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才是為子孫後代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實際上講的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

  第一代創業的人,往往都是白手起家,艱苦奮斗,兢兢業業,用自己的雙手打下了一片天地,創下了基業;

  第二代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是他們能夠耳聞目睹父輩創業的艱難,所以還能夠在父輩創下的基業基礎上克勤克儉,勵精圖治,使事業不斷地發展壯大;

  第三代,因為他們一出生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沒有體會到祖輩和父輩創業的艱難,所以不僅不知道勵精圖治,克勤克儉,反而還學會了鋪張浪費,驕奢YIN逸,久而久之,就把祖輩和父輩所創下的基業給敗壞光了。

  對於這種變換的人世,那些有智慧的人都能夠留心觀察得出來,明白這與“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有著必然的聯系。據統計,美國只有 30% 的家族企業到了第二代還能夠延續,等到了第三代就只有12%了,繼續往下發展,四代以後仍然能夠存在的家族企業,則只有3%。“酒店老板,兒子富人,孫子討飯”,這是西班牙的說法,“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來自葡萄牙,而德國人則用“創造、繼承、毀滅”來形容家族企業在三代裡的發展情況。

  也許有人會說,在我們的歷史上也有很多有學問、有道德的讀書人,他們的家業不僅僅承傳了兩代、三代,而且承傳了百年,甚至千年。那麼這些人又是怎麼做的呢?這些人恰恰因為能夠洞察“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所以,他們教導子孫要謙卑退讓、捨財不貪、克己利人。

  例如北宋時期著名的宰相范仲淹,他曾經寫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范仲淹小的時候,家境非常貧寒,讀不起私塾,於是他就到一所寺院讀書。在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他只能煮一鍋稀飯,而這稀飯也結成了冰,他將其劃成四個格子,每一頓飯只吃其中兩格子的稀飯,就過著這樣“斷齑劃粥”的艱難生活。古人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就是憑著這樣刻苦努力的學習,他後來考取了功名,並且做了大官,甚至做到了宰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范仲淹並沒有因此就過上驕奢YIN逸的生活。他生活充裕了,又想到還有很多貧窮的人上不了學,吃不飽飯,於是就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興辦義學、興辦義田,照顧了 300 多家的人口。一個人的俸祿養活300多家的人口,可想而知,他自己和家人過著怎樣清寒的生活。如果他自己過得很富裕、很奢華,就不可能拿出這麼多的錢來供養300多家貧寒的人口了。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們勸他說,你現在年紀大了,不如在京城裡選一個好的地方,建造一所花園宅地,這樣年老時也可以在那裡享用啊。但是范仲淹卻說,京中各大官家的園林已經很多了,而園主人又不能自己經常去游園,那麼誰還會不准我去游呢?為什麼非得有自己的花園才能享樂呢?所以,范仲淹一生出將入相幾十年,生活都非常節儉。很多人就覺得他這樣做不是太傻了嗎?太不替子孫後代著想了!其實這才是替子孫後代著想的最好辦法。他的四個兒子都做了宰相、公卿或侍郎,而且個個道德崇高,並且能夠守住父親的遺志,捨財救濟眾人。所以我們看到范家的曾孫輩也都非常發達,到清朝的時候這個家族出了 70 多位部長以上的官員。900 多年來,范仲淹的後代子孫,衍傳已經成千上萬,分布在世界各國,可是,無論何時何地,他們對於那位傑出祖先的教訓,都是謹記恪守,不敢稍有逾越。像1970年出版的台灣《范氏大族譜》,開宗明義第一頁便刊載著由范朝燈先生以正楷恭書的《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谷恩。做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義根。由此可見,范家能傳承家業近千年,並非偶然。(摘自《心態即命運》)


 

上一篇:智渡法師:一切眾生法身是同一個嗎?法身是否是真我
下一篇:信願法師:本願念佛無顛倒事(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