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6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591、什麼是真谛和俗谛?

  真谛則一法不立,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也。俗谛則無法不備,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也。須知真俗同體,並非二物。

  克論佛法大體,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則一法不立,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也。俗谛則無法不備,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也。教則真俗並闡,而多就俗說。宗則即俗說真,而掃除俗相。須知真俗同體,並非二物。譬如大圓寶鏡,虛明洞徹,了無一物。然雖了無一物,又復胡來則胡現,漢來則漢現,森羅萬象俱來則俱現。雖復群相俱現,仍然了無一物。雖復了無一物,不妨群相俱現。宗則就彼群相俱現處,專說了無一物。教則就彼了無一物處,詳談群相俱現。是宗則於事修而明理性,不棄事修。教則於理性而論事修,還歸理性。正所謂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事理兩得,宗教不二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64頁 宗教不宜混濫論)

  592、什麼是真無生忍?

  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熔余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余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63頁 復 袁福球居士書)

  593、悟、證的含義是什麼?

  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識此悟證之義,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淨土之心,萬牛亦難挽回矣。

  悟者,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又如明眼之人,親見歸路。亦如久貧之士,忽開寶藏。證者如就路還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寶,隨意受用。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識此悟證之義,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淨土之心,萬牛亦難挽回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83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594、為什麼念佛人不可祈求大徹大悟?

  念佛閱經,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得大徹大悟,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蕅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可測,而其所示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若不能,不如老實念佛,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隨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則是決定無疑之詞。

  念佛閱經,悟二空理,證實相法,乃約省悟修持,示現因後果。且勿籠統自任,謂現生便能如是。現生證實相者,非無其人,恐賢契無此善根。若不詳陳其故,或致妄期聖證,則志高而行不逮,久而久之,必致喪心病狂,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求升反墜,弄巧成拙。究其結果,難免永淪惡趣,不但埋沒己靈,實為孤負佛恩。二空理唯言悟,則利根凡夫即能。如圓教名字位中人,雖五住煩惱,毫未伏斷,而所悟與佛無二無別。(五住者,見惑為一住,思惑為三住,此二住於界內,塵沙惑無明惑共為一住,此二住於界外,)若約宗說,則名大徹大悟。若約教說,則名大開圓解。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龐居士聞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頓亡玄解。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亦然。智者誦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徹大悟,大開圓解。若雲證實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南岳思大禅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岳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雲證實相法耳。)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曰,我不領眾,必淨六根。(即十信位,獲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蕅益大師臨終有偈雲:“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圓悟藏性,與佛同俦,而見思尚未能伏,何況乎斷。末世大徹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為東坡,草堂清作魯公,猶其上者。次則海印信為朱防御女,又次則雁蕩僧為秦氏子桧。良以理雖頓悟,惑未伏除,一經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乃實相之異名。)蕅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可測,而其所示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後進之難超越。實恐後人未證謂證,故以身說法,令其自知慚愧,不敢妄擬故耳。三大師末後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報。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若曰念佛閱經,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隨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則是決定無疑之詞,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證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70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595、《往生咒》需要學梵文嗎?怎樣持咒利益大?

  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持咒以不知義理,但只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

  《往生咒》梵文,學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別心,謂此略文為非。一起此念,則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謂為未合佛意。須知譯經之人,皆非聊爾,何可以他譯不同,便藐視之乎?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勝數。豈千余年來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又持咒一法,與看話頭相似。看話頭以無義路,故能息分別之凡情,證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義理,但只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50頁 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596、出家的條件是什麼?印祖為什麼不鼓勵出家?

  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復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無一人不當修,亦無一人不能修。持齋念佛者多,推其效則法道興隆,風俗淳善。此則唯恐其不多,愈多則愈美也。至於出家為僧,乃如來為住持法道,與流通法道而設。若其立向上志,發大菩提,研究佛法,徹悟自性,宏三學而偏贊淨土,即一生以頓脫苦輪,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則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無大志向,欲藉為僧之名,游手好閒,賴佛偷生,名為佛子,實是髡民。即令不造惡業,己是法之敗種,國之廢人。倘或破戒造業,贻辱佛教,縱令生逃國法,決定死墮地獄,於法於己,兩無所益。如是則一尚不可,何況眾多。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復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今之為僧者,多皆鄙敗無賴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齋念佛者,尚不多得,況能荷家業而續慧命乎?今之佛法,一敗塗地者,以清世祖不觀時機,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試僧,永免度牒,令其隨意出家,為之作俑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2頁 復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

  597、五倫中為什麼沒有列老師?

  師有成我之德者,則屬於父;誘掖獎勸,以達其材,則屬於兄;麗澤互益,則屬於友。孟子謂師也父兄也,故五倫之中,不列其師。

  夫人生大倫,其數唯五: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而父生,師教,君食,三者相等。何五倫之中,不列其師?不知師有成我之德者,則屬於父;誘掖獎勸,以達其材,則屬於兄。孟子謂師也父兄也。次則麗澤互益,如二月互照,二手互援,則屬於友。(朋從二月,友從二手,古文友作“ ”,又,手也, 系又之變體,)故佛門每謂尋師訪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61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598、捨利是怎麼回事?

  捨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 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捨利也稱身骨或靈骨。

  言捨利者,系梵語。此雲身骨,亦雲靈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為捨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捨利者。又雪巖欽禅師剃頭,其發變成一串捨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捨利者。又有人刻《龍舒淨土文》板,板中出捨利者。又有繡佛繡經,針下得捨利者。又有死後燒之,捨利無數,門人皆得,有一遠游未歸,及歸致祭像前,感慨悲痛,遂於像前得捨利者。長慶閒禅師焚化之日,天大起風,煙飛三四十裡,煙所到處,皆有捨利。遂群收之,得四石余。當知捨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意是精氣神所煉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88頁 復郦隱叟書)

  599、佛弟子為什麼不可妄學濟公吃肉?

  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妄學,妄學則決定要墮地獄。

  道濟禅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學他。《濟公傳》有幾種,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雲有八本,多後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義均好,所敘之事,乃當日實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學,便是妄毀。妄學則決定要墮地獄,妄毀則是以凡夫知見,測度神通聖人,亦屬罪過,比之學者,尚輕之多多矣。見其不可思議處,當生敬信,見其飲酒食肉處,絕不肯學,則得益不受損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57頁 復龐契貞書)

  600、扶乩是怎麼回事?

  多是靈鬼假冒仙佛神聖。念佛人切勿為乩教所迷。

  扶乩多是靈鬼假冒仙佛神聖。鬼之劣者,或無此通力,其優者則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聰明智識而為之。紀文達謂“乩多靈鬼假托,余與兄坦然扶乩,余能詩而不能書,余扶則詩詞敏捷,書法潦草,坦然扶則詩詞庸常,書法遒勁。”所冒古人,問及集中奧竅,則雲年代久遠,不復記憶,故知非真。然此鬼之靈,但能於人現知之心,借而為用。於識田中有,現知中無者,或此義非己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人。其去業盡情空之他心通,實有天淵之遠,但其氣分似之。又恐汝等或為乩教所迷,故不得不引及而言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57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601、菩薩與天仙鬼神如何判別?

  神祇乃業報所感,可雲職司。地藏菩薩,以弘誓大願,在幽冥度脫眾生,何可雲職司乎?不知佛法,縱判也不能了知。已知佛法,用不著判。

  問,地藏王菩薩,為奉行佛法之人,在陰曹職司幽冥教主,系入六道度眾生者。然常人每誤為神祇,或靈鬼者,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然則奉行佛法的菩薩,與天仙鬼神,將何由判別耶?

  答,神祇乃業報所感,可雲職司。地藏菩薩,以弘誓大願,在幽冥度脫眾生,何可雲職司乎?世人不識凡聖,一概視作神鬼,亦無怪其然。譬如小兒,只識其家之人,余一切人,彼皆完全不知,當謂一切人,皆不如彼父母之尊貴矣。既知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方為小乘聖人。破無明,證法性者,方可謂之大乘菩薩。而未斷煩惱,仗宿福力,得為神祇,尚與天人地位相去懸遠,況已證法身之大菩薩乎?不知佛法,縱判也不能了知。已知佛法,用不著判。(《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43頁 答崔樹萍居士問)

  602、為什麼不可以用燒錫箔供佛菩薩?

  世人常以飲食香華等表其感佛菩薩之誠心,則功德無量。然而不知求生西方,用許多金錢,買錫箔燒之供佛菩薩,實則癡心妄想。更有愚癡無知之人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遠做鬼之計,則更是可悲可憐!

  光昔看《法苑珠林》,忘其在某卷,有二三頁說錫箔(此即金銀)及焚化衣物(此即布帛)等事。其文乃唐中書令岑文本,記其師與一鬼官相問答等事。其人仿佛是睦仁茜,初不信佛及與鬼神,後由與此鬼官相契,遂相信,並令岑文本為之設食,遍供彼及諸隨從。睦問冥間與陽間,何物可相通,彼雲金銀布帛可通,然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錫箔貼於紙上,及以紙作綢緞等,便可作金及衣服用。此十余年前看者,今不記其在何卷何篇。汝倘詳看,當可見之。其時在隋之初,以此時岑文本尚在讀書,至唐則為中書令矣。汝之性情,過於自是。古農所說,雖未知其出處,然於天理人情,頗相符合。汝尚不以為然,便欲全國之人廢除此事。倘真提倡,或受鬼擊。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專以多燒為事,亦不可。當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變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親與一切孤魂則可,若供佛菩薩,則非所宜。佛菩薩豈無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養乎?但世人常以飲食香華等表其感佛菩薩之誠心,則將無以作感佛菩薩之誠。愚人無知,縱用此以供佛,於一念誠心上論,亦有功德。喻如小兒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鐵輪王報。若愚人不知求生西方,用許多金錢,買錫箔燒之寄庫,實則癡心妄想。俗人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遠做鬼之計,恰逢不問是非,只期有佛事得經資之俗僧,便隨彼意行之。故破地獄,破血湖,還壽生者,實繁有徒。(《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08頁復金振卿居士書)

  603、中陰是怎麼回事?

  死之已後,尚未受生於六道之中,名為中陰。中陰者,即識神也,俗所謂靈魂者。中陰受生,疾則一彈指頃,即向三途六道中去,遲則或至七七並過七七日等。三界諸法,唯心所現。眾生雖迷,其業力不思議處,正是心力不思議處,亦是諸佛神通道力不思議處。

  中陰者,即識神也。非識神化為中陰,即俗所謂靈魂者。言中陰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執。中陰之死生,乃即彼無明心中,所現之生滅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論也。中陰受生,疾則一彈指頃,即向三途六道中去,遲則或至七七並過七七日等。初死之人,能令相識者,或見於晝夜,與人相接,或有言論。此不獨中陰為然,即已受生善惡道中,亦能於相識親故之前,一為現形。此雖本人意念所現,其權實操於主造化之神祇,欲以彰示人死神明不滅,及善惡果報不虛耳。否則陽間人不知陰間事,則人死形既朽滅,神亦飄散之瞽論,必至群相附和。而舉世之人,同陷於無因無果,無有來生後世之邪見深坑,將見善者則亦不加惕厲以修德,惡者便欲窮凶極欲以造惡矣。雖有佛言,無由證明,誰肯信受。由其有現形相示等,足征佛語無妄,果報分明。不但善者益趨於善,即惡者其心亦被此等情理折伏,而亦不至十分決烈。天地鬼神,欲人明知此事,故有亡者現身於人世,陽人主刑於幽冥等。皆所以輔弼佛法,翼贊治道。其理甚微,其關系甚大。此種事古今載籍甚多,然皆未明言其權之所自,並其事之關系之利益耳。中陰雖離身軀,依舊仍有身軀之情見在。既有身軀之情見,固須衣食而為資養,以凡夫業障深重,不知五蘊本空,仍與世人無異。若是具大智慧人,則當下脫體無依,五蘊空而諸苦消滅,一真顯而萬德圓彰矣。其境界雖不必定同,不妨各隨各人之情見為資具。如焚冥衣,在生者只取其與衣之心,其大小長短,豈能恰恰合宜。然承生人之情見,並彼亡人之情見,便適相為宜。此可見一切諸法,隨心轉變之大義矣。死之已後,尚未受生於六道之中,名為中陰,若已受生於六道中,則不名中陰。其附人說苦樂事者,皆其神識作用耳。投生必由神識與父母精血和合,是受胎時,即已神識住於胎中。生時每有親見其人之入母室者,乃系有父母交媾時,代為受胎。迨其胎成,本識方來,代識隨去也。《欲海回狂》,卷三第十二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曾有此問。原答頗不中理,光為之改正,當查閱之。原答雲,譬如雞卵,有有雄者,有無雄者。未有識托之胎,如卵之無雄者也。不知卵之無雄者,即令雞孵,亦不生子,何可為喻?光只期理明,不避僭越?故為居士陳其所以。圓澤之母懷孕三年,殆即此種情事耳。此約常途通論。須知眾生業力不可思議。如淨業已成者,身未亡而神現淨土。惡業深重者,人臥病而神嬰罰於幽冥。命雖未盡,識已投生,迨至將生,方始全分心神附彼胎體。此理固亦非全無也。當以有代為受胎者,為常途多分耳。三界諸法,唯心所現。眾生雖迷,其業力不思議處,正是心力不思議處,亦是諸佛神通道力不思議處。光近十余年,目力不堪為用,故於經論不能廣引為證,然其理固非妄出臆見,以取罪戾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04頁 復范古農居士書二)

  604、《感應篇》誰人著作?對於他教典籍,以何法辨別之?

  不必究其為何人所作,只取其益世道人心為事。

  《感應篇》通行本,有太上二字,謂為老子所作,亦有謂本《抱樸子》而廣之。然不必究其為何人所作,只取其書所說之益,所謂不以人廢言也。聖人立法,固不必定取聖人所說為法,只取其益世道人心為事。蟲文鳥書,大開文字之端,敢以蟲鳥不足重,而不用其文字乎?舉此一事,可以息彼妄論是非者之無益繁詞,尚不如春禽晝啼、秋蟲夜鳴之有天然風味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44頁 答崔樹萍居士問)

  605、如何親近師長、善知識?

  居心則若賢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則親賢遠愚,取優去劣。如是則可免相染之弊,及掛誤之愆。天下事,有一定之理,無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為定奪,如執死方子醫變症,則生者少而死者多矣。

  來書發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實為至當。然教兒輩,又須反復為論。若止一往,則或恐不知去取親疏,或致受損。譬如有人,若詩若文,若宗若教,皆悉高超,而其品行卑劣,不堪為人榜樣。倘不加分別,概行親近,此人親之,不但行為或隨彼轉,而其任己臆見,妄說道理處,無真知見,或被所惑。須必居心則若賢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則親賢遠愚,取優去劣。如是則可免相染之弊,及掛誤之愆。天下事,有一定之理,無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為定奪,如執死方子醫變症,則生者少而死者多矣。必使情與理相合,法與事相契,則得之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91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八)

  606、親屬不信佛、不如法怎麼辦?

  以言勸谕,於佛前代為忏悔,祈其加被令其回心轉意也。

  彼等不能如法,一須以言勸谕,二須於佛前代為忏悔,祈其加被令其回心轉意也。當以平心和氣說世間富貴人逸樂致苦,貧窮人勤儉致富等事,當作閒話說,久久或可以動心。若加以嚴厲聲色,則便成抵抗矣,不唯無益,且致更甚。……但用勸喻祈禱二法而已。(《佛光社刊》第四期《印光法師與念佛居士書二》)

  又上海黃涵之居士之母,不能食素,且不信食素為學佛要事。黃涵之函詢其法,余令其於佛前朝夕代母忏悔業障,以母子天性相關,果能志誠,必有感應。涵之依之而行,月余,其母便吃長素矣。時年八十一,日課佛號二萬聲,至九十三歲去世。(《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571頁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607、父母不信佛怎麼辦?

  可向佛代彼忏悔宿業,而以己念佛功德,皆為回向,則或可有生信發願之日矣。果能生信,修持淨業,俾得往生淨土,可謂大孝尊親矣。

  令嚴之不生信,亦理學學說所使。然近年及滬戰,由念佛而獲種種不可思議之感應事跡者甚多,何不曲為陳述,俾其因茲生信乎?若明知此事,猶不生信,則只可向佛代彼忏悔宿業,而以己念佛功德,皆為回向,則或可有生信發願之日矣。果能生信,修持淨業,俾得往生淨土,可謂大孝尊親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99頁 復慧龍居士書)

  608、對於不信佛法的人應當怎麼辦?

  須以真實誠意為彼宣說所知之因果等事理。不能知者,不可強說。佛所說之淨土法門,即三界內一切眾生之導師也。眾生依佛言教而修行之,決定能到西方極樂世界,本有家鄉,享受安樂。但以凡情不解聖智,故又自作聰明,妄相诘難,殊可哀憐。

  凡有迷而不信者,必須以真實誠意為彼宣說所知之因果等事理。不能知者,不可強說。眾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歸還,須待人領,方可不致撞牆磕壁,墮坑落塹。彼得人領,當須全體依從領者所說,不得稍生違抗。彼若違抗,不但不能到家,或恐喪失身命。佛所說之淨土法門,即三界內一切眾生之導師也。眾生依佛言教而修行之,決定能到西方極樂世界,本有家鄉,享受安樂。但以凡情不解聖智,故又自作聰明,妄相诘難,殊可哀憐。(《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9頁 復馮不疚居士書)

  609、長輩逼迫買活物來吃怎麼辦?

  宜設法勸谕,令其勿殺。並於三寶前,代父母忏悔。果真誠摯,自無有不感格者。

  佛弟子自既戒殺,何可為人買而送之,而令其殺乎?如其自己尊長所逼,亦宜設法勸谕,令其勿殺,以市現物。何得便謂為無法可設乎?須知人子之道,當預為陳其殺生之禍害,俾親減除殺業。即不然,亦當懇其勿親殺,庶不至令親與己之殺業,結而不可解釋也。是宜平時於三寶前,代父母忏悔。果真誠摯,自無有不感格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25頁 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610、求子之道,人多背馳。印祖教人如何求子?

  欲得身體龐厚、性情賢善、福慧壽三通皆具足之子,須依我說:房事節制要有度;平日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志誠念佛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尤其臨產時要多多念;喂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女子從小就要學柔和謙遜,滿腔都是太和元氣,生機勃勃。若如此,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

  求子之道,人多背馳。汝欲得身體龐厚、性情賢善、福慧壽三通皆具足之子,須依我說,方可遂心。世人無子,多娶妾媵,常服壯陽之藥,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以秕稻種之,或不出,或出亦難成熟。第一要斷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當與婦說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無多屋,決須另床。平時絕不以妻作妻想,當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養足後,待婦月經淨後,須天氣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從此永斷房事,直至生子過百日後,或可再行。婦受孕後,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宮常開,致易墮胎。此種忌諱,人多不知,縱有知者,亦不肯依。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說命不好,反將行房當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錢,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凡無利益之心之話之事,均不存不說不行。滿腔都是太和元氣,生機勃勃。又須志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禮拜念若干,此外行住坐臥都好念。睡倒雖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褲,不可赤體。宜默念,不宜出聲。默念若字多難念,可去南無二字,但念觀世音菩薩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無礙。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婦也如是存心行事念,及至臨產還念。臨產不可默念,要出聲念。旁邊照應的人,須大聲幫他念。管保了無苦痛難產之事。臨產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氣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兼以乖戾之氣,過之於子,子之性情,當成凶惡。又喂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輕則半日一日死,決無不死者。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樣。生了大氣,萬不可喂兒奶,須當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喂。喂時先把奶擠半茶碗倒了,奶頭揩過再喂,就無禍殃。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則不死,也須大病。此事古今醫書均未發明,近以閱歷方知其禍。女子從小就要學柔和謙遜,後來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兒女小時死病,多一半是其母生氣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該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殺兒女,不知有幾恆河沙數,可不哀哉!汝為悅親,故為汝詳說。須勸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汝與汝妻,亦各如是。(《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46頁 復張德田居士書一)

  611、孩子不成器,如何轉變?

  汝果志誠念佛兼念觀音求佛菩薩憐憫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轉變妙法。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從小失教所致。小時失教,大了便難成器。汝際遇如是,但當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煩惱。認真念佛,求佛加被於彼,俾開知識,自可做好人矣。若自己生煩惱,則於彼夫益,於汝之身,並教養侄之德,皆有損矣。汝果志誠念佛兼念觀音,一心懇求加被於彼,誠之所至,金石為開,彼當漸漸轉變為好人,不至長作浪子及廢人耳。宜勿分別,作己子不才想,但求佛菩薩憐憫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轉變妙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474頁復崔益榮居士書二)

  612、如何升華對兒孫的愛?

  愛之以道,令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信願念佛,則愛便為淨業助行矣。

  問,古德雲,愛不重不生娑婆,愛之宜除,固是理所必然。乃兒孫之間,利害之際,總不能漠然忘情,將何道以御之?

  答,愛兒孫,要愛之以道,令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信願念佛,則愛便為淨業助行矣。此又御害獲利之大根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2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613、為什麼說毒乳能殺兒,如何防止?

  光於去秋,始知毒乳殺兒之慘,故開示育兒之婦女,若生大氣後,當過一日,待乳之毒性轉好再喂。女子從小時即須習以性情柔和,則可無月經不調,及大氣致兒死,小氣致兒病之患。既性情柔和,則無口舌是非,而家庭和睦。祈將此意與一切人說。

  世間事要做得無過,均須要盡一番心力。若一不細心,則功少過多矣。光於去秋,始知毒乳殺兒之慘,故於息災會開示育兒之婦女,若生大氣後,當過一日,待乳之毒性轉好再喂。今春以屢聞人言死者病者之多,因作一毒乳殺兒之廣告,雲當過三日再喂。其書印出,寄於南京一弟子。彼以此事說與其妻。其妻系西洋人,雲“此名火急奶,氣平後半日即可喂。須一生氣,隨即令心平氣和,否則懷恨在心,乳難轉好矣。喂時須先擠出半茶碗倒了,再令兒吃,即無患。若過三日,奶或發脹痛,反為不美。”故即令改紙板。第二次三萬,當無誤。又言“月經來時,亦不可生氣,一生氣月經即止。”以故女子未嫁,亦有月經不調之病。竊謂此事,於家庭教育、國家人民,均有關系。以女子從小時即須教以謙遜柔和,則可無月經不調,及大氣致兒死,小氣致兒病之患。既性情柔和,則無口舌是非,而家庭和睦。祈將此意與一切人說。所有息災開示毒乳殺兒廣告,頂格批明,下之“過三日”字抺殺,則了無後患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54頁 復李德明居士書六)

  614、如何預防災禍?

  人若能發大菩提心,生大慚愧,轉眾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眾生行。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佛號光明,為之消滅淨盡也。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仍愚癡之人。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減宿業,然須生大慚愧,生大畏怖,轉眾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眾生行。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佛號光明,為之消滅淨盡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業,今雖止惡,修眾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固難免或罹惡報耳。非念佛之功虛棄也,以未發菩提心,特以惡業廣大,不能相掩耳。倘能發大菩提心,則如杲日當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居士既不以光為外人,光固不得不與居士略陳所以,以期出迷途而登覺岸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23頁 復康寄遙居士書一)

  615、如何才能讓猛獸、毒蛇、蝗蟲遠離?

  猛獸、毒蛇、蝗蟲,非殺能止之物。唯大家發慈善心,同念佛號,彼必遠去。

  猛獸、毒蛇、蝗蟲之類,均由人心凶惡,故致傷人。若向彼念佛,及教一切人各念佛,彼當自去。……猛獸、毒蛇、蝗蟲,非殺能止之物。唯大家發慈善心,同念佛號,彼必遠去。汝何不見《普門品》“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7頁 復章以铨居士書三)

  616、怎樣才能使莊稼果樹不生蟲?

  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如不會《大悲咒》,可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隨行隨念。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此乃根本解決法。

  接手書,備悉。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以貴地人以橘為出產。倘能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隨行隨念。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倘極其恭敬至誠,當可不生。如不會《大悲咒》,可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預先供淨水一碗,念畢向樹灑之。)去時隨行隨念,至樹處隨行隨念隨灑。倘肯日日常念,或在樹木周圍念,其樹必定茂盛繁實。世間人不知道,唯知利。果能依此,不生蟲,多結果實,則人皆肯念矣。若有蟲,則難令不捕,須令其不生,乃根本解決法。生而不捕,斷做不到。凡事順人情則易從,逆人情則不從。汝先作此法,倘真靈,然後以此勸其一鄉,則一鄉便可通沐佛化。(《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32頁 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617、如何解決溺人之處,常有人溺的現象?

  當於其處,立一木標,上用極厚白洋鐵板,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

  然溺人之處,常有人溺,即所謂求替死鬼者。當於其處,立一木標,上用極厚白洋鐵板,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以刻此字之人之慈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後決保無有此禍。即此可見佛慈悲力,不可思議。(《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58頁 復崔德振居士書五)

  618、印光大師作了哪些彌陀對聯?

  1、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2、如來拯濟無方,廣度眾生須度我。

  吾輩竛竮沒寄,不念彌陀更念誰。

  3、依宏誓願,建折攝之法門,但肯一心持名,自爾潛符實相,俾四聖六凡同證真常,故得九界鹹歸,十方共贊。以大慈悲,立厭欣之勝行,若能初土托質,何難頓入寂光,導三乘五性齊登淨域,因茲千經俱闡,萬論均宣。

  4、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切莫從頭再眷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5、成就六八大願,居西方以作佛,

  舉華藏世界諸莊嚴,圓彰淨土。

  愍念九品含靈,向東域而垂慈,

  引娑婆國中眾男女,同往蓮邦。

  6、捨西歸捷徑,九界有情,上何以圓成覺道。

  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7、五住二執,蒙光頓圓夫四德。

  三乘六道,克念定證於一真。

  8、佛願宏深,十方共贊。

  生心懇到,九界同歸。

  9、壽量無邊,豎窮三際。

  光明有象,橫遍十方。

  10、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11、唯期五濁頓空,任他香無人焚,地無人掃。

  倘得一真共證,自爾願令我滿,心令我安。

  12、濟度無方,憐伊體一。

  津梁罔測,憫彼迷深。

  13、誓願宏深,十方共贊。

  慈悲廣大,九界同歸。

  619、印光大師撰寫了哪些念佛堂對聯?

  1、何必問是誰,此道於今昭日月。

  但能常系念,佛心無處不慈悲。

  2、決志求生,效昔賢將錯就錯。

  一心憶念,至今日人雲亦雲。

  3、因戒生定,定慧圓明菩提本。

  由教入淨,淨禅貫徹覺道成。

  4、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捨,方契佛心。

  5、了君大事唯修淨,暢佛本懷在往生。

  6、三業相應,往生有分。

  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7、照見五蘊皆空,遠離顛倒夢想。

  都攝六根淨念,上合本妙覺心。

  8、五蘊皆空,六根俱寂。

  一塵不染,萬德圓彰。

  620、為什麼親近善知識須先知禅淨之所以,以佛祖為師,不以高人為據?

  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視而毀謗之。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不當以此種高人為據,則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31頁 復濟善大師書)

  今之欲親近善知識者,須先知禅淨之所以。否則,十有八九,由善知識破壞淨土善根,尚自囂囂得意,謂得正法,良可痛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79頁 復鄭慧洪居士書)

 

上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59】
下一篇:傳印長老:圓悟藏性而為我國佛教界所公認奉為淨土宗第十三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