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4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411、正確閱經的方法和原則是什麼?

  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注疏。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令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

  至於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月。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亵慢之罪,岳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谛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唯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贊歎,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不執著之妙道。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橫興,無可如何耳!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麼還寫,隨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禅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禅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此老語錄,已入清藏。譚埽庵以名進士,皈依座下,為制道行碑,有一萬余言。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75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412、看經有哪三種目的和三種方法?

  開知見:易明了而契機。作功課:須專一而至誠。種善根:則三藏同而無分彼此。

  又看經有為種善根,有為開知見,有為作功課之不同。為種善根,則三藏同,無分彼此。為開知見,則取其易於明了而復契機者。為作功課,則專心受持一種二種,至誠懇切,蓦直看去,解也不分別,不解也不分別,看之久久,即當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53頁 復周智茂居士書七)

  413、念佛與閱經讀論是什麼關系?

  念佛之人閱經讀論,必先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否則會正助倒置,只可種未來得度之益,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

  念佛之人,先要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後遍閱經論,皆足以為發明淨土之義,與切修淨土之行。若不知淨土之所以然,則一經研窮經教,便以經教之義理為高深,以淨土之義理為淺近,而正助倒置,或將淨土置之腦後。則只可種未來得度之益,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念佛不昏即散,是以泛泛悠悠之心了事之現象。若能如墮水火、遇盜賊,以急求救援之心念,自無此種毛病。宜分做幾期,某時研究,某時持誦。研究不得逾限,否則研究覺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過度,因茲受傷。所謂翻嫌易簡卻求難,弄巧成拙深可憐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58頁 復某居士書)

  414、如何拜經?有何功德?

  拜經需至誠恭敬。能觀則觀,否則竭誠致敬,蓦直拜去,亦自功德無量。還可以供經佛前,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所立拜經規矩,理固無礙。若依事相論之,若籠統通拜,當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法華會上佛菩薩。拜下想禮經偈雲:“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想全經放光,及經中所說佛菩薩,各各放光,照觸自身,及法界有情。若逐字禮拜,當念一心頂禮大乘妙法蓮華經某字法寶,拜某字則念某字。從如是我聞,至經盡,皆如此念。然觀想一法,大非易事。若理路不清,及心識紛亂,或致起諸魔事。但以至誠恭敬為主,能觀則觀,否則竭誠致敬,蓦直拜去,亦自功德無量。若汝所立章程,對經禮拜,拜下想偈,及拜起念佛觀佛,固不若供經佛前,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68頁 復高邵麟居士書二)

  415、怎樣勸親屬念佛?勸時為什麼不可強制令行?

  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故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當勸之。一則可悅親心;二則一人念,未生信心之人,便覺無有興趣,由多人念,則便覺有興。勸時不可強制令行,按牛頭吃草,萬萬做不得。

  自己改惡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親故並有緣之人,亦當以此教之。其反對之人,當作憐憫想,不可強制令行,按牛頭吃草,萬萬做不得。若曰我一心念佛,諸事不理,不唯與世法有礙,亦不與佛法相合。素位而行,方為得之。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故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當勸之。倘不能於家庭委曲方便,令吾親屬,同得不思議即生了脫之益,便為捨本逐末,利疏而不計利親。其可乎哉?勸人念佛之功,淨土書中說者甚多,恐費筆墨,故不詳書。(《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88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汝且莫心高,欲作大通家居士。但一心念佛,並在家於夜間,勸令母與眷屬同念。汝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何不念吾親已老,敢不多方勸誘,令其同我念佛,並諸眷屬皆令念佛。一則可悅親心;二則一人念,未生信心之人,便覺無有興趣,由多人念,則便覺有興。暇時將《淨業指南》,及光《文鈔》之合於初機者,詳細為令母及各眷說之。倘能生信心以生西方,則其孝為何如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92頁復蔡契誠居士書四)

  汝既知淨土法門,尚宜與一切人說其利益,令彼修持,況生我之父母乎?為父母回向,固為至理。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業。久而久之,自會生信修持。誠之所至,金石為開,況父子天性相關,而有不能轉移之理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62頁 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416、為什麼說教人念佛功德無量?

  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回。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無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

  古語雲: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回。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通州王鐵珊,前清曾作廣西藩台。其地土匪甚多,彼設計剿滅,所殺無算。前年得病,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鬼甚眾,皆來逼惱,隨即驚醒。如是三晝夜,一合眼即見此象。人已困極,奄奄一息。其夫人勸令念佛,隨念數十聲即睡著,因睡一大覺,而精神漸健,病遂痊愈,即長齋念佛。使此時無人以念佛告之,恐萬不能至今日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無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76頁復包右武居士書二)

  編者注:

  《龍舒淨土文》雲:能勸一人修淨土,以此善緣,消釋罪惡可也,增崇福壽可也,莊嚴往生功德亦可也,追薦亡者亦可也。然必至誠發心,無不獲其功果。況勸一人以上,至五人十人乎。又況使其受勸者,轉以相勸,遞相繼續而不已乎。如是則西方之說,可遍天下,苦海眾生,可盡生淨土矣。勸人善道,名為法施。此淨土法門,為法施之大者。遂超出輪回,非其他法施之比。故其福報不可窮盡。故大慈菩薩勸修西方偈雲:“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余人,福德已無量。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觀此則知西方之說者,豈可不廣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積無量福報乎?

  417、什麼人方便於教人念佛?

  吾常謂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好相。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二是行醫者。汝行醫肯發心利人,實為便利。人當病苦臨身,一聞有得安樂法,無不生信心者。大危險症,令彼念佛,並念觀音,必可有效。即命盡當死,亦有效。

  汝行醫肯發心利人,實為便利。人當病苦臨身,一聞有得安樂法,無不生信心者。大危險症,令彼念佛,並念觀音,必可有效。即命盡當死,亦有效。乃轉危為安,始命終也。吾常謂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好相。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醫生尚須人請,方好說。看相者,無論何人,一見面,都好說。惜看相者無真本事,只知求利,弄到一生,總是無所成就。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77頁 復唐瑞巖居士書二)

  418、凡夫隨機利生行菩薩道需要怎樣條件?

  凡夫隨機利生行菩薩道,須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可隨分隨力行之。

  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宏淨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

  419、如何正確處理利人與利己的關系?

  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

  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當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僕,皆以此為導,將謂非自利乎。一燈只一燈,一燈傳百千萬億燈,於此一燈,了無所損。孰得孰失,何去何從,豈待問人方了知乎?

  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之人,以無一切作為,遂成懶惰懈怠,則自利也不認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楊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須二法相輔而行,但專主於自利一邊。二林之語,亦不可誤會,誤會則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專主自利,非並隨分隨力教人修習淨土法門全廢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故。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其於對治自心之煩惱習氣,置之不講,則由有外行,內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為德,則所損多矣。譬如吃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於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余門也?一門深入盡廢余門,唯打七時方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際。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則普天之下,了無一物矣。況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種種法對治,而欲彼安於一處,不妄奔馳者,甚難甚難。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一法,亦不可漫無統緒。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僕,皆以此為導,將謂非自利乎。一燈只一燈,一燈傳百千萬億燈,於此一燈,了無所損。孰得孰失,何去何從,豈待問人方了知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400頁 復周群铮居士書三)

  420、禮佛如何用心?

  至誠懇切,口稱佛號,身禮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

  禮佛儀式,極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誠懇切,口稱佛號,身禮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50頁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上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41】
下一篇:淨空法師:病痛很多,請問師父如何改變現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