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信願法師:念佛往生願釋疑通妨之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會通乃至十念、乃至一念

  問:因願文言“乃至十念”,成就文言“乃至一念”,如何會通?

  答:乃至十念顯口稱之行,乃至一念表心受之信,信行皆緣本願名號,是一非二。信心與稱名,本就一體兩面,如手背與手心,不可分離。本願領納於心為信,名號發聲於口為行,既有此信,則不能無此行,如火必有煙。心信與口稱,不可謂一;然口從心起,不可謂異,故體一而相二,非一亦非異。

  昙鸾大師《往生論注》雲:“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此往生之業事,非由稱念之數目決定,乃是名號決定機之往生,名號具本願力故。如火之燃物,非由火之數量,乃由火力故。是故無論眾生稱念多少、定心散心,皆由名號決定其往生,非眾生稱念之功而生。十聲與一聲之稱念,功德齊等,往生無差,故或言十念,或言一念。

  《無量壽經》雲:“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由知,名號功德,於一聲中亦得圓顯,雖一念亦得往生,然而應不廢多念,是以經雲乃至一念、乃至十念。“乃至”即一多包容之義,善導大師釋為:“上盡一形,下至一聲。”法然上人則言:“信取一念往生,行在一生稱名。”

  故念佛者,與其心思數量之多少,不如自問信心之有無。言一念、十念,乃對念佛之機而論,非對往生之法而言。往生之法者,本願名號也。機之起行稱念,一念亦往生,十念亦往生,念念皆往生,故總名念佛往生,此即無始無終之往生。不論平生,不論臨終,念念即臨終,念念即往生,故平生念佛,平生往生決定;臨終念佛,臨終往生決定,而不名平生往生,亦不名臨終往生,唯名念佛往生。當知,本願者,名號也,於名號之外,別無往生;眾生稱念,即得往生,乘佛願力故。

  往生平生決定

  問:因願文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試問往生是平生或臨終?

  答:既言乃至,即是不論平生或臨終,十方機類,善惡根器,千差萬別,平生遇緣念佛者,則平生往生決定;臨終遇緣念佛者,則臨終往生決定。往生彼土,乃是機之意識契佛願心,機法相應,生佛一體,何待色身捨報方得決定?

  此願成就文雲:“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觀經》雲:“爾時世尊,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雲:“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雲:“聞其光明名號,若信受、若稱名,即時除無量無數劫生死之罪。”

  龍樹菩薩《易行品》雲:“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雲:“今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如秤兩頭,低昂時等,何俟娑婆報盡方育珍池?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極圓極頓,難議難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覺如上人《執持鈔》雲:“名號謂之正定業者,若持佛之不思議力,往生之業即決定故也。若雖稱念彌陀之名號願力,往生猶不定者,則不可名正定業也。我等既已持念本願之名號,則應歡喜往生之業已經成辦。是故臨終雖不再稱名號,亦得往生,事乃當然。一切眾生,過去業因,互不相同,且死緣無量,有患病而死,有刀傷而死,有沒頂而死,有火燒而死,乃至睡死、醉死,此皆是宿世業因,無可逃避。至此境地,除興起妄心之外,以凡夫習性,又何能起稱念名號之正念?何能有往生淨土之願心乎?故若不隨順平生業成之誓願,往生之望則落空。”

  由上經論可知,往生是可以平生業成。

  本願念佛與通途念佛

  問:本願念佛與通途念佛,有何異也?

  答:通途念佛四種之說,乃華嚴五祖宗密大師所倡,師於其所著《普賢行願品疏鈔》第四雲:“欲違生死之惡緣,遂順菩提之正路,必須念佛。然念佛總說有稱名念、觀像念、觀想念、實相念四種之別。”

  中國淨土初祖慧遠大師之念佛,乃依念佛三昧而入定見佛,以期西方,此為觀想念佛,上根之器易成,下劣之機難成。昙鸾、道綽、善導三師則倡他力本願說,此為本願念佛,上符彌陀普度本懷,下契十方眾生根機,具簡易、直截、穩當之淨宗特色。法然上人《念佛往生要義鈔》雲:“凡念佛,有他力念佛,有自力念佛。”本願念佛為他力念佛,通途念佛乃自力念佛。自力念佛與他力念佛,乃是能念之心有所不同,所念之佛則無二致,其心行差異之相,略述如下:

  自力念佛者,依我願、憑我心、靠我力、信我所修種種善根之人,隨念佛之心,以自力而求悟,仰憑自己之解行,將彌陀置於西方,思:“如何發道心、淨其行、期往生、伏煩惱、斷無明、積多念、求一心、待來迎、祈正念。”如此用功,道心微起,念佛精進時,則覺往生有望;道心若退,念佛懈怠時,則覺往生不定。心想:以自力修行,積功累德,望合佛意,求佛救度。如此之心,是自力心,亦即不明佛心,不解佛願,不了佛智。如此行者,為往生不定身,一生念佛,不安至臨終,其心無決定故,口雖常稱名,心疑往生事,此即自力念佛,如游泳即是仗自力。

  他力念佛者,依佛願、憑佛心、靠佛力、信佛所修無上功德之人,隨念佛之心,以他力而得度,仰憑彌陀之解行,將彌陀置於自心,思:“造罪業時,必墮地獄,然念佛名,乘本願故,決定往生;發道心時,非以道心往生,唯以稱名,乘本願故,決定往生。”如此用功,心信口稱,如此之心,是他力心,此即他力念佛,如坐船即是仗船力。

  善導大師《往生禮贊》雲:“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迦才大師《淨土論》雲:“極樂,憑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他力往生。”

  道鏡大師、善道大師《念佛鏡》雲:“猶如蟻子,寄在翅鳥之上,遂將蟻子在須彌山,蟻子升高,受諸快樂。凡夫念佛,亦復如是,乘佛願力,速生西方,受諸快樂,猶如蟻子,乘翅鳥力,上山相似,此之他力。”

  是故,信本願、稱佛名即是乘佛力,此即他力念佛,不論己功,唯任口稱。(選自《無量壽經要解》)

 

 

上一篇:達真堪布:別讓你的罪業陪你過夜
下一篇:信願法師:念佛往生願釋疑通妨之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