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一十八頁最後一行,「問答釋義」,我們看經文: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極樂世界有天人,在六百一十九頁第一行,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但是它那個世界沒有六道,同居土只有兩道,人道、天道而已。那個世界上沒有山,山河海洋它沒有,所以引起阿難尊者的疑問,實際上是我們的疑問,他代我們問,如果沒有須彌山,欲界天住在什麼地方?欲界天裡面,特別是四王天、忉利天,這兩層都是依須彌山而住,四王天在須彌山的山腰,忉利天是在須彌山的天頂;那要沒有須彌山,這兩層天怎麼辦?為我們提出這個問題。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把注解念一段。『忉利天』翻譯成中國的意思是「三十三天」。實際三十三天它在一層,一層裡面分作三十三個地方。「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須彌山之頂,中央有一天城」,有個城市,帝釋天所住的,我們中國人叫他做玉皇大帝,道教修行成就大概都在這一天上,「四方各有八天城,總數為三十三處,故稱三十三天」。「此忉利天」,這個三十三天,「與四天王天,皆依須彌山而住」。阿難現在聽佛說到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所以提出這個問題,那這欲界第一層、第二層天他們住在哪裡?釋迦牟尼佛並沒有給他解答,反問他。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
【夜摩兜率。】
『夜摩』是第三層天,欲界第三層,『兜率』是第四層。
【乃至色無色界。】
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總共有二十八層天。
【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我們看黃念老的注解,「夜摩具名須夜摩」。中國人喜歡簡單,往往把首尾的音都省掉,像這個,把上面的音省掉了,「須夜摩」只說「夜摩」,這欲界的第三層天。「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須彌而住,名地居天」,他們沒有離開地面。可是「夜摩以上住於空中,名空居天」。這是音譯的,「夜摩」是音譯,意思是時分,翻作「時分」、翻作「善分」。《佛地論》裡面有說到:「夜摩天者,謂此天中隨時受樂,故名時分。」他們這個時分,就好像有表演的、有歌舞的,每天一定的時候到了,他們就排演。所以這個天很快樂,歌舞升平,沒有斗爭。不像忉利天,忉利天還跟阿修羅打仗,還有戰爭,夜摩以上沒有了。
兜率天,「兜率」是音譯,它的意思就是滿足,我們通常叫知足。底下是它翻譯的名字,「上足」,足就是滿足,「妙足、知足、喜足」,都能講得通。這是欲界第四層,補處菩薩准備成佛,都住在這個地方。我們顧名思義就明了,成佛需要什麼條件?要知足。佛是最知足的,所以他住在兜率天,決定住兜率,在兜率那裡等候,時節因緣成熟了,他就從兜率下降到人間來,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成佛,教化眾生。所以它是欲界第四天。「於五欲之樂,生喜足之心,故名喜足」,也就是世間五欲之樂他放下了,他不為這些境界所動搖,叫知足。
確確實實眼見色、耳聞聲,我們舉這兩個例子,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佛,他永遠不會受外面境界干擾,為什麼?知足。真正知足,就是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菩薩跟佛的差別在此地。阿羅漢就又低一級,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比我們六道凡夫高。凡是六道裡面的眾生,福報大小不一樣,統統屬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煩惱。起心動念是根本煩惱,我們知不知道?不知道。為什麼?它太微細,它頻率太高了。所有的現象,佛告訴我們,全是生滅相,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它沒有中斷,這就是宇宙萬法的真相。現在這個真相被量子力學家發現,所以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他說這個宇宙裡頭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這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記錄下來成為經典,流傳到現在,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整個宇宙就是在生滅這個現象裡面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實的。
我們身體是物質現象,物質從哪來的?佛在經上說「相由心生」,物質現象是念頭生的,所以經上也有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決定沒有兩個想法是相同的。這一個想法就是一個畫面,這畫面有多大?跟宇宙一樣大,整個宇宙在我們一念當中是一個畫面。實在就像咱們從前看電影,我這裡還有一張電影的底片,現在科學更進步,這已經淘汰掉,這種沒有了,現在是數碼的,不用這個膠卷了。這個膠卷就是動畫,它在放映機裡面的頻率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在電影屏幕上看就不感覺得,好像是真的一樣,其實它在動,前念滅、後念生,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不是真的,假的。現在科技進步,現在我們的電視,電視一秒鐘多少張?就是它的畫面一秒鐘多少張?早年的電視黑白的,沒有彩色,那是五十張,比這電影快一倍;現在是彩色電視,進步了,現在的頻率是一百張,一秒鐘一百張。誰能夠掌握一百分之一秒,有沒有人能掌握?沒有。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東西,看到它形相,看出它是什麼,絕對不是一張,一張見不到。大概要什麼?一秒鐘兩張差不多,也就是說二分之一秒,我們能感覺得這是個房子、那是棵樹,速度再高的看不見了,看到有個東西,一晃就過去了。我們坐在高速度的列車,台灣有高鐵,速度是一個小時三百公裡。我們坐在車上,車的速度是一小時三百公裡在移動,我們從窗戶看到外面,近處的人、物、電線桿,有沒有看到?有,看到,一下就過去了,看到什麼樣子,不知道;看到有人,面孔看不到,速度太快了。
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整個宇宙,它的頻率多快?每一秒鐘,像我們這樣計算,它是多少個畫面?我們要記住,沒有一個畫面是相同的,所以相續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根本就不同。念頭起來是遍法界虛空界,有些我們知道,有些我們自己根本不知道。還有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不知道,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來,也不知道;現在,一剎那就過去了。這個頻率,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萬萬是億,十億、百億、千億、萬億,萬億才是兆。單位是兆,那就是說明它的頻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它已經過去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們根本沒辦法覺察到。現在科學家說速度非常快,確實的數字佛經上有,科學家還沒有提出數字出來。
不存在,那物質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說的方法完全相同,就是把物質不斷給它分裂,觀察,觀察物質到底最後它是什麼。八十年前,科學家能夠探測到的最小的物質是原子。最近這二十多年,原子被打破,看到原子裡面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再把這些東西打破,發現有不同的誇克;再將這個打破,發現有微中子;微中子再打破,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這跟佛說的一樣,佛不是叫微中子,佛叫極微色,極微色就是物質這個現象裡頭最小的,沒有比它更小了,再把它打破就沒有了,物質就沒有了。所以科學家把微中子打破,微中子不見了。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這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看到了,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是念頭波動的幻相。這才明白,物質是什麼?是念頭在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密集在一起,你看一秒鐘多少個畫面?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我們看得清楚了,看出這個人了,看出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一秒鐘的時間看到了;半秒鐘,知道一個概念,不清楚;十分之一秒、一百分之一秒,我們都沒辦法看到,它的頻率太快了。
所以講欲界,不是講色界,不是講無色界,講欲界,欲界也有不住在地面上的,住在哪?住在空中。虛空當中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天眼可以看見。所以這個太空不空,太空有許多人住在太空。夜摩天就住在空中,兜率天住在空中,化樂天住在空中,他化自在天也住在空中,統統都是心想生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不斷的發展、不斷在進步,二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變成什麼?變成科學,高等科學。我學佛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高等哲學。這六十年讓我們又發現,佛教不但是高等哲學,它是高等科學。科學所發現的佛經上全有,佛經是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說的,他們三千年之後今天才發現,這不可思議。在經裡面告訴我們,是不思議的業力。
我們看兜率,兜率是第四層天,欲界第四層,於五欲之樂生喜足之心,所以叫喜足;換句話說,他不起心、不動念了,不受干擾了。兜率分內外兩院,內院是彌勒菩薩的道場,外院是大眾,真正有這麼大的福報,生到欲界天,他在那裡享樂。至於色界、無色界,「色指色界諸天,無色指無色界諸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皆位居欲界天之上,住於虛空」。虛空不空,有天眼的人、有法眼的人、有慧眼的人都能見到,愈上去愈巧妙、愈殊勝。「故世尊反問阿難,若無須彌」,天住在哪裡?以為天沒有住處了,「夜摩以上諸天,住於何所?今娑婆世界夜摩諸天」,他還有能力不要依靠須彌山,他有能力住在空中,那麼極樂世界的諸天就不需要須彌山了。阿難回答說,「因有不可思議業力,致使諸天依空而住」。
業,什麼叫業?《俱捨論記》第十三卷解釋,「造作名業」。「謂身口意之所作名業,作善名善業,作惡名惡業;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我們今天講能量),惡業有生苦果之力用,故名業力」。在《有部毗奈耶》,這是佛經的名字,「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這是說業力不可思議,遠是時間長,經歷再長的時間,它不會消失,遇到緣,果報就會現前。佛知道,菩薩知道,阿羅漢知道,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
初學不造惡業,佛經給我們舉了個例子,《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裡頭第一個告訴我們「不殺生」,愛護生命,果報得健康長壽,「不偷盜、不YIN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這叫十善業;翻過來叫十惡業。十善業能成就善果,十惡業感來惡報。所以一切眾生他住在這個世間,他的果報都是自己修的,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來感受;這一生所造的,來生受。所造的業多,無量無邊。阿賴耶識,我們中國人講妄心,雜念、妄想,這個裡面含藏善惡業種子無窮無盡。佛教導我們,善惡業的種子都要把它消掉,都不是好東西,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從哪裡來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原因就是這麼一樁事情。
那我們怎麼辦?佛首先教我們斷惡修善,也就是遠離三惡道,要受就在三善道受報;更進一步,斷惡修善要認真做,做完之後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有報應,不放在心上沒事,這個方法好!《金剛經》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造作,無住是不著相;你有能力造作,但是心裡清淨,一塵不染,這叫佛法,這叫學佛。這很難,不是容易事情。首先,我們要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回什麼事情。搞清楚之後,你才知道怎麼放下,你會很歡喜放下。這些東西,染污的東西統統放下了,清淨心就現前。
佛教我們用清淨心,不要用染污的心。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在佛法修學的地位上,那就是阿羅漢。等於說佛辦學校,佛一生辦學校,辦的有小學、中學、大學,有研究所,小學畢業了,阿羅漢是小學畢業。我們人天跟他相比,他自在,他有智慧,我們望塵莫及。他要跟菩薩兩個比,他就差很多,菩薩比他高,阿羅漢得的是清淨心,菩薩得的是平等心。平等心好,平等心沒有分別、沒有高下,上面跟佛菩薩平等,下面跟六道眾生平等。再上一層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法身菩薩,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不但明白,他能掌控,他能得受用。菩薩明白一些,不能掌控,到法身菩薩能掌控,這裡面得大自在。所以經上講,「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這個相牽,今天科學裡面講的,科學也有個名詞,糾纏,今天科學名詞叫糾纏,此地叫相牽。所以「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業力一定有果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謹慎。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明不思議」: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
不可思議的造作,它的影響你知不知道?阿難沒有回答,沒有回答就是他不知道。佛接著說:
【汝身果報。不可思議。】
『果報』,據《箋注》裡面所說的,果報是指過去所行的善惡,感得的結果與回報,叫果報。因果是一體。「若細區分,則吾人今日所遇之境界,由於過去世中所造業因之結果」,這是果。我們這一生所受的,是前世所造的;這一生所造的,是來世所受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現在跟從前不一樣,從前確實是講來生後世,現在的果報甚至這一生做的這一生就感果,與過去世不相干。我們舉個例子,貪污,這是惡業,造作的時候以為沒有人曉得,不定什麼時候被拆穿,人家一舉發,法庭一調查是真的,就得判刑,那判刑就是果報,財產被沒收,自己要坐牢,自由都失去了。果報就在眼前,讓我們自己看到了。
現在這個地球上的人,跟上個世紀不一樣。中國人講甲子,一個甲子六十年,六十年前這世界很可愛。我們那個時候到台灣,從大陸到台灣,台灣的人口總共六百萬人,不多,人與人之間很親切,確實人都有推己及人這些道德觀念,互助,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真誠,上街上買東西貨真價實,沒有假的。現在連醫藥都有假的,你說怎麼得了!現在人都騙人,完全考慮到的是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死活。所以倫理道德沒有了,因果也不相信,以為自己很聰明。這種造作,果報會現前,什麼果報?災難。你看現在災難特別多,五、六十年前沒有,很難得聽到哪個地方災難,現在這麼多。社會的動亂,人與人之間,所以有人告訴我,現在人是假人,沒有真實話,都是欺騙人,欺騙成為時尚,你怎麼辦?佛法裡面講,那就是災難會現前。我們相信,科學家相信,為什麼?境隨心轉。
地球上災難能不能化解?在理上講,能。怎麼化解?人把念頭轉過來,不自私,不欺騙人,把倫理道德找回來,地球上災難就沒有了;地球上充滿正能量,負能量都消失,災難就沒有了,真做得到。我記得在二O一O年,世界上有一些科學家在澳洲悉尼辦一個論壇,裡面有一天,這一天專門就討論一個專題,馬雅災難預言,就是二O一二,討論這個預言。總結,是美國一個科學家布萊登,他是個量子科學家,他結得好,他說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二O一二的災難可以化解,講得一點都不錯。他所依據的理論,就是物質現象是受念頭控制的;念頭變了,物質現象就跟著變了。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講「相隨心轉」。過去有人說,中國有些人相信風水,這些游山玩水的人說,天下最好的風水都被佛跟道掌控去了,為什麼佛的寺廟、道家的宮觀都是風水寶地?所以他們有人問我,是不是這些出家人、道士都懂得風水?我回答他說,我說不盡然。為什麼風水那麼好?他們人心好,他們持戒,守戒律,每天誦經、講學、修行,心好、言好;天天拜佛,行好。所以好人居住在這個地方,三年,這個地方風水就變好,不好的風水都變好了。如果說這廟裡人,住的人都叫他走,找一般世間人到那裡去住,三年,那裡風水全變壞了。這就是境隨心轉的道理,現在這是科學上的問題,絕對不是迷信。
佛在這裡給我們說明,我們的果報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學佛,要學跟佛一樣的想法、一樣的看法,心同佛心,念同佛念,言同佛言,行同佛行,無往而不吉利。諸佛菩薩,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我們看古聖先賢留下來這些著作,跟大乘經對起來看,我們會發現,中國古聖先賢是佛菩薩再來的,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是這個境界。他們會教我們,你只要認真學,得到的是什麼?第一個,身心健康;家庭和樂,工作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真能做到。現在這個社會動亂,災難頻繁,根本原因是什麼?倫理道德沒有了,人與人的關系亂了,亂成一團,道德教育沒有了,人作奸犯科到處都是,社會動亂,全都是教育出了問題。今天教育只有科技教育,科技屬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沒有了,物質文明再好,免不了災難,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英國湯恩比博士,他過世是一九七五年,那一年他八十五歲。他晚年,就是八十歲以後,曾經三次到過日本,接受訪問,也留下不少的資料。我們看他晚年這五年的言行,菩薩化身。一生最關心的一樁事情,如何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經歷過第一次大戰、第二次大戰,二戰最後是發明原子彈結束的,他對這個憂心忡忡,如果地球上要爆發第三次大戰,他說那是人類愚癡到極處,是自己毀滅自己,核武戰爭沒有勝負,同歸於盡。如何能化止,能禁止、能化解?他就想到中國的三代。他對中國歷史有很深的研究,中國史學家都比不上他。他說要用三代的方法,三代是夏、商、周,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夏商周三代總共是一千八百年,學它什麼?學它統一。夏商周不是政治統一,不是軍事統一,也不是現在所說的經濟貿易或是科學技術,都不是,文化統一,文字統一、文化統一,所以夏商周出現盛世。所以他就想到,這個地球上需要文化統一。
文化統一,誰來統一?他一生的研究,他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他把世界的文化分成二十幾種,最優秀的是東亞文化,東亞文化的主是中國,他說還有三個衛星,韓國、日本、越南。這三個國家跟中國往來,可以推到戰國的時代,孟夫子在世的時代,中國歷史上有記載,就開始往來了。這三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化,全是中國的文化,而且這三個國家在二戰之前用中國文字,韓國沒有文字,完全用中文;越南也是完全用中文;日本有他們自己平假名,有這個發明出來,但是他們的文字裡面用漢字用得多,我們不懂語言、不認識日本字,從漢字裡面能看出它的意思,因為它漢字比例很大,差不多一半以上,現在是愈來愈少了。這四個國家能團結起來,可以領導全世界。
漢字,希望漢字變成世界文言;不是語言,語言不變;文言,就是書寫的文字。所以現在國際上提倡漢學的人愈來愈多,漢學熱。英國在歐洲帶頭,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都開漢學課程。我聽到這個信息很歡喜,所以我就想到英國看看。湯恩比他們心目當中,這個漢文,中國文字是古代的文字,不是現在的簡體字;是文言文,不是白話文。這些歐洲學者有眼光,所以他們熱衷,中國將來要強起來,大家都在學中文,學北京話、學簡體字,准備跟中國往來。但是中國的國寶是漢字跟文言文,這是中國的國寶。中國在這個世界上幾千年,它還那麼興旺,它不衰,它沒有被消失,靠什麼?就靠漢字、文言文,就靠這個東西,這個東西統一中國這個民族,統一這個國家,統一亞洲這麼大的地區,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趁他們有漢學熱,提醒大家,漢字重要,文言文重要,希望他們辦漢學院,培養老師,能夠教漢字、教文言文的老師,比什麼都重要!
中國人最了不起的,是智慧、是倫理道德。聖賢的這些智慧、學術在哪裡?都在《四庫全書》裡頭,這是寶,你學這個東西,受用一輩子,而且這個東西可以傳到千年萬世,不會改變。有個例子,就是佛經。佛經從漢到唐,大量的傳到中國來,中國人用我們自己的漢字文言文來翻譯。翻譯完成之後,諸位有沒有想到,原本梵文的佛經連一本都找不到,在中國沒有了。我為這個事情找過方老師,方東美先生,我說為什麼沒有把這些梵文典籍留下來?老師笑笑告訴我,用不著了,我們翻譯的正確,意思沒有錯誤。文字,中國文字比梵文更好,梵文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頂多不過是二、三百年,說話語音變了,那個文字看不懂了,會被淘汰掉;翻成中國文字,再傳十萬年都不會改變,這個有價值。所以世界上任何國家民族的典籍,如果要准備留給千年萬世,之後的人都能看得懂,一定要用文言文來翻譯,它才能保得住。全世界只有這一家,沒有第二家,任何文字都不能跟中國漢字文言文相比,這是智慧,真實智慧。這話說得有道理。
佛教是異族文化,不是中國的;異族文化傳到中國,中國人心量大,沒有把它消滅,還把它發揚光大,還用這麼多的人力把它用漢字文言文寫出來,讓它永遠不會改變,千年萬世傳給後人,這是中國人的心量,這是中國人的愛心。所以中國人領導全世界,以文化,每個國家的這些文化將來都會寫成文言文,都能夠保存到千年萬世,這是別的國家人做不到。別的國家人,我很優秀,你們不如我,把你消滅了。中國人不會,有歷史為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人沒有欺負過別人,沒有傷害過別人,沒有占人家一寸一尺土地。跟人往來,總是接受人家的少,付出給別人的多;中國人講求禮尚往來,回禮一定比他送給我的多一點,這個交情才厚道。
所以這是佛給他講的這個開示,舉他身體,最貼切的,你身的果報就不可思議。我們看念老的注解,「果報者,據《箋注》意,果報指過去所行善惡,感得之結果與回報,故名果報。本為一體。若細區分,則吾人今日所遇之境界,由於過去世中所造業因之結果,是名果」,這有因有果。「又對應於造業之緣而報者,名為報」,有果有報。「正可生果之物曰因」。助是幫助的,「助其因而促使得果者,名曰緣」。下面舉比喻說,「譬如米麥之種子,因也。農夫之耕耘與雨露之滋潤等,緣也。今年米麥之成熟,是以去年米麥為種子,故對應於去年之米麥,則是果。對應於去年之農夫與雨露,則為報也」。「不可思議者,超情離見,非眾生思惟語言之所能及」,這個裡頭的細節,我們的語言很難講清楚,我們思惟達不到,你想像不到。什麼時候才能完全通達明了?你要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一定的程度,豁然開悟,你就全通了。這就不能不讀書,讀書是修行,讀書的功德無量無邊;這要讀中國書,要讀中國古書、要讀經典,才會有這種效果出現,這是真的。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他做榜樣給我們看。他十九歲出家,他是王子,出家代表的是放棄王位的繼承權,他不做國王,放棄宮廷裡面富貴的生活,放棄了,他去做個苦行僧。年輕好學,印度在那個時候是地球上宗教之國、哲學之國,印度所有的學派、宗教他全學過。學了十二年,三十歲,他感覺到所學的這些東西解決不了問題,於是放棄,不學了,放棄了。到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大樹底下入定,今天講的禅定,他入定。晚上,看到天上明星,豁然開悟。這是什麼?向外面學,是知識,知識有局限性,知識還有後遺症,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所以它不能解決問題;佛求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定來。禅定是一念不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他能夠把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一般講就是大定;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最高層的定功,他從這裡開悟了。悟了之後,一切都明了。他從事教學,三十歲教學,七十九歲過世,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講這麼多的東西,誰教他的?他所講的,超越印度所有宗教,也超越所有學派,沒人教他。
中國唐朝出現一個惠能,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根性很利。是個樵夫,苦力,每天上山去砍柴,挑到城市裡面去賣。這個行業,抗戰時候有。抗戰時候,我們有時候住在城市裡面,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燒飯的時候要燒柴火,所以專門有這些年輕人,上山砍柴來賣的。都是家庭環境不好的,做這個行業,賣了之後買一點米、買點油鹽帶回家。每天都要砍柴,每天都要挑水。有專門挑水賣水的。水從哪裡來?護城河的水就很干淨,就能吃。那個時候,水溝裡面的水、稻田裡面的水統統都很清,裡面都有小魚在裡頭,很干淨,沒有污染。所以他們挑水就挑河水,長江邊上挑江水,專門搞這個行業的。惠能大師,偶然之間,柴賣掉,錢拿到手了,離開的時候聽到有人在念經。那個時候的窗子是紙糊的,沒有玻璃,聲音能透進,看不到,內外看不見,聽到聲音。他一聽就懂得這意思很好,等裡面的人念完,他推門進去向他請教,你念的是什麼?他聽懂了,跟他兩個討論這段經的意思。這位居士很佩服他,知道他有這麼好的根性,年紀又輕(那個時候二十四歲),就勸他,你應該到黃梅親近五祖,那是一個大德,你跟他學,你會有成就。他家裡還有母親,母子兩個人,父親過世了,他是個獨生子,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他要走了,媽媽怎麼辦?這個居士很難得,送他十兩銀子。那十兩銀子很大了,足可以過一年都不止,還有一些學佛的同學幫助他照顧他母親,這他去了。
在黃梅八個月,八個月干什麼?干老本行,舂米、破柴,干這個。真正有覺悟的,五祖跟他兩個人,沒有人知道。五祖知道他快成功了,就公開徵求,大家寫偈子給他看;他要傳法,寫一首偈子來看,如果真的見性,衣缽要傳下去。三天沒有人寫偈子。那時候他的大弟子神秀,神秀心裡想,大家不寫,因為我在,我要不寫沒人寫了,所以他就寫一首偈;又不敢送給五祖,怕五祖見笑,貼在牆壁上,用這個方法。這首偈很有名,「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大家看了,歡喜贊歎,五祖看了也點頭,告訴大家,依照這個修行會得好處。這個事情傳到碓房,惠能說,我也要去拜一拜,有這麼好的偈子,我聽了很歡喜。他去拜一拜,不知道路在哪裡,貼在什麼地方不知道。從這句話我們就了解,惠能是個老實人,叫他在碓房裡舂米破柴,他八個月就在那裡,他寺廟裡頭都沒有去轉一圈,沒有去看一看,老實,這就是老實人,心定,不散亂、不好奇。別人把他帶去,看了,拜完之後,他說他也有一首偈,他不認識字,不會寫字,請人替他寫。就有個人代他寫。他把神秀偈子改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一寫出來之後,大家都驚起來,通常沒有人瞧得起他,居然能作這麼好的一首偈。五祖聽說了,趕緊出來把它撕下來,告訴大家,沒見性,不要張羅,沒有見性。
下午五祖巡寮,巡寮就是整個寺廟看一遍,到處看一遍叫巡寮,實際上就是找惠能。因為找惠能,目標太顯著了,用這個方法大家不知不覺。到碓房,看到他舂米,就問他,米熟了沒有?他說熟了,早就熟了,「猶欠篩在」,還沒有篩。這個話裡頭有話,五祖問他是不是開悟,明心見性?問這個。他說我早已經見性,沒有人給我做證明。五祖的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沒有人知道,他曉得,三更,到方丈室裡去找他去。晚上三更,真去了。推門,門裡頭沒有拴,一推就開了。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徹大悟。他用五句話,二十個字,那就是他的畢業論文,就是他傳法的文章,「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說行了,別說了。到這裡五祖把他止住,衣缽傳給他,叫他趕快走。為什麼?有人會爭衣缽,有人不服氣。神秀不會,但是神秀那一幫人會,擁護神秀的有五百多人,他們怎麼肯?所以叫他趕快躲起來藏起來,別讓人知道。躲到獵人隊裡十五年,十五年才出來。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最盛的時代,還有這麼多嫉妒障礙,何況現在?
所以我們了解歷史,了解過去的承傳,知道今天承傳不是容易事情。過去這有人,現在找不到人,老實聽話的人找不到。修道的人條件:老實、聽話、真干,有這三個條件可以栽培;沒有嫉妒心,沒有好勝心,沒有攀比心,沒有跟人競爭的心,這個才可以,向內不向外。你看六祖開悟了,什麼經教他全通了。他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無論世出世間一切法,他全通了。所以佛教承傳,要相信無師自通,真通,不是假通,大悟大通,小悟小通。今天小悟都很管事,為什麼?不通的人太多了。不是有學位就通,有學位不通的人很多,我們見過的很多。佛教還有沒有救?答案是肯定的,佛教有救。哪些人能救?要相信古人,要相信祖宗。對祖宗、對古聖先賢懷疑的人,這個人沒救,他沒法子承傳,神仙來教他都沒用。要有真誠心,要有恭敬心,有這兩種心就相應。要用古老的方法,不能用現在的方法。中國古老的方法是培訓一個聖人、賢人、君子,所以中國是聖賢君子的教育,跟佛法是一樣,佛法是佛、菩薩、阿羅漢的教育,不是凡人。完全要靠自通。
中國古人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現在還真有兩個人,依照這個方法去干,干得很有成績。東北的劉素雲居士,她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二十年。就是我們現在讀的這部經,她完全用經文,沒有注解,每天念十個小時,二十年沒有間斷,念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她現在的狀況可以念二十遍,就是這部經念一遍半個小時。初學的人念一遍,生疏,要兩個小時,一年之後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念一遍,我想十三年、十五年就可以半個小時念一遍。所以劉素雲,我估計她現在一天十個小時二十遍,其他的時間一句佛號,沒有雜念,她心是定的,沒有妄想。她不喜歡接觸人。有人請她講經,什麼經她都能講;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所以「讀書千遍」是方法,「其義自見」,目的是叫你自己見,書裡頭的意思自己完全明白了,不要人講。
所以古時候的老師,對學生講不講經?不講經;你要講經,人家不請你做老師,把你趕出去。為什麼?把學生的悟門堵死了,他不能開悟。那要怎麼講?叫學生其義自見的時候,自己覺悟了,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是這種教學法。悟,有大悟、有徹悟、有小悟,這就是人的根性有上、中、下三等。對於領悟能力強的人、記憶力好的人、反應很快的人,這都是可造之才,要幫助他開悟。所以他有覺悟的時候提出來,老師聽了,給他印證,沒錯,你講的是對的,再繼續努力。他再念一年的時候,講的又不一樣,愈講愈深,愈講愈廣。老師是做見證的,所以老師教學不辛苦,喝茶,那時候還抽煙,老師很自在。學生很用功,一遍一遍讀,叫你念一百遍、念二百遍,看你的能力;書整個背下來之後,一天還要念多少遍。就一樣,不是叫你學很多,很多腦子就雜了、就亂了,胡思亂想;叫你只想一樣事情,很單純,只記一樁事情。一通,一切觸類旁通,全通了,這麼個教學方法,外國沒有。
英國威爾斯大學校長,我跟他談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懂,他說確實,東方的這個智慧比西方高,方法不一樣,理念不相同。早年還有個劍橋大學的教授,劍橋我也很熟,他就沒有搞懂。那個時候他去找我,好像是二OO七年,他來找我,那時候緣不成熟,我也沒有意思到英國去。他特地來找我,到香港來住了兩天,談了六個小時,漢學家。我說教學,教學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理念,你怎麼個教法。他問我,我說我沒有方法,古人有方法。他很驚訝,古人是誰?我問他,《三字經》讀過沒有?他會背,四書都會背,都能背過。我說搞教育,《三字經》前面八句話,那是我們中國老祖宗千萬年來教育總的綱領、總的理念。辦教育,首先要肯定「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那個本善是什麼?本善是聖人。跟佛法一樣,佛法教學第一個給你的概念,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你可以成佛,你要立志作佛。《三字經》上這句話跟佛經的意思相通,也許早年編寫的這個人他是佛教徒,他把它用上了。人性本善,本來就是聖人,本來就是佛,性本善。那現在呢?現在不善了。為什麼會不善?被染污了,所以底下說「性相近,習相遠」。性相近,從本性來講是一樣的,大家相同的,但是習慣不一樣了。所以習性,本性跟習性,習性把我們的本性距離拉遠了,本性是聖人,習性是凡夫;中國,本性本善是聖人,習性是俗人。習慣太可怕了!我們從什麼地方去看?從小孩四個月。他不滿四個月,就是小孩出生一百天,你細心去觀察,他不會說話,他動作眼神都是天真,就是本善,你從這個可以能看出來,細心去觀察,你就恍然大悟。中國的教育從哪裡興起來?就從這興起來,「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教的話,慢慢的習性做主,本性就被埋沒掉了,非教不可。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這八句話要緊!
所以學生都是好的。現在老師說他學習不及格,把他開除掉,留班,那是什麼?那是不會教,你怎麼可以捨棄他?因材施教,材有上、中、下三等,教學有上、中、下三個標准。要教他覺悟,那就是專。專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教學依據理念的專。方法呢?「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曉得,那個千遍不是叫你背的,是自然會背,念上一千遍他就會,熟了,自然的,副作用,那不是主。主是什麼?主是禅定,用讀書修定。智慧從哪來的?智慧從定生的;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用讀書的方法修定,至於你記得是副作用,那不是主要的。老師不是希望你會背,老師是希望你得三昧、得禅定。得禅定是什麼?清淨心得到,平等心得到了,就會大徹大悟。這在外國沒有,走遍全世界沒第二家。中國這個老店有這麼一套東西,現在沒人知道了,現在誰會用這個?走在中國,中國人自己都不接受,哪有不學就會的?真有不學就會的,無師自通的。我們走的這個路子,太難了。威爾斯大學校長很了不起,我說這個他能贊成,他不反對我,他說真有。
我們三年到五年當中,有幾個無師真的自通了,不要多,有那麼三個五個,這就給學術界做證明。這個方法是中國祖傳的,與釋迦牟尼佛有關系,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傳的。他沒有老師,他學的那些宗教有老師,學的那些哲學有老師,他的佛法沒老師。惠能沒老師。現在還有一個,剛剛過世沒多久,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通了,他真的大徹大悟,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去問他,他全知道,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的。他一門深入,一句佛號,師父就教他一句佛號。師父厲害,有神通,認識人。傳他這句佛號,告訴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說,不可以說。那個明白是什麼?開悟。雖然是大徹大悟,他保守,他不說。所以這個老和尚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給我們做表法。二O一三年一月走的,一百一十二歲,這個照片是走的前三天照的。一百一十二歲,身體健康,不需要人照顧,每天還在農田裡面干活。一百一十二歲,自己上樹去摘柿子。真有本事,頭腦清楚,一點不迷糊。他的壽命,在我的想法,他沒這麼長,也跟普通人差不多,七老八十。他的師弟八十二歲走的,他的母親八十六歲走的。他的壽命,阿彌陀佛給他延長的。我相信,他念佛九十二年,他跟阿彌陀佛見面不止十次;他到極樂世界去觀光,我相信至少也有十次以上,他清楚,他明了。他有使命來的,告訴我們,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他不騙我們。
這一段,末後這一句,「不可思議者,超情離見」,不是凡夫能夠想像得到,也不是我們語言能夠說得出來的,說不出來。「情」是我們自己一般人的判斷、想法,「見」是看法。到最高的這個境界,只有明心見性的人,他們在一起談話,他們懂,外頭人聽了不懂,不知道他們說什麼。我們遇到不容易,太難得了!所以我這一生感謝老師。我們年輕,不相信宗教,認為是迷信。我年輕時也不例外,老師給我上這堂課,「佛經哲學」,我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懷疑,我向老師請教,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來的哲學?老師告訴,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佛經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在這個課堂裡面才相信,才接受了。接受之後,我很幸運,我就認識章嘉大師,那是個專門搞佛學的。方老師是附帶的,他搞哲學,不過他的哲學最高峰的地方是佛學。他真干,不是假的。我到他書房去參觀過,他書房的書桌上有佛經,從來我沒有發現有一次進他書房裡,桌子上沒有擺佛經的,我就知道他真干,這給我們信心。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