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六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第五十頁,「皆願作佛第十」,我們看經文: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阇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一面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我們上一次講到這個段落。阿阇王子跟五百大長者,他們這一伙人在過去生中那是老同參,都是在一塊修行的,這一世又遇到一起,見到釋迦牟尼佛了,在釋迦牟尼佛的會下聽經。從釋迦牟尼佛給阿阇王子的授記裡頭我們就能夠知曉,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我們說都是再來人。這五百人是志同道合的一個團體,當他們聽到佛講阿彌陀佛成佛了,非常的歡喜,『皆大歡喜』就是都生歡喜心。歡喜之後他們肯定恭敬供養,所以每一個人都拿了一個金的花蓋到佛前禮佛供養。獻上這樣的禮物之後,他們還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聽經。坐下來之後他們就發了一個願,『心中願言』,這個「心中願言」是他沒有說出來,只是心裡面這樣想,希望我將來作佛的時候也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願是很難得的,因為這五百人發願作佛,這樣的一個願是無上菩提心,非常的難得。結果這個願一發,念頭一動,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了,因為釋迦牟尼佛有他心通。底下經文就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看下面經文:

  【佛即知之。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彼於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佛那是廣大神通,只要眾生念頭一動,佛馬上就曉得,不管你是動的善念惡念,只要念頭動,自己還未必很清楚,佛就清清楚楚。佛知道阿阇王子跟五百大長者心中的願望,就『告諸比丘』,把它說出來了,說出來之後就給這五百個人授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他們將來一定會作佛的,這是授記。為什麼他們能夠將來作佛?當然他們修的善根非常的深厚,因而能夠發起這樣的菩提心,願作佛的心。這是過去生中他們行菩薩道,這一幫人『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過『四百億佛』,所以善根之深厚就可想而知了。

  這一生他們遇到了釋迦牟尼佛,那也不是偶然的,都是前生有因緣,什麼因緣?釋迦牟尼佛這裡也給我們說出來了,說在『迦葉佛時』,「迦葉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賢劫裡頭總共有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迦葉佛是第三尊佛,僅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在迦葉佛成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補處菩薩,正如釋迦牟尼佛現在他作佛了,彌勒菩薩是補處菩薩,居住在兜率天,彌勒佛將來下生成佛,作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當時作補處菩薩,他的名號叫護明菩薩。迦葉佛成佛的時候,也給釋迦牟尼佛授記,說他將來作佛號釋迦牟尼。在當年釋迦牟尼佛還是作補處菩薩的時候,這些王子等五百人,『彼等為我弟子』就是做釋迦牟尼佛當時的弟子。正如就像現在很多人也在修彌勒淨土,想要去跟隨彌勒菩薩學習,這是跟彌勒菩薩有緣,釋迦牟尼佛當年作護明菩薩,那是補處菩薩,也很多弟子跟著他學習,這都是有緣的人,沒有緣絕對不會感應到一起來。

  『今供養我,復相值也』,今天世尊在此地講《無量壽經》又遇到了這幫人,那是很久很久沒見面,現在「復相值也」,這個值就是相遇,又遇到了,當然還是很歡喜。不僅釋迦牟尼佛說出來,王子等眾歡喜,『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都覺得非常歡喜。當然不僅是歡喜又相遇了,更是歡喜這一些人將來能作佛,這是大好事!釋迦牟尼佛給他們授記。

  這一章經文好像很短,很淺白,可是這裡面藏著密意,有秘密的意思。什麼密意?在《阿彌陀經》裡面就講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少不了善根福德因緣,要是少了你就去不了。那要多少才算不少?這一章給我們提出一個參照系,阿阇王子這等人,你看他們過去生中都是學佛的人,不僅是學佛人,「住菩薩道」,是菩薩,供養過四百億佛!四百億是相當大的數字。就算我們現在賢劫來講,這個賢劫是一個很大很長的一個劫,有一千尊佛出世,這是很了不得的很殊勝的一個劫,所以叫賢劫。很多劫可能沒有佛出世,就算這一個賢劫有一千尊佛出世,那你說四百億要多少大劫?所以這裡佛跟我們講的「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就沒錯,真的是無數劫。這些菩薩修行,我們就可以想到他們是相當的精進,但是他們現在成了王子,成了長者,不再是菩薩,說明什麼問題?他們退轉了。

  原來是菩薩,修了無數劫,現在變成王子,變成人,變成長者,這不就是退轉了嗎?墮落了嗎?為什麼會墮落?這就是因為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要修行,非常的難以成就,退緣特別多,你想修行有所長進,往往有很多因緣拉扯著你,不讓你修行,不讓你進步,所以修了無量劫都沒能成功。再一個,有隔陰之迷,我們的壽命短暫,你看人,人生七十古來稀,給你活七十歲,就算你活一百歲,那也是很短的時間,這個功夫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結果又要去輪回。一輪回就有隔陰之迷,投了胎在胎中就會把前生的這些事情忘了。出了世以後就是從頭學起,從頭學起還要有學佛的因緣,你得遇到佛法你才能學得起來,遇不到佛法那就迷惑顛倒造業去了。就算你很順利,能遇到佛法,你想重新再學,那都得要二十年,你二十歲懂事了,你才決定我要走這條路,我要去學佛,你看這也浪費了二十年的光陰,而且還得從頭學起,以前的全忘了,不能算數。所以就是這樣一世一世,雖然都在修,但是都不能成就,這是很令人惋惜的。當然種的這些善根也沒有白種,肯定積累起來會成為自己將來成佛的遠因。所以世尊在這裡跟大家講,這些人「後當作佛」,什麼時候作佛?世尊沒說,也許是無量劫之後,那個時間太長!無量劫來有時作菩薩,有時作成凡夫,沒成就。再要想成佛,還可能是無量劫,這真的是太可怕了。

  你看就是講我們吧,我們要在今天遇到佛法能夠相信,深信不疑,這個善根也是無比深厚,決定你也不是普通人。如果你是普通人,不可能說一遇到佛法就能笃信,但是這一生確實有很多業障牽纏,你想學佛,那個信心好像又很難生得起來,願心又好像很不堅固,一遇到退緣,立刻就被牽引走,完了之後自己又很懊惱,怎麼自己就這麼不長進,怎麼自己善根就這麼不足,自責。其實你在自責的時候就是你自己善根發現的時候。所以我們這些人也是善根深厚之人,就是因為這些業障牽纏,所以就跟阿阇王子一樣,縱然過去生中住菩薩道,這一生還是迷惑顛倒。縱然發了願說「後當作佛」,那都是非常不扎實、不踏實的願。

  這五百人他們只發願將來成佛要像阿彌陀佛一樣,可是他們卻沒有發願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知道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到那裡,你就一生不退成佛,就比阿阇王子要快得太多了!釋迦牟尼佛也給那些求往生的人授記了,就在本經第四十八品,並且把這個名號都給你說出來,「同名妙音如來」,你現在要是往生極樂世界了,將來成佛,你叫妙音佛。釋迦牟尼佛還沒給這些阿阇王子等人說出他們的佛名是什麼,給那些往生的人卻授記,說將來他們成佛叫妙音佛。那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這一生要不要往生?聽到《無量壽經》了,要不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真發起這個心,真恭喜你,可以說你的善根決定超過阿阇王子那五百人,你成佛比他們要快速得太多了!你這個善根之厚,決定不是只供養四百億佛,四百億太少了!你供養的是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才肯發心,我聽到這《無量壽經》我就要發願求生淨土。你還不是聽釋迦牟尼佛講,當時阿阇王子是聽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還沒發願要往生,為什麼?善根不足。

  你沒有聽釋迦牟尼佛講,你聽锺茂森在這講,居然也能發心,這個了不得!即使是現在雖然業障很重,常常會起煩惱,但是你只要下定決心,一心老實念佛,你這煩惱就會愈來愈輕,臨終你就帶業往生,帶業是帶過去生中,乃至現在,乃至昨天所造的一切業,但是帶不了現在要造的,你現在如果還造業就往生不了,現在不能造業。那你說我又造業了,怎麼辦?又造業了就忏悔,忏悔了之後,後不再造。那你說我又造了怎麼辦?又造了再忏悔,你就得每天努力忏悔,每天消業障,用真誠的心,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過錯,控制自己的煩惱,用自己至誠的信願感動阿彌陀佛在臨終的時候接引你,那就帶業往生了。

  所以平常聽經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聽經,對這些往生的道理不明了,肯定會有疑惑,一有疑惑肯定會退轉,對於這個人世間肯定有很多放不下的。放不下就是沒明白道理,你明白道理了肯定放下,所以聽經聞法重要,它可以增長你的善根。

  過去我讀《大阿彌陀經》,還不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讀了《大阿彌陀經》之後也生起一個願,像阿阇王子一樣。那時候還沒接觸到師父上人的經教,只有十九歲,看到阿彌陀佛這麼殊勝,極樂世界這麼美好,我也發願,將來我成佛的時候,我的極樂世界也要超過阿彌陀佛。但是也沒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善根不足。什麼時候把這善根補足了,真的聽經聞法,接觸到師父上人的經教以後,特別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聽了不少遍,真正生起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這個善根這才補足。所以聽經聞法可以補足你的善根。

  你努力的修行,克服自己的業障,用自己很大的決心,很大的毅力,必定感得阿彌陀佛加持,你就能克服你的業障。業障每個人都有,最重的業障就是不信正法。我們沒有接觸到師父上人經教之前,對佛法難免都會有誤會,都以為佛法是迷信,不相信,甚至可能有批評有毀謗,這個就是更大的業障,這就是我們的隔陰之迷,所以祖師大德也有示現隔陰之迷的。你看蕅益大師,他在年輕的時候,少年,學儒,排斥佛法,寫了很多文章攻擊佛法,到了二十歲以後,慢慢慢慢的懂得佛法是真理,這才忏悔,接受了佛法,出家修行成道,成為一代祖師。這是什麼?拼命的用功修行消除自己的業障。所以要想克服自己的障礙、業障,一定要努力來修行。

  要往生,在「三輩往生第二十四」品裡頭講到,上品往生是要出家,「行作沙門」,這個出家是什麼意思?是不是真要把頭剃了,穿起寬袍大袖,你才有可能到上品往生?這個不是這樣講。真正出家,是講我們心出家,身出不出家這個無所謂。心出家,就是你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不再沾染了,這就是出家。至於說身出不出家得看緣分,看看對於弘法利生來講,對於護持正法來講,是不是更方便,決定自己要不要出家。出家那就是做祖師,高僧大德,真正弘揚佛法。如果是在家,也做高士,護持正法,或者也弘揚佛法。自己真正對這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沒有絲毫的牽掛,這樣的人必定是上品往生。所以在這品經文裡面,雖然很短,我們可以借鑒的有很多,第一個要相信自己這一生遇到佛法,能深信不疑,聽到淨土法門能夠發願求生西方,善根是無比深厚,對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往生決定有分。第二個自己要努力修行,可不能再墮落,不能再搞輪回了,要是再不往生,再輪回下去,恐怕連阿阇王子都不如,隔陰之迷再加上這一生所造的惡業,來生說不定都墮到惡道去了,所以必須今生得度。我們再來看底下一章:

  【國界嚴淨第十一。】

  這一章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報的清淨莊嚴,這是講物質生活的環境,也是四十八大願裡面第一願「國無惡道願」和第三十九願「莊嚴無盡願」的詳細說明,證明阿彌陀佛發的願真兌現了。『國界嚴淨』,這個「嚴」是莊嚴,「淨」是清淨,那個極樂世界沒有惡的果報,為什麼沒有惡果報?有果必有因,它沒有惡因,當然就不會有惡果。西方極樂世界人人修的都是淨業,一天到晚心裡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淨業。我們這個世界上,人心有善有惡,修善就是善業,得到的是善果,三善道受生;如果是造惡,得到的是惡果,三惡道受生。所以善心惡心招感的是六道裡面的果報。一句阿彌陀佛這不是善業,也不是惡業,它是淨業,淨業裡頭,果報不在六道,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修如是因得如是果。我們來看本章的經文: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

  佛告訴阿難尊者,當然也是提醒我們,說『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這是阿彌陀佛修了無量劫,積功累德而成就的。它那裡面沒有眾苦,『永無眾苦』,「苦」就是苦難,眾苦、『諸難』就是苦難。我們這個世間可以說苦難特別多,每一個人都免不了八苦,哪八苦?生老病死,這四種誰都要受的,上至帝王,下至乞丐,沒有不受生老病死的。我想說,能不能夠避免這樣的生老病死苦?說老實話,只有一個法門,就是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可以讓你不老、不病、不死。念佛的人心清淨,心清淨就身清淨,他就不老不病。

  你看我們師父上人,八十多歲了,每天講經說法,他的精神、體力沒有老化,所以人身心清淨,老化非常的緩慢。我們如果也想不老不病,決定要修清淨心,心是主宰。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能夠做到不老不病,當然在極樂世界就更可以做得到。所以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而且永遠年輕,永遠不老,更沒有病,個個都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而且還不死,不是說你到了極樂世界才不死,你現在就能做到不死。怎麼說?你現在念阿彌陀佛,你往生的時候你沒有病苦,預知時至,很潇灑很自在的走,看到阿彌陀佛來接你了,你就跟大家說Bye-bye,我現在走了,你不是死了才走,你是活著去的,這臭皮囊不要了,把它丟掉,到極樂世界換了金剛不壞身。所以你從現在開始,你真求生極樂世界你就是無量壽,你就是不死。所以你看唯有這個法門能夠做得到。

  我們這個世界上除了生老病死以外還有四種苦,一個是愛別離,一個是求不得,一個是怨憎會,還有一個五陰熾盛。愛別離就是你喜歡的你愛的人、物,偏偏離開你,你喜歡的人不能在一起,你喜歡的物又無常,可能會被破壞,總是不如人意,這個也是很苦的。求不得也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想要求的事往往不能成就。怨憎會,這也很明顯,冤家對頭常常在一起,所以古語說的「不是冤家不對頭」,你所愛的人不跟你在一起,你所恨的人,冤家債主老是在一起,怨憎會苦。遇到冤親債主來了,我們如何化解?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我們怎麼能化解這些苦?其實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能幫你化解。

  當你心中起了愛戀、貪愛的心,你提起一句佛號,把愛的念頭放下,把貪染的念頭放下。當你有求不得苦的時候,怎麼辦?那你就別求,人到無求品自高,你不求就不會受這個苦,要求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老實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求。你說我明天沒飯吃怎麼辦?不求能行嗎?你如果真不吃飯了,後果會是什麼?你念佛就往生了,到極樂世界去了。你一天不吃飯,你就念一天佛。三天不吃飯,念三天佛。七天都不吃,真的就往生了。你不是求往生嗎?那就得什麼都放下。再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真到了福祿已盡,那你求也沒用,不如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怨憎會呢?冤親債主來了,你就是不生氣,你就是不跟他對立,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罵你也好,打你也好,你就合掌念佛,那他就障礙不了你。他能障礙你的,只能是障礙你的清淨心,讓你也生氣了。你要是不生氣,你清淨心不受影響,你不受他的干擾,一樣能成就你的功夫。所以冤親債主實際上也是來成就我的,幫助我提升境界,我就是不跟他對立,我作還債想,他害不了我,他能害的就是我這個身體,我自己知道果報我將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果報是在三途地獄,我們走的路不同,不能勉強。所以把這個事實真相你看透了,明白了,這些障礙就沒有了,這些苦自然就可以避免。

  還有五陰熾盛,身體、心靈、精神上各種的痛苦。人身這是五陰身,難免會有點病痛,感受點風寒,要不要去太在乎它?不需要,當然你還是要有健康的生活、規律的作息,關鍵你自己心要清淨,你的身體一定能健康。身體要健康,要多運動,淨宗最好的一個運動就是拜佛,如果你每天能夠拜上三百拜,你的氣血就能流通,很順暢,很多疾病自然就不能生。心裡我們安住在佛號上,真正的念佛人不會去想那些不好的。你看這底下講的,無『惡趣、魔惱之名』,這個「惡趣」是果報,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果必有因,因是什麼?是貪瞋癡,如果我們心裡面沒有貪瞋癡了,就不會有惡趣,心裡沒有對立,你就不會有魔惱。你看在西方極樂世界連惡趣魔惱之名都沒有,連名都聽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真的清淨,他不會想那些不好的事,也不會記著,即使是過去可能做過一些不好的事,心裡頭清淨,不想它,這個是真正忏悔業障。很多同修可能也做過一些不善業,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是如此,誰沒造過惡業?殺盜YIN妄、貪瞋癡慢,肯定是造過,造了之後忏悔,最重要的後不再造,心裡面也不再想了,心真清淨。如果你還想著,我過去造了什麼惡業,你還記著這些事,都是對心靈的污染。所以當一有這些念頭,立刻把它轉換成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洗刷自己的這些業障,讓心地恢復清淨光明。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

  經文裡面講到極樂世界沒有四季,也沒有寒暑,跟我們這個世間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這個世界冬天冷、夏天熱,寒暑不均,這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我們特別是在換季節的時候,如果穿衣服脫衣服不小心,很容易感受風寒,或者上火,所以疾病就在你一穿一脫之間,你要是沒注意,很容易就感冒了。在冬天應該是含藏的,把陽氣能夠藏住,到春天才能發起來。可能北方的人在冬天向東南飛,到了南方熱,一熱把這衣服就減少了,減少了陽氣就往外冒,再回到北方很容易就感受到風寒,陽氣就不夠了,裡頭就虛。南方人也一樣,到了北方很寒冷,趕快多穿衣服,結果因為南方是熱帶,穿的衣服太厚,再加上可能吃什麼火鍋,吃的熱性的,可能裡頭上火,所以有四時,常常就會讓人得病。

  『寒暑雨冥』,這就是季節的變換,還有氣候的無常。為什麼有這些現象發生?這是因為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心地無常,總在變化,我們知道四季是因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還有它自己有自轉。在我們北半球,夏天了,那是什麼?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是我們北半球的夏天。到了冬天,倒過來了,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就是冬天,南半球是夏天。所以南半球、北半球正好相反,我們此地是冬天,現在澳洲可熱,那是夏天。這個原因是因為地球它的運行相對太陽來講它是有斜度,所以就會出現四季變化。為什麼會有斜?其實原因在於我們這個眾生心邪,心不夠正。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心正,人人的心都是清淨光明沒有變化,所以那裡的環境也就這樣殊勝,它沒有這些寒暑,沒有四季的變化。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

  這是講地面,地表。我們這世界有『大小江海』,佛講這些情形,就是拿極樂世界跟我們世界對比。我們這裡有大小江海,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有的是七寶池八功德水。那裡的八功德水很殊勝,可以隨人之所欲,你願意它冷它就冷,你願意它熱它就熱,你說我想洗個溫泉澡,那個水的溫度正好就是溫泉,你很歡喜的溫度。現在太熱了,我想到涼水裡泡一泡,那個水又很清涼,而且那個水隨著人意,你說向上流也行,向下流也行。這裡的水,我們地球上的水都是往下流,不可能往上流,除非是用外力,用水泵把它泵到高處,但是不能隨人意。有水也會出現很多水災、旱災的問題,水多了就是水災,水少了就是旱災,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都沒有,沒有這些災難。

  『丘陵坑坎』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特點,這個地表是不平的,有小山,有丘陵,有坑坑窪窪,有深谷等等。地質的不平,原因在於我們人心不平,這都是招感的。你是什麼樣的心,就會感召什麼樣的環境。『荊棘、沙礫』,這都是講地質很惡劣,你看我們這個世界的土石,山裡頭都是野草、荊棘很多。可是極樂世界的地,七寶而成,琉璃地,黃金鋪的路,跟我們這世界完全不一樣,而且它的地是非常的柔軟,黃金鋪的馬路就像一個地毯一樣,你走在上面很柔軟,絕對不會傷你的腳。『鐵圍、須彌』這都是大山,在我們娑婆世界有很多鐵圍山,鐵圍山裡頭有地獄,須彌山是單位世界的中心,這都是高山。我們地球上還有『土石等山』,有高有低這些不同的山,都是因為我們人心有不平,才會感召到這樣的環境。譬如說我們這世界,人如果是有了富貴,有了才藝,有了聰明,往往會傲慢,覺得自己了不起,自己有這種天賦的福報,看不起人,目空一切,這是高,不平。有的人福報比較少,智慧比較低,他就生起卑劣的心。所以這個世界的人心就是這樣不平,才感召到這樣的境界。極樂世界的人個個心平,平等心就現平等的法界,所以那個地都是平的,人的相貌也是一樣,都跟阿彌陀佛一樣,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阿彌陀佛建造的西方極樂世界,他采取了十方諸佛的優點。前面經文介紹,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他去采訪了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剎土,凡是莊嚴的、美好的,他統統都采納,凡是不好的,他就把它改進,或者是捨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叫做一切諸佛剎土清淨莊嚴的集大成。他這裡講到那個地方『唯以自然七寶』,這都是舉一些例子來說明。這個七寶莊嚴的極樂世界,是自然而成的,不需要造作,不需要設計。『黃金為地』,這個地上是黃金鋪的,『寬廣平正』。那麼有的人說,這個世界這麼奢侈豪華,怎麼七寶黃金都用來做建築的材料,鋪馬路的這些東西,那不是太浪費、奢侈了?其實這些並不是阿彌陀佛故意造出來的,顯示他的豪華,阿彌陀佛沒這個意思,這完全是自然而然性德的流露,自性中性德本來就是這樣清淨莊嚴,不是人作意去設計的。那裡的大地真正是『寬廣平正』,原因是因為那裡眾生的心「寬廣平正」。心平了,大地就平。『不可限極』,也就是不能夠形容多麼的美好,甚至是不可思議。

  『微妙奇麗』,這個「奇」是奇特,「麗」是華麗。『清淨莊嚴』,那個國土沒有任何的染污,絕對沒有灰塵,真是「清淨」,就是因為那裡的人心清淨,阿彌陀佛和那裡所有的眾生,每一個人都是心地清淨,所以我們要想去到那個世界,也要修清淨心。念阿彌陀佛要念到能夠把煩惱伏得住,心這才叫清淨。這清淨功夫並不是很高,因為煩惱還沒斷,只是伏住,能夠伏得住,你就能往生。

  我們心、願、解、行依這一部《無量壽經》,每天我們都讀誦《無量壽經》,展開《無量壽經》,對照一下,我的心,我的思想,我的見解,我的言語,我的行為,跟阿彌陀佛是不是一樣?有多少差距?能不能夠將《無量壽經》落實到我們的生活?果然能夠落實,那你到極樂世界就有保證,這本經是保證書。如果這本經只會念,不懂得意思,更做不到,那念經念佛,最後還是不能往生。古德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因為不相應。所以首先我們要把這本經的義理要弄通,要理解,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做到。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

  阿難在這裡問的問題也是代我們問的,我們凡夫總有自己的分別執著,聽到世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難免會有些疑惑,因為我們是在這娑婆世界裡面,想到我們這個世界的情形,往往就會套在極樂世界上,就會有疑惑。所以阿難在這代我們問,『若彼國土無須彌山』,那個地方因為沒有須彌山,剛才講的沒有鐵圍、須彌、土石等山,那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依何而住』?在我們娑婆世界,這是由三千大千世界組成,就是三千相乘,十億個單位世界,每一個單位世界都有一座須彌山,日月圍著須彌山轉。經上講,四天王天是在須彌山的山腰,忉利天是在須彌山的山頂,都是依山而住。如果那個地方沒有須彌山,那裡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人在哪住?這是阿難用我們這個世界的角度來發問。結果佛回答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去啟示他,『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這都是諸天,忉利天再往上就是夜摩天,再上一層是兜率天,一直排上去,最高一層是無色界天,上面有色界有無色界。夜摩、兜率都屬於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這麼多層天,都是依什麼而住?佛問得好,他不是依靠地面,夜摩天、兜率天稱為空居天,這是在空中,不是在地上。我們再看阿難的回答:

  【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世尊一反問,阿難就回答了,是『不可思議業力』導致的。師生兩個人一問一答就把主題揭示出來,一切眾生他都有業力,這個業力不管是你多麼久遠之前造的業,到因緣相遇的時候,業報必定現前。這天人這是果報,他們這些果報也是依業力而成就的。夜摩、兜率他們雖然沒有離開欲界,他們也修定,這些空居天以上的天人他們這個定力,隨著定力加深,層次就會提升。如果定功要是失去了,他們就要墮落下來。這個定力(禅定力)也是他的業力,他們是依禅定力,依他們的善業力來居住,並不是依靠地面。

  實際上不僅是這些空居天人依業力而住,其實六道眾生都是依業力而住。欲界天往上色界天,他們的定力更強,到無色界最高層非想非非想處天,他們的定功能夠支持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這是他們的業力。當然這定力會失掉,到了八萬大劫以後,定功要失去了,他們還要往下墮落。所以六道裡頭三界眾生統統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不光是三界中的眾生,三界外的呢?阿羅漢,阿羅漢他的定功是九次第定,突破三界,不在六道裡面輪回了,他們還是依業力而住。所以阿羅漢、權教菩薩,四聖法界裡面的這些聖人,他們都是依業力而住。那再說得廣闊一點,所有的法身大士,這已經不在十法界裡面,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乃至等覺菩薩,統統都是依不可思議業力而住。這個不思議業,在極樂世界來講,不思議業是什麼?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萬德洪名,你能念,念到心地清淨,這就是不可思議業力,這是淨業。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

  阿難回答了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佛對這個回答很滿意,立刻順水推舟,給他往下繼續展開來講。『佛語阿難』,告訴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你曉不曉得?這「不思議業」包括非常廣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些果報,也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是彌陀大願加上眾生念阿彌陀佛,與佛願相應而感召。釋迦牟尼佛底下舉了比喻說:『汝身果報,不可思議』,你自己的身體這個果報是不可思議的。眾生的業報也不可思議,所以這一切眾生,不管是三途六道的,還是三界以外的,統統都有不可思議的業力。我們這些眾生將來投胎六道輪回,上哪一道投胎,不是閻羅王說了算,閻羅王只是個審判官,他來審判你,負責把你派送到哪兒去,按照你自己的業來審判,他不能給罪人加一點罪,也不能夠減一點罪,完全按照我們每個人這些所犯的罪業定罪。如果他自己擅自增減,那他自己也犯罪。所以世尊講這個話,眾生業報不可思議,就警惕我們,我們一切所受的果報,全是自己招感。我們造的一切的業,將來自己受報,沒人能代替。

  眾生的善根也不可思議,前面舉了阿阇王子那五百人的例子,我們可以略知一二。這句話,這善根講的不可思議,比阿阇王子那個善根更不可思議。佛給我們講出這個道理其實是個重點,要往生西方的人,全是有不可思議的善根,都是在無量劫來積累的。在《法華經》上有這麼一個故事,是說釋迦牟尼佛當時要收一個人出家,可是他的弟子們,目犍連、捨利弗他們有能力可以看到人的前世,看到你前世有沒有種善根,發現這個人沒有善根,不能出家,不能學道,不能證果。但是釋迦牟尼佛還是收了他,最後這個人真的證阿羅漢果。這些弟子們就很不解,問這怎麼回事?佛就說,你們這些宿命通能力有限,只能看到過去五百世,再久遠的你沒看到。

  他說這個人在無量劫前曾經做過樵夫,有一天上山打柴,遇到了一只老虎要吃他,他嚇得趕緊上了樹,上了樹之後念了一聲「南無佛」,就念了一句佛號,這樣的善根,到這一生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善根成熟,所以他能出家,他能證果,因此《法華經》裡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個善根我們就想到,久遠劫來的這些善根不會壞。我們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能夠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不只念一聲,你念的多少千千萬萬聲,這個善根多麼可貴!一稱南無佛,都能成佛道,更何況你現在天天在念佛,你積累的善根有多少!還有過去生中,老實說過去生中你們也肯定是念佛人,如果你們過去生中不是念佛人,你這一生不可能說聽了《無量壽經》會歡喜,會花上兩個小時坐在這聽我在這講,這是你們自己善根深厚使然,所以有不可思議之善根。

  再看下面的經文,『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這個「諸佛」實際上就是講阿彌陀佛。《阿彌陀經要解》裡面就有提到,阿彌陀佛就是諸佛,阿代表無,彌陀是量,翻譯成中文,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就是諸佛。諸佛的聖力就是彌陀的聖力,這個聖力能夠令一切眾生當生不退成佛,這叫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就是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世界,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世界。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

  世尊在這裡是正答阿難尊者的問題,正式回答他。『其國眾生』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無量無邊,這一些眾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成就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的『功德善力,住行業地』,跟阿彌陀佛相應,身口意都相應。身業,在極樂世界現佛身相,與佛平等,身業不可思議。口業,聞彌陀名號,念彌陀名號,口業平等,所以那裡的眾生個個都是修平等的口業,都是念阿彌陀佛,而且身也是一樣的身相。意業也是平等,聞法念佛,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淨念相繼,意業就是淨念,沒別的想,就是念阿彌陀佛。所以我們想要求生極樂世界,我們身口意要向這方面靠攏。最重要的是意業,意業是主宰,意業清淨了,身口業就自然清淨。所以我們的心就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本願功德,想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想別的。口業就念佛,身業要有律儀,持戒,做眾生的好榜樣,你這樣的修行,就跟極樂世界眾生身口意業相應。『住行業地』,誰的行業地?阿彌陀佛的行業地,住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自然你就感應到極樂世界。底下講『及佛神力,故能爾耳』,極樂世界不光是那裡眾生的感召,更是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這是相互的,我們自己心願行業跟阿彌陀佛相同,於是感召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我們,所以「故能爾耳」,這樣就能夠造就極樂世界這樣的依正莊嚴。這是世尊的正答。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於此法。實無所惑。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

  從這個經文我們就能看到,阿難尊者不是不知道,可以說是明知故問,阿難尊者是誰?大菩薩再來,在這裡示現了須陀洹,實際上他這個智慧遠超過小乘,大乘菩薩再來。他在這裡問,是代我們來請問,他已經沒有疑惑,我們有疑惑。所以他說『業因果報,不可思議』,這個道理,『我於此法,實無所惑』,沒有疑惑,只是『但為將來眾生』,這是為我們,我們對他來講是將來的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懷疑就像網一樣,如果不能解開,你就在裡頭出不來。所以把這個疑網破除了,斷疑生信,不要有懷疑,這樣堅定信心求生淨土。這是「故發斯問」,這是阿難問這個問題的目的,這是很慈悲。通過這麼一問,世尊一答,讓我們能明了為什麼極樂世界有這樣的依正莊嚴,我們知其然,現在也知其所以然。我們再看底下一章:

  【光明遍照第十二。】

  這一段經文是四十八大願裡面第十三願「光明無量願」和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的具體說明,證明阿彌陀佛這個願也成就了。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這個話絕對不是我們修淨土的人偏贊淨土,你看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他稱贊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一切『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比不上。《金剛經》裡面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佛是講真話,不會講假話,講的都是很實在、很准確,絕對不會在事實上加一點或者滅一點,不增不減這叫如語。所以阿彌陀佛真的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一切諸佛比不上他。這對應十三願的願文講到,「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你看阿彌陀佛真的本願兌現了。底下我們再看,就是光明的作用:

  【遍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先是講一方,東方,舉一個例子,『東方恆沙佛剎』,這個數字太多了,「恆沙」是恆河沙,印度有恆河,世尊因為講法他在恆河流域時間很多,因此常常用恆河來做比喻,講數字很多,用恆河沙來講,恆河有多少沙?那是數不清的,不計其數,恆河沙細得就像面粉一樣,還不是一般的沙,很細很細的沙,隨便拿一把都不知其數,更何況整條恆河。所以恆沙佛剎,那是無量無邊的佛剎。東方如此,『南西北方』,其它三方也是如此。『四維上下』這就包括各方了,是立體的,東南西北還有上下,實際上是指十方。所以十方無量無邊恆河沙的世界,那裡的諸佛實際上都比不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一切諸佛剎土,遍照諸佛剎土就說明阿彌陀佛的教化普及到十方一切世界。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唯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

  佛的頂上的圓光,我們可能看到佛像就看到了,你看我們後面的毘盧遮那佛的佛像,上面有圓光,這個圓光一般是指常光,不是放光,就是平常就有的,不是特意放出來的。『諸佛光明』這個常光的大小就不一定,有的是一由旬,有的二由旬,有的三四由旬,有的百千萬億由旬,大小不一,一由旬一般講四十裡,這是很大的一個光明。諸佛的光明遍照,照的區域有多大?有的照一、二佛剎,照一個佛剎、二個佛剎。一個佛剎有多少?就拿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講,就是釋迦牟尼佛佛剎,這個總共的區域有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區域,這是一個佛剎,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在這麼大的區域裡面教化眾生,他的教化普及到十億個銀河系,那不算大。有兩個佛剎,雙倍,甚至有百千佛剎,這些實際上數量都有限。『唯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那個就沒辦法計算,阿彌陀佛是光明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尊佛剎照不了的,統統照耀,所以這個德能真叫大圓滿。論光明來講,確實沒有一尊佛比得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後面經文就講到,一點沒錯。我們可能就有疑問,我們常聽說「佛佛道同」,「諸佛平等」,那怎麼阿彌陀佛光明跟諸佛光明不平等?平等,在理上講確實是平等,可是在事相上來講,就有著不平等,什麼原因?底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看經文: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這就把道理說出來了。為什麼諸佛光明不一樣?有的照的佛剎少,有的照的佛剎多,阿彌陀佛是遍照無數佛剎,這個原因就是他們在因地上還沒有成佛之前,在前世求道,他們的所願,他們的心,他們的願,所行的功德有大小不等,隨個人自己的發願。有的心量大,發的心很大,我要度一佛剎的眾生,將來他成佛他就能夠幫助一佛剎的眾生,光明遍照一佛剎。有的發願十個佛剎的眾生我都要幫助他,那他將來成佛,他就光明遍照十佛剎。阿彌陀佛當時他發願,那是普度整個法界一切眾生,他極樂世界接引法界一切眾生來往生,所以他這個光明是遍照無數佛剎。從這裡我們看到,我們也要發願,發大願,心量要廣大,愈大愈好,千萬不要小心量,小心量你將來成佛的時候你那個國土就小。所做的功德也要大,什麼叫大功德?是不是我拿很多錢去布施就是大功德?那也未必,要看我們的心,還要看我們自己的比例,假如說你有一個億,我拿出一千塊錢去布施,這修的功德那是很小。如果你只有一千塊錢,你就把一千塊錢統統拿出來布施,那個功德大,為什麼?你的心更真誠,你能全部拿出來,所以功德是看你真誠心。這是『自在所作,不為預計』,你現在在因地上修行,你所做的功德,你所發的心願,自自然然就感應你將來得什麼果報,不是人預計,不是設計好的,也沒有一個主宰,沒有一個造物主,說在那裡控制、在那裡制造,沒有,全是業因果報,自然而然。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這是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贊到極處,說他是『光明善好』,勝過『日月之明』,日月的光明其實談不上善好,你看這太陽光很刺眼,夏天照得也很熱,這就不是很善好。阿彌陀佛的光明雖然光很強,但是一點不刺眼,他遍照,但是讓你心很清涼,很自在,讓你很舒服。佛光在這裡善好殊勝,『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那沒得比。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諸佛推舉他第一。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這裡舉出十二光,其實十二光就是一種光明的十二個表法,就是具體說如何善好。『無量光』是講這個光明不會衰退,這個光也代表智慧,無量的智慧,就像這個光明普照,普照十方。第二個『無邊光』,代表解脫平等,萬法一如。『無礙光』是講體,體是清淨寂滅,妙用自在,無有障礙。『無等光』,這是沒有對等的,就是殊勝到極處,沒有跟它相比的。『智慧光』,這是講這個光明能夠洗刷煩惱業垢,智慧一生起來,煩惱就沒有了。『常照光』是講光寂而常照。『清淨光』是無貪無瞋無癡,沒有三毒煩惱,三善根現前。『歡喜光』是講令一切眾生得大安樂。『解脫光』是講離相,讓一切眾生平等的得到利益,得到解脫。『安隱光』是離生滅相,離生滅心,這是安穩。『超日月光』是剛才講到的,超過日月光明千萬億倍。最後『不思議光』,這是總結,說明這個光明有圓圓滿滿的不思議功德。

  具體怎麼個不思議法?在蕅益大師的《要解》裡面就講到這五種不思議,我們就略略提一下,第一種是講淨土法門橫超三界,它不需要斷惑就能夠往生,帶業往生,這是第一種不思議。第二種不思議,是我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一切生,西方四土,你生一個凡聖同居土,等於四土都生。第三個是你能夠持名念佛,只要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不需要修禅修觀,不需要持咒,不用其它的法門幫助,「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不思議,很簡單,很容易。第四個是講修行的時間短,也是不思議,《彌陀經》上講若一日至若七日,你能念一心不亂,你就能夠往生,其它法門沒有這麼快。第五個不思議是你能念一尊佛名,就得到了十方一切諸佛的護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這麼樣不可思議,你能持名就得不可思議功德之力。這都是用光來表法,讓我們能夠真信彌陀名號功德,能夠努力念佛求生淨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來一起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上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七集)
下一篇:傳喜法師:出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