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檔是根據大安法師2006年9月12日講於馬來西亞槟城三慧講堂《念佛法門的原理和方法》的影音所整理的文字資料。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同修:
本人很高興在我們馬來西亞三慧講堂,與大家一塊討論淨土宗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問題,當我坐在這個講堂的時候,自然就能夠回顧到我們的尊敬的竺摩長老,從中國大陸過來,為了推廣佛教,這個褴縷敝履,艱難困苦地建道場、建講堂,這是一種菩薩精神: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要把佛陀的教育傳播到眾生的心田裡面,在我們每一位眾生無明的黑暗當中,點燃智慧的火把,聞思修三慧。
佛教是注重智慧的教育,那麼今天晚上我們的講題呢,對念佛一法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需要我們智慧,念佛一法是不可思議的法門,產生信心很不容易,信心就是般若智慧的范疇。念佛的方法很簡單,但他的原理、機制卻是極為的深奧,如果我們不能從甚深的智慧加以觀照的話,我們就怎麼都很難產生信心,信心不能在內心深處堅固地扎下它的根,我們的行持就會很膚淺,很難堅持下去,那麼今晚上我跟大家討論的這個原理啊,念佛的原理很多,我們談主要的兩點,第一是感應道交、生佛一體;第二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那麼我們先從第一點開始,感應道交、生佛一體。淨土一法,它是以感應為體的,感是我們眾生這邊而言,信願持名為能感,應是從阿彌陀佛那邊來說,他所啟立的四十八大願,由四十八大願流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以及名號光明,是他所應之法。那從應的角度來看,難信也就難信在這個地方,淨土法門是釋迦牟尼佛在一代時教裡面無問自說的,很多經典都是弟子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碰到種種疑問來提出問題,佛來加以宣說,那麼念佛法門是娑婆世界的眾生沒有辦法想象得出來,也是問不出來的,這是佛陀從他的大悲心裡面觀察眾生信心智慧成熟,能夠相信念佛一法,就無問自說和盤托出的。所以佛在《阿彌陀經》,直接向智慧第一的捨利弗提出二有:佛告捨利弗,這個距此世界向西,十萬億佛剎的地方,有一個國土叫極樂世界,彼土有佛,號阿彌陀,然後詳細的介紹西方淨土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依正莊嚴的介紹,是令我們產生信願,信願產生才指出往生的方法、行持,若一日到若七日,阿彌陀佛現前了,那麼這個二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兩種妙有確是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的眾生很難相信,我們在這個三維空間一維時間的四維時空區裡面,我們總認為這是我們唯一的生命形態,對於超越這樣時空的這種淨土,一真法界,我們是沒有概念的,我們是想不出來的,它超出了我們凡夫眾生的這種情見之外,就好像我們這個場地一只螞蟻,螞蟻的世界,他是不了解當下我們人的世界的情況的,我們有這麼多人坐在這裡,還有高科技,還有擴音器,還有種種的佛教藝術的裝飾,螞蟻的世界不了解這個,凡夫的眼界不了解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所以佛就得要去不斷地宣說,不斷地說出這種事情,這個淨土一法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證無上正等正覺現量親證的境界,要和盤托出,要和盤托出就得要讓大家產生信心哪,不斷地說,不斷的熏習,所以在應的這方面,還要講述西方淨土它之所以成立的原理,所以我們簡單的追溯一下西方淨土是怎麼成立的。釋迦本師是這樣介紹的:在不可思議無央數劫以前,這是非常非常遙遠的古代,也是經過多少次這個地球上娑婆世界的成住壞空的這個無數這樣的輪轉之後,我們再把眼光追溯到以前,有一個大國王,捨家棄欲,行作沙門,在世間自在王佛座下出家,聞佛說法,就心開意解,這心開意解就是大徹大悟,然後捨去國王位來出家,成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一出家,由於他是大國王的福報,又有無量的悲心,所以他一出家之後,就發出大的這種誓願,要救度九法界沉淪在變易生死和分段生死這樣的苦惱的眾生,要度盡阿鼻地獄的眾生,所以他就觀察五大劫,五大劫的時間觀察他方世界的情景,建立四十八大願,由這個四十八大願再去修無量劫的行持,大願實現的那一刻,這個法藏菩薩就成為了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全體依正莊嚴就稱法性的顯現在法界,就開始了他廣度九法界眾生的序幕。那麼這個過程,我們看他的原理是什麼呢?正像阿彌陀佛以後向他方世界的菩薩所開示的一樣,“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一個菩薩要建立淨土,首先要證到諸法的空性,一切法的自性空,自相空,畢竟空,空空亦空,要證到這實相,但證到這個實相呢,又不能住在這樣的無為實相,他要有大悲的願力來生起他的菩薩萬行,一個證到實相的佛菩薩,他建立淨土不是為自己,是為了眾生,所以這樣的大悲願力就從實相的空性裡面生起了一個妙有,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稱為第一義谛妙境界相,第一義谛就是空,空性,但這空不是斷空,不是頑空,是由菩薩的悲願生起的妙有,這個妙是不可思議的意思,所有的這個有,現象,事相,當下就是真如理體,是不可思議的,是象華嚴所展示的事事無礙法界,超越時空,一多相即,廣狹相容,事理圓融的,一念可以延拓無量劫,一劫可以濃縮在一念,這樣的一個境界,而這樣的境界,就叫一真法界了,或者叫實報莊嚴土了,他在我們的凡夫的情見之外,卻又跟我們凡夫所生存的現象界產生了密切的關聯,為什麼呢?由於阿彌陀佛建構淨土的第一念發心,就是要救度我們在娑婆穢土的眾生的,當然包括其他的剎土的眾生,從《無量壽經》所展開的這種往昔的歷史來看,這位大國王是在娑婆世界發心的,所以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有法緣。真空妙有,四十八大願十劫以來,就以巨大的磁場力,輻射在我們的當下,滲透在我們眾生的每個念頭裡面,那麼阿彌陀佛所應的那個法,那個淨土,那個名號,那個光明早已成就,現在就看我們這個感了,能不能感通,首先是不是發心去感,所以淨土法門為什麼特別強調信願,就在於這個所應之法,就像一口洪鐘,他就在那裡,你只要撞擊一下就有聲音,你不撞擊,他就沒有聲音,所以這個撞擊的力量是來自於我們的信願,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如果我們信願具足,一感感通了,就像電流過來了,全體的燈管都亮了,如果這個電流它沒有過來,中間有個電阻阻住了,你燈管的質量再好,他也不亮。這一亮就不可思議了,感應道交難思議,但對於這個感應一法呀,是一切眾生很難相信的,也是這個法界當中學問裡面最深奧的,但又確實是非常親切的。我們在東林寺,有一個聰明泉,那是一千五百多年,慧遠大師跟當時的一位大將軍殷仲堪在那個竹林裡面討論《周易》,這個魏晉時期,大部分人都通《周易》,慧遠大師當然也是通的,這位大將軍殷仲堪也是東晉的名士,也是對《周易》很有造詣的,當時殷仲堪就問慧遠大師一個問題,說:“《周易》,易以何為體?”就是《周易》是以什麼為體性?慧遠大師回答:“易以感為體。”《周易》是以感應為體性的,那麼殷仲堪對這個回答非常贊歎,抓住了《周易》的本質要領。我們從易經的《系辭傳》裡面看,這個易有三種意思:從他的體性來看是不易,無有變易的;從他的相上來說,是交易,相交;從他的作用上來看,是變易,它也體現了體相用三方面,從他的體性來看,易的體有幾句話:‘無思也、無為也、寂而不動、感而遂通,天下故也’。啊,這種易之體是無思,就是沒有思維的、思慮的,是超越思維的。或者這樣,無為是不加造作的,無形無相的,寂而不動,寂然不動但是他又靈敏不昧,你一感,它就馬上顯發出來,有感就有應,顯現在它的卦相上,顯現它的爻相上,就把當下的很多信息體現出來,所以易是很神妙的,神就是聖而不可知為神,神妙莫測,但又真實存在,所以正因為天下之至神,就是神妙到極點,才能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這話都要從感應的層面,才能對這些文句要了解,才能了解,如果從邏輯思維,這些話怎麼也不能理解,至神在感應層面,它不疾,就好像跑步,它不是跑得很迅速,它不是拼命,但已經很快了,神速。不行而至,它並沒有行走就已經達到目標了,達到目標地了,這個原理跟淨土一法非常偶合,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那個大悲願力啊,就像那個在法界當中寂而不動的磁場:不可見,不可把捉,離開思維。但是你一感,他馬上通過來,所以你看,為什麼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拿著蓮華來接引,很快,一剎那間,須臾間,彈指間,或者在這個世間低頭拜佛,抬起頭來就已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他有這麼快?距離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地方,那是百億個銀河系啊,你就是用愛因斯坦的接近光速的速度去運行,它也要有一段時間,為什麼彈指間就到了,臨終在定之心就是西方淨土受生之時。這唯有至妙的感應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裡面在一種線性的邏輯思維,你沒辦法去理解的。我有時候,一些居士也問一些問題,問這個,臨終接引啊,這個念佛也得接引,那個念佛人也來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人都去接引,那阿彌陀佛還能忙得過來嗎?你如果把阿彌陀佛看作一個實體性的,忙了這裡就忙不了那裡,那真的是忙得焦頭爛額,也完成不了接引眾生的事,但是你想,連這個世間都有千江有水千江現,一輪月亮都能夠在所有的大江大海,乃至你的一杯水裡面都能顯現出來,月亮都有這樣的功能,難道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和衍生出來百千億個應化身,會那麼笨拙,一個一個跟著跑嗎?應現,而且臨終所顯現的情況也不是說阿彌陀佛趕緊從西方極樂世界實實在在過來,那也太笨拙了,不需要實實在在過來,他是什麼情況?他是四十八大願的第十九願,十九願就是勤修我皆接引願,你只要信願持名,發菩提心,種植諸多的善根,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都會與觀音勢至和淨土聖眾圍繞在這個念佛人的身邊,帶著蓮花、宮殿來迎接這個念佛人往生,這一願是具有這樣的功能的施設,但他成就這個願之後,他這種就彌漫在虛空法界,你只要跟這一願感應了,它就法爾自然的現出了西方三聖來接的情景,不是那個時候西方三聖趕緊過來,就在當下,那麼這裡面感應就是,你說它有沒有實體的,他是沒有實體的,如果心外有一個西方三聖的實體,這是外道的知見,但是你又不能說他沒有,這就是水中月,因緣和合的產物。對這一點,這個《涅槃經》也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個優婆夷非常有信心,就供養這些僧眾,布施藥物,當時有個比丘生了重病,他那個重病呢,需要人肉才能夠治療他的這種病,這個優婆夷呢,聽到之後,自己就在割了自己的肉,切成肉羹,進行供養,這個比丘病也就好了,但是她的割的那塊肉的地方就生起了瘡了,生瘡化膿,就非常非常疼痛,這時候在痛苦當中,他就情不自禁地叫南無佛,南無佛,就在她在這種情況下叫的時候,正在這個靈鹫山講法的釋迦牟尼佛就聽到了這種聲音,就對這個居士生起了大悲心,這一念大悲心生出來,當下這個女居士,這優婆夷就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她面前,手上拿著藥,在她的瘡上來塗藥,這一塗她的瘡就好了。那麼這是感應,釋迦牟尼佛說,這時候他並沒有拿著藥到那個優婆夷那邊去,但是那個優婆夷確實真實看到了,這就是由於佛有一種慈悲善根的力量在這個虛空法界,然而這個優婆夷有她痛苦呼救的聲音,感通上了,就法爾自然地現出這種情景,而且能產生作用,所以我們要體會這種水清月現的原理,阿彌陀佛成就的大悲願力就像這個月亮,我們信願求救的心,就像這個水,這兩個因素一和合在一起,水中月現,但水中月現,你不能說這個月亮是真實的,你要從水裡面能把這個月亮撈的出來嗎?撈不出來,但是它又靈敏不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這是由佛,阿彌陀佛從法身流現出來的應化身,是由於他的慈悲願力在有緣的念佛人身上顯現的一種情景,那麼這種情景就是:一個超越的本質界,佛的力量跟我們現象界,眾生之間的一種互動、一種溝通、一種感應,那麼這種感應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你要說清楚或者預測,那又是不可能的,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彌陀佛上,我能不能往生?好像覺得臨命終時,必須在阿彌陀佛念頭上,或者一定要坐著,或者怎麼樣才能往生,如果一下子搞不好的話,就不能往生。這些從我們凡夫的角度,他提這些問題,他產生這些擔憂,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從感應原理來看,他忽略了阿彌陀佛的力量,只要你平時有信願持名,乃至一晝夜的時間,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一定會兌現他十九願的力量,他會有種種善巧方便,他有種種神通力量,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要有這種信心。但這種信心很多人還是建立不起來,為什麼建立不起來,他還是從對感應道交難思議這個本質點他透不過去。有時候我會跟他舉一個例子,這個出自《印光大師文鈔》,在他78歲那年,有一個夢庵居士,到報國寺去,見印光大師。他請教了一個問題——他不能解決的。說:當地發生了一個車禍,這是他當地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事情。那個客車裡面坐了四十幾個人,司機呢是夜行開車,不小心就從那個山路上沖到了那個水裡去了。四十多個人包括這個司機,都遭受滅頂之災。那麼,第二天很多人就去救,去營救。結果發現江邊岸上坐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大家就問,你是怎麼回事?她就是坐在這個車上的乘客。她坐在這個車上,其他人都死了,她怎麼一個人坐在岸上?如醉如呆,大家問你是怎麼到岸上來的?她說不知道,問什麼她都不知道。但是她確實是到岸上了,身上還沒有濕。這個事實大家都很難去理解這個事。當地報紙都作為一個奇聞進行報道。這個居士就把這樁事情來問印光大師,到底怎麼回事?在場的還有其他人都聽到了,當時印光大師倒沒有怎麼回答她,於是旁邊人都說:“哎呀,真奇怪,真奇怪。”奇怪、奇怪得不出一個答案出來,就回去了。回到寮房,在傍晚的時候。印祖就讓侍者給他帶去一個紙條,印祖寫了幾行字,這幾行字大概是這樣的意思:此女人命不該死,蓋是佛天鬼神,在她上車時,便把救她的方法預先准備好了,想必如是。這寥寥幾語包含意味無窮呀。一個人,這個如果宿世有很大的善德,她不應該在這種遭受共業裡面,她可能有她特殊的別業,她不該死。不該死說明善神佛天鬼神,佛就是佛菩薩,天就是天人,鬼神,就得要幫助她,要救她。要救她因為這些佛天鬼神知道這樁事情肯定要發生的,因為佛天鬼神他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概念。他有宿命通,所以知道這樁事情。知道這事情那麼在這個車沖到水裡的時候,她自己是絕對沒有辦法來拯救自己的,這是共業嘛,都要沖到水裡去。然而這時候佛天鬼神他有力量,就被一股力量把她揚到車外去了,揚到岸邊上去了。世間的很多因果都是這樣的一個原理。你看那個世間的善人,還有佛天鬼神預先把他救助的方法准備好了,把他絕對不能解決的問題給他順當的解決了。那你說,法藏菩薩五大劫的思惟,無量劫的積功累德,就是要拯救每一個眾生的,解脫生死輪回苦難的。而輪回緊急關頭的生死關頭,我們是最容易這種神識呀、昏迷呀,無量劫的惡業種子在沸騰的時候,是最容易被業力牽到三惡道,六道裡面去的時候,這時候也是最需要佛來幫助的時候。難道阿彌陀佛還沒有一種預先把幫助這個眾生的這種方案實施好的能力嗎?我們認為哪怕非正常死亡,火災、水災、病災、被人殺死,好象認為橫死,但是眾生業力的種種死亡,在佛菩薩的眼裡都是正常的。他也知道你在什麼時候要走,所以一定會給你施設讓你穩妥往生的方法,這就是不可思議。就在這張紙條上,印祖還用很平淡的語言講述了一個事情:說這個民國十幾年的時候,山東有一個寺院,建成以後開光,開光就來了很多人,開光慶祝呢就請了一個戲班子唱戲,讓很多人都去了。其中有個居士,他帶了一個小孩,也去看大戲,到寺院裡面,他看到那個旁邊有口井,這個小孩坐在那個井沿上,噗通一下掉到水裡去了,掉到井裡去了。這下大家就慌了,這個做父母的趕緊馬上派人用那個竹竿,用等等就打撈,這一下去一點反應都沒有,那個井水並不是很寬啦,但是沒有感覺,沒有人,打撈了很久,沒有下落。沒有下落,這個做母親的就很傷心了,你看帶了一個小孩過來結果掉到井不見了,打撈也沒辦法,回到家裡,回到家裡一看讓她感到非常吃驚的是,她的兒子睡在床上呢,在睡覺,睡著了。全身都是濕的,她一看這個就很驚喜呀,所以在那口井旁邊蓋了個亭子,立了一塊碑叫‘聖井’。寫了‘聖井’兩個字。那個拓片呢還送給印光大師,印光大師讓報國寺的當家師放在那個,一個地方掛起來。那收了之後印祖告訴他,此事你去解解這個夢。這個夢庵居士他也解不出來,夾在書裡面以後他一直也沒有去思惟這個問題。那為什麼這個小孩全身都是濕的,躺到自己床上的呢?這是我們現在的科學知識所能解釋的嗎?但是他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事情。所以這個念佛一法,他的信心是需要這樣的一個悟性的。是要對阿彌陀佛的那種不可思議的大悲願力的決定的相信。我們都生活在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把我們托起來,我們凡夫眾生的每一個行為阿彌陀佛都看的到,我們的每一句話,阿彌陀佛都聽的到,我們每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都有他心通都知道。所以這個感應,雖然很深奧,雖然不可理解,但是他確實跟我們非常親切的,親切到什麼地步呢?他就在我們的念頭裡面,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在我們凡夫眾生的每一個念頭裡面,所以我們的一切,阿彌陀佛在他的五眼圓明的這種狀態當中,了了知道。就象《金剛經》裡說的,一切眾生舉心動念,如來悉知悉見。既然彌陀對我們的舉心動念都悉知悉見,而且我們每個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如同獨生子女,所以他對我們的救度,這種穩妥性、這種不可思議,我們要有信心。不要老是站在我們自己的這個角度,去考慮很多事情,凡夫眾生的知見都是錯誤的。那麼,換一個角度,以佛的果地上的智慧、力量、威神、神通,來反觀救度眾生的這種情況,它是很容易的。所以往生一法他確實是容易往生。就象永明延壽大師所說萬修萬人去。但是可能會出現,往生不了的情況,往生不了的情況不在阿彌陀佛那邊,是在我們自己這邊。在哪裡?就是懷疑。這個懷疑就是電阻,阻住了這個電源的過來。所以我們修念佛一法,通過聞思修三慧,是要解決信心問題,聽聞佛法,聽聞淨土五經一論聖言量和中國淨土宗祖師的思想,這個聞,耳根聞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我們自性的‘圓、通、常’的這種智慧顯發出來,用這個智慧來觀照淨土一法的事理因果性相。思就是要思惟,思惟這個淨土法門,從阿彌陀佛發願建構淨土,以及西方淨土成立之後揭開廣度九法界眾生的序幕,在法界當中,自古迄今多少往生的例子,以及種種現生和臨終種種瑞相。淨土法門的種種瑞相,也是感應道交的產物。異香滿室,為什麼會異香滿室?由於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寶香彌漫的剎土,他是由種種珍寶合成的種種的景物,每個珍寶裡面又羼雜著百千萬種香味,這些香味彌漫在極樂本土,同時彌漫到十方世界,這個香,是阿彌陀佛的法身香,五分法身香。所以令他方世界的眾生以及本土的往生者,聞到這個香味都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都能降伏煩惱,得種種柔順忍、音響忍乃至無生法忍。所以由西方淨土寶香彌漫,所以念佛行人透過這個名號,名號就是我們這個現象界的眾生跟西方極樂世界進行溝通的一個媒介。這個媒介一溝通,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的異香,就會透過這個名號的通道,光通訊呀,就到了我們這個世界,我想我們很多淨業行人都有這種體驗,當我們念淨土經典念得很清淨的時候,我們抄經抄得很清淨的時候,我們念佛號念得很清淨的時候,會忽然聞到一股異香。而且這個異香呢,哪怕你房間並沒有燃香,但異香你聞到了,而且不是這個世間通常聞到的香味。我想這種體驗很多人會有,這是感應。還有見光,見光這是阿彌陀佛十九願,也是臨命終時接引阿彌陀佛全身會放光,或者白毫放光,或者手放光,來注照在這個念佛人的身上。還有帶著蓮華,還有七寶宮殿,它都是能放光的。這種光一放過來,他就不是我們這個世間的業力感招的日月星三光,乃至於我們現在近百年發明的所謂電燈的光耀,這些光都不能在這種我們神識出離之後有什麼感覺的。唯有這個法性的光,阿彌陀佛放出的是清淨法性的光,它對我們才會產生很大的作用,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如入禅定,意不貪戀,心不顛倒。這樣的一個心性當中的平和的禅定的狀態,不是說我們自己有這個功夫的,這是阿彌陀佛臨命終時放光注照令我們有這種心性的平和。然而這個光明裡面,一切我們的內在的魔,五陰魔,還有外面的天魔,他都進不來。在這個光明裡面,沒有時間的概念,沒有空間的概念,這個光明裡面,娑婆和極樂就在同一處。大家注意看《無量壽經》在後半部,當釋迦牟尼佛講述完了西方淨土依正莊嚴三輩往生的方法,以及娑婆世界五惡五痛五燒的情景之後,就告訴阿難,你想不想見阿彌陀佛?當然阿難很想見,就告訴他見的方法:你就面西合掌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頂禮。那麼阿難就馬上拜下去,一拜,一抬起頭就見到阿彌陀佛,如黃金山,放出金色的光明,一切鐵圍山、須彌山,包括六道的境界,畜生、惡鬼、地獄的境界,以及天道的境界宮殿就在光明當中完全開辟,都顯現在光明裡面。大家注意看這段經文,我們看不到惡鬼,看不到畜生,看不到天界的宮殿,然而佛光裡面全都看到了,這是為什麼?這是阿彌陀佛的光明有把種種維度的空間打開的功能。讓它就在一處,所以任何顏色的地方,阿彌陀佛光明一過去都是金黃色,同樣一種顏色。所有的聲聞菩薩的光明,天人的光明,在阿彌陀佛光明面前全都不顯現,猶如聚墨,所以整個的就像滉漾的大水,都是彌陀的光明。那麼就在彌陀的光明裡面,注意看這經文啊,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情景,諸往生者的菩薩的情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些與會者看,看得一清二楚,就好象拿著一面鏡子看自己面相一樣的清楚。然而西方極樂世界天人,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看娑婆世界也同樣。但是如果阿彌陀佛把光明一收,大家又看到的是娑婆世界的坑坎、沙礫、高山峻嶺的娑婆世界了。所以佛的淨土,菩薩的淨土、天界就在當下,他只是時空的不一樣,這是眾生的業力不一樣,只能看到跟他相應的時空的情景。那麼我們了解這個真相,它是告訴我們,佛菩薩的這種境界,到我們這兒來是沒有隔離的,他可以通過來,問題就我們凡夫跟佛的溝通,本來也是沒有障礙的,是我們的懷疑,是我們的業障,不隔自隔,自己隔開了,那麼隔開了我們就要透過信願的力量,在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的加持下,來把這個空間的這種隔閡打通。這一打通,馬上我們這一念心就能夠顯現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淨土經典說,我們在娑婆世界至心念佛,發心念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華長出來,這蓮華寫上你的名字。你看這是不是很神妙啦。但是要至心了,我們至心信願的心就穿過去了,在西方極樂世界了,所以我們信願持名,不僅在莊嚴我們娑婆世界,同時也在莊嚴極樂世界,我們信願念佛的功夫,越精勤,那朵蓮華綻出的光色,就越燦爛。如果我們退心了,後悔了,這個蓮華它也會枯萎。所以這個一念心性是很不可思議的。從這裡面理解感應。
那麼一般來說感應有四種:顯感顯應、冥感冥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它有這四種。這四種是談我們宿世的善根和今生的情況。顯感顯應就是我們今生信願持名,阿彌陀佛當下來給我們感,來給我們加持。那麼顯感冥應,我們至誠去念,阿彌陀佛暗中來我們加持,自己不會知道。就象普賢菩薩所講,能夠奉行普賢願王的,普賢菩薩都會騎著六牙白象,來到這個行人面前摩頂加持。那麼他心清淨能看到這個情景,但業障深,即便來了他也看不到,看不到普賢菩薩也很慈悲,你看不到我也會跟你摩頂,暗中來加持你。那麼我們信願持名,業障重,看不到阿彌陀佛在加持我們。那麼,冥感顯應,就是我們宿世曾經有過信願持名的善根,今生並沒有去念佛,但是宿世的善根的熏習的延續,也能夠令阿彌陀佛對我們進行加持,佛菩薩加持。你看為什麼有些不信佛的人,忽然他夢中夢到阿彌陀佛了,夢到觀世音菩薩了,這就是這個道理。他今生他沒有信,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宿世他沒有信呀。我就聽到一位企業家,他信佛就是什麼原因呢?他原來不念佛,結果有一天晚上做了個噩夢,噩夢有人追著他殺,追著他殺,他就在夢中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真的見到了阿彌陀佛在夢中。所以他醒來覺得很奇怪,很奇怪最後他由於這個因緣他就信佛了,他就念佛了。這就是他宿世有,冥感顯應。那麼還有冥感冥應,你宿世有這樣的善根,阿彌陀佛也在暗中給你加持。讓你想做壞事由於阿彌陀佛加持故壞事做得不那麼嚴重,你原來想殺人,這時候一念善心起來可能原來准備用刀刃來殺人,可能你就轉來用刀背砍一下人算了。當你做善事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加持,那你原來只是謀劃謀劃,口裡說說,沒有行動,阿彌陀佛一加持,馬上讓你行動起來了,這是這個冥加。所以我們看我們的一切,其實眾生的一切行為他都生活在一種大的感應的狀態當中,阿彌陀佛是用四十八大願,用淨土法門,用西方極樂世界,用彌陀光明,來給我們提供一個所應的淨緣,是讓我們建立一個信願持名,淨業三福能感的這樣的一個心理基礎。如果我們不能建立這樣的能感,實際上我們就有其他的感,我們一念的悭貪,我們感到哪去了,感到惡鬼道去了;我們一念的瞋恨,感到修羅道去了。法界當中他所應的也很多。蕅益大師曾經講過這麼一個公案:說有一個大盜,就是偷盜的大頭目——江洋大盜,作惡多端。政府都在注意他,准備要對他下手。這時候他一看情況不好了,他就忽然變成一個大善人,開始來念佛了,其實他是假的,他做成一個大善人的樣子,吃齋念佛。這一吃齋念佛呢,他也由於偷了很多東西嘛,他也就布施呀,又吃素呀,又念佛呀,他的原來那些跟他偷盜的那些人,也跟著他一塊,我的頭目吃齋念佛,我們也吃齋念佛吧,跟著他一塊。一塊之後這一念佛,他覺得身體也好了,心裡也安寧了。而且他問什麼事都很靈,好象還有一些預測的功能。他就覺得這個學佛還真不錯啊!你看我這個都是虛假的心來念佛,都有這樣的好處,如果我真的去念佛那就更會好了。他就這樣想,他這一想,還真的就想動真格的了,真的就去進行三皈依,原來吃素還是覺得做點表面文章給別人看,以後他真的就吃素了,堅決吃素,真的按照佛教徒的規范來做。這一做,好了,他這個身體也不見好,原來問什麼事都很靈,結果問什麼事情都不靈了。不靈了他就覺得你看看,就有點怨氣,說是我原來假裝念佛各方面都很好,現在我真心來學佛,還這個樣子。他就怨氣。有一天晚上做夢,夢見什麼?夢見一個大概是那個鬼道裡面的大力鬼王似的,告訴他說你原來假心假意來學佛,我就到你這邊來了,幫助你。你想算什麼,我也給你算得很准;你想治病,我也給你治好,現在呢你不要有怨氣了。現在你忽然發真誠心要學佛了,搞得我都靠攏不上,靠攏不上我就離開了。這樣的一個情況。這一聽他就對他真心學佛,還是踏踏實實做下去,真的學佛,反而使那些邪的東西離開他了。你看我們這世界上,海內外有很多所謂學佛的無論在家出家,他顯得很有神通,很有什麼什麼東西,往往會有些這個情況。所以我們要走在佛教的正道上,正法、正知、正見、正信。那麼這個感應的道理它是很深奧的,但是我們要了解,有時候我也覺得跟念佛行人要討論這些問題,原理性的問題,有時我們也不想討論,你念佛,來了就好好念佛,為什麼要念佛?你好好念佛就好了,為什麼要好好念佛?念佛就好嗎,他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尤其現在的眾生的是要刨根問底,我們還是要了解這些,它對我們建立信心有好處。
然後我們再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土宗理論一個很根本的原則,阿彌陀佛的法身遍在我們的眾生的心裡。我們這一念心確實遍十法界,這一念心安頓在哪個法界,哪個法界就現前。所以我們這一念心要安頓在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上,然而西方極樂世界的法界就會現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就是念佛、觀想佛。那麼我們能念的心就是佛,當然這個心性是無形無相的,他是仗境而生、仗緣而生。你提供什麼緣,它就生什麼心。如果你的境緣所系的是十善業,那你顯現的就是天法界;你顯現的是五常,就是人法界;你顯現的是猛厲的五逆十惡,系緣的是這個,那就是地獄法界。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同時也是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天、是心是天;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所以作什麼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作這個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我們能念的心就具足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持名就是觀像念佛。當我們至心在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就顯現出來了,所以執持名號也是觀想念佛,當我們至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這句名號是佛心,是實相,是無為法身真實智慧。所以念這句名號也是實相念佛。所以我們以後的念頭一定要把它緊緊地系緣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上,二六時中,如本命元辰,不系心在這個名號上,我們一定是在熟悉的五欲六塵的境緣上,五欲六塵的境緣,就是我們輪轉不休的的根本,在我們的內心無量劫以來熏習得非常的熟悉, 現在我們要重新熏過一種了,生處變熟,熟處變生,佛號對我們很生疏,要把他通過系念、稱念,把他變成熟。五欲六塵對我們很熟悉,要通過不斷的觀想它的苦空無常,厭離它,慢慢地使它變得生疏,所以這一念是非常重要的,修淨土法門就是修念頭,我們一天念幾千聲幾萬聲佛號,從早到晚念,一年到頭念,從生到死念,就是把這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念熟。這個熟就在我們阿賴耶識裡面熏習的一個很堅固的種子,力量很大,那麼臨命終時,這個種子力量最大的先出來,所以熏習的彌陀名號的這種種子,就是我們的神識,如箭出弦,自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那麼同時我們了解這樣的原理之後,就得由這個原理生起方法,方法最主要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提出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我們至誠懇切的心,念這句名號,把這個向外馳騁的六根攝受住,攝在這名號當中,眼不看外面的顏色,鼻子不聞外面的味道,耳朵不聽外面的聲塵,意念不向外面跑,都在這個名號上。這樣的至心去念,這句名號是清淨的,我們能念的心是至誠的,它就是淨念,能夠不間斷就是淨念相繼。
那麼這樣的總的原則,我們可以開顯出三個具體的操作:第一個操作就是我們要計數念佛:每天給自己規定一個數量,在這個時代,至少每天要念一萬以上,不能少於一萬聲佛號,念得越多越好,但不能低於一萬聲佛號,一萬聲佛號的時間,就是二個鐘點,有的人說我很忙,我沒有時間,但我們說你是一個借口,你不是真念佛人,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二十二小時都在五欲六塵裡面,讓你二個小時來跟阿彌陀佛通通話,清涼清涼一下,你都說你不行,那是不可以的。古人是三萬起步。若三萬、若五萬、若七萬。現在我們都不敢提三萬了。我們就從若一萬開始,若一萬、若三萬、若五萬,計數念佛。那麼剋期取證,讓我們在一段時間當中,萬緣放下,精進念佛,若一日一夜、若七日、若十日、若二十一日、若四十九日、若百日,這是佛根據娑婆世界這種懈怠放逸的特點所施設的一種方法,讓我們盡形壽去精進,我們很難,但是某段時間精進是有可能性的,那麼我們現在根據《無量壽經》的這樣的一個開示,和我們現代眾生的情況,我們正在提倡兩種剋期取證:第一是十天百萬佛號閉關,十天,一天念十萬,十天念百萬,這一百萬念下來,效果很好。經典當中說,若人至心念滿百萬遍一定往生,我們根據這個來施設百萬佛號閉關。再根據《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下至一日一夜念佛能往生,我們根據這個施設晝夜念佛。這個晝夜念佛是要不能坐不能臥不能睡覺,二十四小時經行,日中一食。所以我們給大家介紹這樣的一個剋期取證的方法,其它的很多我們就不想介紹的太多,因為這些都是在我們在中國大陸,在東林寺制度化的修行方法,跟大家介紹出來共享。
第三個就是念佛音聲的問題,淨土法門是以音聲做佛事的,音聲之道也是不可思議的,音聲通實相。戰國時期有一位歌唱家,叫韓娥。她有時候是鬻歌為生,我們有個成語叫“繞梁三日”,就是講她。她的歌唱出來,離開這個地方,她的音聲可以繞梁三天,這個不是誇張,而是事實,有記載的。她有一次路過一個客棧的時候,大概是有人欺負她,她就以哭代歌,或者以歌代哭,就哀哭。這一哭這整個村莊的人都哭起來了,相對抽泣,三日不食,三天都不吃飯,哭到這個程度,因為她曼聲哀歌,她唱了一段時間她就跑了。這一跑把整個村的人都留在那裡掉淚不已都不吃飯,所以這個村莊,有點頭腦的趕緊把她追回來,你得給我解決這個問題。你走了大家都在這裡都不吃飯的哭,韓娥這時候用曼聲高歌,又唱歡樂的歌詞, 這一唱大家就歡喜起來了,你看音聲具有這樣的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我們淨土宗四代祖師法照大師五會念佛,他可以在山西的並州這個五會念佛道場在念,可以聲音傳到長安的皇宮裡面去。道綽大師的念佛地方,很多人在念,念完之後,離開那個地方,那個樹林裡面還有回音,這都是事實。這是我們清淨心、實相心,展示出來的不可思議的情景。所以音聲之道不能不加以考究。《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音樂之都啊、法音之都啊。他風吹鈴铎的聲音、樹葉的聲音、風吹寶網的聲音以及懸在虛空的樂器自然發出的聲音,都是非常非常美妙的,自然的宮、商、角、徵、羽非常的和諧。裡面內聚著八種格調: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大家注意了,這八個字啊,實際上就是實相的表達,是透過西方極樂世界音聲的特點,展示實相的功德。我們實相就是清淨的、是暢達的、是悲哀的、是光亮的、是微細的、是奇妙的、是和諧的、是高雅的,這是實相。所以我們念佛,雖然我們還是生滅心,還是眾生的污染心,但我們要有趨向這八種聲音的特質去念,念這句名號。我們如果也相似的具足這八種音聲特點,就能跟西方淨土的音聲產生同質同構互動,這一互動也就是感應,如果跟西方極樂世界,音聲頻率特質一互動上了,那麼娑婆世界的音聲就能直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它有這個功能。據記載法照大師的音聲就有這種功能,直接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音聲也可以過來,所以聽那種五會念佛他都能夠開悟,都能夠破煩惱。可惜的是那種音聲傳在娑婆世界傳五百年,眾生沒有這種福德去聽聞這樣的音聲。我們眾生能聽到什麼音樂這都跟我們心性福報有關系。上古時期那些清淨的音聲,那種一奏樂鳳凰啊,各種吉祥的東西現前,這種我們現在都沒有這種感應的力量了。我們了解這個原理之後,我們用什麼心來念這個名號?這裡我想把我們東林寺的念佛的一種格調跟大家做個介紹,我們東林佛號比較深沉緩慢,盡量貫注這八個字: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尤其要把那種哀亮的特點唱出來:悲哀。這種調子念出來我們通過這幾年實踐還是效果不錯。大家覺得比較攝心,能夠把一種對彌陀的情懷念出來。上個月我們東林寺的夏令營,有一百多位來自各高校的這些大學生、研究生們。我們首先讓他們念了三天佛號,就用這種調子念,念到第三天的時候,基本上大部份人都掉眼淚,一掉眼淚呢他就感覺到他跟一種東西溝通上了,互動上了,所以有一百一十個人來皈依,非常虔誠的皈依,有很多營員也說如果沒有三天念佛,你讓他皈依,他還是很有障礙的。所以我們覺得這名號的感通人心的力量,是很不可思議的。有時候我們跟他講念佛法門,你就講得唇干舌燥,他也可能沒有感覺,現在我們有一種很便捷方式,先把他帶到彌陀願海當中去,讓阿彌陀佛料理他,效果還挺好。那麼這種佛號有時候大家可以,我們這種悲哀的調子要有這麼一種憶念:我們把他定為“曠野念佛法”,什麼叫曠野念佛法?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有這個“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我們閻浮提眾生對淨土法門產生信心的一個心路歷程,他的比喻有這麼一個場景,我們曾經把它畫出來,一個東岸就是娑婆世界的修行人,想走向解脫的西岸,碰上了兩條大河,一條瞋恚的火河,一條是貪欲的水河,中間只是四五寸的白道,水漫在這白道上,火燒在這個白道上,水火交煎,所以這個修行人開始很害怕不敢走上去,所以他就想往回走,但後面卻有冤家債主拿著刀要追殺他,那麼他就想往兩邊走,兩邊有惡獸毒蟲要吞噬他,他是面臨著三面受敵,回去回不去,兩邊逃不脫,如果站在那裡也會死路一條,這時候對他來說那種內心的恐懼,求救啊、求救的呼聲,我們就把他處在這種情景稱為是生死的曠野,沒有一個人來救度他的,就在這時候,他聽到東岸有種聲音,發遣他,勸他:“仁者,你趕緊走在這個白道上,就能解決你的生死問題,如果你不走,住下來一定會死”。同時又聽到西岸的聲音,安慰他:“你大膽的走在白道上,我能保護你,不會讓你掉在水火二河裡面”。這個人聽這兩種聲音,才開始走在這個白道上,這兩個聲音,一個是釋加牟尼佛遺教的聲音,對岸聲音是阿彌陀佛呼喚的聲音,這兩種聲音讓他產生信心,他就走在了白道上,那麼我們現在所要表達的就是他在那種絕望的時候,絕望放棄自力,尋求他力救度的時候,但是將信未信,產生信心的那一刻,把那種心情表達出來,我們稱為是曠野的呼聲。這種念法一定要深沉一點,那深沉在生理上,呼吸上,就得要把這口氣吸夠,吸到這種腹部,不能用胸腔去念,然後掌握它的節奏,這種念法,一句佛號走四步,不能隨便走。‘南無’一步,‘阿彌’一步,‘陀’一步,‘佛’一步,中間有停頓,停頓是讓我們吸這口氣,然後四句佛號就是,第一句,重音放在‘南無’上,第二句重音放在‘阿彌’上,第三句重音放在‘陀’字上,第四句重音放在‘阿彌’上,它有這種抑揚頓挫的關系,要唱得哀婉有致,這樣我們就容易攝心,進入這樣的一種宗教氛圍,他就這種聲音就象棉裡藏針,忽然一下把我們的悲心喚醒,我們真的就感覺這個娑婆世界太苦了,感覺阿彌陀佛太慈悲了,他就有種悲喜交集的這樣的一種心情出來,那麼本來我是錄了一張磁帶,是早上錄的,我覺得這個狀況比較好,現在沒有帶來,我就在這裡示范一下。我站起來念吧,要麼這個氣吸不下去。
我唱得不是太好聽,一般早上比較寧靜的時候,可能會進入狀態比較好一些,大概它的音聲的結構,四句一組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把這種方法跟我們了解的這種念佛的原理,能夠比較全面地把握之後,落實在我們的行為當中。這個念佛一法,它是一定要去實踐的,讀經就像讀藥方,念佛就是在服藥,我們每一聲佛號都在跟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四十八大願的願海在互動、在感應,在全攝佛的功德為自己的功德,把阿彌陀佛的五分法身香、慈悲攝受光轉為我們自己心性的這種智慧,這就香光莊嚴了。那麼,聲聲佛號都在喚醒我們的佛性,步步都在回歸極樂的故鄉。我們之所以要唱得深沉緩慢,它也是這個時代對治所致,我們這個時代太快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心裡都很躁,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念佛都是念得很快,念得很快是念不出感覺的,一定要念得深沉,這口氣一定要深。這就像泡一種很好的茶一樣,茶葉如果這個水是一般的水,是自來水,都泡不出那個味道,一定要有泉水,那些喝茶高手還很講究,什麼茶葉要什麼地方的泉水,才能泡出那種味道。所以我們用腹部的丹田的氣去念,就是好像這個水的質量比較好,如果用胸腔的念,這個水就水質不行,所以就念不出那個味道,念不出那個味道,念來念去就像嚼臘似的,所以很多人念佛對他來說是皺著眉頭的,是很無奈的,是念得沒味道的,如果我們是把這個我們能感的這個心跟彌陀名號偶合的很好,那是法喜充滿,那念念都想念,你讓他嘗到了念佛的好處,不讓他念都不行吶,由於他這種快樂是遠遠超過世間五欲的快樂的。所以要把這份法喜念出來,法喜怎麼念出來,還是要感應,感應上了,你就有法喜,感應不上,你就念得很無奈,念得有氣無力,哎呀,這念佛法門不行,得不到好處,我還是修其他的法門吧!他就容易退轉,修其他的法門。那麼我們也希望大家居士,每天從一萬聲佛號念起,每天要有定課,然後有時間,我們馬來西亞也有很多道場,如果我們的道場的住持們,能夠發心給我們的出家眾,我們的在家眾,能提供這樣的閉關的條件,當然更好。萬一沒有,居士也可以在家裡,你把門關起來,把電話關上,相互護關去念。那麼打佛七呢,大家試試這種方法,尤其是念佛的時候,不能隨便走,如果步子隨便走的話,一定是心裡非常散亂的,要有節奏,一句佛號走四步,這是我們在實踐當中總結出來的。原來我們也隨便走,隨便走一點,就是念不好,原來我們也念得很高,很高也不行,不能攝心,而且喉嚨容易沙啞,如果用低沉緩慢的聲音念,你念一天十多個小時,乃至念二十四個小時,他都不累。可能開始聽不是很好聽,但是它很管用,大家可以試一下。好,那麼今天晚上我給大家匯報就匯報到這裡。好!南無阿彌陀佛!
這次來三慧講堂得到我們的法師和居士們的熱情招待,本人表示非常的感恩!同時也自己很慚愧,自己的道德,學問都很低劣,講的不對的地方,還希望諸位法師,諸位居士批評、指正。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