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運法師:學佛人應如何養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jpg

  一般來說,對於中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若多加注意,身體生病的問題自然會減少。但是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若不健康,無論用什麼藥物、補品、飲食,可能都是無濟於事的。這個道理,學佛之人必須懂得,並且深信不疑。

  將個人的欲望捨棄,對世間種種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捨棄得干干淨淨,內心就會清淨自在;心地清淨自在,身體就不不容易生病。經上說:“依報隨著正報轉。”心是正報,身是依報。身體健康與否,往往都是隨心而轉,所以心理健康,身體一定就健康。迷惑、顛倒、妄想、煩惱等等,都是心理的毛病,能將這些毛病統統放下、捨棄,身體無需任何刻意的保養,自然就能健康。也就是說,順乎自然,身體就健康。這些道理與事實,都擺在我們眼前,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身心健康、自在幸福,就要聽從佛陀的教誨,斷煩惱、轉換念頭,也就是轉換觀念。

  佛家講的“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而“修觀”就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這才是真修行;研究教理是修觀,參禅還是修觀,念佛亦不例外。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其實都是修正錯誤思想與觀念的方法門徑。如果我們選擇的是淨宗法門,此法門包含念佛與研教,研教是解門,念佛是行門,解行相應,才可能成就。所以,修行學佛不能偏在一邊,偏在一邊就無法成就;偏在教理,廢棄修行,固然不能成就;偏在修行,不研學教理,也會遇到許多障礙與困難。

  學佛首先要明白道理,然後了解事實真相,懂得如何調心、調身,讓自己身心輕安自在,功夫才能得力,才能真正得到無限法喜。世出世間一切法,其實都在目前,若能真的完全放下。三餐溫飽,衣可保暖,局可安身,就已經足夠了。多余的都是累贅。

  至於飲食方面,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飽,晚上要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晚上少吃的原因,是睡眠時,所有器官的運動都緩慢下來,消化系統緩慢了,吸收能力也緩慢,所以晚上少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所以佛家“日中一食”,非常之有道理。

  現在很多人,晚上也不吃,但身體並不好,其原因何在?就是因為煩惱、妄想未斷。飲食是能量的補充,而每個人能量消耗的狀況不同,有人消耗能量多,有人消耗能量少。而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是消耗在妄想上。若妄念少,消耗就少。古代的修行人妄念少,沒有欲求,心地清淨,所以每天一點飲食,就足夠補充能源,體力的需要就足夠了。可是妄想多的人不行,若是補充得不夠的話,體力就支持不了,就會生病。這些都是心理上的問題,心雜心亂,身體就需要大能量的補充;心清淨、妄念少,補充的能量也就少,一天正常的三餐就足夠了。

  在中國禅堂裡修定的方法是打坐,也有跑香運動,但以坐禅為主。因此,禅堂的飲食就比較特殊,點心很多,保持“不饑不飽”,便於用功。“不饑不飽”非常重要,也就是我常常所說的“剛剛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的身體決定健康。人在饑餓時發慌,太飽時昏沈,精神不振,功夫都不會得力。所以在禅堂裡飲食,不能超過五分飽,當饑餓時,再吃一些點心。所以,禅堂每天是吃八、九頓,多半是小饅頭、小點心,讓你始終保持不饑不飽,功夫就容易得力。尤其是晚上,吃得愈少愈好。這樣的飲食原則,與現代的養生之道,實在是不謀而合。

  結語

  養生是一門大學問,而講得最圓滿的是佛法。要維持健康的身心,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就是消除一切欲念,保持一顆清淨的心;世間一切現象都是虛假的、都不是真的,正如《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時時刻刻提起正念,在順境中就不會起貪愛之心,處逆境時也不會生煩惱。一切境緣之中,能夠保持平常心;所謂“平常心是道”,是菩提大道。我們更要深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能深信不疑,自然就會放下,就肯放下。有些人不敢放下,就是因為害怕放下了之後“一無所有”,明天不知怎麼辦?總是想前想後,不能徹底破除煩惱。這就是因為事理不明,沒有生起信心,殊不知放下愈多,獲得的愈多。依佛法來說,一個人的財富從哪裡而來?是從“財布施”得來的,布施是因,富貴是果;“法布施”的果報,是聰明智慧;而“無畏布施”的果報,則是健康長壽。所以,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個因果的道理,自然會愈施愈多。

  因此,為佛弟子者,必須把心調好、身調好,使人看到能生起信心,作為世俗人的榜樣。飲食起居要如法,不要勉強,最重要的還是修清淨心,心安住在佛 號之中,念念為一切眾生服務,願將自己所學的無上的法門,與大眾分享,推薦、介紹給大眾。如此,就能自利利他,廣結善緣,福慧雙修,法喜常滿。那麼,喜悅人生,自在生命的境界,自然就能達到。

 

上一篇:從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談談世界的真實性(下)
下一篇:恆傳法師:為了自己學佛和為了大眾學佛有什麼樣的區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