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5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521、臨終助念適合用什麼法器?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885頁 臨終三大要)

  又人之臨終,助往生念佛,只宜擊引磬,不可擊木魚。木魚聲濁,引磬聲清。閣下試於朝暮念佛時,息心谛聽,自知優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52頁 與 江易園居士書一)

  522、臨終助念應該念幾字佛號?

  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後專念阿彌陀佛四字。

  又宜念四字佛號。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後專念阿彌陀佛四字,不念南無,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隨之念,或攝心聽,皆省心力。(《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885頁 臨終三大要)

  523、為什麼臨終時只可念佛,切勿另誦別種經咒?

  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臨終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誦別種經咒。人之臨終,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又人之臨終,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聽,彼雖不能念,聽見佛聲,心即清淨。若持咒則止有加持力,彼無由隨誦,此從古以來之定例。助念於將去時為最要,豈持咒畢,方以念佛為回向乎?光《文鈔》中亦有其說。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臨終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誦別種經咒,則不能令彼心中默隨也。關系非小,故為補書於後。

  現今之世,無法能救,幸有因果,尚可挽回。因果一事,高明者每厭聞,此種高明,實為卑暗。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由高明之人,專談理性,不說因果,其弊遂成今日之景象。祈見一切人,皆以因果為勸導,則其利大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52頁 與江易園居士書一)

  524、斷氣後,最少應念幾個小時的佛?

  光《文鈔》中,順人情,令過二小時後再舉行,尚屬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實則宜四五時方好。尚有經一日者,為尤好。

  將亡人令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隨佛往生想。一直念到氣斷已過三點鐘後,再為洗換哭泣等,則不致贻誤大事。

  觀令夫人之臨終景相,則往生西方,可以無疑。至於扶乩所說,究不出理事判斷之外,可以無須疑豫。唯亡後只念半小時佛,即舉哀,放倒揩身,尚覺太早。光《文鈔》中,順人情,令過二小時後再舉行,尚屬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實則宜四五時方好。尚有經一日者,為尤好。(《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45頁 復章緣淨居士書三)

  待至臨終,則全家念佛。無一事可問,亦無一事交代,大家同聲念佛。若自己有把握,自己會洗澡換衣,則甚好。若自己不能,則萬不可預為抹澡、換衣、問事、哭泣等。一有此種瞎張羅,定規破壞正念,不得往生矣。令將亡人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隨佛往生想。一直念到氣斷已過三點鐘後,(此至少時,尚宜多念。)再為洗換哭泣等,則不致贻誤大事。哭泣亦不可廢,當以息哀念佛為事,切弗以哭泣做假場面。老人臨終如是,年輕人亦如是,則定可往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82頁 復夏壽祺居士書)

  525、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後一著,念佛人應如何以同體之悲心,助臨終人成就往生大事?

  世之最苦者莫過生死。生如活龜脫殼,死如螃蟹落湯,八苦交煎,痛不可言。願諸照應病人者,細心謹慎,切莫與病人閒談雜話,令心散亂,亦勿悲哀喧嘩。當勸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

  古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因緣果報,感應無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

  佛制亡僧焚化,原為令其離分段之假形,而證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來,僧眾奉為常規。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釋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臨脫氣時,遽為穿衣搬動,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謂大違佛制矣。佛說人有八識,即知識也。前五識,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第七末那,亦名傳送識,第八阿賴耶,亦名含藏識。夫人之生也,唯此第八識,其來最先,七六五識,次第後來。及其死也,亦此八識,其去最後,余識次第先去。蓋第八識,即人之靈識,俗謂靈魂者是也。然此識既靈,故人初受母胎時,彼即先來,故兒在母胎中,即為活物。至人死氣斷之後,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無一點暖氣,彼識方去。識去,則此身毫無知覺矣。若有一處稍暖,彼識尚未曾去。動著觸著,仍知痛苦,此時切忌穿衣盤腿搬動等事。若稍觸著,則其痛苦最為難忍,不過口不能言,身不能動而已。《考經》雲:“壽暖識,三者常不相離。如人生有暖,則有識在,識在則壽尚未終。”古來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復生者,詳載典章,歷歷可考。儒教亦有三日大殓之禮,緣眷屬恩愛,尚望其萬一復生耳。若我僧家,雖不望其復生,而亦不能不體其痛苦。遽爾搬動,以及遷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古雲,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物尚如此,而況同為人類,又況同為佛子者乎?且人情痛苦之極,嗔心易起。唯嗔心故,最易墮落。如經雲,阿耆達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臨命終時,侍臣持扇,誤墮王面,王痛起嗔,死墮蛇身。緣有功德,後遇沙門,為其說法。以聞法故,乃脫蛇身,而得生天。觀此,可知亡者識未去時,即行穿衣搬動,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嗔,更加墮落。寧非忍心害理,故施慘毒。應思我與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惡緣。若雲事屬渺茫,無從稽考,則經典所載,豈可不信。迩來種種流弊,總因生者不憐死者之苦,只圖迅速了事,故無暇細察冷暖,由是習以為常。縱有言及此者,反笑以為迂,致令亡者有苦難伸。嗚呼,世之最苦者莫過生死。生如活龜脫殼,死如螃蟹落湯,八苦交煎,痛不可言。願諸照應病人者,細心謹慎,切莫與病人閒談雜話,令心散亂,亦勿悲哀喧嘩。當勸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又當助念,令病人隨己念佛音聲,心中系念。若有錢財,當請眾僧分班念佛,使佛聲晝夜不斷,令病人耳中常聞佛聲,心中常念佛號,則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無錢財,亦宜大家發心助念,以結末後之緣。至於安置後事,切勿在病人前談說。只宜擊引磬高聲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離佛。木魚聲濁,臨終助念,斷不宜用。任彼或坐或臥,切莫移動,大家專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則神識已去,再遲二時,方可洗浴穿衣。如身冷轉硬,應用熱湯淋洗,將熱布搭於臂肘膝彎,少刻即可回軟,然後盤腿入龛。至諸事齊畢,尤須長為念佛。所有誦經拜忏,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廣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屬,俱須依之而行,則存者亡者,悉得大益。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脅而臥,以故入棺荼毗。今人若隨其自然,坐之者入龛,臥亡者入棺,尤為得當。但今人沿習成風,恐不以此為然,亦唯聽諸自便。至人死後之善惡境相,原有實據。其生善道者,熱氣自下而上升,生惡道者,自上而下降。如通身冷盡,熱氣歸頂者,乃生聖道。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墮餓鬼道。至膝蓋者墮畜生道。至腳板者墮地獄道。故偈雲,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後一著,最宜慎重。其照應病人者,當以同體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古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因緣果報,感應無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述此遍告同胞,懇祈人各注意。(《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89頁 臨終舟楫)

  卷十一 念佛行人與應讀典籍

  526、學習淨土教義有哪些主要的書可看?印祖為什麼教吾人力修淨業要以古為師?

  《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龍舒淨土文》,《無量壽經疏》,《觀經四帖疏》,《印光法師文鈔》,有此諸書,淨土眾義,可以備知。

  閱光《文鈔》後,再閱古人淨土著述,更加親切矣。以古人說者多略,不加意理會,則忽略讀過。由光《文鈔》知其所以然,則古人一言一字,皆不至當面錯過矣。

  以古為師,力修淨業。較參叩知識,更加真切矣。

  《淨土十要》,乃蕅益大師以金剛眼,於闡揚淨土諸書中,選其契理契機,至極無加者。第一《彌陀要解》,乃大師自注。文淵深而易知,理圓頓而唯心。妙無以加,宜常研閱。至於後之九種,莫不理圓詞妙,深契時機。雖未必一一全能了然,然一經翻閱,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質而成仙體矣。(此是譬喻法門之妙,不可錯會謂令成仙。)《淨土聖賢錄》,歷載彌陀因中行願,果上功德,及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馬鳴、龍樹諸菩薩,自行化他之事。次及遠公、智者,暨清初諸大祖師善知識往生事跡。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婦女、惡人、畜生,念佛往生之事。又復采其言論之切要者,並錄傳中,俾閱者取法有地,致疑無由,以古為師,力修淨業。較參叩知識,更加真切矣。《龍舒淨土文》,斷疑起信,修持法門,分門別類,縷析條陳,為導引初機之第一奇書。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從此以入手。此上三種,及《無量壽經疏》,《觀經四帖疏》,共五種,前已為福嚴師說,令請而郵寄,不知已請得否。若無,當寄加回音,即為郵寄。有此諸書,淨土眾義,可以備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02頁 與徐福賢女士書)

  接手書,不勝慚愧。光何人哉?敢曰宏法,不過略知淨宗大義而已。有不嫌卑劣者,光則必以此告之。座下欲專修淨業,當熟看《淨土十要》,此淨土著述之菁華也。余諸書皆宜看,而《淨土聖賢錄》為尤要。閱此,知淨土大海千經萬論所贊揚,往聖前賢悉歸趣,決不致被余宗知識舌鋒所奪,余宗愈破,信心愈堅。最初即欲先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及禅淨之所以然。若不以人廢言,宜先看光《文鈔》(上海商務印書館有賣的,光處無有矣)。光之文實為蕪穢,於禅淨界限及所以然,實發明詳悉,易於明白。閱光《文鈔》後,再閱古人淨土著述,更加親切矣。以古人說者多略,不加意理會,則忽略讀過。由光《文鈔》知其所以然,則古人一言一字,皆不至當面錯過矣。淨土一法,以信願行三法為宗。若依此說,其言則可依從,不依此說,縱說高超玄妙,能令人直下親見本來,皆屬宗家作略,不到大徹大悟後,兼深通經藏,或致明宗而隔絕往生勝利也。要極要極。(《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27頁 復慈霞大師書)

  527、《阿彌陀經》有哪三部著名的著述?

  蓮池大師所著《阿彌陀經疏鈔》,幽溪法師所著《彌陀略解圓中鈔》,蕅益大師所著《阿彌陀經要解》,彌陀一經,得此三疏,法無不備,機無不收。

  而古人欲令舉世鹹修,故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以其言約而義豐,行簡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贊揚,自古及今,多不勝數。於中求其至廣大精微者,莫過於蓮池之疏鈔。極直捷要妙者,莫過於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師,握台宗谛觀不二之印,著略解圓融中道之鈔,理高深而初機可入,文暢達而久修鹹欽。奈流通既久,錯訛甚多,因校訂重刻,俾復舊觀。彌陀一經,得此三疏,法無不備,機無不收。隨研一種,亦可知其指歸;遍閱三書,方堪徹其阃奧。自此圓發三心,執持聖號,期出五濁之惡世,冀證四德之玄猷。如是則臨命終時,定蒙彌陀接引,聖眾偕迎。托質蓮胎,離險道以安居寶所;聞法受記,由同居而頓證寂光。撩起便行,阿誰無分。書此愚忱,敢告同人。(《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776頁 重刻彌陀略解圓中鈔勸持序)

  528、欲知念佛之所以然,應看哪些淨土經典?

  固當日誦《阿彌陀經》,常看《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佛經》。此外最親切開示念佛方法,有《楞嚴經》第五卷末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又有《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生死大海,非念佛無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淨土經論,何由而知。固當日誦《阿彌陀經》,常看《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佛經》,此名《淨土三經》。讀此則知彌陀之誓願宏深,淨土之境緣殊勝,行人之往生行相。此外最親切開示念佛方法,有《楞嚴經》第五卷末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又有《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讀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華嚴一生成佛之末後一著,實十方三世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勝方便也。彼妄謂淨土法門,為權漸小乘者,皆毀謗華嚴,及謗佛謗法謗僧之極重罪人也。其《淨土三經》之注,並淨土諸書之宜專精看者,光《文鈔》中與徐女士書中備言之,此不具書。(《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74頁 復包右武居士書二)

  529、淨土法門提倡念佛人讀哪些經論善書?

  《淨土五經》,《淨土十要》,《彌陀要解》,《安士全書》,《感應篇直講》,《印光文鈔》,《壽康寶鑒》。以上經論善書,皆為淨土法門所提倡。

  《淨土五經》,為淨土法門之根本,詳觀其序,大意自知。《淨土十要》,為淨土著述之最切要者。第一要《彌陀要解》一書,為此經注解之冠。《安士全書》,為善書中冠。《感應篇直講》,文字顯淺而不俗鄙,雅俗同觀,均易得益。《印光文鈔》,文雖拙樸,義有可取。依此而為提倡,決無悖倫誤國之诮。《壽康寶鑒》,當為已知人事子弟之續命書,不但青年應當看,即老年也應當看。欲子弟長壽,全靠老年為之常談禍福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83頁 復真淨居士書)

  530、可以死心依從哪兩本書作為淨宗指南?

  《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

  夢東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倘能於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號,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95頁 復尤弘如居士書)


 

上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52】
下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54】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