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聖嚴法師:什麼叫做易行道和難行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什麼叫做易行道和難行道?

  答:「易行道」和「難行道」,都是學佛修行的菩薩道。首先出現於龍樹菩薩的《十住毗婆

  沙論》卷五〈易行品〉。介紹菩薩的修行之道,有難、易兩種。如世間行路,以步行走陸

  路,比較吃力艱難;乘船行水路,比較省力容易。難行的菩薩道,是指勤行精進;易行的菩

  薩道,是指以信心為方便而致不退轉位。

  龍樹所說易行道的修行方法,是稱念善德等十方十佛、阿彌陀佛等一百零七佛,乃至善

  意等一百四十三菩薩名號。至中國昙鸾大師的《往生論注》卷上,則鼓吹專念「阿彌陀佛」

  一佛名號,稱為易行道,宣揚彌陀的他力本願,乘佛本誓願力,即得往生彼佛淨土,以佛力

  加持,而入大乘正定之聚。道綽大師的《安樂集》,則將難行道稱為聖道門,易行道稱為淨

  土門。到了日本的法然上人,則標出「自力聖道」與「他力淨土」,來說明難行道與易行道

  之不同。

  可見,龍樹菩薩所說的易行道,是以稱念諸佛菩薩來求生十方淨土。而中國及日本的淨

  土行者,則以修行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為易行道,仰仗彼佛願力,往生極樂淨土。到了彼佛

  淨土之後,由於所見所聞,都是阿彌陀佛說法教化的設施,耳濡目染,無非念佛、念法、念

  僧,所以比較容易成就菩提,且能直至位階不退。

  不過若全仗佛的願力往生者,要至不退轉位,必須經過極長的時間。因在彼土無緣修

  福,但可修慧,修慧能離煩惱,若不修福,便不能成就菩薩功德。故雖容易,卻有迂回之

  感,必須等到位階不退之後,再到世間廣度眾生,以修足菩薩的福德,福慧圓滿,方能成

  佛。易行道的殊勝方便,較便利自信不足、罪業深重的怯懦眾生,能使之有得度的希望,並

  鼓勵他們學佛、念佛。

  所謂難行道,就是以三大阿僧祗劫的時間,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道,這是修行

  佛法的通途。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由於在因地時發了無上正等的大菩提心而成佛。也就是說,

  發願求成佛道者,通常是要先成就信心。依據《璎珞經》說,修行信心,須經一劫、二劫、

  三劫,便得信心不退而入初住位。《起信論》則說:「修行信心經一萬劫。」信心成就,然

  後進入初住位,那才是第一阿僧祗劫的開始;至初地是第二阿僧祗劫的起點;過七地是第三

  阿僧祗劫的發端;十地滿足,三大阿僧祗劫修畢,成為等覺菩薩。例如:觀音、勢至、文

  殊、普賢、地藏等,再過百劫即登佛地,這便是難行道。在此期間,捨生受生,做無量布

  施,修無量供養,親近無量諸佛,在眾生之中,永遠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

  苦。」日積月累,我執漸漸消融,福慧時時增長。當無我的大悲究竟圓滿之時,便是成佛。

  第一阿僧祗劫修滿之前,都是凡夫。依天台宗的解釋,信心成就之前,稱為外凡,初住

  至十回向位,是內凡。在凡夫位中的菩薩,是有我的,是有眾生可度的,是有煩惱可斷的,

  也是有佛可成的。唯其由於對三寶的信仰堅定,對自己的信心笃實,所以,勇往直前,義無

  反顧,如法修行。

  初住位前的十信位中,若遇魔障、業障、煩惱障、種種報障等,尚有退失信心的危險,

  所以叫做「有退」。經常進進退退,有時信佛修行,有時又離開了佛法。然其一旦曾經發起

  菩提之心,就已種下了成佛之因,不論此因的力量強弱,總還有機會再度,乃至於再三再四

  地從八識田中顯現,使之繼續修學佛法。到了信心不退之後,從成佛的時間上講,已經確

  定;從受苦受難的程度上講,則風浪越來越強勁,前程越來越艱難,這就是菩薩修行的難行

  道。中國的賢者、豪傑,不是也有「鼎镬甘如饴」的襟懷嗎?菩薩受苦難,是出乎他們的願

  力,不是業報。這樣的難行道,對菩薩而言,是正常的修行過程。

  不過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也不全然是信心薄弱者所修,依據《觀無量壽經》所示,九

  品蓮花往生,上品往生的條件,即有修三福業及發菩提心的菩薩行,故也不是全賴彌陀的他

  力往生。唯有下品往生,是全仗阿彌陀佛本誓願力的他力救濟。

 

 

上一篇:聖嚴法師:燃頂、燃臂、燃指有必要嗎?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我們造殺業,將來都要受惡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