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八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菩薩,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今天我們看第三品,是在經本第九頁第二行:

  【大教緣起第三】

  這一品屬於本經的別序,別序也稱為發起序,就是將這個法會發起的因緣給我們說明。這一品黃念祖老居士把它歸為別序裡頭,前面兩品我們學過,是屬於通序,這一品就是別序。所以序文序分總共有三品,正宗分從第四品開始。在這一品裡面我們看到,世尊放光現瑞,阿難尊者見到這樣的瑞相生稀有心,於是就出來請法,世尊就答復阿難之請,就這樣給我們說出一部廣大圓滿、方便究竟、第一稀有的難逢法寶,就是這部《無量壽經》。方便究竟來形容這部經非常貼切,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當中,有的經是方便但不究竟,有的是究竟但是不方便。什麼叫究竟?幫你成佛的就叫究竟,譬如說《法華》、《華嚴》,這些大經幫你成佛的,這個是究竟,可是不方便,為什麼?道理我們能明白,但是要做卻不容易,甚至連道理都不懂,《華嚴》、《法華》理義很深。有的經是方便但不究竟,譬如說一些小乘經典,它目標是讓你只在人天,沒有勸你成佛,這就不究竟。查遍《大藏經》,又方便又究竟的就唯有這一部《無量壽經》,所以真正是稀有難逢的法寶。所以我們用最至誠恭敬的心來學習這部經。我們來看這一品的經文: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這一段經文講到世尊放光現瑞。『爾時』就是講耆阇崛山這次法會世尊跟大眾聚會在一起這個時候。世尊這個時候的威德光明非常的顯赫,跟平常就不一樣。我們世間人說,此時佛的光彩、佛的儀容、佛的神情,是超過平常太多,平常沒見過,這是贊歎他『如融金聚』,黃金已經是光色很美了,黃金還要把它融成液體,在高溫下融成液體,那個光色就尤其的顯耀。我們問,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相好、這樣的精神?佛跟人也是一樣的示現,俗話講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開心事,他的容貌就煥發起來,神采奕奕。如果一個人你看他愁眉苦臉的樣子,你就知道這個人心裡很多煩惱,他不能快樂。

  世尊當然他天天都是法喜充滿,沒有煩惱。但是今天又比平常的時候顯現得更不一樣,更為快樂,更加法喜。我們問,他快樂個什麼?批注上講「暢佛本懷」,佛為什麼來這世間?他就是為了度眾生來的,目的是為了讓眾生成佛。可是眾生如果機緣沒成熟,佛只好等待,或者他不能夠接受大法,佛只能教他小法,教導他如何做人,如何修善等等,這都是小法。而佛心目中他不是只希望眾生得到人天而已,甚至不想說只讓他得個阿羅漢而已,甚至連菩薩都不是佛最希望的。佛所希望的是眾生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成佛。今天這個機緣到來了,所以佛由衷的高興。這一生中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到眾生終於成佛的機會到了,可以給他們講《無量壽經》,所以今天他的神采特別的不一樣。

  『又如明鏡,影暢表裡』,就像明鏡,明鏡是比喻佛的身心清淨無比,一塵不染。影暢表裡是講他的內外都透明的,像一個透明的鏡子,裡外都放光。我們問,人為什麼會能透明?如果沒有煩惱,人身體就透明。過去我們師父在美國弘揚淨土的時候,曾經遇到一些美國人,他們有些特異功能,有點天眼。有同修就拿夏蓮居老居士的相片給他們看,像我們師父講經攝影棚裡面他掛著夏蓮居老居士的相片,就是那張相片。結果拿給這些有特異功能的人一看,他們說「這個人可不是普通人,是佛菩薩再來的」。他們看到他的身體內外是透明的。為什麼會透明?他沒有煩惱。有煩惱,這就是一種污染,就是那種很骯髒的東西塞在裡面,所以就污染,就不透明。佛當然沒有任何污染,可是今天因為看到眾生成佛機緣成熟,由衷的、特別的歡喜,更顯得內外透亮。『現大光明』,這個光明是講佛放光,光千變萬化,真是美不勝收。這一段講放光現瑞,底下就講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首先阿難他在那裡想,我們來看經文: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他每天都不離開佛的。佛每一天講經,他都參加,沒有一次缺席。阿難他每一次聽佛講經,天天看著佛,他看得很習慣,可是今天忽然發現佛所現的相與平常不一樣,很特別,從來沒有見過。所以阿難尊者『即自思惟』,他就在那想,這底下是他所想的內容,阿難把他所想的也寫到這部經裡面,很親切。『今日世尊』,就是今天的釋迦牟尼佛,他的色身,諸根就是講他的六根,他的身體,包括他的精神,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悅豫清淨』,悅是喜悅,豫是愉快。佛今天所表現的是格外的喜悅,這種喜悅不是外面五欲六塵刺激而來的,凡人他所追求的這所謂的五欲六塵的享受,以為得到快樂,實際上那個快樂不是真的。像人吸毒、打嗎啡一樣,他們得到這種享受,好像麻醉了一下,事後他們就覺得苦。世尊他的喜悅從內心裡面出來,內心裡沒有煩惱,只有慈悲,他等待眾生得度的機緣,今天得到了,所以他由衷的喜悅。這裡講的悅豫清淨,清淨是身心清淨,沒有絲毫的煩惱。

  『光顏巍巍,寶剎莊嚴』,這就是說明佛「現大光明,數千百變」這個意思。佛在光裡面現出什麼相?現出十方諸佛的剎土,寶剎莊嚴,所有的剎土一個沒有漏掉,當然也包括西方極樂世界的剎土。這些依正莊嚴統統顯現出來,在哪裡顯的?在光中顯現,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的一種莊嚴相好的樣子。佛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他『從昔以來,所未曾見』,沒有見過,佛肯定正在憶念諸佛。到底佛憶念什麼佛?阿難後面他會講到,他不了解,但是他知道世尊唯有在念佛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相好,佛都念佛。我們後來讀到經文就知道了,他念的是阿彌陀佛。經中講「十方一切佛,阿彌陀第一」,阿彌陀佛是十方一切諸佛最尊第一的,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的神力加持他。所以世尊贊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也加持世尊。不僅是阿彌陀佛加持世尊,而且十方諸佛都來加持,都來護念,叫佛佛相念。

  所以世尊在這裡跟十方一切諸佛融成一體,現出十方一切諸佛的寶剎莊嚴,變成這樣殊勝微妙的莊嚴相,這所謂相由心生。佛念佛的時候,現出這個佛相,而且念阿彌陀佛現的佛相最為殊勝。我們的心其實也在念,看念什麼,不念佛,那就是念六道凡夫。如果是念六道裡的善,那還好,你現出個善的樣子;如果我們念的是惡,那就現出丑陋的、凶惡的樣子。所以一個人他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從他的相貌可以觀察得出來。如果一個人心地善良,他長得就是慈眉善目,讓人看了很歡喜,很舒服,不會感覺到看了這個樣子有點毛骨悚然。那種常常造惡的人有一種凶狠相,譬如說老是造作殺生的,有殺氣,看上去就覺得好像挺害怕;老是造作偷盜的,那個人有點鬼鬼祟祟的樣子,真的跟鬼差不多,鬼是貪心,他的樣子都變成鬼相;如果一個人邪YIN心重,你看他整個人陰氣就很重。所以如是心就感應如是相,相由心生。我們就應該念阿彌陀佛,你常常念佛,常常想著佛,不知不覺你的樣子還真有點像阿彌陀佛。

  世尊在此時此刻現大光明,光中現出十方剎土,第一稀有。阿難說,「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這麼多年阿難都做佛的侍者跟著世尊,沒有見過世尊這個樣子。『喜得瞻仰』,這個緣分太殊勝了,阿難是我們的代表,阿難說今天見到佛的這個相貌很殊勝,很歡喜,阿難『生希有心』。當然大眾也生希有心,不過只是阿難作為請法的代表,代大眾出來向世尊問一個緣故,為什麼今天佛這個相貌光彩特別殊勝、不一樣。所以阿難就請問了。我們看下面經文: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這幾句經文是講請法的禮節。東方人很注重禮儀,在中國《禮記》裡面都記載著「請疑則起」,就是當我們有疑問向老師請教的時候,不可以坐著,應該站起來,恭恭敬敬的來請問,這是禮節,禮節是表示恭敬心的。阿難他們在僧團裡面當然更講究禮節,請法的禮節是最隆重的。所以阿難他要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的時候,『即從座起』,他從座位上面起來,『偏袒右肩』,這是講行最敬禮。印度人穿的衣服跟咱們中國人有不一樣,中國人穿的衣服是有領有袖有扣子,很整齊。印度人的衣服它就是一塊布,圍在身上,就跟我這個幔衣差不多,這個象征性的,但是過去古代印度人真的就是這一塊布,把它裹在身上。平時的時候兩個肩膀都包裹著,在這裡行最敬禮的時候,要把右肩膀露出來,跟我現在搭幔衣的情形一樣。然後跪在地上,這是長跪,也叫胡跪,就是胡人。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叫胡人,胡人跪是單膝跪,不是雙膝跪的,是右膝著地這樣跪,然後來請法。我們問,為什麼要這種跪法?因為在請教當中,也許老師有事要吩咐他,他起來就比較方便,單膝跪。雙膝跪,起來就稍微慢一點。這是表示隨時來事奉老師,當老師需要的時候,立刻就可以站起來,我現在這樣跪著就做好准備了。肩膀露出來也是為了做事方便,如果是肩膀裹著,可能做事稍微有點不方便。所以這種禮節都是表示隨時准備替老師服務,奉事師長的意思。長跪還要合掌,合掌就代表恭敬,十個指頭合在一起這是表示一心,把心都收起來,不能再胡思亂想,一心一意來請法,聽佛說法。如果十個指頭要是散著,這樣來合掌的話,那就表示你的心是散亂的,我們講十指連心,手指合掌並攏,就是要合在一起的。

  底下說『而白佛言』,這個「白」是下對上的敬詞,上對下就叫「告」。你看阿難是「白佛言」,佛是「佛告阿難」,這就很明顯。現在人講話也不太注重這些修辭,像兒女對父母,「我告訴你,怎麼樣怎麼樣」,他也用告,這告是上對下,所以這個就是在修辭上就沒有注重禮節。沒有禮就說明心中沒有敬,因為父母是我們應當恭敬的,第一個,他對我們的恩德最大,生我養我,幾十年,沒有功勞不也有苦勞嗎?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這不容易,吃了多少的身體上的、精神上的苦,這一分恩德,哪怕是粉身碎骨都報不盡!第二個,父母還對我們有教導培育之恩,不僅養我們,還教我們,教我們講話,教我們做事,在我們慢慢成長過程中,手把手的這樣教,不知道教過多少回。所以我們對父母要孝敬。什麼叫孝敬?跟父母是一體的心,這叫孝敬。假如我跟父母分開,你是你,我是我,我的東西你不能動,我要做的事情你不能管,這種心就是跟父母不再是一體了,不是在一體,那就是不孝。

  你看中國的孝字怎麼寫?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是子字,老和子合在一起,一體,這叫孝,父母跟兒女要合在一起,一體的。確實本來也就是一體,我們是從父母那兒來的,沒有父母哪有我們?假如說我跟父母有代溝,我的思想比較先進,我這是代表新時代的思想,父母老舊了,跟我有代溝,這代溝什麼意思?這是把這個孝字的老一代和子一代中間拿條溝給隔開了,這孝字就沒有了,沒有就叫不孝。所以對父母要常存著那種孝敬、孝順,不敬父母就是不孝,不順父母也是不孝。所以首先我們第一個要讓父母生歡喜心,不能惱怒父母,惱怒父母這是造大罪業。然後要盡心盡力供養父母,供養父母之身,供養父母之心,還要供養父母之志。供養父母之心就是讓父母生歡喜,不能有因為我使得父母生氣。供養父母之志,就是父母對我們的志向我們要努力去實現,尤其是父母希望我們能夠有所成就,在學業、在道業、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這是善願,我們理應去實現,這個孝才算得上合格。

  學佛的大根大本就是孝道,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了就沒有師道。你看阿難在這裡對世尊這樣的恭敬,這就是師道,奉事師長,連那個禮節上都表現出來,隨時隨地做好准備奉事師長。他何以能這樣的有這種對師長的孝敬心?因為他對於父母就有孝敬心。你試想想,父母對我們恩德那麼大,最愛我們的人,如果我們對父母都不能孝敬,你會孝敬誰?你說這是佛,我應該孝敬他,那你這是巴結佛,佛是不接受你這樣的孝敬,為什麼?你的孝敬不是真心,真心是不二的,一心是真心。一心是什麼意思?對父母也是用這個心,對佛也是用這個心,甚至擴而大之,對一切眾生也是這個心,這是普賢菩薩禮敬諸佛,那個禮敬諸佛根本就在於對父母的孝敬,然後你的道業才有可能說成就。三福裡面第一福第一條「孝養父母」,第二條「奉事師長」。大家真的是要好好去思量,沒有這兩個基礎,孝親尊師這個大根大本,你不論怎麼學,最後都是枉然。你說想往生也是不可能,為什麼?你沒發菩提心,往生淨土第一要發菩提心,然後才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就老念阿彌陀佛,不發菩提心,你怎麼能往生?這兩個條件,你缺的是第一條。發菩提心就是願度一切眾生的心,度就是幫助,就是孝敬。你對眾生能不能幫助、能不能孝敬,先看能不能對父母有孝敬有幫助,對父母都不肯去幫助去孝敬,你說你能發什麼廣度眾生的心?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孝親尊師我們一定要把它落實好。

  我是很感恩從小母親對我有很好的教育,孝親尊師這方面算有點底子,當然比起古聖先賢來講那是遠不如的,但至少在孝親尊師上,心是很真誠,所以才有這樣的幸運的機會,師父上人能夠這樣來栽培我。如果你自己沒有一點基礎,老師再慈悲,再想幫助你,再想栽培你,不行,你沒有根,你沒有根的那個花,二、三天就枯萎了。即使你對老師有真誠的尊敬,但如果對父母沒有真正的孝敬,那你對老師的尊敬也是假的,也是二、三天就枯萎。所以老師肯定是教學生要孝敬父母。父母要教孩子尊敬老師。孝親尊師是父母和老師互相配合來教的,因為父母不好意思說,你這孩子要孝順我,這個話不太好意思說,誰來說?第三者說,老師來說。老師也是不好意思讓學生,你得尊敬我,你一切都得聽我安排,這也不太容易說出口,父母就得這樣來提醒孩子。所以親師配合才能把這個孩子教得好。下面我們再看經文: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這一段是阿難請教的言語,這個意思很深。我們先看他對老師稱呼世尊,這個世尊是最尊敬的一個稱呼,因為佛是人天師表,是世出世間最尊重的,所以稱為世尊。阿難尊師重道,在這些小節上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一個是他的敬師的禮節,一個是他對老師的稱呼,這個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底下是他的疑問,說『今日入大寂定』。佛和菩薩常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楞嚴經》上講菩薩、佛住在首楞嚴大定。今日這個大寂定跟往常不一樣,為什麼?今日佛所住的定是住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一切的禅定當中,這個定是最好、最殊勝。所以底下講的『住奇特法』,這個法就是法門,非常的奇特,這是跟一般法門很不一樣,這個法門就是淨土法門,念佛法門。這個法門是勸一切眾生往生淨土,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這一切經裡面很難看得到。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世尊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是其它法門沒有教你說平等成佛,而且又很容易很方便成佛。像古德評判經典,說《法華經》是「成佛的《法華》」,因為《法華經》裡面佛講到所有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佛性平等。經中講,提婆達多這樣的人,當時他是要害佛,造五逆重罪的人,現身墮阿鼻地獄,這樣的人能不能成佛?一樣能成佛。所以說《法華》是成佛的《法華》,一切眾生,乃至一闡提,就是斷了善根的人都能成佛。雖然說他沒有善根,那不是沒有善根,是善根被他的罪業、惡業給埋沒了,但佛性人人皆有。

  所以《法華經》是講平等成佛,但是它對比《無量壽經》來講,《無量壽經》又高於《法華》,為什麼?《法華》講成佛,它講的這個理,在事上你要真去修,不容易。它這裡面舉出例子,說龍女八歲成佛,龍女她八歲成佛的時候,她是什麼?一念間成佛。這是文殊師利菩薩給我們做介紹,當時龍女給我們示現,她能夠「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的甚深密藏都能受持,這不容易,這不是普通人。雖然她是龍女,龍女是畜生道,而且是女身,結果她「深入禅定,了達諸法」,在一剎那間發菩提心,於是得不退轉,她發菩提心就「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就是念一切眾生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個功德非常的殊勝,當時立刻就女轉男身,須臾之間就成等正覺,這就成佛了。她的這個示現,我們都是看傻眼了,龍女這樣的示現太奇特了!我們沒辦法,學不來。你說她立刻於須臾間就發菩提心,就得不退轉,我們怎麼學?所以《法華經》是殊勝,但讓你去做,這個可真不容易。

  在黃念祖的《大經解》批注裡面就講,「法華等」,就是《法華經》這些,包括《華嚴經》,雖然說是速疾成佛之道,可以教你立刻就成佛,但看不到依這個法修持當世成佛的人,這個理是能說得通,可是你把事拿出來看,你找誰?誰能夠像她這樣就成佛了?所以這個不太方便,究竟是究竟,不方便,不像淨土宗。淨土宗你每一個人只要堅信切願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決定能往生,一往生你就現證不退轉。經上講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必定是作佛。所以《法華經》落實下來要怎麼做?你唯有靠淨土,就是靠這部經。所以蕅益大師講,說這個淨土法門叫「華嚴奧藏,法華秘髓」,真有道理。《華嚴》的奧藏,《華嚴經》最深奧的秘藏、法藏在哪裡?就在本經,《無量壽經》。《華嚴經》最後就是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導歸極樂,《華嚴經》才叫圓滿,普賢十願才叫圓滿。普賢菩薩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他是等覺菩薩,他去極樂世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去那成佛的,等覺上面就是成佛。如果他不去那成佛,他何必要去那裡?所以說《無量壽經》是《華嚴》奧藏,蕅益大師真是通家。他又講《法華》秘髓,《法華經》深密的精髓也在《無量壽經》。

  這個問題我去向師父上人請教,我說《華嚴》奧藏比較明顯,因為最後《四十華嚴》最後一卷「普賢行願品」,這是《華嚴》奧藏,導歸極樂。《法華經》有沒有特別說出極樂世界,說出淨土法門的這些義理?我向師父上人請教,師父說有,但師父沒告訴我,我想我自己去找,查一查,學生得做作業,不能一切都依賴老師。我就回去真的把《法華經》通讀了一遍,是跳著跳著讀,發現在這裡頭至少有四品經文,《法華經》總共二十八品,至少四品經文跟淨土義理是相關聯的。這四品裡面其中第一個序品,是《妙法蓮華經》的序分,我們看到這個經上六種成就,跟《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異曲同工,它也是「佛在王捨城,耆阇崛山中」,也是「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舉出的上首弟子,也是第一位舉憍陳如尊者,然後迦葉尊者等等。六種成就裡面異曲同工,這是從相上講,可以說是跟《無量壽經》同步,因為序分裡面它是等於一部經的頭,五官俱全,這裡面經的大意全顯現出來,這跟《無量壽經》同步。

  正宗分裡面,我找到「化城喻品第七」,這裡面講的第一個,阿彌陀佛的由來。阿彌陀佛還沒有是法藏比丘之前,應該是在之前,他的父親也是個國王,後來出家,成佛了叫做大通智勝佛,他成佛了。他在沒出家之前,有十六個王子,這十六個王子後來也跟著這位大通智勝佛出家,後來十六個王子都成了無上道,當然是無量劫以後,成佛也不是容易事。成佛了,這些佛名這裡列出來,阿彌陀佛是當時第九位太子,釋迦牟尼佛是第十六位太子,他是最小的。這當中還有其它的一些佛,這些佛有的我們在《阿彌陀經》六方佛贊裡面我們看到他們的名字,譬如說阿閦鞞佛,譬如說須彌相佛,這些都有。證明什麼?佛與佛之間他們在宿世都有很深的因緣。你看同為兄弟,我們釋迦牟尼佛過去是阿彌陀佛的小老弟,後來成佛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贊阿彌陀佛。

  今天,就是我們看到世尊放大光明,光中現剎,住奇特法,稱贊阿彌陀佛,講出《無量壽經》,這都是有宿世因緣。十方諸佛跟阿彌陀佛有宿世因緣,所以十方諸佛都同贊阿彌陀佛,當然也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最極莊嚴,最為殊勝,所以贊歎。我們這些現在發願求往生的,讀《無量壽經》的這些人,雖然是凡夫,但是也是跟阿彌陀佛有宿世因緣。本經《無量壽經》第四十八品就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我們將來往生都能同成佛道,同名妙音如來,這裡經上講,「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法華經》裡面等於是經中所說的這個理論的一個批注。

  又說到「提婆達多品第十二」,連提婆達多這樣的五逆重罪之人都能成佛,這品裡面就談到龍女八歲成佛,證明什麼?每個人都能成佛,我們就不要疑慮,我們比提婆達多來講好多了,我們還不至於殺父害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他都尚且能成佛,我們有什麼不能?要直下承當,要發願作佛。發願作佛的心就是菩提心,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批注裡面講到。你怎麼樣落實你的菩提心?你得求往生,你願生西方淨土的心就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就是願度眾生的心,那就是無上菩提心。所以這是蕅益大師講的,你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發了無上菩提心,而且真正落實了《法華經》裡面的龍女當生即身成佛的這樣的法門。淨土法門就是即身成佛的法門,而且這個方法比《法華經》來得方便,所以你怎麼能說它不是《法華》秘髓?

  到最後,《法華經》流通分裡面第二十三品「藥王菩薩本事品」,又非常明顯的說出,它原經文是講,「若如來滅後五百歲中」,這就指我們現在的末法時代,「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這就是說出她往生極樂世界。聞是經典,就是聞《法華經》的經典。但是《法華》秘髓在《無量壽經》,你能聽聞《無量壽經》,如說修行,命終一定得生安樂世界,安樂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處所,這講得太明顯了。你看它最後流通分也是導歸淨土。

  它這裡說若有女人,怎麼沒講男人?這個經中有提到,捨利弗他講,他看見龍女成佛的時候,他很不解,他說女身在佛法裡面講,女身的業障比較重,所謂業障重就是她的情執比較重,煩惱也比較多,受的苦也比較多,比男子要相對多一點。我想在座的女眾可能深有體會,女身是比男身要麻煩一些,無論是生理上的,或者是心理上的這種情執,相對普遍來講,確實多過男身。所以捨利弗他就講,女身垢穢,怎麼能夠即身成佛?他不相信。結果龍女就給他示現,她即身成佛是女轉男身,立刻成佛。這是符合《無量壽經》裡阿彌陀佛大願,第二十二「國無女人願」,第二十三「厭女轉男願」,第二十四「蓮華化生願」,這就是即身成佛的最好的例證。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是女身轉男身,極樂世界純一是男身,沒有女身。因為佛經裡面講說女身不能成佛,結果龍女就示現給他看。每一個往生的人不都是這樣示現的嗎?所以女人能辦得到,男子當然,如果不能辦到,那就沒話說了,那太說不過去!所以這是男女都能平等成佛的,這樣的法門,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法華經》裡面講到若有女人,這是特別照顧我們的女性同胞。因為在末法時代,這裡專門是講如來滅後後五百歲,這個後五百歲就是二千五百年以後,我們現在就是,按西方人的算法,今年是佛滅度二五五四年,按照中國人自己的算法,佛滅度之後是三零三七年,還要多五百年。所以不論你是按什麼算,現在都屬於末法時期,末法時期的特征是什麼?女子成就的比男子多,這很顯然,學佛的也多,比男子要多。你看我們這講堂裡面男女的比例就不平衡,女的就多過男的。所以女子在末法時代反而成就的更為多、更為殊勝,靠什麼法門?就這裡講的,要靠淨土法門。《法華經》都給我們做預言了。所以我把這個經文摘錄出來呈給師父看,師父看了第二天告訴我,「很好」,沒有改一個字,我底下還有一點小小的自己的一些批注心得,這是學習報告。所以真正沒話說,蕅益大師講,這個法門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沒錯,我們得到證明。這叫住奇特法,所以大家把心安住在這個法門上,你也是住奇特法。

  底下說,『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導師就是佛,佛是人天大導師。「住諸佛所住」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向世尊請教了兩個問題,第一個「雲何應住」,這是講我們的心要住在哪裡;第二個「雲何降伏其心」,這兩個問題。《金剛經》就是佛給須菩提尊者回答這兩個問題,講出這一部《金剛經》的。降伏其心,這個心是我們的妄想心,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就是要降伏我們的妄心。這兩個問題,佛講了一部《金剛經》,我在以前沒接觸淨土法門之前,剛學佛,十八歲入佛門,我就看一個是《地藏經》,一個是《金剛經》,看得最多,讀了不少遍,也沒讀懂,愈讀好像愈感到胡塗,到底怎麼樣住?怎麼樣降伏其心?降伏不了。後來學了淨土法門明白了,這簡單了,兩個問題,一句阿彌陀佛就解決。住在哪?住在阿彌陀佛的佛號上。怎麼降伏其心?用阿彌陀佛來降伏其心,一切妄念都轉成阿彌陀佛,你就降伏其心。簡單明了,太方便了,何必搞得這麼啰嗦?就是阿彌陀佛就成功了,這個方法太妙了!所以世尊在這法會當中也給我們做示現,住諸佛所住,就是念佛,而且不是念別的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諸佛之所住,因為諸佛沒有一尊不念阿彌陀佛,所有的佛全部念阿彌陀佛,全部都會憶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導師之行這個導就是引導。除了自己住諸佛所住以外,還要引導眾生也來住諸佛所住,也來念佛成佛。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很多人沒搞清楚,蕅益大師他在批注《阿彌陀經》裡面就給我們把這個秘密揭出來了,釋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蕅益大師不這樣揭示出來,我們真的讀《阿彌陀經》,隨口滑過,都沒留意。這個經文上寫得很清楚,說釋迦牟尼佛,諸佛也贊歎他,他也自己承認,說於此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很難,這是難行難信之法,「於此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此難信之法」。這個是世尊先證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他成佛了,然後把他成佛的方法告訴眾生,先身教,然後言教。他的這個方法是什麼?說此難信之法,難信之法就是淨土法門,太難信了,但你要是信了,那很容易做到,這叫易行難信之法,難就難在你不相信。不僅說凡夫很難相信,連菩薩都很多不相信,菩薩不相信,他會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中有講,有一億菩薩因為不聽聞這個法門就退轉了。你要念阿彌陀佛,你修這個法門才能不退轉。世尊他自己講,我就是這樣念阿彌陀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然後為諸眾生說此難信之法,這是很清楚的經文,我們就是沒看出來。《阿彌陀經》從鸠摩羅什翻譯以來,一直到蕅益大師,上千年了,這個秘密沒人揭開,蕅益大師揭開了,怪不得印光大師稱贊,說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是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批注也超過不了蕅益大師。那蕅益大師是何許人也?決定也是古佛再來,想必不是阿彌陀佛再來,必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觀音是古佛。所以引導眾生修這個平等成佛的法門。

  『最勝之道』,這就是念彌陀之所念,行彌陀之所行,這是「最勝之道」。彌陀念什麼?四十八願就是彌陀之所念、彌陀之所行,這就是第一殊勝之道。一切諸佛離開了這個法門,難以度一切眾生,這是印光大師講的。所以十方諸佛同贊這個法門,千經萬論共指,都指引我們修這個法門。

  阿難在這裡給我們做代表,他請法。底下說『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阿難他聰明,他這裡講「去來」,去就是過去,來是未來,過去、未來、現在,這講三世,三世一切諸佛,阿難就知道佛在此時此刻是三世諸佛,佛佛互念,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包括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內,阿彌陀佛也念一切諸佛,所以佛佛相念。阿難他這裡其實不是普通人,他是大菩薩示現,他哪裡不知道?他知道,他這裡問,就說明他已經知情,他知道「佛佛相念」,但是他裝著好像不懂,還要繼續問,那是代我們請問。

  所以他這裡就說,『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世尊今天是念過去的佛,就是已經滅度了,過去佛,還是念未來佛,還沒成的佛,還是念現在他方諸佛?因為現在的佛,我們此世界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當時在,所以阿難講,那肯定是念的他方的佛,因為現在我們的本師是釋迦牟尼佛,他來念一定是他方,所以問是『念現在他方諸佛』呢?『何故威神顯耀』,為什麼今天世尊威德神通這樣的明顯光耀?『光瑞殊妙乃爾』,這個光就是佛放光,現瑞相,這叫光瑞。殊妙,殊是殊勝,妙是微妙。乃爾就是像這個樣子。阿難從來沒見到過。『願為宣說』,這個願,不但阿難願,所有大眾都有這個願望,希望佛給我們說,為什麼會現這樣的相。這一段是阿難的啟請,所以這屬於教起因緣。這裡主要是講世尊放光現瑞,阿難啟請。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世尊聽到阿難的啟請,他先贊歎阿難,說『善哉善哉』,就是說你問得太好了,太好了!連說兩次,這個贊歎那是很難得的。為什麼要贊兩次?這裡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稱機,就是眾生時節因緣成熟,機緣成熟,阿難正好在這樣的所謂千載難逢的這一刻來請法,不只是千載難逢,真的是如彭際清大居士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就是這一日,阿難給我們做請法,讓我們得聞淨土法門,這是稱機;第二個意思是稱佛本懷。佛度眾生,目的都是希望眾生趕快成佛,別等了。眾生偏偏不聽話,不能接受世尊的教導,世尊也沒法子,你不肯聽話,那就先說點別的。所以說說《阿含經》,小乘的;給你說說《般若》,說個二十二年;說《法華》、說《華嚴》,反正說到最後,希望你能夠接受。所以古德講,《華嚴》、《法華》實際上都是本經的前言,導引你進入《無量壽經》。此時此刻終於眾生即身成佛的機會到了,暢佛本懷,世尊高興!

  下面我們看經文,『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這是贊歎阿難,底下說出具體的意思。哀愍就是憐憫,眾生六道輪回太苦,唯有真正覺悟的人他才能體會得到,沒有覺悟的人,在這種苦痛當中都麻木了。世尊來到人間示現,就是為了讓我們覺悟。世尊做老師,得有學生來請法,阿難這時候為了哀憫利樂,利樂就是利益和使眾生真正離苦得樂,所以代眾生來請法。而這一部經教我們發願求生淨土,是給眾生真實的利益,這個法門相對於其它的法門來講最真實。

  底下佛說『能問如是微妙之義』,這是阿難有慈悲、有智慧,不是至極的慈悲和智慧問不出來。所以佛在這裡贊他能問這樣的一個問題,能問如是微妙之義,這個微妙之義就是講淨土法門,他這一問,功德不可思議!底下就是贊歎他的功德,說你今天這一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是證了果的聖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遇到了辟支佛,這是緣覺,你能供養他一缽飯,你有多大的福報?九十一劫你不會受貧窮的果報,九十一劫,不是九十一年,劫是天文數字,真的是得的福報太大了。你供養一個辟支佛都是如此,假如你供養一天下的阿羅漢和辟支佛?這功德就太大了。一天下是多少?佛給我們講,這《華嚴經》上說的,我們現在這個單位世界,以一個須彌山做中心,一個單位世界有多大?根據黃念祖的解釋,單位世界是相當於一個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應該是個黑洞,大概那個須彌山就指黑洞這個天體,一切的星系,太陽系,什麼其它的星系,在銀河系裡都圍繞著這個銀河系的中心來轉。這一天下就是把銀河系分成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個天下。我們所處的地方叫南瞻部洲,東南西北這是四天下,我們屬於南瞻部洲,比太陽系還大。這裡頭有很多很多的聖人,你去供養他們,這個福報就沒法子算。

  底下還說,還不止這個,『布施累劫』,布施的對象是『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這是講六道眾生。這個布施的對象是諸天人民蜎飛蠕動,就是包括六道所有的眾生你都來布施他們,這個福很大,這是種悲田。前面講布施辟支佛、阿羅漢,那是種福田,這是種悲田。還有一個,供養父母是種恩田,供養父母和老師、師長,這都是恩田,對我們有恩的。布施這些六道的眾生,布施多少?不是布施一天、二天,布施累劫,那個功德也沒辦法算,累劫就是多生多劫。而且還不止,你超過他們多少?超過這些布施的功德百千萬倍,那真的叫功德無量。所以阿難尊者真是聰明,他這麼樣大的功德垂手可得,問一問他就得到這樣的功德,這是懂得請法。我們要學這個,怎麼修功德?最殊勝的功德莫過於你能請轉法輪,你請法師講,而且講的是什麼?淨土法門,講的是《無量壽經》,這個功德是最大、最殊勝,阿難就給我們做表演。我們,當然如果是沒有能力來講經,但你可以把講經的光盤送給別人,把《無量壽經》介紹給別人,讓別人也來修學,這個功德也等於阿難請法的功德。如果那個人真的因你而得度了,他這一生能往生極樂世界,一往生就一定作佛,你就成就了一尊佛,這個功德你想想,當然是無量無邊。一尊佛成就,他能夠度多少眾生,那功德全是你的。所以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福田。底下佛給我們說明原因,我們看經文:

  【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為什麼阿難有這樣大的功德?『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這是指六道所有眾生,都因為能夠聽到這個法門,你這一問,他就能聽到了,他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成佛,這真正得到度脫。這個度脫是究竟圓滿的度脫,不是說你把他超度,從地獄道超度到餓鬼道,那也叫度脫,度脫地獄道而已,那在餓鬼道也沒度脫;或者你把他從三惡道超度到人天道,這也不能是究竟的度脫;哪怕是你把他度成一個菩薩,還沒完全;你把他度成佛,這就是究竟圓滿的度脫。所以世尊在這裡盛贊阿難的功德。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昙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這裡是再次給我們說明暢佛本懷的意思,佛在這裡叫著阿難的名字,底下開示就很重要。『如來以無盡大悲』,如來就是佛,佛他的慈悲是圓滿至極,無盡的大悲。這個大悲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而且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矜哀三界』,這個矜哀就是憐憫,慈悲哀憐眾生,三界是六道。所以出興於世間,為什麼出興在世間?目的只是『光闡道教』,就是弘法利生。這個光就是光大,闡是闡揚,道就是成佛之道,教就是教學。佛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的目的,這裡講的『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拯就是拯救,群萌就是六道裡面還在迷惑顛倒的眾生,佛來這裡拯救他們。

  『惠以真實之利』這個「惠」就是給予我們恩惠,給予什麼恩惠?最真實的利益。什麼是真實的利益?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不退成佛的大道,這是『難值難見』,我們居然遇到了。這個「難」你難以想象那麼難,那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在六道裡打轉,轉得太久太久,都沒出離,為什麼?難以遇到這個法門。在六道裡面,你得相信,在惡道的時間要多,在善道的時間要少,為什麼?假如你要想得人天,這個得人天,至少五戒十善你得要做到七十分,你才有可能到人天,愈往上你分數得愈高。天有二十八層天,色界天和無色界天比欲界要高出來,不僅要五戒十善,你還得修禅定,就是定功,那真不容易。

  我們自己檢點一下我們自己,一天到晚下來,五戒十善能做到多少分。念念當中多少是善念?多少是惡念?什麼是善念?籠統的來說,利益眾生的念頭就是善念,利益自己的念頭就是惡念。咱們自己想想,這一天到晚想自己的時間多,還是想眾生的時間多?自己的善惡也就知道那個分量了。在《唯識論》裡面也講,我們五十一心所,十一個心所是善心所,惡心所有二十六個,比善心所多一倍還不止。所以我們起惡念比較容易,有傾向性,因為它多,善心所少,很容易就生惡念,善念就比較難。你這樣一看,將來你生善道當然就難了,生惡道就容易了。所以佛法講人身難得,得了人身如果不修行,這一口氣不來,真的很危險。

  人身難得,佛法也難聞,你看得了人身不少,咱們這個世界有六十五億人口,有幾個人能夠聞到佛法?沒有超過一半,少數,現在人口它記錄是佛教徒有六、七億,你看六十五億才有六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說是佛教徒,但是說佛教徒的人未必是真正聞到佛法。皈依的人不少,就在咱們香港,拿了皈依證的我看也很多,有幾個是真正懂佛法?你問他什麼叫皈依?什麼叫佛?什麼叫佛教?他也說不出來。他沒聞佛法,他只是拿個證,搞個形式而已,甚至會搞迷信。聞了佛法的人就已經更少了,是不是只剩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又十分之一。再來,佛法你聞到了,聞到淨土那就更難。聞淨土法門你能相信,你能依教奉行,這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是釋迦牟尼佛在經裡面講的,真的難!然後一層層淘汰下來,你就知道,你今天能坐在這聽《無量壽經》,你是多麼的幸運!六十五億的人口裡頭,你真的是名列前茅的人,這可不是開玩笑,不是吹捧大家,這是按照佛的這個經論,我們邏輯推理下來的,一點不假,這是佛講的「難值難見」,真難!夏蓮居老居士的詩說,「佛言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萬億人當中只有一、二個信。你看香港這麼多人,有多少個人來聽《無量壽經》?讓他老實念阿彌陀佛他能干嗎?不干。不干很正常。所以咱們勸別人念佛求生淨土,有的同修他也比較熱心,拿個《無量壽經》勸家裡人,家裡人不信,還跟他對立,他很難過。這不用難過,為什麼?這很正常。你一介紹給他,他就相信了,他就不是正常的,那都是萬億人中之一、二。你看他是不是這一生真的就馬上想成佛的樣子?如果不是,那你應該覺得心平氣和才對,很正常,給他種個善根,他聽一句阿彌陀佛也種了善根,無量劫以後他也能成佛。但是我們自己可要把握好這一生的機會,當生要成就。

  底下佛用個比喻來說,『如優昙花,希有出現』,這個優昙花是世間很稀有的花,跟咱們中國講的「昙花一現」意思是一樣,昙花它是很難看到它開花,它真的要開花,一般都是晚上十二點,你睡覺的時候,你看不到,開也是一會兒,開個十來分鐘,馬上就謝了,所以看一次真不容易,這是比喻很稀有。佛在這世間出現真的很稀有。所以『汝今所問,多所饒益』,這是阿難這一問,趁著世尊在世的時候,這昙花一現的剎那,問出這一部《無量壽經》來,多所饒益,饒是豐饒,益是利益,給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最豐饒的真實利益。因為九法界一切眾生,只要能夠修信願念佛,都能平等往生,不退成佛,所以這個利益實在是太大太大!

  《阿彌陀經》裡面講,要信這個法門,要修這個法門,真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你少了不行,少善根的人他不相信,說了他只聽聽笑笑算了,他不能相信你,覺得你是搞什麼神話,極樂世界哪有?天方夜譚,不相信,不相信是因為善根不足。信了你還得要真干,你得修,你得發願求生淨土。不能說我信有,但是我不肯去,那不等於白信?你得發願。我在澳洲就遇到這麼一位同修,他對師父老人家也很尊重,我勸他,他是原來修小乘的,後來轉向大乘,我就勸他:你要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說:我不要求生淨土。我說:你為什麼不要求生淨土?他說:不用求生淨土,我在這個世間也挺好,也能成佛。我說:你信不信極樂世界?他說信。你信不信有阿彌陀佛?我問。他說也信。《阿彌陀經》他也念過,信,這是佛講的,他是虔誠佛教徒,佛講的哪能是假的?他信。但是他不肯發願,不肯發願就去不了。這是什麼?福德不夠。真正你要肯發願,肯念佛,你才算是有福德。還有因緣,因緣是你遇到,因緣也是無比的難遇。所以蕅益大師講的,「緣之所在,恩德弘深」,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無量壽經》這個緣,對我們的恩德那是弘深,太巨大了!這個深恩大德只有你往生極樂世界以後,你才能明白。我們這一生真的太幸運了,統統遇到,我們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之人,只要你真信真願真念佛求生淨土,萬修萬人去。所以這是經文裡面佛在這裡給我們勸導。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

  看到這裡。佛叫著阿難,說阿難當知,你應當知道。叫著阿難跟他講這個話,當然底下就是很重要的開示告訴我們。『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如來是佛,佛這裡是自己贊歎自己,說他自己的智慧是難以思量的,沒有障礙。為什麼佛要自己贊歎自己?因為確實這世間沒有人能贊歎佛,他沒在這佛的境界上,真的他贊歎不出來。佛為了慈愍眾生,他要把自己的境界說出來,所以只好自己贊歎自己。當然佛佛道同,他也是贊歎一切諸佛的境界。贊歎的目的不是說自我吹捧,佛他怎麼會想吹捧自己?他目的是希望我們能覺悟,我們要相信他的智慧,相信他的教誨。底下經文說: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

  佛的德能是不可思議,他的德能是很多的,這裡舉出一個例子,他『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念頃就是一念之間,比喻時間短暫,他能住無量億劫。念,一念很短,這個無量億劫那是非常非常之長,極短的時間跟極長的時間平等。這是經中所謂的「念劫圓融」,佛能夠把極長的時間縮短成一念,又能把一念擴展到無量劫。這我們沒辦法做到,我們怎麼可能說,譬如說把一小時縮短成一分鐘,把一分鐘拉長到一小時,這辦不到,為什麼?我們有分別執著,我們執著那一小時真的就是那一小時,把它當真,它就不能變化,佛有這個能力。現在科學家也都給我們證明,時間的長短真的可以變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證明了,他的相對論的結論就是說,時間的長短是物體相對運動速度決定的。譬如說你乘上一個宇宙飛船在宇宙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極快的速度,那這時間就有慢延的現象,飛船上的一秒鐘實際上相當於譬如說我們地球上的一個小時,它可以慢延,這就是英文叫time dilation,時間慢延,愛因斯坦證明了這一點。證明什麼?真的時間是可變的,一年跟一天是在不同的條件下它的結果。這裡講的就是非常的圓滿,無量劫跟一念它可以互相轉化,這是佛得到了大自在。科學家只是用數學推論出來,他沒證得,佛證得了這個境界。

  『身及諸根,無有增減』,身是他的身體,就是六根。六根,這裡講不增不減,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超越時空,這是佛無比殊勝的神通德能。底下就是講,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這個原因。在黃念祖老居士的批注裡面,他引用了《華嚴經》裡講的「十自在」來說明這個問題,今天師父也在講十自在,我們的進度趕上師父了。但是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下一次再來跟大家報告。

  今天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上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九集)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七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