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菩提甘露154:修行人修什麼?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離相、修看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看破、放下是要在生活當中磨鍊的,見色、聞聲、嗅香、嘗味,即相離相。

  清清楚楚是看破,看破是明了;心裡頭如如不動,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功夫,這叫放下。

  這就是經裡頭說磨鏡,磨的意思,把它磨干淨,離的意思,遠離了。

  一看到就起心動念,一聽到就起心動念,一接觸到就起心動念,這個麻煩大了,這是什麼?

  現在社會對這種人還贊歎,這種人根很利,感觸非常靈敏,一看他就知道、就覺悟。

  旁邊有個老修行在那個地方看到是如如不動,沒有表情,沒有說話,說這個人愚癡,這個人根很鈍。

  其實我們完全搞錯了,那個沒有言語、沒有表情的人厲害,為什麼?

  他了解實相。我們全在虛幻上面做功夫,古人講做活計。

  垢除明就現,離妄即是真的,諸佛如來生活在一真法界。

  我們五種見解錯了,身見,這是佛教入門頭一個要破的,教你要放下的,你才入得了門。

  頭一個放下身見,再放下邊見,二邊對立的見解,那是分別,身見是執著。

  然後再教你放下成見,成見是什麼?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你的看法,只要有想、只要有看法,錯了。

  成見裡頭有戒取見、見取見,見取見是果上的看法,戒取見是因上的看法。

  最後一個邪見,包括所有一切見解,全是錯的。

  釋迦如來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四十九年,他說的是真的是錯的?

  我剛才舉了例子,有個老人在那裡聽了看了,如如不動,沒有表情,佛所說的全是真的。

  如果看到佛的樣子,聽到佛所說的,有所領悟、有所見解,那都不是真的。

  這是佛法難就難在這個地方,難在即相離相,難在這裡。即相著相、分別這是凡夫;即相離相,他真了解事實真相,他又如如不動,這是聖人,這不是凡夫。

  如來說得好,「此事唯證方知」,證是什麼?

  放下,你能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自然知道。怎麼說都不中,沒有辦法說到恰到好處。

  佛法一半是世間法,一半是出世間法,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法”是佛法。

  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能不能執著?沒到極樂世界之前要執著,到達極樂世界之後不執著了,是這麼個標准。

  為什麼?自性清淨心一法不立,哪來的阿彌陀佛這句佛號?!

  這個相沒有了,不執著了。

  理吶,理是圓滿的,理就是阿彌陀佛,無量覺,無量覺不是物質,無量覺也不是精神,痕跡都不沾。

  戒律要執著,為什麼要執著?沒有離開六道輪回要執著,離開六道輪回就不能執著了。

  六道輪回裡頭有善惡,斷惡修善生三善道,不墮三惡道。持戒生三善道;破戒,三惡道,這標准在這裡。

  這句阿彌陀佛的標准是成佛,你沒有到極樂世界要執著,它保證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自然就不執著,就放下了。

  我已經到了,目標到了,不一樣。

  戒有戒的功德,定有定的功德,慧有慧的功德。

  阿彌陀佛是屬於慧,你對他相信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你怎麼會相信?!

  大智慧不動搖,沒有大智慧的會動搖。

  念佛念了多少年,不能攝心,妄想雜念還是多,除不掉,那什麼原因?

  不是體性上出問題,體性不出問題,是我們方法有了問題。念佛怎麼個念法?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講得好,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反聞怎麼聞?不聽外面的,聽裡面的,妙!裡面怎麼聽法?

  我們念佛默念不出聲音,心裡在念有沒有聲音?阿彌陀佛,有沒有聲音?

  外頭沒有聲音,裡頭有聲音,耳朵要聽裡頭的,別聽外面的;聽裡面的就相應了,外面的聲音聽不到了。外

  頭聲音再大,有嘈雜聲音知道,沒聽清楚;裡面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這就能攝心。

  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師,教我們念佛,怎麼個念法?

  你看這兩個教授、這兩個教練,觀音勢至是兩個教授、教練。

  他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要會用,決定有效。

  所以要真回頭,對外面要放下,不受外境干擾,不受外境影響就是放下了。

  為什麼?你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是定,不分別、不執著是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戒、定、慧三學都在其中,妙不可言,奇特到極處。

  你能入這個味道,你才嘗到淨土的法味。

 

 

上一篇:恆傳法師:我想問一下“修學”和“修行”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下一篇:菩提甘露155:關於符咒,咒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