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不知持有事理,理復淺深。】
這個持名,《彌陀經》講「一心不亂」,有事一心、理一心,執持名號有事持、理持。《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說,無論是事持是理持,念到見思煩惱斷了,都叫做事一心。由此可知,事持跟理持是方法上的不同,效果是一樣的。念到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個時候就叫做理一心不亂。
什麼叫做事持?什麼叫做理持?理持是真正通達實相了,像《觀經》所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這一句佛號與般若空慧相應,這個念法叫做理持。理持就能得理一心嗎?不見得。絕對不是說事持就得事一心不亂,理持就得理一心不亂,這個地方不能誤會。一心不亂完全是持名功夫淺深的問題。念這句佛號即使與空慧相應,有的時候他還得不到一心。如果自己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癡慢、還有分別執著,就沒有得一心;不但沒有得一心,連功夫成片都沒有得到。換句話說,這樣念佛是無法往生的,真正要往生,最低限度要念到功夫成片。
是非人我、分別執著、貪瞋癡慢確實沒有斷;雖沒有斷掉,這句佛號起作用,能把煩惱壓住,妄想才一起來,馬上就換成佛號,二六時中只有佛號,沒有妄想,這叫功夫成片。一面念佛一面還在打妄想,這不行,這是很大的忌諱,「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大聲的在念佛,在喊,心裡打妄想,這個不行。一定要念到佛號能伏住妄想,這叫做功夫成片。你不念佛號的時候,妄想又起來了,念佛的時候,佛號能把妄想壓住,這個才管用,功夫才得力。不管是事持還是理持,要念到這樣,功夫才得力。
在平常,我們從早到晚待人接物,念佛功夫從哪裡做?從起心動念上做。這個念頭才起來,不管它是善是惡,不管它是正是邪,一律都換成阿彌陀佛。換句話說,不起心動念則已,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真正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個阿彌陀佛,只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除了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不攀緣,一切都放下。你真正能這樣做,最多三年的時間功夫就成熟,就有把握取得西方淨土;也就是說,三年當中決定可以達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功夫成片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預知時至,生死自在;沒有到一心不亂。我見過不少預知時至,無疾往生的,這些人的境界都是功夫成片裡面上品的,他沒得一心,就可以做到生死自在,這個實在是大事。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七十六集) 1984/12
【義寂雲,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
這個『十念』就是前面我們念的彌勒菩薩的十念,我們也用了相當長的時間跟諸位報告過了。至心一念,這一念決定具足彌勒菩薩所講的十念。你要說為什麼?因為至心是真心,真心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時間雖然短,但是這短時間所用的心是真心。像我們現在所提倡的,一天九次這個十念法,時間雖然只要一分鐘,你一天才修九分鐘,但這九分鐘是真心,九分鐘的時間是至心,念念相續,這是很大的功德。念久了,自然功夫會成片,功夫成片,你二十四小時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用真心,都用真心就成片了。現在一天九次,不成片。成片不是講我念佛二十四小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斷,不是這個意思,這個不叫成片。這叫成片的話,古人為什麼說「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個話行不通。成片是心成片,不是佛號不間斷,不是這個意思。就是把真誠心念出來,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無論對待什麼人一片真誠,這叫功夫成片。
要知道,一片真誠這不是凡夫,是佛菩薩,佛菩薩是真誠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的真誠心也念出來,可見得跟佛菩薩就靠近了。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沒有關系,要曉得,他繼續搞六道輪回,我們今天覺悟了,我們要超越六道輪回,不再干這個事情。所以決定不要管人,人家用什麼心對待我,都好、都不介意,《金剛經》上講的,「大而化之,若無其事」,這個要緊。我們這一生才有救,這一生才不至於像過去生中一樣又搞錯了。由此可知,『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此慈等十念』,「等」是無量無邊。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四集) 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