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境隨心轉,是聖者;心隨境轉,是凡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昨天講到自己名聲受損時,理應值得高興,下面繼續分析:

  他樂故我樂,於眾應如是,

  他喜而贊敵,何故我不樂?

  有些人進一步狡辯:“我已經發了菩提心,成了大乘菩薩,別人對我進行贊歎,我快樂並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他產生歡喜心。作為一個利益眾生的人,眾生快樂我也快樂,就像兒子特別開心時,母親也必然會歡喜無比。所以我這種高興,主要是隨喜別人的快樂。”

  對此作者駁斥道: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你也應對天下無邊的眾生一視同仁。因為你發心的時候,並沒有揀擇“凡是贊歎我的人,我就幫助他、利益他”,而是說“凡是有生命的一切有情,我都要暫時賜予他們人天安樂,究竟將彼安置於佛果”。既然如此,你應對所有的人都同樣隨喜,為什麼他人贊美你敵人的功德時,你卻郁郁寡歡呢?你明明說快樂的原因並不是為自己,而是要讓別人歡喜,那別人對你的敵人贊不絕口時,心裡肯定也很快樂,你為什麼不加以隨喜呢?

  有些人一聽到贊歎自己的敵人,除了甜味外,恐怕苦、酸、辣的味道都會出現,臉色也會馬上晴轉多雲。平時在交談中也看得出來,我贊歎某人有功德,如果跟那個人關系好一點的,他就比較認可,一直在旁邊隨聲附和;如果跟他的關系勢同水火,要麼他悶悶不樂,根本不吭聲,要麼立刻站起來反對:“你這樣贊歎是不合理的,他這個人如何如何壞……”自己的敵人被贊歎了,有些人就特別不舒服:“這個人居然受了表揚,簡直氣死我也!”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以菩薩的愛心來對待,很多矛盾沖突、包括心裡的小疙瘩,都是可以逐漸化開的。有些人特別恨別人,有時候真正分析起來,應該說理由很小,就是因為他自己修行不好,總把別人以前說過什麼、做過什麼牢牢記住,久而久之變成一塊“心結石”,若沒遇到有善巧方便的良醫,很有可能逐漸化膿,最後發展為絕症,陷入不可救藥的境地。

  所以,矛盾在很小的時候就要盡量化解,尤其是發了菩提心的人,若經常對一些小事耿耿於懷,永遠對別人恨之入骨,那不是大乘佛子的行為。別人對你做了再大的幫助,你可能當下就忘了,也沒有想去報恩,但為了一點小事,報仇之念始終放不下,這就是凡夫愚者的法相。要知道,以牙還牙的行為,是一種世間人的傳統,在大乘佛教中根本沒有容身之地。

  還有些道友發生矛盾後,兩個人表面上雖然已做了忏悔,說自己心裡不記恨,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心裡還有很多傷痕沒有愈合,只不過是形式上敷一個泡沫而已。作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要對所有的眾生充滿愛心、平等對待,千萬不能因為某人對我如何如何,就一直記在心裡、恨在眼裡,否則跟世間俗人沒有任何差別。學習佛法的收益,關鍵在於自己的行動,倘若行動上比以前有所改變,這才是真正的受益匪淺。

  故我受贊時,心若生歡喜,

  此喜亦非當,唯是愚童行。

  因此,當我們受到稱贊時,應觀察自己的心是不是陶醉在歡喜的境界中。凡夫人都有這樣的習氣,受到挖苦誹謗,心裡實在受不了,連吃飯睡覺都不香;得到贊美榮譽,就飄飄然忘乎所以,歡喜之情無法控制。其實贊歎令我們心生歡喜,完全是特別耽著自己所引發,真正用智慧來觀察,並不值得如此。

  前面也分析過,贊美的聲音無有實質,也沒有心識,純粹只是空谷聲般的無情法,對這樣虛幻的詞句,有什麼可讓人高興的呢?如果值得高興,就像昨天所講的一樣,把贊歎詞錄在復讀機裡,整天放給自己聽,那快樂可以一直伴隨著你。但是這有意義嗎?凡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誰都不會這樣做。現在有些人很喜歡吹捧人,一見面就對你贊歎不已,別人也覺得非常受用,然而懂道理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詞句對今生來世均無實義,假如為此而沾沾自喜、歡喜若狂,就像愚童得到玩具特別高興一樣,完全是一種幼稚無知的行為。贊譽美名猶如沙屋,若為此而洋洋自得,完全是一種愚癡的表現,對智者來說,“有德何須他人贊,無德贊歎有何用?”

  一般來講,境隨心轉,是聖者的境界;心隨境轉,是凡夫的行為。我們凡夫人的心,有時隨色法而轉,有時隨聲音而動,有時隨香氣和味道而搖擺不定。但對有修行境界的人來說,外境中不管有什麼痛苦快樂、興盛衰敗,自己的心都如如不動,不會受到絲毫干擾。古大德說:“未悟之前,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我們沒有開悟的時候,為實執習氣所牽,一直對貪嗔癡等外境牢牢執著。而一旦有所悟入之後,一切顯現均如夢中的山水,只不過是心的幻現而已。所以大家遇到歡喜快樂或哀傷痛苦時,自己應當穩重自持。快樂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痛苦的時候,也不要垂頭喪氣,一副天要垮下來了的模樣。外境中發生任何事情,都可以測試一個人證悟境界的高低。

  密法中,上師在對弟子直指心性時,會先用大量的美言來贊歎他,然後用猛厲的語氣呵斥他,接著讓他靜下心來觀察:剛才受贊歎時的心態與後來受呵斥時的心態,二者在本質上有何不同?假如沒有任何差別,自己的心這樣執著合不合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利根者當下就能開悟。

  所以我們凡夫人的習慣,跟高僧大德們的行為,有著方方面面的差別。自己到底是趨入凡夫這條路、還是聖者這條路,通過平時的言行舉止也應該好好觀察。倘若一直隨原來的習氣轉,則應馬上加以制止,不要再繼續前進了。盡量向解脫的方向邁步,才是每位欲解脫者的希望與期盼。

 

上一篇:淨空法師:你的妄念、憂慮、牽掛就是魔
下一篇:淨空法師:功夫不在形式,是在念念覺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淨而不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