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願和別願都很重要,如果只有總願沒有別願,就容易感覺很空洞,找不到行持的下手處;反過來講,別願失去了總願的攝持,就失去了信仰的終極目標,沒有了方向感。
我們所做的一切如果不是為了終極信仰的話,就是沒有意義的行為。
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的願不外乎總願與別願兩類。
總願就是學佛的終極目標———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別願是把總願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階段性目標,也可以說別願都是為總願做准備的。
不可忽視的是,我們的願必須要有和現實緣起相配合的部分,也就是這一生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期許,另外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師法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結好無限生命中生生世世與師友增上的緣也是非常重要的。
發願回向是功課裡很重要的內容,是天天都要做的,要清清楚楚,不能馬馬虎虎。
如果認為反正佛菩薩有神通,我們心裡想什麼佛菩薩都知道,不用天天刻意去造作,這個就是邪見,因為自己有去講和沒有去講,有去做和沒有去做完全是不一樣的。
業就要去造作,如果我們沒有每天殷重發願回向,就沒有造這個業,也就不會有相應的果。
善知識、善友的攝受,如理的聽聞,修行的次第和方法以及對自己起疑情、反省忏悔發願,都是學習佛法非常重要的基本內容,希望大家能夠有正確的了解,得到真實的受用。
要賺錢很容易,各行各樣都可以賺錢,但要遇到真正善知識不容易。就像佛法這麼好,但是能遇到佛法的人,其實不多。
全世界有六十多億人口,能遇到佛法不算多。遇到了,能相信的,更少。相信後,能去修行的,更是少之又少。
你要遇到佛法,是要有善知識的,或者有個廟,或者有個吃齋念佛的和尚,來給你種善根。種善根後,你還要有人來指導修行,更是少。
法華經記載,佛曾經有一輩子當國王,但厭倦了富貴生活,一心求大法,就把王位都捨棄了。
然後告十方,說誰有大法,我就終生給予當服侍。
這時來了一個仙人,說我有無上大法,叫妙法蓮華,你可以跟隨我學佛。
這個國王情存妙法故,對仙人非常恭敬。這個是講佛陀為了法,把王位都捨棄了。
善知識難遇。大家看寺院,寺院是個載體,修行人才是活的。
你要發起心中的善根,靠的是修行人的點撥。
以前講,山中無道人,朝中無宰相。在世間上有作為的人,都是從修行人過來的。
要是世界上沒有修行人,世界早就毀滅了。
佛法是很尊貴的。
佛一成佛後,用佛眼去看觀察,發現世上人善根很少,聽了無上大法也不會相信,而且會誹謗,一誹謗就下地獄。
所以佛就急著要入滅。這時梵王天和帝釋天就出來了,把最好的宮殿,香花都供養給了佛,請佛轉正法。
因為佛不出世,十方都冥暗,人行眾惡業,死後都墮入三惡道,人少能升天,天人就減少了。
梵天王和帝釋天的天主就急著請佛轉法論。
你要遇到善知識,首先自己要有慧根,有生命層次。
當然,我們不能說,世界上都沒有善知識。
我們不要以為,善知識就是會放光,會有神通,沒有任何毛病。
而剛好你師父不會放光,也不會講經,也不會有神通,而且有時候還愛發脾氣,然後你就說,師父不是你善知識。真的是這樣子嗎?
不是的。善知識就在身邊,你要遇到。就是在福德因緣具足時,才能遇到。
如果講的,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人有事了,他不會來找三寶,如果來找三寶,但他福德又不具足,結果也碰不到正確的指示,自己也是迷糊。
這就是善知識難遇,因為你過去沒有和他們結緣。
學佛先能不能成就放在一邊,先要結修行人的緣分。
修行人是大寶。
法華經說,什麼是大寶,以菩薩為大寶故。
什麼是菩薩,不是擺在佛桌上的,而是出來發利益眾生心的人,他就是菩薩境界的。
他也是大寶,也是善知識。到了危難時,他就會來幫助你。
我們一般印象中,菩薩顯靈都是放光動地,或者天上出現一朵雲,像菩薩一樣,然後就說菩薩顯靈。
不是這樣子的。菩薩顯靈,就是你危難,有人來指導你,然後走上正道。這就是菩薩顯靈。
不可思議的巧合,以發生的機率而言,應該是微乎其微,實在讓人不得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應該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把人連結在一起,這就是中國人講的“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