的問題還來得大,相信唯有在被父母關心和尊重的情形下,才能使孩子擁有非常良好的親子感情。
同時,即使再忙也要撥出時間給孩子。若外出參加社交應酬,應將小孩子交待給褓母,或是送到鄰居、親戚家,不要讓小孩子沒人照顧而流浪到街頭,像可憐的流浪動物一樣,得不到父母的關懷,也不知道父母在做什麼,當然就會自己去闖天下,耍小無賴、抽煙、打架等,慢慢地就變成了不良少年。
對於這點,佛教也有妥善的服務和照顧,譬如農禅寺及東初禅寺均設有兒童班,很受小菩薩歡迎。在西方,每個社區有互助組織,父母出門采輪流方式代為照顧小孩。孩子與孩子之間玩得非常開心,而且有大人看著玩游戲、講故事,父母當然更可以放心的外出。這是很好的風氣,我非常希望國內能打開這種風氣。農禅寺設立的兒童班,就是做著拋磚引玉的工作,希望台灣的寺院都可以為信眾作這方面的服務,帶小孩子們唱唱佛曲、佛號,讓他們多聽聽佛教的故事。
此外,農禅寺也將積極籌備兒童學佛營,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服務,讓法鼓山的會員,能更落實的構成一個一個的佛化家庭。以往,都只是父母來接受法鼓山的佛法,參與法鼓山所推動的一切理念。但是,他們在面對自己的小孩時,卻不知道要如何做。大人的理念,小孩子可能不容易懂,所以,為了法鼓山諸位會員的佛化家庭能更容易建立,我們計劃請這些小菩薩們到山上住幾天,讓他們能夠在佛法慈悲的熏習下,去愛父母家人,愛同學,乃至愛一切的眾生。如此,法鼓山“提升人品”理念才可能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